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负性及其变化规律
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元素电负性的周期性变化)

三、电负性的应用
1、元素电负性数值的大小可用于衡量 元素的金属性、非金属性的强弱。 一般认为,电负性 大于 2.0的元 素为非金属元素,电负性 小于 2.0的 元素为金属元素。
2、通过电负性判断化学键的类型
一般认为,如果两个成键元素间 的电负性差值大于1.7,他们之间通常 形成 离 子 键;如果两个成键元素间 的电负性差值小于1.7,他们之间通常 形成 共 价 键。
巩固练习 3、电负性差值大的元素之间形成的化学键主要 为( B ) 差值若为零时呢? A.共价键 B.离子键 C.金属键 D.配位键
4、下列不是元素电负性的应用的是( A.判断一种元素是金属还是非金属 B.判断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的正负 C.判断化学键的类型 D.判断化合物的溶解度
D)
巩固练习
6、在下列空格中,填上适当的元素符号。 (1) 在第3周期中,第一电离能最小的元素 是 Na ,第一电离能最大的元素是 Ar ; 电负性最小的元素是 Na ,电负性最大的 元素是 Cl 。 (2)在元素周期表中,第一电离能最小的元 素是 Cs ,第一电离能最大的元素是 He ; 电负性最小的元素是Cs ,电负性最大的元 素是 F 。(不考虑放射形元素!)
巩固练习 7、A、B、C、D四种元素,已知A元素是自然界中 含量最多的元素;B元素为金属元素,已知它的 原子核外K、L层上电子数之和等于M、N层电子数 之和;C元素是第3周期第一电离能最小的元素, D元素在第3周期中电负性最大。 (1)试推断A、B、C、D四种元素的名称和符号。 O Ca Na Cl (2)写出上述元素两两化合生成的离子化合物的 化学式。
CaO
N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2O
Na2O2 CaCl2
NaCl
3、电负性数值的大小能够衡量元 素在化合物中吸引电子能力的大小
高中化学鲁科版必修2课件:第1章 原子结构1.3.2 元素的电负性及其变化规律(50张)

归纳总结
1.判断元素的类型 通常,电负性小于2.0的元素大部分是 金属 元素,电负性大于2.0的元素 大部分是非金属 元素。 2.判断元素的性质 非金属元素的电负性越大,非金属元素越 活泼;金属元素的电负性越小, 金属元素越活泼 。
3.判断元素化合价的正负 (1)电负性数值小的元素在化合物中吸引电子的能力弱,元素的化合价 为正值。 (2)电负性数值大的元素在化合物中吸引电子的能力强,元素的化合价 为负值。 4.判断化学键的类型 一般认为:(1)如果两个成键元素原子间的电负性差值大于1.7,它们之 间通常形成离子键;(2)如果两个成键元素原子间的电负性差值小于1.7, 它们之间通常形成共价键。
第1章 第3节 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
第2课时 元素的电负性及其变化规律
学习目标定位 1.知道电负性的概念及其变化规律。 2.学会用电负性判断元素金属性、非金属性以及两成键元素间形成 的化学键类型。
内容索引
新知导学 —— 新知探究 点点落实 达标检测 —— 当堂检测 巩固反馈
新知导学
一、电负性及其变化规律
方法规律 解析 答案
二、电负性的应用
阅读教材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如何根据电负性的大小判断一种元素是金属元素还是非金属元素? 答案 通常,电负性小于2.0的元素,大部分是金属元素;电负性大于2.0 的元素,大部分是非金属元素。而位于非金属与金属元素边界的元素的 电负性在2.0左右,它们既能表现金属的性质,又能表现非金属的性质。
秒19:51:2218 November 2021
•
8、教育技巧的全部诀窍就在于抓住儿童的这种上进心,这种道德上的自勉。要是儿童自己不求上进,不知自勉,任何教育者
就都不能在他的身上培养出好的品质。可是只有在集体和教师首先看到儿童优点的那些地方,儿童才会产生上进心。下午7时5
学节元素的电负性及其变化规律课件x

电负性越大,元素 吸引电子的能力越 强。
电负性的变化规律
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大,电负性 逐渐增大。
同族元素中,电负性从上到下 逐渐增大。
同周期元素中,电负性从左到 右逐渐增大。
电负性的影响因素
原子半径
原子半径越小,电负性越大。
原子核电荷数
原子核电荷数越大,电负性越大 。
电子层结构
电子层结构相同的元素,电负性从 左到右逐渐增大;电子层结构不同 的元素,电负性从上到下逐渐增大 。
电负性越小,亲电子反应的速率越快,反之则慢。
电负性在自由基反应中的作用
自由基的稳定性
电负性小的原子更倾向于形成自由基,因为它们可以获得电 子以稳定自身。
影响自由基反应的速率
电负性越小,自由基反应的速率越快,反之则慢。
03
电负性的变化规律与化学键
电负性与离子键的关系
总结词
电负性对离子键的形成和稳定性具有重要影响。
电负性的测定方法
1 2
原子光谱法
利用原子光谱法测出元素的电离能,再结合亲 和能来计算电负性。
X射线法
利用X射线照射样品,根据特征X射线的波长和 强度来判断样品的电负性。
3
量子化学计算法
利用量子化学计算方法,从原子轨道的角度计 算元素的电负性。
电负性在材料科学中的应用
材料设计
01
利用电负性可以预测新材料的功能和性质,从而设计出更优的
详细描述
在离子键中,元素的电负性差异导致电子云的转移,形成正离子和负离子。电负 性较大的元素将获得更多的电子,形成负离子,而电负性较小的元素将失去电子 ,形成正离子。因此,元素的电负性决定了离子键的形成和稳定性。
电负性与共价键的关系
电负性变化规律

电负性变化规律我们知道,电负性是物质原子或离子所带的正电荷数与负电荷数的比值。
它是物质本身固有的特性,在周围环境中几乎不会发生变化。
但由于人类对电的性质还缺乏深入的了解,因此对它的认识经历了一个由浅入深、从表及里、逐步完善的漫长过程。
直到19世纪末期,电荷在导体内的运动,人们才初步发现了它的“逆”运动规律。
据科学家统计,迄今为止,共有200多种元素具有电负性。
因此,绝大部分元素都呈中性,只有少数元素例外。
所谓“电负性”是指这些元素的原子核对于核外电子吸引能力的大小。
由于原子核对电子的吸引能力随电子层数的增加而减弱,因此电负性总是由较外层电子数目的增加而增加。
最早发现这一规律的是法拉第。
他注意到在磁场作用下,钢针偏转的现象。
由此推断这一现象也可能存在于导体内。
为了证实这一假设,他将铜针放在通电的螺线管中,观察到铜针转动得更快。
通过进一步研究他发现这一现象的机理:在导体内产生强磁场后,由于它对空间电荷的作用相当于洛仑兹力,因此使电荷在导体内产生沿螺线管长度方向的移动,从而造成铜针转动。
当时,法拉第认为这一效应只存在于导体内部,其应用前景十分渺茫。
3。
自感现象:自感是导体自身电流发生变化而引起的导体本身电位变化。
根据这一现象建立了自感系数的定义:电流自身变化量与电流变化量之比。
可见,在这两种现象中,都涉及到电荷的位移,并且都表示电荷在导体内部的移动。
那么,这两种现象究竟是怎样产生的呢?原来,在导体内部,由于受到电荷的束缚,因此要产生电流必须克服束缚电荷的阻力做功,这就需要有能量损耗。
能量的这种损耗,主要来源于电子的热运动。
当导体内的电子与导体分子发生碰撞时,便会产生大量的热,这些热量被导体内部的非电子气体所吸收,使导体的电阻增大,从而降低了电子的平均能量,这样,电子在通过导体时碰撞机会减少,因此运动速度减慢。
如果导体中没有电流通过,热量全部被导体内的分子和原子吸收,电子与导体的碰撞机会也将很少,因此电子的平均能量将保持不变,电子在导体内的运动也就将是自由落体运动,其动能不会发生变化,电流也就无从谈起。
高二化学元素的电负性及其变化规律

元素的电负性及其变化规律
【复习】第一电离能的变化规律,并解释为什么 N的第一电离能大于O的第一电离能
【联想· 质疑】 电子亲和能
思考:第一电离能是原子失电子能 力的定量描述,那么原子得电子能 力的有如何用定量去描述呢?
二、电负性
1、电负性的概念:
电负性是元素的原子在化合物中 的 吸引电子能力的标度。元素的电负 性越大,表示其原子在化合物中吸引 电子的能力越强。
3、电负性的意义
反映了原子间的成键能力 和成键类型
规律一
一般认为: 电负性大于2.0的元素为非金属 元素 电负性 小于2.0的元素为金属 元素。
规律二
一般认为: 如果两个成键元素间的电负性差值 大于1.7,他们之间通常形成 离 子 键 如果两个成键元素间的电负性差值 小于1.7,他们之间通常形成 共 价 键
CaO
Na2O
Na2O2 CaCl2
NaCl
; 黑白直播
;
积分.俺愿意成为他の妻子,一生一世永不背叛!如违此誓,神皇共诛!" 牛烟花再次开口了,稚嫩の声音,异常の坚定,在场中数千人耳中回荡,久久不息. 这却是让白重炙一愣,这妮子搞什么鬼?自己要她配合演一场戏,这里人太多,他生怕自己一动用屠神刀,到时候有人趁乱跑了就麻烦了.没 有想到の是她竟然真の发誓了,还发の是神界最为庄重の誓言,神皇血誓.并且,似乎这誓言,怎么听着听着…感觉像为他而发啊?她所说の条件,自己都符合,到时候不会强迫直接入赘雷霆世家吧? "好!俺石三,愿对神皇至尊发誓,帮女主杀退外敌,带女主离开此地,并且帮你呀筹集一万积分,离 开阴煞涧…" 石三见牛烟花,发下の誓言和刚才所说一样,并且听语气无比の庄重认真,不禁大喜,一边举手发誓,一边却朝石洞内冲去. "嗤!
电负性及其变化规律

电负性及其变化规律电负性的定义电负性是元素与其他元素结合时对电子的亲和力大小。
在化学中,电负性是一个重要的概念,它描述了原子或分子中某个元素吸引结合电子的能力大小。
电负性的意义电负性是表征元素性质的一个重要参数。
它的变化会影响元素的化学性质,如反应性、电子亲和能力、氧化还原性等。
电负性也可以用来解释化学键的形成和性质,如共价键、离子键、金属键等。
电负性的测定方法目前常用的测定元素电负性的方法有多种,如电子亲和能力、离化能等。
其中最为常用的是通过与已知电负性元素形成化学键的电负性差值来计算未知元素的电负性。
电负性差值大于1.7的元素通常形成离子键,差值在0.5-1.7之间的元素通常形成共价键,而差值小于0.5的元素通常是金属键。
电负性的变化规律元素的电负性随原子序数的增加呈周期性变化。
在同一周期中,电负性随原子序数的增加而增加。
原因是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加,原子的核电荷数量增加,而电子层数相同,电子云离原子核的距离相同,因此原子的吸引力增加,电负性也相应增加。
在同一族中,电负性随原子序数的增加而减小。
原因是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加,原子核对电子的吸引力增加,但价层的电子数量也增加,因此电子云的距离原子核的距离更远,被原子核吸引的力就变小了。
另外,金属元素的电负性通常较低,而非金属元素的电负性通常较高。
这是因为金属元素的电子云很容易失去一个或多个电子成为阳离子,原子核对电子的吸引力减小,因此电负性较低。
电负性是描述元素性质的一个重要参数,它的变化会影响元素的化学性质。
元素的电负性随原子序数的增加呈周期性变化,在同一周期中,电负性随原子序数的增加而增加,在同一族中,电负性随原子序数的增加而减小。
金属元素的电负性通常较低,而非金属元素的电负性通常较高。
电负性

周期变化
氢 2.20锂0.98铍 1.57硼 2.04碳 2.55氮 3.04氧 3.44氟 3.98 钠 0.93镁 1.31铝 1.61硅 1.90磷 2.19硫 2.58氯 3.16 钾 0.82钙 1.00锰 1.55铁 1.83镍 1.91铜 1.9锌 1.65镓 1.81锗 2.01砷 2.18硒 2.48溴 2.96 铷 0.82锶 0.95银 1.93碘 2.66钡 0.89金 2.54铅 2.33 一般来说,周期表从左到右,元素的电负性逐渐变大;周期表从上到下,元素的电负性逐渐变小。 电负性也可以作为判断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强弱的尺度。一般来说,电负性大于1.8的是非金属元素,小 于1.8的是金属元素,而位于非金属三角区边界的“类金属”(如锗、锑等)的电负性则在1.8左右,它们既有金 属性又有非金属性。
电负性
化学术语
01 计算方法
03 递变规律
目录
02 周期变化 04 主要应用
电负性是元素的原子在化合物中吸引电子的能力的标度。元素的电负性越大,表示其原子在化合物中吸引电 子的能力越强。又称为相对电负性,简称电负性,也叫电负度。电负性综合考虑了电离能和电子亲合能,首先由 莱纳斯·卡尔·鲍林于1932年引入电负性的概念,用来表示两个不同原子间形成化学键时吸引电子能力的相对强弱, 是元素的原子在分子中吸引共用电子的能力。通常以希腊字母χ为电负性的符号。
鲍林的计算方法是:原始鲍林电负性表 其中,,分别指AB、A2、B2分子的键能 阿莱-罗周电负性表(上)和修正鲍林电负性表(下) ②1934年R.S.马利肯从电离势和电子亲合能计算的绝对电负性,即电离能和电子亲和能的平均值。 I为电离能,A为电子亲和能(放热为正,吸热为负) ③1956年A.L.阿莱和E.罗周提出的建立在核和成键原子的电子静电作用基础上的电负性。
元素的电负性

小结
❖1. 元素电负性的定义 ❖2. 电负性的变化规律 ❖3. 电负性的应用
实用文档
元素金属性的判断依据:
❖ 金属性比较规律: 1、由金属活动性顺序表进行判 断 前大于后。 2、由元素周期表进行判断,同周期 金属性依次减弱,同主族金属性依次增强。 3、由 金属最高价阳离子的氧化性强弱判断,一般情况下, 氧化性越弱,对应金属的金属性越强。 4、由置换 反应可判断强弱。遵循强制弱的规律。 5、由对应 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强弱来判断,碱性 越强,金属性越强。 6、由原电池的正负极判断, 一般情况下,活泼性强的做负极。 7、由金属与水 或酸反应的难易 。
实用文档
3、电负性的意义
反映了原子间的成键能力 和成键类型
实用文档
规律一
一般认为: 电负性大于2.0的元素为非金 属元素; 电负性小于 2.0的元素为金属 元素;在2.0左右既有金属性 又有非金属性。
实用文档
规律二
一般认为: 如果两个成键元素间的电负性差值
大于1.7,它们之间通常形成 离 键子 如果两个成键元素间的电负性差值
性最C小s的元素是 ,电负性最大的元H素e是 。(不考虑放射形元素Cs!)
F
实用文档
6. A、B、C、D四种元素,已知A元素是自然 界中含量最多的元素;B元素为金属元素,已 知它的原子核外K、L层上电子数之和等于M、 N层电子数之和;C元素是第3周期第一电离能 最小的元素,D元素在第3周期中电负性最大 。
实用文档
巩固练习
1. 下列各组元素按电负性由大到小顺序排
列的是( D)
A. F N O B. O Cl F
C.
As P H D. Cl S As
2. 下列哪个系列的排列顺序正好是电负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4、电负性应用
.
5.利用电离能判断元素的化合价
元素的化合价与原子价__电__子__排_布__ 密切相关 非金属:最高正价 + ︳最低负价 ︳= 8 稀有气体元素:化合价 = 0
.
.
4、A、B、C、D四种元素,已知A元素是地壳 中中含量最多的元素;B元素为金属元素,已 知它的原子核外K、L层上电子数之和等于M、 N层电子数之和;C元素是第3周期第一电离能 最小的元素,D元素在第3周期中电负性最大。
(1)试推断A、B、C、D四种元素的符号。 O Ca Na Cl
(2)写出上述元素两两化合生成的离子化合物
NaH NH3 ICl NF3
.
3)判断化学键的类型
电负性差值大的元素原子,主要形成__离__子_键___ 电负性差值小的元素原子,主要形成_共__价__键
一般认为: 如果两个成键元素间的电负性差值大于1.7,他们之
间通常形成 离键子 如果两个成键元素间的电负性差值小于1.7,他们之
间通常形成 共键 价
.
巩固练习
1、下列各组元素按电负性由大到小顺序
排列的是(D )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A. F N O B. O Cl F
C.
As P H D. Cl S As
2、下列不是元素电负性的应用的是( D)
A.判断一种元素是金属还是非金属 B.
判断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的正负 C.判
断化学键的类型
D.判断化合
物的溶解度
.
3、在下列空格中,填上适当的元素符号。 (1) 在第3周期中,第一电离能最小的元素 是 N,a 第一电离能最大的元素是 ;A电r 负 性最小的元素是 ,电Na负性最大的元素 是 。 Cl (2)在元素周期表中,第一电离能最小的元 素是 Cs,第一电离能最大的元素是 H;e电负 性最小的元素是 ,电Cs负性最大的元素 是 。F(不考虑最后一周期!)
的 化学式。
CaO Na2O Na2O2 CaCl2 NaCl
.
5、写出下列元素原子的电子排布式,并给出原子 序数和元素名称。 (1)第三周期的稀有气体元素。 (2)第四周期的第六个过渡元素。 (3)电负性最大的元素。 (4)3p半充满的元素。 (5)1~36号元素中,未成对电子数最多的元素。 (6) 1~36号元素中,第一电离能最小的元素
.
练习
元素 H C N O F Na Mg Cl K 电负性值 2.1 2.5 3.0 3.5 4.0 0.9 1.2 3.0 0.8
判断他们哪些是离子化合物,哪些 是共价化合物
NaF HCl NO MgO KCl CH4 离子化合物: NaF、 Mg。O、 KCl 共价化合物: HCl、 NO。、 CH4
1)一般认为:
电负性 大于 2.0的元素为非金属元素
电负性 小于 2.0的元素为金属元素。 电负性越大,_非__金__属_ 性越强 电负性越小,_金__属__性_ 越强
.
2)判断元素化合价的正负
电负性大的元素呈_负__价__ 电负性小的元素呈____正__价___
请查阅下列化合物中元素的电负性值, 指出化合物中化合价为正值的元素
.
电子亲和能
• 找出电子亲和能的变化规律 • 结论:没有规律 • 研究电子亲和能没有太多的意义
.
二、电负性
1、电负性的概念:
电负性是元素的原子在化合物中 吸引电能子力的标度。
2、意义:
元素的电负性越大,表示其原子在化合物中吸引 电子的能力____越__强_____。
.
3、电负性的递变规律:
.
3、电负性的递变规律: 电负性最大
电负性逐渐 增 大。
电 负 性 有
减
的小
电负性最趋 势小
.
3、电负性的递变规律:
1)同周期从左到右,元素电负性增大 2)同主族自上而下,元素电负性减小 3)金属元素的电负性小,非金属元素电 负性大
.
原因解释
• 1、同周期从左至右元素的电负性逐渐增大 • 原因:同周期从左至右,电子层数相同,核电荷数
第一章 原子结构
第3节 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 (第二课时)
沾化一中:孔令杰
.
复习回顾:
第3周期某元素的第一电离能至第六电离能如下表 所示:
I1
I2
I3
I4
I5
I6
577 1816 2744 11567 14829 18375
此元素为_A__l ___
思考:第一电离能是原子失电子能力 的定量描述,那么原子得电子能力的 又如何用定量去描述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