歌剧魅影教案
歌剧魅影分级阅读教学设计

图片展示:展示歌剧魅影相关的 剧照、道具等图片,让学生更加 直观地了解剧情。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音乐欣赏:播放歌剧魅影中的经 典音乐,让学生感受音乐的魅力。
提问导入: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 学生思考与歌剧魅影相关的问题, 激发学生的思维活跃度。
讲解环节
导入:通过介绍歌剧魅影的背景和故事梗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文本分析:对歌剧魅影的歌词和音乐进行深入分析,帮助学生理解其艺术价值。 角色分析:对歌剧中的主要角色进行分析,探讨其性格特点和表现方式。 总结与反思: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总结,并引导学生思考自己的学习收获和不足之处。
01通过观察学生的表现,评估其理解程度和参与度。 测试法:通过设计有针对性的测试题目,检验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掌握程度。 问卷调查法:通过发放问卷,了解学生对教学的满意度和意见反馈。 小组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互相交流学习心得和体会,促进知识的内化和吸收。
评价标准制定
稻壳公司
歌剧魅影分级阅读 教学设计
单击此处添加副标题
汇报人:XXX
目录
单击添加目录项标题
01
教学目标
02
教学内容
03
教学策略
04
教学过程
05
教学资源
06
01
添加章节标题
01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掌握歌剧魅影的背景知识 和基本剧情
了解分级阅读的概念和意 义
掌握分级阅读的教学方法
了解歌剧魅影在不同年龄 段的阅读要求和重点
教学目标是否明 确
教学内容是否符 合学生实际水平
教学方法是否能 够激发学生的学 习兴趣
教学效果是否达 到预期目标
歌剧魅影音乐教案初中

歌剧魅影音乐教案初中年级:初中学科:音乐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音乐剧《歌剧魅影》的背景及音乐特点。
2. 培养学生对音乐剧音乐的兴趣和欣赏能力。
3. 通过对《歌剧魅影》中的经典歌曲进行分析,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
教学内容:1. 音乐剧《歌剧魅影》的背景介绍。
2. 《歌剧魅影》中的经典歌曲欣赏与分析。
3. 音乐剧音乐的特点。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5分钟)1. 教师播放《歌剧魅影》主题曲,让学生初步感受音乐剧的魅力。
2. 教师简要介绍《歌剧魅影》的背景,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经典歌曲欣赏与分析(15分钟)1. 教师播放《The Phantom of the Opera》(歌剧魅影)这首经典歌曲,让学生欣赏。
2.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歌曲的旋律、节奏、和声等特点,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
三、音乐剧音乐特点讲解(15分钟)1. 教师讲解音乐剧音乐的特点,如旋律优美、节奏丰富、和声多样等。
2. 教师通过对比传统古典音乐和音乐剧音乐,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音乐剧音乐的特点。
四、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音乐剧音乐的特点。
2. 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欣赏音乐剧,提高自己的音乐素养。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5分钟)1. 教师播放《歌剧魅影》主题曲,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内容。
2. 教师简要复习音乐剧《歌剧魅影》的背景。
二、经典歌曲欣赏与分析(15分钟)1. 教师播放《Think of Me》(想我)这首经典歌曲,让学生欣赏。
2.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歌曲的旋律、节奏、和声等特点,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
三、音乐剧音乐特点讲解(15分钟)1. 教师讲解音乐剧音乐的特点,如旋律优美、节奏丰富、和声多样等。
2. 教师通过对比不同音乐剧中的歌曲,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音乐剧音乐的特点。
四、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音乐剧音乐的特点。
2. 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欣赏音乐剧,提高自己的音乐素养。
安徽省优质课程歌剧魅影听课记录

安徽省优质课程歌剧魅影听课记录《歌剧魅影》是根据“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音乐”课程第三十二节《歌剧艺术》的教学内容创作。
本节课的主要教学目的是通过欣赏,使学生学习和感受歌剧的综合艺术表现形式。
在感受和体验教材内容的基础上,以教材内容为依据拓展、延伸,激发学生认识传统歌剧的兴趣和欣赏经典歌剧的能力,让学生从审美角度认识歌剧的时代价值。
学习目标1、通过对视频片段的欣赏,让学生了解歌剧的综合艺术表现形式2、通过对歌剧《费加罗的婚礼》选段及《卡门序曲》的聆听,感受歌剧音乐在歌剧中的作用,了解歌剧的基本特征。
3、通过本堂课的学习激发学生认识传统歌剧的兴趣和欣赏经典歌剧的能力,让学生从审美角度认识歌剧的时代价值。
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以《费加罗的婚礼》选段及《卡门序曲》为例,了解歌剧的一般特征。
2、难点:了解歌剧的艺术魅力与价值,学会鉴赏歌剧。
《歌剧魅影》教材分析相关音乐知识1、歌剧的起源——文艺复兴【意大利】2、歌剧以歌唱为主,将音乐、戏剧、文学、舞蹈、美术等融为一体的综合性艺术。
教学过程:一、设问导入PPT展示四种艺术形式的视频,让学生依次判断并讲解依据。
导入:歌剧,以歌唱为主二、展示课题《歌剧魅影》(1)出示PPT,让学生根据图片信息判断歌剧的诞生地之一“意大利”歌剧的大部分演唱语言:意大利语(学生思考对于多数以非母语演唱表现的艺术形式我们可以通过什么来欣赏歌剧呢?)三、课堂展开:欣赏歌剧的经典唱段,就歌剧的综合形式和综合方法做一个进一步的了解四、小结与思考歌剧是艺术宝库里的一门非常优秀的艺术形式,歌剧的创作通常是时代的呼声。
那么如此会讲故事的艺术形式在我们中国有没有呢?请大家课后总结并查找。
歌剧魅影 ―赏析《饮酒歌》、《看天下劳苦人民都解放》 教学设计

歌剧魅影—赏析《饮酒歌》、《看天下劳苦人民都解放》教学年级:初中二年级教学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可以用积极的态度参与感受、体验歌剧音乐,对歌剧、歌剧音乐感兴趣,乐于了解与歌剧有关的音乐文化,并能够感受中国歌剧和西洋歌剧在表演形式上的差异。
2、能够感受、体验《饮酒歌》的音乐情绪,并能辨认变化着的演唱形式。
初步了解威尔第的生平及贡献。
3、能够领悟《看天下劳苦人民都解放》的情节内容,能够感受、体验歌曲的情绪,知道三个“娘啊!儿死后……”在歌唱的艺术处理上有什么不同。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去感受、体验歌剧音乐,从而初步了解歌剧,并简单比较《饮酒歌》和《看天下劳苦人民都解放》表演形式上的不同。
教学过程:一、导入、简绍歌剧及起源1、直接导入课前欣赏《茶花女》选段《饮酒歌》。
思考:同学们,今天我们欣赏的这部音乐作品用了哪些艺术形式来表现?(戏剧、诗歌、音乐、舞蹈。
)学生活动:欣赏歌剧片断,思考问题并在欣赏后发言。
2、简单介绍歌剧和它的起源。
(教学活动说明:直接导入能培养学生对歌剧欣赏的兴趣,为接下来了解歌剧做准备。
)二、欣赏教学一)欣赏《茶花女》教师:说到歌剧,同学们听过歌剧吗?刚才我们欣赏的就是歌剧作品《茶花女》选段《饮酒歌》。
1)介绍歌剧《茶花女》的故事梗概和作者威尔第。
2)再次欣赏,欣赏前提醒:感受音乐情绪,注意旋律重复了几次?每次重复音乐情绪有何变化?学生活动:聆听感受音乐。
3)欣赏后提问:1、演唱形式:A、独唱B、对唱C合唱2、演唱形式在不断变化,使音乐情绪也越来越热烈欢快,作者威尔第的目的是什么?A、展示歌唱家高超的演唱技巧。
B、剧情发展的需要。
(选项:B)学生活动:谈谈体会,分析演唱形式。
(可分组讨论)二)介绍中国歌剧1)教师:刚才我们欣赏了一部经典西洋歌剧,在中国有歌剧吗?中国歌剧产生于20世纪前半叶,以黎锦辉所作儿童歌舞剧《小小画家》和聂耳所作配乐剧《扬子江暴风雨》为先导.新中国成立以来,新歌剧得到了新的发展.比较有名的是:《兄妹开荒》(秧歌剧)—《白毛女》、《刘胡兰》等作品。
歌剧魅影教案

篇一:走进音乐剧教案公开课《走进多彩的音乐剧》教案灵山中学王婷【教学目标】通过对音乐剧欣赏,学生能够认识音乐剧是综合性的审美舞台消费艺术。
培养学生高尚的音乐兴趣,发展音乐鉴赏评析能力,提高了音乐文化素养,丰富情感体验,形成健康向上的审美观和价值观。
【教学重点】本课以《猫》为载体,通过戏剧元素、舞蹈元素、音乐元素、舞美元素四方面让学生走近音乐剧 ,体验音乐剧音乐的特点。
【教学难点】积极主动的探究音乐剧中各种元素所起的作用。
【教学方法】欣赏法讲授法讨论法【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系统、课件。
【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提问式导入师: 下面播放三种剧目片段,请同学们判断播放的片段是的特点,并猜猜哪个是音乐剧?(学生举手回答)当学生说出歌剧的答案时,教师马上提出:你能说出判断为音乐剧的理由吗?(学生回答问题)师:引出音乐剧的概念。
(在这个环节里,主要是想通过作品的片断欣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学习音乐剧的兴趣)二、欣赏音乐剧《猫》(1)媒体播放音乐剧《猫》片段,看完音乐剧片段之后,回答这些问题:作者是谁?初步了解作者。
(师生互动,对学生的回答进行引导,共同欣赏《猫》等图片。
)看完音乐剧片段之后,回答这些问题:(2)课件展示:音乐剧《猫》的剧情。
《猫》的故事很简单:杰里科猫族每年都要举行一次聚会,众猫们会在这一年一度的盛大聚会上挑选一只猫升天,我们知道猫有九条命,升天以后可以再次获得新生。
于是,形形色色的猫纷纷登场,尽情表现,用歌声和舞蹈来讲述自己的故事,希望能够被选中。
最后,当年曾经光彩照人今日却无比邋遢的“魅力猫”以一曲《回忆》打动了所有在场的猫,成为可以升入天堂的猫。
(好的剧情能够作用于人的情感,引起共鸣、激动、联想、想像。
通过介绍激发学生学习的兴奋点。
故事是来源于生活,《猫》的世界就是一个浓缩的人类社会。
《猫》的社会就是一个现代寓言。
)(3)聆听主题歌《回忆》播放《回忆》“魅力猫”演唱片段,请学生边看视频边考虑。
音乐剧鉴赏——歌剧魅影教学教材

《歌剧魅影》获得的奖项
《歌剧魅影》获得超过50个 的主要戏剧奖项,包括三项 奥立佛奖,其中最近期的是 2002年奥立佛观众最受欢迎 剧码奖,一项伦敦标准晚报 奖, 七项东尼奖,其中包括最 佳音乐剧奖,七项戏剧艺术 奖和三项外界评论团奖。
《歌剧魅影》的三大“魅力法宝” 之二
二、它拥有引人入胜的音乐。流行也罢,古典也罢,韦伯 大师都能驾轻就熟,他的音乐才华无庸置疑。 若论音乐结构的恢弘严谨,《歌剧魅影》比不上《悲惨世 界》,然而你很难被它雅俗共赏的旋律所吸引。韦伯在 《歌剧魅影》中采用的轻歌剧风格与该剧的古典背景亦十 分吻合。更巧妙的是,由于故事发生在巴黎歌剧院这个艺 术殿堂,音乐剧中含有大段的歌剧“戏中戏”,当剧中人 物在戏里戏外切换角色时,整部《歌剧魅影》的音乐却依 然保持了和谐与统一。
《歌剧魅影》分析
概述
歌剧魅影(The Phantom of the Opera)是一部 安德鲁· 劳埃德· 韦伯(Andrew Lloyd Webber) 作曲的百老汇音乐剧。又译:歌声魅影、剧院魅 影或歌剧院的幽灵。改编自加斯通· 勒鲁著《歌剧 幽灵》。 1986年首演,于1988年获得七项托尼 奖,是史上最成功的音乐剧之一。1986年伦敦的 首演由麦克尔· 克劳福德和莎拉· 布莱特曼担任男 女主角,至今全球已有16个制作版本,也被改编 成同名电影上映。
魅影发现后,自觉遭 到背叛,随著魅影的 破坏愈来愈血腥疯狂, 克莉丝汀对他的感情 也逐渐从迷恋转为恐 惧、害怕和怜悯。
半年后,劳尔跟克莉丝汀 秘密订婚,魅影突然现身 於歌剧院的化装舞会,强 迫歌剧院演出他亲手谱作 的歌剧《唐璜》,并指名 由克莉丝汀担任女主角。
在戏演到最高潮时,克莉 丝汀当众扯下魅影的面具, 他将克莉丝汀掳至地下密 室。劳尔追踪并和魅影展 开对决,却被他用绳索勒 住,魅影藉此要胁克莉丝 汀答应求婚。
9Aunit5教学设计

Unit 5 Reading A The Phantom of the Opera
阅读课教学设计
设计人:天秀中学许海鸥
课题:牛津英语上海版九年级上册Unit 5 Going to the theatres
教学内容:Reading A The Phantom of the Opera
课型:阅读课
教学时间:40分钟
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主题是谈论“音乐戏剧”,是学生比较感兴趣的话题。
本课是本单元的第一课时,阅读材料讲述了经典歌剧《歌剧魅影》这一故事。
故事情节环环相扣,引人入胜。
但是语篇比较长,新词比较多。
通过以往掌握一些阅读理解的策略与技巧,借助本课的阅读理解活动进一步巩固、运用已学的策略与技巧,以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教学目标:
1. 认知目标:学生能够读懂《歌剧魅影》这一故事;学生能够掌握新词汇。
2. 能力发展目标:通过多种形式的阅读活动与任务,指导学生进一步巩固、运用已学的阅读理解策略与技巧,培养一些阅读微技能,如:猜测生词大意、搜寻细节信息等,把握文章的大意和主题,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学生能运用自己的语言复述故事;
3. 情感目标:教育学生了解什么是真爱,学会如何去爱,引导学生不要以貌取人,善良的心灵更重要。
歌剧魅影教案

歌剧魅影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的课是初中音乐教材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歌剧之夜》,对于初三的学生来说,他们已经掌握了一些基本的音乐知识,但是对于歌剧这种音乐形式却了解甚少,本课从学生熟悉的对歌入手,带领他们一同去探索歌剧的魅力。
一:说教材我使用的教材是山东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初三音乐教材第三单元《歌剧之夜》,这节音乐课形式多样,以唱歌为主,通过演唱中西歌剧经典选曲,使学生初步体会歌剧的音乐风貌。
根据对教材的理解和学生特点,我从以下三个方面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准确掌握歌曲中的弱起和唤气记号。
2.能力目标:通过师生音乐活动,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力和创造力。
3.情感目标:通过学唱歌曲,了解歌剧艺术的魅力,增强学生对歌剧的喜爱之情。
二: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满怀激情和轻松愉快的演唱歌曲《猎人进行曲》。
2.教学难点:准确把握歌曲中的弱起和唤气记号,体验歌剧艺术的魅力及其审美价值、文化传承价值。
三:说教法、学法1.教法:为完成以上教学目标,我准备采用情境导入法、教唱法、示范法等为主要教法。
2.学法:学生可以采用听唱法、模唱法、创编法及合作探究等为主要学法。
四: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视频和音频)、钢琴、打击乐器(沙锤、双响筒)五:教学过程我准备从以下几个环节来进行教学:(一)第一个环节是课堂激趣:(5分钟)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段视频,请同学们欣赏之后来思考一下两个问题:1.片中的主人公是谁?2.这是一种什么演唱形式?(学生回答,教师总结)这首歌曲叫《歌墟问答》,是一首在歌墟上青年男女“盘歌”时所唱的民歌,有问有答,选自歌剧《刘三姐》。
歌剧真实反映了善唱山歌的主人公刘三姐,用歌声表达劳动人民的愿望和理想,揭露封建地主阶级的剥削和压迫。
曲调具有广西壮族地区音乐的浓厚色彩,使这部歌剧独具一格,那什么叫做歌剧呢。
(出示幻灯片歌剧的定义)歌剧是综合音乐,戏剧,诗歌,舞蹈和舞台美术等艺术要素而以歌唱为主的一种戏剧形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歌剧魅影
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的课是初中音乐教材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歌剧之夜》,对于初三的学生来说,他们已经掌握了一些基本的音乐知识,但是对于歌剧这种音乐形式却了解甚少,本课从学生熟悉的对歌入手,带领他们一同去探索歌剧的魅力。
一:说教材
我使用的教材是山东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初三音乐教材第三单元《歌剧之夜》,这节音乐课形式多样,以唱歌为主,通过演唱中西歌剧经典选曲,使学生初步体会歌剧的音乐风貌。
根据对教材的理解和学生特点,我从以下三个方面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准确掌握歌曲中的弱起和唤气记号。
2.能力目标:通过师生音乐活动,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力和创
造力。
3.情感目标:通过学唱歌曲,了解歌剧艺术的魅力,增强学生
对歌剧的喜爱之情。
二: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满怀激情和轻松愉快的演唱歌曲《猎人进行曲》。
2.教学难点:准确把握歌曲中的弱起和唤气记号,体验歌剧艺术的魅力及其审美价值、文化传承价值。
三:说教法、学法
1.教法:为完成以上教学目标,我准备采用情境导入法、教唱法、
示范法等为主要教法。
2.学法:学生可以采用听唱法、模唱法、创编法及合作探究等为
主要学法。
四: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视频和音频)、钢琴、打击乐器(沙锤、双响筒)五:教学过程
我准备从以下几个环节来进行教学:
(一)第一个环节是课堂激趣:(5分钟)
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段视频,请同学们欣赏之后来思考一下两个问题:1.片中的主人公是谁?
2.这是一种什么演唱形式?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这首歌曲叫《歌墟问答》,是一首在歌墟上青年男女“盘歌”时所唱的民歌,有问有答,选自歌剧《刘三姐》。
歌剧真实反映了善唱山歌的主人公刘三姐,用歌声表达劳动人民的愿望和理想,揭露封建地主阶级的剥削和压迫。
曲调具有广西壮族地区音乐的浓厚色彩,使这部歌剧独具一格,那什么叫做歌剧呢。
(出示幻灯片歌剧的定义)歌剧是综合音乐,戏剧,诗歌,舞蹈和舞台美术等艺术要素而以歌唱为主的一种戏剧形式。
在歌剧中,几乎集中了所有的演唱形式,如独唱,重唱,合唱等。
演员根据剧本与作曲家所谱写的歌曲来塑造人物形象。
(二)我设计的第二个环节是:听赏歌曲,表现歌曲。
(15
分钟)
我们中国歌剧产生于什么时间?他的开创者又是谁呢?(教师介绍中国歌剧的发展历程,幻灯片自动出示相关图片)中国的歌剧产生于20世纪初,创作的拓荒者是黎锦晖,他创作了儿童歌剧《麻雀与小孩》《小小画家》等共12部,在当时的中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并开创了中国歌剧的先河。
1934年,聂耳喝田汉创作了《扬子江暴风雨》;1945年4月,在延安演出的歌剧《白毛女》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为中国歌剧创作开辟了一个新的阶段,之后,《刘三姐》《江姐》等一大批优秀的红色经典相继诞生,50多年来常演不衰。
同学们想不想来表演一下呢?好,下面请同学们再来欣赏一遍《歌墟问答》欣赏后,我们共同来表演,老师提问,同学们回答,好不好?(欣赏、、、、、、)老师要问了(、、、、、、)
刚才我们了解了中国歌剧的发展历程,并亲身体验了一把,歌剧诞生于17世纪的意大利佛罗伦萨,世界上第一部公认的歌剧是1607年由蒙特威尔第创作的《奥菲欧》。
从此,歌剧以它独特的魅力逐渐成为欧洲最重要的音乐体裁。
一:初听歌曲
今天老师还给大家带来了一首歌曲,请同学们欣赏之后来回答这样的一个问题:这首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
好,音乐欣赏完了,这首歌曲的情绪是怎么样的?是轻快活泼的。
通过音乐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呢?(学生自由发挥,教师口述作品
出处)(看到了一对猎人正策马奔驰而来,在山谷里搜寻猎物,晚上,他们点起篝火,看着自己的战利品非常高兴,围在一起唱歌跳舞,描绘了勇敢、勤劳的猎人们蓬勃的朝气和豪爽的性格。
)
这是由德国著名作曲家、指挥家、钢琴家韦伯创作的歌剧《自由射手》片段《猎人进行曲》(出示幻灯片韦伯介绍)韦伯,德国杰出的作曲家、指挥家、钢琴家.出生于戏剧之家,代表作是歌剧《自由射手》.它那浓郁的德国风格和浪漫气息,被认为德国第一部浪漫主义歌剧.
《自由射手》始创于1819年,1821年在柏林首演成功,至今它仍是歌剧舞台最受欢迎的剧目之一,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自由射手》中最经典的片段《猎人进行曲》。
二、复听歌曲
接下来就有老师把这首歌曲完整的演唱一遍,你可以随着老师的歌声看着歌谱,找一找歌曲的旋律有什么特点?、、、、、、(歌曲的旋律有好多处都是相同的,第一乐句和第二乐句相同,第三乐句前半句和后半句也是相同的,后面两个乐句也是这样。
)
(三)我设计的第三个环节是学唱歌曲:分三个部分边学唱边分析。
(15分钟)
请同学们看着歌谱跟着老师把第一乐句演唱一遍(教师演唱)歌曲为2/4拍,那么大家看,歌曲的开始只有半拍,属于不完全小结,放在起始句我们称它为弱起,这个符号大家认识吗?V它叫做唤气记号,出现这个记号大家注意要唤气。
刚才大家看出了第二乐句和第一
乐句旋律完全相同,大家可以自己加入歌词吗?我们来尝试一下吧!
好,接下来我们试唱一下第三乐句,同样也是弱起开始(教师演唱)猎人们捕获了什么猎物啊?哦,有牝鹿、羚羊。
他们高不高兴啊?高兴,他们围着篝火唱歌跳舞,充满了自豪感。
最后为结尾乐段(教师演唱)大家听像什么声音?有同学说像马蹄的声音,非常好,伴着马蹄奔跑的节奏,猎人们用衬词“啦”来演唱,充满了欢乐,让我们也感觉仿佛到了茂密的山林之中。
叫做反复记号,反复记号里的乐段要唱两遍,演唱第二遍的时候我们可以尝试歌声渐弱,表现猎人们迎着夕阳远去,矫健的身影逐渐消失在茂密的森林之中。
同学们,我们已经基本学会了全曲,下面就请大家跟着老师一起把歌曲完整的演唱一遍,音乐响起后,同学们要想象你们就是勇敢的猎人,大家一起在森林里狩猎、歌唱,手拿乐器的同学可以为我们加入伴奏,使得歌曲更加悦耳、动听。
(四)我设计的第四个环节是拓展延伸(5分钟)
歌剧在发展过程中自由程度逐渐加大、舞台效果更加丰富,另外视觉艺术,用来展示舞台背景,其作用不容忽视。
下面让我们在歌剧《猫》的主题曲memory的音乐中感受一下吧。
歌剧这一艺术表演形式可以说是多姿多彩、纷繁绚丽,它为人类艺术宝库增添了无限的光辉。
下节课我们将继续畅游歌剧王国,去听一听卡门和图兰朵要告诉我们什么吧!好,同学们,下课!
六:教学反思
这节音乐课,旨在培养学生对歌剧艺术的情感,拓展学生的艺术视野,了解中国歌剧的发展历程。
本课通过创设情景、创作展示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不仅让学生学到了知识还提高了他们自身音乐修养,并在创作过程中体验和他人合作的乐趣。
以上就是我的教学设计,希望各位老师多提宝贵意见,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