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体与绝缘体
导体与绝缘体(完美版)课件

在电子设备中,导体如金、银、铜等用于制造集 成电路,实现电子信号的传输和处理。
连接器
导体用于制造各种连接器,如电线、电缆和插头 等,实现电路的连接和断开。
散热器
在电子设备中,导体如铝、铜等用于制造散热器 ,帮助设备在高负荷运行时散发多余的热量。
金属导体的其他应用
电磁铁
利用导体的导电性,电磁铁在许多领域都有应用,如工业自动化 、门禁系统等。
纳米材料在导体与绝缘体中的应用
纳米导体的研究与应用
纳米材料具有独特的物理和化学性质,纳米导体在电子器件、传感器、太阳能电池等领域的应用逐渐普及,为微 型化、高效化的技术发展提供支持。
纳米绝缘体的研究与应用
纳米绝缘体在电子封装、微电子器件制造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其高绝缘性、小尺寸效应和特殊结构等特 性为绝缘技术的发展带来新的机遇。
新型绝缘体材料
新型绝缘体材料如氮化硼、氧化铝等,具有高绝缘性、耐高温和轻量化等特点, 广泛应用于电子器件制造、高温环境下的绝缘需求。
高温超导体的研究与应用
高温超导体的发现
近年来,高温超导体成为研究的热点 ,它们在一定的温度下能够实现零电 阻,为能源传输和存储领域带来巨大 的潜力。
高温超导体的应用
随着研究的深入,高温超导体在电力 传输、磁悬浮列车、磁共振成像等领 域的应用逐渐成为现实,为人类生活 带来便利。
电解质溶液中的离子在电场的作用下受到电场力的作用而定 向移动,形成电流。
3
CATALOGUE
绝缘体的绝缘原理
气体绝缘原理
气体分子结构
气体分子由原子组成,原子核外 的电子数与质子数相等,形成稳
定的分子结构。
气体绝缘原理
在正常状态下,气体分子中的电 子被原子核牢牢束缚,无法自由 移动。当电场施加时,气体分子 中的电子难以克服原子核的束缚
导体和绝缘体

导体和绝缘体在物理学中,导体和绝缘体是两个重要的概念。
导体是指具有较高的电导率,可以允许电流通过的物质,而绝缘体则是指具有较高的电阻率,不容易传导电流的物质。
导体和绝缘体在电路中起着不同的作用,对于理解电流和电磁场的行为具有关键意义。
一、导体导体是一种允许电荷(自由电子)自由移动的物质。
在导体中,电子能够自由地在原子和分子之间移动,形成电流。
这是因为导体中的原子和分子结构能够提供足够的松散电子,使得它们能够从一个原子或分子跳至另一个原子或分子。
导体的电导率通常较高,可以容易地传导电流。
一般来说,金属是最常见的导体,其中铜和银具有非常好的导电性能。
除了金属,某些液体和某些溶液也可以表现出导电性。
导体在电路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如电线、电缆等就是用导体材料制成的。
导线的导体材料选择需要考虑其电导率、机械强度以及成本等因素。
二、绝缘体绝缘体是一种不易传导电流的物质。
在绝缘体中,电子不能自由地在原子和分子之间移动,因此电流不能顺利通过。
绝缘体的原子和分子之间的电子结构使得电子难以移动,从而阻碍电流的传导。
绝缘体通常具有较高的电阻率,并且对电磁场的影响较小。
塑料、橡胶、陶瓷等材料都属于绝缘体。
绝缘体被广泛应用于电路中的绝缘层,用来隔离导体,防止电流泄漏和短路。
绝缘体的选择在电路设计中同样重要。
电子设备中的绝缘层必须具备良好的绝缘性能,以确保电流按照预定的路径流动,避免电路中的干扰和故障。
总结:导体和绝缘体在电路中起着不同的作用。
导体具有良好的导电性能,可以方便电流的传导,常用于制作电线和电缆等导体构件。
绝缘体具有较高的电阻率,电流不能顺利通过。
它通常用作电路中的绝缘层,防止电流的泄漏和短路。
合理选择导体和绝缘体,对于电路的正常运行至关重要。
导体和绝缘体的理解对于电子学习者来说至关重要。
只有深入理解它们的特性和作用,才能更好地设计和维护电路系统,确保其稳定性和安全性。
随着科技的发展,导体和绝缘体的研究仍在不断深入,新型的导体和绝缘体材料也在不断涌现。
导体和绝缘体课件

此外,在电子设备的生产过程中 ,绝缘材料还被用于制造绝缘层 、绝缘垫片、绝缘胶带等,以确 保电子设备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绝缘材料在其他领域中的应用
在日常生活中,绝缘材料的应用也十分 广泛。例如,家用电器中的塑料外壳、 电饭煲的加热盘、电吹风的电机外壳等
都是绝缘材料的应用实例。
在建筑行业中,绝缘材料被用于制造电 气设备的保护套管、建筑物的隔热材料 等,以提高建筑物的电气安全性和节能
绝缘材料的绝缘原理
绝缘材料通常具有高电阻率, 能够有效地阻止电流的通过。
绝缘材料的分子结构稳定,不 易发生电子转移,从而阻碍电 流的形成。
绝缘材料内部存在大量的空隙 和陷阱,能够捕获和限制电子 的运动,阻止电流的传导。
绝缘材料的性能指标
01
02
03
绝缘电阻
衡量绝缘材料阻止电流通 过的能力,数值越高,绝 缘性能越好。
绝缘体的定义和特性
定义
绝缘体是能够阻止电流通过的物 质。
特性
绝缘体具有低导电性或几乎不导 电,能够阻止电荷的传输。例如 塑料、橡胶、陶瓷等都是常见的 绝缘体。
导体和绝缘体的分类
导体分类
根据导电性能的不同,导体可分为良 导体和不良导体。良导体如铜、银等 ,不良导体如铁、铝等。
绝缘体分类
绝缘体可分为无机绝缘体和有机绝缘 体。无机绝缘体如陶瓷、玻璃等,有 机绝缘体如塑料、橡胶等。
非金属导体的应用
电线电缆
非金属导体如塑料、橡胶等常用 于制造电线电缆,因为它们的绝
缘性能好且成本较低。
导电涂料
非金属导体可以制成导电涂料,涂 覆在绝缘材料表面,实现导电功能 。
导热材料
某些非金属导体具有较好的导热性 能,如石
导体和绝缘体的区别

导体和绝缘体的区别导体和绝缘体是材料学中常见的概念,它们在电子学和电路设计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导体是能够传导电流的材料,而绝缘体则是隔绝电流传导的材料。
本文将讨论导体和绝缘体的区别,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它们的特性和应用。
1.导体导体是能够传导电流的材料。
导体中的自由电子能够在电场的作用下自由移动,从而形成电流。
常见的导体包括金属材料,如铜、铝和铁等。
导体具有以下几个特点:首先,导体具有低电阻性质。
由于导体中存在大量的自由电子,电子可以自由地在材料内部移动,因此电流能够容易地通过导体流动。
其次,导体能够被热量和电能快速地传导。
导体内部自由电子的运动能够有效地传递能量,使得导体能够在短时间内均匀地分布电热或电能。
另外,导体还具有易弯曲、易加工的特点,使得它们可以方便地用于各种电路和电子设备中。
导体具有很高的导电性,这使得它们成为电路设计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2.绝缘体绝缘体是不允许电流通过的材料。
绝缘体中的原子或分子结构使得电子无法自由地移动。
绝缘体常见的例子包括塑料、橡胶和木材等。
绝缘体具有以下几个特征:首先,绝缘体具有很高的电阻性质。
电阻使得电流无法在绝缘体中自由传导,因此绝缘体可以用来隔离电路,以保证电流流向预期的方向。
其次,绝缘体不易传导热量和电能,具有较低的热传导和电导率。
这使得绝缘体可以用于隔热和绝缘的目的,防止电路中的能量损失和电击等危险。
另外,绝缘体的特点还包括较高的力学强度和耐化学腐蚀性。
这些性质使得绝缘体在电子设备的外壳和绝缘层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3.导体和绝缘体的比较导体和绝缘体在导电性和阻抗性方面有着明显的不同。
导体具有低电阻和良好的导电性,能够容易地传导电流。
绝缘体具有高电阻和较差的导电性,将电流阻隔在其中。
导体能够形成电场内的等电位面,容易被电流通过。
而绝缘体则不容易在电场中形成等电位面,它的电阻很高,不容易被电流穿过。
导体的应用范围广泛,包括电线、电器和电路等。
绝缘体则主要用于电线的外绝缘、电容器和绝缘体等。
导体与绝缘体的转换

导体与绝缘体的转换导体和绝缘体是物质的两种基本属性,它们在电学和热学等领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导体具有良好的导电性能,能够传导电流;而绝缘体则具有较高的绝缘性能,能够阻止电流的流动。
然而,在一些特定的条件下,导体和绝缘体之间可以相互转换。
本文将探讨导体与绝缘体的转换过程以及相关的应用。
一、导体的转换为绝缘体导体的转换为绝缘体是通过改变导体内部的电荷分布情况来实现的。
一种常见的方法是通过给导体施加电场,使导体内的自由电子脱离原子核,从而使导体失去导电性。
这种转换主要发生在高温下或在强电场的作用下。
例如,当导体被加热到高温时,导体内部的原子会震动加剧,导致自由电子的散射增加,从而导致电阻增大,使导体失去了原有的导电性。
二、绝缘体的转换为导体绝缘体的转换为导体通常需要改变其内部的电荷分布情况。
绝缘体的电阻较大,内部几乎没有自由电子可以传导电流。
然而,在某些情况下,可以通过施加高压、高温或使用特殊的材料来改变绝缘体的电阻特性,使其具有导电性。
1. 高压条件下的绝缘体转换在高压下,绝缘体的电阻会降低,使其具有导电性。
这是因为在高压下,电场的作用下,绝缘体内部的原子会发生电离,产生自由电子和空穴,从而形成电流。
这种转换在气体放电、闪电等现象中经常发生。
2. 高温条件下的绝缘体转换在高温下,绝缘体内部的原子和分子会增加热运动,从而导致电子的激发和离域。
这使得绝缘体内部出现自由电子,从而具有导电性。
这种转换在高温超导体中广泛应用,超导体在低温下具有极低的电阻,但在高温下会失去超导性。
3. 特殊材料的绝缘体转换一些特殊的材料,如半导体和绝缘体的复合材料,具有特殊的电性能,可以在特定条件下实现导体与绝缘体之间的转换。
这些材料通常具有调控电荷分布的能力,通过施加电场、光照、化学处理等方法,可以改变材料的电阻特性,使其从导体转变为绝缘体,或者从绝缘体转变为导体。
导体与绝缘体的转换在科学研究和工程应用中具有重要意义。
例如,在电路设计中,通过控制导体与绝缘体的转换过程,可以实现电流的开关控制和信号的传输。
导体和绝缘体的特性与区分

导体和绝缘体的特性与区分导体和绝缘体是物质的两种基本电性质,它们在电荷载流方面的特性有所不同。
了解导体和绝缘体的特性与区分对于认识物质的基本性质以及电流的传播有重要意义。
一、导体的特性与区分1.自由电荷:导体内部有大量的自由电荷,这些电荷可以在导体内部自由移动,形成电流。
2.电导率:导体的电导率(G)是描述导体允许电流通过的能力,电导率越高,导体的导电性能越好。
所有金属都是良好的导体。
3.电阻:虽然导体有自由电荷,但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较小,这种阻碍作用称为电阻(R)。
导体的电阻与导体的材料、长度和横截面积有关。
4.温度系数:导体的电阻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这是由于温度升高导致导体内部自由电荷的运动加剧,相互碰撞增多,从而导致电阻增加。
二、绝缘体的特性与区分1.束缚电荷:绝缘体内部几乎没有自由电荷,电荷被束缚在原子或分子结构中,不能自由移动。
2.电导率:绝缘体的电导率极低,几乎不允许电流通过。
这是因为绝缘体内部几乎没有自由电荷,所以电流无法在绝缘体内部形成。
3.电阻:绝缘体的电阻非常高,可以认为绝缘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非常大。
绝缘体的电阻与材料、长度和横截面积有关。
4.温度系数:与导体相反,绝缘体的电阻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
这是由于温度升高导致绝缘体内部部分束缚电荷获得足够能量成为自由电荷,从而使电阻降低。
总结:导体和绝缘体在电荷载流方面的特性有明显区别。
导体内部有大量自由电荷,允许电流通过;而绝缘体内部几乎没有自由电荷,不允许电流通过。
了解这些特性对于认识物质的基本性质以及电流的传播有重要意义。
习题及方法:1.习题:金属和塑料分别是导体还是绝缘体?方法/答案:金属是导体,塑料是绝缘体。
2.习题:为什么说所有金属都是良好的导体?移动,形成电流。
3.习题:为什么说绝缘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非常大?方法/答案:因为绝缘体内部几乎没有自由电荷,所以电流无法在绝缘体内部形成。
4.习题:导体的电阻与哪些因素有关?方法/答案:导体的电阻与导体的材料、长度和横截面积有关。
什么是导体,什么是绝缘体,导体与绝缘体的区别

什么是导体,什么是绝缘体,导体与绝缘体的区别有关导体与绝缘体的区别,什么是导体,什么是绝缘体,能够传导电的物体被称为电的导体,不能传导电的物体称为电的绝缘体,导体与绝缘体没有绝对的界线,当条件改变时,绝缘体也可能变成导体。
一、导体与绝缘体的区别1、什么是导体,人是导体吗?能够传导电的物体被称为电的导体。
例如,铜、铝、铁、金、银等金属都是导体;普通的水、潮湿的土地与潮湿木材也是导体;人的身体含有大量液体,人体的每个细胞都充满水,所以人体也是导体。
2、什么是绝缘体?不能传导电的物体称为电的绝缘体。
例如,玻璃、橡胶、塑料、陶瓷等都是绝缘体。
人们利用导体传送电,利用绝缘体来控制电,不让电乱跑,避免发生触电事故。
3、导体与绝缘体的比较1)、并不是能导电的物体就叫导体,不能导电的物体就叫绝缘体。
2)、导体与绝缘体没有绝对的界线,当条件改变时,绝缘体也可能变成导体。
例如,干燥的木头是绝缘体,但潮湿的木头就成了导体。
3)、不同材料的导体,其导电性能有差异。
家庭中的电线应采用导电性能较好的铜芯线,一般不要采用导电性能差的铝芯线。
4)、人体是导体,因此不能随便触摸带电体。
善于传导电流的物质称为导体,不善于传导电流的物质称为绝缘体。
导体中存在大量可以自由移动的带电物质微粒,称为载流子。
在外电场作用下,载流子作定向运动,形成了明显的电流。
绝缘体电的绝缘体又称为电介质。
它们的电阻率极高,约为108~10τΩ·m,比金属的电阻率大1014倍以上。
4、导体与绝缘体的口诀能够传电是导体,不能传电绝缘体。
人的身体是导体,不能接触带电体。
条件发生改变时,绝缘体会变导体。
二、导体与绝缘体的定义导体和绝缘体:a。
导体:有的物体善于导电叫做导体(Conductor)。
例如:金属,人体,大地,石墨,酸、碱、盐水溶液等都是导体。
b。
绝缘体:有的物体不善于导电叫做绝缘体(Insulator),例如:橡胶,玻璃,塑料,陶瓷,油,纯水,干燥的纸,干燥的木棒,干燥的空气等都是绝缘体。
导体和绝缘体的知识点总结

导体和绝缘体的知识点总结
导体和绝缘体的知识点总结
知识点总结
两种电荷:摩擦起电本领大,电子转移有变化;吸引排斥验电器,静电放电要注意毛皮摩擦橡胶棒,棒上负电比较强;丝绸摩擦玻璃棒,丝负玻正等电量。
电荷间的相互作用:电荷之间有电场,同种电荷相排斥,异种电荷互吸引。
电荷量及其单位:单位是库仑,简称库,符号是C。
常见的导体和绝缘体:容易导电是导体,不易导电是绝缘;铝铜经常做导线,自由电子能导电,橡胶自由电荷少,防止漏电和触电。
常见考法
常以选择题、填空题的形式考查导体与绝缘体,电荷间的.相互作用,物体所带的电荷以及电荷量。
误区提醒
导体、绝缘体都是由分子或原子组成的,因此都有大量的电荷存在。
如果物体中自由电荷极多那就是导体,如果物体中自由电荷极少那就是绝缘体。
因此,导体和绝缘体之间没有绝对的界限,而且条件变了可以转化。
【典型例题】
例析:
绝缘体不容易导电是因为绝缘体中()
A。
没有电荷B。
没有自由电荷
C。
有大量自由电荷D。
只有少量自由电荷
解析:在绝缘体中,电荷几乎都被束缚住了而不能自由移动,只有极少量自由电荷,所以不容易导电。
答案:D。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生实验的结论:铅笔芯、碳棒、剪刀、钥匙。
橡胶,塑料等是绝缘体。
所有的金属是导体,还有人,大地,湿的木头
(将自己的手指接在实验电路上,进行实验)结果灯不会亮。
人是绝缘体吗?
总结板书:
提出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些是导体?哪些是绝缘体?然后进行分组实验
教师巡视,进行指导。
提问:实验的结论是什么?
固体有导体与绝缘体,液体能否导电,气体呢
巡视指导
教师提出一些问题
教师讲述:纯水不导电,但当加入盐之后就会导电,那么,其它的材料有没有这个现象?做书上一个实验
提出问题:灯的亮度如何变化,与温度什么关系?
将生活问题提出,让学生引起注意
拓展思维,大胆偿试。
分组实验并思考
学生依据实验回答:
根据实验的结果,回答:
实验说明:绝缘体并非是真正的绝缘,它是有一定的条件,当条件改变时,绝缘体也能变成导体。
所以在描述绝缘体时,不能讲不导电的物体。要注意概念的叙述。
导体与绝缘体没有明确界线,它可以转化,有什么用处?
为什么在电器的标志上,都有一个数值标志?
为什么外面的高压电线杆上的导线都是不包有橡胶皮?
为什么在上面做的实验中,人体并不导电?
二、导体与绝缘体的转化
当条件改变时,绝缘体可以变为导体;绝缘体并非绝对绝缘
三、导体导电的原因
导体内具有大量自由移动的电荷,而导电
金属导体是靠大量自由移动的电子而导电
绝缘体内是很少或几乎没有自由移动的电荷,所以不易导电
四、半导体
导电能力介于导体与绝缘体之间的物体,如锗、硅等
环节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设计意图
考虑到学生对微观结构认识有困难,教师进行讲述,并运用图形和课件。
观察思考
回答提出的问题:
思考回答:
认真听取,积极思考。在学习分子知识的基础上进行理解
思考如何从本质上进行对导体与绝缘体的区分
金属导体内有许多带负电的自由电子,它可以在导体内自由运动,当它在导体内移时,就形成了电流,它是一种导体,所以金属是靠自由电子导电。而绝缘体内也有大量的电子,但是由于在其中很少或几乎没有自由移动的电荷,因此,缺少导电的结构,因此它是导电性能比较弱的物体,是绝缘体,但它具有少量的电荷,当改变条件时,它也可以成为导体。
学生活动
引入
新课
从一个演示实验展开,将电路图画在黑板上。依据电路图连接实物图
讲述这个电路图中开关的作用,同时提出电路正常与否的显示指标,教师进行实际操作。
让学生参与教师的教学,引发对实验的关注
观察思考,一个正常电路的特点。
如图的电路,先在A、B间接上导线,然后闭合开关,小灯泡会亮,说明电路是正常的。然后把A、B断开,开关仍然闭合,结果,灯不会亮。
在做纯水导电时,在纯水中,逐渐加盐进行搅拌,观察灯的亮熄情况
学生在做的时候,提醒学生在纯水中慢慢加入盐,并进行搅拌,观察灯的亮熄情况(注意电压稍高一些)。
实验结果:盐水能导体,不纯的水是导体
糖水、酒精、纯水是绝缘体。
夏天出汗能否去开开关,安全吗?
潮湿的手能否去握有电的电器吗?
当一根电线在水中,人能站水中吗?
题目:导体与绝缘体□苏正富Fra bibliotek知识点
1、导体与绝缘体的区别2、导体与绝缘体间的转化3、导体导电的原因4、半导体及应用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了解导体与绝缘体的区别及相互间的转化,认识一些导体与绝缘体;理解导体导电的本质原因
能力目标:
通过实验培养学生通过实验方法进行判断,而且如何设计出一个合理的方法,创造性地探索。
进行演示实验
提问:实验的现象是什么:
提出问题:实验的结论是什么?
如何去观察一个实验中所要求观察的内容,培养有意的观察能力。
让学生仔细观察实验的现象,并进行思考。
回答观察的现象:
思考分析:
让学生回答实验结果
新课内容
导体与绝缘体
导体:容易导电的物体
绝缘体:不容易导电的物体
提供一些材料:铅笔芯、碳棒、剪刀、钥匙、橡胶、塑料等
情感目标:
对事物的认识要辨证的观点,量变会引起质变。
重、难点:
导体与绝缘体的区别,导体导电的原因;导电的原因
参考教具:
灯泡一只、开关一只、导线若干、电池、铜线、石墨棒、玻璃、塑料、橡胶、铁丝、铅笔芯等
板书提纲:
导体与绝缘
一、导体与绝缘体
1、导体:是容易导电的物体,如铜、铝等金属
2、绝缘体:是容易导电的物体,如塑料、橡胶等
如何检验接上去的物体是否能导电?
在A、B间接上一根带有绝缘橡胶的并将两端橡胶皮剥开的导线;接时分三步:
(1)A、B都接在外壳的橡胶上
(2)A接在外壳上而B接在金属上
(3)A、B都接在金属上
现象:
1、实验(1)灯不会亮
2、实验(2)灯不会亮
3、实验(3)灯亮
通过实验得出的结果:
说明金属能够导电,而橡胶皮不能导电
这里注意:导体与绝缘体并非是绝对的,它的结构上都具有导电的电荷,只是条件不具备而已,所以不要将绝缘体理解为是没有电荷的物体。
再介绍半导体:
半导体:导电性能介于导体与绝缘体之间,它在电子工业中有重要的作用。例如硅、锗等。
提醒学生应注意对导体和绝缘体的本质理解。
教师讲述:进行绍
正确理解导体与绝缘体
对知识的完整性了解,同时了解现代科学
导体与绝缘体有什么用处?
做书上玻璃导线的实验,注意电压要用220V,效果更好,注意安全(将一只坏的白炽灯泡去掉外壳和内容的钨丝,与一盏相同额定功率的白炽灯串联,首先检验电路是正常的,然后加热坏灯上的玻璃,观察所串联的灯亮熄情况)注意灯的亮度随温度的变化,(温度升高时与下降时)
开始用酒精灯加热时,灯不亮,继续加热(一分半钟后),灯开始,而且随着加热的温度升高,灯的亮度加强。
教师进行总结讲述
教师演示人的导电现象,并提出问题。
突出知识的主要内容
引发学生思考,实验与学生回答出现一个矛盾,为下面内容准备
学生实验:利用提供的电路,进行检验这些材料是不能导电
学生分组实验
学生依据实验回答:
学生思考回答:
人会触电死亡
液体能否是导电,还有气体能否是导体?
提供一些液体:糖水、盐水、酒精、纯水。
听讲
总结
导体与绝缘体的区别
导体与绝缘体的转化条件
导体导电的原因
教师讲述
让学生知识整理,形成完整性
注视,思考整理
作业:
教学后记:本节课要讲述的内容既是实际而且是比较抽象的,要让学生从心底接受新知识和理解新知识,科学的实验是关键,做好本节课的演示实验,是成功的要点之一,同时,从微观角度解释导体与绝缘体,要从形象的图形与多媒体结合,所以,在运用课堂教学策略上,采用实验,观察分析和媒体结合的方法,便于学生理解,并且在做实验时,大胆进行偿试,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通过对本节课的导电本质原因的分析,了解结构与现象的密切关系,从结构上分析自然现象。为以后的电流一节教学作准备。不过学生在理解微观结构确实存在一定的难度,需要教师采用多种形象的方法,达到让学生对抽象内容的理解。
为什么有些能够导电,而有些不能导电,要解释这个问题,从物质的结构去了解
介绍物质的结构:用图形介绍物质由分子构成的,而分子是由原子构成,每个原子是由一个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而电子带负电,原子核带正电,核外电子绕原子核高速转动。
教师讲述:
提出一些问题:
教师讲述:
实验要有耐心细仔,不能半途而废。
一方面让学生注意生活中的现象,及时运用知识进行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