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党抗日将领的爱国壮举

合集下载

中国国民党十大抗日名将

中国国民党十大抗日名将

中国国民党十大抗日名将“给全中国人以伟大的模范”──佟麟阁(1892-1937)佟麟阁将军原名凌阁,字捷三,河北高阳人,七七事变爆发时任国民革命军第二十九军副军长,负责军事指挥,他以军部名义向全军发出命令:“命令前线官兵坚持抵抗,卢沟桥即尔等之坟墓,应与桥共存亡,不得后撤。

”同时在南苑召开全军将校会议中激励将士:“中日战争是不可避免的,日寇进犯,我军首当其中,战死者光荣,偷生者耻辱;荣辱系于一身者轻,而系于国家民族者重。

国家多难,军人应当马革裹尸,以死报国。

” 1937年7月28日他亲临火线指挥战斗,遭日寇四面包围,突围时被敌人机枪射中腿部,又遇敌机轰炸,头部再受重创而壮烈殉国,时年45岁,将军以死报国,实现了自己的诺言,成为抗日战争中第一位为国牺牲的国民党军队高级将领。

国民政府1937年7月31日发布褒恤令,追授佟麟阁为陆军上将;毛泽东称之为“给全中国人以伟大的模范”。

1979年8月,民政部发出通知,追认佟麟阁为抗日阵亡革命烈士。

“大刀向鬼子头上砍去”──赵登禹(1898~1937)赵登禹,字舜诚、舜臣,山东菏泽人。

1933年率第二十九军三十七师一零九旅参加长城喜峰口抗战,在潘家口战斗中毙伤日军5000余人。

特别是赵登禹扬长避短,组织大刀队夜袭日军,给敌重创,用大刀砍出了中国军队的威风,砍出了中华民族的骨气,也砍出一曲英雄战歌《大刀进行曲》。

赵登禹因战功升任第132师师长,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时,任北平南苑前线总指挥。

7月28日晨,日军主力在数十架飞机的支援下向南苑发起猛攻,战斗中,赵登禹右臂中弹,后率部队向城南大红门转移时被日军包围,混战中胸部受伤,壮烈殉国。

31日,国民政府明令褒扬,追赠为陆军上将。

1946年3月,北平市政府和各界人士在八宝山忠烈祠为赵登禹等举行隆重的入祠仪式,并将西城区从崇元观往南至太平桥的一段马路更名为赵登禹路。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中央人民政府给赵登禹将军的家属颁发了由毛泽东主席签署的烈士证书。

民国时期爱国人物事迹7篇1秘书

民国时期爱国人物事迹7篇1秘书

民国时期爱国人物事迹7篇民国时期爱国人物事迹篇11949年新中国成立时,当时任加利福尼亚工学院超音速实验室主任和“古根罕喷气推进研究中心”负责人的钱学森深为祖国的新生而高兴。

他打算回国,用自己的专长为新中国服务。

但那时候在美国的中国科学家归国不易,而钱学森的专长又直接与国防有关,美国千方百计要将他留下不让他回国,他历尽艰辛才终于回到祖国怀抱。

民国时期爱国人物事迹篇21931年9月21日,矢志抗日的吉鸿昌将军被蒋逼迫下野,到国外“考察实业”。

船到美国,吉鸿昌就接二连三地遭到意想不到的刺激,如那里的头等旅馆不接待中国人,却对日本人却奉若神明。

有一次,吉鸿昌要往国内邮寄衣物,邮局职员竟说世界上已经不存在中国了,吉鸿昌异常愤怒,刚要发作,陪同的使馆参赞劝道:“你为什么不说自己是日本人呢?只要说自己是日本人就可受到礼遇。

”吉鸿昌当即怒斥:“你觉得当中国人丢脸吗,可我觉得当中国人光荣!”为抗议帝国主义者对中国人的歧视,维护民族尊严,他找来一块木牌,用英文仔细地在上面写上:“我是中国人!”民国时期爱国人物事迹篇3在我国老一辈科学家中,有许多人都是留学国外又回国服务的。

著名桥梁专家茅以升在1916年20岁时,到美国留学,成为康奈尔大学桥梁专业的研究生,很快以优异的成绩获得硕士学位。

为了获得实践的机会,他晚上上课,攻读博士学位,白天到一家桥梁公司实习,亲手绘图、切削钢件、打铆钉、油漆,终于成了一个既懂理论又有技术的人才。

美国人很佩服他,一份份聘书从各地寄来,请他担任工程师。

但是,茅以升没有接受聘请,而是决定回国了。

美国有些人劝他:“科学是没有祖国的,是超越国界的。

科学家的贡献是属于全人类的。

中国条件差,你留在美国贡献会更大。

”茅以升回答:“科学虽然没有祖国,但是科学家是有祖国的。

我是一个中国人,我的祖国更需要我。

我要回去为祖国服务!”1919年,茅以升带着一身本领回到国内,开始了为国造桥的事业。

现在浙江省钱塘江上那座雄伟壮观的大桥,就是茅以升设计并主持建造的。

爱国抗日英雄事迹五篇800字

爱国抗日英雄事迹五篇800字

爱国抗日英雄事迹五篇800字吉鸿昌(1895——1934)河南扶沟县人。

1913年加入冯玉祥部队,因作战勇猛、履立战功,从士兵递至军长。

在日军入侵中国时,他坚决反对蒋介石“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提出“中国人不打中国人”的主张,而遭嫉恨,并于1934年11月24日被蒋介石下令杀害,时年39岁。

我读了他的事迹感想很多。

下面我主要写两点:一、吉鸿昌是一位永远值得我们学习的伟大的爱国者。

七十多年前的中国,正是日本军国主义开始侵略我国和蒋介石政府“围剿”中国工农红军的时代。

那时,蒋介石只想消灭红军,而不去抗日,于是要他手下的军队“围剿”红军。

吉鸿昌坚决反对主张“口不对内”小学生作文作文人网你也可以投稿,结果被解除军权。

在以后几年中,他积极宣传抗日,并在共产党的领导下,与冯玉祥一起组织了“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把日本赶出察哈尔;他还变卖家产,一次就捐出六万银元支持抗日部队。

这些事反映出吉鸿昌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有了这种精神,在战争年代我们就能为祖国的独立和自由,英勇奋战;在和平年代,我们就能为艰苦奋斗为祖国的富强昌盛贡献出自己的全部精力。

因此,我们每一个热爱祖国的人,永远都要认真学习吉鸿昌的爱国主义精神。

二、吉鸿昌的鲜血没有白流,他不但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过巨大贡献,而且将永远激励我们为反对任何外来侵略,维护世界和平而斗争。

吉鸿昌在刑场上,以树枝作笔,以大地为纸写下了一首气吞山河的就义诗:“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

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

”在这首诗里,吉鸿昌对没能战死在抗日战场上,而做了卖国贼的刀下鬼,深为遗憾。

他认为中国人民抗日是无罪的,因此在就义前,他提出,决不跪着死和死后决不爬下,所以不能从他背后开,只能对着他的脸开,这表明了吉鸿昌决不屈服于日本外来侵略势力英勇地大无畏精神。

现在,日本的右派势力,妄想复活日本军国主义,我们要坚决反对,并学习和继承吉鸿昌的这种精神,为反对任何外来侵略、维护世界和平而斗争。

爱国将领高树勋简介

爱国将领高树勋简介

爱国将领高树勋简介高树勋,著名爱国将领,是第一位起义的国民党高级将领,1955年被授予一级解放勋章。

下面小编就带大家一起来详细了解下吧。

高树勋人物简介高树勋,著名爱国将领,是第一位起义的国民党高级将领,1955年被授予一级解放勋章。

高树勋由于作战勇敢,升至师长军衔,内战爆发后,他反对内战后加入共产党,毛泽东将高树勋起义命名为“高树勋运动”。

新中国成立后,高树勋担任过全国政协委员、国防委员会委员、河北省副省长等职务,于1972年逝世,享年74岁。

高树勋人物经历8岁时,入私塾读书,读了4年,家道中落,回乡务农。

1914年,到天津、北京等地学徒谋生。

后又投奔在四川绵阳冯玉祥部当兵的舅舅。

1917年,冯玉祥率领第16混成旅官兵讨逆,高树勋因作战勇敢被升为冯玉祥的手枪连班长。

1918年,冯玉祥在鄂东重镇武穴通电全国,反对段祺瑞,段祺瑞约冯玉祥到汉口谈判。

高树勋率手枪班随冯玉祥赴汉口,当冯玉祥的贴身警卫,终使冯玉祥安全归来。

冯玉祥将他送进学兵营学习测绘、军事操典、射击常识。

结业后被任命为机枪营司务长。

1920年,高树勋升任排长,受冯玉祥的影响,加入__1924年9月,第二次直奉战争爆发,高树勋升任直属队机枪营营长。

1925年8月,又升任团长,军衔为陆军上校。

1926年9月17日,冯玉祥在五原誓师,宣布全军加入国民党,高树勋成为国民党员。

此后,随冯玉祥四处征战,官职也一路高升,一直到官居青海省代省长的要职。

1930年中原大战,西北军失败,高树勋部缩编为27师,列入孙连仲的27路军,投靠蒋介石。

1931年,参加了国民党对中央苏区的第二次和第三次“围剿”,被红军击败。

1933年5月,冯玉祥将军在张家口组织抗日同盟军,高树勋又到该部当骑兵师长。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高树勋出任河北省保安处副处长。

直到河北省保安部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6师。

1938年2月19日,日军占领了新乡市。

根据国民党最高统帅部不准高部南渡黄河的指示,高树勋指挥所部新8军,有计划、有步骤、有目的地交替掩护撤退。

革命先辈张自忠的事迹

革命先辈张自忠的事迹

革命先辈张自忠的事迹张自忠(1891.8.11-1940.5.16),字荩忱,汉族,山东临清唐园村人。

以中华民国上将衔陆军中将之职殉国,牺牲后追授为陆军二级上将军衔,著名抗日将领,民族英雄。

下面是店铺分享给大家的关于革命先辈张自忠的事迹,供大家鉴赏!革命先辈张自忠的事迹1:张自忠,汉族,字荩忱,山东临清人,抗日将领。

1911年在天津法政学堂求学时秘密加入同盟会。

1914年投笔从戎。

1917年入冯玉祥部,历任营长、团长、旅长、师长等职。

1930年中原大战后,冯玉祥军事集团被瓦解,张自忠所部被蒋介石收编。

1931年后,张自忠曾任第二十九军第三十八师师长、第五十九军军长、第三十三集团军总司令兼第五战区右翼兵团司令等职。

1937年,上海、南京相继沦陷后,日本侵略者又把兵锋直指徐州,志在夺取这一战略要地。

1938年3月,日军投入七八万兵力,分两路向徐州东北的台儿庄进发。

待至临沂、滕县时,同中国军队发生了激烈的战斗。

当时守卫临沂的是庞炳勋的第三军团。

由于实力过于悬殊,伤亡惨重,庞部急待援军。

张自忠奉调率第五十九军以一昼夜180里的速度及时赶来增援。

张自忠与庞炳勋原是宿仇,但他以国家、民族利益为重,摈弃个人恩怨,率部与庞部协力作战。

敌军在飞机大炮掩护下,配合坦克、装甲车向茶叶山阵地发起进攻。

张自忠以“拼死杀敌”“报祖国于万一”的决心,与敌激战,反复肉搏。

茶叶山下崖头,刘家湖阵地失而复得达三四次,战况极其惨烈。

经过数天鏖战,敌军受到重创,节节败退。

中国军队相继收复蒙阴、莒县,共歼敌4000余人。

不久,日军再派坂本旅团向临沂、三官庙发起攻势,妄图有所突破。

张自忠和庞炳勋部两军奋力拼杀,经彻夜激战,日军受到沉重打击,其向台儿庄前线增援的战略企图被完全粉碎,保证了台儿庄大战的胜利。

1940年5月,日军为了控制长江交通、切断通往重庆运输线,集结30万大军发动枣宜会战。

当时中国军队的第33集团军只有两个团驻守襄河西岸。

张自忠作为集团军总司令,本来可以不必亲自率领部队出击作战,但他不顾部下的再三劝阻,坚持由副总司令留守, 5月6日晚致书副总司令兼七十七军军长冯治安一函:“仰之吾弟如晤:因为战区全面战争之关系,及本身之责任,均须过河与敌一拼,现已决定于今晚往襄河东岸进发,到河东后,如能与三十八师,一七九师取得联络,即率两部与马师不顾一切,向北进之敌死拼。

毛泽东与续范亭书信往来情谊深

毛泽东与续范亭书信往来情谊深

毛泽东与续范亭书信往来情谊深作者:孟红来源:《红广角》 2015年第11期(山西)孟?红国民党爱国将领、诗人续范亭,1893年11月27日生于山西省崞县(今原平市)西社村。

1935年12月26日续范亭在南京中山陵前剖腹明志,竟欲以一死唤起国人抗日救国。

此一爱国壮举,世人钦佩。

他在从一个著名爱国主义者、民主主义者转变成为杰出共产主义战士的过程中,为民族解放顽强不屈、大公无私、竭诚奋斗,受到了中共中央和毛泽东的高度赞誉。

在血与火的斗争实践中,毛泽东和续范亭坦诚亲切交往,书信往来不断,结下了深厚、真挚的革命情谊。

在频繁的来往书信中,毛泽东不仅同续范亭探讨与交流时势和战局的发展走向与对策措施,还不厌其烦细致入微地询问他的病情好坏及具体治愈状况、建议或提供好的治疗药物和方法……其言切切,其情感人。

毛泽东写信给续范亭:“重庆买的药已到两盒,送上应用,不知是你讲的那种无误否?闻尊体有进步,大家都欢喜。

”抗战前期,续范亭担任“战动总会”常务委员会主任委员。

从此,在共产党、八路军派驻“战动总会”的代表邓小平、程子华、彭雪枫、南汉宸等的鼎力相助下,续范亭倾心致力于推动以山西为中心的第二战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发展,并取得了巨大成功。

他还先后担任山西省保安二区司令、山西陆军(新军)暂编第一师师长、山西新军总指挥,密切配合贺龙、关向应率领的八路军第一二○师,为开创、发展和巩固晋绥边区抗日根据地立下了汗马功劳。

1939年“秋林会议”结束以后,为反顽斗争之事,续范亭曾经亲往延安会见毛泽东。

这是续范亭第一次见毛泽东。

他向毛泽东汇报了“秋林会议”的详细情况,反映了阎锡山新近表现的种种反动迹象,毛泽东亲切地和他进行了促膝长谈。

这次会见,使续范亭产生了如释重负的快慰,受到极大的鼓舞和教育,一直使他难以忘怀,记忆犹新。

反顽斗争胜利结束后的1940年初,晋西北行政公署(后改称晋绥边区行政公署)正式成立,续范亭出任行政公署主任,为新政权的巩固和建设,为晋绥边区的建设和发展,殚精竭虑,倾注了全部心血。

江桥抗战

江桥抗战

江桥抗战江桥抗战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日本对中国的侵略开始了。

同年10月16日,伪军张海鹏部向嫩江江桥发起进攻,国民党抗日将领马占山将其击退。

为防止日军进犯,守军将桥破坏三孔。

11月3日,马占山拒绝日军的最后通碟。

4日,日军向江桥守军阵地发起猛攻。

马占山亲临前线指挥抗击,挫败日军多次进攻。

马部血战江桥,这就是打响抗战第一枪的江桥抗战。

但由于日军不断增援,而马部却是孤军奋战,至18日,在消灭日伪军一千余人后,不得不撤往齐齐哈尔。

21日,退至海伦,继续抗敌。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侵略军迅速占领辽宁、吉林,继续向黑龙江省进犯。

那时黑龙江省省会在齐齐哈尔,日军要占领齐市,必须经过洮(洮南)昂(昂昂溪)铁路上的嫩江桥。

刚刚受任的黑龙江省代理省主席兼军事指挥马占山,不顾国民政府的不抵抗命令,以约3个旅的兵力布防于嫩江北岸,扼守嫩江桥。

l1月4日,日军以满铁守备队进攻,被击退。

6日,关东军以主力第2师团投入作战。

马占山亲赴前线指挥,与敌鏖战,日军以优势炮火和飞机、坦克掩护,轮番猛攻,阵地失而复得,形成拉锯。

12日,日军又从朝鲜调来援兵,加强进攻。

马占山孤军奋战,因部队伤亡过大,后援无继而撤退。

19日,日军占领齐齐哈尔,省会迁至海伦。

江桥抗战历时半个月,是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军队对日军的第一次有力抵抗,马占山虽败犹荣,获得国人赞誉。

“九一八”事变,日军在沈阳得手。

张学良的军队在蒋介石密电“不许抵抗”的命令下,节节撤退。

日军仅用了两个月的时间,就占领了辽、吉两省,并逼近黑龙江省。

当时省城是齐齐哈尔。

日军沿平齐铁路线北进,唯一的咽喉要道是松花江上游一大支流上的嫩江大铁桥。

此处是阻扼日军的要塞。

舍此将无险可守。

张学良时在天津。

事变发生后,在国内一片“不抵抗将军”的指责下,电令瑷珲(今黑河)驻军马占山任总指挥,前去阻击。

齐市城乡军民、商家店铺、男女老少奋起支援作战。

时置北方十一月,江面凌冰,寒风刺骨。

抗日将士英勇杀敌,殊死作战。

国民党抗日十大名将

国民党抗日十大名将

国民党抗日十大名将
第十位,马占山.9.18事变后,中国正规部队打响抗日战争第一枪的军队指挥官.他率领部队在黑龙江省打了当时很有名的江桥抗战.虽然只有短短几天也足以给国人自豪.第九位,宋希廉.他在蒋介石的嫡系部队中有铁血军人的美誉,参加过第一次凇沪会战,那一次会战打得日军损兵换将,连连换了三次主将.参加过第二次凇沪会战,南京保卫战,武汉保卫战等.第八位,蔡廷锴.国民党第十九路军指挥官,带领部队在第一次凇沪会战中连续抗击日军33天(使日军三换主将),有防御战名将的美誉.第七位,张自忠.唯一一位抗击日军牺牲的国民党陆军上将,带领部队打过有名的长城抗战(喜风口和冷口),以临沂大捷而闻名(以杂牌军,差装备打退日军进攻,为台儿庄战役赢得有利时间),后参加了武汉保卫战.第六位,廖耀湘.真正令他成名的是第一次缅甸会战时以一个师的兵力抗击日军将近两个师团的兵力达21天之久,本方仅伤亡1500多人,此役战术灵活.创了以少胜多的美名.第五位,孙立人.他有东方隆美尔的美誉.参加过1937年那一次凇沪会战,武汉保卫战.在缅甸战役中,以仁安羌大捷而闻名于世.是国民党指挥官中歼灭日军最多的而自身受损失最少的.有过坑杀1200多名日军战俘的记录.第四位,杜律明.中国二战时远征军副司令长官,是昆仑关大捷的部队总指挥,当时日军第五师团第十二旅团长中村正雄少将被其部队击毙,从而扬名.第三位,薛岳.中国第九战区司令长官.以四次长沙会战而闻名于世,前三次成功,最后一次失败,当时以天灶战法闻名.也指挥兰封会战(重创土肥源师团),也是万家岭大捷指挥官的军队(击毙日军1万多人全歼一个师团,给当时这个师团退回日本).第二位,卫立煌.中国二战区副司令长官.联合当时的晋军,八路军打了忻口会战和中条山会战而闻名于世,当时积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