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意志

合集下载

红星照耀中国第9章内容概括

红星照耀中国第9章内容概括

红星照耀中国第9章内容概括《红星照耀中国》是一部描写中国革命历程的著作,第九章的内容主要围绕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军队和游击战争展开,概括如下:第九章以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军队为主线,详细描述了中国革命时期军队的创建、成长和演变。

本章首先介绍了红军的创建背景和中国共产党在军队建设中的作用。

接着,本章详细描述了中央红军的长征。

长征是中国革命的重要历史事件之一,本章以鲜活的笔触描绘了红军在长征中所经历的艰辛和不屈的斗争精神。

红军在长征中面临着数次围追堵截,艰难跋涉,经历着艰苦的生活条件。

尽管如此,红军坚持着理想信念和共产主义观念,始终保持着高昂的斗志和不屈的意志。

在长征的过程中,红军还进行了一系列的战斗和游击战争,展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军队的战斗力和战斗技巧。

他们善于运用灵活的战术和策略,针对地形和敌情,采取奇袭、伏击等战术手段,有效地打击敌人,保护自己。

红军在游击战争中充分发挥了土地和人民的力量,赢得了广大群众的拥护和支持。

此外,本章还介绍了空降兵、炮兵和工兵等新型军事力量的发展与使用,以及红军领导下的民兵组织和地方武装的建设。

这些军事力量的发展和使用,为中国革命的胜利起到了重要的推动和保障作用。

通过对红军生活、战斗和军事组织的描写,第九章展现了中国共产党及其军队的革命精神、坚韧不拔的意志和强大的组织能力。

本章内容生动地展示了中国革命时期军队的威力和影响力,同时也展示了中国共产党的战略智慧和优秀领导力。

总的来说,《红星照耀中国》第九章通过对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军队的创立、成长和战斗历程的描述,向读者展示了中国革命时期军队的英勇和顽强精神,以及中国共产党的伟大领导和组织能力。

这一章节同时也展示了中国革命的军事方面的重要性,为读者提供了一个深入了解中国革命历程的视角。

红星照耀中国第九章内容概括300字

红星照耀中国第九章内容概括300字

第九章《红星照耀我国》主要讲述了我国领导下的我国人民在抗日战争中的艰苦奋斗和取得的胜利。

在这一章节中,作者生动地描述了我国的领导和全国人民的团结奋斗,描绘了东北抗联的艰苦革命斗争和英雄的顽强抗战。

这一章节着重描述了我国领导和参与全民抗战的历史和现实意义,强调了我国人民在抗日战争中的伟大力量和成就。

在第九章中,我们可以感受到我国在抗战中的领导地位和人民群众的无私奉献精神。

作者通过详实的历史事例和真实的人物形象,展现了我国为全国抗战作出的巨大牺牲与贡献。

他们组织和领导人民群众进行抗战,建立了抗日根据地,发动了抗日游击战争,并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的军事胜利。

这些事实充分表明了我国在抗日战争中的重要作用,也使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我国人民的伟大力量和民族意识。

第九章还从多个侧面全面阐述了我国人民在抗日战争中的艰苦奋斗和取得的胜利。

除了描述军事战争,作者还更深入地展现了人民生活的艰辛,甚至是生死的危险。

这种全景式的叙述让我们更加深刻地理解到我国人民在抗战中的巨大牺牲和奋斗,同时也使我们对我国的领导作用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通过阅读第九章内容,我们不仅深刻地理解了我国在抗日战争中的重要作用,也更加深刻地认识到我国人民在艰苦奋斗中的伟大力量和成就。

这一章节无疑使我们更加铭记历史,珍视和平,并对我国和人民群众的无私奉献精神充满了敬佩之情。

抗日战争是我国人民历史上的一段艰难岁月,也是我国领导下的人民群众团结奋斗取得的伟大胜利。

在这段时间里,我国一直担负着抗日战争的领导责任,通过不懈努力,组织和领导人民群众进行坚决抗战,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的军事胜利。

在这一章节中,我们不仅可以感受到我国的伟大领导作用,还可以深刻体会到我国人民在抗日战争中的艰苦奋斗和取得的胜利。

我国领导国民抗战是一个英明的选择。

在抗日战争初期,国民政府主导抗战形势不容乐观,我国以为代表的领导人,决定转变斗争策略,把重点放在组织并领导人民群众的抗日斗争上。

我国在东北和华北建立抗日根据地,开展了广泛的抗日游击战争,有效地消耗了日军的战斗力,为国民党主力部队的抗日作战提供了重要的支援。

彭聃龄普通心理学第九章动机与意志

彭聃龄普通心理学第九章动机与意志
(2),动机的最佳水平随任务性质的不同而不同。
(3),在难度较大的任务中,较低的动机水平有利于任务的完成。
(二)需要
1.需要的含义:有机体内部的一种不平衡状态,它表现在有机体对内部环境或外部生活条件的一种稳定的要求,并成为有机体活动的源泉。
需要与动机的关系:均有指向性:需要是个体对某种客观事物的要求引起的,不指向任何事物的需要是不存在的;
3.动机的种类
(1),根据动机的性质:生理性动机与社会性动机(交往动机、成就动机、权力动机)
生理性动机有:饥饿、渴、性、睡眠。社会性动机有:兴趣、成就动机、权力动机、交往动机。
(2),根据学习在动机形成和发展中的作用分:原始动机和习得动机
(3),根据动机的意识水平分:有意识动机和无意识动机。
4意志的品质: a,独立性 b,果断性 级需要的区别,但并未把两者对立起来,认识到高级需要得到满足前,低级需要只要部分得到满足就可以了。同时个人对需要的追求也不同,有人对尊重的需要超过了归属和爱的需要。
以往的动机理论中,对动机持有较消极的看法,充斥的是本能、紧张、冲动等。Frued的心理分析针对的主要是精神病患者,而马斯洛注重的是社会中的正常人,其动机理论旨在帮助正常人发挥潜能,达到更完善的状态,而不仅仅是消除正常人的心理障碍。所以为心理治疗提供了需要的途径。
第九章 动机与意志
(一)动机概述
1.动机的含义:在目标或对象的引导下,激发和维持个体活动的内在心理过程或内部动力。 动机是一种内部心理过程,不能直接观察,但是可以通过任务选择、努力程度、活动的坚持性和言语表示等行为进行推断。动机必须有目标,目标引导个体行为的方向,并且提供原动力。动机要求活动,活动促使个体达到他们的目标。

论意志的自由

论意志的自由

第九章论意志的自由一.自由选择者的自由9.1 上帝造人,把自由赋予人的意志。

这意志既不受强迫,不得不行善作恶,也不会因其本质而必然如此去行(太17:12;雅1:14;申30:19;约5:40)。

l 关于预定论,最常见的一个问题就是:"在绝对预定下,我们是否都成了机器人?"如果我们像威斯敏斯德神学家那样理解上帝的预定与护理,那么这个问题就能回答:"在永恒中,上帝就按其至圣至智的旨意,自由不变地预定了将来所要发生的一切"(《威斯敏斯德信条》3.1)" 上帝是万物的伟大创造者,祂维系、引导、管理、统治一切活物、运动和事物,从最大的到最小的"(《威斯敏斯德信条》5.1)。

" 上帝在其护理之中,彰显极大的权能、难测的智慧和无穷的恩慈,甚至及于第一次堕落,以及天使和人的其它所有罪恶。

这不只是有上帝的许可"(《威斯敏斯德信条》5.4)。

l 之所以有这个部分,就是因为当初神学家预料到会有这样的问题,所以预先做出了回答:上帝并不强迫人的意志,人受造时也不会因其本质而必然不得不行善作恶。

换句话说,绝对预定与护理并没有将我们变成机器人。

虽然在理论上,我们的行为--除了行为的善恶,是上帝所预定的,通过上帝的护理来实施的,但是行为的性质、动机或道德性是属于我们的。

因此,整体而论,行为是属于作为个别受造物的我们。

预定只是远因,它不是像电源信号操纵机器人那样来操纵我们。

除非我们患有精神病,否则我们对我们所决定的每一项自由行为都有完全的知觉;是依照我们的认知与情感的状况,我们的欲望与倾向而定的;我们在作决定时,是按照最好的做法而定。

即使是有人用抢指着我们,问我们是要钱还是要命,我们也是以当时视为最好的做法而决定的。

换个方式说,控制机器人行动的主要因素是机器人的控制器,或操控它的精密程序。

机器人没有自己的感觉或意见!但我们行为的主要起因是我们本身的意志--我们有自己的意见。

红岩第九章读后感

红岩第九章读后感

红岩第九章读后感红岩,是一座坚不可摧的象征,是一座永远矗立在巍巍群山之间的精神丰碑。

在这部小说中,我们看到了一群年轻的红岩战士,他们抛弃了自己的前程和家庭,义无反顾地投身到了革命的洪流之中。

他们用自己的热血和生命,书写了一曲曲可歌可泣的英雄赞歌。

而在第九章中,我们看到了这些年轻人在面对严峻的考验时所展现出的坚韧和勇敢,让人深受感动。

在第九章中,我们看到了红岩战士们在艰苦的条件下进行着顽强的斗争。

他们面对着敌人的疯狂追杀和严苛的环境,但他们依然坚定地坚守着自己的信念,不畏艰险,不怕牺牲。

在枪林弹雨中,他们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了一道坚不可摧的铜墙铁壁,守护着自己的家园和人民的幸福。

他们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什么叫做忠诚、勇敢和无私奉献。

在第九章中,我们还看到了红岩战士们在面对困难和挫折时所展现出的顽强意志和不屈精神。

他们在革命的道路上屡遭失败和挫折,但他们从不气馁,从不放弃。

他们用自己的坚韧和毅力,克服了一个又一个的困难,最终取得了属于自己的胜利。

他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告诉我们,只要有信念,就能够战胜一切困难,迎接光明的未来。

在第九章中,我们还看到了红岩战士们在面对生死考验时所展现出的豁达和大无畏的胸怀。

他们在革命的道路上时刻准备着牺牲自己的生命,为了人民的幸福和国家的富强,他们甘愿抛头颅、洒热血。

他们用自己的生命诠释了什么叫做忠诚、奉献和无私。

他们用自己的血肉之躯,谱写了一曲曲可歌可泣的英雄赞歌,成为了永远矗立在人民心中的精神丰碑。

红岩第九章,是一部充满了革命热情和英雄气概的作品。

在这一章中,我们看到了红岩战士们在面对严峻考验时所展现出的坚韧和勇敢,让人深受感动。

他们用自己的热血和生命,谱写了一曲曲可歌可泣的英雄赞歌,成为了永远矗立在人民心中的精神丰碑。

这部作品告诉我们,只要有信念,就能够战胜一切困难,迎接光明的未来。

普通心理学第九章需要、动机和意志

普通心理学第九章需要、动机和意志
动机可以帮助个体设定合理的目标,并为实现这些目标提供动力。
如何激发和调节意志力
通过培养积极的生活习惯、建立健康的环境和寻求支持来激发和调节意志力。
意志力和行为改变
意志力可以帮助个体改变不良习惯、克服困难并实现行为改变。
意志力和个人成就
良好的意志力可以帮助个体实现个人成就和成功。
意志力和自我控制的重要性
性驱力和性动机
性驱力是个体与性行为相关的生理力量,性动机是指个体对性的渴望和热情。
基础动机和社会性动机
基础动机是满足个体生理和心理需求的驱动力,而社会性动机是源于与他人的关系和群体的认同。
动机的激发和调节
奖惩机制是一种激发和调节动机的方式,通过提供奖励或施加惩罚来影响个体的行为。
意志力的定义和作用
意志力是个体坚持目标、克服困难并实现意愿的能力。
意志力研究的方法和评估
通过实验和自我评估等方法来研究和评估个体的意志力水平。
意志力和行为控制
意志力可以帮助个体控制自己的行为,抵制诱惑和实现长期目标。
意志力的枯竭和挽救
长时间的意志力努力可能导致意志力枯竭,但可以通过休息和恢复来挽救。
意志力和自我效能
需要和欲望的区别
需要是个体的基本需求,而欲望是对满足这些需求的特定方式或对象的渴望。
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
马斯洛提出了一个需求层次的理论,包括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 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
动机的类型
内在动机源于内部满足,外在动机源于外界奖励或惩罚。
受限制和பைடு நூலகம்受限制动机
受限制动机受到外在因素的约束,而非受限制动机是个体自发行为的结果。
意志力是个体自我控制和管理行为的关键。
意志力和积极思维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与评价第九章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与评价第九章
二、学前儿童意志行动的萌 芽 三、学前儿童意志的发展及特点
一、学前儿童有意运动的萌芽
有意运动称为不随意运动,它是受意识支配为达到某 种目的主动支配自己肌肉的运动,是实现意志行动的基础。
出生婴儿,除本能的动作,动作都是混乱的,两眼不协调,手不受控 制的无乱摆动。
大约四个月,婴儿手眼动作不协调,大脑不能支配动作。 大约到了四到五个月,婴儿出现手眼协调动作,动作有了简单的目的 方向性。 1岁以后,儿童逐步学会模仿成人拿东西的动作,开始进入人类实用工 具的有意动作阶段。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与评价
主编:张文军
开篇名言
在坚强的意志面前,一切都
会臣服。
(印度)泰戈尔
第九章 学前儿童意志的发展
第一节 意志的概述
第二节 学前儿童意志的发展
第三节 学前儿童意志的培养
《挖井》漫画
两个和尚
有两个和尚住在隔壁,所谓隔壁就是隔壁那座山,他 们分别住在相邻的两座山上的庙里。这两座山之间有一条 溪,于是这两个和尚每天都会在同一时间下山去溪边挑水, 久而久之他么变成为了好朋友。 就这样时间在每天挑水中不知不觉已经过了五年。 突然有一天左边这座山的和尚没有下山挑水, 右边那座山的和尚心想:“他大概睡过头了。” 便不以为意。哪知道第二天左边这座山的和尚还 是没有下山挑水,第三天也一样。
一时冲动,不考虑主、客观条件和行动的后果
四、意志的品质
(三)坚韧性
坚韧性是指一个人在行动中能长期保持充沛的精力, 坚持不懈地战胜各种困难,不屈不挠地向既定目标前进 的品质。
与坚韧性相反的品质:
顽固执拗——只承认自己的意见和论据,对自己的行动
不作理性评价,执迷不悟,明知不可为而为之
见异思迁——行动易发生动摇,行动过程中随意更改既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第九章学前儿童意志的发展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第九章学前儿童意志的发展
学会控制情绪和行为,以 适应不同的情况和需求。
意志发展的重要性
1 自立能力
意志的发展帮助学前儿童培养自主性和独立思考的能力,为日后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 基础。
2 坚持不懈
具备良好的意能力。
3 自信心
意志力的发展可以增加儿童的自信心,使他们相信自己有能力解决问题和实现目标。
总结
学前儿童意志的发展对于其自立能力和未来的发展至关重要。了解意志的定 义、重要性以及促进意志发展的方法可以帮助我们为学前儿童提供更好的发 展环境和支持。
3
养成良好习惯
通过培养良好的习惯,如定期锻炼、规 律作息等方式来培养儿童的意志力。
相关研究和实践案例
游戏和意志力
研究表明,通过参与有挑战性的 游戏,可以促进学前儿童的意志 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亲子交流与意志力
积极的亲子交流和温暖的亲子关 系与儿童的意志发展存在正向关 联。
奖励制度
使用奖励制度能够有效激励学前 儿童的积极行为和意志力的发展。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
在这一章中,我们将探讨学前儿童的意志发展。了解意志的定义、意志发展 的重要性以及促进学前儿童意志发展的方法。
意志的定义
1 自我控制
意志是个体控制自己行为 的能力,包括抑制冲动, 制定目标和追求目标的毅 力。
2 决心
引导个体坚持并全力以赴 实现所设立的目标,即使 遇到困难或诱惑。
3 自律
学校环境
学前教育机构的教学环境和课程内容对意志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社会影响
社会文化因素以及与同伴的互动关系也会影响学前儿童的意志发展。
促进学前儿童意志发展的方法
1
设定目标
帮助儿童设定具体而可行的目标,并提
奖励激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九章意志第一节意志的概述一、什么是意志意志是指自觉地确定目的,并根据目的来支配、调节自己的行动,克服各种困难,以实现目的的心理过程。

人对客观世界的反映并非是消极被动的,而是积极主动的。

二、意志行动的表现意志表现为人有目的的行动,是人类能动地反映世界和能动地改造世界的能力和作用。

意志行动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第一,意志行动的目的性和计划性。

人在反映客观世界时,总是根据实践的需要带有一定的主观倾向和要求,并且抱有一定的目的和动机,表现出意志的目的性和计划性。

第二,意志行动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人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是主动的,即是主动地根据需要去反映世界。

人不仅能够反映事物的外部属性和现象,而且能够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反映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同时,人不仅能从实践中形成正确的思想,更重要的是能以正确的思想和理论为指导,通过实践把观念的东西变成现实,在自然界打上人类“意志的印记”。

第三,意志行动的前进性。

人的意志行动是不断发展、不断前进的,永远不会只停留在某一个水平上。

人的意志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在不断追求真理中丰富和提高,在不断摆脱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知之不多和知之不全的状态中,摆脱旧思想、旧观念的束缚,使自身的意志行动提高到一个新的阶段,并在实践中发挥前所未有的作用。

第四,意志行动必须符合客观规律。

人的意志表现为以自觉的目的来支配和调节行动。

然而,有了预定的目的通过行动就一定能够实现目的吗?这就不一定取决于人的意志了。

人的预定目的是否能实现,关键要看人的认识是否符合客观规律。

如果人正确认识了客观规律,并根据客观规律确定行动目的、计划和方法,通过实践,这个目的就能实现。

否则就无法实现,即便个体再努力也不会成功。

三、意志对行动的调节作用意志是意识调节功能的表现。

意志对行为的调节作用保证了人的行为的目的方向性,调节的最终结果表现为预定目的的实现。

意志对行动的调节作用表现在对人的行为的发动和抑制两个方面。

发动表现为推动人去从事为达到预定目的的行动。

近年来的医学实践和生理学研究证明,经过生物反馈训练,可以调节那些由自主神经支配的内脏器官的机能。

如人的心律的快慢、血压的高低、肠胃的蠕动,甚至脑电活动的节律。

四、意志行动的基本特征意志是通过行为表现出来,受意志支配的行为,具有一定心理结构和基本特征。

(一)意志行动是有目的的行动意志行动的目的性特征是人与动物的本质区别。

人在活动之前,活动的结果已经作为行动的目的而存在于人脑之中了。

在活动过程中,方法的选择、步骤的安排等始终从属于目的,并以预先所确定的目的作标尺来评价自己活动的结果。

因此,没有目的,也就不会有意志行动。

(二)随意运动是意志行动的基础随意运动是意志行动的基本单位,意志行动表现在随意运动中。

人的各种运动分为随意运动和不随意运动。

随意运动是指受到意识调节和支配的,具有一定目的方向性或习惯性的运动,意志行动除了要以随意运动为基础外,还与克服困难相联系。

(三)意志行动与克服困难相联系在人的活动中有许多是具有目的的和以随意运动为基础的。

只有那些与克服困难相联系而产生的意志行动,才是意志行动的重要特征。

一个人意志坚强的水平往往以困难的性质和克服困难的努力程度加以衡量。

意志行动中所遇到的困难有两种:内部困难和外部困难。

五、意志与认识、情绪情感的关系(一)意志与认识的关系意志与认识过程有着密切的联系。

首先,意志的产生是以认识过程为前提的,离开了认识过程,意志便不可能产生。

其次,意志对认识过程也有很大影响。

没有意志努力,就不可能有认识过程,更不可能使认识过程深入和持久。

(二)意志与情绪情感的关系意志和情绪过程也有密切的联系。

首先,情绪既可以成为意志行动的动力,也可以成为意志行动的阻力。

当某种情绪、情感对人的活动起推动或支持作用时,这种情绪、情感就会成为意志行动的动力。

其次,意志能够控制情绪,使情绪服从理智。

人们在工作或学习中面对困难而产生的消极情绪,可以通过意志力加以调节和控制,从而使自己的意志行动服从于理智的要求。

六、意志的生理机制意志活动是人脑的机能,是神经系统多部位、多层次整合活动的结果。

人的意志行动是通过一系列随意运动实现的。

随意运动是感受和效应过程所组成的复杂的机能系统,语词是随意运动的高级调节者,它在人的意志行动中起着主导作用。

随意运动是运动感觉(动觉)细胞和运动细胞之间建立联系的结果。

随意运动是与整个大脑皮层的活动分不开的,一切内外刺激,都可以成为活动的原因。

正是有了大脑皮层的内部、皮层与皮层下以及与运动器官之间的这种复杂整合运动,才保证了意志行动的产生。

第二节意志行动及其心理过程一、意志行动的基本阶段意志行动的基本阶段是指意志对行为的积极能动的调节过程,它有发生、发展和完成的过程。

(一)确定决定阶段确定决定是意志行动的开始阶段,它决定意志行动的方向以及意志行动的动因。

一般来说要经过动机斗争和目的确定等环节。

1.动机斗争人的意志行动是由一定动机引起的。

动机是激起人去行动的内部动力。

人的任何意志都存在着动机激活水平和行为效率之间的关系。

就动机斗争的形式来说,可以分为以下四种:(1)接近一接近型冲突又称为双趋冲突,指一个人以同样强度追求同时并存的两个目的但又不能兼得时产生的内心冲突。

(2)回避一回避型冲突又称为双避冲突,指一个人同时遇到两个威胁性的事件,但又必须接受其一方能避免其二时的内心冲突。

此时,由于选择的困难而使人困扰不安、左右为难。

(3)接近一回避型冲突又称为趋一避冲突,指一个人对同一目的同时产生两种对立的动机.一方面好而趋之,另一方面恶而避之的矛盾内心冲突。

(4)多重接近一回避型冲突又称为多重趋一避冲突,指一个人面对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目的,每种目的都具有吸引和排斥作用,而不能简单地选择一种目标,回避另一种目标,必须进行多重选择而引起的内心冲突。

2.确定行动的目的确定目的在意志行动中非常重要。

是否能通过动机斗争而正确地树立行动目的,表现了一个人的意志力水平。

动机之间的矛盾越大,斗争越激烈,确定目的时所需要的意志努力也越大。

意志的力量表现在正确地处理动机斗争,选择正确的动机,确定正确的目标。

(二)执行决定阶段目的确定以后,就要解决如何实现目的的问题。

即解决怎样做的问题。

一般来说,要经历行动方法和策略的选择和克服困难实现所作出的决定等环节。

1.行动方法和策略的选择2.克服困难实现所作出的决定第三节意志的品质与培养意志品质主要包括自觉性、果断性、坚韧性和自制力,它们在人的意志行动中贯彻始终,并构成人的意志的性格特征。

一、意志的品质(一)自觉性自觉性是指在行动中具有明确的目的,能认识行动的社会意义,并使自己的行动服从于社会的要求的意志品质。

与自觉性品质相反的是受暗示性和独断性。

受暗示性是指容易接受别人的影响,不加分析地接受别人的思想和行为,轻易改变或放弃自己的决定,表现为盲目行动。

独断性是指对自己的决定自信不疑,一概拒绝他人的意见或建议。

(二)果断性果断性是指善于明辨是非、抓住时机、迅速而合理地采取决定,并实现所做决定的意志品质。

具有果断性品质的人能全面而深刻地考虑行动的目的以及达到目的的计划和方法,虽然也有复杂的、剧烈的内心冲突,但在动机斗争时,没有多余的疑虑,在需要行动时能当机立断,但在不需要立即行动或者是在情况有所变化时,又能立即停止或改变已经执行的决定。

与果断性品质相反的是优柔寡断和草率决定。

优柔寡断是指在做决定时顾虑重重、犹豫不决,一直处丁动机斗争状态而迟迟做不出决定。

(三)坚韧性坚韧性是指对行动目的的坚持性,能在行动中保持充沛的精力和毅力的意志品质。

具有坚韧性意志品质的人,一方面善于克服和抵制不符合行动目的的主客观诱因的干扰,做到目标专一,始终不渝,直到实现目的;另一方面能在行动中做到锲而不舍,百折不挠,勇于克服各种困难。

坚韧性是人的重要的意志品质,一切有成就的人都具有不屈不挠地向既定目的前进的坚韧的意志品质。

与坚韧性品质相反的是动摇和执拗。

动摇是指立志无常、见异思迁,尽管有行动目的,但虎头蛇尾,遇到困难即放弃对预定目的的追求。

执拗是指只承认自己的意见或论据,当实践证明其行动是错误时仍固执己见,一意孤行,因而往往受到客观规律的惩罚。

动摇和执拗虽然表现形式不同,其实质都是不能正确对待行动中的困难,都属于消极的意志品质。

(四)自制力自制力是指在意志行动中能够自觉、灵活地控制自己的情绪,约束自己的动作和言语方面的品质。

自制力反映了意志的抑制职能。

具有自制力意志品质的人,一方面善于控制自己的行为去执行所采取的决定,一般具有较强的组织性和纪律性;另一方面又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和冲动,表现出较强的忍耐性。

其主要特征是情绪稳定、注意力高度集中、记忆力强和思维敏捷。

与自制力品质相反的是冲动性。

冲动性是指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绪,对自己的行为和言语约束较差的品质。

其主要表现为思想容易开小差,并易受外界的引诱和干扰而不能律己,有时甚至会产生违反纪律的行为。

冲动性是意志薄弱的表现。

二、意志品质的培养培养优良的意志品质,一般应该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

(一)加强目的性教育,注意培养道德情感(二)组织实践活动,以取得意志锻炼的直接经验(三)加强意志的自我锻炼(四)发挥纪律对培养意志品质的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