坦克自动灭火系统

合集下载

现代主战坦克的综合防护系统_上_

现代主战坦克的综合防护系统_上_

们能够在昼夜间全天候对敌方军队战
降低武器装备被发现概率问题还
役战术体系整个纵深内(达到 300 千 需要采取综合措施。为此,乌克兰哈
米)配置的坦克装甲车辆实施毁灭性 尔科夫莫洛佐夫设计局专业设计人员
打击。
研制出了降低坦克装甲车辆被发现概
这种作战环境局势就要求对坦克 率的技术设备:动力传动室和行动部
基体装甲进行现代化改进的同时,还 分的热屏蔽层、动力室的新型散热
光电干扰系统能够提供坦克被激 光器照射的方向光信号和声信号,自 动向受到敌方威胁的方向发射烟幕 弹,削弱和部分反射激光线,破坏来 袭弹药导引头的工作,压制相应来袭 反坦克武器的效能,以及在手动(应 急情况下)发射烟幕弹。
光电干扰系统有自动和半自动两 种工作方式(半自动工况时由车长实 施烟幕弹的发射)。3D17 烟幕弹的发 射距离为 50~80 米。一枚烟幕弹发射 3 秒种后可形成高15米、宽10米的烟 幕墙。
的方向仍然可能是研制综合干扰系 “鸫”主动防护系统,该系统于1983年
紫外线辐射被动系统,具有探测以± 装甲车辆防护的最有效方法是爆炸反
2.5度角发射或飞临的导弹的能力。 应装甲和主动防护系统综合配套使
还有一种更具优势的类似系统是 用,这种综合系统能够保证为坦克装
可干扰飞临反坦克导弹方向的系统。 甲车辆的全方位防护现代反坦克武器
其原理是干扰发射机发射调制成型光 的攻击提供互补,对此,俄罗斯和其
“屏障”主动防护系统
射机发射的光束不能精确对准方向,
目前,世界上主要国家都对主动
而大约是向火炮身管轴线± 40 度的 防护系统抱有极大期望,这种系统发
扇面散射。
现和摧毁飞临坦克的反坦克弹药,从
目前,俄罗斯设计人员正在研制 而保护坦克的主装甲。世界上研制和

摘取坦克冠盖上的明珠——研究院火控系统发展掠影

摘取坦克冠盖上的明珠——研究院火控系统发展掠影

摘取坦克冠盖上的明珠——研究院火控系统发展掠影作者:暂无来源:《坦克装甲车辆》 2019年第24期席宇峰刘丽楠坦克火控系统是控制坦克武器(主要是火炮)瞄准和发射的系统,用以缩短射击反应时间,提高首发命中率。

火控系统是现代坦克装甲车辆最重要的系统。

对坦克装甲车辆而言,机动性能、防护性能和信息化能力固然重要,但都是为了最后能够给敌人来一发一击命中的射击做基础和准备。

有人称火控系统是坦克冠盖上的明珠,还是很有道理的。

中国兵器第一研究院是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公司所属坦克装甲车辆综合研究院所。

建院六十年来,坦克火控系统一直是其重要研究开发任务之一。

艰难的起步“匮乏”似乎是中国60年代各行业的表现特征。

第一代兵工人发扬“三边精神”:边建设、边学习、边科研,拉开了自力更生、奋斗拼搏的帷幕。

我们的火控研制更是在这样“匮乏”的基础上开始的,当时可以说是要人没人(专业技术人才),要技术没技术(系统专业技术),要参考没参考(国外技术封锁)。

研究院火控系统研制起步于光学研究室。

60年代,研究室进行了近红外线炮长夜间瞄准镜的研制工作,1969年近红外炮长夜间瞄准镜研制成功,终于在装备在69式坦克上,这是我国坦克装备的第一种自行研制的光学仪器。

正是凭借着对坦克装甲事业的热爱,老一辈火控人克服种种困难,采取手绘、自制工具、工装等多种手段,开发了系列观察镜+瞄准镜+火炮稳定器的简易火控系统。

“晃出来”的下反稳像式火控系统1976年,文革结束。

装甲兵提出了我国二代主战坦克的主要指标,其中对火控系统有一条要求是:行进间对1 500米外活动目标的射击命中率要达到65%,这一指标实际上是德国研制豹2时提出的,在当时是世界最先进的,装甲兵提出这个要求是符合当时世界主流。

1970年,当时世界坦克强国德国和美国想联合研制一个MBT70主战坦克,在研制过程中,德国提出要研制一个瞄准镜稳定的、行进间对活动目标射击的系统,这个系统的造价大概占到整个车辆造价的48%,美方持有不同意见,双方僵持不下直到最后分道扬镳。

坦克装甲车辆综合防护系统

坦克装甲车辆综合防护系统

坦克装甲车辆综合防护系统全身披挂反应装甲块的俄军T-72坦克部队在未来信息化战争中,坦克装甲车辆仍将是网络中心战的核心。

同时,其在战场上也将面临来自陆、海、空等多方位立体攻击,包括动能弹、穿甲弹、破甲弹、反坦克子母弹、反坦克火箭筒、反坦克地雷和软杀伤武器(如电、光、波、场、核、生、化等武器)。

面对性能不断提高、种类形式多样的威胁,坦克装甲车辆单纯依靠增加装甲厚度等传统防御手段已难以抵御。

综合防护概念的出现,为今后坦克装甲车辆防护技术确定了发展方向,为其战场生存力的提高提供了发展空间。

综合防护系统是在现有基础上发展的一种整体式防护手段,通过将坦克装甲车辆的总体设计、装甲防护、主动防护、隐身、烟幕、三防等多种技术手段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做到先敌发现、先敌射击、先敌压制、先敌摧毁,形成由外到内的、有效的立体防护系统。

目前,坦克装甲车辆综合防护概念下所采用的防护技术主要是在提高总体设计的基础上,采用主动防护技术、隐身技术和装甲防护技术等。

主动防护主要分为硬杀伤、软杀伤或两者结合在一起的综合主动防护系统三种;隐身技术中目前比较受关注的要数新一代隐身技术和隐身坦克技术;装甲防护技术包括传统均质钢装甲和各类非常规装甲等。

其中,非常规装甲技术不但可以降低坦克装甲车辆的整体重量,还能提高其防护力,有一定的发展前景。

此外,目前坦克装甲车辆所采用的防护措施还有烟雾遮蔽技术、二次效应防护技术及核生化防护技术等等。

总体设计坦克装甲车辆的总体设计,也就是形体防护。

车辆外形是由车长、宽、高、履带着地长、车底距地高,以及车体和炮塔的形状等决定的。

相对而言,车辆高度越低,正面面积越小,被命中的可能性就越小。

车体易被命中部位的装甲尽量倾斜,不仅可以增加“跳弹”的可能性,而且可以增大虚拟厚度,即增大弹丸在装甲内贯穿的距离。

一般是前装甲较厚,倾斜较大,防弹能力和承受冲击的能力都较好。

以色列“梅卡瓦”主战坦克的动力装置前置,并且前装甲又有较大的倾斜角度,因而乘员正面的防护得到加强。

北京自动灭火设备工作原理

北京自动灭火设备工作原理

北京自动灭火设备工作原理
自动灭火设备是一种通过感应火源并自动释放灭火剂来实现灭火的装置。

其工作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 感应火源:自动灭火设备通常安装在有火灾风险的区域,如电气设备室、油库、厨房等。

当检测器感应到火源,通常通过烟雾、热量或光学传感器来检测火焰或烟雾。

2. 触发信号:一旦检测器感应到火源,它将产生触发信号,通常以电信号的形式传递给控制器。

触发信号可以直接启动灭火装置,或通过控制器执行后续步骤。

3. 系统准备:控制器接收到触发信号后,将启动准备化工作。

这可能包括断开电源、关闭通风系统、设置报警装置等,以确保灭火效果最佳。

4. 灭火剂释放:一旦系统准备就绪,控制器将触发灭火剂的释放。

灭火剂可以是气体、液体或固体,如二氧化碳、泡沫剂或干粉。

通过喷射或喷洒灭火剂,火源周围的氧气被稀释或隔离,使火焰的燃烧得不到足够支持,从而达到灭火的效果。

5. 系统复位:一旦灭火装置发出灭火剂,控制器将执行系统复位操作,以便准备下一次火灾的发生。

这可能包括清理残留的灭火剂、恢复电源和通风等。

总的来说,北京自动灭火设备通过感应火源并自动释放灭火剂来实现灭火。

它的主要工作原理是在检测到火源后,通过控制
器的指令,释放适当的灭火剂进行灭火。

这些步骤通常是自动进行的,可以在短时间内快速响应并扑灭火灾,从而保护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坦克火控系统发展史(1)从一战中诞生

坦克火控系统发展史(1)从一战中诞生

坦克⽕控系统发展史(1)从⼀战中诞⽣写在前⾯的话:现代坦克的⽕控系统能精确到什么程度呢?举个例⼦:⼀⽀狙击步枪,在100⽶距离上弹着点的散布控制在⼀⾓分以内(也就是⼦弹全部打在⼀个⼀元硬币的范围内)就是⼀⽀⾮常优秀的世界名枪!但是如果按⽐例缩⼩,同样是⼀百⽶,现代坦克⽕控系统的及格精度是:0.3⾓分!良好精度是:0.1⾓分!优秀精度是:0.04⾓分!!!那么这么精确的⽕控系统到底是经历了怎样的历练才达到今天的⽔平的呢?我们⼀起来探寻⼀下坦克⽕控系统的前世今⽣。

襁褓中的啼哭:⼀战时期坦克⽕控的发展1、早期“碉堡”式⽕控有点军事历史知识的⼈都知道,坦克的第⼀声啼哭始于1916年8⽉的索姆河战役中的“⼤游民”,从此宣告⼈类第⼀种集⽕⼒、装甲和越野机动能⼒(注1)的地⾯合成兵器正式诞⽣。

雄性⼤游民雌性⼤游民█⼤游民坦克是分公母的,雄性⼤游民有两门⼝径57毫⽶霍奇基斯6磅速射炮和4挺维克斯机枪,雌性⼤游民只有6挺维克斯机枪。

坦克诞⽣的初期,由于技术和认识的局限,⼤多数⼈包括坦克设计师都是把坦克当成是⼀种“可以移动的钢铁碉堡”,其作战样式是:坦克赶到步兵最需要的地⽅然后停下来⽤⾃⾝的⽕⼒⽀援步兵,待步兵完成任务后再赶往下⼀个地点,如此循环。

这样的作战预设就使得坦克根本不需要复杂的⽕控系统,只需要能在坦克⾥能开⽕就⾏,⾄于命中率嘛......佛系⼀点,缘分到了⾃然打得中。

例如最早参加实战的英国MKII“雄性”坦克的6磅霍奇基斯速射炮的瞄准装置极为原始:只有⼀个准星+表尺!⽽且炮架和防盾之间是分开连接的,只要震动过⼤,松动的炮盾就会遮住表尺。

所以最初的坦克炮⼿不得不打开炮闩从炮膛中瞄准,⽽且由于霍奇基斯速射炮没有加装反后坐⼒装置,炮⾝与炮架是刚性连接的,⼀开炮就会震得⽕炮和炮⼿跟抽疯似的,综合以上缺陷就使得⽕炮的直射有效射程根本超不过500⽶去!还不如⼀挺轻机枪!早期的MKII型坦克(特征是尾部有两个转向轮)█早期的MKII型坦克的6磅霍奇基斯速射炮是没有反后坐⼒装置的炮⾝和炮架是刚性连接,瞄准装置只有⼀个极为简单的准星+表尺(红圈处)2、反后坐⼒装置和简易光学瞄准具的引⼊后期的MKV型坦克█后期的MKV型坦克(特征是取消了尾部的转向轮),6磅霍奇基斯速射炮加装了反后坐⼒装置(红圈处)以及⼀个简易的光学瞄准装置(黄圈处)由于MKII的⽕炮直射有效距离太近,曾经出现过MKII在700⽶的距离上向德军77毫⽶野战炮连开9炮却⽆⼀命中,之后被德军野战炮从容消灭的战例!所以坦克上的那门速射炮完全就是个摆设!对敌⼈的杀伤效果还不如⼀挺机枪管⽤(MKIII就直接去掉了⽕炮,直接装了⼋挺机枪),直到MKIV型坦克开始,英国⼈才给6磅霍奇基斯速射炮加装反后坐⼒装置和简易光学瞄准具,这才使坦克可以在静⽌的条件下对千⽶左右碉堡⼤⼩的⽬标有⼀定的直射命中率(过去只能⽤弹幕覆盖)。

坦克火控系统发展使(4)自动装表简易火控系统

坦克火控系统发展使(4)自动装表简易火控系统

坦克火控系统发展使(4)自动装表简易火控系统战后第二代火控系统——自动装表简易火控系统1、“自动装表”装的是什么表?怎么“装”?在上一篇《简易装表火控系统》中估计很多读者都有一个疑问:老是讲“装表”装的到底是什么“表”啊?这个表怎么“装”啊?其实这个“表”指的就是——射击表尺T-54炮手划分板█就是这玩意我们都知道枪弹也好炮弹也好,弹道都是一个抛物线,在不同的距离上弹道的高点是不一样的。

要想准确的击中目标我们最少要知道三个参数:①目标相较于我的距离是多少,②目标相较于我的高度(角度)是多少,③我所发射的弹种的弹道是什么样的。

提示:下面的讲解涉及到比较复杂的弹道学知识,我尽量用最简单的语言讲解。

举个例子:坦克与目标的相对距离为1500米,相对高度角为3°;根据三角形计算法则可以算出坦克到目标的实际距离为1502.1米。

这时我们就知道了三个参数中的两个:实际距离和高度角;那么要击中目标我们就需要带入第三个参数——(以穿甲弹为例)假设目标本身的高度是2.5米,目标与坦克的相对水平高度是87米(用三角函数计算)、必须命中目标的正中心;那么弹道参数就是:坦克炮以多大的仰角发射穿甲弹在1502.1米处弹道高度为88.25米(87+2.5÷2)!通过上述的讲解大家会发现弹道的计算非常复杂的(数学渣玩不转),在战场上是没有时间给士兵去计算的(过去炮兵有个职业叫“计算兵”就是专门负责算弹道的),所以为了节省时间,设计师们就会提前把弹道算好并装在瞄准设备里面,这就是——表尺!好在说回刚刚那个例子,坦克与目标的相对距离为1500米,相对高度角为3°,那么该怎么瞄准呢?T-62中型坦克Tsch-2B-41U瞄准仪划分板如果用普通穿甲弹,我们就要在普通穿甲弹的表尺上去找1500米的标线(那根横向的红线),再找到火炮的位置线(那根竖红线),两更线的交汇点就是瞄准点用这个交汇点瞄准目标就OK了。

坦克的组成及作用

坦克的组成及作用

坦克由坦克武‎器系统、坦克推进系统‎、坦克防护系统‎、坦克通信设备‎、坦克电气设备‎及其它特种设‎备和装置组成‎。

现代坦克大多‎是传统车体与‎单个旋转炮塔‎的组合体。

按主要部件的‎安装部位,通常划分为操‎纵、战斗、动力-传动和行动4‎个部分。

1)操纵部分操纵部分(驾驶室)通常位于坦克‎前部,内有操纵机构‎、检测仪表、驾驶椅等;战斗部分(战斗室)位于坦克中部‎,一般包括炮塔‎、炮塔座圈及其‎下方的车内空‎间,内有坦克武器‎、火控系统、通信设备、三防装置、灭火抑爆装置‎和乘员座椅,炮塔上装有高‎射机枪、抛射式烟幕装‎置等;动力传动部分‎(动力室)通常位于坦克‎后部,内有发动机及‎其辅助系统、传动装置及其‎控制机构、进排气百叶窗‎等;行动部分位于‎车体两侧翼板‎下方,有履带推进装‎置和悬挂装置‎等。

在总体布置上‎,大多数坦克是‎是驾驶室在前‎,战斗室居中,动力-传动室在车体‎后部且发动机‎纵置。

有的坦克将发‎动机横置,有的坦克将动‎力-传动装置布置‎在车体前部。

坦克乘员多为‎4人,分别担负指挥‎、射击、装弹、驾驶等任务。

有些坦克采用‎了坦克炮自动‎装弹机,这样就不需要‎装填手,通常为3名乘‎员。

2)武器系统主武器多采用‎120mm或‎125mm口‎径的高压滑膛‎炮。

炮弹基数一般‎为40~50发,主要弹种有尾‎翼稳定的长杆‎式脱壳穿甲弹‎和多用途弹。

脱壳穿甲弹采‎用高密度的钨‎合金或贫铀合‎金弹芯,初速达165‎0~1800m/s,在通常的射击‎距离内,可击穿500‎余mm厚的均‎质钢装甲。

多用途弹对钢‎质装甲的破甲‎深度可达60‎0mm左右,而且兼备杀伤‎爆破弹功能。

各种炮弹多采‎用带钢底托的‎半可燃药筒。

有的坦克炮有‎自动装弹机,有的坦克炮可‎发射反坦克导‎弹(也称炮射导弹‎)。

辅助武器多采‎用7.62mm并列‎机枪、12.7mm或7.62mm高射‎机枪,有的装有榴弹‎发射器。

现代坦克普遍‎装备了以电子‎计算机为中心‎的火控系统,包括数字式火‎控计算机及各‎种传感器、炮长和车长瞄‎准镜、激光测距仪、微光夜视仪或‎热像仪、火炮双向稳定‎器和瞄准线稳‎定装置、车长和炮长控‎制装置等。

陆军资料

陆军资料

59-2A式中型坦克的最大亮点是依靠引进的新型火炮技术、跳频电台和高灵敏度的全自动灭火抑爆系统这三项技术使老式的59坦克战技性能得到大幅度提升的话,那么59-2A则主要是依靠我国自己的技术使老装备重新焕发出青春活力的首先,从外形上看,令人耳目一新:车体和炮塔的外形更为流畅,配以侧屏蔽裙板和抛射式烟幕弹发射装置,给人以现代主战坦克的美感。

其次,它采用了带轻型热护套的81A式105毫米线膛坦克炮。

装轻型热护套的坦克炮,可以有效防止炮管因日照等因素引起弯曲,从而大大提高了火炮的射击精度。

第三,采用了双向自动装表简易火控系统,火力精度高,系统反应时间短。

MBT2000主战坦克的车体具有防护能力强,外形低矮、纵向尺寸短、重量轻的优战。

车体前部甲板和炮塔前部装有间隙复合装甲组件。

该坦克可在车首、炮塔前部、侧面和顶部挂装爆炸式反应装甲。

作战前,也可将车体两侧的橡胶履带裙板换装成爆炸式反应装甲组件。

MBT2000主战坦克的主要武器是1门有热护套和炮膛抽烟装置的125毫米滑膛炮,可发射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空心装药破甲弹和杀伤榴弹。

弹药装填由自动装弹机完成,进一步提高了射速。

高射机枪可进行车内操纵射击。

PTL02轮式坦克歼击车装备使用一门105毫米线膛炮被中国北方工业总公司(NORINCO)发展用于新的轻型(快速反应)机械化步兵师。

PTL02的105毫米主炮和它的火控系统起源于88式主战坦克。

主武器是一门105毫米高膛压低后座力线膛炮,能发射使用钨杆的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APFSDS)和反坦克高爆弹(HEAT)、高爆弹(HE)。

车辆携带30枚弹药。

射击精度获得是采用一套原始的FCS光电火控系统使用红外夜视瞄准具和激光测距仪输入。

相同的火控系统在88式主战坦克(MBT)上也被安装。

T-80坦克的总体布置与T-64主战坦克相似,驾驶员位于车体前部中央,车体中部是战斗舱,动力舱位于车体后部。

为了提高对付动能穿甲弹和破甲弹的防护能力,车体前上装甲比T-64坦克有进一步改进,前下装甲板外面装有推土铲,还可以安装KM-4扫雷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坦克自动灭火系统
跟宾馆里的灭火系统类似,火焰和烟雾传感器检测到信号,打开阀门,喷!大部分都有自动灭火装置.如俄罗斯T-72坦克,该坦克上装有自动灭火装置,当探测器感受到存在火灾信号时该装置能自动控制灭火瓶喷出灭火剂进行灭火。

一些如69式中型坦克防护系统该坦克的装甲防护与59式相同,采用均质钢装甲,铸造炮塔,车内携带半自动型灭火瓶3个,手提灭火器1个,车上装有电点火烟幕筒2个。

早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和大战期间,一些国家的坦克上就装上了灭火设备。

不过大多数是手提式灭火器,非常简陋。

在战后的第一代和第二代坦克上,普遍装上了固定灭火装置。

固定式灭火装置分为手提式、半自动式和自动式三种。

手提式灭火装置最简单。

几个固定在坦克内的灭火瓶组成了灭火剂喷射系统,灭火瓶通过管道与装在坦克内最易着火部位的喷嘴相连接。

当乘员发现坦克内起火时,迅速扳动电气开关,使灭火瓶阀开启,灭火剂从喷嘴中喷出,将火源扑灭。

半自动灭火装置中,除了灭火剂喷射系统外,还装有火灾报警系统。

火灾报警系统由火焰感受器、音响报警器和信号灯组成。

当坦克内出现火情后,报警器响,信号灯亮,向乘员报警,而灭火剂的喷射仍然由乘员手动控制。

我国50年代末期列装的59式
坦克上的灭火装置就是半自动的。

坦克内共有3个灭火瓶,乘员可以按下不同的按钮,对不同部位灭火。

灭火剂的代号为1211,比早期的二氧化碳灭火要好得多。

自动灭火装置中,除了灭火剂喷射系统和火灾报警系统外,还多了一个控制盒,盒里面装有灭火控制电路。

发生火警时,控制盒在向乘员报警的同时,能按预定的程序自动启动灭火瓶,喷射灭火剂,扑灭火源。

火灾报警系统中的火焰传感器,是探测火情的"耳目"。

在半自动灭火装置中,多数为感温式(双金属片、热电偶等)或感烟式传感器,不过,这些传感器的反应时间比较慢,大约需要2--5秒钟才能起作用。

若是油箱着火,一下子就能着起来,2--5秒钟后再来救火就来不及了。

这就促使坦克设计师们想办法研制一种能在瞬间就把火源扑灭的灭火装置。

于是,自动灭火仰爆装置便应运而生了。

其实,自动灭火抑爆装置也是自动灭火装置的一种。

不过,它反应奇快,不但能灭火,还能抑制弹药的诱爆。

因而,在当代的主战坦克中,差不多都装上了自动灭火抑爆装置(简称灭火抑爆装置)。

有了它,可以使坦克及其乘员的生存能力大大提高。

最典型的例子是1982年以色列入侵黎巴嫩的战斗。

由于当时以色列的"梅卡瓦"坦克上装上了灭火抑爆装置,尽管也有坦克被反坦克武器击穿,但单车乘员的伤亡仅是其它坦克的
1/2,而且没有一个坦克乘员被烧死。

这在以往的任何一次
坦克大战中,是根本做不到的。

神奇的"眼睛"
从原理上讲,灭火抑爆装置和以往的自动灭火装置是一样的。

所不同的是,灭火抑爆装置的反应出奇的快,探测火源快、喷射灭火剂快、灭火也快。

它有一只神奇的"眼睛"--光学火焰传感器和一个聪明的"大脑"--先进的控制盒。

尤其是它的光学传感器,堪称是灭火抑爆装置中的"一绝"。

对坦克灭火抑爆装置中的光学传感器的要求是:既要灵敏度高,对油料等着火非常敏感,又要对火柴、灯光等亮光不敏感。

用一句行话说,就是"抗误报能力强"。

试想,如果乘员想在坦克里抽支香烟,一划火柴或一按打火机,灭火系统便"自动地"扑地一下子启动灭火器......那还得了!
妙就妙在坦克上的光学传感器采用的是双光谱或三光谱探测原理,既只有不同波段的双光谱或三光谱(包括红外波段、紫外波段)照射时,也就是和油箱起火时的光谱相近时,控制盒才会起作用;而火柴等较单纯的光谱照射时,控制盒就不起作用,从而防止了误报。

光学传感器的响应时间为5毫秒左右,一般用在战斗室内,也就是用到火险的要害部位;而感温式的热敏传感器,一般用到坦克上的动力舱,它的响应时间一般为3--5秒,这也足够用了。

聪明的"大脑"
在自动灭火抑爆装置中,控制盒(或称控制器)算得上是整个系统的"大脑"。

它接收来自各个传感器的信号,经过
逻辑判断和处理后,向相应的灭火瓶发出控制指令,打开灭火瓶阀,实施灭火。

为防止火源"死灰复燃",它还具有二次喷射的能力。

控制器的"聪明"之处在于,它必须接收到双光谱或三光谱信号后,并且辐射强度要超过一定值,才能向灭火瓶发出指令。

控制盒的逻辑判断时间为5毫秒,也是够神速了。

整个系统具有自检能力,以保证全套系统可靠的工作。

控制器的核心是一套逻辑判断和控制电路,以及放大器、检波器、比较电路等电子元器件。

它是指挥灭火系统的神经中枢。

不过,在电子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它也只能算是一种很普通的控制装置。

特殊的灭火瓶
如果你以为把一般的灭火瓶拿到坦克上就能用,那就错啦。

坦克灭火抑爆装置中的灭火瓶是一种经过特殊设计的专用灭火瓶。

其最大特点是要在一瞬间打开。

为此,一般要采用电磁线圈式或小雷管式瓶阀,后者通过雷管爆炸,可以"啪"地一下子在2毫秒内打开灭火瓶阀;而电磁线圈式则需要5毫秒。

灭火瓶中装的是高效化学灭火剂,一般为哈龙1301(三氟溴甲烷)。

哈龙1301是一种低沸点、无色、高压液化气体,是一种灭火效能高、毒性极小、使用安全的高效灭火剂。

目前,各国研制的坦克灭火抑爆装置的灭火瓶中,差不多都以哈龙1301为灭火剂。

哈龙1301和冰箱中使用的制冷剂氟里昂同属一大类,看来哈龙
灭火剂也回对臭氧层有一定的破坏作用。

称职的坦克"消防队"
在分别介绍了坦克灭火抑爆装置的各个部件之后,最后再汇总介绍一下整个系统的情况。

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主站坦克和步兵战车,大都装上了灭火抑爆装置。

世界上研制和生产坦克灭火抑爆装置的大公司、科研机构有三家:一家是以色列的斯帕克特罗尼克斯公司,它所生产的SAFE灭火系统装到了"梅卡瓦"坦克上,经受了战火的考验。

另两家是美国的公司和机构:一家是阿利格尼公司,它的产品用到了德国的"豹"2坦克上,它还有一个子公司在英国;另一家是圣巴巴拉研究中心,它的产品装到M1、
M2、AAV7A1等多种战斗车辆上。

下面,用以色列的SAFE灭火系统为例,来看一看它的灭火过程。

坦克中弹后1毫秒,破甲弹贯穿装甲,高速金属喷流喷入战斗室,穿透油箱,使燃油起火爆炸。

这时,光学传感器可在5毫秒内探测到火源,逻辑控制系统在5毫秒内开始工作,灭火瓶阀在12毫秒内打开并开始大量喷射灭火剂,持续喷射约50-100毫秒,就可以将火灾扑灭。

整个过程只有
100-150毫秒,真比一眨眼(0.2-0.4秒)还要快,这就是灭火抑爆装置的神奇之处。

灭火抑爆装置,可以说是一支称职的坦克"消防队",是合格的"坦克守护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