宪法的由来

合集下载

宪法的由来

宪法的由来

宪法的由来宪法的由来一、宪法的概念和作用宪法是国家基本法,是治理国家的法律根据和国家制度的总章程。

宪法的主要作用是规定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和运行方式,明确公民的权利和义务,维护国家的原则和制度稳定。

宪法起源于人类社会对于公共事务管理的有意识的追求。

下面将简要介绍宪法的由来。

二、古代宪法的出现早在古代,人们就开始尝试制定适用于整个社会的法律规范。

古代近东地区的汉谟拉比法典被认为是最早的宪法之一,其成文法体系为了确保社会秩序的稳定起到了重要作用。

古希腊的雅典城邦也起草了一部世界上最早的民主宪法,在当时对政治制度演变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三、近代宪法的起源近代宪法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7世纪的英国。

在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中,国王的权力受到限制,权力开始转移到议会和法庭,形成了具有宪法基础的政治体制。

英国的《大宪章》以及美国的《独立宣言》和《美国宪法》开创了近代宪法制度的先河。

四、法国大革命对宪法发展的影响法国大革命是宪政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

在法国大革命开始之前,法国绝对君主制度严重压迫了人民的权利和自由。

随着人民觉醒,他们开始追求公正和平等的社会秩序。

法国大革命期间,制定了一系列宪法,正式成立了法国第一共和国。

这些宪法对于后来世界各国宪政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五、主权在人民手中的观念的兴起随着人权观念的逐渐兴起,民主政治的发展成为不可阻挡的潮流。

根据《联合国人权宣言》,国家权力源于人民,国家的宪法应当保障人民的基本权利和自由。

在近代,越来越多的国家陆续制定宪法,并以此确立了以人民为中心的政治制度。

六、中国宪法的发展历程中国宪法的发展经历了漫长的过程。

自1912年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起,中国相继制定了多部宪法。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并制定了中国第一部宪法。

此后,中国相继修改和制定了多部宪法,逐步完善了国家的宪政制度。

七、宪法的保护和修改宪法的保护是确保国家和社会长治久安的基础。

宪法的由来

宪法的由来

宪法的由来
宪法的由来
宪法是一个国家的基本法律文件,确立了国家的组织结构、行
政机构、权力分配和公民的基本权利等。

宪法的出现和发展源远流长,其由来可以追溯到古代各个文明社会。

古代希腊和罗马的贡献
在古代希腊和罗马,人们开始关注个人权利和社会规范。

希腊
的《雅典宪法》和罗马的《十二表法》被认为是最早的宪法之一。

这些法律文件限制了政府的权力,并赋予了公民一定的权利和责任。

英国的大宪章和正式立宪
英国的大宪章(Magna Carta)是宪法发展的重要里程碑之一。

1215年,英国国王约翰签署了这份文件,承诺遵守一系列基本法律
原则,包括君主权力受限、保护个人财产权等。

之后,英国通过一
系列立法、司法判决等形式逐步建立了正式的立宪制度。

美国独立宣言和宪法
美国独立宣言(Declaration of Independence)是美国宪法的
前身。

1776年,美国十三个殖民地领导人签署了这份宣言,宣布独
立并确立了个人权利的原则。

随后,美国通过《美国宪法》确立了
国家的组织结构、各级政府的职责、选举制度等。

现代宪法的发展
随着各国政体的演变和社会需求的变化,现代宪法已经变得更加复杂和全面。

现代宪法一般包括关于国家机构组织、权力分配、公民权利和义务、法律程序等方面的规定。

国际上,许多国家都通过制定宪法来确保公民的权利和国家的稳定发展。

,宪法的由来和发展是人类社会历史的产物。

宪法的出现标志着国家治理进入了法治时代,保护了个人权利和社会秩序。

宪法的历史发展

宪法的历史发展

四、新中国宪法的
产生与发展
(一)、人民革命根据地时期的宪 法性文件
是1931年11月第一次全国工农兵代表大
北洋军阀和国民党政府的宪法
1914年5月1日,袁世凯抛出了《中华民国约法》,其


根本目的乃是为了摆脱《临时约法》的束缚,以无限 扩大总统权力并削减议会的牵制 1923年10月10日颁布的《中华民国宪法》,是直系军 阀曹琨掌握政权以后,通过以每票五千元大洋收买 “猪仔议员”而通过的,这是旧中国颁布的第一部正 式宪法 1913年10月31日《中华民国约法》(草案),简称“天 坛宪草” 1931年6月颁布的《中华民国训政时期约法》 1947年1月1日公布的《中华民国宪法》
从现象上考察,英、美、法
等国近代意义的宪法都直接 产生于各具特色的资产阶级 革命之后,是资产阶级革命的 产物。
英国
一般认为,英国宪法的起 源可以远溯至十三世纪 的“大宪章” (Magna Charta)。
1689年国会宣布国王退位,并通过了“权利法案”(Bill of Rights)
斯图亚特王朝时期,议
小结
由此可以看出,自古希腊以来的自然法思想和
契约学说被巧妙地引伸扩展,架构出了西方宪 法理论的根基。在这种自然法传统之下,国家 始终不是至高无上的超然之物,世俗政府不仅 要遵守自然法的规则,还要受到基于社会共识 而产生的、体现自然法清神的全民契约——宪 法的约束和控制;任何政府和法律都必须符合 并维护自然法所包含的、人类的一整套权利和 自由。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临时约法》共7章56条,它是中国民族资产阶级革命的
产物,是中国历史上惟一的一部资产阶级性质的宪法 性文件。它以根本法的形式宣告了在中国延续了两干 多年的封建制度的终结,肯定了辛亥革命的胜利成果, 确认了主权在民、三权分立、人人平等一系列资产阶 级民主共和国的基本原则和国家制度,赋予了人民较 为广泛的权利和自由,具有一定的民主性和革命性, 对于民主共和观念的确立和推动中国民主革命的进程, 有着重要的意义。但由于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 和阶级局限性,它未能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纲领, 反映了资产阶级革命派与帝国主义、立宪派和旧军阀 的妥协。由于没有政权保障,袁世凯上台以后,《临 时约法》很快便被束之高阁,没有发挥实际作用

宪法一词最早来源于哪里

宪法一词最早来源于哪里

宪法一词最早来源于哪里每个完整的国家都会有属于自己的宪法,那么宪法这一次最早来源于哪里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宪法一词最早来源于哪里,欢迎大家阅读。

宪法一词最早的来源宪法一词最早来源于古罗马的拉丁文,本是组织、确立的意思。

首次使用“宪法”一词。

在西方,作为根本法意义的宪法是近代资产阶级革命的产物。

“宪法”一词无论是在中国还是在西方国家均古已有之,但它们的含义却与近代的“宪法”迥然不同。

在中国古代的典籍中,曾出现过“宪”、“宪法”、“宪令”、“宪章”等词语。

虽然在运用过程中它们之间的含义也存在差别,但大致说来主要有三种情况:一是指一般的法律法度。

如《尚书.说命》中的“监于先王成宪”,《国语.晋书》中的“赏善罚奸,国之宪法”,《管子.七法》中的“有一体之治,故能出号令,明宪法矣”等等;二是指优于刑法等一般法律的基本法。

如《管子.立政》中的“正月之朔,百吏在朝,君乃出令布宪于国。

宪既布,有不行宪者,谓之不从令,罪死不赦”,《韩非子.宪法》中的“法者,宪令著于官府,刑罚必于民心”,等等;三是指颁布法律,实施法律。

如《周礼.秋官.小司寇》中的“宪,刑禁”。

汉郑玄注曰:“宪表也,谓悬之也”,《中庸》中的“祖述尧舜,宪章文武”等等。

然而这些都与近现代宪法的含义完全不同。

在中国,将“宪法”一词做为国家根本法始于19世纪80年代,当时的近代改良主义思想家基于国内外形势,明确提出了“伸民权”、“争民主”、“立宪法”、“开议院”的政治主张,从而揭开了中国近代宪政运动的序幕。

其中,郑观应在《盛世危言》中首次使用“宪法”一词,要求清政府制定宪法、开设议院,实行君主立宪政治。

从此“宪法”一词日渐被作为专门表述国家根本法的法律术语。

在古代西方,“宪法”一词也是在多重意义上使用:一是指有关规定城邦组织与权限方面的法律。

古希腊思想家亚里士多德曾在《政治学》一书中对158个城邦的政体进行研究,并根据法律的调整范围、作用及性质将城邦的法律分为宪法和普通法律。

什么是宪法

什么是宪法

everything is the way it is because it got that way. __ D'arcy thompson
一、近代意义宪法的产生 (一)英国宪法的产生 1.地位 英国是近代宪法的发源地,享有 “宪政之母”的声誉。英国立宪 历史久远,是不成文法的代表, 它最先产生了议会政治,建立了 代议制度,为后人所仿效。



位于北大西洋 不列颠群岛, 与欧洲大陆隔 英吉利海峡相 望 北大西洋航运 中心,海上交 通枢纽
公元五世纪前,罗马帝国统治 五至十世纪,日耳曼人一支盎格鲁—萨克 逊人占领不列颠,实行部落联盟制 十世纪时,法国诺曼底公爵威廉征服英格 兰,建立英国


特点:①外族征服,人数少;②分封制,英王 无征税权和常备军,王权有限 ;③尊重习惯, 实行判例法。
宪法是公民权利的保障书
1789年法国人权宣言,凡权利未保障和分权未确立的社会就没有宪法。
宪法是规定和制约国家权力的法律
宪法是公民基本权利的保障书 什么是宪法?宪法就是一张写满权利的纸。 ——列宁
我们认为下面这些真理是不言而喻的:人人生而 平等,造物者赋予他们若干不可剥夺的权利,其中 包括生命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为了保障 这些权利,人类才在他们之间建立政府,而政府之 正当权力,是经被治理者的同意而产生的。当任何 形式的政府对这些目标具破坏作用时,人民便有权 力改变或废除它,以建立一个新的政府。





英王在殖民地派遣总督、派驻军队、征收赋税,并随着殖 民地的发展变本加厉,最终于1775年爆发独立战争。 1776年大陆会议通过由杰斐逊起草的《独立宣言》,鼓舞 了美国人民的战斗精神。在华盛顿的率领下,1781年美国 取得战争胜利,成为独立的共和国。 1781年13个殖民地通过《邦联条例》,正式建立“美利坚 合众国”。 但邦联权力太小,只有一个议会,没有行政和司法机构, 而且不能征税,无权直接统治各州公民;各州保留其主权 、自由和独立,各自高筑关税壁垒。 1787年发生谢司起义,“群氓统治”的威胁、政府的软弱 无力,更加引起美国社会精英的恐慌,如何建立强有力的 政府被提上历史日程。

宪法宣传日主题班会

宪法宣传日主题班会

宪法宣传日主题班会班会时间:2017.12.04班会地点:五(1)班教室参加人:五(1)班全体学生主持:冯维艳班会目标:1.通过这次班会活动,使学生了解各种法律法规,知道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身的权利和利益,同时教育学生懂得什么是犯罪,什么是违法。

2.养成自觉遵守和维护法律,增强青少年同违法犯罪行为进行斗争的意识,培养他们运用法律的能力。

班会过程:一、谈话导入同学们,今天是什么日子?(宪法宣传日)12月4日是中国的“全国法制宣传日”。

之所以确定这一天为“全国法制宣传日”,是因为中国现行的宪法在1982年12月4日正式实施。

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了坚持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的要求,全国人大便拟以立法形式设立“国家宪法日”二、宪法的由来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应该体现全体人民的意志。

1949年9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即将成立,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通过并公布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1954年9月20日,出席会议的代表以无记名投票方式一致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975年,深受文化大革命左倾路线的影响,我国宪法被全面修改。

1980年8月底,中共中央向全国人大提出《关于修改宪法和成立宪法修改委员会建议》。

1982年12月4日,全体会议以无记名投票方式,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982年宪法是中国新的历史时期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它继承和发展了1954年宪法的基本原则,它是一部适合中国国情的比较严谨完整的宪法。

三、宪法的基本原则四项基本原则是指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

四、宪法的意义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

通常规定一个国家的社会制度和国家制度的基本原则、国家机关的组织和活动的基本原则,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等重要内容,有的还规定国旗、国歌、国徽和首都以及统治阶级认为重要的其他制度,涉及到国家生活的各个方面。

宪法具有最高法律效力,是制定其他法律的依据,一切法律、法规都不得同宪法相抵触。

宪法的由来-法律类

宪法的由来-法律类

宪法的由来-法律类关键信息项:1、宪法的起源国家2、宪法发展的重要阶段3、影响宪法形成的关键因素4、宪法的核心原则和理念5、现代宪法的主要特点11 宪法的起源宪法作为现代国家治理的基石,其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社会。

然而,现代意义上的宪法概念和形式主要源自西方国家。

在古希腊,城邦制度中已经存在一些关于公民权利和政治组织的规则,但这些规则与现代宪法仍有较大差距。

111 古罗马时期的法律贡献古罗马的法律体系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罗马法中的一些原则和规定,为后来宪法的发展提供了一定的思想基础。

然而,真正意义上的宪法在当时尚未形成。

112 中世纪的政治与法律演变中世纪的欧洲,封建制度盛行,政治权力分散。

教会在社会生活中具有重要地位,其教义和法规对社会秩序产生了一定的规范作用。

但这一时期仍未出现现代意义上的宪法。

12 宪法发展的重要阶段121 英国宪法的形成英国被认为是宪法的发源地之一。

其宪法的形成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没有一部统一的成文宪法,而是由一系列的法律文件、习惯法和判例构成。

如《大宪章》,它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王权,保障了贵族的权利。

122 美国宪法的诞生美国 1787 年宪法是世界上第一部成文宪法。

它确立了三权分立、联邦制等重要原则,对后来各国宪法的制定产生了巨大影响。

123 法国宪法的发展法国在经历了多次政治变革后,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宪法体系。

法国宪法强调公民权利和平等原则。

13 影响宪法形成的关键因素131 思想启蒙运动启蒙思想家的思想,如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学说、卢梭的社会契约论等,为宪法的制定提供了理论支持。

132 资产阶级革命资产阶级为了争取自身的政治权利和经济利益,推动了革命的爆发。

革命的成果往往通过宪法的形式加以巩固和保障。

133 社会经济发展随着工业革命的推进,社会结构发生变化,新兴的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要求在政治上获得更多的权利,这促使宪法的不断完善和发展。

14 宪法的核心原则和理念141 人民主权原则强调国家的权力属于人民,人民通过选举等方式参与国家管理。

“宪法”词义探源

“宪法”词义探源

“宪法”词义探源「摘要」宪法“一词,中国古已有之,后传入日本;日本学者及思想家用”宪法“一词来表述规定以代议制为基础和主要内容的民主制度,又传回中国。

可见,”宪法“一词是旧词新用。

古代意义上的宪法与近代意义上的宪法存在着本质上的差异,但两者又在形式上存在着某种联系,这是英文” Constitution “能够源于拉丁语” Constitutio “,中文中的”宪法“能够旧词新用的原因。

「关键词」宪法,议院,民主制度,立宪作为资产阶级革命产物和公民权利保障书的宪法,在人类漫长的发展进程中只有几百年的历史。

而“宪法”这一词汇无论是在中国还是西方,都是古已有之。

当然,古代的宪法和近代意义上的宪法有着本质的区别,同时,二者也存在着一定的联系。

那么,古代宪法和近代意义的宪法有着怎样的差别和联系,前者又为什么和怎样演变为后者的呢?本文拟对这一问题作一初步的探讨。

一、英文“宪法”的由来英文中宪法(constitution)和宪法性法律(contitutional law)来源于拉丁文constitutio.而拉丁文constitutio的基本含义为:(1)创立、设置、安排、整理、体制;(2)状态、情况;(3)决定、确立、确承、批准;(4)命令、指示。

(注:谢大任主编:《拉丁语辞典》,商务印书馆1988年版,第128页。

)作为法律用语,是指民法上谨承皇帝旨意而发生法律效力的帝国条例、法令、章程,有别于元老院的立法和其他法律。

(注:black ‘s law dictionary, 1979 年版第 282 页。

)constitutio 在罗马时代主要指皇帝的敕令、法令。

其中著名的有公元212年罗马皇帝卡拉卡拉颁布的旨在扩大罗马公民资格范围的安托尼亚那敕令(Constitutio Antoniniana);公元530年罗马皇帝查士丁尼为编辑《学说汇纂》而颁布的编纂令(Constitutio Deo auctore);公元553年查士丁尼赋予《法学阶梯》和《学说汇纂》法律效力的法令(Constitutio Imperatoriam majestatem, Constitutio Tanta circa );公元535〜565年查士丁尼颁布的“新敕令”(Noveuae Constitutiones Justinian),内容多属于公法和宗教法,但也有关于婚姻和继承的规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家宪法日由来
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表决通过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设立国家宪法日的决定,设立每年12月4日为国家宪法日。

决定指出,1982年12月4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了现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现行宪法是对1954年制定的新中国第一部宪法的继承和发展。

决定将现行宪法公布施行的日期,即12月4日设立为国家宪法日,国家通过各种形式开展宪法宣传教育活动。

决定说,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法律权威、法律效力。

全面贯彻实施宪法,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首要任务和基础性工作。

“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一切违反宪法和法律的行为都必须予以追究。

”决定指出,为了增强全社会的宪法意识,弘扬宪法精神,加强宪法实施,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十一次会议作出这一决定。

法律伴我成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