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设计的依据及原则
园林绿化设计的原则

园林绿化设计的原则
园林绿化设计是一种多维立体艺术的设计,是以自然美为特征的
空间环境设计,有平面构图,也有立体构图,同时又是把植物、建筑、小品等综合在一起的全面性造型艺术。
那么园林绿化设计的原则有哪
些呢?下面就右面由大业园林的专业人士为我们介绍下。
一、功能与形式统一
设计地理环境必须根据不同的气候特点、居民行为习惯的不同、
对户外活动要求不同各异来需要进行。
乔木、灌木、草坪要有一个公
平合理比例的配置比例,达到最佳的生态和美化作用。
二、设计需经济实用
借助原有地形地貌,尽量减少薄山。
适地适树,建筑周围的土壤
的建筑施工经常有建筑垃圾等阻碍植物生长由于环境,须采用耐瘠薄、抗性强的树种。
三、居住区景观绿地建筑设计应坚持以人为本
小区绿地最贴近居民生活,规划设计不仅要顾及考虑植物配置与
建筑构图的均衡,以及对建筑的遮挡与衬托,更要考虑居民生活对通风、光线、日照的要求。
四、因地制宜,巧于因借
居住区园林绿化施工是以满足居民生活、为生活在喧闹都市的老
百姓营造接近自然、生态良好的温馨家园为主旨宗旨,本着经济适用
于的原则,因地制宜,巧于因借,充分利用原有地形地貌,用最少的
投入、最简单的维护、达到设计与当地风土人情及文化氛围相融合的
境界。
园林景观设计的原则和技巧

园林景观设计的原则和技巧园林景观设计的原则和技巧 随着中国景观建设市场规模的不断扩⼤和规范,相信不久的将来,中国园林景观⾏业定会有⾃⼰特⾊的设计品牌,那么园林景观设计的原则和技巧有哪些呢?⼀起来了解⼀下! 1. 园林规划设计的原则 1.1地⽅特⾊ 园林不仅是塑造⾃然美和艺术美的空间,更是⼀座城市历史⽂化和地域⽂化的载体和表征,是城市记忆的⼀部分,应该充分体现出浓郁的地⽅特⾊,即社会特⾊和⾃然特⾊。
园林应突出其地⽅社会特⾊,即突出其⼈⽂特性和历史特性等。
园林建设应继承城市本⾝的历史⽂脉,适应地⽅风情民俗⽂化,突出地⽅建筑艺术特⾊,这样才能增强园林的凝聚⼒和城市的吸引⼒。
和谐园林的规划设计⾮常注重对新乡市历史⽂化素材的挖掘,结合园林具体的地形特点进⾏合理布局。
园林还应突出其地⽅⾃然特⾊,即适应当地的地形地貌和⽓温⽓候等。
城市园林应强化地理特征,尽量采⽤富有地⽅特⾊的建筑艺术⼿法和建筑材料,体现地⽅⼭⽔园林特⾊,以适应当地⽓候条件。
和谐园林的规划设计利⽤现代的艺术⼿法,充分结合本地情况,因地制宜,努⼒打造地⽅⾃然特⾊突出的现代化城市公园。
1.2突出主题 园林⽆论规模如何,⾸先应有准确的定位和明确的主题,其后围绕着园林的主要功能,以体现时代特征为主旨,综合考虑公园的整体布局。
这样的规划设计就会有轨可循,才能实现园林在塑造城市形象、改善城市环境(包括城市空间环境和城市⽣态环境)、满⾜⼈们多层次活动需要的功能。
1.3协调发展 园林在城市中应具有多样的价值体系,如⽣态价值、环境保护价值、保健休养价值、游览价值、⽂化娱乐价值、美学价值、社会公益价值与经济价值等,⽆论在社会⽂化、经济、环境、防灾避险以及城市的可持续发展等⽅⾯都具有⾮常重要的作⽤。
随着园林的功能向综合性和多样性衍⽣,现代园林综合利⽤城市空间和综合解决环境问题的意义⽇益显现。
因此,园林规划设计不仅要有创新的理念和⽅法,⽽且还应体现出多种价值体系协调发展的思想。
园林景观设计原则和注意事项

园林景观设计原则和注意事项园林景观设计是指利用植物、水体、石材等自然元素,结合人工影响,创造出艺术性和实用性相结合的环境空间。
园林景观设计不仅要考虑美观度,还要充分考虑生态环境、人文需求和功能需求等各方面因素。
以下是园林景观设计的原则和注意事项。
一、原则:1.生态性原则:倡导绿色环保,尊重自然规律,注重植物的生长环境和生态系统的平衡,合理选择植物种类,推动生态文明建设。
2.艺术性原则:园林景观设计是一种艺术创作活动,需要注重美感和审美价值,营造具有艺术性和富有创意的景观空间。
3.实用性原则:园林景观设计不仅要美观,还要满足人们的实际需求,如提供休闲娱乐、教育宣传、环境疏导等功能。
4.功能性原则:根据景点的功能定位,合理规划景区的功能分区,如游览区、休闲区、文化展示区等,以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
5.可持续性原则:园林景观设计应注重可持续发展,从设计、材料选择、施工过程等各个方面考虑环境保护、资源节约、能源效率等因素。
二、注意事项:1.地形规划:应充分考虑景区的地理地形条件,根据不同地形特点进行合理规划和布局,利用地势变化营造层次感和空间层次。
2.植物选择:根据景区的地理气候条件和景观要求,选择适应力强、成活率高的本地植物,注重植物的生长周期和景观效果。
3.基础设施建设: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基础设施包括道路、亭台楼阁、桥梁、照明等,需要注重实用性和安全性,以提供方便舒适的游览环境。
4.生态保护:在园林景观设计中,应注重保护和恢复生态系统,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和能源,减少对环境的破坏。
5.水体设计:水是园林景观设计中重要的元素之一,需要合理规划水体的位置和形态,注重水体的循环利用和水质净化。
6.照明设计:合理的照明设计能够提升夜间景观的效果和安全性,应根据景区的特点和需求选择适当的照明方式和灯具。
7.文化价值:园林景观设计应体现当地的文化特色和历史价值,注重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以打造具有独特魅力的景观空间。
8.可访问性:园林景观设计应考虑到各种人群的需求,包括老年人、残疾人等特殊群体,提供无障碍设施,保障人们的流动性和安全性。
园林绿化建筑的基本原则

园林绿化建筑的基本原则园林绿化建筑,作为现代城市规划与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为城市居民提供了优美的休闲场所,同时也承载着生态、文化、社会等多重功能。
在设计和实施园林绿化建筑时,需要遵循一系列基本原则,以确保其功能性、美观性和可持续性的和谐统一。
本文将详细阐述这些原则,并分析其在实践中的应用。
一、生态优先原则园林绿化建筑的首要原则是生态优先。
这意味着在规划和设计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和保护原有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稳定性。
任何建设活动都不应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而应通过科学的规划和设计,实现人类活动与生态环境的和谐共生。
1.保护生物多样性:在园林绿化建筑中,应尽可能保留和利用原有的植被、水体等自然元素,为野生动植物提供适宜的栖息地。
同时,通过植物配置和景观设计,模拟自然生态系统,提高生物多样性。
2.合理利用资源:在园林绿化建筑的设计和实施过程中,应坚持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的原则。
例如,通过雨水收集、中水回用等技术手段,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通过选用本地植物、使用再生材料等方式,减少资源消耗和环境负担。
3.减少环境干扰:在园林绿化建筑的建设过程中,应采取有效措施减少对周边环境的干扰。
例如,通过合理布局和施工时间的安排,降低噪音和扬尘对居民生活的影响;通过生态修复技术,恢复受损生态系统的功能。
二、功能性原则园林绿化建筑不仅要满足人们的审美需求,更要具备实用性。
功能性原则要求园林绿化建筑在设计和实施过程中,充分考虑其使用功能和服务对象的需求。
1.满足休闲需求:园林绿化建筑应提供足够的休闲设施和活动空间,满足不同年龄、性别和兴趣爱好的人群的需求。
例如,设置健身设施、儿童游乐设施、休息座椅等,为市民提供多样化的休闲体验。
2.便于维护管理:园林绿化建筑的设计应便于后期的维护和管理。
例如,通过合理划分功能区域、设置便捷的交通流线、选用耐候性强的材料等方式,降低维护成本和管理难度。
3.安全性保障:园林绿化建筑应确保使用者的安全。
中国古典园林基本设计原则和手法 概述及解释说明

中国古典园林基本设计原则和手法概述及解释说明1. 引言1.1 概述古典园林是中国独特的园林艺术形式,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随着时间的推移,古典园林已经发展成为一门独立而完整的学科。
它以自然环境为基础,运用特定的设计原则和手法来创造能够令人心旷神怡、引人入胜的景观空间。
本文旨在对中国古典园林基本设计原则和手法进行概述,并通过实例解析说明其在具体设计中的应用。
1.2 文章结构本文按照逻辑顺序分为五个部分,共包含五个章节。
首先,在引言部分我们对文章进行了总体概述,说明了文章撰写目的;接下来,在第二部分中我们重点探讨了古典园林基本设计原则,包括自然表达、高度厚重以及刚柔并济等三个方面;第三部分则详细介绍了古典园林设计手法,主要涉及建筑布局、水景运用和植物配置等方面;第四部分通过具体案例剖析,分析了中国古代名园的设计特点以及现代古典园林设计案例的创新;最后,在结论与展望中我们从总结古典园林基本设计原则和手法的重要性及特点出发,展望了古典园林在现代社会中的发展前景和应用价值。
1.3 目的本文旨在系统地介绍中国古典园林的基本设计原则和手法,并通过实例分析和解读,阐明其在具体设计中的应用。
通过深入了解和研究古典园林的设计理念和技巧,可以为今后的园林设计师提供参考和借鉴,并且为保护、传承与创新中国传统园林艺术贡献自己的力量。
通过本文撰写,我们也能够更加全面地认识到古典园林对于人们身心健康、文化传承以及城市建设等方面所起到的积极作用,从而更好地推动其在现代社会中的发展。
2. 古典园林基本设计原则古典园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设计原则使得古典园林在形式、意境和情感表达方面独具特色。
本节将介绍古典园林的三个基本设计原则:自然表达原则、高度厚重原则和刚柔并济原则。
2.1 自然表达原则自然表达原则是指古典园林中对自然景观的追求与模仿。
中国古代造园师借鉴山水之美,追求“仰忠四海而不越,报寿万年而不爱”,即在有限的空间内通过布局、植物配置等手法营造出山水风貌,以还原大自然中的景观。
园林建筑设计的原则

园林建筑设计的原则标签建筑设计电气建筑装饰设计民用建筑设计通则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建筑学研究作者:园林建筑设计的原则:在园林地貌中,无论是自然的河流湖泊、山地丘陵,还是小型园林中的池水溪泉、假山土岗,都应充分利用原有地貌,必要时可进行一定的艺术处理,运匠心于丘壑泉池,以构成园林佳景。
(一)因地制宜园林地貌是园林的骨架,我国传统的自然山水园的一大特点就是因地制宜地利用原有地貌。
因此进行园林规划时,首先要考虑到园林内自然地貌条件的特点:原有地貌或平坦或起伏,有山岗、沼泽等,可能基本符合或部分符合设计要求,这就应在原有的地貌基础上,结合园林使用功能和园林景观构图等方面的要求,加以利用和改造,可就低掘池,因势掇山,“宜亭则亭,宜榭则榭”。
使之“自成天然之趣,不烦人事之工”,使园林中的山水景观达到“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艺术境界。
其中改造地貌,特别是较大规模的挖湖堆山,所需要的人力物力非常大,所以设计时更要考虑到财力等条件,景物的安排、空间的处理、意境的表达都力求依山就势,高低错落,疏密起伏,自由布局,引造出坡陇坪谷,矶渚洲岛、溪涧池湾、山峦平台、叠嶂错层、林中空地、疏林草地等等。
同时应根据需要和可能,进行全面分析,并贯彻对原地貌坚持“利用为主,改造为辅”的原则,使土方工程量降到最小限度。
若需改造的地貌,也应力求达到园内填挖土方量平衡。
城市和郊区园林绿地对原有地貌的利用,因随各自的性质、功能要求以及面积大小等而有较大的差异。
如城市中的公园、花园、小游园等在利用原地貌的基础上,还需有一定的改造,以满足使用和造景等方面的要求。
而郊区的自然风景区、森林公园、休疗养地等在较大程度上是追求自然景观,所以它不必大兴土木,应偏重于对原有地貌的利用,做到因地制宜,就低挖池,就势堆山。
在设计园林佳境的同时就考虑到施工的需要,使人力物力都得到最大节省,同时缩短施工时间。
(二)满足园林使用功能的要求游人在园林内进行各种游憩活动时,对园林空间环境有着一定的要求,因此园林地貌的设计要尽可能为游人创造出各种游憩活动所需的不同地貌环境。
园林规划设计的依据与原则

• 以人为基础、以人为前提、以人为动力、以 人为目的
园林设计的依据
▪ 科学依据
• 在任何园林艺术创作的过程中,要依据有关工程项目的 科学原理和技术要求进行。
▪ 社会需要
• 园林是属于上层建筑范畴,它要反映社会的意识形态, 为广大群众的精神与物质文明建设服务。
▪ 功能要求
• 园林设计者要根据广大群众的审美要求、活动规律、功 能要求等方面的内容,创造出景色优美、环境卫生、情 趣健康、舒适方面的园林空间,满足游人的游览、休息 和开展健身娱乐活动的功能要求。
▪ 艺术性原则
• 园林的艺术性,是指园林除了满足功能要求以外,还 要考虑游人的审美情趣,满足游人赏景的要求。
园林规划设计必须遵循的原则
▪ 生态பைடு நூலகம்原则
• 园林如果仅仅解决了适用,经济和美观还不 行,还必须考虑将园林建设成为具有良好生 态效益环境的需要。
▪ 特色性原则
• 特色性景观对人们具有巨大的吸引力,是园 林景观设计的追求目标。城市特色性景观的 创造一方面要理清历史文脉,另一方面还要 结合地域特征。
▪ 经济条件
• 经济条件是园林设计的重要依据。
园林规划设计必须遵循的原则
▪ 适用性原则
• 不同园林有不同的功能要求,必须首先深入分析了解。 园林的功能要求虽然是首要的,但并不是孤立的,因 此在解决功能问题时,要结合经济上的可能性和艺术 上的要求来考虑。
▪ 经济性原则
• 园林建设应尽量降低造价,节约投资,使园林建设发 展水平与国家,地区或单位的经济实力相适应,否则 再好的设计也是难于实现的。
一、园林设计-课件(PPT演示)

园林设计
1
一、园林设计的依据与原则
1、园林设计的依据(熟悉)
(1)科学依据 (2)社会需求 (3)功能需求 (4)经济条件
2
2、园林设计必须遵循的原则(熟悉)
“适用、经济、美观”是园林设计必须遵循的原则
这三者之间的关系是互相依存,不可分割的。一般情况下, 园林设计者应首先考虑“适用”的问题。一方面,是“因地制 宜”,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另一方面,是园林的功能适合于服务 的对象。在考虑“适用”条件的前提下,其次应考虑的“经济” 问题。在“适用”、经济”的前提下,尽可能做到“美观”。
5、园林的内容与形式之间的关系(熟悉) 立意和布局,其关系实质就是园林的内容与形式。只 有内容与形式的高度统一,形式充分的表达内容,表达 园林主题思想,才能达到园林创作的最高境界。
19
园林的内容是其内在诸要素的总和,园林的形式是其内容存在的 方式,内容与形式之间是矛盾的统一体。没有无形式的内容,也 没有无内容的形式。园林的内容决定其形式,园林的形式依赖于 内容,表达主题。 内容和形式的关系又是相对的,作为一定内容的园林形式,可以 成为另一种园林形式的内容。有时,由于内容发展的需要,必须 及时破除旧的园林形式,创立新的园林形式。 例如“一池三山”的模式产生,源于中国封建社会君主为满足其 梦寐以求的“不老永生”“神山仙界”的欲望。该模式在各朝各 代,不同的历史时期,根据具体地形、环境条件、创造出生动、 精彩、多姿的湖岛艺术形象。
23
2)植物 植物是园林设计中有生命的题材。植物要素包括 乔木、灌木、攀缘植物、花卉、草坪地被、水生植物 等。植物的四季景观,本身的形态、色彩、芳香、习 性等都是园林造景的题材。园林植物与地形、水体、 建筑、山石、雕塑等有机配植,将形成优美、雅静的 环境和艺术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园林设计的依据及原则
园林设计的依据及原则作者:佚名
时间:2008-8-31
浏览量:
园林设计的依据
园林设计的最终目的是要创造出景色如画,环境舒适、健康文明的游憩境域。
一方面,园林是反映社会意识形态的空间艺术,园林要满足人们精神文明的需要;另一方面,园林又是社会的物质福利事业,是现实生活的实境,所以,还要满足人们良好休息、娱乐的物质文明的需要。
、科学依据在任何园林艺术创作的过程中,要依据有关工程项目的科学原理和技术要求进行。
如在园林中,要依据设计要求结合原地形进行园林的地形和水体规划。
设计者必须对该地段的水文、地质、地貌、地下水位、北方的冰冻线深度、土壤状况等资料进行详细了解。
如果没有详实资料,务必补充勘察后的有关资料。
可*的科学依据,为地形改造,水体设计等提供物质基础,避免产生水体漏水,土方塌陷等工程事故。
种植各种花草、树木,也要根据植物的生长要求,生物学特性,
根据不同植物的喜阳、耐阴、耐旱、怕涝等不同的生态习性进行配植。
一旦违反植物生长的科学规律,必将导致种植设计的失败。
园林建筑、园林工程设施,更有严格的规范要求。
园林设计关系到科学技术方面的问题很多,有水利、土方工程技术方面的,有建筑科学技术方面的,有园林植物、甚至还有动物方面的生物科学问题。
所以,园林设计的首要问题是要有科学依据。
2、社会需要园林是属于上层建筑范畴,它要反映社会的意识形态,为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与物质文明建设服务。
《公园设计规范》指出,园林是完善城市4项基本职能中游憩职能的基地。
所以,园林设计者要体察广大人民群众的心态,了解他们对公园开展活动的要求,创造出能满足不同年龄、不同兴趣爱好、不同文化层次游人的需要,面向大众,面向人民。
3、功能要求园林设计者要根据广大群众的审美要求、活动规律、功能要求等方面的内容,创造出景色优美、环境卫生、情趣健康、舒适方便的园林空间,满足游人的游览、休息和开展健身娱乐活动的功能要求。
园林空间应当定于诗情画意,处处茂林修竹,绿草如茵,繁花似锦,山青水秀,鸟语花香,令游人流连忘返。
不同的功能分区,选用不同的设计手法,如儿童活动区,要求交通便捷,一般要*近主要出入口,并
要结合儿童的心理特点,该区的园林建筑造型要新颖,色彩要鲜艳,空间要开朗,形成一派生机勃勃,充满活力、欢快的景观气氛。
4、经济条件经济条件是园林设计的重要依据。
经济是基础。
同样一处园林绿地,甚至同样一个设计方案,由于采用不同的建筑材料,不同规格的苗木,不同的施工标准,将需要不同的建园投资。
当然,设计者应当在有限的投资条件下,发挥最佳设计技能,节省开支,创造出最理想的作品。
综上所述,一项优秀的园林作品,必须做到科学性、艺术性和经济条件、社会需要紧密结合,相互协调,全面运筹,争取达到最佳的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
园林设计的原则
“适用、经济、美观”是园林设计必须遵循的原则。
园林设计工作的特点是有较强的综合性,所以,要求做到适用、经济、美观三者之间的辩证统一。
三者之间的关系是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的。
当然,同任何
事物发展规划一样,三者之间的关系在不同的情况下,根据不同性质、不同类型、不同环境的差异,彼此之间有所侧重。
一般情况下,园林设计首先要考虑“适用”的问题。
所谓“适用”,一层意思是“因地制宜”,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另一层意思是园林的功能适合于服务对象。
“适用”的观点带有一定的永恒性和长久性。
即使是“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清代皇帝,在建造帝王宫苑颐和园和圆明园时,也考虑因地制宜,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颐和园原先的瓮山和瓮湖已具备大山、大水的骨架,经过地形整理,仿照杭州西湖,建成了以万寿山、昆明湖和山水骨架、以佛香阁为全园的构图中心、主景突出式的自然山水园。
与颐和园毗邻的圆明园,原先是丹凌沜地貌,自然喷泉遍布,河流纵横。
根据圆明园的原地形和分期建设的情况,建成平面构图上以福海为中心的集锦式的自然山水园。
由于因地制宜,适合于各自原地形的状况,从而创造出自具特色的园林佳作。
在考虑是否“适用”的前提下,其次考虑的是“经济”问题。
实际上,正确地选址,因地制宜,巧于因借,本身就减少了大量投资,也解决了部分经济问题。
经济问题的实质,就是如何做到“事半功园林设计的依据及原则作者:佚名
时间:2008-8-31
浏览量:倍”尽量在投资少情况下办好事。
当然,园林建设要根据园林性质、建设需要确定必要的投资。
在“适用”、“经济”前提下,尽可能地做到“美观”,即满足园林布局、造景的艺术要求。
在某些特定条件下,美观要求提到最重要的地位。
实质上,美、美感,本身就是一个“适用”,也就是它的观赏价值。
园林中的孤置假山、雕塑作品等起到装饰、美化环境,创造出感人的精神文明的氛围,这就是一种独特的“适用”价值,美的价值。
在园林设计过程中,“适用、经济、美观”三者之间不是孤立的,而紧密联系不可分割的整体。
单纯地追求“适用、经济”,不考虑园林艺术的美感,就要降低园林的艺术水准,失去吸引力,不受广大群众的喜欢;如果单纯地追求“美观”,不是全面考虑到“适用”问题或“经济”问题,就可能产生某种偏差或缺乏经济基础而导致设计方案成为一纸空文。
所以,园林设计工作必须在适用和经济的前提下,尽可能地做到“美观”,美观必须与适用经济协调起来,统一考虑,最终创造出理想的园林设计艺术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