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彩在电影艺术中的功用做简要的分析

合集下载

色彩在影视人物造型设计中的表现

色彩在影视人物造型设计中的表现

色彩在影视人物造型设计中的表现
色彩在影视人物造型设计中的表现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角色塑造:色彩可以用来表达角色的性格、情绪和身份。

例如,红
色通常代表热情、活力,适用于喜剧角色;蓝色则代表冷静、理智,
适用于正派角色。

通过色彩的运用,可以让观众更深刻地记住并区分
不同的角色。

2. 场景营造:色彩可以用来描述环境、季节、时间等场景因素。

例如,绿色可以代表森林或草地,蓝色可以代表天空或海洋。

通过色彩的搭配,可以让观众更真实地感受到场景的氛围,增强视觉效果。

3. 故事叙述:色彩可以用来暗示故事情节的发展或角色的命运变化。

例如,在悲剧中,黑色和白色通常会被用来强调悲伤和失落。

通过色
彩的象征意义,可以让观众更好地理解故事的主题和内涵。

4. 观众心理:色彩还可以影响观众的情绪和心理状态。

不同的色彩会
引起不同的视觉感受和心理反应,例如暖色调(红色、橙色等)会让
人感到温暖和舒适,而冷色调(蓝色、紫色等)则会让人感到平静和
放松。

通过合理运用色彩,可以更好地吸引观众的注意力,增强观影
体验。

总的来说,色彩在影视人物造型设计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它不仅
可以用来表达视觉效果,还可以影响观众的情绪和心理状态,帮助叙
述故事情节,塑造角色性格和身份,增强场景的真实感和视觉效果。

浅谈色彩在影视作品中的造型作用

浅谈色彩在影视作品中的造型作用

浅谈色彩在影视作品中的造型作用简介影视作品是由影像、音效和情节组成的艺术形式。

其中,影像是影视作品中最重要的元素之一,而色彩则是构成影像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在影视作品中,色彩扮演着重要的造型作用,能够传达情感、营造氛围、加强画面效果等。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浅谈色彩在影视作品中的造型作用。

色彩传达情感影视作品中常常利用色彩来表达角色的情感。

例如,在电影《肖申克的救赎》中,红色被用来表达主人公阿甘的渴望自由和爱情的情感。

他在监狱中写信给女友时,信纸和信封都是红色的,凸显出了他内心深处对爱情的无限期待和渴求。

在电影《千与千寻》中,黄色和红色被用来表达女主角千寻的不安和担忧。

在她探索神灵世界时,这些颜色经常出现在场景中,因此观众能够感受到千寻内心深处的混乱和不安。

色彩还可以用来表现不同角色之间的关系。

在电影《速度与激情7》中,黑色被用来表达对于已故角色的悼念和赞颂。

在电影结尾,主角和已故队友的庆功晚宴上,他们都穿着黑色的西装,与其他普通宾客穿着的颜色截然不同。

这种颜色的特殊使用拉近了主角和已故队友之间的距离,表达了他们之间的深厚友谊。

色彩营造氛围影视作品中,色彩不仅能够表现角色情感,还能够帮助营造不同的场景氛围。

例如,在电影《盗梦空间》中,影片使用了红色、黄色和蓝色等色彩营造出了不同的梦境场景。

红色被用于表现危险、紧张、警戒的情绪,黄色被用于表现活力、希望和积极的情绪,而蓝色则被用于表现悲伤、孤独和无助的情绪。

这种色彩的运用帮助观众更好地理解梦境场景的氛围,也为情节的展开提供了重要的支持。

各类影视作品还常常利用色彩来表现不同的时代、文化和地区。

例如,在日本动画电影《天空之城》中,影片使用了浪漫而神秘的绿色,带有一种独特的日本文化气息。

这种色彩的使用使观众在浏览影片时更容易被深深吸引。

色彩加强画面效果色彩还可以帮助影片营造独特的画面效果。

影片使用不同的色彩组合,能够增强画面的清晰度和鲜明度。

例如,在电影《黑鹰坠落》中,黑白画面被广泛使用,凸显出凶险和紧张的感觉。

关于电影中色彩的描述和分析

关于电影中色彩的描述和分析

关于电影中色彩的描述和分析自彩色电影的来临之后,各国导演争相在电影中的色彩上下功夫,色彩到底在电影中的作用有多大,以至于受到导演们的如此垂青,接下来,就让我们深入浅出的分析一下各种色彩在电影中的独到之处,揭开色彩神秘的面纱。

一:红色红色在电影中经常用到,而且它的出现常常是引人注目的,红色常常带有主观意识,代表了导演对事物的特殊看法。

红色也是某些事物的客观表现,在这里暂不讨论,红色的象征意义在哪呢?1:红色给人的感觉是活跃、热烈、奔放、张扬。

代表作品:《红高粱》最鲜明的特点就是电影中刻意运用了红色,浓浓的红色布满荧幕,红高粱,火烧云,高粱酒,红盖头,红轿子,仿佛整个世界都是红色的。

在这部电影中,从无处不在在红色中,我们感觉到了当年人们的热烈,奔放,张扬,感受到了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精神的追求,这是生命力的象征。

影片营造了一个红色的世界,也正是运用这红色表现出生存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身上如这红色般鲜明的性格:顽强、坚忍、坚固、团结、伟岸、生气蓬勃、狂放不羁、英勇无畏。

2:红色给人热情洋溢的感觉,让人无法抗拒突如其来的欢迎,气氛,在电影《了不起的盖茨比》中就有一个这样经典的桥段。

尼克跟随布坎南前往凯瑟琳家做客,尼克独自一人坐在沙发上,仿佛整间屋子的红色要向他扑来。

红色的墙壁,红色的沙发,红色的楼梯,就连家具都是红色的,一股热情的感觉自然流露出来,让人联想到接下来发生的将是一个热闹非凡的party。

3:红色代表着喜庆,吉祥,辟邪,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体现,例如:结婚,春节,手上戴的红绳……。

电影《花腰新娘》阿龙和凤美结婚的一段,红色显得最耀眼最瞩目,在这里红色是吉祥,是喜庆,是对两对新人大喜之日的庆贺。

4:红色代表着革命,红军,红旗等等。

5:红色刺激了人的神经中枢,表现色情和性关系。

在电影《发条橙》中的一段,亚历山大和自己的同伴闯进作家的房子里,色胆包头的强奸了他的妻子,这是他的妻子正好穿一身红色的衣服,性感无比,这也对她接下来的遭遇埋下了伏笔。

色彩在影视作品中的运用

色彩在影视作品中的运用

色彩在影视作品中的运用
色彩是影视作品中很重要的一种表现手段,可以通过不同的色彩来传达情感、氛围、故事情节等信息。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色彩运用方式:
1. 暖色调和冷色调:暖色调如红、黄、橙等可以使画面感觉热烈、亲切、温暖,表现出喜庆、浓烈的情感;而冷色调如蓝、绿、紫等则可以使画面感觉冷静、萧瑟、冷淡,表现出冷漠、悲凉的情感。

2. 对比色:通过使用颜色的对比,如红与绿、黄与紫等,能够产生强烈的视觉效果,营造紧张、对抗等氛围。

3. 单色调:在影视作品中,很多时候采用单色调的手法能够更好地表现情感和画面效果,如蓝色调表现孤独、失落、悲伤;绿色调展现和平、安定、和谐;红色调表达激情、热爱、暴力等。

4. 梦幻色调:梦幻的色调常常使用柔和、浅色的渐变色调,可以营造出想象、神秘的画面效果,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

总之,色彩是影视作品中表现情感、氛围的重要手段,它可以通过不同的运用方式,为观众带来不同的视觉体验,增强作品的艺术感染力和观赏性。

举例说明色彩在影视作品中的作用

举例说明色彩在影视作品中的作用

色彩在影视作品中的作用一、概述影视作品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色彩作为影视作品中不可或缺的元素之一,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通过精心选择和运用色彩,影视作品可以传达情感、营造氛围、塑造角色形象,并对观众产生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分析色彩在影视作品中的作用,探讨其在影视艺术中的重要性。

二、色彩对情感、氛围的营造1. 暖色调与冷色调的搭配在影视作品中,暖色调和冷色调的搭配常常被用来营造不同的情感和氛围。

暖色调可以使人产生温暖、舒适的感觉,常用于温馨、浪漫的场景中,而冷色调则给人一种冷静、冷淡的感觉,常用于悬疑、恐怖的场景中。

通过对暖色调和冷色调的巧妙运用,影视作品能够更好地表达情感,营造氛围,增强观众的情感共鸣。

2. 色彩与情绪的挂钩色彩在影视作品中还常常与情绪挂钩。

比如红色常常代表热情、激情,蓝色常常代表冷静、深沉,黄色常常代表活力、温暖。

影视导演通过巧妙运用色彩,可以在观众心中唤起不同的情绪共鸣,引发观众的情感共鸣,从而使影视作品更加生动鲜活。

三、色彩对角色形象的塑造1. 主角与配角的色彩差异在影视作品中,主角和配角通常会通过色彩差异来展现出不同的个性特点。

主角常常会使用明亮、鲜艳的色彩,使其在画面中更加突出,从而吸引观众的关注,而配角则倾向于使用暗淡、平淡的色彩,让观众更加关注主角的形象。

通过色彩的差异,影视作品能够更好地突出主角的形象,提升观众对主角的认同感。

2. 色彩对反派形象的塑造色彩在影视作品中还常常被用来塑造反派形象。

暗黑、冷酷的色彩常常会与反派形象相通联,使其看起来更加阴险、狡诈。

通过对反派形象的色彩塑造,影视作品能够更好地突出反派的邪恶性格,增强观众对反派的厌恶感。

四、色彩对剧情、氛围的营造1. 色彩与剧情发展的关系色彩在影视作品中也常常与剧情发展密切相关。

比如在悬疑、惊悚类影视作品中,常常会运用阴郁、暗淡的色彩来营造紧张的氛围,使得观众更加紧张、充满期待,增强影视作品的悬念。

论色彩在电影艺术中的功用

论色彩在电影艺术中的功用

1935年美国马摩里安执导的电影《浮华世界》问世,使电影由黑白两色转向了彩色的斑斓。

色彩不但给观众带来了全新的视觉享受,更为电影艺术增添了新的魅力。

在电影艺术创作中,艺术家们精心选择场景,准确布置色彩与光线,拍摄出风格迥异的优秀影片,使影片赏心悦目甚至回味无穷,电影中色彩的美学作用也许就在此。

一、营造意境与氛围在现在的电影创作中,色彩也开始上升为一种风格化的造型元素,成为一种符号,刻意营造一种特殊的氛围。

如吴贻弓的《城南旧事》,与婉丽的抒情风格相协调,电影画面则蒙上了一层淡淡的晨雾般迷蒙的色调,出色地传达出海外游子怀恋童年故土的那种“沉沉的相思,淡淡的哀愁”。

李安的《卧虎藏龙》,整体的画面是一种象征中国古代文人的“灰白”色光线基调,表现出人文修身的精神净化。

因是具有东方传统色彩的武侠片,导演刻意营造出山水画般的灰白画面,传达给观众有如中国水墨画般的优美意境。

竹林里两个白衣人飞跃打斗,长镜头所呈现出的竹林背景,大量的翠绿让人记忆深刻。

在中国,竹林长久以来被士大夫赋予君子的象征,如宋画家称松、竹、梅为“岁寒三友”,所以在此绿色的竹子具有君子与文人的道德象征意义。

在色彩学的感性语汇中,白色象征着和平,纯洁,善良,虚无。

绿色象征生命,活力,仁慈,再生,希望等内涵。

由色彩的语汇联想,也隐喻出本片追求儒家思想的虚无与和平的境界。

再如,影片《芙蓉镇》那条石块铺就的路,道两旁有破旧木屋的街道,在漆黑的夜晚,在浓雾的早晨,门缝里挤出的一丝橙黄油灯的光线,梅雨染湿了的大地……暗淡的青紫色调,在银幕上托出一个具有生命力的,但同时又是一个特定的人性压抑的江南水镇。

这样一个典型的环境造型同男女主人公当时的悲惨境遇完全相合,让人觉得和谐而统一。

芙蓉镇的街道设计,从人物复杂的心态来看,便呈现出了多样化的特征:夜晚街道的气氛多悲,早晨街道的气氛多喜,白天的街道氛围热闹中多阴谋,雨中的街道氛围中又多悲愤……这样,镇街上的一切便具有脉脉的人情味了。

从《影》看色彩在视听语言中的特点和作用

从《影》看色彩在视听语言中的特点和作用

从《影》看色彩在视听语言中的特点和作用《影》是一部由张艺谋执导的电影,通过创新的视觉语言和独特的叙事方式,给观众带来了一场视听盛宴。

色彩在《影》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既是表现手法,也是情感载体。

下面从特点和作用两个方面来进行分析。

色彩在《影》中有着鲜明的特点。

电影整体以黑白为基调,这种抽象的表现方式使得影片更加具有艺术性和现代感。

黑白色调给人一种压抑和冷静的感觉,与影片中演员们的动作呼应,更加突出了他们之间的对立和冲突。

偶尔会出现红色的元素,如雪花、火焰和嘴唇等,这种局部的红色在黑白的背景下显得格外突出,增加了观众对画面的关注和视觉冲击力。

红色也有象征性的意义,代表了情感的激烈和欲望的燃烧。

色彩的饱和度和明暗度在电影中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它们能够创造出不同的氛围和情绪,例如高饱和度和明亮的色彩能够使人感到温暖和充满希望,而低饱和度和阴暗的色彩则更容易让人感到压抑和恐惧。

色彩在《影》中的作用也是多方面的。

色彩能够增加电影的表现力,使其更具有观赏性。

黑白色调使得电影更加具有纪实性和艺术性,红色的出现则增加了观众的视觉冲击力。

这些色彩的运用,使得电影的画面更加鲜明生动,令人难以忘怀。

色彩能够表达人物内心的情感和冲突。

在电影中,女主角杨幂饰演的双胞胎姐妹一人爱国一人奉献,她们之间的内心战争和痛苦,通过色彩的对比得到了生动的展现。

黑白和红色的运用,使得观众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共鸣她们的内心世界。

色彩还能够创造出特定的时空背景和情绪氛围。

电影中的黑白色调和红色元素,使得观众能够感受到古代东方世界的厚重和神秘感,也增加了电影的戏剧性和冲突感。

色彩在电影《影》中具有非常重要的特点和作用。

通过黑白和红色的运用,电影创造了一种独特的视觉语言和艺术表达方式,使得观众更容易投入到故事中去。

色彩也能够表达人物的情感和内心矛盾,使得角色更加立体和丰满。

《影》的成功得益于色彩在视听语言中的独特魅力和作用。

论色彩在电影艺术中的功用

论色彩在电影艺术中的功用

要 】 13 从 95年第一部彩 色电影 问世 以来, 色彩 已经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造型元素 , 电影艺术产生了越 来越 重要 的审美创造作 用。 对
色彩 既 可 以 营造 意 境 与 氛 围 , 示 情 感与 心 理 , 可 以 表 现 思 想 与 主题 , 可 以产 生 象征 与 暗 示 。 揭 也 还

着 淡 泊 , 苦 中 不失 坚强 。 似 柔 弱 的 身 躯 下 包 裹着 的是 无 比 的坚 强 , 痛 看
具 有 黑 白灰 的 纯 正 气质 影 片 《 妓 回忆 录 》 昏黄 和 灰 蓝 色 调 为 主 要 色 彩 基 调 , 红 色 为 艺 以 以

营造意境与氛围
在 现 在 的 电影 创 作 中 .色 彩 也 开 始 上 升 为一 种 风 格 化 的造 型 元
为 普 整 素 , 为 一 种 符 号 , 意 营 造 一 种 特 殊 的 氛 围 。 如 吴 贻 弓 的 《 南 旧 点 缀 。 了 达 到 东 方 意境 的 画 面效 果 , 遍 使 用 了 柔 光 效果 , 体 色 彩 成 刻 城 事》 与婉丽的抒情风格相协调 , , 电影画面则蒙上了一层 淡淡的晨雾般 的饱 和 度 偏 低 。 柔 和 的 影 调贯 穿 全 片 . 现 了 东 方 式 的 神 秘 气 息 和 艺 表 迷蒙的色调 , 出色 地 传 达 出 海 外 游 子 怀 恋 童 年 故 土 的 那 种 “ 沉 的 相 术 氛 围 。蓝 色是 代 表 遥 远 和 寒 冷 的 颜 色 。影 片 中 的 灰 蓝 色 除 了代 表 孤 沉
维普资讯
科技信息
0本刊重稿 0
S IN E&T C N L G F R A I N CE C E H O O YI O M TO N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色彩在电影艺术中的功用做简要的分析从第一束光照耀混沌世界之时伊始,光与色的魔力就显现出来了。

较之绘画而言,电影艺术中的色彩修辞学还算一门起步不久的学问,还有许多有待我们去研究探索之处。

本文拟就色彩在电影艺术中的功用做简要的分析。

一、彩色电影的产生与发展1888年英国人勒普林斯在银幕上成功放出了世界上第一部电影Roundhay Garden Scene,片长仅仅两秒钟,此为默片。

1906年第一部自然色彩的彩色影片诞生,制作者是英国人George Albert Smith,内容是他的两个孩子在草地上玩耍。

而公认的真正意义上的第一部彩色电影是1935年美国导演马摩里安执导的《浮华世界》,它让电影脱离了黑白二色的限制,给观众带来了全新的视觉体验,令电影艺术进入了一个五彩缤纷的崭新世界。

这部彩片的成功是继有声电影之后电影的二次技术革新,色彩从此成为电影表现的重要元素。

和照相术刚刚开始一样,这一时期的彩色电影也受到古典绘画艺术的深远影响。

摄影师会对现实对象进行明显的主观化处理,有意加强镜头形象的象征性、寓意性,画面追求绘画性和绘画感。

直到20世纪中叶,电影观念才有了明显转变,人们对屏幕形象的真实感提出要求,画面效果逐渐脱离对绘画感的模仿。

加之技术的革新和彩色胶片工业的迅猛发展,使得电影胶片的色彩表现力更为丰富、细腻,也使得电影艺术更易于表现现实、贴近生活。

电影色彩在电影中越来越显示出它的重要性,它既能真实再现自然,也能表达人物的内在情感,同时还是电影人思想观念和审美情趣的外在表现。

自20世纪70年代末,电影技术日趋完善,表现手法也趋于丰富,中国的电影人也意识到了色彩对于电影艺术的重要性,并将色彩观念运用到越来越多的电影创作中。

特别是在80年代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的导演不断地在色彩运用上进行探索,创造出了一大批优秀的作品。

1979年,北影厂张铮导演的《小花》和西影厂滕文骥、吴天明执导的《生活的颤音》都在电影中融入了各自对电影色彩的认识。

在《小花》中导演将多个黑白片断插入彩色片中,通过画面色彩的交互对比来进行现实与回忆的间断叙事,达到一种强烈的对比效果。

《生活的颤音》做了更多的尝试性的探索,把当时最时髦的电影技巧都运用个遍,譬如升格摄影、定格、交叉叙事,等等。

当今的信息社会,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电影也随时代而不断变革,但色彩在电影中依然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越来越为电影人所重视。

二、色彩出现在电影作品中的合理性和必然性对古典绘画史稍作了解就会知道,关于形体结构与色彩孰重孰轻的争论从来就未曾停止过。

古典绘画往往将作品的叙事性放在首位,或是描绘庄严的宗教故事,或是重塑崇高的历史片段。

色彩只是形体或形式的附庸,从古典美学的角度来看它并非艺术作品所必备的品质,过分地抬高色彩的地位必然导致徒有其表且冲淡作品的叙事功能。

这样的观念进而影响到刚刚进入彩色时代的电影创作,也成为电影人与理论家竞相争论的话题。

马塞尔·马尔丹在《电影语言》一书里讲到:“所有生理和心理方面的试验都证明,我们更多感受的是色彩的价值,而不是色彩本身,何况在许多情况下,强烈和刺眼的色彩(先不谈其虚假性)是会吸引我们的注意力,使我们感到不快的。

”意大利导演费德里科·费里尼也认为浮华的色彩无疑会阻碍运动的视觉观感,增加影片的静态感,从美学意义上讲远逊色于黑白片,鬼魅般的色彩令电影定格于某一画面、更趋绘画的特质,使电影叙事变得呆板、不流畅。

于是他说“色彩即静止”。

但色彩于电影的魅力是毋庸置疑的,因此马尔丹又认为色彩并非一无是处,一些轻松、欢快主题的电影,像喜剧片、惊险片、西部片或者音乐片中色彩能增强影片的娱乐性和观赏性,能够很好地迎合观众的趣味。

但一些像战争片或心理题材的影片就不宜使用色彩,这使其中严肃或神秘的气氛大打折扣。

与之相反的是,现代绘画恰恰想要摆脱艺术的叙事功能,色彩的独立正好吹响了革命的号角。

直到20世纪后期电影人才开始正确地认识到色彩对电影叙事功能的作用,恰到好处地控制和运用色彩不仅不会削弱电影的叙事功能,反倒会推进情节的发展,成为电影展开情节叙事的重要手段。

三、电影艺术中色彩的情感表达方式那色彩是怎样在电影中进行情感表达的呢?人类在原始社会中,信息的传播是靠面对面的直接交流,综合的感官能力起了决定性作用。

随着图像、文字的出现,视觉在人类信息交流方面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我们所感知到的周遭世界是多重感官的综合体,人会不自觉地在大脑中试图去重现真实。

当看到“打雷”这个词的时候,我们的耳畔似乎就听到了“轰隆”的雷声,这就是所谓的“通感”。

原本,一切色彩都是自然现象,并不具有能联想到的抽象意义。

不过,在人类长期的生活实践中不同的颜色留给人类不一样的心理感受,不同的心理感受指向特定的色彩对象。

比如,白色对应于皑皑白雪,让人感到光明,产生明朗、圣洁之感;而黑色则容易让人联想到漆黑的夜晚或深不见底的洞穴,让人感到压抑、不安和恐怖……“通感”的产生使色彩成为重要的语言元素。

色彩在视觉艺术中能调动观者的情绪,不同的色彩产生不同感官联想,达到不一样的审美效果。

这被现在的导演娴熟地运用于影片的制作中。

2003年的电影《海底总动员》,在儿子尼莫和爸爸玛林到海底学校的那组镜头,导演用各种明快的柠檬黄、橘红、粉红、大红、粉紫、草绿、湖蓝、钴蓝来营造画面,装点出了一个色彩斑斓、生动活泼、安宁祥和的海底童话世界;而当叛逆的尼莫执意离开众人去那艘大船边冒险的时候,电影画面从明快的色调马上变成大面积以深蓝色为主的凝重色调,娇小的朱红色的尼莫在其间令人觉得那样的不安。

这种不安是色彩上的强烈对比(既有深蓝与朱红的冷暖对比,又有一大一小的面积对比)带给观众的心理暗示。

这一前一后的镜头对比不光给人以心理感受的刺激,也推动了剧情的发展。

《红高粱》是张艺谋1987年根据莫言同名小说执导的一部电影,今天提到这部电影,首先想到的还是那浓烈的汪洋恣肆的“红”。

绘画作品的画面往往形成某种和谐的色调,在电影作品里也会形成某种特殊的色彩基调,《红高粱》里红色的基调很好地烘托了这部电影的整体气氛。

全片都浸没在那辉煌的红色之中,红色的太阳、红色的血液、红色的棉袄、红绣球、“十八里红”高粱酒……片中的一切都浸润在铺陈的红里,由此而弥散开导演想要言说的血腥与罪孽、欲望与狂野,留给观众无限的遐想。

在镜头里导演充分运用了色彩的风格化、象征性语汇,导演试图用具有特殊象征意味的红色引领观者进入那个他早已预设的情绪性体验之中,他要展现的造型空间是一个外化了的充满生命力的精神空间。

电影结束于那神秘的日全食,张扬而绚烂的红最后归于那凝重而沉寂的黑。

到此,大概你已经忘了这个地方原叫“青纱口”,那些热烈的、张扬的红终究会褪去,留下这永恒的“青纱口”,就如同背后那个叙述者说的那样“桥还在,只是没了高粱”。

转瞬即逝的“红”、永恒存留的“青”,这也许就是张艺谋最终想要表现的生命的无限。

在这部经典影片中,张艺谋所营造的那些绚烂的、令人愉悦的电影画面不仅仅满足了观众的视觉感官。

同时,他对于色彩象征意义的巧妙运用还将影片的美学意义上升为更加复杂、更加高级的神经反应。

王国维曾经说过,“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色彩”。

张艺谋显然是深谙此道,在《红高粱》里他大胆、奇妙地调动、搭配电影色彩,歌颂了中华民族斗志昂扬的民族精神和不屈不挠的民族气节,将叙事与抒情、写实与写意融为一体,将电影色彩的运用推向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成为电影史上一个不可多得的经典范例。

《红高粱》的色彩是悲壮的、激越的、热烈的,而另外一部电影史上的经典力作《肖申克的救赎》的色彩恰好相反,是肃穆的、低缓的、冷漠的。

电影1994年上映,导演弗兰克·德拉邦特,影片基本上从头至尾笼罩在刻意的冷灰色色调之中。

电影情节基本上都发生在一座监狱里,高墙内外判若两个世界,希望和未来从来都不属于这里。

冷漠而压抑的冷灰色调很好地烘托出狱中生活的烦闷与绝望,然而安迪的内心却是隐忍着那从未放弃的希望。

影片直到最后一刻,两个狱中老友终于在相约的大海边重逢,那内敛而久违了的相望一笑,那辽阔而蔚蓝的大海,终于驱散了影片画面从头至尾的冷灰色带给观众的阴郁与拥堵。

同样,电影色彩美学在这部电影里得到了恰到好处的运用,冷灰色调设定了整部电影的情绪基调,让观众的心绪沉浸在落寞与绝望之间,而导演所要呼唤的“希望、自由、友谊”在其间得以彰显和升华。

以上三个典型案例为我们解答了色彩是怎样在电影作品中进行表情达意的,它既能满足观者的视觉愉悦感,更能够促成作品精神品质的提升。

四、色彩对电影制作的整个流程都起着重要作用我们知道电影制作一般分为三个阶段,即前期设计,如摄影棚的搭建、拍摄场景选址等;拍摄过程,如灯光选择、服装道具、拍摄取景等;后期制作,如剪辑、色彩处理、音响合成等。

为了让电影层次更丰富、内容更饱满,我们在各个阶段都会运用到色彩美术的技巧,毫不夸张地说色彩美术贯穿于电影制作的全过程。

电影色彩的设计属于设计色彩的范畴,光与色又有它自身的物理光学特性,因此在色彩设计中会考虑到光谱、光波频率甚至波形长度。

尤其在数字特效制作中往往会运用到多源素材的合成,而多源素材间总是会产生质感和色彩上的反差,这就需要对各元素的色彩进行修改以便使合成后的镜头画面在风格和情景上显得更加统一协调。

另外,我们知道运动中的色彩会更加吸引人的眼球,而黄色在紫色的背景下会显得更加明亮……这些都会在电影制作过程中得到体现。

电影美术师会巧妙地选择合适的色彩来把握节奏,摄影师也将恰当地取舍镜头里的光色来达到视觉的完美呈现,最后剪辑师也会在色彩和谐的前提下将一场一场的戏加以剪辑拼接出一部完美的电影。

总之一句话,色彩的运用在电影制作过程中无处不在。

五、结语电影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密切相关,随着计算机技术在电影制作中的全面介入,电影对色彩的把握也越来越准确和细腻,色彩对一部电影而言也显得越来越重要。

色彩不仅仅会影响到观众观看的情绪,甚至会左右电影导演的思想表达。

因此,对电影色彩的探索定会越来越为电影人所重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