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情感与意志

合集下载

心理学考试

心理学考试

一、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应用领域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或心理活动发生、发展及其规律的科学。

我们分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两个方面来加以阐述。

(一)、心理过程它包括认识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三方面。

其中认识过程是基本的心理过程,情感和意志是在认识的基础上产生的。

1 认识过程这是指人在认识客观事物的过程中,为了弄清客观事物的性质和规律而产生的心理现象。

感觉、知觉、记忆、想象和思维等心理活动,在心理学中统称为认识过程。

2 情感过程这是指人在认识客观事物的过程中所引起的人对客观事物的某种态度的体验或感受。

“愉快”、“满意”、“热爱”、“厌恶”“欣慰”、“遗憾”等心理活动,在心理学中统称为情感过程。

3 意志过程这是指由认识的支持与情感的推动,使人有意识地克服内心障碍与外部困难而坚持实现目标的过程。

认识、情感和意志都有其自身的发生和发展的过程,但是,它们不是彼此独立的过程。

情感和意志过程中含有认识的成分,它们都是由认识过程派生出来的;情感与意志又对认识过程发生影响,它们是统一的心理活动中的不同方面。

认识、情感、意志过程作为心理学研究对象的一部分,被统称为心理过程。

(二)、个性心理个性心理是每个个体所具有的稳定的心理现象。

它扬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两个方面。

1.个性倾向性个性倾向性是决定个体对事物的态度和行为的内部动力系统,是具有一定的动力性和稳定性的心理成分。

个性倾向性是个性心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相关的心理活动起着支配和控制的作用。

2.个性心理特征个性心理特征是个体身上经常表现出来的本质的、稳定的心理特征。

它主要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其中以性格为核心。

心理学的应用领域甚广。

可以毫不夸大地说,凡属人类的各种社会实践均涉及到人的问题,都是心理学应用的领域。

属于心理学应用于社会实践的各分支学科,主要的有教育心理学、劳动心理学、管理心理学、医学心理学、商业心理学、军事心理学、司法心理学、运动心理学等。

还可以列出一些心理学的应用分支学科,例如,创造心理学、文艺心理学、交通安全心理学等等。

小学生的情感和意志

小学生的情感和意志

02 小学生常见情感问题
焦虑情绪
焦虑情绪的表现
小学生常常表现出过度担忧、紧张不安、易怒或暴躁、睡眠障碍、注意力不集 中、自我负面评价、身体不适(如头痛、胃痛)等症状。
焦虑情绪的原因
可能与学业压力、家庭环境、人际关系等因素有关。
抑郁情绪
抑郁情绪的表现
小学生可能表现出长期情绪低落、失去兴趣或活力、睡眠障 碍、食欲改变、注意力不集中、自我负面评价、自责和无助 感等症状。
个人因素
生理因素
小学生的生理发育状况对其情感和意志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如身体健康状况良好的小学生往往更容易形成积极 的情感和坚强的意志。
心理因素
小学生的认知水平、性格特点和心理承受能力等也会影响其情感和意志的发展。例如,认知水平较高的小学生更 容易理解他人的情感并表达自己的情感;性格开朗、乐观的小学生更容易形成积极的情感和坚强的意志;心理承 受能力较强的小学生更能够面对挫折和困难并坚持自己的目标。
05 培养小学生健康情感和坚 强意志策略
家庭教育策略
营造温馨家庭氛围
建立和谐、稳定的家庭关系,让孩子感受到家的 温暖和支持。
倾听与理解
耐心倾听孩子的想法和感受,理解他们的需求和 困惑,给予积极的回应和指导。
鼓励自主解决问题
培养孩子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让他们在面对困 难时能够积极应对。
学校教育策略
自卑心理的原因
可能与家庭环境、学校环境、个人经 历等因素有关。例如,家庭教育中缺 乏鼓励和支持,或者在学校中受到欺 凌或排挤等。
03 小学生常见意志问题
缺乏毅力
表现
遇到困难时容易放弃,无法坚持 完成任务。
原因
可能由于任务难度过高或缺乏兴趣 导致。
影响

认知行为意志情绪情感

认知行为意志情绪情感

1.婴儿
2.学步儿 3.学前儿童 4.小学生 5.青少年 6.青年 7.中年 8.老年
0岁~ 1岁~ 3岁~ 6岁~ 12岁~ 18岁~ 25岁~ 65岁~
信任感 自主感 主动感 勤奋感 同一性 亲密感 成就感 完美感
母亲 父母 家庭 邻居学校 同伴榜样 朋友伴侣 家庭同事 人群自我
3
人生发展——我你他
应付正常生活,不能与现实保持恰当接触的严重 心理疾病。
• 精神分裂症 • 情感性精神分裂症 • 偏执性精神病 • 反应性精神病
……
21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第二讲
朱丽丽 校医院五官科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Email : zhulili@ 2013-11-27 22
应对
• 应对(coping) ——是指人们为了处理或管理压力和情绪所做 的任何事情。当我们从让我们生气的人身边走 开的时候,或者向一位朋友抱怨老板的时候, 我们就是在应对生活中的压力。
一性
11
如何理解心理健康——整体性
思维
(认知)
行为
(意志)
情绪情感
12
个体心理三要素——知、情、意
❖ 认知:是指人认识客观事物的过程,是人由表及里、由
现象到本质的反映客观事物特征与内在联系的心理过程。
❖ 情绪情感:是人脑对客观事物是否满足自身物质和精
神需要而产生的主观经验,是人对客观事物要求的反映。
知以及个体对认知结果所进行的评价。
❖ 包括:

生理反应(胸闷气结)
认知活动(痛不欲生)
行为表现(泪水直流)

生理

2288
情绪与情感——焦虑
❖ 个体主观上预料将会有某种不良后果产生,但因无 法明确不良后果的性质与内容,从而无法采用有效 的手段加以控制时产生的忧虑与不安的情绪体验。

情感与意志的关系

情感与意志的关系

第七章情感与意志本章要点:1、情感的概念,情绪与情感的关系2、情感的功能,情感的种类3、意志的概念,意志行动的特征4、意志、情感、认识的关系5、意志行动的分析6、情感、意志与教学小栏目7—1第一节情感的概述一、什么是情感(一)情感的定义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满足人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

它是人对客观世界的一种特殊的反映形式。

人在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中,并不是无动于衷的,人对接触到的复杂的客观事物总是抱有不同的态度,并以带有特殊色彩的主观体验和外部形式表现出来,人学习顺利时感到喜悦,遇到不幸时感到悲痛,面临危险时感到恐惧等都是不同的情感表现。

下面我们从三个方面对情感的涵义作一阐述。

首先,任何情感都是由一定的客观事物引起的,客观事物是人们情感得以产生的源泉。

世界上不存在无缘无故的情感,和煦的阳光、清凉的海风,会使人心旷神怡;而拥挤的公交车、欠债的通知单,会使人焦虑紧张。

其次,情感反映的是客观苏州广告公司灰指甲治疗徐州网站建设蹭网卡事物与人的需要之间的关系。

情感作为一种主观体验,它所反映的不是客观事物本身,而是客观事物于人的需要之间的关系。

在这种关系中,不是任何客观事物都能引起人的情感体验。

例如,在一般情况下,车声、铃声不能引起我们的情感体验,但当我们需要冷静地思考时,这些声音就会使我们觉得讨厌;当你急切地盼望下课时,电铃的响声就会使你感到特别愉快;当我们站台久侯来车时,公共汽车驶来的声音就会使我们非常高兴。

这都说明客观事物是否能引起人的情感,是以人的需要为中介的。

凡是能满足人的需要的客观事物就使人产生愉快、喜爱等肯定的情感体验;凡是不能满足人的需要的客观事物就会使人产生烦闷、厌恶等否定的情感体验。

当客观事物一方面满足了人的某种需要,而另一方面又妨碍了人的另一种需要的满足时,则会引起复杂的情感体验,如悲喜交加、啼笑皆非、百感交集等。

总之,客观事物能否满足人的需要是情感产生的中介银杏树防锈油日本白光徐州搬家公司。

情感和意志

情感和意志

情感心理学的定义:情感是态度的一部分,它与态度中的内向感受、意向具有协调一致性,是态度在生理上的一种较复杂而又稳定的评价和体验。

《心理学大辞典》:“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满足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

情绪和情感:情绪是身体对行为成功的可能性乃至必然性,在生理反应上的评价和体验,包括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

生理反应是情绪存在的必要条件,为了证明这一点,心理学家给那些不会产生恐惧和回避行为的心理病态者注射了肾上腺素,结果这些心理病态者在注射了肾上腺素之后和正常人一样产生了恐惧,学会了回避任务。

情感也是一样,比如没有性欲当然不会有爱情的,而当人吃了春药以后,伴随着性欲的旺盛一见钟情的可能性也就会随之加大了。

所以,由不同的药物刺激引发的行为过程也表明了,情绪和情感显然是有区别的两种不尽一致的心理生理过程。

情感和情绪的区别就在于:情感是指对行为目标目的的生理评价反应,而情绪是指对行为过程的生理评价反应。

情感的本质:情感就是人类主体对于客观事物的价值关系的一种主观反映。

情感的重要作用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情感是人适应生存的心理工具,——能激发心理活动和行为的动机,——是心理活动的组织者,——也是人际通信交流的重要手段。

情感在社会交往中的常见作用。

每个人在交往中都会产生情感,不同的情感会对交往产生不同的影响。

了解情感在交往中的作用,有利于交往互动中获取他人的情感信息并把握自己的情感,运用自己的感情,分析他人的感情。

情感成熟。

指人在个人需要无论是否得到满足的情况下,能够自觉地调节情感使之适度的一种心理状态。

如需要得到满足不狂喜,需要未满足不怒不卑等。

情感成熟标志着人的心理是健康的。

每个人要社会化就应该使自己“情有节”,陶冶情操,尽快成熟自己的情感。

情感的分类:由于情感的核心内容是价值,人的情感主要应该根据它所反映的价值关系的不同特点进行分类。

1.根据价值的正负变化方向的不同,情感可分为正向情感与负向情感。

人的安全素质

人的安全素质

人的安全素质人的安全素质分为两个层次:一是人的基本安全素质,包括:安全知识、安全技能、安全意识;二是人的深层安全素质,包括:情感、认知、伦理、道德、良心、意志、安全观念、安全态度等。

人的安全知识和安全技能通过日常的安全教育手段可以得以保证和提高,在社会和企业的日常安全活动中(宣传、教育、管理等),能够得到较好地解决和保证。

而安全意识、安全观念、安全态度,以及情感、认知、意志等,则属于心理学研究范畴,这是安全行为文化建设的难点和重点。

下面主要探讨人的安全意识及人的安全心理的特点和规律。

一、人的安全意识怎么才是一个合格的、具有现代安全意识的人呢?最重要的是要看你是否具备现代人应有的安全意识。

这些意识包括:善待生命、珍惜生命的健康意识;事故严重、灾害频繁的风险意识;预防为主、防范在先的超前意识;行为规范、技术优先的科学意识;每时每刻、每处每地注意安全的警觉意识。

人的安全意识是人所处时空安全感的定位和认知,人的安全意识受人的心理活动所支配,而人的心理是人的认知、情感和意志的综合反映。

人在劳动时的心理,有认识、情感和意志三个方面的心理活动过程。

在这三种心理过程中,最基本的是认识过程,它包括感觉、知觉、记忆和思维。

感觉和知觉是初级的认识过程。

记忆是一种比较复杂的认识过程。

思维属于认识的高级阶段,它和语言密切联系,是人所特有的认识活动。

人在认识客观事物时,总要表现出一定的态度或体验,这就是情感。

情感是心理活动的另一个方面。

人在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时,不仅认识事物,产生情感,还要采取行动,人们这种有意识地反作用于现实的活动称为意志行动。

意志行动中下定决心、制定计划和克服困难等内部心理活动称为意志。

认识、情感和意志三种心理过程,它们虽然彼此区别。

但又是统一的心理活动的三个不同方面。

情感、意志随认识而产生,又影响人的认识活动。

同时,也必然影响人们在劳动过程中的安全意识。

因此,进行科学的安全管理,以提高人的安全意识为目的,需要研究劳动过程的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情感、情绪。

论述情绪情感、意志、认知的关系

论述情绪情感、意志、认知的关系

论述情绪情感、意志与认知之间的关系认识、情感与意志是人的心理的基本过程.这些过程既相互区别,又紧密联系.首先,意识是在认识的基础上产生的.人的意识活动是受目的支配的,目的不是凭空出现的,而是人认识活动的结果.人的认识越丰富、越深刻,他的活动目的就越自觉,越有可能制定出周密的计划,采用更有效的手段和方法来实现这一目的.意志在认识的基础上产生,又反作用于认识活动.意志坚强的人,有更强的奋斗精神,不畏艰难困苦,不懈探索,这为不断深化认识,排除障碍,实现目的提供了保证.其次,意志和情感是密切联系的.情感和情绪是人的活动的内部动力之一.它有积极的情感与消极的情感之分.积极的情感能激发和鼓舞人的意志行动,消极的情感又能阻碍人的意志行动.例如,当一个学生成绩优异,受到表扬和奖励时就会产生愉快的情绪体验,他就会更加努力地学习并在学习上积极克服困难,反之就会对学习失去兴趣,甚至放弃学习.意志不仅受情绪的影响,而且它对情绪也能进行调节和控制.所谓理智战胜情感,就是意志对情感的调节和控制作用.《尚书》有云:“人非草木, 孰能无情.”人之初,就有了最原始的情绪,快乐和痛苦.情从何来?所谓“触景生情”,“情”来自主体对客观外界的反应,可是对同一个客体, 各人“萝卜青菜各有所爱”,这是由于人有不同的认知,这时意志又在人的发展过程中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呢?举一个生活的例子,你/我同时喜欢上一个人(认知), 对她/他朝思暮想, 一日不见, 如隔三秋(情感), 但不同的人却有不同的行为表现, 我不敢表白,只是日夜默默思念. 你却频频主动出击, 屡战屡败, 屡败屡战, 这些行为就体现出你坚强的意志!人生是发展的一生,在认知,情感,意志过程的发展时间顺序上,最先出现的是情绪的过程,它是人脑对客观事物是否满足自身物质和精神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比如婴儿,一旦有奶喝了,情绪就是良好的.一旦没人抱了,他的情绪就可能是差的.这时情绪没有好坏对错之分.婴儿与猫狗在情绪的表达上没有区别.长大成人之后,“人与动物在情感的表达上发生了明显的不同,人类不再重视情绪的自然性,而强调情绪的道德性.”(达尔文《人与动物的情感》).此时就产生了人类特有的情感.例如集体感,荣誉感,责任感,羞耻心,求知欲等,这些都是人们在社会生活条件下所形成的高级情感.所以情绪是和人的生理需要相联系,而情感大都与人的社会需要相联系,我们也通常把情绪和情感统称为情感.人生有七情,喜怒哀乐爱憎惧.人由情而生,也为情所困,情感又以发泄为快乐,在现实或虚拟世界中,人们用各种手段在表达宣泄自己的情感,用到极致,就有了“死了都要爱”的呐喊.在当下的社会,什么样的情感才是恰当的呢?《中庸》有云:“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其后一百年的亚里士多德也有一句箴言:“谁都会发火, 这很容易.但在恰当的时机出于恰在此时当的原因, 以恰当的方式发火, 就很不容易---这是艺术.”春秋战国与变革竞争的当代,两个朝代的人们都面临着一些相似的困境.道德缺失,礼崩乐坏,社会关系紧张.而千年前的孔圣人提出“和”的观念,这与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和谐社会”的主张,跨越了千年的时空,圣雄所见略同.所以当人向内能够接纳自己的情感体验,向外宣泄情感时又不超过他人的接受程度,就可以说已经具备良好的情感能力.要“致中和”,就要驾驭情感这匹脱疆本能的野马,首先需要认知的帮助.什么是认知呢?认知包括感觉,知觉,思维,想象等过程,认知过程就是人认识客观事物的过程,是人由现象到本质地反映其本质的心理活动.传统文化也把认知放在最根本的位置,《礼记》《大学》:“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 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 先齐其家;.欲诚其意者, 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要达到道德完美尽善的境界,最根本的就要做到“格物致知”.认知是去伪存真,由表及里的过程.从而洞悉人生社会与自然界发展的规律.正确的认知过程是个人完善和治理国家的基础.认知对情感有何影响?举个实例:一日我在上海火车站拥护的售票窗口排队,不慎被人从背后踩了一脚,感觉脚痛,血液加快流动,肾上腺素开始分泌,肌肉收缩,当下心里很生气,就要责怪那人.一回头,却见一美女,轻启朱唇,柔声说了句“SORRY”,还是英文呐!刹那之间,我身心愉快,肌肉放松,怒气全消,笑眯眯地说声“没关系”.观察这个心理生理的变化过程:从不知何人到看到是被美女踩了,认知发生改变后,情绪也发生了一百八十度的转变.从这个实验可以看出,人通过自己对刺激信息的认知加工,对生理唤醒进行解释而导致相应情绪的产生.所以认知过程是情感过程产生的基础.您也别笑我,要是你老板踩了你,你也可能会说“没关系,只管踩.”所以认知过程可以影响情绪,当然情绪过程也会影响到人的认知过程,如正性积极的情绪可以帮助我们的认知过程;而负性消极的情绪会妨碍我们正确的认知.最后我们来探讨意志过程和认知与情感过程又是什么样的联系呢?意志是指一个人自觉地确定目的,并根据目的来支配和调节自己的行动,克服困难实现目的的心理过程.意志过程因为要自觉地确定目标,所以一定要有认知为前提,同时如果没有意志努力,就不能使认知活动深入和持久.同样情绪和情感既可以成为意志行动的动力,也能成为阻力.但作为一个完善的社会人,意志应该在绝大部分时间能够控制情绪.如那些为新中国献身的革命先烈们,首先是认知到只有共产党才有新中国的道理,在国民党的严刑拷打,威逼利诱之下,钢铁般的意志让他/她们控制住自己的情绪和情感过程,始终不屈不挠,热爱共产党,痛恨反动派,直至为了理想献出了宝贵的生命.这是认知,情感,意志三过程相互作用的结果,更是人性的光辉写照!人要有完善的情感,快乐不是人生追求的目标,人不能只追求情绪而没有情感;人要有正见,正确的认知是人存身立命之根本;人要有坚强的意志,一切正确的知见,一些美好的情感都要靠意志和行为来实现;认知,情感,意志行动三者合一,就组成我们的态度,态度影响每一个人发展的一生.最后请让我用孔子的三句话,同时也是我人生的坐标,总结这三个过程,也献给为革命事业献身的那些勇士们: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论大学生的认知、情感、意志与成才的关系

论大学生的认知、情感、意志与成才的关系

论大学生的认知、情感、意志与成才的关系搞要: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关系着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体健康素质的全面发展,培养大学生健康的认知、情感、童志关系着大学生的成长和成才;健康的认知是提高大学生智力和创造力的基础;健康的情感是激励大学生成才的动力;健康的意志是大学生成才的保证。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健康;成长成才江泽民指出:“一个民族的新一代,没有强壮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这个民族就没有力量,就不可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这是社会和科技发展向教育提出的要求。

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培养大学生正确的认知、良好的情感、坚强的意志,关系着大学生心理素质与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体素质的全面发展,对于提高大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承受挫折能力和情绪调节能力,对于大学生的成长和成才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大学生认知、情感、意志与成才的关系认知、情感、意志是心理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

没有优良的认知、情感和意志,智能就会被窒息,创造力就会被泯灭,成才之路就会被阻碍。

大学生的认知是否正确,情感是否健康,意志是否坚韧,对于大学生的成长与成才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

1.健康的认知是提高大学生智力和创造力的基础认知活动指的是人们通过对事物表面现象的感知与观察,揭示事物内在的本质及其规律的心理活动。

在认知活动中借助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想像力和思维力来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大学生必须提高观察力,观察是智力活动的源泉,是科学研究的基本功,是人才成长的重要心理特征,是获知纠误、有所发明创造的首要步骤。

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定律,达尔文创立进化论等,都与正确的观察事物相联系;大学生必须提高记忆力,记忆是智力活动的信息仓库,记忆是学习的必要武器,是整个智力活动的基础;大学生必须具有丰富的想像力,创造要以想像为基础,想像是科学的翅膀,是科学发展的不竭源泉,没有想像力就没有创造力,想像力推动着知识的进化,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法拉第的电磁场等都是借助丰富的想像而产生的;大学生要提高思维力,思维是智力活动的核心,是地球上最美丽的花朵,世界上所有问题的解决都要依靠思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认识、情感与意志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是人们心理特征的三个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三者相互依存,相互联系,同时又相互分割。

认识是意志的基础,意志是在认识的基础上产生的,为什么人的意志行动总是受到一定目的的支配,而人们的正是认识活动所产生的结果,认识越深刻、越丰富,人们的活动目的就越具体、越真实,人们的意志也就越坚强,意志越坚定学习月刻苦,就越能体会到学习的重要性,从而加深对事物的认识。

当然,现实生活中,有一种人,整天忙忙碌碌,甚至废寝忘食,可以说这种人意志力相当坚强,然而当你了解他后,你会发现,他的目标那么渺小,一点社会价值也没有。

意志与情感也密切相关。

意志对人的情感能够起到调节作用,意志坚强的
人能够控制和驾驭自己的情感,克服消极情感的困扰,并用积极的情绪取而代之,通常所说的理智战胜感情,指的就是意志对情感的控制与调节作用。

人的意志品质包括意志的自觉性、果断性、自制性、坚韧性,意志是人的自我修养的一个重要方面,一个人要想不断的完善自己,就要有勇于改正自己的缺点的决心和勇气,并且见诸于行动,这就需要以意志为前提。

人,正是因为有了意志,才能在创造可观世界的同时改造自己,意志坚强的人,始终如一的敬业奋斗,就会建功立业,古往今来,诸如革命先烈、名医圣手、文化巨匠等等,无一不是意志的强者。

我们应该永远记住:花盆里长不起苍松,鸟笼里飞不出雄鹰,院子里跑不开骏马,温室里练不出英雄。

茶本壶中物,
水深火热熬。

经的苦中苦,
芳香留人间。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