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宪法概述

合集下载

思维导图第三章 宪法

思维导图第三章 宪法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概念
员 我国的国家制度
民族自治地方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自治机关

自治地方领导

民族自治权

基层民主制度
, 为 QQ群
平等权 政治权利和自由
监督权和取得赔偿权
宪法
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912232921免 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
宗教信仰自由 人身自由
宪法的作用
宪法对公民权利的保障作用
宪法对政治制度的作用
宪法对社会经济的作用
宪法实施与监督
宪法实施 宪法监督
宪法日
宪法日与宪法宣誓制度
宪法宣誓制度
宣誓主体 誓词内容
宣誓仪式
人民主权原则
基本人权原则
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
法治原则

权力制约原则
公 众
依宪治国与依法治国
依法治国 依宪治国


国体
文 职 人
政体
概念 我国的政体
任期 代表团

职权
性质和地位
组成和任期
国家主席
重要职权
国家主席的重要职权 副主席的职权
递补规则
性质和地位
组成和任期
国务院
会议制度
领导体制
我国的国家机构
职权
性质和地位
中央军事委员会
组成和任期
领导体制
地方国家机关
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
概述
组成
监察委员会
任期
国家监察委员会
职权
性质
组织体系
人民法院

第三章 宪法

第三章 宪法

正提 出 案修
正通 过 案修
生修 正 效案
二、宪法的产生
宪法是民主制度化、法律化的表现形
式,在资本主义社会产生之前没有宪法。
人类历史上最早的三部宪法:
英国宪法(17世纪)没有形成统一的成文宪法
美国宪法(1787年)世界上第一部成文的宪法
法国宪法(1789年)欧洲第一部成文的宪法
为什么要有宪法? 1、社会契约论影响:君权民授 2、国王也能为非:权力必须限制 3、三权分立:不是最好,但现实中没有其 他方法比它更好。 4、代议制(议会)、议会中多数党执政 (政府)、司法独立(法官终身制)。 5、权力[限制权力]+权利[保障权利]=宪法
( 3)
开发商以政府作后盾,强拆老何的房屋。 老何可以诉开发商侵权或者诉政府侵害了自 己的合法财产。 ——这又是一个民法问题 老何是否构成民法意义的“诽谤”,或 许老何或者老何聘请的律师,还可以从很多 的法律条文中找到更多的依据,维护老何的 权利,挽回一些损失,至少也能“出口气”! ——还是民法问题
―多给他钱!他要多少就给多少!” 国王不耐烦了。 “不行啊,陛下,那个倔老头儿说 了,磨坊是他爷爷的爷爷留传下来的, 一家人世世代代靠它糊口为生,它的价 值无法计算,给多少钱也不肯卖!” “混帐!”威廉一世暴怒了。“马上 派兵去给我拆掉磨坊!谁敢抗拒,就地 正法!” 一大队御林军应声蜂拥而去,铁蹄 踏处,老磨坊顷刻被夷为一片平地。
一、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
宪法是国家根本法,是民主制
度化、法律化的基本形式,是阶
级力量对比关系的集中体现。
怎样理解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
1、宪法规定的内容(1) 宪 法 —— 国 家 的 根 本 法
国家性质 根 本 制 度 根 本 任 务 国家形式

第三章 宪法

第三章   宪法

第二节 我国宪法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是 指导思想: 我国1982年宪法总的指导思想。 1982年宪法总的指导思想 我国1982年宪法总的指导思想。
(二)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
1、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的原则 、 2、保障公民权利和自由的原则 、 3、社会主义法制原则 、 4、民主集中制原则 、
第四节 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一、公民权与人权 公民、 (一)公民、国民和人民 公民是指具有一国国籍, 公民是指具有一国国籍,并根据该国 宪法和法律规定, 宪法和法律规定,享受权利并承担义务的 自然人。 自然人。 (二)公民权利与义务的概念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目录) (目录)
序言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总纲 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国家机构 国旗、国歌、国徽、首都 国旗、国歌、国徽、
中国宪法的基本特征
(二)我国宪法是各种政治力量对比关系 的集中表现。 的集中表现。 (三)我国宪法是公民权利和自由的保障 书。
我国宪法的历史发展
(一)1949年的《共同纲领》 1949年的《共同纲领》 年的 1954年宪法 (二)1954年宪法 1975年宪法 (三)1975年宪法 1978年宪法 (四)1978年宪法 1982年宪法 (五)1982年宪法
第四节 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二、公民的基本权利 (一)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二)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自由 政治权利和自由, 政治权利和自由,是指宪法规定公 民有权参加国家政治生活的民主权利, 民有权参加国家政治生活的民主权利, 以及在政治上享有表达个人见解和意愿 的自由。 的自由。 1、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宪法第 条P14) ) 、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宪法第34条 2、政治自由(宪法第 条) 、政治自由(宪法第35条

第三章 宪 法

第三章   宪 法

我国的国体是人 民民主专政制度
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 爱国统一战线和政治协商
我国宪 法规定 了我国 的基本 制度
我国的政体是人 民代表大会制度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我国的国家结构形式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是单一制(由历史原 因和民族原因决定的)
特别行政区制度(港澳台)
1789年,在人民的压力下又补充了 10条保护公民权利的法案。
1789年的法国大革 命中,制宪会议通 过了《人权和公民 权宣言》,规定主 权在民,公民有言 论和出版自由,法 律面前所有公民都 是平等的。
一、宪法的概念和特征
(一)宪法的涵义
近现代意义的宪法是指规定民 主制国家的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 集中表现各种政治力量的对比关 系,保障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的 国家根本法。
我国的经济制度
社会主义公有制 非公有制经济
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四项基本原则
人民民主专政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一国两制
一、宪法的概念和特征
(二)宪法的主要特征 1、在内容上,宪法规定国家最根本 最重要的问题。
2、在法律效力上,宪法具有最高的 法律效力。
3、在制定和修改的程序上,宪法的 要求更加严格。
二、我国宪法的指导思想和基本 原则
(一)1982年宪法的指导思想 1、1982年宪法以四项基本原则为指 导思想
2、1982年宪法体现了改革开放的 神法律基础第三章 宪 法
第一节 宪法概述
• 宪法的概念和特征 • 我国宪法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在13世纪的英国拥有封地的贵
族们强迫国王签订了“大宪章”, 其中规定国王必须定期召开由贵 族、骑士和市民组成的议会来决 定税负;不经议会准许国王不能 随便逮捕贵族。 “大宪章”是 历史上最早的宪法性文件。

《中国宪法》 第三章 宪法的基本原则

《中国宪法》 第三章  宪法的基本原则
第三章 宪法的基本原则
第一节 宪法基本原则的概念
1、宪法基本原则的含义及地位 2、各国宪法的共同原则 3、宪法基本原则之间的相互关系 4、宪法基本原则与宪法规定的关系 5、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
第二节 人民主权原则
一、人民主权原则的含义
1、人民主权原则的概念 2、西方人民主权原则的理论基础 3、我国人民主权原则的理论基础 4、资本主义国家与社会主义国家人民主权原则的差异
二、人民主权原则在我国宪法中的体现
1、明确确认人民主权原则 2、规定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3、规定了人民的民主权利 4、规定了公民的基本权利和自由
第三节 基本人权原则
一、基本人权原则的含义
1、人权的含义 2、基本人权的含义 3、资产阶级人权观 4、马克思主义人权观
二、基本人权原则在我国宪法中的体现
1、人权入宪的意义 2、公民基本权利体系 3、国家权力的分配及行使原则 4、公民基本权利的保障
第四节 权力制约与监督原则
一、权力制约与监督原则的家的分权制度 3、社会主义国家的权力分工与监督制度
二、我国宪法关于权力制约与监督原则的体现
1、人民对国家权力的监督 2、公民对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的监督 3、人民代表大会对其他国家机关的监督 4、国家机关内部自上而下的监督 5、专门国家机关对其他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监督 6、社会对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监督
第五节 单一制原则
一、单一制原则的含义
1、国家结构形式及其决定的因素 2、复合制与联邦制 3、单一制 4、单一制与联邦制的区别 5、我国实行单一制的因素 6、我国在单一制下处理特殊情况的制度
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1、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含义 2、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原则和优越性 3、民族自治地方 4、民族自治机关 5、民族自治权

第三章 宪法《法学概论》PPT课件

第三章 宪法《法学概论》PPT课件
(二)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内容 1.生产资料所有制。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是建立在 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基础之上的,并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有 机结合在一起,概括地说就是“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 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第三节 国家基本制度
第三节 国家基本制度
第三节 国家基本制度
一、经济制度 经济制度是指人类历史发展到一定阶段上的经济基础,即生产关系的总和。宪法 学中的经济制度是一种法律化了的经济制度,它和经济基础是两个不同性质的概 念,作为这样的一种制度,经济制度理应属于上层建筑的范畴 (一)我国宪法中关于经济制度的规定
第三节 国家基本制度
都是由一定经济基础所决定的; • 社会的精神文明,精神文明的内容决定着一个国家活动的方向,对国家政策的
制定起着巨大的作用,对国家性质的确定有着很大的影响。
第二节 国家性质与国家形式
(二)我国的国家性质 我国现行宪法1982年宪法第一条是对我国国家的性质和政治属性的规定。“中华 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 家。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根本制度,禁止任何组织或者个人破坏社 会主义制度”。 1.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2.对人民实行民主和对敌人实行专政,是人民民主专政的两个方面。 3.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是以工人阶级为领导的,工人阶级(通过共产党) 对国家的领导是人民民主专政的首要标志。工农联盟是人民民主专政的阶级基础。
第一节 宪法基础理论
(二)宪法的本质 宪法和其他法律一样,都是被上升为国家意志的统治阶级意志。但宪法在表现统 治阶级意志的过程中却存在自身的特点,这就是宪法比其他法律更集中、更全面 的表现了统治阶级的意志。 1.宪法是民主制度化、法律化的基本形式。 2.宪法是各种政治力量对比关系的集中体现。

宪法(第三章)

宪法(第三章)

第三章宪法的基本原则第一节宪法基本原则概述一、宪法基本原则的概念和特征所谓宪法的基本原则,是指人们在制定和实施宪法过程中必须遵循的最基本的准则,是贯穿立宪和行宪的基本精神。

宪法的基本原则一般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1、普遍性;2、特殊性;3、最高性;4、抽象性;5、稳定性;二、宪法基本原则的作用1、宏观指导作用;2、整合和协调作用;3、补充作用;三、宪法基本原则的种类就世界各国的共性而言,宪法之基本原则大体包括四种,即:人民主权原则、基本人权原则、权力制约原则和法治原则。

就我国而言,宪法基本原则还应包括单一制原则。

第二节人民主权原则一、人民主权原则概述1、人民主权原则的概念人民主权原则,又称“主权在民”原则,是指国家的权力属于人民,为人民所有,来源于人民。

人民主权原则在作为民意代表机关的议会处于相对优越地位的国家,表现为议会主权。

2、人民主权原则的产生过程(1)、近代意义上的主权概念是由16世纪法国的法学家和政治学家让·布丹在《论共和国六书》中提出来的;(2)、让·布丹认为,国家的主权应当归属于君主,但君主又必须按照上帝和自然法进行统治,否则就是暴君制;(3)、英国资产阶级思想家霍布斯认为,国家的主权属于君主,但君主的主权来自于人民,而不是来自于神授;(4)、洛克坚决反对君主主权,主张人民主权应当表现为议会主权;(5)、卢梭进一步发展了资产阶级主权理论,系统阐述了人民主权学说;(6)、在卢梭等人所提出的人民主权理论基础上,马克思主义学者又提出了自己的人民主权学说;3、如何认识和看待人民主权?(1)、人民主权学说的出现,是国家学说发展史上的一大飞跃,但在资产阶级上升时期的人民主权学说,不可避免地带着一定的资产阶级局限性;(2)、人民主权学说的出现,对于反对封建主义具有积极的意义,事实上,人民主权学说所秉持的某些原则,已经超出了反对封建专制主义的范围;二、人民主权原则在各国宪法中的体现从世界各国的宪法内容来看,各国宪法一般从三大方面体现人民主权原则:第一,明确规定人民主权原则;第二,通过规定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形式来保障人民主权;第三,通过规定公民广泛的权利和自由来体现人民主权;三、人民主权原则在我国宪法中的体现1、宪法明确确认人民主权原则;2、宪法规定了人民主权原则实现的基本途径和方式:(1)、作为人民主权原则实现的基本途径和方式,宪法规定,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2)、宪法规定,除人民通过人民代表大会行使国家权力外,还依照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3、宪法规定了公民的基本权利和自由第三节基本人权原则一、人权理论的历史发展(一)、人权的含义人权是指作为一个人所应该享有的权利,是一个人为满足其生存和发展的需要而享有的权利。

宪法(第三章)电子课件

宪法(第三章)电子课件
一、《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二、1954年宪法 三、175年宪法 四、1978年宪法 五、1982年宪法
第三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产生与发展
六、我国宪法的发展趋势 (一)政府的权力将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 (二)公民宪法权利会有重大发展 (三)宪法监督制度将进一步完善
宪法学
第一节 近代宪法的产生与发展
第一节 近代宪法的产生与发展
一、近代宪法产生的条件
(一)社会经济条件 (二)政治条件 (三)思想条件 (四)宪法产生的法律条件
第一节 近代宪法的产生与发展
二、近代宪法产生的过程 (一)英国宪法的产生 (二)美国宪法的产生
第一节 近代宪法的产生与发展
三、现代宪法产生的过程 (一)德国《魏玛宪法》 (二)苏俄宪法
第二节 旧中国宪法的产生与发展
第二节 旧中国宪法的产生与发展
旧中国宪法产生的过程 (一)维新派揭开近代宪政运动的序幕 (二)清末宪政 (三)孙中山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 (四)北洋军阀和国民党政府的宪法 (五)人民革命根据地的宪法性文件
第三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产生与发展
第三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产生与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节 新中国宪法的产生和发展
一、《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是建国初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期的临时宪法 二、1954年的第一部宪法 年的第一部宪法 三、1975年的宪法 年的宪法 四、1978年的宪法 年的宪法 五、1982年的宪法 分别于 年的宪法 分别于1988年、1993年、1999年 年 年 年 和2004年共通过了宪法修正案 年共通过了宪法修正案
关体系,实施联邦宪法和法律赋予的权力。 关体系,实施联邦宪法和法律赋予的权力。 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单一制国家结构形式 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单一制国家结构形式
第六节 我国的经济制度
一、生产资料所有制结构 依宪法规定, 依宪法规定,我国经济制度的基础是生产资料的社 会主义公有制,即全民所有制和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 会主义公有制,即全民所有制和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 • 全民所有制经济,即国有经济,是国民经济中的主 全民所有制经济,即国有经济, 导力量 • 集体所有制经济包括农村中的和城镇中的两个部分 • 在法律规定范围内的个体经济、私营经济等非公有 在法律规定范围内的个体经济、 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 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长期共同发展, 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长期共同发展,
是宪法确认的我国经济制度的基本原则 二、我国的分配制度 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 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形式并存的分配 制度
第七节 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公民是指具有一国国籍的人。 公民是指具有一国国籍的人。 公民基本权利是指由宪法赋予的公民应当且必须享 有的基本权益,是公民实施行为的资格和条件。 有的基本权益,是公民实施行为的资格和条件。 公民的基本义务是宪法规定的公民必须遵守和应尽 的根本责任。 的根本责任。 一、我国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的特点 • 公民权利的广泛性 • 公民权利的真实性
• 公民权利和义务的平等性 • 公民权利和义务的一致性 二、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 (一)政治权利和自由 • 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 政治自由 (二)宗教信仰自由 (三)人身自由 • 公民人身自由不受侵犯 • 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
• 公民的住宅不受侵犯 • 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保护 (四)批评、建议、申诉、控告、检举和取得赔偿权 批评、建议、申诉、控告、 (五)社会经济权利 • 劳动的权利和义务 • 劳动者的休息权 • 退休人员的生活保障权 • 物质帮助权
• 是人民当家作主地位的具体体现 • 反映了我国国家生活的整体和全貌 • 是我国国家力量的源泉 二、我国的选举制度 选举制度是国家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选举制度是国家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由宪 法和专门法律加以规定的。其基本原则包括: 法和专门法律加以规定的。其基本原则包括: • 选举的普遍性 • 选举权的平等性 • 直接选举和间接选举并用 • 无记名投票
第三章 宪法
第一节 宪法的概念和特征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是国家的总章程。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是国家的总章程。其 有如下特征: 有如下特征: • 从内容上看,宪法规定一个国家社会制度和国 从内容上看, 家制度的基本原则 • 从效力上看,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从效力上看, • 从制定和修改的程序上看,宪法比普通法律更 从制定和修改的程序上看, 为严格
• 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 • 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 • 人民法院 • 人民检察院 二、国家机关组织和活动的基本原则 • 民主集中制原则 • 为人民服务的原则 • 社会主义法制原则 • 精简的原则
(六)文化教育的权利和义务 • 公民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 • 进行科研、文学艺术创作和其他文化活动的权利 进行科研、 (七)妇女的权益和婚姻、家庭、母亲、儿童权益受 妇女的权益和婚姻、家庭、母亲、 国家保护 (八)保护华侨、归侨和侨眷的合法权益 保护华侨、 三、我国公民的基本义务 • 维护国家统一和全国各民族的团结 • 遵守宪法和法律,保守国家机密,爱护公共财产, 遵守宪法和法律,保守国家机密,爱护公共财产, 遵守劳动纪律,遵守公共秩序, 遵守劳动纪律,遵守公共秩序,尊重社会公德
• 代表向选民或原选举单位负责并受其监督 • 从物质上和法律上保障选民的选举权利
第五节 我国的国家结构形式
国家结构形式,是指一个国家的整体由哪些部分、 国家结构形式,是指一个国家的整体由哪些部分、 依据什么原则构成以及国家整体与组成部分之间的 关系。分单一制和联邦制。 关系。分单一制和联邦制。 单一制国家是由若干个行政区域组成的单一主权 国家,其特点是全国只有一部统一的宪法, 国家,其特点是全国只有一部统一的宪法,一个中 央机关体系,各行政区域均受中央政府的统一领导, 央机关体系,各行政区域均受中央政府的统一领导, 在对外关系上,是国际交往的单一主体。 在对外关系上,是国际交往的单一主体。 联邦制国家是指由若干成员国(共和国、 联邦制国家是指由若干成员国(共和国、邦、州) 组成的国家,其特点是除有联邦宪法、 组成的国家,其特点是除有联邦宪法、法律和中央 机关体系外,各成员国都有自己的宪法、 机关体系外,各成员国都有自己的宪法、法律和中 央机
第四节 我国的政权组织形式
政权组织形式简称“政体” 政权组织形式简称“政体”,是指统治阶级组织国 家政权机关、实现国家权利的形式。 家政权机关、实现国家权利的形式。 条规定: 《宪法》第2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 宪法》 条规定 力属于人民, 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国家权利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 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概念和特点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由人民按照民主集中制的原 则直接或间接选举的代表组成全国和地方的各级权力 机关,并以此为基础,建立全部国家机构, 机关,并以此为基础,建立全部国家机构,行使国家 权利的制度。其特点是: 权利的制度。其特点是:
第三节 我国的国家性质
国家性质简称“国体” 指的是国家的阶级本质, 国家性质简称“国体”,指的是国家的阶级本质, 即社会各阶级在国家中的地位。 即社会各阶级在国家中的地位。 条规定: 《宪法》第1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 宪法》 条规定 级领导的、 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 会主义国家” 会主义国家”。 • 工人阶级的领导是人民民主专政的根本标志 • 工农联盟是人民民主专政的基础 • 人民民主和对敌人专政相结合 • 巩固和发展爱国统一战线
• 维护祖国安全、荣誉和利益 维护祖国安全、 • 保卫祖国,抵抗侵略,依照法律服兵役和参加民兵 保卫祖国的国家机构
一、概念和组成 国家机构是指统治阶级为实现国家权力而建立起来 的国家机关体系,它是实现国家职能的重要工具。 的国家机关体系,它是实现国家职能的重要工具。 我国的国家机构体系由下列国家机关组成: 我国的国家机构体系由下列国家机关组成: • 全国人大代表 •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 • 国务院 • 中央军事委员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