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高血压双向转诊
双向转诊是高血压分级诊疗的重要环节

中国乡村医药·余振球谈高血压·双向转诊是高血压分级诊疗的重要环节缪思斯余振球贵州省高血压诊疗中心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高血压科基层医疗机构设备条件有限,医生诊疗技术水平相对不高,难以完成急危重和病情复杂高血压患者的诊疗,应将患者转到上级相应医疗机构诊治。
上级医疗机构在患者诊断明确,病情得到控制,血压恢复到一定程度后制定长期随诊计划,或再转回原基层医疗机构继续诊治。
这就是双向转诊的流程,是高血压分级诊疗的重要环节。
一、专业机构担重任,专科联盟互通联2018年3月30日,原贵州省卫生计生委批准成立“贵州省高血压专科联盟”。
全省9个地市(州)、88个县(市、区、特区)的人民医院、中医院及大部分专科医院与民营医院加入高血压专科联盟。
通过高血压专科联盟,贵州全省建立起了绿色、互通互联、互帮互助、互惠互利的高血压诊疗平台。
2018年4月至2019年11月,贵州省高血压诊疗中心、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高血压科[以下简称省中心(高血压科)]共接收由省级、地市级、县级或乡镇(社区)医疗机构转诊的高血压患者164例,通过查找高血压原因、评估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靶器官损害及心血管疾病的诊断和血压控制、靶器官保护等进行系统诊治。
共诊断继发性高血压18例,其中肾性高血压12例,主动脉缩窄2例,肾血管性高血压、多发性大动脉炎、嗜铬细胞瘤、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各1例。
查出严重视网膜病变25例,冠心病或心功能不全16例(其中不稳定型心绞痛3例),肾衰竭[慢性肾脏病(CKD)4期或5期]11例,脑梗死或脑出血(非陈旧性)10例。
这些患者出院时病情稳定,血压得到控制。
联盟的成立为全省重症、复杂高血压患者的转诊畅通了渠道,省中心(高血压科)为此类患者的诊疗提供了保障。
现择取1例资料介绍如下:女性患者,38岁,2019年10月17日由毕节市某院高血压科转诊。
3年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双上肢抽搐,呈鸡爪样,持续数秒可缓解,当时无心慌、胸闷、大汗,无头痛、头晕,无四肢乏力、活动障碍等不适,夜尿0次,昼尿5~6次,未测血压,也未诊治。
“双向转诊”:能扭转“看病难”和“看病贵”吗?

龙源期刊网 “双向转诊”:能扭转“看病难”和“看病贵”吗?作者:祁建来源:《保健与生活》2007年第11期80岁的李大爷在北京市陶然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生陪同下来到友谊医院看高血压病。
他拿着转诊单,先在客户服务部办好手续,然后到挂号台双向转诊专台挂号,再来到“双向转诊专区”见到了预约好的专家,全程不过10分钟。
院方表示,为了引导患者尝试这种新的就医模式,医院特别给予社区患者就诊、住院优先权。
从2007年4月1日起,全国全面推行大医院和社区医疗机构之间的双向转诊制度。
“双向转诊”的医疗惠民新规出台半年多,具体实施和进展情况如何?记者就此走访了已经实行“双向转诊”的部分医疗机构。
“双向转诊”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近年来,“看病难、看病贵”已成为老百姓就医反映最为强烈的问题,也是我国医疗卫生改革最需解决的问题。
最近进入老百姓视野的“双向转诊”医疗措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得到了社会的积极响应和热烈评价。
所谓“双向转诊”,就是大型医院与社区卫生服务站点携手结对,对辖区患者提供优势互补无缝连接的“双向转诊”医疗服务方式。
做好双向转诊工作,可使医院和社区居民获得“双赢”。
“双向转诊”具体流程是:辖区居民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诊,分诊到全科诊室或住院部。
达到转诊要求的,如发现大病症状等,由医务科审核同意后进行转诊,其中门诊患者凭社区开具的转诊单转至上级医院急诊、门诊或辅检科检查,医院的检查结果返回社区;住院患者凭社区开具的转诊单和入院单转至上级医院,进行住院治疗。
上级医院治愈的患者直接出院,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管理;有康复需要的患者则凭上级医院的转回单转回社区,进行康复治疗。
72岁的于大娘就是“双向转诊”制度的受益者之一。
在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记者看到了于大娘此次转诊的整个过程。
医生介绍,于大娘患有糖尿病、冠心病,是这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定点门诊大病患者。
社区高血压双向转诊(二)

社区高血压双向转诊(二)引言概述:
社区高血压双向转诊是指将社区患者经过初步筛查及评估后的高血压患者,根据转诊指南,通过双向转诊机制,将患者引导至相关专科医院进行进一步的诊断和治疗。
本文将从五个大点来介绍社区高血压双向转诊的相关内容。
一、评估社区高血压患者的转诊指征
1. 患者的收缩压和舒张压是否超过预定阈值
2. 患者是否存在并发症或伴随疾病
3. 患者是否有高危因素
4. 患者是否有心脏和肾脏损害
5. 患者是否对社区治疗措施无效或不耐受
二、社区高血压双向转诊的操作流程
1. 选择合适的专科医院
2. 建立转诊机制和合作关系
3. 制定转诊评价体系和指标
4. 确定转诊方式和报告表格
5. 定期跟踪反馈转诊效果
三、社区高血压双向转诊的支持条件与技术要求
1. 完善的数据管理系统和信息平台
2. 专业的医疗团队和人员培训
3. 良好的转诊过程管理和协调能力
4. 合理的转诊费用和支付方式
5. 高效的信息共享与沟通机制
四、社区高血压双向转诊的优势与挑战
1. 优势:提高患者的综合管理水平,提供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减轻社区医疗负担,提升医疗服务质量。
2. 挑战:医疗资源不均衡,专科医院接诊压力增加,转诊过程中信息传递不畅,患者对转诊持观望态度等。
五、总结
社区高血压双向转诊是改善高血压患者治疗质量和效果的重要途径,通过准确评估患者的转诊指征,建立规范化的操作流程,提供必要的支持条件和技术要求,充分发挥双向转诊的优势,同时应对挑战,最终促进社区高血压管理水平的提高。
医疗集体常见病种双向转诊指南

医疗集体常见病种双向转诊指南简介本指南旨在为医疗机构提供双向转诊常见病种的指导。
通过双向转诊,患者可以在不同的医疗机构之间获得更好的医疗服务和治疗方案。
本指南将介绍一些常见的病种,包括病症描述、适宜的转诊条件和应注意的问题。
I 常见的病种1. 高血压- 病症描述:长期血压升高,可能引起心脑血管疾病等并发症。
- 适宜的转诊条件:血压控制不佳,需要进一步检查和治疗的患者。
- 应注意的问题:转诊患者需提供详细的病史和检查结果,以便接诊医生制定更合适的治疗方案。
2. 糖尿病- 病症描述:代谢疾病,可能导致血压升高、视力下降等并发症。
- 适宜的转诊条件:血糖控制不佳,需要进一步检查和治疗的患者。
- 应注意的问题:转诊前需控制好患者的血糖水平,确保转诊的及时性和有效性。
3.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 病症描述:呼吸道慢性炎症,常导致呼吸困难和肺功能减退。
- 适宜的转诊条件:症状加重、呼吸困难明显的患者。
- 应注意的问题:转诊时需提供最近的肺功能检查结果,帮助接诊医生评估病情和制定治疗策略。
4. 冠心病- 病症描述:冠脉供血不足,引起心绞痛、心肌梗死等症状。
- 适宜的转诊条件:冠心病症状明显或心电图异常的患者。
- 应注意的问题:转诊时需提供心电图、心脏超声等检查结果,协助接诊医生制定适合的治疗方案。
II 双向转诊的重要性通过双向转诊,患者可以得到更全面、专业的医疗服务。
不同医疗机构间的合作可以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提高治疗效果和患者的满意度。
同时,双向转诊也有助于减轻某些医疗机构的压力,缓解医疗资源不足的问题。
III 总结本指南介绍了医疗集体常见病种的双向转诊指南。
通过双向转诊,患者可以获得更好的治疗方案和医疗服务。
不同病种的转诊需注意一些特定的问题和条件。
双向转诊的重要性在于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满意度,并缓解医疗资源不足的问题。
注意:本文档中的内容仅供参考,请在确保内容准确性的前提下使用。
城市社区高血压双向转诊路径的应用评价

城市社区高血压双向转诊路径的应用评价郑壮辉【摘要】随机选取2013年2月~2014年3月从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转向某三甲级医院内科或者是从某三甲级医院内科转向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高血压患者共6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设为观察组,同期选取50例高血压患者自行到某三甲级医院内科或者是自行到某社区就诊,将其设为对照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就诊情况及治疗效果。
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就诊满意度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且满意度差异之间具有统计学研究意义。
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总费用和住院时间显著少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患者的舒张压和收缩压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
将双向转诊路径应用于高血压患者的诊治过程中,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治疗满意度和治疗效果,并且缩短了住院时间,减少住院费用,对于患者早日康复具有一定的促进意义。
【期刊名称】《现代诊断与治疗》【年(卷),期】2016(027)007【总页数】2页(P1313-1314)【关键词】高血压;双向转诊;路径;效果【作者】郑壮辉【作者单位】东莞市黄江镇田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广东东莞 52375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44.1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在临床上表现出的症状有头痛、恶心、呕吐、失眠、乏力,严重时可能会发生心力衰竭、氮质血症和尿毒症等,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和生命健康。
本文随机选取2013年2月~2014年3月从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转向某三甲级医院内科或者是从某三甲级医院内科转向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高血压患者共60例作为研究对象,具体评价了双向转诊路径在高血压患者诊治过程中应用的效果,分别从患者诊治的满意度评价、临床治疗效果及住院费用等方面展开评价。
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此次研究中,随机选取2013年2月~2014年3月从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转向某三甲级医院内科或者是从某三甲级医院内科转向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高血压患者共6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设为观察组,同期选取50例高血压患者自行到某三甲级医院内科或者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诊,将其设为对照组,患者均符合世界卫生组织(WHO)建议使用的血压标准,即收缩压在141~159mmHg,舒张压91~94mmHg。
社区健康服务站双向转诊制度及机制

社区健康服务站双向转诊制度及机制在社区健康服务体系中,双向转诊制度是一个重要的机制。
双向转诊是指将基层医疗机构和专科医院之间的服务衔接进行转换,根据患者的诊疗需求,由基层医疗机构向专科医院转诊,并在患者得到专科医院的适当治疗后,再由专科医院将患者转回基层医疗机构进行继续管理和治疗。
双向转诊制度的推行,能够发挥基层医疗机构的优势,提高基层诊疗水平,减少患者因去专科医院就诊而造成的时间和经济成本,同时也能够减轻专科医院的负担,提高其诊疗效率。
在双向转诊制度中,需要解决一系列的关键问题。
首先是如何确定转诊的合适时机和转诊的适应症。
基层医疗机构需要具备一定的诊疗能力,能够进行初步诊断和处理,并能够判断是否需要转诊至专科医院。
其次是如何保证转诊的顺利进行。
在转诊过程中,需要有相应的信息传递机制,包括患者病历、检查结果等信息的传递和共享,以确保患者能够得到连续的医疗服务。
另外,还需要建立转诊后的追踪机制,确保患者在转诊后能够得到及时的随访和复诊,并进行长期的管理和治疗。
最后是如何建立医疗费用的结算机制。
双向转诊过程中,涉及到多个医疗机构之间的费用结算,需要建立合理的机制,确保费用的合理分担和支付。
为了有效推行双向转诊制度,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
首先,需要加强基层医疗机构的建设和培养医疗人才,提高其诊疗能力,使其能够胜任一些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工作。
同时,还需要加强基层和专科医疗机构之间的协作和合作,建立合理的信息共享和协作机制,促进医疗资源的互通有无。
此外,还应引入信息技术,建立电子病历和信息系统,方便医疗信息的共享和交流。
另外,还需要加强对医疗费用的管理和监管,确保费用的合理、公平和透明。
总之,双向转诊制度是社区健康服务的一个重要机制,能够提高基层医疗水平,减轻专科医院的负担,提高医疗资源的利用效率。
在推行双向转诊制度过程中,需要解决一系列的关键问题,并采取一系列的措施,以保证其顺利进行。
双向转诊制度的推行,将为居民提供更加高效、便捷的医疗服务,提高全民健康水平。
社区医院双向转诊制度(精选)

社区医院双向转诊制度(精选)1. 引言社区医院作为基层医疗机构,在维护社会公共卫生和保障人民健康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然而,由于医疗资源的不均衡分布,以及基层医疗水平的相对薄弱,很多疑难病症无法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社区医院双向转诊制度应运而生。
本文将从双向转诊的定义、目的、流程和优势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2. 双向转诊的定义双向转诊是指由基层医院向上级医院进行疑难、危重或需要进一步诊治的病人的转诊,同时也包括了上级医院向基层医院进行病人的返诊。
通过双向转诊,可以实现基层与上级医疗机构之间的无缝对接,提高病人就医的便利性和及时性。
3. 双向转诊的目的•为基层医生提供精准、及时的医疗咨询和诊断支持,提高基层医疗水平;•将疑难病症迅速转送至上级医院,确保病人能够得到更专业的治疗和护理;•减轻上级医院的就医压力,合理利用医疗资源。
4. 双向转诊的流程4.1 基层医院转诊至上级医院•基层医生初步诊断后,发现病情较为复杂或需要进一步治疗的病人,提出转诊申请;•基层医院将患者的病历资料、实验室检查结果和转诊申请等信息通过电子病历系统发送至上级医院;•上级医院收到转诊申请后,评估患者病情,并决定是否接受转诊;•上级医院回复基层医院,告知接受转诊的决定,并提供进一步的诊疗计划。
4.2 上级医院返诊至基层医院•上级医院接收到基层医院的返诊申请后,评估患者病情,并决定是否返诊;•上级医院回复基层医院,告知返诊的决定,并提供诊疗计划和出院医嘱等信息;•基层医院根据上级医院提供的诊疗计划和出院医嘱,负责接收返诊病人,并对其进行后续治疗和护理。
5. 双向转诊的优势5.1 提高基层医疗水平通过与上级医院的沟通和协作,基层医生可以得到及时的医疗咨询和专业的诊断支持,提高诊治疑难病症的能力,从而提升基层医疗水平。
5.2 缓解医疗资源紧张合理利用医疗资源,将疑难病症迅速转送至上级医院,使得上级医院能够更专业地进行诊治,从而缓解上级医院的压力,提高医疗效率。
XX街道高血压监测点门诊双向转诊标准

XX街道血压监测点双向转诊标准
(一)初筛或初诊的高血压患者,如有以下情况之一的需及时转诊:
1.将新发现的高血压患者(三次不同时间段血压值均超过140/90毫米汞柱)转诊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高血压示范(专科)门诊明确诊断、开展风险评估、确定治疗方案。
2.血压显著升高≥ 180/110mmHg的;
3.怀疑新出现心脑肾并发症或其他严重临床情况;
4.妊娠和哺乳期女性;
5.发病年龄<30岁;
6.阵发性血压升高,伴头痛、心慌、多汗;
7.双上肢收缩压差异> 20mmHg;
8.因诊断需要到上级医院进一步检查。
(二)随访发现有以下情况之一的需及时转诊:
1.至少三种降压药物足量使用,血压仍未达标;
2.血压明显波动并难以控制;
3.怀疑与降压药物相关且难以处理的不良反应;
4.随访过程中发现严重临床疾患或心脑肾损害而难以处理。
(三)下列严重情况立即急救车转诊:
1.意识丧失或模糊;
2.血压≥180/110mmHg 伴剧烈头痛、呕吐,或突发言语障碍和/或肢体瘫痪;
3.血压显著升高伴持续性胸背部剧烈疼痛;
4.血压升高伴下肢水肿、呼吸困难,或不能平卧;
5.胸闷、胸痛持续至少 10 分钟,伴大汗,心电图示至少两个导联ST 段抬高(如图),应以最快速度转诊,考虑溶栓或行急诊冠脉介入治疗;
6.其他影响生命体征的严重情况,如意识淡漠伴血压过低或测不出、心率过慢或过快,突发全身严重过敏反应等。
二、下转标准
诊断明确,治疗方案确定,病情稳定,需定期随访或长期管理的患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血压 的诊断 已明确
治疗方 案已明
确
血压及 伴随情 况已控 制稳定
上级医院转回社区条件
双向转诊实例分析
场景一: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科诊室有一高血压 患者因为头疼、呕吐一小时就诊。你是接诊的医 生。。。
双向转诊实例分析
测量血压,紧急处理
.doc
转诊上级医院
.doc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双向转诊实例分析
提示:高血压患者出现严重临床情况,有靶器官 损害的可能性,需转诊专科。
双向转诊实例分析
场景二: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科有一在随访的高 血压患者,发现高血压3年,口服施慧达、倍他乐 克、洛丁新,血压一直在170-160/100-90mmhg之 间。近日血压再次升高170/110mmhg,你是随访的 医生......
高血压
-因诊断需要到 上级医院进一步
检查
-按治疗方案用药2 -3个月,血压不
达标 -血压控制平稳,再 度出现血压升高并
难以控制 -血压波动较大,临
床处理有困难者 -难治性高血压 -随访过程中出现新 的严重临床情况 -服降压药后出现不 能解释或难以处理 不良反应或合并症
慢病随访 人群
下转条件及内容
双向转诊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医疗服务现状
目前医疗服务现状
信息 独立
角色 模糊
传统
资源 浪费
双向转诊带来的转变
融会 贯通
职责双向明确转诊降低 成本双向转诊的启示
社区首诊制
怎么 办?
转变和落实CHS
有效的监督机制 加强信息沟通
社区首诊制
社区首诊制是双向转诊有效实施的重要政策。
建立社区首诊制,即让社区医生成为患者的健康 代理人,负责患者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上级医 院的治疗,进一步促进双向转诊制度的发展。
转变和落实CHS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应该认识到其发展的重点与三 级医院不一样。
有效的监督机制
要明确各级医院的任务和分工。 利用双向转诊协议或合同来调整转出及转入医院
的经济利益。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必须有负责监督患者继续执行
原治疗方案的部门,以保证社区康复治疗的连续 性和科学性。 监督职能的最合适的就是卫生行政主管部门。
双向转诊实例分析
提示:在社区卫生站的高血压病人联 合用药仍未达标,提示继发性高血压 可能,需认真查体、转诊专科。
思考
社区高血压双向转诊的流程? 淮西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流程图.
社区居民为什么要同意转诊?
上级医院可以为上转病人提供什么样的服务? 社区服务中心可以为下转病人提供什么样服务?
上级医院提供的服务
免费进行专家门诊的预约挂号。 开辟CT、MRI等大型检查绿色通道。 进行市内转院。 优先办理住院手续、床位安排。
社区服务中心提供的服务
市内转院。 符合低保,伤残的凭借相关证件,实行“三免一
减半”政策。 住院费用低廉,中心环境优雅。 免费的康复训练。 中医特色服务。
—确保患者的安全和有效治疗 —最大限度的发挥社区医生和专科医生各自的优势
和协同作用 —尽量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
上转条件及内容
初诊人群+慢病随访人群
初诊人群
-合并严重的临 床情况或靶器
慢官病的患损害者
-患者年轻且血
未压患水平病达群三体级
-怀疑继发性高
高危血人压 群
-妊娠和哺乳期 -可能有白大衣
社区高血压健康管理中的双向 转诊
主要内容
双向转诊的定义、原则、目的 社区高血压上转、下转条件及内容 社区高血压双向转诊实例分析 双向转诊中存在的问题
双向转诊的定义
小病进社区
大病进医院
双向转诊的原则 自愿的原则 分级管理
病情与专科特色结合
设备通用与技术共享 无缝式连续治疗管理
双向转诊目的
加强信息沟通
加大双向转诊的宣传教育。 对医院也要进行宣传。 医疗服务信息是双向转诊运行的必要条件。转诊
信息的沟通,可在一定程度上能使医患双方避免 不合理性转诊以及降低由于实施双向转诊可能带 来的医疗风险。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