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管理思想史——5.专制主义和中世纪的管理思想

合集下载

总结西方管理思想史

总结西方管理思想史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总结西方管理思想史篇一:西方管理思想史地位或受人尊重的需要。

包括自尊心、自信心、能力、知识、成就和名誉地位的需要,能够得到另人的承认和尊重等。

这类需要很少能得到满足,因为它是无止境的。

第五层:自我实现的需要。

这是最高一级的需要。

指一个人需要做他最适宜做的工作,发挥他最大的潜力,实现理想,并能不断地自我创造和发展。

这五类需要一般来说等级越低越容易得到满足,等级越高得到满足的比率越小。

2、试析世界管理思想的演变总趋势。

答:一、创新。

当前和今后管理的主旋律。

二、知识。

最为重要的资源。

三、企业再造一场管理革命。

四、学习型组织的出现。

未来企业模式。

五、快速应变。

’10倍速时代’新挑战。

六、组织结构的倒置。

权力的转移。

七、全球战略。

企业决胜的关键。

八、跨。

交融与冲突。

九、管理的终极目标。

管理最优境界的实现。

3、数量管理学派对组织的看法是什么。

答:该学派对组织的看法是:(1)组织成员是’经济人’,或者叫’组织人’、理性人。

他们认为,人是理性的动物,追求经济上利益,会由于经济利益的激励为达到组织目标而努力工作,同时也满足自已。

(2)组织是一个追求经济利益的系统。

它和系统科学学派有着紧密的联系。

他们认为,组织是以最小的成本追求最大的利益。

在这个追求最大的利益过程中,是系统的整体利益最大,而不是系统各个部分利益。

(3)组织是由作为作者的人同物质技术设备所组成的有机系统。

寻么对于这个有机系统的投入和产出的分析,易是要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型。

(4)组织是一个决策的网络模型。

对于管理决策来说,其决策具有结构性,并组成网络,这样易可以应用计算的模型来进行决策。

4、试易管理学对人性的探索作一综述。

答:人们并不是理性的,而是上本性支配的,因而通过理解这些本性,易可以推动管理理论的发展与进步。

人性问题是人的本质问题,人性的变化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教育程度的提高而变化的。

管理可以看作是由人性驱使的一种社会活动。

西方早期管理思想

西方早期管理思想
贾图
• 瓦罗:也同样著有论农业
论农业一书约写于公元前37 年,是瓦罗在80 岁时为 其妻凤达尼娅写的,全书共分3 卷,第一卷讲农业本身, 包括农业的目的、范围和分科,并对农业结构、土地 质量、生产工具的使用等方面进行了详细论述.论农 业以农业经营为主要内容,以对话体的形式,论述了以 获利为宗旨的农利论思想、趋利避害的农业经营原 则、注重经济效益的管理方法和重视有效投入提高 产出的农业技术,反映了公元前50年左右欧洲的农业 传统.
出来.
莫尔

• 1、莫尔敏锐地观察到私有制是一切 罪恶的根源.
• 2、莫尔的乌托邦岛已十分注意生产 的布局和生产的组织.
• 3、在国家管理方式上,莫尔主张用民 主的方式选举政府官员, 按民主的方 式治理国家
• 4、在经济管理方式上,莫尔设想整个
社会经济是按照一定的统一原则管理 乌托邦Utopia本意为没有的地方
• 商业:新世界的起点是商业的专门化
• 由于贸易的发展,日常需求的扩大,家庭的生 产已远远不能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于是商 人将几个家庭生产单位集合起来,集中资本、 集中生产、集中销售,这样就导致了工厂制 度的产生
• 三威尼斯造船厂的管理实践
• 1、政府与工厂的关系是控制与授权经营的关系
• 2、政府给工厂下达明确的生产任务:制造、装配、修理兵 船、军舰、武器和装备
• 3、工厂内部的管理已具有相当的水平:
仓库管理井井有条,存货控制随时可测,装配线已具有较高的 科学水平.在管理上出现了标准化的概念,专门成立了人事管 理制度,对人事、工资、考勤等均做出了具体的规定,试行了 会计控制,要求严格进行资金、材料和人力消耗的核算,每隔 一定时期议会派员对厂长进行审计,厂长也对会计随时进行查 帐.威尼斯兵工厂也是最早实行成本控制,建立早期成本会计 制度的典范.

东西方管理思想史

东西方管理思想史

一、名词解释文艺复兴运动:文艺复兴是14世纪在意大利各城市兴起,16世纪在欧洲盛行的一场思想文化运动,带来一段科学与艺术革命时期,揭开了现代欧洲历史的序幕,被认为是中古时代和近代的分界。

马克思主义史学家认为是封建主义时代和资本主义时代的分界。

圈地运动:15世纪末叶至19世纪中叶西欧新兴资产阶级和新封贵族使用暴力剥夺农民土地的过程。

他迫使农民破产,流向城市,促进了英国手工业的发展。

管理效率:管理效率是运用投入产出分析工具研究管理状况的一种科学方法。

广义的管理效率是指管理活动中投入和产出的比例关系,具体到一个企业和单位,就是总的投入和总的产出的关系。

狭义的管理效率是指管理活动本身所耗费的成本(主要指管理费用)与所带来的收益的比例关系。

市场伦理:市场伦理认为只有市场与竞争才是经济活动的调剂器,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能保证资源得到最佳配制,并发挥最大的效能,政府不该干预。

疲劳研究:旨在研究出一种工作和休息的合理的搭配方式和恰当的环境布置,使得工人的疲劳减少而产量增加。

新教伦理:认为上帝把人分为选民和弃民,弃民注定要被上帝抛弃,而选民注定要得到上帝的拯救。

柔性管理(非理性主义管理):从本质上说是一种对“稳定和变化”进行管理的新方略。

柔性管理理念的确立,以思维方式从线性到非线性的转变为前提。

三权分立:亦称三权分治,是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基本政治制度的建制原则。

其核心是立法权、行政权、司法权相互独立、互相制衡。

三权分立具体到做法上,即为行政、司法、立法三大权力分属三个地位相等的不同政府机构,由三者互相制衡。

生产方式、生产组织形式:生产组织形式是指生产者对所投人的资源要素、生产过程以及产出物的有机、有效结合和运营方式的一种通盘概括,是对生产与运作管理中的战略决策、系统设计和系统运行管理问题的全面综合。

不同的经济时代由于生产模式的不同,导致生产组织形式也有所不同。

彼得瓶颈:彼得指出,每一个职工由于在原有职位上工作成绩表现好(胜任),就将被提升到更高一级职位;其后,如果继续胜任则将进一步被提升,直至到达他所不能胜任的职位。

西方管理思想史

西方管理思想史

西方管理思想史《西方管理思想史》教学大纲巫云仙编写工商管理专业课程教学大纲1220 目录前言 (1225)一、前言:课程的性质、目的和课程简介 (1225)二、教学内容与要求 (1225)第一章导论 (1226)第一节学习《西方管理思想史》需要明确的几个问题 (1226)一、什么是管理、管理者和组织? (1226)二、为什么需要管理? (1226)三、管理的作用、实质、职能和属性 (1226)四、什么是管理科学? (1226)五、管理学与经济学关于市场问题的区别 (1226)第二节西方管理思想史的研究对象和特点 (1226)一、关于西方管理思想史的研究对象 (1226)二、西方管理思想史的特点 (1227)第三节西方管理思想史的学科发展过程 (1227)第四节学习西方管理思想史的意义和基本要求 (1227)一、学习管理思想史的意义 (1227)二、学习管理思想史的基本要求 (1227)复习与思考题 (1227)拓展阅读书目 (1227)第二章西方早期管理思想 (1228)第一节西方古代社会的管理思想 (1228)一、古代埃及的管理思想 (1228)二、古代巴比伦王国的管理思想 (1228)三、古希腊的管理思想 (1228)四、古罗马的管理思想 (1228)五、宗教和古代管理思想(略) (1228)六、早期管理思想的主要特点 (1228)第二节中世纪的管理思想 (1229)一、中世纪的社会环境 (1229)二、中世纪思想家的管理思想 (1229)三、威尼斯兵工厂的管理经验 (1229)第三节文艺复兴时期的管理思想 (1229)一、文艺复兴运动 (1229)二、宗教改革 (1229)三、文艺复兴对管理思想发展的影响 (1229)复习与思考题 (1230)拓展阅读书目 (1230)第三章古典管理理论产生的历史背景和条件 (1231)西方管理思想史第一节古典管理思想产生的历史背景 (1231)一、西方资产阶级革命与资本主义制度的建立 (1231)二、西方资产阶级革命对管理思想产生的影响 (1231)第二节古典管理理论产生的思想条件——资本主义精神 (1231)一、什么是资本主义精神——马克斯.韦伯对资本主义精神的论述(1231)二、资本主义精神的三大伦理 (1231)三、资本主义精神是现代管理思想出现的基础 (1232)第三节英国工业革命——古典管理思想产生的产业条件 (1232)一、英国的工业革命——古典管理理论产生的产业条件 (1232)二、工业革命对古典管理理论的产生的影响 (1232)三、工厂制度的建立及其对管理理论提出的客观的要求 (1232)第四节古典管理理论形成的思想条件 (1233)一、詹姆斯.斯图亚特 (1233)二、亚当.斯密 (1233)三、大卫.李嘉图 (1233)第五节科学管理实践的初步尝试 (1233)一、理查德.阿克赖特 (1233)二、詹姆斯.小瓦特、马修.鲁宾逊.博尔顿 (1233)三、罗伯特.欧文 (1234)第六节英国工业革命后西欧管理思想的延伸 (1234)一、经济学家的管理思想 (1234)二、卡尔.冯.克劳塞维茨 (1234)三、安德鲁.尤尔 (1234)四、查尔斯.杜平 (1234)五、查尔斯.巴比奇 (1234)六、工业革命以后管理思想的发展小结 (1235)第七节美国的早期管理实践与思想 (1235)一、美国经济和社会发展背景 (1235)二、美国早期科学管理思想的主要代表 (1235)三、英美早期管理实践和理论的区别 (1236)复习与思考题 (1236)拓展阅读书目 (1236)第四章科学管理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1237)第一节科学管理理论的为什么在美国出现(略) (1237) 第二节泰勒及其对科学管理理论的探索 (1237)一、泰勒其人 (1237)二、泰勒面临的问题及其思考 (1237)三、泰勒对科学管理的探索 (1237)第三节学管理原理 (1238)一、科学管理的基本假设前提 (1238)二、科学管理的四个基本原则 (1238)三、科学管理的主要内容 (1238)1221工商管理专业课程教学大纲1222 第四节其他人对科学管理理论形成与发展的贡献 (1239)一、卡尔.巴思被认为是泰勒的“嫡系追随者” (1239)二、亨利.劳伦斯.甘特对科学管理理论的贡献 (1239)三、弗兰克.吉尔布雷斯与莉莲.吉尔布雷斯对科学管理理论的贡献(1239)四、哈林顿.埃莫森对科学管理理论的贡献 (1239)五、莫里斯.库克对科学管理管理的贡献 (1239)六、亨利.福特的科学管理实践和贡献 (1239)七、拔佳对科学管理理论的贡献 (1240)第五节关于科学管理理论的评价 (1240)一、科学管理理论的影响 (1240)二、科学管理理论的局限性 (1240)三、对“泰勒制”的评价 (1240)第六节科学管理理论的传播 (1241)一、工业管理教育 (1241)二、亚历山大.哈密尔顿.丘奇(略) (1241)三、奥利佛.谢尔顿(略) (1241)四、玛丽.派克.福莱特 (1241)复习与思考题 (1241)拓展阅读书目 (1241)第五章古典组织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1243)第一节法约尔的一般组织管理理论 (1243)一、亨利.法约尔生平与著述 (1243)二、亨利.法约尔对古典管理理论的贡献 (1243)三、法约尔一般组织管理理论简评 (1243)第二节马克斯.韦伯的行政官僚组织理论 (1244)一、马克斯.韦伯生平和成就 (1244)二、韦伯的行政组织理论——管理学方面的贡献 (1244)三、马克斯.韦伯的行政官僚组织理论简评 (1244)第三节古典管理理论的系统化 (1245)一、林德尔.福恩斯.厄威克对科学管理理论的推广和综合 (1245)二、卢瑟.哈尔西.古利克对古典管理理论的系统化 (1245)第四节古典管理理论总结 (1245)一、古典管理理论的演进 (1245)二、怎样评价古典管理理论? (1246)复习与思考题 (1246)拓展阅读书目 (1246)第六章行为科学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1247)第一节行为科学产生的历史背景 (1247)一、行为科学产生的历史背景与早期提倡者 (1247)二、缪斯特伯格与工业心理学 (1247)第二节行为科学的形成和发展 (1247)一、梅奥的霍桑实验 (1247)西方管理思想史二、梅奥人际关系学说的基本要点 (1248)三、行为科学的形成和发展 (1249)第三节个体行为的研究 (1249)一、马斯洛的人类需要层次理论 (1249)二、克莱顿.奥尔德佛的生存关系及发展理论 (1249)三、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 (1249)四、弗雷姆的期望理论 (1250)五、波特和劳勒的综合激励理论(略) (1250)六、麦克利兰的成就需要理论 (1250)七、麦格雷戈的X理论和Y理论 (1250)八、埃德加.沙因的复杂人假设 (1251)第四节群体行为理论 (1251)一、群体行为理论产生的背景和理论来源 (1251)二、卡特.勒温的群体动力学理论 (1251)第五节领导行为的研究 (1252)一、领导者品质理论 (1252)二、领导方式理论 (1252)第六节行为科学理论的总结 (1252)一、行为科学理论的演进与发展走向 (1252)二、行为科学理论的主要特点 (1253)三、如何评价行为科学理论 (1253)复习与思考题 (1253)拓展阅读书目 (1254)第七章现代管理理论流派和思潮 (1255)第一节现代管理理论产生的时代背景和理论基础 (1255)一、现代管理理论产生的历史背景 (1255)二、现代管理理论产生的方法论基础 (1255)三、现代管理理论丛林产生的社会原因 (1255)第二节现代管理理论的主要流派和思潮 (1255)一、管理过程学派 (1255)二、社会系统学派 (1256)三、决策理论学派 (1257)四、系统管理学派 (1258)五、数量管理科学学派 (1259)六、权变理论学派 (1260)七、经验主义学派 (1261)八、经理角色学派 (1262)九、计算机管理学派 (1263)第三节现代管理理论总结 (1263)一、现代管理理论丛林的相互联系 (1263)二、现代管理理论的分类 (1264)三、现代管理理论的主要特点 (1264)1223工商管理专业课程教学大纲1224 四、如何评价现代管理理论 (1264)复习思考题 (1265)拓展阅读书目 (1265)第八章当代管理思想的新发展 (1266)第一节当代管理思想产生的历史背景 (1266)一、世界经济的结构性变化 (1266)二、20世纪80年代以后世界格局的变化 (1266)三、当代管理环境的变化为企业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 (1266) 第二节当代管理思想的新发展 (1266)一、托马斯.彼得斯的管理思想 (1266)二、迈克尔.波特的竞争战略理论 (1267)三、约翰.科特的领导理论 (1267)四、彼得.圣吉的学习型组织理论 (1267)五、戴明与朱兰——质量管理理论双子星座 (1268)六、企业战略和核心能力学说 (1268)七、企业文化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1268)八、企业再造理论的探索与实践 (1269)九、6σ理论 (1269)第三节当代管理思想总结 (1270)一、当代管理思想发展的主要特点 (1270)二、如何评价当代管理思想 (1270)复习与思考题 (1270)拓展阅读书目 (1270)第九章东西方管理思想的互动与融合 (1272)第一节东西方管理思想的内在精神 (1272)第二节东西方管理思想在日本的实践 (1272)复习思考题 (1272)拓展阅读书目 (1272)第十章课程总结——管理思想演变的发展趋势 (1273)第一节当代管理思想面临的挑战 (1273)第二节当代世界管理发展的新趋势 (1273)拓展阅读书目 (1273)课程学时分配 (1274)推荐教材及教学参考书 (1274)教学方法及考核方式 (1274)西方管理思想史前言课程编码:406020162英文名称:History of Western Management Thought先修课程:无授课对象:商学院工商管理专业本科生开课部门:中国政法大学商学院编写人员:巫云仙周学时: 2总学时: 36学分:2一、前言:课程的性质、目的和课程简介《西方管理思想史》是为工商管理专业本科生开设的专业基础课程。

西方管理思想史脉络梳理及对现代企业的启示(原创)

西方管理思想史脉络梳理及对现代企业的启示(原创)

西方管理思想简谈智者说,知道人们如何思考,比知道人们如何行事更为重要。

虽然管理理论经过了百年发展,到今天已经十分成熟和完善了,但了解管理思想,特别是人类管理思想发展演变的历史,对于我们学习管理学的人来说,也是必不可少的。

西方管理思想发展史,早期主要表现为经济管理思想和社会管理思想。

从西方早期的重农主义经济思想,到中世纪“文艺复兴”后的重商主义经济思想,再发展到大工业时代的理性主义、科学化管理思想都是一脉相承的。

西方管理思想发展史总共可分为以下十个阶段。

1.古代希腊、罗马的经济管理想。

当时的管理思想主要以色诺芬、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克优斯*贾图等思想家的理论为主。

这些思想都是为维护奴隶制度而服务的,不过已经开始接触商品经济问题,已经产生了交换和货币。

2.西方中世纪前后的管理思想。

这个时间,正是封建主义逐渐衰落,资本主义萌芽和不断发展的时期,另外在文艺复习思想大运动的背景下,重商主义的经济思想开始出现了,例如托马斯.阿奎那的公平价格和货币交换等思想,尼古拉·马基雅维利的管理原则,以及后期的新教理论、个人自由理论、市场理论。

3.工业革命前后的管理思想。

随着手工业时代向工厂制时代的转变,生产方式的变革、生产规模的扩大和市场范围的延伸,工业革命不断的进行,兴起了古典经济思想,主要代表人有亚当斯密、萨伊、罗伯特·欧文等人的经济思想理论。

亚当斯密的分工理论和影响工资大小的因素论、萨伊的政治经济学等是西方管理思想发展史上的一大进步。

4.西方大工业时代的管理思想。

随着工业的不断发展,大企业的建立,对雇佣者、工人的需求增大,同时对管理人才的需求也更加迫切了。

于是出现了“科学管理之父的泰罗、约尔等伟大的思想家,5.梅奥的人文主义管理思想。

在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出现了梅奥的人际关系理论、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巴纳德的经理职能思想、领导工作思想等等。

在这个年代为西方当时的经济大危机做了不少的贡献。

6.20世纪50年代,全世界都在进行战后重建与经济恢复,在此期间,管理思想又有了新发展,例如杜拉克的目标管理思想,麦格雷戈的关于人性假设的”X理论和y理论和管理科学学派的发展。

《西方管理思想史》课件

《西方管理思想史》课件
持。
CHAPTER 06
结论
管理思想的发展趋势
从经验管理到科学管理 随着工业革命的兴起,管理思想 逐渐从经验管理向科学管理转变 ,强调定量分析和标准化操作。
知识管理与创新 在知识经济时代,管理思想更加 注重知识管理和创新,强调组织 学习和变革。
人际关系与行为科学 20世纪30年代后,人际关系和行 为科学在管理思想中占据重要地 位,关注员工需求和动机,强调 团队合作和沟通。
系统理论的提
总结词
系统理论的提出为现代管理思想提供了新的 视角和方法,它强调将组织视为一个系统, 注重各部分的相互关系和整体性。
详细描述
系统理论认为组织是一个由多个部分组成的 系统,各部分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影响。为 了实现组织的整体目标,需要注重各部分的 协调和平衡。系统理论的提出为组织设计和 优化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框架和方法。
CHAPTER 03
中世纪管理思想
教会与商业管理
总结词
中世纪教会组织对商业管理的影响
教会作为商业活动的监管者
中世纪教会通过制定商业道德规范和商业 行为准则,对商业活动进行监管,确保商 业行为的正当性和公平性。
教会与商业伦理
教会与商业教育
教会倡导诚信、公平、正义等商业伦理, 对商业活动中的道德问题进行规范和引导 ,促进了商业道德的发展。
《西方管理思想史》 ppt课件
目录
• 引言 • 古代管理思想 • 中世纪管理思想 • 工业革命时期的管理思想 • 现代管理思想 • 结论
CHAPTER 01
引言
课程介绍
课程名称
《西方管理思想史》
主要内容
介绍自工业革命以来西方主要的管理思想、理论 和实践的发展历程
ABCD

西方管理思想史——5.专制主义和中世纪的管理思想

西方管理思想史——5.专制主义和中世纪的管理思想

5.第二节专制主义和中世纪的管理思想郭咸纲公元五世纪末,古罗马帝国在奴隶、隶民和各族被压迫人民的不断起义,以及日尔曼“蛮族”入侵的联合打击下灭亡了。

欧洲的社会发展从此进入了封建主义的新时代。

它延续了约1000年,在历史上通常称为中世纪。

由于受封建制度的束缚,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所创造的巨大生产力相比,这段时期的经济发展相对来说是比较缓慢的。

但是,历史的发展是不会停止的,这段时期生产力还是有了一些发展,生产工具也有一些改进,人们对自然的认识尽管受到中世纪教会的思想禁锢,但对自然的观察却越来越精确。

所以,这个时期管理思想的发展也绝不是“历史真空”。

诚然,中世纪在管理思想史长河中,没有多少书面材料可以借鉴,然而,从管理思想的继承性来看,它既有自己在这一时期对管理的理解和认识,又有自己丰富的管理实践。

下面分别从实践和理论两方面给予阐述。

一、社会实践所体现出的管理思想(一)西欧封建社会的政治管理体制、组织结构封建社会内部有一套严格的等级制度。

封建社会中,维系其统治关系的生产资料是土地,因此封建社会最大的封建主——国王把一大部分土地分封给大封建主,大封建主把一部分土地分封给较小的封建主,较小的封建主又把一小部分土地分封给下面的封建主。

国王和封建主又各自分封一批骑士,作为自己的战斗队伍,骑士是最低的封建主。

这样层层受封,依次为公爵、伯爵、子爵、男爵、骑士。

边区的封爵称为边地侯或侯爵。

等级越低,人数越多,这些大大小小的封建主分别领有大小不同的封地,拥有数量不等的庄园、农奴和武装,他们组成一座以国王为首的“金字塔”。

封主和封臣关系的建立,必须经过受封仪式,称为誓忠礼。

受封者跪在领主之前,双手放在领主的掌间,宣誓效忠。

领主则授以树枝或泥土,作为封主的象征,并承认受封者为其附庸。

如受封者为教会主教或寺院僧侣,则另授指环或权杖。

领主和附庸的关系是领主要负责保护附庸,附庸要向领主效忠。

早在1847年,秃头查理的麦尔森赦令规定:自由人必须以国王或国王的任一臣属为主人;附庸必须服从封主,不得背离,战时有随同出征的义务。

西方管理思想史 早期管理思想

西方管理思想史 早期管理思想

第二章 早期管理思想
◆早期社会的管理思想
(二)古巴比伦王国的管理思想
公元前1792年,第六代国王汉穆拉比(Hammurabi) (约公元前1792~前1750年)即位,征服了苏美尔人和阿 卡德人,统一了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建立一个强大的中 央集权制国家,成为西亚古代奴隶制国家的典型。
汉莫拉比法典是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备的成文法典。
第二章 早期管理思想
◆早期社会的管理思想
到了原始社会末期,以血缘关系结成的氏族开始破裂, 一些氏族成员脱离自己的氏族,到别处和与他们没有血缘关 系的人们杂居,同时氏族也不断接纳外来人,于是出现了按 地域划分的农村公社。
到了这时,原始社会基本上就已经瓦解了,不同阶级之 间出现了斗争,随着情况的深化就出现了国家来对人民进行 有效的统治。许多文明的原始社会解体后都进入了奴隶社会。
第二章 早期管理思想
◆早期社会的管理思想
(五)古罗马的管理思想
罗马自公元510年左右成立了共和国,共和国由百人 团会议从贵族中选举执政官两人,协商处理国家政治事 务,遇紧急事变则以其中一人为执政官,为期半年,执 政官有随从12人,肩荷棒一束,中插战斧,象征国家最 高长官的权力。这种棒称之为法西斯。元老院由氏族和 退任执政官组成,有决定内外政策亦即审查和批准法案 的权利,并监督执政官。
第二章 早期管理思想
◆早期社会的管理思想
(五)古罗马的管理思想
罗马早期政治是王政时代,国王掌握绝对的权力。 其权力仅仅受到来自元老院和公民大会的遏制。元老院 就是元老议会,由不同部族首脑组成。按照宪法和传统 习俗,元老院有权通过或否决国王的任命以及判定国王 的立法和诉讼。公民大会由罗马的全体男性公民构成, 按照亲缘关系分成30组;它授予君主行使权力,而这一 点由元老院最后正式批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第二节专制主义和中世纪的管理思想郭咸纲公元五世纪末,古罗马帝国在奴隶、隶民和各族被压迫人民的不断起义,以及日尔曼“蛮族”入侵的联合打击下灭亡了。

欧洲的社会发展从此进入了封建主义的新时代。

它延续了约1000年,在历史上通常称为中世纪。

由于受封建制度的束缚,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所创造的巨大生产力相比,这段时期的经济发展相对来说是比较缓慢的。

但是,历史的发展是不会停止的,这段时期生产力还是有了一些发展,生产工具也有一些改进,人们对自然的认识尽管受到中世纪教会的思想禁锢,但对自然的观察却越来越精确。

所以,这个时期管理思想的发展也绝不是“历史真空”。

诚然,中世纪在管理思想史长河中,没有多少书面材料可以借鉴,然而,从管理思想的继承性来看,它既有自己在这一时期对管理的理解和认识,又有自己丰富的管理实践。

下面分别从实践和理论两方面给予阐述。

一、社会实践所体现出的管理思想(一)西欧封建社会的政治管理体制、组织结构封建社会内部有一套严格的等级制度。

封建社会中,维系其统治关系的生产资料是土地,因此封建社会最大的封建主——国王把一大部分土地分封给大封建主,大封建主把一部分土地分封给较小的封建主,较小的封建主又把一小部分土地分封给下面的封建主。

国王和封建主又各自分封一批骑士,作为自己的战斗队伍,骑士是最低的封建主。

这样层层受封,依次为公爵、伯爵、子爵、男爵、骑士。

边区的封爵称为边地侯或侯爵。

等级越低,人数越多,这些大大小小的封建主分别领有大小不同的封地,拥有数量不等的庄园、农奴和武装,他们组成一座以国王为首的“金字塔”。

封主和封臣关系的建立,必须经过受封仪式,称为誓忠礼。

受封者跪在领主之前,双手放在领主的掌间,宣誓效忠。

领主则授以树枝或泥土,作为封主的象征,并承认受封者为其附庸。

如受封者为教会主教或寺院僧侣,则另授指环或权杖。

领主和附庸的关系是领主要负责保护附庸,附庸要向领主效忠。

早在1847年,秃头查理的麦尔森赦令规定:自由人必须以国王或国王的任一臣属为主人;附庸必须服从封主,不得背离,战时有随同出征的义务。

在封建社会,每个领主只能管辖自己的附庸,不能对其附庸的臣属行使直接的管辖权。

所谓“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

这是封建统治阶级为调整内部关系而建立起来的政治秩序。

在长期的混乱之中,保证了他们对农奴阶级的统治。

但就整个封建社会来讲,每一个封建主相当于一个小国君,他们拥有自己的武装力量割据一方,各自为政,并时常为扩大自己的领地与其它封建主甚至领主发生战争,混乱不堪,造成了被历史学家称之为封建社会早期的黑暗时代。

正如1972年获诺贝尔经济学奖的牛津大学约翰·希克斯(John Hicks,1904~1989)所说:“如果官僚制度的确不失为一种解决办法,那么需要严加防范,经验似已证明必要的防范方法有三个:成功的第一个条件是,必须任用一些官员来监视或检查另一些官员。

最早的任意的检查只是暗中侦查,但它能逐渐制度化,因此能(在后一阶段)发展成为像现代官僚政治中的审计制度那种东西。

……第二个条件是建立一种跃升的制度——或仅仅在各处调来调去的升迁制度——使某些人不致于长期担任统治职务而滋长独立性;第三个条件是建立一种吸收新人的制度,官僚制靠它不断补充新手,精心遴选合适人才,从而使自身不致沦为依靠继承特权的阶级。

”[15](二)城市的兴起和贸易的发展对管理思想发展的影响城市:生产力的发展使手工业和农业的分离成为必然。

“专门化实际上是一个规模经济学的问题,它的确有赖于需要的集中;但市场只是可以使需求集中的办法之一。

”[16] 这样在交通要道、关隘、渡口及城堡或教堂附近,逐渐兴起集市。

许多行商成为坐商,手工业商也聚居其地,因此,便出现了商业和手工业日趋活跃的城市。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一书中指出:“(城市)在那些中世纪时代不是从过去历史中现成地继承下来的,而是由获得自由的农奴重新建立起来的”。

[17]城市的发展,客观地要求其摆脱封建领主的统治。

在内部管理体制上取得自治的市议会,选举产生了城市管理者,市民权利受到城市自治机构的保护。

城市居民的自由身份,吸引了大批的农奴和庄园的手工业者,他们纷纷奔向城市谋生,致使城市人口迅速的增加,城市规模越来越大,带动了城市的进一步繁荣。

行会:中古城市手工业者按照各行业结成的联盟。

行会最早于10 世纪出现在意大利,以后在10世纪至12世纪期间相继出现于法国、英国和德国。

关于行会的起因,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一书中明确地指出:“联合起来反对勾结在一起、掠夺成性的贵族的必要性,在实业家同时又是商人的时期对共同市场的需要,流入当时繁华城市逃亡农奴的竞争加剧,全国的封建结构——所有这一切产生了行会。

”[18]行会是城市手工业者保障自身利益的行业内部组织,它具有现代管理的某些雏形:首先,行会规定了一套等级制度,并与此相适应地产生了一套人事等级,即“行东——帮工——学徒”。

学徒从师期满,在行东的作坊中做一段时间的帮工,有了一定的积蓄和经验后,就有可能升到行东,这一做法可以称之为现代技术等级制度的源头。

其次,行会对产品质量做了具体的规定,如严格禁止偷换原料,伪造产品等,这同样可被认为是质量管理的最早尝试。

第三,行会也同样可以看成是最早的行业垄断组织,它限制了外来手工业者的竞争,最大限度地利用本行会所在城市的市场。

商业:“新世界的起点是商业的专门化。

”[19]商业的复兴对欧洲发展历史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也扩大了人们的视野。

商人在整个经济生活中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他们根据日常商业活动的需要,购进原料,然后承包给手工业者或家庭去加工,然后再由商人将产品收回,并支付给手工业者或家庭一定的报酬(加工费或工资)。

但由于贸易的发展,日常需求的扩大,家庭的生产已远远不能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

于是商人将几个家庭生产单位集合起来,集中资本、集中生产、集中销售,这样就导致了工厂制度的产生。

商业繁荣的影响远不只此,它还进一步导致了较为复杂的商业组织的建立、银行的产生与核算技术的发展。

在定期的集市上,广泛使用各种货币。

商人进行交易之前必须辨认货币,鉴定货币的成色,于是就出现了以识别和兑换货币为业的钱商。

钱商收到商人的一笔钱后,就委托其在某地的代理人凭字据(期票)付款给商人,这就是最早的信用。

早期的银行业产生于西欧。

1346年热诺阿成立了欧洲的第一个银行。

“银行”一词也取自于意大利文Banca,原意是“板凳”,即钱商在大街常坐的地方。

银行的出现,使13 世纪香槟集市上已经广泛采取的划拨结账方式,进一步演变为运用复式记账的基本原理来记账。

一般认为佛罗伦萨和威尼斯是现代簿记学的发源地。

第一次用文字说明这种方式的,据说是卢卡·帕乔利,他在1494年发表的《论算术、几何、比例和对称》一书中对此做出了说明。

薄记的产生使会计核算方法更加科学,也使经营效果的衡量更加明晰、更具说服力,从而大大促进了管理信息系统的完善,这样就有可能使经营决策建立在一个较为科学合理的基础之上。

(三)威尼斯造船厂的管理实践威尼斯位于亚得里亚海北岸,是地中海沿岸从事商业活动极早的城市,到10世纪末,已成为一个富庶的商业共和国。

为了保护资本的利益,威尼斯在公元14世纪开设了一家造船厂,由政府即国家议会直接管理,该厂占地约60英亩,工人达2000人左右,政府对工厂的管理从以下几个方面体现出当时高超的管理水平。

1、政府与工厂的关系是控制与授权经营的关系。

工厂设有厂长,在厂长与议会之间由政府选派联络员、督察员和巡视员以便加强对工厂的监督和控制。

2、政府给工厂下达明确的生产任务:制造、装配、修理兵船、军舰、武器和装备。

到15世纪末,威尼斯拥有商船3000艘和数以千计的战舰,在舰队中服役的人员达3万人。

3、工厂内部的管理已具有相当的水平:仓库管理井井有条,存货控制随时可测,装配线已具有较高的科学水平。

在管理上出现了标准化的概念,专门成立了人事管理制度,对人事、工资、考勤等均做出了具体的规定,试行了会计控制,要求严格进行资金、材料和人力消耗的核算,每隔一定时期议会派员对厂长进行审计,厂长也对会计随时进行查帐。

威尼斯兵工厂也是最早实行成本控制,建立早期成本会计制度的典范。

二、中世纪思想家的管理思想在西欧中世纪思想家中,阿奎那、马基雅维利和莫尔等人的思想对管理思想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启示。

(一)阿奎那的管理思想托马斯·阿奎那(Thomas Aquinas,1226~1274),中世纪神学家和经院哲学家,出生于意大利的贵族家庭。

阿奎那的著述甚多,其中以《神学大全》最为著名,被誉为中世纪经院哲学的百科全书。

阿奎那被中世纪奉为“神学之父”。

从管理学的角度来总结阿奎那的思想,我们可以得到以下几方面具有启发意义的思想线索:1、阿奎那认为,宇宙秩序是按等级的阶梯来安排的,即从非生物体开始,逐渐上升到人、圣徒、天使、最高是上帝。

每一个较低的等级都有高一级的目的,并力图达到这个目的。

整个体系又都倾向于上帝,上帝是整个系统的最终目的,整个系统按上帝的旨意运转。

2、在阿奎那的理论中,自然的观点占有重要的地位。

从自然法的观点出发,他得出进一步的推论:第一,“每一个人对于获得仅与自然有关的东西,胜过于对所有的人或许多别人的共同事务的关系”。

第二,“当各人有他自己的业务需要照料时,人世间的失误就会处理得更有条理” ;第三,“如果各人都对自己的处境感到满意的话,可以使人类处于一种比较和平的境地”,相反地,“在那些联合地和共同地占有某种东西的人们中间,往往最容易发生纠纷。

”[20]3、阿奎那对一系列经济问题进行了论述,其中包括消费的适可原则,生产上的二因素论——劳动和徒弟,经济活动的干预主义,公平价格论,货币论,利息论,商业论等,都显示出其宗教伦理思想。

这种宗教伦理思想,在某种程度上,也影响了管理思想中的某些关于社会和人的地位的基本理解,并构成了后来管理思想中,关于人性的某些基本假设中的伦理学基础。

(二)马基雅维利的管理思想尼克罗·马基雅维利(Niccolo Machiavelli,1469~1527 ),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政治思想家、历史学家。

马基雅维利出身于佛罗伦萨一个没落的贵族家庭,担任过14年佛罗伦萨共和国10人议会的秘书。

面对当时封建割据状态和处于文明困难境地的意大利,马基雅维利抱着爱国主义的热诚积极参与政治,后因政治迫害而进行文艺政治理论研究工作,他著有《君主论》、《战争的艺术》、《佛罗伦萨史》等著作。

在这些著作中很多地方闪烁着管理思想的光辉。

1、马基雅维利从唯心主义观点出发,把“权力欲望”和“财富欲望”看作是人性的基础。

马基雅维利的人性论是“人性本恶论”。

他认为人“是反复无常的、忘恩负义的,是怯儒、虚假、伪善、嫉妒、对人满怀敌意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