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炀帝杨广在位多少年

合集下载

隋朝皇帝杨广在位多少年

隋朝皇帝杨广在位多少年

隋朝皇帝杨广在位多少年杨广,隋朝的第二位皇帝,史称隋炀帝。

那么杨广在位多少年?下面是店铺为你收集整理的杨广在位多少年,希望对你有帮助!杨广在位多少年隋炀帝杨广,生于公元569年,于公元581年,被册封为晋王,更是在公元600年坐上了太子之位,其后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弑父杀兄,在公元604年,登基称帝。

由于在位期间,劳民伤财,穷兵黩武,天下纷争再起。

公元618年,宇文化及发动兵变,杨广被缢死。

这么粗略算一算,杨广在位14年。

隋朝建立在公元581年,杨广在位时间还没他父亲一半,哎,不得不说是可惜可悲可叹啊。

隋朝杨广出生在569年,他的父亲是非常有名气的隋文帝,他的父亲将刚刚刚建立的隋朝交给了他,但是他却没有好好治理隋朝,隋朝的灭亡和他有直接的关系,他在三十多岁的时候才登上皇位,关于他登上皇位的方法有很多人都抱着质疑的态度。

现在有很多人都知道杨广是弑父才登上皇位,关于这一点大家都抱着一致的态度,但是关于他弑父的原因每个人的说法是不一样的,有人说杨广杀死自己的父亲仅仅只是因为想要早日登上皇位,但是也有人说杨广杀死自己的父亲除了是想要登上皇位之外还因为他所喜欢的一个女人,但是对于这种说法的真实性还没有得到证明。

杨广登上皇位之后修建了大运河,这也是他的一生中最为杰出的贡献,除了这点贡献之外还有些其余的贡献,比如完善科举制。

只是,他每日沉迷于美色,要求不同的人从全国各地为自己找来美女以供消遣,长时间这样下去难免引起了很多人的不满,但是他依然死性不改。

除了好色之外,他还非常的残暴,为了修将京杭大运河,很多的士兵都因为过度劳累而死,这造成他统治后期各地的叛乱不断。

杨广和李世民有什么关系杨广和李世民两个人的出生可以说是差不多的,两个人都是皇子的身份,但是两个人都不是嫡长子,所以在成为皇帝的道路上两个人都经过了一番非常艰辛的努力。

杨广和李世民两个人虽然在这个方面非常的相似,但是两个人夺取皇位的方式却有非常大的差别,杨广为了得到皇位不敢对自己的父亲做什么过激的行为,只有和自己的小妻子上演一幕又一幕感人的戏码,给他的父亲和母亲一种他是一个明君的错觉,但是实际上这一切都是他装出来的。

隋朝皇帝列表,隋朝皇帝列表及简介【附图片】

隋朝皇帝列表,隋朝皇帝列表及简介【附图片】

隋朝皇帝列表,隋朝皇帝列表及简介【附图片】隋朝是我国历史上存在较短的王朝之一(公元581—618年)。

同时,隋又是承前启后的一个朝代。

前后仅文帝、炀帝两代,共统治中国三十八年。

下面店铺就给大家数数隋朝的历代皇帝们。

隋朝皇帝列表一、隋文帝杨坚隋文帝杨坚(541年7月27日-604年8月13日)581年3月4日-604年8月13日,在位24年。

隋朝开国皇帝,谥号文帝,庙号高祖,在位24年,后为次子杨广所弑。

公元581年,杨坚以“受禅”为名,废北周静帝而自立,改年号为“开皇”,建立了“隋朝”。

结束了自西晋末年到隋统一前近300年的分割割据状态,结束魏晋南北朝时期以来的动乱,实现了自秦汉以来中国的又一次统一,使北方民族大融合,南方经济发展,为后来唐朝的鼎盛奠定了坚实的政治基础。

他首次实行了一直沿袭到清朝的三省六部制;他开创了科举;他制定了当时最为先进并影响后世基本立法的律法《开皇律》。

杨坚在位23年,604年病逝于大宝殿,终年64岁,葬于太陵。

隋文帝杨坚在位期间成功地统一了百年严重分裂的中国,开创先进的选官制度,发展文化经济。

使得中国成为盛世之国。

文帝在位期间,隋朝开皇年间疆域辽阔,人口达到700余万户,是人类历史上农耕文明的颠峰时期。

杨坚是西方人眼中最伟大的中国皇帝。

被尊为“圣人可汗”。

二、隋炀帝杨广隋炀帝杨广(569年 - 618年3月11日,在位604年~617年)。

隋朝的第二个皇帝,杨坚的次子,他杀死文帝及兄长杨勇后继位。

在位14年,被农民大起义的浪潮困于江都(今江苏扬州市),为部下宇文化及等发动兵变缢杀,终年50岁,葬于今江苏省扬州市西北15里的雷塘侧。

隋炀帝是个很有才华、头脑精明的人,却以残暴著称于世。

隋炀帝失败的地方是用民过重、急功近利,太想建立伟业了。

三驾辽东不仅消耗了大量自己的主力军队,而且给人民带来了沉重的负担。

主要是兵役太重。

本身修建大运河就伤民大重,损伤国体。

一系列开疆拓土的战争,也同样消耗了大量的人力物力。

简要论述和评价隋炀帝

简要论述和评价隋炀帝

简要论述和评价隋炀帝简要论述:隋炀帝杨广(569年-618年),隋朝第二位皇帝,统治期间达10年,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位非常有争议的皇帝。

他在外交、军事和经济等方面都有很多成就,但他的暴政和奢侈行为也给中国带来了很多的灾难。

1. 改善外交关系在隋炀帝的统治时期,他大力改善了中国和周边国家的外交关系。

他和突厥、高句丽、朝鲜等国家建立了友好关系,使得中原地区的交通和贸易都得到了很大的改善。

此外,他还派遣使者到印度、波斯等国家,拓展了中国的交际圈。

2. 军事征服为了扩大自己的疆域和巩固统治,隋炀帝进行了多次军事征服,如征伐南方的陈朝和北方的突厥,最终统一了中原地区和北方的草原地区。

这对于中国历史的发展和统一有着深远的影响。

3. 经济发展隋炀帝也积极开展经济建设,如加强对河道和灌溉系统的维护和建设,发展造纸和丝绸等传统产业,促进贸易等。

这些举措都有助于提高中国的经济水平和国力。

4. 暴政和奢侈尽管隋炀帝在外交、军事和经济等方面取得了很多成就,但他的暴政和奢侈行为也为中国带来了很多的灾难。

他频繁征收赋税和劳役,加重了百姓的负担,最终导致民变的爆发。

同时,他也在奢侈和纵欲方面大行其道,造成了国库财政的极大浪费。

评价:随着时间的推移,隋炀帝的规律性越来越明显。

他的政治机变使得他在汉朝后又孕育出一波大一统王朝。

虽说隋朝历经13代的天子,但正统历程不过61年,短暂而又轰轰烈烈,即便是在今天的历史中也十分出彩,但也是伴随着内部关闭、边界临界、大建肆意、封建道德处于“反数学”的形势。

历史经验告诉我们:想要建立一个强大的中央政权,不是一朝一代均可做到的,其繁杂而又艰巨的步伐,首先在自身的前途追逐中,需要做好选择和蓝图。

再主要的是在政治和道德教育方面大力发展和落实。

隋炀帝杨广简介

隋炀帝杨广简介
隋炀帝杨广简介
杨广
● (569年~618年4月11日 [137] [142]),一名英,小字阿摐。隋文帝杨坚与文献皇后独孤伽罗 嫡次子,隋朝第二位皇帝(604年~618年在位)。
● 杨广天性聪敏,容貌英俊,文采出众。 [3] [144]开皇元年(581年),杨广被册立为晋王,后参 与平定南陈之战。开皇二十年(600年),杨坚册立其为皇太子。仁寿四年(604年),杨广即皇 帝位。在位期间,在前人修的众多运河基础上疏浚修隋朝大运河,营建东京洛阳 继而迁都,每月 役使民工二百万人,日夜不停地施工,民工不堪忍受,有十分之四五悲惨死去。装运尸体的车辆, 往来不绝。对外频繁发动战争,三征高句丽致使社会经济遭受严重破坏,人民难以生存。杨广奢 侈无度,残暴无比,他的所作所为已超出了社会的承受力,给人民带来无尽的灾难,激起人民的 反抗, [148]引发大规模农民起义,导致隋朝崩溃灭亡。
● 开皇二十年(600年)十月,隋文帝废杨勇,十一月,改立杨广为皇太子。
即位为帝
● 仁寿四年(604年),隋文帝患病住在仁寿宫,尚书左仆射杨素、兵部尚书柳述、黄门侍郎元岩都进入仁寿 宫侍病。文帝召皇太子杨广入内居崐住在大宝殿。杨广考虑到如果文帝去世,必须预先作好防备措施,他亲 手写了一封信封好,派人送出来询问杨素。杨素把情况一条条写下来回复太子。宫人误把回信送到了文帝的 寝宫,文帝看后极为愤怒。天刚亮,陈夫人出去更衣,被太子杨广所逼迫。陈夫人拒绝了他才得以脱身。她 回到文帝的寝宫,文帝奇怪她神色不对,问什么原因,陈夫人流着泪说:“太子无礼!”文帝愤怒,捶着床 说:“这个畜生!怎么可以将国家大事交付给他!独孤误我!”于是他叫来柳述、元岩说:“召我的儿子!” 柳述等人要叫杨广来。文帝说:“是(杨)勇。”柳述、元岩出了文帝的寝宫,起草敕书。杨素闻知此事, 告诉了太子杨广。杨广假传文帝的旨意将柳述、元岩逮捕,关进大理狱。他们迅速调来东宫的裨将兵士来宿 卫仁寿宫,宫门禁止出入,并派宇文述、郭衍进入调度指挥;命令右庶子张衡进入文帝的寝宫侍侯文帝。后 宫的人员全被赶到别的房间去。一会儿,隋文帝死了。因此朝廷内外有很多不同的说法。杨广即位。

隋炀帝墓

隋炀帝墓
隋炀帝墓即隋炀帝陵
隋炀帝陵,现为省级文保单位,位于扬州市邗江区槐泗镇槐 二村。隋炀帝杨广(公元569-618年),在位十四年。初殡于 江都宫流珠堂,后葬吴公台下,唐平江南后,以帝礼改葬雷 塘现址。清嘉庆十二年(1807年)大学士阮元为其立碑建石, 扬州知府伊秉绶隶书“隋炀帝陵”。2013年4月,扬州市邗江 区一处房地产项目施工时发现了两座古墓,其中一座的墓志 显示墓主为隋炀帝杨广。 2013年11月16日,国家文物局和中国考古学会在扬州组织召 开扬州曹庄隋唐墓葬考古发掘成果论证会,中国考古界权威 专家黄景略、徐光翼、王巍等十余人参加了论证会,专家一 致认定,扬州曹庄隋唐墓葬为隋炀帝墓,是隋炀帝杨广与萧 后最后的埋葬之地[1]与此同时,国家文物局正式对外公布, 位于扬州邗江区西湖镇的隋唐墓葬为隋炀帝和皇后萧氏的合 葬墓。而陕西也有座“隋炀帝陵”。
出 土 文 物
考古现场已采取封闭保护措施,以确保考古工地安全。扬州市 文物部门已完善了考古计划,并将严格按照《文物保护法》和 《田野考古工作规程》要求,科学有序地进行下一步的考古工 作。 这两座墓的占地面积分别只有二三十平方米,远远达不到帝陵 所应有的规模和气势,更不符合杨广好大喜功 陵墓 得个性,这主要与他的死因有关。公元618年,隋炀帝巡幸扬 州期间,禁卫军发动兵变,推举重臣宇文化及为首领,并缢死 了杨广。墓志铭文记载墓主去世时间为“大业十四年”,即公 元618年,与史实相符。 史料记载,隋炀帝陵墓曾多次迁移。杨广死后,萧皇后与宫人 用漆制床板做成棺材,将他葬于江都宫流珠堂。宇文化及率部 离开江都后,镇守江都的大将“陈棱”感念隋炀帝旧恩,为其 发丧并改葬于吴公台下。 公元622年,唐高祖李渊下令将隋炀帝陵迁到雷塘。公元648年, 萧皇后病死,唐太宗李世民命将其尸骨送至江都与隋炀帝合葬。 正是根据上述史料,专家推测另一座墓的墓主应为萧皇后。

隋炀帝的诗

隋炀帝的诗

隋炀帝的诗引言隋炀帝杨广(569年-618年),是隋朝的第二位皇帝,他在位的短短十一年间,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除了开创隋朝的繁荣时代,隋炀帝也是一位文学才子,他以文学与诗歌才华著称。

本文将探讨隋炀帝杨广的诗歌创作,细数其诗作的风采。

杨广与诗歌隋炀帝杨广对文学和诗歌非常热爱,他自幼即展现出卓越的诗才。

根据记载,他在位期间创作了大量的诗作,总数超过一千首。

他的诗歌作品以山水田园、咏怀抒发情感为主题,形式多样,既有五言绝句、七言绝句,也有律诗和乐府诗。

隋炀帝的诗风隋炀帝的诗风深受魏晋南北朝文人的影响,他尤其喜欢五言绝句的形式。

他的诗作大多清丽流畅,意境深远,常带有一种豪放的笔墨。

他在作品中常常利用对比、借景抒怀等手法,将个人情感与社会风貌巧妙地结合在一起。

他的作品表达了对壮丽自然风光的崇拜,以及对人生、政治和社会的思考与吟唱。

隋炀帝的代表作以下是隋炀帝的几首代表作:《登封人鉴湖亭》草色新青湖畔生,空谷回尘气蒸腾。

自怜无作将重宝,欲觅栖云不可凭。

舒卷编图知路稳,因循骑马见牛羊。

明珠共照同云月,山语多时月满堂。

这是一首乐府体的律诗,以隋炀帝的游湖经历为题材。

诗中描述了湖光山色的美景,以及对人生追求的思考。

《登城项》堂高皇大泫即成,户封无价可多呈。

智慧闲甚无忧气,威神凭何奈望情。

吟怀燕地频闻唱,猗里豺情更怕惊。

万里乘江翻旧话,灭元名韵莫追覆。

这首七言绝句是隋炀帝对自身才德的自我评价。

他以表达自己智慧和政治成就为主题,通过诗歌表达了对于治理国家的思考与批评。

《洛城早行》旧客高楼独宿时,晋楚生涯罢旧诗。

离心用尽苦难尽,保得山河不共迷。

山树栖鸦闲窥鹤,野樵寻士急追儿。

天涯千里会归计,一处洞天识世推。

这首五言绝句描写了隋炀帝离开政治舞台后的生活。

诗中表达了对离开权力的欢喜和对平淡生活的向往。

结语隋炀帝杨广不仅在政治上有卓越的成就,而且在文学和诗歌方面也有突出的才华。

他的诗歌作品从多个角度展现了他的才情与情感,对于后世文学影响深远。

隋炀帝的“大业”时代

隋炀帝的“大业”时代

隋炀帝的“大业”时代作者:张国刚来源:《月读》2017年第09期公元604年七月,杨广(569—618)如愿以偿,在他父亲隋文帝崩驾之后,顺利登基,历史上称其为“隋炀帝”。

隋炀帝在位共14年,大体可以分成两个时期:前期即大业七年(611)以前,是他意气风发、勃勃作为的时期;后面七年,即从大业八年开始,杨广连续三次发兵远征高句丽,陷入战争的泥淖,其后在席卷全国的动乱风暴中,他无可奈何地龟缩在江都,每天过着纸醉金迷的颓废生活,终使自己于大业十四年(618)三月被身边的禁军所杀,死在扬州。

他的坟墓几年前在扬州被发现。

一、意气风发的杨广仁寿四年(604)十月,隋文帝下葬完毕,炀帝杨广就下诏,除去妇人及奴婢、部曲的苛税,男子22岁成丁。

关于这个诏书,史家历来有不同的解读,大体来说,应该是减轻了这些人的负担。

妇人不交课税了,奴婢不交课税了,部曲不交课税了,男子推迟成丁年龄,通常男子成丁是在20岁、21岁,22岁算是比较晚的,成丁晚,意味着负担赋役的时间就晚。

我想这个政策,总体上说应该还是减轻百姓负担的一个政策。

隋炀帝继位以后,还进行了一系列制度方面的改革。

唐代三省六部制的诸多内部体制和机制的调整,是隋炀帝时期完成的。

比如说殿中省的改组,使它成为一个纯粹的皇家侍从机构,把一些宫官和朝官的职能,做了更清楚的厘定。

炀帝的官制改革还为唐代执事(职事)官和散官制度的完善奠定了基础,即掌握实权的职事官和表达特权的散官(身份)分为二途,这是秦汉以来官制演变的重大成果。

设立进士科。

隋文帝开始分科选人,隋炀帝增加了进士科,进士科跟汉朝的察举征辟制最大的区别,一是考试形式比较程式化,有利于选人标准的客观性;二是对考生的要求,于策论之外增加了文学的分量,减少了背诵的分量。

唐朝的科舉就是在隋炀帝科举制度的基础上发展完善的。

宋朝以后的科举,考试更加规范化,更加客观了。

从隋文帝到隋炀帝,还有一件特别值得一提的事,就是中央集权的进一步加强。

评价隋炀帝

评价隋炀帝

评价隋炀帝内容提要:隋炀帝杨广是隋朝的第二位皇帝,但也是亡国之君,对于他,世人从来没有什么好的评价,因为他残暴,而且使隋朝灭亡。

但我们还是应该客观评价他,不能否定他的历史功绩,如开凿大运河,而且隋朝的灭亡也不是他一个人的原因。

关键词:隋炀帝;开通大运河;三征高丽;对外政策;隋亡隋炀帝杨广(公元569-628年),又名杨英,小字阿摩,是隋王朝的第二代皇帝,公元604年至618年在位,年号“大业”,在位14年。

杨广是亡国之君,炀帝是他死后唐朝给他的谥号。

《谥法》:“好内远礼曰炀;去礼远众曰炀;逆天虐民曰炀”,《逸周书·谥法解》谥曰“炀”,乃荒淫昏暴之意。

隋炀帝在中国历史上有着非凡的影响力,但自隋朝灭亡以来,对于隋炀帝的评价,都不怎么客观。

其实,隋炀帝虽然是隋朝的末代皇帝,却不能忽视他的历史作用。

(一)争夺皇位的斗争隋炀帝,“讳广,一名英,小字阿糜(摐),高祖第二子也。

谥法云:好内远礼曰炀,逆天虐民曰炀。

”[1]因其“美姿仪,少敏慧,”故“高祖及后于诸子中特所钟爱。

”[2]隋建立之前即被封为雁门郡公,隋朝建立之后,被立为晋王,拜柱国、并州总管,当时只有十三岁。

很快又被授予武卫大将军,进位上柱国,河北道行台尚书令,隋文帝还令项城公杨韶、安道公李彻对他辅佐引导。

杨广“好学,善属文,深沉严重,朝野属望,”[3]加之隋文帝及独孤皇后的钟爱,而且南下平陈有功,致使太子杨勇失宠,也就使他自己有机会夺得太子之位。

在杨广谋夺帝位的过程中,杨素、杨约、宇文述等人起了很大的作用。

仁寿四年(公元604年),因杨广调戏文帝后妃宣华夫人和私信被错误的送到文帝手中,使文帝决意废掉杨广的太子之位。

杨广急忙采取措施,派杨素、张横入宫弑帝,尔后又假诏杀故太子杨勇。

杨广通过弑杀父兄登极为帝。

杨广即位后,矫称高祖玺书召汉王谅入京,因谅与高祖有约:“若玺书召汝,敕字旁别加一点,又与玉麟符合者,当就征。

”[4]不合而反,“于是从谅反者凡十九州。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隋炀帝杨广在位多少年
杨广,隋朝的第二位皇帝,隋文帝杨坚的次子,那么隋炀帝杨广在位多少年?下面是为你收集整理的隋炀帝杨广在位多少年,希望对你有帮助!
隋炀帝杨广,生于公元569年,于公元581年,被册封为晋王,更是在公元600年坐上了太子之位,其后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弑父杀兄,在公元604年,登基称帝。

由于在位期间,劳民伤财,穷兵黩武,天下纷争再起。

公元618年,宇文化及发动兵变,杨广被缢死。

这么粗略算一算,杨广在位14年。

隋朝建立在公元581年,杨广在位时间还没他父亲一半,哎,不得不说是可惜可悲可叹啊。

隋炀帝杨广有过成就,但是他带给后人更多的是他的昏庸,因为杨广觉得没人忍心杀他,所以对国家不关心,只顾自己享乐。

在隋炀帝杨广决定去南京定居后一些不愿离开家乡的侍卫都做了逃兵,这也使杨广在遇到叛军的时候没有能力反抗,离开了人世。

杨广还没安度晚年就去世了,而那时的他才当了14年的皇帝,也就是他在位了14年。

杨广是昏君吗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法是,杨广是昏君,主要表现在杀兄篡位,不顾民生,南征北战,建运河大建设。

作为隋朝的皇帝,不但没有体恤民情,还一味地追求建设。

隋炀帝杨坚是一个有着远大抱负的君主,但过于偏执,对于认定的事情不顾一切要去完成。

主要
表现在隋炀帝杨广在位期间曾经三次讨伐高丽,在作战的过程中杨广不允许部下对高丽使诈,导致数次战机错过,这个三次征伐让杨坚尝到了偏执的恶果。

隋炀帝杨广是一个出了名的好面子,每次出行都要求讲究排场的君主。

而是出手也非常的大方,番邦小国进隋朝拜时,都会得到隋炀帝的重金赏赐。

杨广还是一个虚荣心极度的君主,他认为在他统治时期番邦人来的越多,杨广就越有面子,所以杨广为了吸引他们来到中原,下令只要是胡人在中原的饭店和客栈一律免费。

第二种说法是,杨广不是昏君,认为建运河和征战都是建立国库丰厚的前提下,在他父亲隋文帝休养生息之后,所以他的举动是正确的,不是不顾民意的昏君。

隋炀帝杨修建大运河一是从根本上解决了农民灌溉问题,二是发展南部经济,建东都重要目的是完成东盛西衰的趋势;无论是东征还是南巡都在一定程度上完善了国家统一战略,在国有占地面积上都是历史性的一步等等。

秦始皇曾经做的,隋炀帝杨坚在做的同事还更加完善了,只是没有焚书坑儒,相反是建立的科举制度。

隋炀帝杨广为唐朝的同样和发展做足了铺垫。

隋文帝不是一个无用的人,在文学上,隋炀帝是一个能歌擅诗赋之人,在政治上杨广又是一个阴谋家、政治家、野心家。

隋朝灭亡不是杨坚一个人的责任,是各种因素造成的,杨广迁都,就是和北方的世家作对,但是世家的力量是不容忽视的,所以杨广不仅仅没有迁都,还把世家得罪了,隋王朝和北方世家大族的矛盾,这无疑是隋朝灭亡的一个定时炸弹。

同时又因为隋炀帝杨广的过分自信甚至是自负与轻
敌,导致征伐高丽的失败,并且还接连三次讨伐高丽,全部战败。

连年战争不仅造成了国库空虚,还给人们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压力,最终导致战士们极度的不满,甚至发动兵变。

人民为了安定和沉重的负担也相继起义造反,这为隋朝灭亡埋下了伏笔。

杨广与萧皇后的故事隋炀帝愍皇后萧氏出身中古政治文化世家兰陵萧氏。

父西梁孝明帝萧岿,母张皇后。

萧后生于二月,江南风俗以为不吉,遂辗转由叔、舅收养。

隋文帝建立隋朝后,选其为爱子晋王杨广之妃。

萧后婉顺聪慧、知书达礼,又通医术,颇知占侯,深得文帝夫妇欢心和丈夫杨广宠爱,诞育三子一女,并为夫夺嫡立下汗马功劳。

隋炀帝即位后,萧后虽年过四十,仍得到其宠爱和敬重。

炀帝之后多有失德,萧后婉谏无果。

江都之变炀帝遇害后,五十多岁的萧后带着幼孙和皇室诸女,先后流落于叛军宇文化及、窦建德处,后义成公主迎其至东突厥,流亡突厥的隋百姓奉炀帝孙杨政道为主,萧后与其居定襄。

唐贞观四年李靖灭东突厥,萧后等归长安,居长安城兴道里。

萧后于唐贞观二十一年去世,唐太宗以皇后礼将其与炀帝合葬扬州,谥曰愍。

隋炀帝杨广的皇后是萧皇后,除此之外他没有别的皇后。

萧皇后作为隋炀帝唯一的皇后,用自己的聪慧撑起了隋炀帝的后宫,不仅如此她还帮助隋炀帝登基,为他诞下孩子绵延皇室的血脉。

杨广和萧皇后是恩爱的,可是杨广遇害之后萧皇后的命运也开始改变,四处流落,
直到后来唐太宗将她和杨广合葬,她才又“回到”了丈夫的身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