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党一级上将桂永清简介

合集下载

将军讲解

将军讲解

一级上将:1959年1月晋升: 王叔铭:国防部参谋总长、总统府战略顾问 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常驻联合国军事参谋代 表团首席代表兼空军代表、总统府战略顾问。 (空军)
一级上将:1959年6月晋升: 彭孟缉:参谋总长、总统府参军长。
一级上将:1959年12月31日追晋: 郑介民:1959年12月11日病逝于台 北。
蒋中正:国民革命军总司令、军事 委员会委员长、中国战区最高统帅、 国民政府主席兼行政院长、中华民 国总统、中国国民党总裁。
1935年4月2日授予: 阎锡山:军事委员会副委员长、太 原绥靖公署主任、第二战区司令长 官兼山西省政府主席、行政院长兼 国防部部长。
一级上将:冯玉祥:军事委员会副 委员长、第三战区司令长官、第六 战区司令长官。
一级上将:张学良:军事委员会委 员长武昌行营主任、西北“剿总” 副总司令代理总司令。
第四战区司令长官、参谋总长、陆 军总司令、军事委员会重庆行营主 任、行政院长兼国防部部长、总统 府战略顾问委员会主任委员。
委员长兼第四集团军总司令、军事 委员会常务委员、第五战区司令长 官、军事委员会汉中行营主任、北 平行营主任、中华民国代总统。
一级上将:1950年5月晋升: 薛 岳:总统府战略顾问。
一级上将:1951年6月晋升: 周至柔:国防部兵工委员会主任委 员、台湾省政府主席兼台湾保安司 令、总统府参军长。
一级上将:1952年10月晋升: 徐永昌:总统府资政。
一级上将:1954年6月21日晋升: 桂永清:参谋总长。(海军)
顾祝同:军事委员会重庆行营主任兼贵州绥 靖公署主任、第三、第七战区司令长官、陆 军总司令、参谋总长、西南军政公署长官、 战略顾问委员会副主任。
一级上将:1938年2月14日追晋: 刘 湘:1938年1月20日病逝于汉口、 时任第七战区司令长官兼第二十三 集团军总司令。

1935年国民革命军将官授衔表

1935年国民革命军将官授衔表

1934年7月和1935年1月,国民政府重新制定了陆、海、空军《官制表》和《士兵等级表》。

1935年3月,颁布了新的军衔等级表,把上将分为第一、第二两级,增设特级上将。

整个军衔等级为六等十八级。

1935年4月起,国民政府陆续对国民革命军的高级将领授衔,使之规范化。

基本原则是,旅长、师参谋长、副师长等授少将;师长、军长、兵团司令、集团军司令等授中将;各地军阀首领和资格老权力重的军人,以及一些为革命为国家捐躯的军人,则授上将。

国民党军队和军事机关中的军官军阶,又分为任官和任职两种。

如任职是中将集团军总司令,任官有许多只是少将。

如戴笠,中将只是他的头衔,任官还是少将。

任职不限年资,可升可降;任官根据一定的年资,一般只升不降。

一九三五年国民党军队将官授衔汇总表特级上将:蒋中正(1887年10月31日-1975年4月5日),字介石,学名蒋志清。

祖籍江苏宜兴,生于浙江奉化溪口。

一级上将:李宗仁(1891年8月13日-1969年1月30日),字德邻,广西桂林人。

一级陆军上将。

阎锡山(1883年10月8日-1960年5月23日),字百川、伯川,山西五台人。

一级陆军上将。

冯玉祥(1882年11月6日-1948年9月1日),谱名基善,表字焕章,安徽巢湖人。

一级陆军上将。

张学良(1901年6月3日-2001年10月14日),字汉卿,奉天(辽宁)海城人。

一级陆军上将。

何应钦(1890年4月2日-1987年10月21日),字敬之,贵州兴义人,黄埔军校总教官,陆军一级上将。

唐生智(1889年-1970年4月6日),字孟潇,湖南省永州东安县人。

陆军一级上将。

朱培德(1888年-1937年),字益之,云南禄丰人,国民革命军一级上将。

陈济棠(1890年1月23日-1954年11月3日),字伯南。

广东防城(今广西防城港)人,中华民国一级上将二级上将:陈调元(1886年11月12日-1943年12月8日),字雪喧,中国河北安新人,国民革命军陆军二级上将。

国民党一级上将

国民党一级上将

国民党一级上将(含追晋的一级上将)冯玉祥陆军一级上将:军事委员会副委员长、第六战区司令长官。

1935年4月2日授予朱培德陆军一级上将:代理参谋总长、军事委员会常务委员。

1935年4月2日授予李宗仁陆军一级上将:军事委员会委员会北平行营主任、中华民国代总统。

1935年4月2日授予何应钦陆军一级上将:行政院长兼国防部部长、总统府战略顾问委员会主任委员。

1935年4月2日授予张学良陆军一级上将:西北“剿总”副总司令代理总司令。

1935年4月2日授予陈济棠陆军一级上将:广州绥靖公署主任、总统府战略顾问。

1935年4月2日授予唐生智陆军一级上将:军事委员会常务委员、首都卫戍司令长官。

1935年4月2日授予阎锡山陆军一级上将:太原绥靖公署主任,行政院长兼国防部部长。

1935年4月2日授予陈绍宽海军一级上将:海军部部长、海军总司令(1938.1-1945.12)。

1935年9月6日授予刘湘陆军一级上将:1938年1月20日病逝于汉口。

1938年2月14日追晋曹锟陆军一级上将:1938年5月17日病逝于天津。

1938年6月14日追赠程潜陆军一级上将:军事委员会委员长武汉行营主任,长沙绥靖公署主任。

1939年5月13日晋升吴佩孚陆军一级上将:1939年12月4日病逝于北平。

1939年12月9日追赠宋哲元陆军一级上将:1940年4月5日病逝于四川绵阳,时任军事委员会委员。

1940年5月18日追晋陈调元陆军一级上将:1943年12月18日在重庆病逝。

1944年2月2日追晋白崇禧陆军一级上将:国防部部长、总统府战略顾问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1945年10月5日晋升陈诚陆军一级上将:参谋总长兼海军总司令、中华民国副总统。

1947年2月21日晋升周至柔陆军一级上将:台湾省政府主席兼台湾保安司令、总统府参军长。

1951年晋升徐永昌陆军一级上将:总统府资政。

1952年晋升薛岳陆军一级上将:总统府战略顾问。

1952年晋升顾祝同陆军一级上将:总统府战略顾问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国民党政府授予一级上将始于1935年

国民党政府授予一级上将始于1935年

国民党政府授予一级上将始于1935年,当时授予了9人,其后在大陆时期又陆续授予了3人,逃台后在50年代授予了7人,都是在大陆时期赫赫有名的人物。

另外死后追授了6人。

自60年代以后授予的,在大陆时期都没什么重要事迹,本文就不再涉及。

国民政府授予国民革命军的将军,分为特级上将、一级上将、二级上将、中将(又有上将衔中将,地位高于普通中将,相当于预备上将,服饰与二级上将相同)、少将。

在30年代,特、一、二级上将在服饰上没有区别,都是在领章上配3颗三角星。

到抗战胜利后,仿照美军服饰,一级上将在肩章上配4颗五角星。

国民军的特级上将只有蒋中正一人,相当于大元帅。

其一级上将在地位上,大致相当于解放军的元帅和大将。

国民政府在整军后,于1935年授予了8位陆军一级上将和一位海军一级上将。

其陆军一级上将有:何应钦、冯玉祥、阎锡山、张学良、李宗仁、唐生智、朱培德、陈济棠,海军一级上将是陈绍宽。

其中大多曾为独霸一方的地方势力,蒋的嫡系仅何应钦一人。

就军事能力而言,李宗仁大概要算其中的佼佼者,李在北伐和抗战中都屡立战功,特别是台儿庄战役的辉煌胜利。

李宗仁算得名将,而且在政治上也较突出,一直是桂系首领,曾任民国代总统。

何应钦、冯玉祥在军事上也有一定才能,何在北伐中,于福建松口战役巧胜,在抗战中,何也是我国战略的重要策划者。

冯玉祥从北洋军阀时期就小有名气,后来在北伐和中原大战中都表现了军事才能。

阎锡山、唐生智、陈济棠都是地方势力的代表,在军事上没有什么出色之处,但在政治上却都有自己的一套。

张学良出生于旧军阀系统,但其作为少壮军人,有爱国热情,“西安事变”成就了他的爱国心,却改变了他一生的命运。

朱培德作为国民党滇军将领,在北伐中也有不错的表现,但其后很少担任要职,多任参谋长职务。

陈绍宽早在清朝就在海军中任职,其资历足以担任海军首脑,但民国国穷财弱,海军长期不受重视,其作为有限。

抗战开始后,蒋重新启用程潜,任第一战区司令,于1939年授予陆军一级上将。

国民党一级上将桂永清简介

国民党一级上将桂永清简介

国民党一级上将桂永清简介桂永清是国民党一级上将,参加过第一次东征、第二次东征、北伐战争、抗日战争和国共内战,担任过军长、海军总司令、国防部参谋总长等职位。

下面小编就带大家一起来详细了解下吧。

桂永清人物简介桂永清是国民党一级上将,参加过第一次东征、第二次东征、北伐战争、抗日战争和国共内战,担任过军长、海军总司令、国防部参谋总长等职位。

1954年,桂永清被任命为参谋总长,但他上任不到两个月就病逝了,享年54岁。

桂永清人物生平父亲桂金山原为菜农,后经商发家。

其生有五子,永清长子。

早年在本县鹰潭高等小学(一说贵溪县第二小学)读书,成绩优秀。

小学毕业后,父亲送他到南昌上学,初入心远中学,嗣后毕业于第一师范学校(一说他先在江西公立国语讲习所肄业,后入江西省立第一中学)。

曾任高等小学教员,北伐赣军总司令部军需,中央直辖讨贼军游击第一旅司令部书记等。

1923年冬到广州,入大元帅府军政部教导团军士连当兵。

1924年初入大本营陆军讲武学校第一队学习,后由江西省出席国民党一大代表徐苏中、彭素民保荐投考黄埔军校,同年6月转入黄埔军校,入第一期第二队学习。

参与组织孙文主义学会。

军校总教官何应钦对他颇为赏识,未毕业就被派到教导团任代理排长。

毕业后历任黄埔军校教导第二团九连上尉连长、党代表,第一师特务连连长,国民革命军第一军特务营营长。

参加第一、二次东征和北伐战争。

第一次东征攻打淡水时,他带领部队攻城。

蒋介石从望远镜里看到,当时桂永清正在沿着云梯登城,半途被守军推翻,直挺挺地摔到了城下,但他很快又出现在云梯上。

打下淡水后,蒋介石对桂永清大加赞赏,认为他适合带兵,因此转任黄埔军校教导第二团九连上尉连长;第二次东征时,他升任营长,参加了攻打惠州之役。

于第一次东征战后,擅自没收敌军财物,邮寄回江西,事泄后被判死刑。

后因学生联呈国民党中央,请念其淡水、红湖、兴宁战功,从宽处治。

1925年4月8日依中央议决案,免桂永清死罪,令其戴罪立功。

黄埔生在大陆时期国民党军队升迁中的_第一_

黄埔生在大陆时期国民党军队升迁中的_第一_

黄埔生在大陆时期国民党军队中的升迁,大体上可分为四个时期:一、大革命时期 黄埔军校前几期虽然学制只有半年左右,但在革命实践中锻炼了学生的意志和军事才干。

在轰轰烈烈的大革命时期,黄埔学生走出校门,身先士卒,冲锋陷阵在东征北伐的最前线,但绝大多数担任的是营、连、排长等初级军官。

随着国民革命军队伍的扩大,黄埔生所任职务也逐步提升。

第一位担任团长的黄埔生——孙元良。

孙元良,四川成都人,1904年生,黄埔军校第一期毕业。

毕业后历任国民革命军排长、连长、营长等职。

1926年7月国民革命军誓师北伐,因东征中表现突出的孙元良荣任第一军第一师第一团团长。

孙元良后来官运不畅,在淮海战役中率领的第十六兵团全军覆没,其侥幸脱逃。

到台湾后,孙元良选择了退役从商。

2007年5月25日,103岁的孙元良辞世,他是最后一位离世的黄埔军校第一期毕业生。

第一位担任师长的黄埔生——范汉杰。

范汉杰,广东大埔人,1896年出生,黄埔军校第一期毕业。

1924年黄埔军校创办时,范汉杰已从军多年,历任参谋、科长、支队长等职,年龄也快30岁了,是黄埔一期唯一的上校生。

黄埔军校毕业后,范汉杰和其他毕业生一样,从头做起,在军中担任排长、连长、营长等职务。

1926年夏,国民革命军北伐,他被提升为第四军第十师第二十九团团长,是黄埔一期生中最早担任团长的三人之一。

同年10月升任第十师副师长。

1927年4月宁汉分裂,范汉杰离开武汉转赴南京,深受蒋介石器重,被派往浙江担任警备师师长,成为黄埔一期生中最早任师长者。

第一位佩带将星肩章的黄埔生——李之龙。

李之龙,湖北沔阳人,1897年生,黄埔军校第一期毕业。

1915年,李之龙考入北洋政府在山东烟台开办的海军军官学校。

1921年冬,李之龙加入中国共产党,黄埔军校第一期毕业后调任苏联顾问鲍罗廷的英文翻译,毕业一年后就升任国民政府海军局政治部少将主任,是黄埔一期学生中最早佩带将星肩章的。

1926年2月,李之龙担任海军局代理局长,并被授予海军中将。

国民党上将学历一览

国民党上将学历一览

国民党上将学历一览注:(1)笔者收集从1935~1949年大部分陆军高级将领的学历,还有在国民革命时期,抗日战争时期,国共内战时期著名陆军将领的学历;至于国民政府70年代至新世纪初追晋的,比如说郝柏村,罗本立等一些人就不在收录范围。

还有一些海军,空军将领,因本人资料收集不全就不收录在内。

(2)大部分学历以最高学历为准,比如说某将军先在某陆军小学念书,毕业后,又在保定军校就读,那么就以保定军校毕业为准,前面的某陆军小学也许就不再提及;毕业后,以后参加的培训班也许也不提。

特级上将:蒋中正:保定陆军速成学堂肄业,赴日本振武学校炮科学习春秋中文社区一级上将(含追晋的一级上将) :曹锟:天津武备学堂毕业刘湘:四川陆军军官速成学堂,四川陆军讲武堂程潜: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第六期炮兵科吴佩孚:保定陆军速成学堂测绘科宋哲元:武卫右军随营武备学堂李宗仁:广西陆军小学堂何应钦: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第二十六期步兵科春秋中文社区张学良:东北讲武堂第一期炮兵科陈济棠:广东陆军速成学校步兵科唐生智:保定军官学校第一期步兵科阎锡山: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第六期陈绍宽:南洋水师学堂,1916年赴美国学习飞机和潜水艇操作冯玉祥:行伍出身朱培德:昆明陆军营部武备学堂陈调元:保定陆军速成学堂白崇禧: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三期肄业陈诚: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八期炮兵科周至柔: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八期步兵科徐永昌:北京陆军大学第四期薜岳:武汉陆军预备学校第二期,1917年考入保定陆军军官学校,但途中因参加革命未毕业顾祝同: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六期桂永清:黄埔军校第一期王叔铭:黄埔军校第一期,后到广东军事航空学校和苏联空军第二军事航空学校学习飞行。

彭孟缉:黄埔军校第五期炮兵科郑介民:黄埔军校第二期步兵科黄杰:黄埔军校第一期黄镇球: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六期步兵科胡宗南:黄埔军校第一期朱绍良: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第十一期余汉谋: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六期步兵科胡琏:黄埔军校第四期步兵科黎玉玺:电雷学校第一期高魁元:黄埔军校四期步兵科刘玉章:黄埔军校第四期步兵科刘安祺:黄埔军校第三期步兵科陈大庆:黄埔军校第一期赖名汤:中央军校第八期、中央航空学校第二期美国陆军参谋大学毕业。

国民党高级将领2

国民党高级将领2

张群
(1889--1990)
字岳军,四川省华阳县人。
张治中
(1895--1969) 字文白,安徽巢湖人多次国共和谈
郑介民
(1987--1959)原名庭炳,字耀全,号杰夫,,中华民国国民革命军上将,军统主要领导之一。
(1890--1938.1.20)又名刘元勋,字甫澄,四川大邑人。
龙云
(1884.11.19-1962.6.27)原名登云,字志舟,云南省昭通人,彝族。
李宗仁
(1890.8.13—1969.1.30)字德邻。广西省桂林西乡村人,父亲李培英是名教师,育有五子三女。
李济深
(1885--1959)字任潮,原籍江苏,广西苍梧出生。
(1884.2.20—1977.5.15)字子惠,原名淑泽,又名伯坚,四川广安县人。国民党军将领,四川军阀。
杨虎城
(1893.11.26~1949.9.6)名忠祥,字虎城。
晏道刚
(1889~1973年)亦名殿翘,字祖荣。湖北汉川人。
阎锡山
(1883.10.8—1960.7.22)字百川,号龙池,乳名万喜,山西省五台县河边村(今属定襄县) 人
傅作义
(1895.6.2-1974.4.19)字宜生。近代军事家,国民党将领。山西临漪(今属万荣)人。1911年响应辛亥革命,在太原参加反清起义,任起义学生军排长。1915年入保定军官学校第五期步兵科学习。1927年跟随阎锡山参加北伐。1930年在中原大战中参加对蒋作战,惨败。1931 年开始担任绥远省政府主席。
陈诚
1898.1.4~1965.3.5 国民党军高级将领。字辞修。浙江青田人。浙江青田人。
陈诚于1922年毕业于保定陆军军官学校8期炮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民党一级上将桂永清简介桂永清是国民党一级上将,参加过第一次东征、第二次东征、北伐战争、抗日战争和国共内战,担任过军长、海军总司令、国防部参谋总长等职位。

下面就带大家一起来详细了解下吧。

桂永清是国民党一级上将,参加过第一次东征、第二次东征、北伐战争、抗日战争和国共内战,担任过军长、海军总司令、国防部参谋总长等职位。

1954年,桂永清被任命为参谋总长,但他上任不到两个月就病逝了,享年54岁。

桂永清人物生平父亲桂金山原为菜农,后经商发家。

其生有五子,永清长子。

早年在本县鹰潭高等小学(一说贵溪县第二小学)读书,成绩优秀。

小学毕业后,父亲送他到南昌上学,初入心远中学,嗣后毕业于第一师范学校(一说他先在江西公立国语讲习所肄业,后入江西省立第一中学)。

曾任高等小学教员,北伐赣军总司令部军需,中央直辖讨贼军游击第一旅司令部书记等。

1923年冬到广州,入大元帅府军政部教导团军士连当兵。

1924年初入大本营陆军讲武学校第一队学习,后由江西省出席国民党一大代表徐苏中、彭素民保荐投考黄埔军校,同年6月转入黄埔军校,入第一期第二队学习。

参与组织孙文主义学会。

军校总教官何应钦对他颇为赏识,未毕业就被派到教导团任代理排长。

毕业后历任黄埔军校教导第二团九连上尉连长、党代表,第一师特务连连长,国民革命军第一军特务营营长。

参加第一、二次东征和北伐战争。

第一次东征攻打淡水时,他带领部队攻城。

蒋介石从望远镜里看到,当时桂永清正在沿着云梯登城,半途被守军推翻,直挺挺地摔到了城下,但他很快又出现在云梯上。

打下淡水后,蒋介石对桂永清大加赞赏,认为他适合带兵,因此转任黄埔军校教导第二团九连上尉连长;第二次东征时,他升任营长,参加了攻打惠州之役。

于第一次东征战后,擅自没收敌军财物,邮寄回江西,事泄后被判死刑。

后因学生联呈国民党中央,请念其淡水、红湖、兴宁战功,从宽处治。

1925年4月8日依中央议决案,免桂永清死罪,令其戴罪立功。

1926年,国民革命军北伐,桂永清在东路军总指挥部担任营长,由汕头进入福建。

参加过松口大战。

1927年部队到达浙江时,总指挥部设立直属独立团(五十八团),何应钦将其升任上校团长。

后任第一集团军总部特务团团长,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警卫一团团长,1927年8月,宁汉相争中蒋介石宣布下野,北洋军阀孙传芳趁机纠集旧部南渡长江,占领龙潭和栖霞山等地,准备进占南京,南京城里李宗仁、何应钦等人组织部队反击。

在关系到国民党命运的龙潭战役中,桂永清部英勇顽强,始终坚守桥头主阵地,多次打退敌人进攻,并生俘孙部7000多人。

1930年军队整编,嫡系部队整编为6个师,他升任第十一师三十一旅少将旅长。

桂到任后,推荐邱清泉任副旅长,但蒋介石却另派李默庵任副旅长。

李去见桂时,桂正在打麻将,对李态度较为傲慢。

李回去向蒋告状,蒋立即将其撤职。

桂请何应钦为之说项。

何问桂是否愿意出国留学,得到肯定答复后,何向蒋请求派桂出国学军事。

1931年春,桂永清到达德国首都柏林,进入德步兵专科学院。

在这期间,他结识了戈林上将、巴德将军等一批德军高级将领。

毕业后,他留在德国使馆担任武官。

不久,他又被招回国。

1932年3月,他与贺衷寒等组织复兴社,桂永清当选为中央干事。

蒋介石特定桂永清为训练处处长,这样,桂永清就成为了蒋介石的“十三太保”之一。

桂永清上任以后,积极发展“复兴社”组织,极力吹捧蒋介石。

他经常说:“德国出了一个希特勒,使德国复兴。

中国有了我们蒋校长,只要大家一致拥护,中国必可复兴。

”1933年6月,桂永清被任命为“中央军校教导总队”总队长。

桂永清完全采用德军的训练方法训练学员,要求下级对上级绝对服从,更不允许下级顶撞上级。

他还亲自到操练场施训,做示范动作。

另外,他还要求教导总队所有官兵做到“五不”:即不抽烟、不赌博、不宿娼、不饮茶(喝白开水)、不用热水洗脸、洗澡。

并宣布:凡违犯“五不”的,“学问再好,本事再大,我也不用”。

桂永清的这些做法,得到了蒋介石的赞赏。

更让蒋介石赞赏的是,桂永清一次检阅童子军的表现。

“九;一八”事变后,东北三省沦为日本的殖民地,人民流离失散,许多年轻的孩子们流亡到上海,参加了中国童子军。

最初的童子军主要是在租界和教会学校、团体进行活动,1926年后被国民政府收容。

1935年,蒋介石举行中国童子军大检阅仪式,桂永清担任检阅长。

当他巡视到满州代表队时,一群孩子无精打采、军容不整、人数稀少,甚为苍凉。

顿时,桂永清的脑海里浮现满州沦陷的惨景,整个东北都在日本的铁蹄蹂躏之下,不觉中,他泪如泉涌,一发不可收拾,竟失声痛哭起来。

虽有失体统,却表达了中国军人爱国爱家的情怀。

很快有人报告蒋介石,蒋也为之动容,眼睛湿润,走到满州代表队之前,予以勉励。

那些孩子再也抑制不住内心的悲痛,立时哭声一片。

事后,蒋介石感慨地对部下说:“永清真乃黄埔之楷模!”从此之后,桂永清的这个“黄埔之楷模”的称号传遍国民党内外。

1935年4月授陆军少将,1936年10月授陆军中将。

任第七十八师师长,首都警备副司令,兼任南京市大中学校学生暑期军事集训总队总队长。

西安事变发生后,任讨逆军第五路第一纵队指挥官,率教导总队驰赴陕西救蒋介石。

12月18日,桂部向渭南攻击前进,至上午9时攻占了渭南。

12月25日,蒋介石被释后由西安飞抵洛阳时,桂永清受到蒋的嘉勉。

不久,他被任命为特使,前往英国参加英王加冕大典。

淞沪战役爆发后,桂永清率领教导总队参加了战斗。

此时,教导总队已拥有20多个团,官兵总数已超过1个正规军的编制。

本来,何应钦决定将教导总队调往四川,扩编为30个团,作为第二期作战主力,而桂永清要求立即参战,他手下的官兵也都积极要求上前线杀敌,在这种情况下,何应钦才批准教导总队开赴淞沪战场。

部队到达上海后,就进入苏州河八字桥,接替胡宗南第一军的防线。

桂永清亲自督战,阻止日军强渡苏州河,战斗十分激烈,教导总队伤亡超过万人。

最后桂永清教导总队余部撤退到南京。

12月初,日军又进攻南京,教导总队奉令据守紫金山、天堡城、光华门等处。

桂永清始终在前线指挥,直到12月12日蒋介石下令撤退,桂永清才率教导总队残部渡过长江,转移到徐州,后经颠沛流离辗转到河南开封整休。

在开封,他招兵买马,组成第二十八军,下辖3个师。

蒋介石下令该军划归第一战区指挥,驻守陇海路,防卫开封。

1938年,国民党军事委员会成立“战时干部训练团”,蒋介石自兼团长,陈诚以副团长而主其事。

陈诚看中桂永清在军事训练上的一套方法,保荐他为训练团教育长。

同年夏,蒋介石任命桂永清为第二十八军军长,参加了程潜指挥的豫东战役。

在豫东战役中,桂永清所部龙慕寒旅擅自撤离,使开封、郑州面临日军的直接威胁,也使得国民党制订的“兰封会战”计划大大受损。

国民党精锐部队近15万人,未能歼灭被围困的土肥原师团近3万人,桂永清因此被撤职查办。

不久,蒋介石仍派桂永清任“战干团”教育长。

“战干团”到四川后,有几百名青年因要求民主,要求团结对日,而遭到镇压,这就是“綦江事件”。

在国内各界舆论的强烈谴责下,重庆政府被迫改组军委会政治部,由张治中继任政治部主任,桂永清受免职处分。

1941年,桂永清出任驻德武官,直到国民党与德国断交,桂永清才回国。

1944年11月30日,桂永清率领1个军事代表团去英国。

代表团的主要任务是同英、美的联合参谋部保持联络,互通情况。

他利用有利条件,与英国军方高层人物接触,对英国海军的体制和教育训练方面了解尤深。

此时,中国派遣一批年轻的海军下级军官到英国学习,蒋介石指令桂永清对这些青年军官就近加以节制和管理。

桂永清从此就打下了以后统率海军的基础。

盟军攻克柏林后,任驻德国军事代表团团长。

当选国民党第六届中央执行委员。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英国政府将几艘已经超龄的军舰无偿送给中国。

桂永清作为国民政府的代表,接受了这批赠舰。

同年底,陈绍宽被免去海军总司令职务,海军司令部撤销,改为由军政部直辖的海军处,由军政部部长陈诚兼海军处长。

不久,海军处升格为海军总司令部,仍由陈诚兼任海军总司令,陈诚乃向蒋介石推荐桂永清为海军副总司令。

桂永清任海军副总司令不久,又被任命代理海军总司令。

1946年,桂永清被正式任命为海军总司令。

他上任后,就大力整顿海军,首先是选拔一批中年海军军官去英、美培训,作为舰长或艇长的人选;另选派一批年轻海军军官分赴英、美学习,以作基干力量。

其次是从陆军中的老部下中,选调一批人进入海军,作为陆地基干力量。

同时,他还扩建海军修理厂、造船厂等。

这时,国民党海军已有巡洋舰3艘、驱逐舰5艘、炮舰10多艘及登陆艇几十艘。

1948年10月30日,桂永清率几只登陆艇和一艘商船去东北营口接刘玉章的第五十二军撤退,由于营口周围解放军已发起攻击,五十二军边打边退,一直退到海边,才仓促登船,仅有五十二军军部及二十五师大部从海上逃脱。

不久,中共宣布了国民党43名战犯,桂永清是其中之一。

1949年1月,解放军发起渡江战役前夕,桂永清调动了130艘舰艇,配合汤恩伯集团和白崇禧集团担任长江防务。

桂永清在一次江防会议上说:“危难看忠臣。

我们海军在党国危难之际,一定要挺身而出,不顾生死,共赴国难。

我们海军决不投降!即使军舰打完了,江防海防也都完了,剩下我桂永清一个人,死也不投降!我要坐在‘重庆’号上,从上海打到宜昌,再从宜昌打到上海,我们海军决不投降!”但令他没想到的是,“重庆”号突然起义了!“重庆”号军舰是国民党海军主力舰之一,舰长是邓兆祥。

二月20日,邓兆祥接到命令,要“重庆”号开往江阴一带布防,任务是:“用炮火封锁江阴江面,防止共军在江阴渡江……”当天晚上,“重庆”号停泊在吴淞口外,在地下党的策动下,邓兆祥利用这个时机宣布起义,率军舰驶入茫茫的大海,奔向解放区。

当蒋介石听到“重庆”号起义的消息后,气得浑身发抖,他大骂桂永清无能,下令一定要炸沉这艘军舰。

但是,空军派出多架飞机都没有找到“重庆”号的足迹。

这时,桂永清急得如同热锅上的蚂蚁,无奈之下,他召集各舰舰长开会,商谈寻找办法。

会上,桂永清先是对邓兆祥一顿痛骂,说邓兆祥率舰投共,对不起领袖。

然后让大家出主意,寻找“重庆”号的踪迹。

大家都很沮丧,谁也不知“重庆”号在哪。

最后,桂永清说:“大家既然没什么主意,就都回去吧!‘重庆’号我们一定能找到炸沉!”这时,一位上了年纪的舰长激动地说:“桂总司令可不能炸呀,那可都是你的老部下呀!”说罢大哭。

桂永清沉痛地说:“这是领袖的意思,我们海军同人当然不希望这样做。

”两天后,消息传来,空军在东北葫芦岛附近发现了“重庆”号,并很快将其炸沉,但邓兆祥等274名起义官兵全部安全转移,这支起义队伍于三月29日上午飞抵沈阳,受到解放区军民的热情招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