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民党十大抗日名将
抗日战争人物及简介

卫立煌(1897.2.16~1960.1.17),字俊如,抗日爱国将领,国民党陆军二级上将。
汉族,安徽省合肥人。
他被日军华北最高司令香月清司视为“支那虎将”。
曾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委员会副主席,第二、三届全国政协常委,第二届人大代表,民革第三、四届中央委员会常委等职。
赵登禹(1898—1937),字舜臣,汉族,陆军上将,民族英雄,山东菏泽赵楼人(今菏泽牡丹区牡丹办事处)。
少年时因家境贫寒,未入私塾读书,在家务农并师从武术名家朱凤军练习武术。
1914年加入冯玉祥的部队,后任冯的随身护兵。
1926年参加北伐。
1933年,任第29军第37师第109旅旅长,后任第132师师长。
后在抗日战争(七七事变,卢沟桥保卫战)中壮烈殉国,是抗日殉国的第一位师长。
2009年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之一。
廖海涛,革命烈士,抗日英雄。
1929年参加闽西暴动。
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曾任中共(上)杭武(平)县委书记、县苏维埃政府主席。
1938年,闽西南游击队改编为新四军第二支队第四团后,相继任四团政治部主任、团政委和二支队副司令员兼政治部主任。
1940年5月14日,率第二支队四团三营特务连在句容县赤山歼灭日军100余人,缴获步枪60余支、九二步兵炮2门。
1941年,任新四军第六师十六旅政委。
11月27日深夜,他率所部与日军在马村展开激战。
在激战中,他小腹部中弹,仍继续指挥部队击退敌人进攻。
终因伤势过重壮烈牺牲,时年32岁杨靖宇(1905——1940),原名马尚德,字骥生,汉族,河南省确山县人,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著名抗日民族英雄,鄂豫皖苏区及其红军的创始人之一,东北抗日联军的主要创建者和领导人之一,1932年,受命党中央委托到东北组织抗日联军,历任抗日联军总指挥政委等职。
率领我东北军民与日寇血战于白山黑水之间,他身经百战,出生入死,屡立战功,在冰天雪地,弹尽粮绝的紧急情况下,最后孤身一人与大量敌人周旋战斗几昼夜后壮烈牺牲。
国军十大抗日名将的最后岁月

国军十大抗日名将的最后岁月作者:江寒秋来源:《齐鲁周刊》2015年第33期战死沙场:代表:赵登禹、张自忠、戴安澜赵登禹是“七·七事变”后,第一位战死的国军将领。
1937年7月28日凌晨,日军集中三个联队步兵、一个联队炮兵和30多架飞机,向南苑进攻。
赵登禹率部与日军血战六小时,在敌人飞机大炮的轰炸扫射下,伤亡惨重。
战至中午,宋哲元命令赵登禹率部向大红门集结。
当赵登禹乘坐的汽车行至大红门御河桥时,突然遭到了日军埋伏的机枪扫射,赵登禹身中数弹,壮烈牺牲,年仅39岁。
赵登禹牺牲后,他的灵柩在北京龙泉寺停放了九年,直到抗战胜利后的1946年7月28日,才由北平市政府在中山公园举行公祭,落葬于芦沟桥西1公里的西道口。
也是在这一年,在北平市参政会的提议下,北平市将白塔寺东的一条街道命名为“赵登禹路”。
如今,除了赵登禹墓和“赵登禹路”,通州有一条“赵登禹大街”,丰台有一所“赵登禹学校”。
戴安澜战死异域时,年仅38岁。
1943年4月1日,重庆国民政府在全州湘山寺公园,为戴安澜举行了隆重的全国公祭和追悼大会,到会人数超过万人。
追悼大会上,国民政府的军政要员蒋介石、林森、李宗仁、陈诚、何应钦、白崇禧、张治中、李济深等和中共人士毛泽东、朱德、周恩来、彭德怀、邓颖超等都分别送了花圈、挽联、挽词和挽诗。
毛泽东的挽诗是:外侮需人御,将军赋采薇。
师称机械化,勇夺虎罴威。
浴血车瓜守,驱倭棠吉归。
沙场竟殒命,壮志也无违。
毛泽东挽戴安澜诗的公布,也是他的诗词在国统区的首次公开传播,具有特殊意义。
另外,毛泽东一生只为两位将军写过挽词:一位是罗荣桓,另一位是戴安澜。
张自忠是二战期间盟军阵营战死的最高将领,他贵为中将,高居第5战区右翼兵团总指挥,是第33集团军总司令,下辖第55军、第59军、第77军,其中第59军军长一直由其兼任,但他却只带着两个团,孤军深入,投入日军重重围困,壮烈取死。
很关键的一个问题是,他的军阶太高,职位太显赫,他完全可以坐镇大本营,免于一死,为抗战立更大的战功。
抗日战争名将排列

抗日战争名将排列1 张自忠。
张将军是谁也无法抹煞的抗日第一大英雄。
也是共产党承认的少数几个抗日名将。
他参加过长城抗战,血战台儿庄。
在枣宜会战中壮烈牺牲。
张将军永垂不朽!2 薛岳薛岳将军号称“长沙之虎“,指挥三次长沙会战,杀伤日军几万人。
虽然一度失利但最后还是夺回了长沙。
可以说是他和顾祝同将军保卫了抗日的大后方。
3 彭德怀彭老总在抗日中的最大贡献当然是百团大战。
值得一提的是,这场对日军杀伤极大的战役后来成为老总被整的“罪证”。
另外,彭总也是参加了现代中国两次大规模外战的将军(抗日与抗美援朝)。
最后却似在自己人的手下。
4 杜聿明这位淮海战场的俘虏却是抗日的大英雄。
他在广西昆仑关的大捷与林彪的平型关大捷南北辉映,可以说是一时之人杰。
后来他还曾率师入缅扬威域外。
5 戴安澜永远不能忘记这位战死在缅甸的抗日英雄。
他的精神永垂千古。
6 孙立人入缅作战诸军中战绩最佳的一位。
孙将军使英国人看到了中国人的力量和智慧。
7 聂荣臻晋察冀边区的司令。
聂元帅最辉煌的一段就是这个时期,他麾下的杨成武吕正操都是日军闻风丧胆的人物。
8 卫立煌山西的沂口大战(记不太准了)成全了这位国军悍将。
让我们忘了他指挥的围剿红军和辽沈之战的拙劣表现。
而回味他打通中印公路的雄姿吧。
9 杨靖宇东北抗联的总指挥。
冰雪中养成的一代英豪。
日本人把他杀害后,残忍的剖开了他的肚子,竟然没有一粒粮食。
10 张治中虽然长期担任后方工作,但他是英勇的淞沪会战的总指挥。
向英雄的中华儿女致敬!向在抗战中英勇牺牲的将军们致敬!抗日少年英雄有哪些1.抗日小英雄“王二小”王二小家在河北涞源的一个小山村。
抗日战争爆发后,日军把魔爪伸进了这个宁静的村庄。
1942年10月25日,二小在山坡上放牛时碰上了打算进村“扫荡”的鬼子。
鬼子让他带路,二小却把鬼子带进了八路军的埋伏圈。
鬼子发现上当后,用刺刀刺向二小的胸膛……王二小牺牲后,当地军民把他埋葬在村后的山坡上。
词作家方冰、曲作家劫夫被王二小的事迹深深打动,很快创作了这首流传60多年的歌曲。
中国抗日战争中的著名将领他们的战略智慧与威武风范

中国抗日战争中的著名将领他们的战略智慧与威武风范中国抗日战争中的著名将领——他们的战略智慧与威武风范中国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具有重大意义的一场战争,也是中国人民伟大抗争的历史见证。
在这场战争中,涌现出了众多英勇的将领,他们以其卓越的战略智慧和威武风范,带领中国人民浴血奋战,最终击败了侵略者,捍卫了中华民族的尊严和利益。
本文将介绍中国抗日战争中的几位著名将领,探讨他们在战争中展现出的战略智慧和威武风范。
一、叶挺将军——勇冠三军,智谋出众叶挺将军是中国抗日战争中一位备受尊敬的军事家。
他率领中国红军在战争中展现出了非凡的战略智慧。
在长征途中,叶挺将军运用奇袭战术,打了日军一个措手不及。
他还善于利用地形和环境,将敌人逼入不利的地势,从而取得了多次胜利。
叶挺将军以其勇敢和智慧,成为中国抗战历史上的传奇人物。
二、赵一曼——女将之魂,智勇双全赵一曼是中国抗日战争中的女战士,也是中国女性解放运动的先驱之一。
她以勇敢无畏的精神和出色的战术智慧,成为中国人民抵抗侵略的楷模。
赵一曼善于利用地理优势,多次成功地执行破坏日军后方的任务。
她的智慧和威武风范,不仅激励了更多的女性参与到抗战事业中,也为中国抗战胜利作出了突出贡献。
三、孙立人——兵谋过人,卓越指挥孙立人将军是中国抗日战争中的一位杰出指挥官。
他在战争中展现出了卓越的指挥才能和战略智慧。
孙将军的作战计划总能准确地判断敌人的动向和意图,并迅速做出反应。
他善于运用兵力、火力和战术,精确打击日军,取得了一系列的战略胜利。
孙立人将军以其过人的兵谋和指挥才能,赢得了战争的胜利,为中国抗日战争写下了灿烂的篇章。
四、刘邓将军——智勇双全,军事天才刘邓将军是中国抗日战争时期的一位军事天才。
他以其广博的军事知识和卓越的智慧,成为中国抗战中的关键人物。
刘将军擅长运用战略思维,深入分析敌人的战略意图和弱点,并根据实际情况作出相应的应对措施。
在战争中,他率领中国军队赢得了多次重要的战役,为抗日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
抗日战争时国民党“抗日十大名将”你知道多少?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抗日战争时国民党“抗日十大名将”你知道多少?导语:张自忠,字荩臣,山东临清人,陆军二级上将,著名抗日将领、民族英雄,第五战区第三十三集团军总司令。
先后参与临沂向城战斗、徐州会战、武张自忠,字荩臣,山东临清人,陆军二级上将,著名抗日将领、民族英雄,第五战区第三十三集团军总司令。
先后参与临沂向城战斗、徐州会战、武汉会战、随枣会战与枣宜会战等。
1940年5月16日,在襄阳与日军战斗中,以身殉国,年仅49岁,是抗战时期牺牲的国军最高将领。
其夫人李敏慧悲痛绝食七日而死。
抗日第一将领首推张自忠将军,他在台儿庄战役中重创日寇坂垣师团,获得临沂大捷;收复枣阳桐柏,获得鄂北大捷,还获得过襄东大捷,被老百姓称为活关公。
张自忠殉国后,日本军队为其举办了盛大的葬礼。
当日,38师师长黄维刚带领敢死队,夜间突袭抢回了张自忠的遗骸。
张自忠的尸骨运回后方后,经检视,身有八处伤口,其中炮弹伤二处,刺刀伤一处,枪弹伤五处。
日军为免伤到张自忠遗体则下令停止飞机轰炸。
蒋介石将张自忠迁葬重庆,在码头迎接张自忠将军时,蒋介石抚棺大恸,十余万百姓流泪。
1943年,周恩来评价张将军:“迨主津政,忍辱待时,张上将殆又为人之所不能为。
而感人最深的,乃是他的殉国一役。
每读张上将于渡河前亲致前线将领及冯治安将军的两封遗书,深觉其忠义之志,壮烈之气,直可以为我国抗战军人之魂!抗战军人之魂”。
孙立人,字抚民,号仲能,安徽舒城人,陆军上将军衔,毕业于美国弗吉尼亚军事学院。
第一次缅战时任38师师长,仁安羌之战以一团兵力击败日军4000余人,以少胜多为其赢得国际声誉。
胡康河谷战役击毙日军3200余人。
孟拱河谷战役击毙日军6800余人。
第二次缅战生活常识分享。
中国抗日战争中的著名抗日将领与指挥官

中国抗日战争中的著名抗日将领与指挥官中国抗日战争是中国近现代历史上的一场伟大斗争,也是中国军队和人民为抵抗日本侵略而进行的一次艰苦卓绝的战斗。
在这场战争中,有许多著名的抗日将领和指挥官,他们的英勇事迹和威名至今仍在人们心中铭记。
一、著名抗日将领1. 朱德:中国工农红军和人民解放军的主要创建者之一。
朱德同志在中国抗日战争中担任重要指挥职务,参与了一系列重要战役和战斗,展现了军事才能和英勇无畏的精神。
他带领红军奋勇作战,为中国抗日战争做出了重大贡献。
2. 彭德怀: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杰出将领之一。
彭德怀同志在中国抗日战争中担任要职,指挥过许多重要战斗,包括百团大战等。
他善于运用兵法,灵活机动,赢得了多次胜利,并为中国人民赢得了宝贵的时间和空间。
3. 傅作义:中国国民党抗日战争时期的重要将领之一。
傅作义将军在抗日战争中担任过重要职务,曾指挥过华北战役等重大决战。
他以智勇双全的军事才能,在艰苦的条件下领导部队与日寇作斗争,为中国的抗战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
二、著名抗日指挥官1. 刘伯承: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杰出指挥官之一。
刘伯承同志在中国抗日战争中担任要职,参与了许多重要战斗。
他善于组织指挥,注重战术配合,取得了多次战斗胜利,为中国人民争取了胜利的希望。
2. 薄一波: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杰出指挥官之一。
薄一波同志在抗日战争中担任重要指挥职务,参与了许多重要战役。
他运筹帷幄,善于战略布局,为中国的抗战做出了重要贡献。
3. 谭震林:中国国民党抗日战争时期的重要指挥官之一。
谭震林将军指挥过多次重大战役,包括苏北抗日战争等。
他善于制定战略决策,灵活运用战术,为中国的抗战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
这些著名的抗日将领和指挥官都是中国抗日战争中的英雄人物,他们的奋斗和牺牲为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
他们的事迹和精神将永远激励着中国人民,铭记历史,珍爱和平。
相信在未来的战斗中,中国军队和人民将继续发扬这种爱国团结和英勇拼搏的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出新的贡献。
黄埔十大名将

黄埔十大名将黄埔十大名将到底是哪些人呢?以下是店铺整理了黄埔十大名将,供你参考。
黄埔军校,全名黄埔陆军军官学校。
是一间中华民国的军事学校,培养了许多在抗日战争和国共内战中闻名的指挥官。
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的一至六期,原址设于中国大陆广东省广州市黄埔区长洲岛,军校在1924年由中国国民党创立,目的是为国民革命军训练军官,然后国民政府北伐统一中国的主要军力。
黄埔军校于1927年改制为中央陆军军官学校,1946年再改制为陆军军官学校,并与中华民国政府迁台时一并迁至台湾高雄县凤山市。
接下来一起盘点一下黄埔十大名将。
黄埔十大名将之林彪:1906年生于湖北黄冈,17岁加入社会主义青年团。
黄埔四期学生。
黄埔军校成立不久,师生分成两股势力,聂荣臻是政治教官,又是共产党支部负责人,面告林彪,你毕业后去国民革命军第四军独立团向叶挺团长报到担任排长。
1927年在周恩来、贺龙、朱德、叶挺和刘伯承指挥下,在南昌向蒋介石部队进军,林彪占领了南昌的交通要道,蒋介石一片惊慌,急调两个军向南昌进发,周、贺、朱、叶、刘决定撤退南昌,林彪率部到瑞金,已升为连长。
同年转入中国共产党。
1930年6月任红四军军长,在长征中参加突破国民党军四道封锁线和强渡乌江等作战。
到达延安后任中国人民抗日红军大学(后改称抗日军政大学)校长。
抗战期间任八路军第115师师长,率部挺进华北前线,同聂荣臻指挥了平型关战斗。
抗战胜利后,先后任东北人民自治军总司令、东北野战军司令员等职,指挥辽沈战役等重要战役,解放全东北。
1948年底率部入关,与罗荣桓、聂荣臻一起指挥平津战役获得胜利。
1949年3月起任第四野战军司令员。
林彪性格沉稳,善以寡击众战略。
新中国成立后,先后任国防部部长、中央军委副主席等职。
1955年被授予元帅军衔。
但军事天才不一定都是政治天才。
““””中阴谋反动政变失败,被迫出逃,在蒙古温都尔汗坠毁人亡,留下许多千古谜团。
黄埔十大名将之关麟征关麟征(1905年3月19日-1980年8月1日),原名志道,字雨东,中国陕西鄠县人,国民革命军二级上将,曾任中华民国陆军总司令,青天白日勋章获得者。
(抗日人物分析——戴安澜)

抗日战争历史英雄人物——戴安澜机械与自动控制学院15 (10)班:牛晨宇指导老师:赖继年摘要:戴安澜——国军抗日十大名将,国民革命军第五军第200师少将师长,著名抗日将领。
在对日作战中参加过古北口长城抗战、台儿庄大战,昆仑关战役,并于1942年作为远征军在东瓜保卫战中,力克强敌,随后收复棠吉,为中国取得抗日战争胜利做出了巨大的牺牲与贡献!通过介绍戴安澜将军的生平事迹,主要成就,后世评价,旨在向世人展现出抗日战争时期无数英雄们为国奋战的血气豪情,并且值得我们每个人去了解他们的故事,去纪念他们的英灵,去传承抗日英雄们的爱国主义奉献精神!关键词:戴安澜:抗日战争:生平事迹:后世评价一、戴安澜的生平事迹戴安澜,原名戴炳阳、字衍功、自号海鸥,汉族人,1904出生在安徽省无为县仁泉乡(今洪巷乡)练溪社区风和自然村的一个普通家庭。
但就是这么一个平凡的家庭造就出了一位后来震惊中外,在抗日战争中与日本法西斯血战到底,英勇牺牲在缅甸战场、彰显中华儿女保家卫国,不畏死亡的气节的民族英雄,国军名将——戴安澜。
在1926年成为黄埔军校三期毕业生,拥有黄埔系骨干之一的称号。
在抗日战争中奋勇杀敌,屡立战功,因昆仑关这一重大战役获得蒋中正"当代之标准青年将领"之赞誉,同时也是二战中第一位获得“美国勋章”的中国军人。
(一)青年时期:戴安澜从小头脑聪慧,家里人都十分的喜爱他,经常带着戴安澜一起出行,为的就是让他不断接受大人们的悉心教导。
在那个局势动荡的年代,戴安澜家里的生活条件很差,但是他们对戴安澜的学习十分重视,时常教导他。
也正是因此,戴安澜自小就热爱读书,勤奋学习。
在这种健康,积极的生活环境的影响下,使他在同龄孩子中思考问题的方式大有不同,并在看戏之中,用心去领悟其中的底蕴,并敢于直面评论戏中的人物与事情。
也正是因此,戴安澜的聪异逐步显现出来。
使他在六岁时就入了私塾,其学名“炳阳”正是此时的老师所取。
由于戴安澜的学习成绩十分优秀,家里人决定宁可生活再艰苦,也要让戴安澜得到更好的教育,最后,他踏入了晚清的著名学者之一周绍峰名士的学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国民党十大抗日名将“给全中国人以伟大的模范”──佟麟阁(1892-1937)佟麟阁将军原名凌阁,字捷三,河北高阳人,七七事变爆发时任国民革命军第二十九军副军长,负责军事指挥,他以军部名义向全军发出命令:“命令前线官兵坚持抵抗,卢沟桥即尔等之坟墓,应与桥共存亡,不得后撤。
”同时在南苑召开全军将校会议中激励将士:“中日战争是不可避免的,日寇进犯,我军首当其中,战死者光荣,偷生者耻辱;荣辱系于一身者轻,而系于国家民族者重。
国家多难,军人应当马革裹尸,以死报国。
” 1937年7月28日他亲临火线指挥战斗,遭日寇四面包围,突围时被敌人机枪射中腿部,又遇敌机轰炸,头部再受重创而壮烈殉国,时年45岁,将军以死报国,实现了自己的诺言,成为抗日战争中第一位为国牺牲的国民党军队高级将领。
国民政府1937年7月31日发布褒恤令,追授佟麟阁为陆军上将;毛泽东称之为“给全中国人以伟大的模范”。
1979年8月,民政部发出通知,追认佟麟阁为抗日阵亡革命烈士。
“大刀向鬼子头上砍去”──赵登禹(1898~1937)赵登禹,字舜诚、舜臣,山东菏泽人。
1933年率第二十九军三十七师一零九旅参加长城喜峰口抗战,在潘家口战斗中毙伤日军5000余人。
特别是赵登禹扬长避短,组织大刀队夜袭日军,给敌重创,用大刀砍出了中国军队的威风,砍出了中华民族的骨气,也砍出一曲英雄战歌《大刀进行曲》。
赵登禹因战功升任第132师师长,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时,任北平南苑前线总指挥。
7月28日晨,日军主力在数十架飞机的支援下向南苑发起猛攻,战斗中,赵登禹右臂中弹,后率部队向城南大红门转移时被日军包围,混战中胸部受伤,壮烈殉国。
31日,国民政府明令褒扬,追赠为陆军上将。
1946年3月,北平市政府和各界人士在八宝山忠烈祠为赵登禹等举行隆重的入祠仪式,并将西城区从崇元观往南至太平桥的一段马路更名为赵登禹路。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中央人民政府给赵登禹将军的家属颁发了由毛泽东主席签署的烈士证书。
“昌锋镝以建奇勋”──饶国华(1894-1937)饶国华,字弼臣,四川资阳人,是奔赴抗战前线的300万川军将士中的杰出代表。
1937年时任21军145师师长,11月奉命率部赴武汉,后转赴安徽坚守广德,30日与来犯日军激战时被围,寡不敌众,誓死不当俘虏而举枪自戕殉国,终年43岁。
饶国华的遗体由“民俭”轮运回四川途中,各地均举行公祭仪式。
1937年12月12日,饶国华遗体运抵重庆,重庆国民政府为其隆重举行公祭,蒋介石亲自撰写挽联两副:虏骑正披猖,闻鼓鼙而思良将;上都资捍卫,昌锋镝以建奇勋。
秉节之来,捍国卫民方倚舁;存仁而达,唁生吊死倍哀思。
重庆国民政府于同年12月追赠为国捐躯的饶国华为陆军上将。
1983年9月10日,在川军出川抗日46周年之际,四川省人民政府追认饶国华为革命烈士,并拨款重新修葺了包括饶墓在内的甘溪沟烈士陵园。
“精忠报国”──张自忠(1891—1940)张自忠,字荩忱,山东临清人。
张自忠将军是抗日战争时期牺牲的最高级别将领。
“卢沟桥事变”爆发后北平沦陷,兼任北平市长的张自忠被认为是“华北特号汉奸”,报纸称他“张逆自忠”。
事实上,日军侵占北平后要求张自忠通电反蒋,被严词拒绝。
1937年11月,张自忠脱险回到原部队任军长。
1939年5月和12月,率部取得“鄂北大捷”和“襄东大捷”。
他鼓励将士们说:“人总是要死的,多活20年少活20年转眼就过去了。
但死有重于泰山,有轻于鸿毛,为国家为民族而死就重于泰山,否则轻如鸿毛。
”蒋介石通电嘉奖,称张部为“最优部队”,防区为“模范战场”。
因为军纪严明,老百姓则美称张自忠为“活关公”。
1940年4月,日军集中30万兵力发动枣宜会战。
张自忠率军战斗在最前线,5月16日身陷重围,激战中,腰部被敌人机枪子弹击中,随后又中五弹,为了不当俘虏,举枪自戕。
留下两封遗书中云“为国家民族死之决心,海不清,石不烂,决不半点改变。
” 周恩来誉其为“忠义之志、壮烈之气”。
张自忠灵柩运至重庆朝天门码头,蒋介石亲自扶灵执绋穿越重庆全城,并追晋上将。
冯玉祥题词“张上将自忠弟千古荩忱不死”。
延安举行追悼大会,毛泽东题写“尽忠报国”的挽词。
为纪念张自忠将军,湖北省宜城县曾一度改名为“自忠县”。
1982年4月16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追认张自忠将军为“革命烈士”。
1995年5月16日,张自忠纪念馆在湖北省荆门市龙泉公园落成。
“黄埔之英,民族之魂”──戴安澜(1904-1942)戴安澜,字衍功,号海鸥,安徽无为人,是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中脱颖而出的名将。
他在台儿庄战役因战功晋升为第八十九师副师长。
1939年升任第二百师师长,授予陆军少将军衔。
1942年初,戴安澜率所部作为中国远征军先头部队,赴缅参战,“扬威国外,藉伸正义”。
在东瓜战役中,他面对数倍于己的日军,表示:“此次远征,系唐明以来扬威国外的盛举,虽战至一兵一卒,也必死守东瓜。
”戴安澜部孤军奋战,击毙敌军5000余人,掩护了英军的撤退,取得出国参战的首次胜利。
美国官方认为此战是“所有缅甸保卫战所坚持的最长的防卫行动,并为该师和他的指挥官赢得了巨大的荣誉。
”蒋介石赞誉:中国军队的黄埔精神战胜了日军的武士道精神。
《泰唔士报》称之:“东瓜……被围守军,以寡敌众与其英勇作战之经过,实使中国军队光荣簿中增一新页。
同年5月戴安澜所部陷入日军重围,激战中戴安澜胸腹两处中弹,伤口感染恶化,5月26日行至孟关(即茅邦)时以身殉国,终年38岁。
1943年4月1日,国民政府为戴安澜举行国葬。
国民政府特派代表李济深在悼词中说道:“戴故师长为国殉职,其身虽死,精神永垂宇宙,为中国军人之模范!”毛泽东在挽诗中写道:外侮须人御,将军赋采薇。
师称机械化,勇夺虎罴威。
浴血东瓜守,驱倭棠吉归。
沙场竟殒命,壮志也无违。
周恩来在挽词中写道:黄埔之英,民族之魂。
1956年9月2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内务部追认戴安澜将军为革命烈士,同年10月3日,毛泽东主席向戴安澜的遗属颁发了《革命牺牲军人家属光荣纪念证》。
“男儿欲报国恩重,死到沙场是善终”──李家钰(1892—1944)李家珏,字其相,四川蒲江人,是抗日战争后期牺牲的国民党最高将领,他在卢沟桥事变后请缨杀敌。
9月初,率47军1.8万人从西昌出发,单衣草鞋行程3000余里,12月始抵达晋东南抗日前线,布防于太行山区之长冶、长子、黎城、潞城一带。
李家珏将军在抗日前线致力于国共合作。
1938年春,与朱德、彭德怀部协同作战,在东阳关、长冶一带同日寇108师团104旅团下原熊弥部(1万多人兵力)激战两役,毙伤敌寇1000余人。
1939年冬,李家珏积功升任36集团军总司令,辖3个军7个师兵力。
1941年2月,四川省各界抗战前线慰劳团来灵宝县李部驻地劳军,李将军亲书字幅:“男儿欲报国恩重,死到沙场是善终”以明为国报效的决心。
1944年“豫湘桂战役”中,李率集团军总部官兵陷入日军重围,李家钰额头及左腋被子弹和枪榴弹破片击中而牺牲。
李家钰抗日殉国后,四川省各界爱国人士为他举行了隆重的追悼会。
重庆《新华日报》1944年6月11日发表短评:“我们哀悼李家钰将军抗战殉国”、“李家钰将军在此役中杀敌殉国,是应受到全国尊敬的。
”柳亚子挽诗:“万里中原转战来,前师忽报将星颓。
归元先轸如生面,化碧苌弘动地哀。
”1984年5月2日,经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批准,追认李家钰为“在抗日战争中壮烈牺牲的革命烈士”。
“一生做过两件好事,一件是台儿庄,一件是回归祖国”──李宗仁(1891—1969)李宗仁,字德邻,广西临桂人。
李宗仁和台儿庄大捷在中学历史课本中是重点知识,同学们有所了解。
李宗仁早年加入同盟会,参加过护法战争。
1926年参加北伐,率军攻克武汉。
后在蒋桂战争和中原大战中反蒋。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他呼吁“发动举国一致的抗战”。
1937年8月,就任第五战区司令长官,驻徐州。
1939年4月指挥国民党40万军队同日军在台儿庄会战,历经月余,毙伤日军11984人,俘虏719人,缴获大炮31门,装甲汽车11辆,大小战车8辆,轻重机枪1000余挺,步枪10000余支,是抗战开始后中国军队在正面战场上取得的重大胜利,鼓舞了全国抗日军民的士气。
日军王牌师团在台儿庄战役中失利,被国际社会称为“是日本建立现代化军队以来遭受的第一场引人注目的大惨败。
”抗战胜利后李宗仁支持蒋介石发动内战。
先后出任国民党政府副总统和代总统,后来移居美国。
1955年,他在美国公开提出反对“台湾托管”和“台湾独立”,主张国共再度和谈,由中国人自己解决中国的事情。
1965年,在周恩来总理亲自安排下,毅然返回祖国。
1969年1月30日病逝。
周恩来评价李宗仁“一生做过两件好事,一件是台儿庄,一件是回归祖国……”“支那虎将”“常胜将军”──卫立煌(1896—1960)卫立煌,字俊如,安徽合肥人,将军被日军视为“支那虎将”而闻风胆丧,又被友军称为“常胜将军”。
他早年在孙中山的卫队担任卫士、排长。
卢沟桥事变后,卫立煌率第十四集团军进入山西抗战。
1937年10月,任第二战区前敌总指挥,率领三个兵团七个军,在八路军的配合下,重创进犯山西忻口之日军。
1938年2月任第二战区副司令长官,指挥所部在临汾以北的韩信岭阻击日军。
4月,去西安时顺访延安。
1939年1月,任第一战区司令长官,指挥所部在中条山等地区抵抗日军。
这期间,他同共产党八路军联系紧密。
1943年冬,任中国远征军司令长官,次年5月率两个集团军击溃侵占滇西的日军,于1945年1月收复畹町,同中国驻印军会师,打通了中印公路。
随后任中国陆军副总司令,1948年1月,被蒋介石任命为东北“剿总”总司令,东北的国民党军被全歼后,蒋介石诿过于他,将他软禁于南京。
1949年初,摆脱特务监视,出走香港。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致电毛泽东表示祝贺。
1955年3月回到北京,被毛泽东称誉为“有爱国心的国民党军政人员”。
历任国防委员会副主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中央常务委员等职,1960年1月病逝。
“七路半”──傅作义(1895—1974)傅作义,字宜生,山西荣河(今临猗)人,是较早投身抗日战场的国民党高级将领,在抗日问题上,他旗帜鲜明,态度坚决,过去和现在都受到中国人民和共产党的肯定和赞扬。
早在“九一八”事变后,傅作义就发表通电坚决抗日。
1933年2月参加长城抗战。
1936年大败进犯绥远的日军和蒙奸德王的伪军部队,取得了百灵庙大捷,战斗动员中傅作义说:“岳武穆38岁壮烈殉国,我已过了38岁,为抗日死而无怨!”1937 年卢沟桥事变后,任第七集团军总司令兼绥远省政府主席,积极指挥部队参加平绥线作战、忻口战役和太原保卫战。
太原失守后,任第二战区北路军总司令,驻防山西河曲,同共产党、八路军联合抗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