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战争中牺牲殉职位国民党将领上将人中将人,少将 精选人

合集下载

励志小故事:淞沪会战殉国的十五位国民革命军将领

励志小故事:淞沪会战殉国的十五位国民革命军将领

淞沪会战是抗⽇卫国战争中规模、战⽃最惨烈的战役。

1937年8⽉13⽇爆发,11⽉12⽇上海被占领结束。

⽇军投⼊20万⼈,死伤4万余⼈;我军投⼊70万⼈,死伤30万余⼈。

我国虽然战败了,但是打破了⽇本3个⽉征服中国的狂妄计划。

⼀、黄梅兴(1897-1937年),⼴东平远县⼈。

毕业于黄埔军校⼀期,陆军第9集团军第88师第264旅少将旅长。

8⽉14⽇下午6时许,264旅进攻爱国⼥校⽇军堡垒时,黄梅兴在⼋字桥附近被⽇军迫击炮弹击中殉国,时年40岁,⼀同殉国的还有旅部参谋主任邓洸中校及通讯排官兵30余⼈。

黄梅兴是淞沪会战中第⼀位殉国的⾼级将领,国民政府追授陆军中将。

1957年,中华⼈民共和国民政部追认黄梅兴为⾰命烈⼠。

⼆、蔡炳炎(1902年~1937年),安徽合肥⼈。

黄埔军校第⼀期毕业。

陆军第⼗⼋军六⼗七师⼆0⼀旅少将旅长,淞沪会战爆发时率部扼守罗店⼀线阵地。

8⽉27⽇凌晨,蔡炳炎亲率⼀个营及特务排向⽇军冲击,下达命令:“本旅将⼠,誓与阵地共存亡,前进者⽣,后退者死,其各禀遵。

”⾼呼:“吾辈只有两条路,敌⽣,我死!我⽣,敌死!”鏖战中,蔡炳炎不幸胸部中弹殉国。

国民政府追授陆军中将。

1985年,安徽省⼈民政府追认蔡炳炎为⾰命烈⼠。

三、路景荣(1902年--1937年),江苏武进⼈,黄埔四期毕业,第98师583团上校团长,8⽉15⽇开始参淞沪会战,9⽉8⽇升任98师少将参谋长。

9⽉10⽇,路景荣亲上⽕线督战,中弹殉国,年35岁。

同⽇牺牲的还有583团正副团长等官兵600余⼈。

1983年,中华⼈民共和国民政部批准路景荣将军为⾰命烈⼠。

四、杨杰(1895-1937),河北容城⼈。

黄埔四期毕业。

淞沪会战中,陆军⼀军⼀师⼀旅副旅长杨杰少将,奉命率部扼守西塘,战况异常惨烈。

10⽉11⽇晚,⽇军冲破我军阵地,上级询问战况,将军答:“尚能⽀持,不须后援”。

⾔毕,亲率预备队前去逆袭,不幸⾝中数弹,壮烈殉国,年41岁。

被新中国追授为“革命烈士”的国民党抗日将领

被新中国追授为“革命烈士”的国民党抗日将领

被新中国追授为“革命烈士”的国民党抗日将领张自忠1891年出生,山东临清县人。

抗日战争爆发后任第五战区第三十三集团军上将衔中将总司令,1940年5月16日在湖北宜城南瓜店阵亡。

中国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追认为革命烈士。

李家钰1891年出生,四川蒲江人,抗日战争中任第一战区第三十六集团军中将总司令,1944年5月21日,在河南陕县牺牲,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追认为革命烈士。

佟麟阁1891年出生,河北高阳人,抗日战争爆发时任第二十九军中将副军长,1937年七月二十八日,在北平战役中牺牲,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追认为革命烈士。

赵登禹1898年出生,山东菏泽人,抗日战争爆发时任第二十九军第一三三师中将师长,1937年七月二十八日,在北平战役中牺牲,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人民政府追认为革命烈士。

郝梦龄1898年出生,河北藁城县人,抗日战争时任卫立煌部中央兵团中将前线总指挥,1937年10月16日,在山西大白水前线作战牺牲,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追认为革命烈士。

戴安澜1904年出生,安徽无县人,1942年时任中国远征军第五军第二00师少将师长,1942年五月二十六日在缅甸北部牺牲,后中华人民共和国追认为烈士陈安宝1891年出生,浙江黄岩人,抗日战争中时任第九战区第三十二集团军第二十九军中将军长,1939年五月,在江西反攻南昌中牺牲,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追认为革命烈士。

武士敏1892年出生,河北怀安人,抗日战争中时任第二战区第十四集团军第九十八军中将军长,1941年九月二十九日,在山西沁水牺牲,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人民政府将他的烈士墓重新安放在太行太岳烈士陵园。

蔡炳兴安徽合肥人,抗日战争中时任第一一0旅少将旅长,1937年八月二十六日在上海罗店战役中牺牲,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追认为革命烈士张本禹1889年出生,安徽人,抗日战争中时任第十三军四师十二旅少将副旅长,1937年八月十二日在北平南店口作战牺牲,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追认为革命烈士郑廷珍1893年出生,河南人,抗日战争中时任独立第五旅少将旅长,1937年十月十六日在山西南怀化东作战牺牲,追认为革命烈士。

抗日战争时国民党“抗日十大名将”你知道多少?

抗日战争时国民党“抗日十大名将”你知道多少?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抗日战争时国民党“抗日十大名将”你知道多少?导语:张自忠,字荩臣,山东临清人,陆军二级上将,著名抗日将领、民族英雄,第五战区第三十三集团军总司令。

先后参与临沂向城战斗、徐州会战、武张自忠,字荩臣,山东临清人,陆军二级上将,著名抗日将领、民族英雄,第五战区第三十三集团军总司令。

先后参与临沂向城战斗、徐州会战、武汉会战、随枣会战与枣宜会战等。

1940年5月16日,在襄阳与日军战斗中,以身殉国,年仅49岁,是抗战时期牺牲的国军最高将领。

其夫人李敏慧悲痛绝食七日而死。

抗日第一将领首推张自忠将军,他在台儿庄战役中重创日寇坂垣师团,获得临沂大捷;收复枣阳桐柏,获得鄂北大捷,还获得过襄东大捷,被老百姓称为活关公。

张自忠殉国后,日本军队为其举办了盛大的葬礼。

当日,38师师长黄维刚带领敢死队,夜间突袭抢回了张自忠的遗骸。

张自忠的尸骨运回后方后,经检视,身有八处伤口,其中炮弹伤二处,刺刀伤一处,枪弹伤五处。

日军为免伤到张自忠遗体则下令停止飞机轰炸。

蒋介石将张自忠迁葬重庆,在码头迎接张自忠将军时,蒋介石抚棺大恸,十余万百姓流泪。

1943年,周恩来评价张将军:“迨主津政,忍辱待时,张上将殆又为人之所不能为。

而感人最深的,乃是他的殉国一役。

每读张上将于渡河前亲致前线将领及冯治安将军的两封遗书,深觉其忠义之志,壮烈之气,直可以为我国抗战军人之魂!抗战军人之魂”。

孙立人,字抚民,号仲能,安徽舒城人,陆军上将军衔,毕业于美国弗吉尼亚军事学院。

第一次缅战时任38师师长,仁安羌之战以一团兵力击败日军4000余人,以少胜多为其赢得国际声誉。

胡康河谷战役击毙日军3200余人。

孟拱河谷战役击毙日军6800余人。

第二次缅战生活常识分享。

《被处决的242名国民党高级将领》

《被处决的242名国民党高级将领》

《被处决的242名国民党高级将领》转自新浪博客程灵信1949年后,党进行了一场镇压反革命的运动,这些被杀、被关的国民党高级将领,几乎全部参加抗日战争,其中不少高级将领都是抗日名将,民族英雄。

被杀242名民国高级将领中,,其中上将与辛亥元老5名、中将 78 名、少将159名。

上将与辛亥元老1、何海清辛亥革命元勋(1875--1950)上将 1950年处死。

2、宋鹤庚辛亥革命元勋(1883--1952)上将。

1952年死刑。

3、夏之时辛亥革命元勋(1887--1950)1950年枪决。

4、邓玉麟辛亥革命元勋(1881--1951)1950年处决。

5、宋鹤庚字皋南,护法健将1883年生,1952年死刑,立即执行。

”中将1、糜藕池(1897--1951)中将。

1951年7月在镇反中被处决。

2、谢崇阶(1904--1951)中将,1951年9月10日在四川乐山被处决。

3、彭旷高(1902--1951)中将。

1937年9月任第15集团军总部少将高参,旋任第54军参谋长,参加淞沪会战,1938年秋任陆军通信兵学校教育处长,1939年任西南游击训练班教务处长,1943年春任第29集团军参谋长,参加常德会战,1951年9月26日处决。

4、崔世昌(1900--1953)中将。

1939年任第1战区司令长官部少将高参,1942年任第14集团军中将参谋长,1944年7月任第5战区副参谋长,1953年12月7日在河北涿县被处决。

5、倪弼(1894--1958)中将。

江苏江都人。

1938年任第3战区军法执行监,1941年冬调任军事委员会中将参议 1958年7月31日以反革命罪在江西赣州被处决6、曹勖(1901--1951)中将。

1938年任第98军193师副师长,参加武汉会战,1939年5月任第6战区鄂中游击第7纵队司令,1951年在湖北京山被处决,7、赵世玲(1905--1949)中将。

1938年任山西青年决死队第3纵队游击9团团长,1939年任山西青年决死队第3纵队197旅旅长,1940年任第2战区第2游击纵队司令,同年秋任第43军70师师长,1941年5月参加晋南会战,12月任第43军中将军长,1949年处决。

革命先辈张自忠的事迹

革命先辈张自忠的事迹

革命先辈张自忠的事迹张自忠(1891.8.11-1940.5.16),字荩忱,汉族,山东临清唐园村人。

以中华民国上将衔陆军中将之职殉国,牺牲后追授为陆军二级上将军衔,著名抗日将领,民族英雄。

下面是店铺分享给大家的关于革命先辈张自忠的事迹,供大家鉴赏!革命先辈张自忠的事迹1:张自忠,汉族,字荩忱,山东临清人,抗日将领。

1911年在天津法政学堂求学时秘密加入同盟会。

1914年投笔从戎。

1917年入冯玉祥部,历任营长、团长、旅长、师长等职。

1930年中原大战后,冯玉祥军事集团被瓦解,张自忠所部被蒋介石收编。

1931年后,张自忠曾任第二十九军第三十八师师长、第五十九军军长、第三十三集团军总司令兼第五战区右翼兵团司令等职。

1937年,上海、南京相继沦陷后,日本侵略者又把兵锋直指徐州,志在夺取这一战略要地。

1938年3月,日军投入七八万兵力,分两路向徐州东北的台儿庄进发。

待至临沂、滕县时,同中国军队发生了激烈的战斗。

当时守卫临沂的是庞炳勋的第三军团。

由于实力过于悬殊,伤亡惨重,庞部急待援军。

张自忠奉调率第五十九军以一昼夜180里的速度及时赶来增援。

张自忠与庞炳勋原是宿仇,但他以国家、民族利益为重,摈弃个人恩怨,率部与庞部协力作战。

敌军在飞机大炮掩护下,配合坦克、装甲车向茶叶山阵地发起进攻。

张自忠以“拼死杀敌”“报祖国于万一”的决心,与敌激战,反复肉搏。

茶叶山下崖头,刘家湖阵地失而复得达三四次,战况极其惨烈。

经过数天鏖战,敌军受到重创,节节败退。

中国军队相继收复蒙阴、莒县,共歼敌4000余人。

不久,日军再派坂本旅团向临沂、三官庙发起攻势,妄图有所突破。

张自忠和庞炳勋部两军奋力拼杀,经彻夜激战,日军受到沉重打击,其向台儿庄前线增援的战略企图被完全粉碎,保证了台儿庄大战的胜利。

1940年5月,日军为了控制长江交通、切断通往重庆运输线,集结30万大军发动枣宜会战。

当时中国军队的第33集团军只有两个团驻守襄河西岸。

张自忠作为集团军总司令,本来可以不必亲自率领部队出击作战,但他不顾部下的再三劝阻,坚持由副总司令留守, 5月6日晚致书副总司令兼七十七军军长冯治安一函:“仰之吾弟如晤:因为战区全面战争之关系,及本身之责任,均须过河与敌一拼,现已决定于今晚往襄河东岸进发,到河东后,如能与三十八师,一七九师取得联络,即率两部与马师不顾一切,向北进之敌死拼。

中国抗日战争牺牲的最高的将领

中国抗日战争牺牲的最高的将领

中国抗⽇战争牺牲的最⾼的将领 抗⽇战争中牺牲了很多⼈,但是有⼀个⼈⼤家必须记住,他就是我们在抗⽇战争中牺牲的最⾼将领。

下⾯是⼩编整理的关于中国抗⽇战争牺牲的最⾼的将领,希望能够给⼤家以启迪。

中国抗⽇战争牺牲的最⾼级别的将领: 张⾃忠 张⾃忠(1891年8⽉11⽇-1940年5⽉16⽇),字荩⾂,后改荩忱,汉族,⼭东省聊城市临清⼈,第五战区右翼集团军兼第三⼗三集团军总司令,中国国民党上将衔陆军中将,追授⼆级上将衔,著名抗⽇将领、民族英雄。

1937年⾄1940年先后参与临沂向城战⽃、徐州会战、武汉会战、随枣会战与枣宜会战等。

1940年在襄阳与⽇军战⽃中,不幸牺牲。

新中国成⽴后,中国⼈民政府追认张⾃忠将军为⾰命烈⼠,2009年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物"。

2014年9⽉,张⾃忠将军名列第⼀批300名著名抗⽇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

张⾃忠抗⽇战争经历 1933年1⽉10⽇,⼆⼗九军主⼒奉命由⼭西阳泉开赴通州、三河、蓟县、⽟⽥待命。

这是张⾃忠有⽣以来第⼀次同⽇军交战。

1933年3⽉4⽇承德失陷后,⼆⼗九军奉命赴喜峰⼝阻敌,冷⼝防务交商震部接替。

3⽉7⽇,张⾃忠与冯治安抵达遵化三屯营与⽇军激战七⽇,⽇军⽆法获胜,转⽽将主攻⽅向转到罗⽂峪⽅⾯。

张⾃忠、冯治安将三⼗七师刘景⼭⼆⼀九团和三⼗⼋师祁光远⼆⼆⼋团调往罗⽂峪⽅⾯,归刘汝明师长指挥。

战⽃结果,⽇军再遭败绩,狼狈撤退。

这是抗⽇战争前期中国军队少有的胜利之⼀。

但由于蒋介⽯此时的主要注意⼒仍放在"围剿"共产党和红军上,长城防线兵⼒薄弱,⽇军从冷⼝突破商震部防线,攻⼊长城以内,继⽽占领迁安,⼆⼗九军陷于腹背受敌、孤⽴⽆援的境地,被迫放弃喜峰⼝、罗⽂峪阵地,向西南⽅向退却。

国民政府加紧向⽇军谋求停战,最终被迫同⽇⽅签订了屈辱的《塘沽协定》。

1937年2⽉国共议和,抗⽇民族统⼀战线初步形成。

抗战中牺牲的十大名将

抗战中牺牲的十大名将

抗战中牺牲的十大名将抗战中,有很多英勇无畏的将领,他们用鲜血和生命为中国的抗战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在这十位名将中,他们或者一人带领一支部队,或者为整个抗战做出了非常重要的贡献,他们的牺牲也使得我们更加珍惜和宝贵和平。

一、彭雪枫将军彭雪枫将军,男,四川威远人,曾任国民革命军第76军军长、第98军军长等职务。

他率领第76军在黄河北岸的鲁南地区坚守近六个月,后因负伤离开战斗,于1938年7月12日在南京病逝,年仅三十三岁。

彭将军的光辉事迹,被誉为“六个月的狙击”,为我党我军树立了伟大榜样。

二、叶挺将军叶挺将军,男,1902年出生于江苏省常州市,曾任红军第四军军长、新四军副总指挥等职务。

在抗日战争中,他曾率领的部队持续多次地打败了日军,并在淞沪会战和太原保卫战中取得了全胜。

1941年6月,叶挺将军在著名的百团大战中壮烈牺牲,他的英勇事迹被誉为“中国近代史上战功最高的将领”。

三、白崇禧将军白崇禧将军,男,湖南浏阳人,曾任国民政府主席、中华民国陆军总司令等职务。

在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他率领着军队投入到了抗战的阵地上。

在侵华日军对日本第一次全面轰炸中,白将军曾呼吁国民志愿军组织迎敌。

在他的建议下,五千余名民众共聚成“五千人拼命队”,用自己的生命和青春保卫了城市的安全。

四、谷正伦将军谷正伦,男,四川仁寿人,曾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军事训练司参谋长、西康保安都司指挥官等职务,是我军革命的先驱之一。

在抗日战争期间,他曾在战场上负伤,但仍然坚持战斗,最终就是在集火中壮烈牺牲,用自己的生命坚定了整个部队战斗的信念。

五、蒋光鼐将军蒋光鼐将军,男,湖北黄梅人,曾任第25路军司令、新一军军长等职务。

抗日战争时期,他率领部队在江西地下进行游击战争,并多次成功地打败了日军,成为了中国军队中的英雄。

1941年,他在贵州打击南昌方面蒋介石的多次攻击中牺牲,留下了令人钦佩的事迹。

六、林仙洲将军林仙洲将军,男,广东南海人,曾任中国远征军协理区司令、中原边区政府副主席等职务。

悲哉,上将军_名人故事

悲哉,上将军_名人故事

悲哉,上将军张自忠,字荩忱,著名抗日将领,民族英雄。

民国陆军中将加上将衔,牺牲后追授为陆军二级上将军衔,同时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同盟国牺牲的最高级别将领。

一那是几年前,为了写作赵登禹将军在采访29军老兵的时候,我提到了29军的主要的主政者,从军长宋哲元,副军长秦德纯、吕秀文,师长赵登禹、张自忠都是山东人。

在日本人面前都是有种的汉子,铁骨铜声。

那个老兵说:张自忠是汉奸,后来变成了烈士。

说毕,摇摇头。

我当时吃了一惊。

将军殉国多年,而汉奸一说还在某些人心里发酵,不由使我心颤。

张自忠是1936年6月赴任天津市长的,当时日本人为了钳制拉拢宋哲元,把华北从中国划出去,1937年3月底日本华北驻屯军司令官田代以天皇生日为由,邀请宋哲元组团访问同文同种的日本,一切费用由日人支付。

宋哲元面有难色,他要是作为一把手去的话,日军就会谈修铁路、要长芦盐场、煤矿什么的各种权益,于是宋哲元就委派张自忠作为自己的代表到了日本。

在日本期间,日方要挟张自忠在中日经济提携条约上签字。

张自忠勃然而起断然拒绝,拂袖退出提前归国。

“七七”事变后,随着佟麟阁、赵登禹血洒沙场,宋哲元7月28日率29军撤退到保定,并决计留下张自忠与日本人周旋,冀察政务委员会委员长、北平绥靖公署主任、北平市长都由张自忠全权代理。

当晚九时,枪声稍歇,宋哲元、秦德纯等人出北平西直门,转赴保定,临别,张自忠黯然对秦德纯说:“你同宋先生成了民族英雄,我怕成了汉奸了。

”语言沉痛,但沉痛里自有一种担当在,将军让人追溯到了古之中国的烈士之风,这种“虽千万人,吾往矣“的气度,使我心中悲慨地回旋着两千年前李陵的那些句子——子归受荣,我留受辱。

为了免于炮火下生灵的涂炭,这委屈是那样的悲凉锥心。

尽管张自忠将军曾指出自己留在日据的北平不是要当汉奸,而是“希望能够打开一个局面,维持一个较长的时间,而使国家有更充实的准备”,并表示为此不计毁誉,但是“汉奸”帽子和四处涌来的鄙夷唾弃,令他压抑怆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抗日战争中牺牲殉职的271位国民党将领(上将19人,中将81人,少将171人)中国抗日战争,是20世纪中期中国抵抗日本侵略的一场全面战争。

1931年,日本侵占中国东北;1937年7月,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中国人民拉开了全面抗日战争的序幕。

战争初期,中国投入大量军队以遏制日军的进攻;随后交战双方即转入相持阶段。

1941年日本发动太平洋战争后,中国正式对日宣战,中国战场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主战场之一。

1945年8月15日,日本向包括中国在内的同盟国无条件投降。

抗日战争对中国造成了巨大的人员和财产损失,战争过程中民众的国家观念得到了增强,战争的胜利极大的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附:抗战中牺牲殉职的国民党将领名单,共271人国军上将(19人)=========1、佟麟阁上将,1937年7月于北平南苑阵亡2、赵登禹上将,1937年7月于北平南苑阵亡3、郝梦龄上将,1937年10月于忻口会战中阵亡4、饶国华上将,1937年11月于安徽广德自戕殉国5、刘湘上将,1938年1月于湖北汉口因病殉职6、王铭章上将,1938年3月于徐州会战中阵亡7、蒋方震上将,1938年11月于广西宜山因病殉职8、张谞行上将,1939年3月于陕西西安遇敌机轰炸殉职9、陈安宝上将,1939年5月于南昌会战中阵亡10、廖磊上将,1939年10月于安徽因病殉职11、宋哲元上将,1940年4月于四川绵阳因病殉职12、张自忠上将,1940年5月于枣宜会战中阵亡13、唐淮源上将,1941年5月于中条山会战中自戕殉国14、周复上将,1943年2月于山东城顶山阵亡15、李家钰上将,1944年5月于豫湘桂会战中阵亡16、陈训泳上将,1944年因病殉职17、邹洪上将,1945年4月因伤殉国18、方振武上将,1941年遭暗杀殉职(另一说法:1945年因病殉职)19、陈季良上将,1945年于重庆因伤病殉职国军中将(81人)==========1、王凤阁中将,1937年4月于吉林通化被俘殉国2、黄梅兴中将,1937年8月于淞沪会战中阵亡3、蔡炳炎中将,1937年8月于淞沪会战中阵亡4、姜玉贞中将,1937年10月于山西崞县阵亡5、刘家麒中将,1937年10月于忻口会战中阵亡6、郑廷珍中将,1937年10月于忻口会战中阵亡7、庞汉桢中将,1937年10月于淞沪会战中阵亡8、秦霖中将,1937年10月于淞沪会战中阵亡9、朱耀华中将,1937年10月于淞沪会战中自戕殉国10、吴克仁中将,1937年11月于淞沪会战中阵亡11、吴继光中将,1937年11月于淞沪会战中阵亡12、夏国璋中将,1937年11月于淞沪会战中阵亡13、吴国璋中将,1937年11月26日于浙江湖州阵亡14、萧山令中将,1937年12月于南京保卫战中阵亡15、高致嵩中将,1937年12月于南京保卫战中阵亡16、司徒非中将,1937年12月于南京保卫战中阵亡17、赵锡章中将,1938年2月于山西阵亡18、张培梅中将,1938年2月于山西大宁自戕殉国19、刘震东中将,1938年2月于徐州会战中阵亡20、谢升标中将,1938年3月于安徽广德阵亡21、陈钟书中将,1938年4月于徐州会战中阵亡22、方叔洪中将,1938年4月于徐州会战中自戕殉国23、周元中将,1938年5月于徐州会战中阵亡24、李必蕃中将,1938年5月于徐州会战中阵亡25、黄启东中将,1938年5月于徐州会战中阵亡26、陈德馨中将,1938年9月于武汉会战中阵亡27、税梯青中将,1938年9月于四川成都因病殉职28、范荩中将,1938年9月于武汉会战中阵亡29、陈芝馨中将,1938年10月于广州马口河船沉殉职30、江煌中将,1938年10月于武汉会战中阵亡31、朱炎晖中将,1938年11月于湖北金牛地区阵亡32、冯安邦中将,1938年11月于湖北襄阳阵亡33、郁仁治中将,1938年11月于山东肥城阵亡34、李国良中将,1939年3月于陕西西安遇敌机轰炸殉职35、王禹九中将,1939年3月于南昌会战中阵亡36、柳漱风中将,1939年3月于湖南桃源因车祸殉职37、唐聚五中将,1939年5月于河北迁安阵亡38、赵侗中将,1939年于河北阵亡39、马玉仁中将,1940年1月于江苏阵亡40、郑作民中将,1940年3月于桂南会战中阵亡41、罗启疆中将,1940年4月于长沙会战中因病殉职42、钟毅中将,1940年5月于枣宜会战中自戕殉国43、戴民权中将,1940年5月于河南遂平阵亡44、陈烈中将,1940年10月于广西靖西因病殉职45、俞星槎中将,1940年阵亡46、丁炳权中将,1940年于江西武宁因病殉职47、朱鸿勋中将,1941年初于湖北阵亡48、陈师洛中将,1941年2月于江苏淮阴阵亡49、蒋志英中将,1941年4月于浙江海门阵亡50、邢清忠中将,1941年春于中条山会战中因病殉职51、王竣中将,1941年5月于中条山会战中阵亡52、寸性奇中将,1941年5月于中条山会战自戕殉国53、陈中柱中将,1941年7月于江苏泰县阵亡54、金崇印中将,被俘后1941年7月于山西绛县殉国55、刘克信中将,1941年7月于中条山会战中阵亡56、章亮基中将,1941年8月于江西宜春遇敌机轰炸殉职57、武士敏中将,1941年9月于山西沁水阵亡58、李翰卿中将,1941年9月于第2次长沙会战中阵亡59、赖传湘中将,1941年9月于第2次长沙会战中阵亡60、石作衡中将,1941年9月于山西绛县阵亡61、朱世勤中将,1942年5月于山东单县阵亡62、戴安澜中将,1942年5月于滇缅会战中阵亡63、王凤山中将,1942年6月于山西临汾阵亡64、常恩多中将,1942年8月因病殉职65、王赓中将,1942年于埃及开罗因病殉职66、王立业中将,1943年2月于山西稷山阵亡67、黄维纲中将,1943年3月于湖北南漳因病殉职68、吕继周中将,1943年10月于甘肃临洮因病殉职69、彭士量中将,1943年11月于常德会战中阵亡70、许国璋中将,1943年11月于常德会战中自戕殉国71、孙明瑾中将,1943年12月于常德会战中阵亡72、柴意新中将,1943年12月于常德会战中阵亡73、韩文英中将,1944年4月于福建光泽因伤病殉职74、吕公良中将,1944 年5月于豫湘桂会战中阵亡75、王甲本中将,1944年9月于豫桂湘会战中阵亡76、陈济桓中将,1944年11月于豫湘桂会战中自戕殉国77、阚维雍中将,1944年11月于豫湘桂会战中自戕殉国78、李忍涛中将,1944年因飞机失事殉职79、洪行中将,1944年于滇西反攻中因车祸殉职80、高双成中将,1945年1月因伤病殉职81、齐学启中将,被俘后1945年于缅甸殉国国军少将(171人)==========1、杨特少将,1925年5月于山东济南阵亡2、滕久寿少将,1932年2月于淞沪抗战中阵亡3、韩家麟少将,1932年7月于黑龙江海伦阵亡4、王润波少将,1933年3月于长城抗战中阵亡5、曾邦宪少将,1937年7月于河北宛平阵亡6、眭宗熙少将,1937年8月于淞沪会战中阵亡7、张树桢少将,1937年8月于河北怀来阵亡8、张本禹少将,1937年8月于北京南口阵亡9、路景荣少将,1937年9月于淞沪会战中阵亡10、李友梅少将,1937年9月于淞沪会战中阵亡11、尉迟凤岗少将,1937年9月于河北涿州阵亡12、梁鉴堂少将,1937年9月于忻口会战中阵亡13、杨杰少将,1937年10月于淞沪会战中阵亡14、庞泰峰少将,1937年10月于河北宁晋自戕殉国15、秦庆武少将,1937年10月于淞沪会战中阵亡16、刘眉生少将,1937年10月于山西洪山阵亡17、宫惠民少将,1937年10月于淞沪会战中阵亡18、丘之纪少将,1937年11月于淞沪会战中阵亡19、吴桐岗少将,1937年11月于淞沪会战中阵亡20、邓玉琢少将,1937年11月于淞沪会战中阵亡21、朱之荣少将,1937年11月于淞沪会战中阵亡22、刘启文少将,1937年11月于淞沪会战中阵亡23、唐惠洽少将,1937年11月于淞沪会战中阵亡24、高志航空军少将,1937年11月于河南周家口机场殉职25、李伯蛟少将,1937年11月于淞沪会战中阵亡26、曾庆敏少将,1937年于淞沪会战中阵亡27、万全策少将,1937年12月于南京保卫战中阵亡28、蓝运东少将,1937年12月于南京保卫战中阵亡29、朱赤少将,1937年12月于南京保卫战中阵亡30、易安华少将,1937年12月于南京保卫战中阵亡31、姚中英少将,1937年12月于南京保卫战中阵亡32、李兰池少将,1937年12月于南京保卫战中阵亡33、李绍嘉少将,1937年12月于南京保卫战中阵亡34、罗策群少将,1937年12月于南京保卫战中阵亡35、黄纪福少将,1937年12月于南京保卫战中阵亡36、韩宪元少将,1937年12月于南京保卫战中阵亡37、华品章少将,1937年12月于南京保卫战中阵亡38、陈节少将,1937年12月于南京保卫战中阵亡39、刘国用少将,1937年12月于南京保卫战中阵亡40、雷震少将,1937年12月于南京保卫战中阵亡41、谢承瑞少将,1937年12月于南京保卫战中阵亡42、蔡如柏少将,1937年12月于南京保卫战中阵亡43、赵渭滨少将,1938年3月于徐州会战中阵亡44、邹绍孟少将,1938年3月于徐州会战中阵亡45、范廷兰少将,1938年3月于河南修武阵亡46、陈纯一少将,1938年3月于徐州会战中阵亡47、杨怀少将,1938年4月于江苏溧阳阵亡48、罗芳珪少将,1938年4月于徐州会战中阵亡49、江帷仁少将,1938年4月于安徽蒙城阵亡50、吕晓韬少将,1938年4月于山西安泽阵亡51、刘桂五少将,1938年4月于绥远黄油干子阵亡52、严家训少将,1938年4月于徐州会战中阵亡53、李友于少将,1938年4月于徐州会战中阵亡54、扈先梅少将1938年4月于徐州会战中阵亡55、朱家麒少将,1938年5月于徐州会战中阵亡56、马骥德少将,1938年5月于徐州会战中阵亡57、彭璋少将,1938年5月于徐州会战中阵亡58、马威龙少将,1938年5月于河南兰考阵亡59、邓佐虞少将,1938年5月于徐州会战中阵亡60、陈蕴瑜少将,1938年5月于河南兰考阵亡61、毛麟义少将,1938年5月于河南开封阵亡62、傅忠贵少将,1938年9月于山东惠民阵亡63、梅一平海军少将,1938年9月于武汉会战中阵亡64、杨家骝少将,1938年9月于江西麒麟峰阵亡65、李秉君少将,1938年9月于武汉会战中阵亡66、毛岱钧少将,1938年9月于江西庐山阵亡67、雷忠少将,1938年10月于安徽霍邱阵亡68、钟芳峻少将,1938年10月于广东福田自戕殉国69、王锡山少将,1938年10月于武汉会战中阵亡70、李大中少将,1938年10月于武汉会战中阵亡71、王桢祥少将,1938年于武汉会战中阵亡72、蔡劭少将,1938年于武汉会战中阵亡73、田耘少将,1938年于武汉会战中阵亡74、邵令江少将,1938年11月于广州三水船沉殉职75、范筑先少将,1938年11月于山东聊城自戕殉国76、张镜远少将,1938年11月于湖南城陵矶自戕殉国77、徐积璋少将,1938年12月于山西闻喜阵亡78、周卓然少将,1938年于山西风陵渡阵亡79、李少初少将,1938年阵亡80、张廷玉少将,1938年于山西沁源遇敌机轰炸殉职81、胡文臣少将,1938年于江苏宿迁阵亡82、林英灿少将,1939年1月于广东清远阵亡83、卢尚秀少将,1939年1月于河北阵亡84、李树棠少将,1939年2月于山西太原自戕殉国85、王自衡少将,1939年3月于山东阵亡86、朱毅先少将,1939年3月于河南新乡阵亡87、龚选登少将,1939年3月于南昌会战中阵亡88、陈世藩少将,1939年8月于江西景德镇遇敌轰炸殉职89、武汉卿少将,1939年8月于河北安次阵亡90、马秉忠少将,1939年9月于河南淮阳阵亡91、邵一之少将,1939年11月于广西昆仑关阵亡92、韩炳宸少将,1939年11月于山东莱阳阵亡93、潘滨少将,1939年于江西广丰阵亡94、韦灿少将,1940年2月于桂南会战中阵亡95、吴赓恕少将,被俘后1940年3月于上海殉国96、袁聘之少将,1940年3月于河南宁陵阵亡97、张敬少将,1940年5月于枣宜会战中阵亡98、蓝挺少将,1940年6月于枣宜会战中阵亡99、田温其少将,1940年于枣宜会战中因伤病殉职100、夏杨寿先少将,1940年于河南安阳阵亡101、燕鼎九少将,1941年1月于河南汝南被俘殉国102、张雅韵少将,1941年3月于上高会战中阵亡103、艾亚春少将,1941年5月于中条山会战中阵亡104、梁希贤少将,1941年5月于中条山会战中自戕殉国105、陈文杞少将,1941年5月于中条山会战中阵亡106、李石安少将,1941年于中条山会战中被俘殉国107、杨生少将,1941年7月于江西南昌阵亡108、梅明章少将,1941年8月于安徽阵亡109、朱实夫少将,1941年9月于甘肃因伤病殉职110、刘世焱少将,1941年9月于第二次长沙会战中阵亡111、王儒钦少将,1941年9月于山西阵亡112、黄红少将,1941年9月于第二次长沙会战中阵亡113、程啸平少将,1941年于浙江绍兴阵亡114、李挺少将,1942年4月于浙江桐乡阵亡115、谢晋元少将,1942年4月于上海“孤军营”内殉国116、刘星南少将,1942年5月于山东单县阵亡117、郭子斌少将,1942年5月于山东潘庄阵亡118、胡义宾少将,1942年5月于滇缅会战中阵亡119、凌则民少将,1942年5月于滇缅会战中阵亡120、柳树人少将,1942年5月于滇缅会战中阵亡121、岑家焯少将,被俘后1942年6月于新加坡殉国122、袁福崇少将,1942年6月于浙赣会战中阵亡123、窦来庚少将,1942年8月于山东莒县自戕殉国124、张庆澍少将,1942年8月于山东莒县阵亡125、薛如兰少将,1942年10月于陕西阵亡126、黄光炎少将,1942年12月于广东乳源因车祸殉职127、闵季连少将,1942年于云南保山阵亡128、周致中少将,1943年2月于山东恩县阵亡129、张少舫少将,1943年2月于山东城顶山阵亡130、杨世立少将,1943年4月于山西垣曲阵亡131、陈涉藩少将,1943年5月于鄂西会战中阵亡132、高道先少将,1943年5月于山东被俘殉国133、江春炎少将,1943年7月于山东邹县阵亡134、李竹林少将,1943年夏于缅北滇西反攻中阵亡135、陈飞龙少将,1943年10月于安徽凤台阵亡136、黄德兴少将,1943年10月阵亡137、陶绍唐少将,1943年10月于湖南桃源阵亡138、张惠民少将,1943年12月于常德会战中阵亡139、董瀚少将,1943年因飞机失事于云南芒市阵亡140、陈范少将,1944年1月于缅北滇西反攻中阵亡141、张剑虹少将,1944年1月阵亡142、丁立群少将,1944年1月于江苏阵亡143、王成桂少将,1944年2月于重庆遇敌机空袭殉职144、曾万里海军少将,1944年4月于印度孟买殉职145、肖孝泽少将,1944年4月于豫中会战中阵亡146、黄永淮少将,1944年4月于豫中会战中被俘后自戕殉国147、杨尚武少将,1944年5月于豫中会战中阵亡148、李培芹少将,1944年5月于豫中会战中阵亡149、卢广伟少将,1944年5月于安徽颍上阵亡150、覃子斌少将,1944年5月于缅北滇西反攻中阵亡151、陈绍堂少将,1944年5月于豫中会战中阵亡152、周鼎铭少将,1944年5月于豫中会战中阵亡153、王家让少将,1944年5月于豫中会战中阵亡154、徐亚杰少将,1944年5月于湖南雪峰山阵亡155、张景南少将,1944年5月于山东邹平阵亡156、林谋盛少将,1944年6月于新加坡被俘殉国157、王剑岳少将,1944年6月于豫中会战中阵亡158、余子武少将,1944年8月于长衡会战中阵亡159、王寿廷海军少将,1944年9月于上海因伤病殉职160、易凤翔少将,1944年9月于桂柳会战中阵亡161、史蔚馥少将,1944年11月于桂柳会战中被俘殉国162、胡厚基少将,1944年11月于桂柳会战中阵亡163、吕旃蒙少将,1944年11月于桂柳会战中阵亡164、吴展少将,1944年11月于桂柳会战中阵亡165、李颐少将,1944年于缅北滇西反攻中阵亡166、王魁一少将,1945年2月于山东阵亡167、萧健九少将,1945年3月于山东临清阵亡168、王宇震少将,1945年5月于豫西鄂北会战中阵亡169、胡旭旰少将,1945年6月于浙江孝丰阵亡170、曹向经少将,1945年于湖南被俘殉国171、张治平少将,1945年于湖北阵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