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大学大计知识点整理详解

合集下载

浙大计算机基础学习资料

浙大计算机基础学习资料

各章基本知识点(本部)第1章计算机基础(约20分)1.计算机的发展历程2.未来计算机的发展(包括电子计算机的发展方向&计算机的未来)3.计算机的应用领域(能结合日常生活举例)4.计算机的信息处理过程(1)信息的表示部分①数制的概念、常见数制的表示、数制间的相互转换②计算机的数据单位③汉字的编码及ASCII码(外码、内码和字型码的概念,能列举常见的几种外码),点阵字库容量的计算。

④原码、反码、补码的简单计算。

(2)了解信息的采集、组织、传输、检索(能列举数值、文字、多媒体信息的几种采集方式;了解计算机的组织方式;能列举几种常见的搜索引擎)第2章计算机系统(约20分)1.计算机的基本工作原理(1)指令的概念(2)指令的格式:操作码+操作数(3)指令系统的概念(4)程序的概念2.计算机系统的构成(1)计算机系统的概念结构:教材48页图2-7(2)冯·诺依曼计算机的原理(二进制、程序存储、五大组成部分)(3)计算机系统的层次结构(4)计算机软件的分类并举例3.微型计算机主机系统(1)微型计算机的主机系统的组成(2)微处理器CPU的组成(3)运算器的核心功能(4)控制器的核心功能(5)存储器的分类(内存、外存)、内存的分类(RAM、ROM)以及Catch(6)总线的三个层次(CPU总线、I/O通道总线、外设总线)(7)总线按传输对象分类(数据总线、地址总线、控制总线)(8)常见的总线标准4.常用外部设备(1)知道几种常用的外部存储器(2)硬盘容量的计算(3)磁盘容量的计算以及磁道的排列顺序(4)列举常用的输入/输出设备(5)设备驱动的概念(6)硬件设备的“即插即用”的概念第3章操作系统(主要是3.1节的内容)(约3-5分)(1)裸机的概念(2)操作系统的概念(3)操作系统的使用(管理计算机、使用计算机)(4)操作系统的基本功能(5)典型操作系统第4章计算机网络(约15分)1.计算机网络概述(1)了解计算机网络发展的三个阶段、计算机网络的组成、计算机网络的功能;(2)了解计算机网络的拓扑结构、计算机网络的分类方式;(3)了解常用的计算机网络传输介质;(4)知道 OSI 和 TCP/IP 参考模型2.计算机局域网(1)知道局域网的特点和关键技术;(2)了解常见局域网,包括各种类型的以太网、FDDI网、无线LAN等;(3)知道局域网有哪些互联设备;3.Internet 基础和应用(1)了解Internet的发展,了解Internet的工作方式,了解TCP/IP各层次主要协议,(2)掌握IP地址的分类,了解子网、子网掩码和缺省网关的概念;(3)了解常见的 Internet 接入方式;(4)了解万维网的组成,理解统一资源定位符 URL 的概念及其格式;(5)了解电子邮件系统的组成,电子邮件地址的格式;(6)了解文件传输协议FTP的概念和主要功能;(7)了解域名系统DNS,知道几种常见的顶级域名第5章信息安全(约5分)1.能列举出几种信息安全技术的名称2.计算机病毒的概念、特性、种类3.计算机病毒的预防措施4.列举常见杀毒软件第6章程序设计(约5分)1、理解程序设计的基本过程;2、了解常见的算法描述工具3、了解程序设计语言的分类4、理解编译、解释的概念;5、了解结构化程序设计的基本思想;6、了解模块的概念以及结构化程序的三种基本结构;7、了解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方法的基本特征;8、了解对象、类概念;第7章软件工程(约3分)1.理解软件的概念2.了解软件危机产生的原因及表现3.了解软件工程的主要定义(主要思想、研究的内容,需要解决的问题等)第8章数据库管理系统(约7-10分)1.理解数据库的基本概念以及数据库系统的组成2.了解数据管理的三个阶段3.了解三种数据模型4.掌握与关系数据库有关的几个概念:实体、属性、主键、联系,以及关系数据模型的关系、元组、字段和域等。

(浙大第四版)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学习知识重点情况总结

(浙大第四版)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学习知识重点情况总结

An 1) 。
①两个事件的独立性
设事件 A 、B 满足 P(AB) P(A)P(B) ,则称事件 A 、B 是相互独 立的。
若事件 A 、 B 相互独立,且 P(A) 0 ,则有
P(B | A) P( AB) P( A)P(B) P(B)
P( A)
P( A)
若事件 A 、 B 相互独立,则可得到 A 与 B 、 A 与 B 、 A 与 B 也都 相互独立。
布。 X 的分布函数为
F(x)
1 ex , 0,
记住积分公式:
x nex dx n!
0
x 0,
x<0。
*-
正态分布
设随机变量 X 的密度函数为
f (x)
1
(x)2
e , 2 2 x ,
2 其中 、 0 为常数,则称随机变量 X 服从参数为
0-1 分布 P(X=1)=p, P(X=0)=q
*-
二项分布
在 n 重贝努里试验中,设事件 A 发生的概率为 p 。事件 A 发生的次数是随机变量,设为 X ,则 X 可能取值为 0,1,2,, n 。
P( X
k)
Pn(k )
C
k n
p k q nk

q 1 p,0 p 1, k 0,1,2,, n ,
用 p 表示每次试验 A 发生的概率,则 A 发生的概率为1 p q ,用
Pn(k) 表示 n 重伯努利试验中 A 出现 k(0 k n) 次的概率,
C Pn(k)
k n
pk qnk
,k
0,1,2,, n

(1)离 散型随 机变量 的分布 律
第二章 随机变量及其分布
设离散型随机变量 X 的可能取值为 Xk(k=1,2,…)且取各个值的 概率,即事件(X=Xk)的概率为

浙江大学经济学考研整理知识框架

浙江大学经济学考研整理知识框架

浙江大学经济学考研整理知识框架人的优雅关键在于控制自己的情绪。

用嘴伤人是最愚蠢的一种行为。

一个能控制住不良情绪的人,比一个能拿下一座城池的人更强大。

水深则流缓,语迟则人贵。

下面凯程浙江大学经济学老师给大家详细讲解考研所遇到的问题,凯程就是王牌的经济学考研机构!一、浙江大学经济学考研的一些学习方法解读“磨刀不误砍柴工”,好的学习方法可以使学习事半功倍,下面凯程考研为广大考生整理浙江大学经济学考研知识和理解方法。

(一)参考书的阅读方法(1)目录法:先通读各本参考书的目录,对于知识体系有着初步了解,了解书的内在逻辑结构,然后再去深入研读书的内容。

(2)体系法:为自己所学的知识建立起框架,否则知识内容浩繁,容易遗忘,最好能够闭上眼睛的时候,眼前出现完整的知识体系。

(3)问题法:将自己所学的知识总结成问题写出来,每章的主标题和副标题都是很好的出题素材。

尽可能把所有的知识要点都能够整理成问题。

(二)学习笔记的整理方法(1)第一遍学习教材的时候,做笔记主要是归纳主要内容,最好可以整理出知识框架记到笔记本上,同时记下重要知识点,如假设条件,公式,结论,缺陷等。

记笔记的过程可以强迫自己对所学内容进行整理,并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有效地加深印象。

第一遍学习记笔记的工作量较大可能影响复习进度,但是切记第一遍学习要夯实基础,不能一味地追求速度。

第一遍要以稳、细为主,而记笔记能够帮助考生有效地达到以上两个要求。

并且在后期逐步脱离教材以后,笔记是一个很方便携带的知识宝典,可以方便随时查阅相关的知识点。

(2)第一遍的学习笔记和书本知识比较相近,且以基本知识点为主。

第二遍学习的时候可以结合第一遍的笔记查漏补缺,记下自己生疏的或者是任何觉得重要的知识点。

再到后期做题的时候注意记下典型题目和错题。

(3)做笔记要注意分类和编排,便于查询。

可以在不同的阶段使用大小合适的不同的笔记本。

也可以使用统一的笔记本但是要注意各项内容不要混杂在以前,不利于以后的查阅。

浙江大学大学计算机基础课件(2)分析

浙江大学大学计算机基础课件(2)分析
二进制 八进制 二进制 八进制 000 001 010 011 0 1 2 3 100 101 110 111 4 5 6 7
转换举例
1011101001.110 2
1351.6 8
二进制与十六进制的转换
24=16
4 位二进制数对应1 位十六进制数 转换举例
二进制与十六进制对照表
0000 0001 0010 0011 0100 0 1 2 3 4 5 0110 0111 1000 1001 1010 1011 6 7 8 9 A B 1100 1101 1110 1111 C D E F
十六进制二进制: 1位十六进制对应4位二进制
十六进制 二进制 八进制
各数制间转换
十进制
二进制
八进制
人的思维
十六 进制
电脑的知识
其它方法转换数制
十进制二进制
15710 =128+29 =128+16+13 =128+16+8+5 =128+16+8+4+1 = 100111012
8位非符号数范围 [0, 255=1111 1111]
原码、反码、补码
原码 (Original Code) (即机器数) 符号位 正数为0,负数为1 数值位 该数的二进制数 例:[+0]原= 0 000 0000 [+0]反= 0 000 0000 [-0]原= 1 000 0000 [-0]反= 1 111 1111 [+127]原= 0 111 1111 [+127]反= 0 111 1111 [-127]原= 1 111 1111 [-127]反= 1 000 0000 反码 (One’s Complement 对1互补 ) 正数 与原码相同 负数 原码的符号位不变,数值位按位取反

计算机实用技术第二讲(浙大)

计算机实用技术第二讲(浙大)

计算机实用技术----第二讲
Windows XP----是微软公司于2001年10月发布的。原名 是Whistler。 Windows XP有两个版本,家庭版(Home) 和专业版(Professional)。家庭版的对象是家庭用户,专 业版添加了新的面向商业设计的网络认证、双处理器等 特性。家庭版只支持1个处理器,专业版则支持2个。字 母XP表示英文单词的“体验”(experience)。 Windows 2000----是微软公司产品研发投入最大的一个 产品。原名Windows NT 5. 0,它结合了Windows 98和 Windows NT 4.0的很多优良的功能和性能,她是 Windows家族的一个新的延伸,超越了Windows NT的 原来含义。
计算机实用技术----第二讲 2. 操作系统安装
操作系统安装的主要步骤:
准备好系统安装盘(一般是可以直接启动的系统光盘) 设置CMOS参数 进行硬盘分区 进行硬盘格式式 安装操作系统 安装应用软件
计算机实用技术----第二讲
基本CMOS设置
又称BIOS设置,主板上的BIOS部 件是一个ROM存储元件,它用于记录 计算机系统的日期、时间、硬盘参数、 软驱情况及其它的多种选项参数。 CMOS能把这些信息保存下来,关机后 也不会丢失。新机器安装时作一次正确 的设置后,以后一般不会重新设置,除 非计算机的配置改变或意外情况导致 CMOS内容丢失。 进入CMOS设置的方法 计算机打开电源后,马上按下 “Delete”键,计算机就会进到了 CMOS设置状态,屏幕上出现CMOS设 置主菜单。
计算机实用技术
计 算 机 系 统 的 安 装 和 维 护
第 二 讲
浙江大学2008
计算机实用技术----第二讲 计算机系统的安装和维护

(完整word版)(浙大第四版)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知识点总结详解

(完整word版)(浙大第四版)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知识点总结详解
A 不发生的事件。互斥未必对立。 ②运算: 结合率:A(BC)=(AB)C A∪(B∪C)=(A∪B)∪C 分配率:(AB)∪C=(A∪C)∩(B∪C) (A∪B)∩C=(AC)∪(BC)
(7)概率 的公理化 定义
Ai Ai
德摩根率: i1
i1
AB AB,AB AB
设 为样本空间, A 为事件,对每一个事件 A 都有一个实数 P(A),若满足下列三个条件:
件下,事件 B 发生的条件概率,记为 P(B / A) P( AB) 。 P( A)
条件概率是概率的一种,所有概率的性质都适合于条件概率。 例如 P(Ω/B)=1 P( B /A)=1-P(B/A) 乘法公式: P(AB) P(A)P(B / A) 更一般地,对事件 A1,A2,…An,若 P(A1A2…An-1)>0,则有
P( A1A2 … An) P( A1)P( A2 | A1)P( A3 | A1A2) …… P( An | A1A2 …
An 1) 。 ①两个事件的独立性
设事件 A 、B 满足 P(AB) P(A)P(B) ,则称事件 A 、B 是相互独 立的。
若事件 A 、 B 相互独立,且 P(A) 0 ,则有
A-B,也可表示为 A-AB 或者 AB ,它表示 A 发生而 B 不发生的事件。
1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公式(全)
知识点总结
A、B 同时发生:A B,或者 AB。A B=Ø,则表示 A 与 B 不可能同
时发生,称事件 A 与事件 B 互不相容或者互斥。基本事件是互不 相容的。
-A 称为事件 A 的逆事件,或称 A 的对立事件,记为 A 。它表示
1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公式(全)
知识点总结
当 A=Ω时,P( B )=1- P(B)

浙江省考研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科目复习重点梳理

浙江省考研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科目复习重点梳理

浙江省考研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科目复习重点梳理考研对于很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学生来说是一次重要的机会。

为了帮助广大考生更好地备考,下面将针对浙江省考研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科目进行复习重点梳理。

一、数据结构与算法分析1. 线性表:顺序表、链表、栈、队列等概念、特点和应用。

2. 树与二叉树:二叉树的遍历(前序、中序、后序),线索二叉树,二叉排序树。

3. 图:图的存储结构,图的遍历算法(深度优先搜索、广度优先搜索),最小生成树与最短路径算法。

4. 排序算法:冒泡排序、插入排序、选择排序、快速排序、归并排序等排序算法的原理和复杂度。

5. 动态规划:概念、基本思想、动态规划求解问题的步骤和应用。

二、操作系统1. 进程管理:进程和线程的概念,进程的状态转换和调度算法,死锁的原因和预防。

2. 内存管理:内存分区管理、分页和分段管理、虚拟内存技术。

3. 文件系统:文件的组织和存储结构,文件的操作和共享机制,磁盘调度算法。

4. 设备管理:设备的组成和控制方式,设备的分配和调度策略。

三、计算机网络1. 网络体系结构:OSI参考模型和TCP/IP参考模型。

2. 物理层与数据链路层:编码与调制技术,局域网和广域网的组网和传输技术。

3. 网络层与传输层:IP协议和路由算法,传输层的可靠传输机制和流量控制。

4. 应用层:HTTP、FTP、SMTP等常见应用协议,网络安全与信息加密。

四、数据库系统1. 关系数据库模型:关系代数和关系演算,关系数据库的概念和特点。

2. SQL语言:SQL的基本操作(查询、插入、更新、删除),SQL 的高级查询(连接、子查询)。

3. 数据库设计与规范化:实体关系模型,范式理论和关系数据库设计的规范化。

4. 事务管理与并发控制:事务的概念和特性,事务的隔离级别和并发控制机制。

五、软件工程与编译原理1. 软件生命周期:需求分析、设计、编码、测试、运维等软件开发过程的各个阶段。

2. 面向对象编程:面向对象的基本概念,类与对象,继承与多态,面向对象的设计原则。

浙江大学测量学基础知识整理

浙江大学测量学基础知识整理

测量学整理第一章测量学的任务:1.地形图测绘2.地形图应用3.施工测量4.变形观测大地水准面:通过平均海水面的水准面。

铅垂线是测量工作的基准线,大地水准面是测量工作的基准面。

大地体:由大地水准面包围成的形体。

地球的平均半径:6371千米经度:该点的子午面与首子午面所夹的二面角纬度:该点的铅垂线与赤道平面所组成的角度测量使用的平面直角坐标是以两条垂直线交点为坐标原点,南北方向的纵轴为x轴,以东西方向的横轴为y轴。

与数学坐标系的区别为:1.xy方向不一样2.象限划分不一样3.角度起始轴以及方向不一样2005年5月22日中华人民共和国重测珠峰高度测量登山队成功登上珠穆朗玛峰峰顶,再次精确测量珠峰高度,珠峰新高度为8844.43米,与之前的数据相差3.7米。

高程:地面点至高程基准面的距离。

大地高系统以参考椭球面为基准面。

(中国使用)正常高系统以拟大地水准面为基准面。

高程异常:拟大地水准面到参考椭球面的距离似大地水准面到参考椭球面的距离,称为高程异常。

p13绝对高程:地面点至平均海水面(大地水准面)的铅垂距离称为高程,也叫海拔。

相对高程:假定一个水准面作为高程基准面,这种由任意水准面起算的地面点高程即地面点至任意水准面的铅垂距离。

地面点位用地理坐标表示包括:经度,纬度,绝对高程。

测量的基本工作:距离测量,角度测量,高程测量。

测量工作的基本原则:从整体到局部,先控制后碎部。

另一项是步步有检核。

距离测量来说,在10千米为半径的范围内,可以用水平面代替球面。

高程测量来说,必须顾及地球曲率对高程的影响,不得用水平面代替水准面。

水平角测量来说:当多边形面积为100km2时,球面角超为0.51’’,可以不予考虑。

在一般工程测量中,可以用水平面代替球面。

第二章水准测量(高程测量的一种)ds3型微倾式水准仪:望远镜,水准器,基座使用的基本操作:安置,粗平,瞄准,精平,读数。

视准轴:十字丝交点与物镜光心的连线。

水准管轴:通过水准管圆弧零点的切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1.计算机由五部分构成:输入、运算器、存储器、控制器、输出2.计算机三个子系统:处理器子系统、存储器子系统、输入输出子系统3.输入输出通常被称为人机交互4.哈佛结构将数据和程序分开存放5。

程序存储原理:程序被要求在执行前存放在存储器中,还要求程序和数据采用同样的存储格式6.计算机系统是由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组成的①计算机硬件系统包括:处理器系统(主机)、存储器系统、外部设备(输入设备、输出设备)②计算机软件系统包括:A.系统软件(操作系统、编程语言/计算机语言系统、工具软件)、B.应用软件7.计算机硬件史①第一代计算机:电子管②第二代计算机:晶体管③第三代计算机:集成电路(IC)④第四代计算机(微型计算机、个人计算机):大规模集成电路8.计算机的类型①巨型计算机(超级计算机)②大型计算机③小型计算机④微型计算机9.硬件的三个子系统计算机三个子系统:处理器子系统、存储器子系统、输入输出子系统存储器子系统:存储数据、程序和参与运行程序10.计算机软件11.计算机如何运行事实上,只要通电启动,机器就开始执行程序,直到关机为止计算机通电后,CPU执行启动程序BIOS(基本输入/输出系统),其基本任务就是把存放在磁盘中的操作系统调入内存执行,此后将在操作系统的管理下直接操控计算机的硬件。

12.信息系统信息系统的基本功能是为需要者提供特定的信息,支持用户迅速、有效地输入、存储、处理和获取信息。

信息系统有以下6个要素:①硬件②软件③数据/信息④用户⑤过程⑥通信13.HTML:制作web的超文本置标语言14.web浏览器为用户访问因特网提供了简单的方法,该系统基于超文本技术。

超文本(Hypertext)还包括视频、音频、动画、图片等其他数据。

15.计算机互联形成了网络,主要目的是资源共享。

第二章1.数据的表示形式除了传统数字外,还有图形、文本等其他非数字形式2.在计算机中,数据是以数字表示的,有两种形式:①可以直接进行数学运算的数制②用来表示对象属性的码制3.正数的反码是它的原码,负数的反码最高位(符号位)为1,其余各位按位求反正数的补码等于它的原码,负数的补码等于它的反码加14.定点数和浮点数①定点纯小数把小数点固定在数值部分最高位的左边②定点纯整数把小数点固定在数值部分最低位的右边③浮点数分为阶码和尾数两部分,阶码表示小数点在该数中的位置5.编码和文本①基础文本编码是ASCⅡ码(美国标准信息交换码),适用于英文,有两种形式:七位码(标准)和八位码(完整)②Unicode码是能表示世界上各种语言文字、符号的编码③计算机的基本信息单位为字节,1字节有八个二进制位6.逻辑运算和门电路①1为真,0为假②基本逻辑关系P30(计算)与、或、非、异或“与”相当于相乘“或”只要有1即结果为1,否则为0“异或”两边相同为0,不同为1第三章1.连接计算机三个子系统的是总线(bus),总线由CPU控制(内部总线)外部总线连接外部设备与主机,且是“系统”级的,因此也称为系统总线。

USB(通用串行总线)是一种总线标准,也是一种接口技术,是一种基于串行数据的传输模式,使用4线结构,最多可连接127个设备。

处理器系统2.中央处理器(CPU)包括①运算器(ALU)②控制器:中央控制单元,负责指令读取、解释、执行③寄存器组:CPU内部的一些变量3.处理器的结构模型(1)内部总线内部三总线:数据总线、控制总线、地址总线①数据总线传输数据,包括程序代码和运算需要和产生的数据②控制总线发出信号确定数据总线上的数据传输的方向③地址总线上的信号是输入/输出接口的地址或者存储器的单元地址(2)处理器的组成处理器可分为五部分:①运算器:执行算术运算和逻辑运算的电路部件②数据寄存器:存放运算器执行运算所需的数据。

数据在执行运算前已经被存入其中。

③指令代码寄存器:存放处理器执行操作需要的指令代码。

指令也是二进制码,指令代码存放在指令代码寄存器中,控制电路的输入。

④控制电路:对指令代码进行译码并产生运算器执行运算的信号,发出到存储器进行数据读/写的信号及其他各种控制信号⑤地址电路:负责产生并输出地址信号,在控制信号的作用下,指定存储器或者外部设备进行相关的数据传输操作。

4.处理器的技术指标①主频:CPU运行速度的参数②字长:处理器一次能够处理的最大二进制数的位数③协处理器④内部高速缓存器(cache)⑤集成度5.两种处理器系统①CISC 复杂指令集计算机②RISC 精简指令集计算机存储器系统(存储器的一个重要特征:数据的无限可复制性)6.内存(主存)有两种(1)RAM(随机存储器):分为静态RAM(SRAM)和动态RAM(DRAM)DRAM的芯片集成度高,存取速度较SRAM较慢(2)ROM(只读存储器)存储的数据不会因断电而丢失。

BIOS被保存在ROM中ROM有多种:①一次性写入的不可改写的PROM②可擦除的ROM(EPROM,通过紫外线将ROM数据擦除,重新写入新数据)③EEPROM(电可擦除ROM),闪存为一种EEPROM7.外存(辅存)按介质分有磁盘、光盘和半导体的固态存储器(1)磁盘磁盘上的磁道是同心圆结构,数据存储在磁道上。

盘片又被划分为若干个扇型的区域,程序代码和数据以扇区为存储单位。

(2)光盘①光盘的凹坑使反射光方向改变,反射信号很小,因此该状态作为数据为0;激光射在空白处,得到全反射,其状态为数据1②类型CD-ROM 只读光盘CD-R 一次性写入光盘CD-RW可重写光盘DVD-ROM 通用DVDDVD-R 仅能写一次DVD-RAM 可重复使用(3)固态存储器SSD固态硬盘,是一种闪存,为全电路结构8.存储器的主辅结构主辅结构存储系统的工作原理是:程序和数据存储在外存中,被执行的程序和数据从外存中调入内存运行,运行结束,程序和数据被重新存入外存。

虚拟内存:在硬盘上开辟一个区域来“模拟内存”,其结构与内存相同。

输入/输出(I/O)系统(人机交互系统)9.I/O操作都是在主机的控制下,由外部设备(外设)完成的,外设与主机之间是通过接口和总线连接的。

10.端口PC主要有五种端口:键盘端口、鼠标端口、并行端口、串行端口、USB端口11.并行和串行外设与主机的数据传输模式主要有两种:①并行(字节模式,一次传输八位)速度更快②串行(位模式,一次传输一位)串行成本低,适合长距离传输,发展更快。

第四章1.操作系统是计算机硬件与其他软件之间的接口,能有效地对计算机软件、硬件资源进行管理和使用,使用户能方便地操作计算机(兼顾了系统和用户两方面)①多用户多任务操作系统允许多个用户使用同一台主机②并行系统:多处理器,是目前超级计算机的主要体系结构之一③分布式操作系统:地理位置上分散的、具有独立功能的计算机系统互联采用的操作系统,具有网络的信息交换和资源共享功能2.操作系统的结构①内核(kernel):是系统的核心,就是直接与机器的硬件相关的程序。

②外壳(shell):是用户使用计算机的接口(界面),负责接收用户和应用程序的操作命令,并将这个命令解释后交给内核去执行,因此外壳也称为命令解释器3.操作系统的功能(1)进程管理①进程指正在执行中的程序。

②进程管理器的任务是对正在运行的程序进行管理。

③死锁:如果某个进程占有另一个进程所需的资源,同时请求对方的资源,且在得到所需资源前不释放其占有的资源,就会导致死锁的发生。

④线程:进程为一个程序,线程是进程中的环节,是进程的一部分(2)存储器管理(存储器管理器MMU)①存储器管理器负责调度内存、监控内存运行状态,管理内存、外存之间的数据交换。

②内存与外存的数据交换:非交换技术是将程序一次全部调入内存。

MMU将程序或数据从外存装载到内存。

(3)设备管理提供设备调度、建立缓冲区等服务(4)文件管理①文件:文件是一个存储在存储器上的数据的有序集合,并标记以一个文件名。

②文件系统:是所有文件的集合,以文件形式管理计算机中所存储的程序和数据③文件扩展名:Microsoft系统的文件扩展名指示文件的基本属性,一个被取名并保存在外存上的文件往往是根据其扩展名确定其类型和用途的。

④Windows注册表中有一个能被其识别的文件类型的清单。

运行注册表编辑器regedit.exe 可以打开注册表⑤通配符:*表示它所在位置为任意个任意字符,?代表它所在位置为一个任意字符。

⑥文件存取有两种方式:A.顺序存取:指只能按照一个接着一个信息单位(或数据单位)进行存取。

最典型的是磁带文件的存取过程。

B.随机存取:随机存取文件是先要查找文件的存储地址,再按址存取。

文件按名存取就是随机方式。

⑦文件的存储结构A.磁盘的格式磁盘格式是计算机外部存储器的标准。

磁盘格式化也要将整个磁盘划分若干个区块,基本单位就是扇区,文件是按扇区存放数据的。

为了检索方便,将若干个相邻扇区组成簇Microsoft的磁盘格式有FAT(文件分配表)和NTFS第五章1.算法的特性:①确定性②有穷性③有效性④可以有零个或多个输入⑤有一个或多个输出2.算法的分类按照算法设计的对象,可以分为两大类:数值算法和非数值算法3.算法的三种结构①顺序结构②分支结构③循环结构A.while结构如果开始时循环条件就不成立,则循环体A不会被执行B.do-while结构无论是否成立,A至少会被执行一次4.算法的表示①自然语言②流程图③伪代码(不是计算机语言,不能被计算机执行)5.算法举例①查找A.顺序查找B.折半查找②排序A.选择法排序(比冒泡要快)B.冒泡法排序③迭代④递归6.算法的方法学①贪心算法②分治③动态规划④回溯法7.数据表达和数据结构(1)数据元素是数据的基本单位,数据元素之间存在着某种关联。

(2)数据结构包括逻辑结构、存储结构和对数据的操作,按照它的结构形式,也可以分为链、表、堆、队、树等。

(3)基本数据结构有三种①线性结构:线性结构中的数据元素存在一对一的关系②树状结构:一对多的关系③图状或网状结构:多对多的关系第六章1.程序和指令(1)程序程序可以理解为按预先设计的步骤执行。

程序是为解决某些问题而设计的,而算法就是为解决问题而设计的步骤,所以程序就是算法的实现。

(2)指令和指令系统①指令是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的接口,即软件和硬件通过指令交汇。

②指令的分类:A.数据传输类指令 B.算术逻辑类指令 C.控制操作类指令2.程序设计语言(1)指令是程序的基础,也是计算机的机器语言。

(2)机器语言叫做“低级语言”,使用类似于伪代码那样的语言叫做“高级语言”,介于高级和低级之间的符号语言,即汇编语言。

(3)机器语言①指令系统就是机器语言,只有以机器语言编写的程序能被计算机直接执行。

使用其他语言编写程序最终都要被转换为二进制指令代码,二进制代码文件也叫作目标文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