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德兰,德国,英国,法国和西班牙的文艺复兴
艺术史8-2第八章 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尼德兰和德国)

❖
成
罗伯特·康宾:《受胎告知》约15世纪初期完
❖ 罗伯 特· 康宾: 《耶 苏诞 生》, 1425 年.
❖ 杨·凡·爱克(1390---1441年):于1422年成 为独立画家.1425年担任勃艮第公爵的宫廷画 家,其主要作品有《教堂中的圣母》、《根特 祭坛画》、《阿尔诺芬尼夫妇像》等.
❖ 附录:所谓祭坛画,是画在木板上安置在教堂圣坛前 面的画,有的类似可以折叠的屏风画。 《根特祭坛 画》是一种多翼式“开闭形”祭坛组画。每逢节日 的礼拜盛会,祭坛的两翼伴随着音乐旋律被徐徐打 开,辉煌夺目的12幅祭坛画便呈现在人们的眼前。 它分成上、下两段和左右两翼,上段的中央是基督, 两旁是圣母玛利亚和洗礼者约翰。两翼的内侧是 《合唱的天使们》和《奏乐的天使们》,外侧是亚 当和夏娃,下段的中央是《羔羊的颂赞》,两翼左 两侧是《骑士》和《裁判官》,右侧是《隐者》和 《巡礼者》。
❖ 阿尔布雷希特·丢勒:《自画像》(左图于1500年完成)
❖ 丢勒的故乡纽伦堡是当时德国重要的经济文化中心 之一,有比较活跃与自由的空气。自1509年起丢勒 成为该市大市政会委员,并与德国著名人文主义学 者交往,他崇敬马丁·路德,也同情宗教改革运动。 他曾精心创作了数幅自画像及德国当代人的肖像, 这些肖像画刻画了资产阶级上升时期的人物,他们 意志坚强,充满自信,同时具有日耳曼人严峻、刚 毅的性格特征。大拉文斯堡商业协会纽伦堡代表奥 斯瓦尔德·克雷尔的肖像就是其肖像画的代表作之一。
❖ 罗吉 尔·凡 ·德 尔·维 登:《读 书的少 女》,15 世纪中 期完成.
老彼鲁·勃鲁盖尔
❖ 16世纪60年代,爆发了尼德兰资产阶级革命, 它了几十年之久,直至1609年荷兰独立。在 此期间尼德兰人民为了反抗西班牙统治进行 了长期的、坚忍不拔的斗争。老彼鲁·勃鲁盖 尔(约1525—1569)的艺术产生了于尼德兰 革命酝酿和爆发时期.
文艺复兴

当时,西欧的中世纪是个特别“黑暗的社会”,基督教教会成了当时封建社会的精神支柱,它建立了一套严格的等级制度,把上帝当做绝对的权威,一切都要遵循基督教的《圣经》,否则就要对其进行制裁,甚至处以死刑。
在教会的管制下,中世纪的文学艺术死气沉沉,科学技术也没什么进展。
绝大部分历史学家相信,对文艺复兴这一概念的阐述源于13世纪晚期的佛罗伦萨,特别是在但丁(1265年-1321年)、彼特拉克(1304年-1374年)的著作以及乔托(1267年-1337年)的绘作诞生的时代。
有的学者非常明确地给出了文艺复兴开始的时间,其中一位提出,应以1401年洛伦佐·吉贝尔蒂和菲利波·布鲁内莱斯基这两位天才雕塑家竞争佛罗伦萨圣母百花大教堂洗礼堂铜门的合约为标志。
而其他学者则认为,是艺术家和博学家(包括布鲁内莱斯基、吉贝尔蒂、多那太罗和马萨乔等人)为获得艺术品创作委托的普遍竞争,激发了文艺复兴时期的创造力。
但是,对于文艺复兴兴起于意大利、发生于当时的原因,学界至今仍有着诸多争议;相应地,也有多种理论用于解释文艺复兴的起源问题。
概述文艺复兴这场文化运动对近代早期欧洲的学术生活造成了深刻的影响。
它从意大利兴起,在16世纪时已扩大至欧洲各国,其影响遍及文学、哲学、艺术、政治、科学、宗教等知识探索的各个方面。
文艺复兴时期的学者在学术研究中使用人文主义的方法,并在艺术创作中追寻现实主义和人类的情感。
在欧洲的修道院图书馆中和没落的拜占庭帝国里,文艺复兴时期的思想家们搜集到了古典时代的文学、历史和演说文献。
这些文献大多使用拉丁语或古希腊语写成,多数内容晦涩难懂。
文艺复兴时期的学者同12世纪文艺复兴时期的中世纪学者最显著的差别在于,前者将文学和历史等文化方面的文献作为新的研究重点,而后者只专注于自然科学、物理学和数学的希腊语和阿拉伯语典籍。
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学者并不反对基督教;恰恰相反,这一时期众多的伟大作品都是为宗教而作,而且许多艺术作品得到了教会的赞助。
西方艺术史:尼德兰文艺复兴时期美术【21】

西方艺术史:尼德兰文艺复兴时期美术【21】尼德兰、荷兰、德国、西班牙和法国的文艺复兴15世纪末至16世纪初,尼德兰处于西班牙的封建统治之下,宗教思想仍有相当地位。
尼德兰人长期生活在本民族的传统中,这儿盛行巫术、民间传说和谚语。
人们常利用笑话、谚语和绘画,发泄对教会和西班牙统治者的不满。
尼德兰交通发达,经济繁荣,不断受到意大利文艺复兴运动的影响,人文主义思想得到传播。
封建宗教思想同人文主义精神在这里相互交织,反映在一部分艺术家的创作之中。
长期以来,许多学者认为罗伯特·康宾就是"佛莱玛尔画家"。
原来在佛莱玛尔修道院发现了一位无名艺术家的作品,因此称他为"佛莱玛尔画家",后来研究其艺术风格时,发现与罗吉尔·凡·德尔·维登的风格有明显相似之处,据此有些学者推断"佛莱玛尔画家"就是维登的老师、著名画家罗伯特康宾。
康宾长期在图尔奈工作,他的著名作品有《受胎告知》、《耶稣诞生》等。
虽然是宗教画,却通过某些细节描绘,使画面上流露着市民生活的情趣。
当时在尼德兰还没有形成独立的风景画。
《受胎告知》1425-1428年,属祭坛画,最初为梅罗德收藏,故又称《梅罗德祭坛画》,全画分三个画面:中间为主体画,描绘天使驾临玛利亚的闺房传达上帝旨意;耳幅分别是供养人英加布列赫特夫妇像和圣徒约瑟木匠像。
画面虽工整细腻,但画家并不着意于人物精神刻画,也不紧扣情节表现,天使仅作告知手势,而玛利亚则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地在读圣经。
画家更着力于借宗教故事,描绘人物的生活状态和环境道具,真实生动地刻画各种生活用品的质感和环境的空间感,显示出尼德兰传统细密画的深厚写实功力。
从人物周围的各种用品和摆设及透过门窗远处街景描绘,可见静物画和风景画的成就,它奠定了后来的独立静物画和风景画的基础。
《受胎告知》在《耶稣诞生》的右上角描绘了阳光下的美丽风景,有城堡、湖泊、道路和房屋,虽然这些风景并非实景写生,大多系假想,我们从中却可以看出后来形成为独立绘画体裁的尼德兰风景画的端倪。
西方艺术史:尼德兰文艺复兴时期美术【22】

西⽅艺术史:尼德兰⽂艺复兴时期美术【22】尼德兰、荷兰、德国、西班⽛和法国的⽂艺复兴活动于15世纪后半叶的尼德兰著名画家还有:⾬果·凡·德·古斯(⼜名胡果·凡·德·格斯 Hugo van der Goes,荷兰画家, 1440-1483年),其代表作有《三王礼拜》、《波提纳⾥祭坛画》、《马利亚之死》等。
《国王朝拜/蒙福特祭坛画》,1470年《波尔蒂纳⾥三联画》《圣母之死》1480年普尔特根·托特·⾟特·扬斯,代表作有《旷野中的约翰》、《耶稣诞⽣》、《哀悼基督》等。
《荒野中的圣约翰》这幅画中,施洗约翰的形象具有普通⼈那种感情温厚的特征,洋溢着⼈道主义的魅⼒:在天边的旷野中,圣约翰孤独地凝神沉思,他⾚裸双⾜,形容枯槁,右⼿⽀撑头部,⼼绪郁结,但⽬光仍显得仁慈和善。
陪伴他的是⼀只象征圣灵的⼩⽺羔。
整幅作品情调低沉,⾦⾊的基调更增强了忧郁和伤感的⽓息。
《旷野中的约翰》《耶稣诞⽣》描绘的是耶稣诞⽣时的夜景,以⼩耶稣的⾝体作光源照亮了圣母的⾯庞和⼀部分画⾯,另⼀部分画⾯则隐没在夜⾊之中,增加了宗教神秘感,同时画⾯上出现了强烈的明暗对⽐,这⼀特⾊在17世纪的荷兰绘画中得到了充分发挥。
《耶稣诞⽣》汉斯·梅姆林(Hans Memling,1430—1495),尼德兰佛兰德斯画家,北⽅⽂艺复兴运动中的杰出代表⼈物。
代表作有《圣母⼦》、《马丁·凡·约万亨像》等。
《圣母⼦与天使》《圣母⼦》西罗厄姆斯·博什(希罗尼穆师·博斯c.1450-1516年)尼德兰北⽅⽂艺复兴的代表⼈物,最独具特⾊的画家。
20世纪以前,⼈们对他的了解和研究甚少。
超现实主义画派崛起后,才对他进⾏了重新评价和研究。
他的画风平整细腻,以现实⽣活为依据,融进艺术家本⼈的幻想,⽤各种怪诞的形象和奇异的画⾯来影射教会和当时的社会。
文艺复兴的影响

文艺复兴是指兴起于14世纪的意大利各城市,盛行于16世纪的欧洲的一场思想文化运动。
最初的中心在意大利,后扩展及德意志、尼德兰、英国、法国和西班牙等地。
它被认为是中古时代和近代的分界,马克思主义史学家认为是封建主义时代和资本主义时代的分界,这场带来一段科学与艺术革命时期的运动标志着欧洲历史序幕的揭开。
文艺复兴在人类文明发展史上标志着一个伟大的转折。
它是新文化,是当时社会的新政治、新经济的反映,是新兴的资产阶级在思想和文化领域里的反封建斗争。
恩格斯曾高度评价“文艺复兴”在历史上的进步作用。
他写道:“这是一次人类从来没有经历过的最伟大的、进步的变革,是一个需要巨人而且产生了巨人——在思维能力、热情和性格方面,在多才多艺和学识渊博方面的巨人的时代。
”文艺复兴主要表现在科学、文学和艺术的普遍高涨,又因各国的社会经济和历史条件的不同而在各国带有各自的特征。
主要代表人物及其代表作有但丁(《神曲》)、达芬奇(《蒙娜丽莎》)、米开朗基罗(《大卫》)、拉斐尔(《西斯廷圣母》)、提香(《酒神的狂欢》)、波提且利(《维纳斯的诞生》)、伽利略等等。
人文主义是此时期的主流,社会思潮的核心。
文艺复兴运动是一次极大推动了人了社会进步的思想解放运动,是资产阶级反封建反神学世界观的运动,它促进了近代文化、艺术、航海等科学事业的发展,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冲击了神学,解放了思想,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生产技术的改进。
①它的人文主义精神是社会进步的表现,推动了人类社会由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的过渡。
人文主义是一种哲学理论和一种世界观。
人文主义以人,尤其是个人的兴趣、价值观和尊严作为出发点。
对人文主义来说,人与人之间的容忍、无暴力和思想自由是人与人之间相处最重要的原则。
而文艺复兴给意识形态领域带来的系列巨大变化中最突出的就是关于人价值观念的转变。
文艺复兴发现了人和人的伟大,肯定了人的价值和创造力,提出人要获得解放,个性应该自由。
重视人的价值,要求发挥人的聪明才智及创造性潜力,反对消极的无所作为的人生态度,提倡积极冒险精神。
西方艺术发展史

西方艺术发展史西方艺术发展史古典前时期艺术(原始艺术,古埃及艺术,古代两河流域艺术)古典时期艺术(古希腊艺术,古罗马艺术)中世纪艺术(早起基督教艺术,拜占庭艺术,罗马式艺术,哥特式艺术)欧洲文艺复兴艺术(意大利文艺复兴艺术,尼德兰,德国,西班牙)巴洛克和洛可可艺术(17世纪意大利艺术,18世纪新古典主义艺术)19世纪西方艺术西方现代主义艺术古典前时期艺术原始艺术两种艺术形式:小型雕刻品---维林多夫母神像、洞穴壁画----遗址:法国拉斯科洞穴西班牙阿尔塔米拉洞穴(受伤的野牛)巨石建筑----巨石阵古埃及艺术332BC以前的埃及艺术,人类最早的文化发源地之一,三时期:古王国、中王国、新王国吉萨金字塔群狮身人面像卡纳克的阿蒙神庙尼弗而提提王后彩色雕像古代两河流域艺术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两河流域古代文明,是人类历史上最古老的文明之一。
古希腊人把两河流域叫做“美索不达米亚”,意思是“两河之间的地方”。
美索不达米又分两个部分,南边叫巴比伦尼亚,北边叫亚述。
就今天来说,两河流域相当于伊拉克一带。
两河流域文明时代最早的居民是苏美尔人。
苏美尔人是亚洲最早具有完整文化的民族。
牛头竖琴古典时期艺术古希腊艺术古希腊是西方文明的发源地古希腊艺术包括爱琴艺术和希腊艺术两部分(分为古风时期,古典时期,希腊化时期)爱琴艺术:抓蛇女神像,狮门(迈锡尼城城门)希腊艺术:希腊艺术的主要成就是雕刻。
柱式:多立克柱式,爱奥尼柱式掷铁饼者(米隆)断臂维纳斯(米洛斯)古罗马艺术希腊文化与古罗马文化共同构成西方文明的起源。
罗马人最有成就的是建筑。
罗马人开始使用拱门与拱顶,并开始使用水泥制作混凝土,因此能建造出各种形状与体积的建筑物,所以建筑是罗马艺术上最大的成就。
其他建筑有市场、广场、澡堂(公共交际场所)、运动场、竞技场、斗兽场等。
古罗马建筑的代表类型:大角斗场、万神庙、凯旋门(君士坦丁)中世纪艺术早期基督教艺术中世纪史也叫中古史,指的是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到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这一时期的历史。
第三章-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美术--尼德兰、德国、西班牙、西班牙、法国说课讲解

《七种 死罪》 (1480) 板上油 画 120×15 0厘米 马德里 普拉多 宫博物 馆藏
老彼得·勃鲁盖尔 (约1525—1569年)
• 作品包括油画、铜版画和素描,题材以《圣经》故事、 阿尔卑斯山风景和当地农村的风土人情为主,反映尼 德兰火热的现实生活。
• 画风淳朴、清晰、线条简练、色彩鲜明、对比强烈, 表现出浓厚的装饰趣味和对局部、细节的重视。这种 画风源于尼德兰的民族风格,与北欧传统文化中的哥 特式艺术传统一脉相承。
➢ 是油画材料和技法的革新者。 ➢ “尽我所能”是他的艺术格言。观察入微、描
绘细致,重视对人物性格的刻画,注意光、色 的表现。 ➢ 最著名的代表作《阿尔诺芬尼夫妇像》集中体 现了他的艺术成就和特点。
《阿尔诺芬尼夫妇像》 (1434) 板上油画
82×60厘米 伦敦国家美术馆藏
《阿尔诺芬尼夫妇像》局部
第三章-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美术-尼德兰、德国、西班牙、西班
牙、法国
• 关于尼德兰
➢ 尼德兰是荷兰语,被译作“低地之国”。它主要是 指荷兰,全境约有四分之一的土地低于海平面,三 分之一的土地海拔不到一米。
➢ 历史上的尼德兰还曾包括今比利时、卢森堡以及今 法国东北部的一些地区。
➢ 文艺复兴时期的尼德兰是西班牙王国的属地,分成 十七个省,共有300多个城市,是当时欧洲资本主 义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
1515
《 犀 牛 》 (
) 木 刻 伦 敦 大 英 博 物 馆 藏
《画师绘制斜躺的女人像》 (1525) 木刻 8×22厘米 维也纳艾尔伯迪纳绘画收藏馆
《书房中的圣保罗》 木板画
《帕里斯的判决》 克拉那赫
小汉斯·霍尔拜因 (1497-1543)
• 霍尔拜因的主要成就在 于肖像画,是同时期北 欧最伟大的肖像画家。
文艺复兴的背景

文艺复兴的背景(1)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资产阶级成长起来.(2)天主教会统治压抑人的个性,阻碍科学和生产的发展.(3)拜占廷帝国灭亡时,大批学者逃到意大利,带来大量古希腊罗马的古籍.(4)意大利城市政权强大,同情并支持资产阶级.文艺复兴是14~16世纪反映西欧各国正在形成中的资产阶级要求的思想、文化运动。
其主要中心最初在意大利,16世纪扩及德意志、尼德兰、英国、法国和西班牙等地。
“文艺复兴”的概念在14~16世纪时己被意大利的人文主义作家和学者所使用。
该词源自意大利文“Rinascita”,一般多写为法文“Renaissance”。
它概括了乔托以来的文艺活动的特点,被世界各国沿用至今。
中国曾有人直译为“再生”或“再生运动”,但“文艺复兴”的译法己被普遍接受。
当时人们认为,文艺在希腊、罗马古典时代曾高度繁荣,但在中世纪“黑暗时代”却衰败湮没,直到14世纪以后才获得“再生”与“复兴”。
因此,文艺复兴着重表明了新文化以古典为师的一面,但它并非单纯的古典复兴,实际上是反封建的新文化的创造。
文艺复兴主要表现在科学、文学和艺术的普遍高涨,但因各国的社会经济和历史条件不同,在各国带有各自的特征。
意大利文艺复兴13世纪末14世纪初,意大利在欧洲最早产生资本主义萌芽;但由于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先进地区只限于少数几个城市,尤以佛罗伦萨、威尼斯为最。
地处意大利中部的佛罗伦萨出现了以毛织、银行、布匹加工业等为主的七大行会,它们不仅控制佛罗伦萨的经济,也直接掌握城市政权。
佛罗伦萨的最高权力机构——长老会议的成员只能由七大行会从其会员中遴选,贵族被剥夺参政权,广大工人处于无权地位。
在这种政治、经济背景下的佛罗伦萨,成为意大利乃至整个欧洲的文艺复兴发源地和最大中心。
帕莱斯特里那(1525-1594)罗马乐派的创始人,意大利作曲家,是历史上最大的天主教会作曲家,他一生作有大量的多声部弥撒曲、经文歌、圣母颂歌、宗教牧歌和世俗牧歌,开创了庄严明净的无伴奏合唱风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尼德兰文艺复兴美术
• 由于尼德兰美术中的雕塑作品现存极少,尼德 兰美术在绘画方面的成就显得相当突出。尼德 兰绘画主要是细密画miniature和祭坛画。 • 细密画miniature
• 在中世纪手抄本的基础上,产生了一种细密画风格, 细到可以在钮扣大小的面积上绘制肖像。这种传统支 配了15世纪的尼德兰绘画,使其长于写实而精于细节 描绘。
罗伯特· 康宾 Robert Campin
• 与凡· 艾克兄弟同时代的画家罗伯特· 康宾(约 1378~1444) 艺术风格受到细密画和民间艺 术的影响,著名的作品有《受胎告知》、《圣 母子》、《耶稣诞生》等。 • 康平的绘画风格接近于凡· 艾克,而在人物形象 的细节刻画上,比凡· 艾克更细腻。
《受胎告知》
• 丢勒在油画、版画等领域留下了丰厚的成果, 以致德国美术史上称他所处的时代为“丢勒时 代”。他的作品体现着鲜明的德意志民族的特 点:坚实、严谨、缜密,不仅气势宏大,而且 富于哲理,画风严谨,素描精确,线条流畅有 节奏感。
阿尔布雷希特· 丢勒 (Albrecht Dü rer)
• 丢勒尤其精于版画创作,他在中世纪版画的基 础上,将人体解剖学、透视远近法引入版画, 以细密而劲利的线条表现形体的明暗和空间层 次,使版画艺术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在丢 勒数量众多的版画作品中,最著名的是《启示 录》木版组画,其中《四骑士》采用隐喻的手 法表达了作者对现实社会的关注与思考,间接 地反映了人民的反宗教情绪。
凡 ·埃克兄弟 (Van Eyck Brother)
• 尼德兰文艺复兴美术最初的奠基人是凡 ·埃克 兄弟。他们绘制的《根特祭坛画》 (1415-1433) 是尼德兰早期文艺复兴美术中著名的 杰作。
《根特祭坛画》 ghent altarpiece
• 这幅祭坛画是15世纪尼德兰最早、最大、最优秀的绘 画作品之一。画上每一个细节都致力于传达宗教意义, 阐述着救赎的教义。 • 这幅祭坛画由20面画板所组成,其中16面位于扇门上。 扇门的外面的左右下方,分别描绘着真人大小的捐赠 人,他们跪在福音书作者和施洗者的面前,恭敬而虔 诚。在他们的上方,大天使加百列正在对圣女宣告她 将生下救主,如同两位男预言家和两位女预言家所预 言的一样,这四位预言家则出现在扇门的最上层。中 间画面的窗户外,是当时最典型的尼德兰城镇风光。
斯吕特(Claus Sluter)
• 《摩西井》作于 1395--1403 年间,原是一 个巨大的十字架的基座,呈六边形,每边装饰 有比真人还大的先知雕像。其中有手执诫律的 摩西,魁伟庄严的大卫以及秃顶的以赛亚等人。 这些人物雕像个性鲜明,艺术手法简洁写实。 饱满健壮的形体,流畅飘逸的线条,使其成为 尼德兰雕刻艺术中的上乘之作,并给绘画艺术 以有力的影响。
德国文艺复兴美术
• 16世纪的德国出现了四位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画 家:丢勒、格吕内瓦尔德、克拉纳赫、荷尔拜 因。其中,丢勒最具代表性,成就也最为突出。
阿尔布雷希特· 丢勒 (Albrecht Dü rer)
• 阿尔布雷希特· 丢勒(1471~1528)不仅是16 世纪德国最伟大的艺术家,同时也是欧洲整个 文艺复兴时期最杰出的代表人物之一。他是一 位达· 芬奇式的人物,既是版画家也是油画家、 建筑师,水彩画也很有建树。
《三博士来拜》
• <四使徒>是丢勒最著名的作品之一,他创作这 幅作品时,德国的农民战争刚刚结束。丢勒试 图通过描绘基督教的四个圣徒,即约翰、彼得、 保罗、马可,表达自己对祖国命运的深切关注 和要求伸张正义、谴责邪恶的思想,体现了鲜 明的人文主义思想。
• 创作于1504年的《三博士来拜》是丢勒一幅 比较重要的宗教主题的油画。这幅作品既体现 《三博士来拜》 出了传统的北欧风格——对细部处理的极端关 注,同时也体现了丢勒在意大利学习的成果, 如前景人物金字塔式的构图以及那位黑人博士 优雅的站姿等。值得注意的是丢勒将其中一位 博士描绘成黑人,这在同类主题的作品中是很 少见的。一方面它表达了对基督崇拜的普遍性, 另一方面也体现了丢勒平等的种族观念。
《阿尔诺芬尼夫妇像》
Giovanni Arnolfini and His Bride
• 所有细节的精致刻画是尼德兰特有的细密画传 统画法,而用镜子来丰富画面的空间,正是这 幅画的特色。后来荷兰的风俗画,尼德兰的类 似绘画,都得益于这种画法的启示。
凡 ·埃克兄弟
• 扬· 艾克处理油彩的技巧是卓越的。他改进 凡· 了油画技术,采用含有树脂的稀释油调和颜料, 增强了油画的表现力,长久以来,人们将油画 的发明归功于他。
《一位女士的肖像》
• 《一位女士的肖像》中的年轻女子端庄地将视 线下垂,避开观者的视线,丰厚的嘴唇与紧握 的双手传达了神经质般的敏感,修剪得极为整 齐的指甲显现出她与身俱来的高贵气质。
罗吉尔· 德尔· 凡· 维登 (Rogier van der Weyden)
• 维登是继扬· 艾克之后最优秀的尼德兰画家, 凡· 由于他的活动,提高了尼德兰画派在欧洲的影 响,也为北方欧洲绘画树立了榜样。维登的代 表作有:《下十字架》、《最后的审判》等。
阿尔布雷希特· 丢勒 (Albrecht Dürer)
• 丢勒继承了本民族的美术传统,又广泛吸取各 家之长,逐渐形成了自己的艺术风格。在他的 作品中人物形象真实生动,充满了人文主义精 神,即使在宗教画中也洋溢着对生活的热爱。 丢勒曾两次辞谢外国的重金聘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他认为德国 才是他艺术创作的源泉和基石。
阿尔布雷希特· 丢勒 (Albrecht Dürer)
《根特祭坛画》 ghent altarpiece
• 这是一幅天堂的景象,在天堂中所有美丽的植物都茁 壮地成长。画家精确地描绘出各种植物,以致于从植 物学的角度都可以辨认出它们。在画面的地平线上是 高耸的教堂塔楼,它们象征着天国,所有受上帝救赎 的人将在那里会聚,并一起作礼拜。在画面的中央, 上帝之羔羊站在一座祭坛上,鲜血从它的胸口流入一 只圣餐杯。在前景中的喷泉上铭刻着“这是生命之水 的喷泉,出自上帝的宝座”。在《羔羊的礼赞》两侧 的画板上,公正的法官、基督教战士、隐士以及巨人 圣克里斯多佛领导朝圣者越过粗糙的地面正走向草地。
罗吉尔· 德尔· 凡· 维登 (Rogier van der Weyden)
• 康宾最著名的弟子是罗吉尔· 德尔· 凡· 维登 (1399/1400~1444)。维登早期绘画非常注 重人物的环境细节描写。但他对整体效果的注 意胜过对细节的注意。 • 在维登的画中,细致优雅的造型与柔和的轮廓 使画中的模特儿几乎都获得了一丝贵族气质。
德国文艺复兴美术
• 德国文艺复兴美术发端于 15 世纪,滞后于同 时期的意大利与尼德兰美术。这主要是因为德 国当时依然处于封建割据状态,微弱的王权不 能给这些极分散的城市以有力的保护,哥特式 美术依然占居主要地位。 1420 年至 1540 年间,德国出现了文艺复兴,一些经济发达的 城市成为诸地方美术流派的中心。
欧洲诸国的文艺复兴美术
High renaissance
概述
• 欧洲的文艺复兴运动发源于意大利,在其影响 之下,西欧各国也都先后萌发了文艺复兴。由 于地理、历史、民俗传统等诸因素的差异,这 些国家的美术受中世纪哥特式艺术传统的熏陶, 宗教气息十分浓厚。
概述
• 文艺复兴精神在西欧各国更多地体现为对世俗 风情的描绘。与同一时期的意大利相比,它们 的美术作品虽然缺少意大利文艺复兴美术所特 有的那种磅礴的气势,但尼德兰、德国、法国、 西班牙等部为欧洲文艺复兴美术的发展做出了 各自的贡献。
德国文艺复兴美术
• 德国文艺复兴初期的绘画与雕刻受晚期哥特式 美术中某些因素的影响,宗教祭坛画较为发达。 画在木板上的单幅或多联的祭坛画被安置在肃 穆的教堂中,以增加庄严的气氛。
维茨 (KonradWitz)
• 15 世纪中叶开始,德国美术家表现出对人的 生活环境的关注,喜欢描绘自然环境,人物造 型则强调真实感。 • 画家维茨 (约 1414--1446) 即是这方面的代 表。他的《基督踏海》描绘了博登湖的真实景 色,虽为传统的宗教题材,画面却十分生动自 然。
尼德兰文艺复兴美术
• 佛兰德斯是 14 世纪尼德兰美术家主要的活动 区域。在那里他们曾用绘画、雕刻来装饰教堂、 宫廷和市政建筑,但这些作品大多遭到破坏, 遗存极少。
斯吕特(Claus Sluter)
• 14 世纪末,尼德兰出现了著名的雕刻家斯吕
特 (约 135/1360--1405) 。有关他的生平和 早期的美术活动已无从考查,然而他为第戎修 道院所作的精美雕刻《摩西井》,以出色的写 实技巧一直为后世所称道。
《基督踏海》
• 德国文艺复兴美术应该说以版画成就最为突出, 对整个欧洲的美术都产生过积极的影响。
施恩告尔 (Martin Schongauer)
• 这时期有名的美术家还有施恩告尔 (1445/1450--1491) 等。
施恩告尔 (Martin Schongauer)
• 在早期名画家中,施恩告尔的铜版画居于领导 潮流的地位。他的后继者,德国文艺复兴大师 丢勒则使铜版画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和完善。
德尔克· 布茨 (Dirk Bouts)
• 德尔克· 布茨(约1415~1475)是尼德兰北 方画派重要代表之一。他为鲁汶市圣彼得教堂 绘制的祭坛画《最后的晚餐》被认为是尼德兰 宗教绘画中表现世俗生活的典型例子。在画中 波茨既没有根据历史传说,也没有按照宗教说 教来展示事件发生的地点,而是将最后晚餐的 场景大胆地移至15世纪尼德兰市民住宅的餐室 中,世俗气息十分浓郁。
《阿尔诺芬尼夫妇像》
Giovanni Arnolfini and His Bride
• 除了《根特祭坛画》以外,扬· 艾克还有一 凡· 系列的传世佳作。在当时的尼德兰,扬· 艾 凡· 克是最有实力和具有崇高地位的画家之一,尤 其是他在1432年完成了《根特祭坛画》以后, 他的艺术创作进入了黄金时期。此时他主要致 力于肖像画的创作,最著名的作品是《阿尔诺 芬尼夫妇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