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负性
电负性

• 对角线规则: 某些主族元素与其右下方的主族元素的有 些性质是相似的。 试从电负性的角度分析对角线规则。 Li Be B C
Na
Mg
Al
Si
• 1.锂和镁在空气里燃烧,不生成过氧化物, 只生成正常的氧化物(白色,不易溶于水)。 • 2.铍和铝的氢氧化物都呈两性。 • 3.硼和硅的含氧酸盐都能形成玻璃,且互溶。 硼酸和硅酸都难溶于水。
3.电负性大小的标准
分别以氟、锂的电负性为标准。
F: 4.0 Li: 1.0
• 请同学们仔细阅读电负性数值的表格,并 分析电负性的周期性递变。说出同周期、 同主族元素电负性的递变规律。
4、电负性的递变规律:
电负性最大
。
电负性逐渐 增 大 电 负 性 有
减 小
的 电负性最小 趋 势
原因?
原因解释
第一章 原子结构
第2节 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 (第三课时)电负性、对角线规则
三、电负性
1、电负性的概念:
键合电子:原子通过化学键形成物质,我 们把原子里用于形成化学键的电子称为键合电 子 电负性是用来描述不同元素的原子对键合 电子的 能力大小的一个量。
• 2.电负性的意义 • 电负性数值的大小衡量元素在化合物里吸引电 子的大小。元素的电负性越大,表示该原子对 键合电子的吸引能力越大,生成阴离子的倾向 越大。反之,吸引能力越小,生成阳离子的倾 向越大。
(3)判断化合物中各元素化合价的正负
• 电负性数值小的元素在化合物里吸引电子 的能力弱,元素的化合价为正值;电负性 数值大的元素在化合物里吸引电子的能力 强,元素的化合价为负值; NaH SO2 ICl
什么是电负性

什么是电负性
电负性
原子分为两类,一类具有吸引电子称为阴离子的倾向;另一类具有放出电子成为阳离子的倾向。
将原子吸引电子成为阴离子的强弱程度用数值来表示,这就是电负性。
电负性越大的原子,越容易吸引电子,带负电荷。
电负性的强弱顺序
各元素的电负性数值如下面的元素周期表所示。
越靠近元素周期表右上方的元素,越容易成为负离子。
按照下表所示,与有机化学相关的离子,其吸引电子能力的强弱顺序如下:
Na < Li < H < C < N= Cl < O < F
也就是说,碳元素吸引电子的能力非常弱,且除去锂(Li)和钠(Na)等金属原子外,比碳的能力还弱的,就仅剩下氢元素了。
电负性规律总结

电负性规律总结1. 什么是电负性?电负性是描述一个原子或离子在共有电子对中吸引电子的能力的量度。
在化学中,电负性常用于描述共价键中的电子云的偏移程度。
通常,电负性较高的元素会吸引共享电子对,而电负性较低的元素则会被吸引,形成极性键。
2. 电负性的测定方法目前,最常用的电负性测定方法是根据保罗电负性表进行。
保罗电负性表是由美国化学家林德利·保罗(Linus Pauling)在1932年提出的一种量化电负性的方法。
保罗将氢的电负性定为2.1,并将其他元素的电负性与氢进行比较,得出了一张电负性表。
保罗电负性表中,元素的电负性数值越高,表示元素吸引共享电子对的能力越强。
例如,氧的电负性为 3.44,而钠的电负性仅为0.93。
电负性数值的差异越大,键越极性。
3. 电负性规律3.1 周期表中的电负性根据周期表的排列,我们可以观察到电负性在周期表中的一些规律。
在同一周期中,随着原子核电荷数的增加,元素的电负性呈现上升趋势。
这是由于原子核的电荷数增加,电子云被更有效地吸引,从而增加了元素的电负性。
同一族元素的电负性也具有一定的规律。
一般来说,元素原子序数越大,电负性越低。
这是因为原子半径增加,电子离原子核的距离增加,电子云与核之间的吸引减弱,从而降低了元素的电负性。
3.2 化合物中的电负性在化合物中,元素的电负性差异决定了键的极性。
当两个元素的电负性相差较大时,形成的键称为离子键。
离子键是由电子从一个原子转移到另一个原子形成的,并且通常存在于金属和非金属元素之间。
当两个元素的电负性差异较小时,形成的键称为共价键。
共价键是由共享电子对形成的,并且通常存在于非金属之间。
共价键还可以分为极性共价键和非极性共价键。
当两个元素的电负性相等时,形成的共价键为非极性共价键;当两个元素的电负性差异较大时,形成的共价键为极性共价键。
3.3 电负性与化学反应的影响电负性差异对化学反应的性质和速率有重要影响。
极性键中,电负性较大的原子会部分亦或完全掌握着共享电子对。
电负性的规律

电负性的规律
1.随着原子序号的递增,元素的电负性呈现周期性变化。
2.同一周期,从左到右元素电负性递增,同一主族,自上而下元素电负性递减。
对副族而言,同族元素的电负性也大体呈现这种变化趋势。
因此,电负性大的元素集中在元素周期表的右上角,电负性小的元素集中在左下角。
1电负性大小比较规律
1.随着原子序号的递增,元素的电负性呈现周期性变化。
2.同一周期,从左到右元素电负性递增,同一主族,自上而下元素电负性递减。
对副族而言,同族元素的电负性也大体呈现这种变化趋势。
因此,电负性大的元素集中在元素周期表的右上角,电负性小的元素集中在左下角。
3.电负性越大的非金属元素越活跃,电负性越小的金属元素越活泼。
氟的电负性最大(
4.0),是最容易参与反应的非金属;电负性最小的元素(0.79)铯是最活泼的金属。
4.过渡元素的电负性值无明显规律。
2常见元素电负性大小(鲍林标度)
非金属系:氟>氧>氯>氮>溴>碘>硫>碳
金属系:铝>铍>镁>钙>锂>钠>钾。
化学高考电负性知识点总结

化学高考电负性知识点总结化学高考电负性知识点总结电负性是用来描述元素对共价键中电子的吸引能力的一个物理量。
它能够帮助我们理解分子的性质以及化学反应的方向性。
在高考化学中,电负性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本文将对电负性进行详细的总结和解析。
一、电负性的概念和含义1. 电负性的定义:电负性是一个量化描述元素吸引共价键中电子能力的物理量。
常用的电负性量表是由林德尔(Pauling)提出的,该量表将最电负元素(氟)的电负性定义为4.0,然后按照一定规则对其他元素进行排序。
2. 电负性的含义:电负性的大小反映了元素获取电子的能力,即元素对共价键中电子的吸引能力。
电负性大的元素倾向于获得电子,形成阴离子;电负性小的元素倾向于失去电子,形成阳离子。
二、电负性的趋势和规律1. 周期表中的电负性:沿着周期表向右和向上,电负性逐渐增加。
原因:原子半径的缩小和核电荷的增加使得电子与原子核之间的吸引力增强,电子云向外层扩散的难度加大,电子云的密度增加,电负性增强。
2. 主族元素之间的电负性:随着电荷数的增大,同一个周期中的元素电负性逐渐增大。
3. 电负性的数值差异:根据电负性表,同一化合价的元素之间的电负性差值为0.4-0.5时为共价键,差值大于1.7时为离子键,差值介于0.4-1.7之间的化合物具有明显的共价和离子性混合。
三、电负性与化学性质的关系1. 共价键的极性:电负性差异大的元素之间形成极性共价键,电负性差异小的元素之间形成非极性共价键。
2. 分子极性:分子的极性主要由分子中各原子的电负性差异所决定。
当一个分子中极性键的极性相互抵消时,整个分子为非极性分子;当一个分子中极性键的极性不能完全抵消时,整个分子为极性分子。
四、电负性和化学反应的方向性1. 电负性差异和反应活性:电负性差异大的元素,如金属和非金属之间形成的化合物一般更加稳定,反应活性较低。
而电负性差异小的元素,如非金属之间形成的化合物,由于电负性接近,容易发生化学反应。
高二化学元素的电负性及其变化规律

规律三 电负性小的元素在化合物中吸 引电子的能力 弱 ,元素的化合 价为 正 值;
电负性大的元素在化合物中吸 引电子的能力 强 ,元素的化合 价为 负 值。
小结
• 1. 元素电负性的固练习
1. 下列各组元素按电负性由大到小顺序排 列的是( D ) A. F N O B. O Cl F C. As P H D. Cl S As 2. 下列哪个系列的排列顺序正好是电负性 减小的顺序( B ) A. K Na Li B. O Cl H C. As P H D. 三者都是
第3节 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
元素的电负性及其变化规律
【复习】第一电离能的变化规律,并解释为什么 N的第一电离能大于O的第一电离能
【联想· 质疑】 电子亲和能
思考:第一电离能是原子失电子能 力的定量描述,那么原子得电子能 力的有如何用定量去描述呢?
二、电负性
1、电负性的概念:
电负性是元素的原子在化合物中 的 吸引电子能力的标度。元素的电负 性越大,表示其原子在化合物中吸引 电子的能力越强。
3、电负性的意义
反映了原子间的成键能力 和成键类型
规律一
一般认为: 电负性大于2.0的元素为非金属 元素 电负性 小于2.0的元素为金属 元素。
规律二
一般认为: 如果两个成键元素间的电负性差值 大于1.7,他们之间通常形成 离 子 键 如果两个成键元素间的电负性差值 小于1.7,他们之间通常形成 共 价 键
3. 电负性差值大的元素之间形成的化学键主要 为( B ) A.共价键 B.离子键
4. 下列不是元素电负性的应用的是( A.判断一种元素是金属还是非金属 B.判断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的正负 C.判断化学键的类型 D.判断化合物的溶解度
电负性

电负性本页解释何谓电负性、周期表中元素电负性的变化规律及原因;元素电负性差异对成键造成的影响、极性键和极性分子的意义。
什么是电负性定义电负性是原子对成键电子吸引倾向的量化(相对标度);元素的电负性愈大,吸引成键电子对的倾向就愈强。
鲍林标度(Pauling scale)是使用最广泛的电负性标度。
其标度值的范围从电负性最强的元素氟(F)——标度值为3.98,到电负性最弱的元素钫(Fr)——标度值为0.7。
两个电负性相同的原子成键会发生什么?如下图,原子A和原子B之间存在一个成键。
当然除了这个成键以外,每个原子可以同时与更多的原子之间存在着成键——不过这与我们所要讨论的问题无关。
如果原子的电负性相同,那么它们对成键电子对的吸引能力也相同。
因而电子出现在两个原子附近的概率相等,电子在平均意义上会出现在两个原子间的正中。
此类成键,A 和B通常为同一种原子,例如H2分子或Cl2分子。
注意: 上边的示意图表示的是电子在平均意义上的位置。
电子实际上存在于分子轨域当中,并且其位置在不断的变换。
此类成键被看作是"纯粹" 的共价键——电子均匀的为两个原子所共享。
如果B的电负性稍强于A呢?B对电子对的吸引能力会比A稍强一些。
这意味着在成键的B端电子密度会更高一些,因此略微带负电。
同时,A 端(有点缺乏电子)略微带正电。
图中,"" (读做"delta") 的意思为"略微的","+" 表示"略微带正电"。
什么是极性键?我们用极性键一词形容成键两端电荷不均匀分布的共价键——换一句话说就是成键的一端略微带正电荷而另一端略微带负电荷。
大多数共价键为此类成键。
HCl中的氢—氯成键以及水分子中的氢—氧成键皆为典型的极性键。
如果B的电负性远远超过了A呢?电子对会被吸引到成键的B端。
A失去了它对成键电子对的控制权,而B 完全控制住了这两个电子。
电负性的变化规律

电负性是一种被广泛应用于科学研究和工业应用的质量。
它可以描述一种物质的电性质,用来表示电荷的多少。
它的变化规律是由物质的电荷的性质而定的。
一般情况下,物质的电负性会随着电子的数量的变化而变化,电子越多,物质的电负
性就越高。
例如,铁的电负性就比铝的电负性高,因为铁的原子拥有更多的电子。
电负性
也会随着物质的结构而变化,例如,金属的电负性会比非金属的电负性要高。
此外,电负
性也会随着温度的变化而变化,当温度升高时,物质的电负性会增加,而当温度降低时,
物质的电负性会降低。
另外,物质的电负性也会受到物质间相互作用的影响,例如,当物质A和物质B发
生反应时,物质A和物质B的电负性可能会发生变化,即物质A的电负性可能会变得比
物质B的电负性高,或者反之亦然。
总之,电负性的变化规律是复杂的,主要受电子数量、物质结构、温度变化和物质间
相互作用的影响。
因此,在进行科学研究和工业应用时,必须充分了解电负性变化的机制,以便能够更好地利用这些性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时4 电负性
一、选择题(每小题有1~2个选项符合题意)
1:关于电负性的叙述正确的是()
A、同族元素原子序数越大,电负性数值越大
B、同周期元素原子序越大,电负性数值越大
C、电负性数值以F = 4.0最大,因其最易失去电子
D、电负性数值大者金属性较强,电负性数值小者非金属性较强。
2:下列元素电负性最大的是()
A O
B S
C Ge
D Sb
3、下列元素电负性最小的是()
A H
B Li
C Na
D Cs
4.下列各组元素按电负性大小排列正确的是()
A .F>N>O B.O>Cl>F
C.As>P>H
D. Cl>S>As
5、下表是元素周期表中短周期的一部分,其中电负性最小的元素是()
A.W B.X
C. Y
D.Z
6、下列化合物中所表示的化合价为正价的元素不正确的是()A.CF4(C显正价) B.HClO (H 和Cl显正价)
C. SiC (C显正价)
D.PCl3 (P显正价)
二、填空:
7、(1)电负性用于衡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能力,电负性数值的大小可以用于衡量元素的__________、________的强弱。
一般认为,电负性________(填“大于”或“小于”,下同)1.8的为非金属元素,电负性_________1.8的为金属元素。
两个成键元素的电负性差值__________1.7,它们之间通常形成离子键;,两个成键元素的电负性差值__________1.7,它们之间通常形成共价键。
(2)同一周期,元素的电负性从左到右逐渐___________,表明金属性逐渐________,非金属性逐渐______________;同一主族,元素电负性从上到下逐渐___________,表明金属性逐渐________,非金属性逐渐_____________。
8.填写下列空白:
(1)写出表示含有8个质子、10个中子的原子的化学符号:___________________。
(2)周期表中第一电离能最小的元素属于第________族。
(3)周期表中电负性最大的元素位于 ________ ,电负性最小的稳定元素位于 _________。
(4)所含元素超过18种的周期是第________、_________周期。
9、根据下表中元素的电负性
试判断下列物质中的化学键,CaF2、SO2、CH4、PCl3、MgO、AsH3、Cl2、HCl。
属于离子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属于共价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揭示原子内部结构的奥秘,有助于理解我们所处的物质世界。
⑴ 右表中元素f 的氢化物的电子式是_____________,
此氢化物的热稳定性比元素g 的氢化物的热稳 元素周期表(短周期局部) 定性___________(填“强”或“弱”),元素f 和g 的性质有一定的变化规律,与其原子结构有关。
(2)表中元素中,电负性最大的是________,最小的是________________。
(3) 某元素原子共有3种能量不同的电子,核外电子占有的轨道总数是4个,该元素是_______(填编号)。
该元素有多种同位素,在科学上均有重要的应用,任写出其中一种用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X 、Y 、Z 三种主族元素,X 的电负性仅次于F ,Y 原子无不成对电子,Y 离子比Z 原子多一个电子层,Z 原子核外有一个单电子,其单质在通常情况下为易挥发的液体。
(1)X 、Y 、Z 的元素符号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X 与Y 形成的一种化合物中,Y 与X 所含质子数之比为7:2,则此化合物的化学式是_______________。
(3)Y 与Z 形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
(4)Z 呈最高价时与X 和氢三种元素形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是________________。
12、有A 、B 、C 、D 四种元素,其价电子依次为1、2、6、7,电子层数依次减小。
已知D -的电子结构与Ar 原子相同,A 和B 的次外层只有8个电子,C 的此外层有18个电子。
判断这四种元素并回答下面问题:
(1) 原子半径r 由大到小的顺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第一电离能由大到小的顺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电负性由大到小的顺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金属性由强到弱的顺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元素C 、 Ca 、Cl 、Cr 、 Cs 的第1电离能(I 1/kJ ·mol -1)为:375.32,589.52,652.24,1086.42,1255.26;
原子半径(r/pm )为:77,99,197.3,124.9,265.4; 电负性为(χ):0.7,1.0,1.6,2.5,3.0,
请按周期规律将五个元素的(I
,r ,χ,)与元素对应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