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彩在电影中的影响作用
浅谈色彩在影视作品中的造型作用

浅谈色彩在影视作品中的造型作用简介影视作品是由影像、音效和情节组成的艺术形式。
其中,影像是影视作品中最重要的元素之一,而色彩则是构成影像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在影视作品中,色彩扮演着重要的造型作用,能够传达情感、营造氛围、加强画面效果等。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浅谈色彩在影视作品中的造型作用。
色彩传达情感影视作品中常常利用色彩来表达角色的情感。
例如,在电影《肖申克的救赎》中,红色被用来表达主人公阿甘的渴望自由和爱情的情感。
他在监狱中写信给女友时,信纸和信封都是红色的,凸显出了他内心深处对爱情的无限期待和渴求。
在电影《千与千寻》中,黄色和红色被用来表达女主角千寻的不安和担忧。
在她探索神灵世界时,这些颜色经常出现在场景中,因此观众能够感受到千寻内心深处的混乱和不安。
色彩还可以用来表现不同角色之间的关系。
在电影《速度与激情7》中,黑色被用来表达对于已故角色的悼念和赞颂。
在电影结尾,主角和已故队友的庆功晚宴上,他们都穿着黑色的西装,与其他普通宾客穿着的颜色截然不同。
这种颜色的特殊使用拉近了主角和已故队友之间的距离,表达了他们之间的深厚友谊。
色彩营造氛围影视作品中,色彩不仅能够表现角色情感,还能够帮助营造不同的场景氛围。
例如,在电影《盗梦空间》中,影片使用了红色、黄色和蓝色等色彩营造出了不同的梦境场景。
红色被用于表现危险、紧张、警戒的情绪,黄色被用于表现活力、希望和积极的情绪,而蓝色则被用于表现悲伤、孤独和无助的情绪。
这种色彩的运用帮助观众更好地理解梦境场景的氛围,也为情节的展开提供了重要的支持。
各类影视作品还常常利用色彩来表现不同的时代、文化和地区。
例如,在日本动画电影《天空之城》中,影片使用了浪漫而神秘的绿色,带有一种独特的日本文化气息。
这种色彩的使用使观众在浏览影片时更容易被深深吸引。
色彩加强画面效果色彩还可以帮助影片营造独特的画面效果。
影片使用不同的色彩组合,能够增强画面的清晰度和鲜明度。
例如,在电影《黑鹰坠落》中,黑白画面被广泛使用,凸显出凶险和紧张的感觉。
影视美学色彩分析报告

影视美学色彩分析报告一、引言色彩是影视艺术中重要的元素之一,它可以通过不同的组合和运用,传达情绪、表达主题、塑造人物形象等。
本报告旨在分析影视作品中的色彩运用,探讨其对故事表达和艺术效果的影响,并以几部经典影片为例进行具体分析。
二、色彩在影视中的表达1.情绪表达色彩可以直接影响观众的情绪,通过运用不同的色彩调性来传递具体的情感氛围。
例如,暖色调(如红、黄、橙)往往能够传达温暖、愉快的情绪,而冷色调(如蓝、绿、紫)则更容易带来冷漠、沉闷的感觉。
在电影《色,戒》中,导演使用了大量的冷色调,加强了战争背景和主人公孤独、无助的情绪表达。
2.主题表达色彩也可以通过符号的方式,传达影片所要表达的主题。
例如,在电影《辛德勒的名单》中,导演运用了红色作为重要的主题色彩,不仅在影片中大量出现,还以红色外衣的形式象征着希望和救赎。
这样的运用不仅使观众更容易理解并感受到主题,还加深了影片的艺术感。
3.角色形象塑造色彩也可以通过对角色的着装、化妆等方面的运用,来塑造角色的形象特点和个性。
例如,在电影《黑暗骑士》中,导演运用了深色的服装和妆容来突出反派人物“小丑”的邪恶、扭曲的个性。
这种富有对比的色彩运用,使角色更加鲜明和立体。
三、案例分析1. 电影《泰坦尼克号》在这部影片中,导演运用了蓝色和金色作为主要的色调,蓝色象征着海洋、宁静和幻想,金色则象征着温暖、浪漫和希望。
这样的色彩安排与故事背景和主题相契合,同时也为观众营造了浪漫、感人的视觉体验。
此外,导演还通过色彩的变化,表达了故事情节的发展和人物关系的变化,如船沉没时的冰冷蓝色、救生艇上温暖金色等。
2. 电影《哈利·波特》系列在这一系列影片中,色彩的运用几乎成为了一个鲜明的特点。
导演通过场景、道具和服装等方面的设计,运用了大量的鲜艳色彩,如红色、黄色、绿色等。
这样的色彩运用使整个系列影片充满了魔幻的氛围,同时也突出了角色的个性和特点,如哈利·波特的标志性的红色外衣,格兰芬多的绿色制服等。
色彩在电影艺术中的功用做简要的分析

色彩在电影艺术中的功用做简要的分析从第一束光照耀混沌世界之时伊始,光与色的魔力就显现出来了。
较之绘画而言,电影艺术中的色彩修辞学还算一门起步不久的学问,还有许多有待我们去研究探索之处。
本文拟就色彩在电影艺术中的功用做简要的分析。
一、彩色电影的产生与发展1888年英国人勒普林斯在银幕上成功放出了世界上第一部电影Roundhay Garden Scene,片长仅仅两秒钟,此为默片。
1906年第一部自然色彩的彩色影片诞生,制作者是英国人George Albert Smith,内容是他的两个孩子在草地上玩耍。
而公认的真正意义上的第一部彩色电影是1935年美国导演马摩里安执导的《浮华世界》,它让电影脱离了黑白二色的限制,给观众带来了全新的视觉体验,令电影艺术进入了一个五彩缤纷的崭新世界。
这部彩片的成功是继有声电影之后电影的二次技术革新,色彩从此成为电影表现的重要元素。
和照相术刚刚开始一样,这一时期的彩色电影也受到古典绘画艺术的深远影响。
摄影师会对现实对象进行明显的主观化处理,有意加强镜头形象的象征性、寓意性,画面追求绘画性和绘画感。
直到20世纪中叶,电影观念才有了明显转变,人们对屏幕形象的真实感提出要求,画面效果逐渐脱离对绘画感的模仿。
加之技术的革新和彩色胶片工业的迅猛发展,使得电影胶片的色彩表现力更为丰富、细腻,也使得电影艺术更易于表现现实、贴近生活。
电影色彩在电影中越来越显示出它的重要性,它既能真实再现自然,也能表达人物的内在情感,同时还是电影人思想观念和审美情趣的外在表现。
自20世纪70年代末,电影技术日趋完善,表现手法也趋于丰富,中国的电影人也意识到了色彩对于电影艺术的重要性,并将色彩观念运用到越来越多的电影创作中。
特别是在80年代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的导演不断地在色彩运用上进行探索,创造出了一大批优秀的作品。
1979年,北影厂张铮导演的《小花》和西影厂滕文骥、吴天明执导的《生活的颤音》都在电影中融入了各自对电影色彩的认识。
举例说明色彩在影视作品中的作用

色彩在影视作品中的作用一、概述影视作品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色彩作为影视作品中不可或缺的元素之一,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通过精心选择和运用色彩,影视作品可以传达情感、营造氛围、塑造角色形象,并对观众产生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分析色彩在影视作品中的作用,探讨其在影视艺术中的重要性。
二、色彩对情感、氛围的营造1. 暖色调与冷色调的搭配在影视作品中,暖色调和冷色调的搭配常常被用来营造不同的情感和氛围。
暖色调可以使人产生温暖、舒适的感觉,常用于温馨、浪漫的场景中,而冷色调则给人一种冷静、冷淡的感觉,常用于悬疑、恐怖的场景中。
通过对暖色调和冷色调的巧妙运用,影视作品能够更好地表达情感,营造氛围,增强观众的情感共鸣。
2. 色彩与情绪的挂钩色彩在影视作品中还常常与情绪挂钩。
比如红色常常代表热情、激情,蓝色常常代表冷静、深沉,黄色常常代表活力、温暖。
影视导演通过巧妙运用色彩,可以在观众心中唤起不同的情绪共鸣,引发观众的情感共鸣,从而使影视作品更加生动鲜活。
三、色彩对角色形象的塑造1. 主角与配角的色彩差异在影视作品中,主角和配角通常会通过色彩差异来展现出不同的个性特点。
主角常常会使用明亮、鲜艳的色彩,使其在画面中更加突出,从而吸引观众的关注,而配角则倾向于使用暗淡、平淡的色彩,让观众更加关注主角的形象。
通过色彩的差异,影视作品能够更好地突出主角的形象,提升观众对主角的认同感。
2. 色彩对反派形象的塑造色彩在影视作品中还常常被用来塑造反派形象。
暗黑、冷酷的色彩常常会与反派形象相通联,使其看起来更加阴险、狡诈。
通过对反派形象的色彩塑造,影视作品能够更好地突出反派的邪恶性格,增强观众对反派的厌恶感。
四、色彩对剧情、氛围的营造1. 色彩与剧情发展的关系色彩在影视作品中也常常与剧情发展密切相关。
比如在悬疑、惊悚类影视作品中,常常会运用阴郁、暗淡的色彩来营造紧张的氛围,使得观众更加紧张、充满期待,增强影视作品的悬念。
论色彩在电影艺术中的功用

1935年美国马摩里安执导的电影《浮华世界》问世,使电影由黑白两色转向了彩色的斑斓。
色彩不但给观众带来了全新的视觉享受,更为电影艺术增添了新的魅力。
在电影艺术创作中,艺术家们精心选择场景,准确布置色彩与光线,拍摄出风格迥异的优秀影片,使影片赏心悦目甚至回味无穷,电影中色彩的美学作用也许就在此。
一、营造意境与氛围在现在的电影创作中,色彩也开始上升为一种风格化的造型元素,成为一种符号,刻意营造一种特殊的氛围。
如吴贻弓的《城南旧事》,与婉丽的抒情风格相协调,电影画面则蒙上了一层淡淡的晨雾般迷蒙的色调,出色地传达出海外游子怀恋童年故土的那种“沉沉的相思,淡淡的哀愁”。
李安的《卧虎藏龙》,整体的画面是一种象征中国古代文人的“灰白”色光线基调,表现出人文修身的精神净化。
因是具有东方传统色彩的武侠片,导演刻意营造出山水画般的灰白画面,传达给观众有如中国水墨画般的优美意境。
竹林里两个白衣人飞跃打斗,长镜头所呈现出的竹林背景,大量的翠绿让人记忆深刻。
在中国,竹林长久以来被士大夫赋予君子的象征,如宋画家称松、竹、梅为“岁寒三友”,所以在此绿色的竹子具有君子与文人的道德象征意义。
在色彩学的感性语汇中,白色象征着和平,纯洁,善良,虚无。
绿色象征生命,活力,仁慈,再生,希望等内涵。
由色彩的语汇联想,也隐喻出本片追求儒家思想的虚无与和平的境界。
再如,影片《芙蓉镇》那条石块铺就的路,道两旁有破旧木屋的街道,在漆黑的夜晚,在浓雾的早晨,门缝里挤出的一丝橙黄油灯的光线,梅雨染湿了的大地……暗淡的青紫色调,在银幕上托出一个具有生命力的,但同时又是一个特定的人性压抑的江南水镇。
这样一个典型的环境造型同男女主人公当时的悲惨境遇完全相合,让人觉得和谐而统一。
芙蓉镇的街道设计,从人物复杂的心态来看,便呈现出了多样化的特征:夜晚街道的气氛多悲,早晨街道的气氛多喜,白天的街道氛围热闹中多阴谋,雨中的街道氛围中又多悲愤……这样,镇街上的一切便具有脉脉的人情味了。
色彩在电影中的影响作用

色彩在电影中的影响作用当电影从黑白片进入到彩色片时代,意味着电影的一个新时代的到来,因为银幕影像发生质的变化,彩色影像成为银幕空间的主体,电影色彩从此成为电影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
那么什么是色彩呢?色彩是人与物的自然特征.色彩是从原始时代就存在的概念,是原始的无色彩光线及其相对物无色彩黑暗的产儿。
色彩是-—视觉艺术,根据再现美学原则,视觉艺术的本性应是物质现实的复原,强调视觉真实性;而根据表现美学原则,视觉艺术的图像则更重视表现心灵及激发心灵的功能,注重视觉表现性。
歌德曾说过:“色彩是太阳神头顶的光环,大自然脸上的红晕,人类心灵的震栗.”色彩在客观上是对人们的一种刺激和象征,在主观上又是一种反应与行为.伊顿在《色彩艺术》中指出:“色彩效果不仅在视觉上,而且在心理上应该有体会和理解⋯⋯它能把崇拜者的梦想转化到一个精神境界中去。
”色彩在某种程度上影响着所有人的情感,即使在我们没有充分意识到的情况下,周围的色彩也会影响我们的情绪,甚至影响我们的工作状况。
如红色给人热情、奔放,象征着喜庆、幸福;黄色代表着光明、希望、高贵;蓝色象征着和平、安静、理智等等。
色彩在电影中的出现,不仅在电影中还原了自然界的丰富色彩,而且增强了电影画面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人们在欣赏电影时感受到色彩带给他们不同的心理感受。
如要表现一种喜庆、欢快、愉悦的情绪情感时,我们常常运用暖色调(红、黄);而要表现一种恐惧、失望、悲伤的情绪情感时,则多用一些冷色调(黑、蓝、绿)。
从心理方面看,色彩是电影中下意识元素.它有强烈的情绪性,所诉诸的不是意识和知性,而是表现性和气氛.不同颜色可以使人产生不同的感受。
对电影的色彩运用来说,起主要作用的还是色彩的感受性。
既然不同的色彩会使人产生不同的感受,那么色彩就可以去影响观众的感受,这正是电影运用色彩的依据,也是电影发掘色彩的艺术可能性的前提.色彩是电影的一种视觉语言形态。
作为语言来讲述故事的电影无非有两种语言形式——听觉语言和视觉语言。
从《影》看色彩在视听语言中的特点和作用

从《影》看色彩在视听语言中的特点和作用《影》是一部由张艺谋执导的电影,通过创新的视觉语言和独特的叙事方式,给观众带来了一场视听盛宴。
色彩在《影》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既是表现手法,也是情感载体。
下面从特点和作用两个方面来进行分析。
色彩在《影》中有着鲜明的特点。
电影整体以黑白为基调,这种抽象的表现方式使得影片更加具有艺术性和现代感。
黑白色调给人一种压抑和冷静的感觉,与影片中演员们的动作呼应,更加突出了他们之间的对立和冲突。
偶尔会出现红色的元素,如雪花、火焰和嘴唇等,这种局部的红色在黑白的背景下显得格外突出,增加了观众对画面的关注和视觉冲击力。
红色也有象征性的意义,代表了情感的激烈和欲望的燃烧。
色彩的饱和度和明暗度在电影中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它们能够创造出不同的氛围和情绪,例如高饱和度和明亮的色彩能够使人感到温暖和充满希望,而低饱和度和阴暗的色彩则更容易让人感到压抑和恐惧。
色彩在《影》中的作用也是多方面的。
色彩能够增加电影的表现力,使其更具有观赏性。
黑白色调使得电影更加具有纪实性和艺术性,红色的出现则增加了观众的视觉冲击力。
这些色彩的运用,使得电影的画面更加鲜明生动,令人难以忘怀。
色彩能够表达人物内心的情感和冲突。
在电影中,女主角杨幂饰演的双胞胎姐妹一人爱国一人奉献,她们之间的内心战争和痛苦,通过色彩的对比得到了生动的展现。
黑白和红色的运用,使得观众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共鸣她们的内心世界。
色彩还能够创造出特定的时空背景和情绪氛围。
电影中的黑白色调和红色元素,使得观众能够感受到古代东方世界的厚重和神秘感,也增加了电影的戏剧性和冲突感。
色彩在电影《影》中具有非常重要的特点和作用。
通过黑白和红色的运用,电影创造了一种独特的视觉语言和艺术表达方式,使得观众更容易投入到故事中去。
色彩也能够表达人物的情感和内心矛盾,使得角色更加立体和丰满。
《影》的成功得益于色彩在视听语言中的独特魅力和作用。
色彩在影片中的作用

色彩在影片中的作用
1. “哇,色彩能让影片变得好神奇呀!”就像我看《千与千寻》的时候,那里面丰富的色彩,让我感觉真的进入了一个奇幻世界一样。
比如千寻和白龙在那片绚烂的花海里奔跑,那美丽的色彩不就像是我们在春天看到的五彩斑斓的花朵吗?
2. “哎呀,色彩真的太重要啦!”想想《疯狂动物城》,小兔子朱迪生活的城市,各种明亮的色彩,多像我们生活的热闹小镇呀!就像我们走在集市上,那些五颜六色的招牌和商品,让整个氛围都活跃起来了,不是吗?
3. “嘿,色彩简直能决定影片的感觉呢!”像《冰雪奇缘》里,那冰冷的蓝色和白色,不就像冬天我们看到的雪地和冰面吗?让我们一下子就感受到了那种寒冷和神秘。
4. “哇塞,色彩在影片里作用可大了去了!”《神偷奶爸》里小黄人们那鲜艳的黄色,多像我们喜欢的小黄鸭呀,看着就特别开心,这就是色彩的魔力呀!
5. “哎呀呀,色彩能让影片更吸引人呢!”《爱丽丝梦游仙境》里那些奇幻的色彩组合,不就像我们做的奇妙的梦一样吗?让我们沉浸其中不想出来。
6. “哇哦,色彩对影片来说可太关键啦!”就说《阿凡达》里那美轮美奂的外星世界的色彩,和我们想象中的神奇外星球简直一模一样呀!
7. “嘿呀,色彩能给影片带来不一样的感觉哟!”《寻梦环游记》里温暖的橙色和紫色,不就像我们和家人在一起时那种温馨的感觉吗?
8. “哇,色彩在影片里的作用可不小呢!”《哪吒之魔童降世》里哪吒那火红的身影,像不像我们生气时那股火爆劲呀,哈哈!
9. “哎呀,色彩可真是影片的大功臣呀!”《哈利·波特》系列里那些神秘的魔法色彩,不就像我们渴望拥有的魔法力量一样吗?
10. “哇塞,色彩在影片里的作用简直绝了!”《狮子王》里那壮阔的非洲草原的色彩,和我们在电视上看到的大自然纪录片里的美景一样震撼人心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色彩在电影中的影响作用当电影从黑白片进入到彩色片时代,意味着电影的一个新时代的到来,因为银幕影像发生质的变化,彩色影像成为银幕空间的主体,电影色彩从此成为电影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
那么什么是色彩呢?色彩是人与物的自然特征。
色彩是从原始时代就存在的概念,是原始的无色彩光线及其相对物无色彩黑暗的产儿。
色彩是--视觉艺术,根据再现美学原则,视觉艺术的本性应是物质现实的复原,强调视觉真实性;而根据表现美学原则,视觉艺术的图像则更重视表现心灵及激发心灵的功能,注重视觉表现性。
歌德曾说过:“色彩是太阳神头顶的光环,大自然脸上的红晕,人类心灵的震栗。
"色彩在客观上是对人们的一种刺激和象征,在主观上又是一种反应与行为。
伊顿在《色彩艺术》中指出:“色彩效果不仅在视觉上,而且在心理上应该有体会和理解⋯⋯它能把崇拜者的梦想转化到一个精神境界中去。
”色彩在某种程度上影响着所有人的情感,即使在我们没有充分意识到的情况下,周围的色彩也会影响我们的情绪,甚至影响我们的工作状况。
如红色给人热情、奔放,象征着喜庆、幸福;黄色代表着光明、希望、高贵;蓝色象征着和平、安静、理智等等。
色彩在电影中的出现,不仅在电影中还原了自然界的丰富色彩,而且增强了电影画面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人们在欣赏电影时感受到色彩带给他们不同的心理感受。
如要表现一种喜庆、欢快、愉悦的情绪情感时,我们常常运用暖色调(红、黄);而要表现一种恐惧、失望、悲伤的情绪情感时,则多用一些冷色调(黑、蓝、绿)。
从心理方面看,色彩是电影中下意识元素。
它有强烈的情绪性,所诉诸的不是意识和知性,而是表现性和气氛。
不同颜色可以使人产生不同的感受。
对电影的色彩运用来说,起主要作用的还是色彩的感受性。
既然不同的色彩会使人产生不同的感受,那么色彩就可以去影响观众的感受,这正是电影运用色彩的依据,也是电影发掘色彩的艺术可能性的前提。
色彩是电影的一种视觉语言形态。
作为语言来讲述故事的电影无非有两种语言形式——听觉语言和视觉语言。
色彩在电影中无疑是作为视觉语言元素被编码的。
一方面,它同其它语言元素一样,具有象征、比喻、重复和省略等语言修辞功能。
另一方面,这些修辞功能是通过视觉语言的特殊表意系统来完成的。
如:现代电影的色彩往往是通过对人物场景空间的色彩布局和构成、视觉气氛的渲染、画面构图的经营、色彩运动的变化,使观众从强烈的视觉影像中感受某种超出影片故事情节之外的内容。
因此现代电影导演更注重影片视觉造型语言传递信息的作用与功能。
随着科技的日益发展,观众的日益挑剔,无论是在现实主义风格的影片中,还是在形式主义、表现主义风格的影片中,色彩变成了无可取代的电影艺术语言,既传递情感,又表现思想,既烘托气氛,又体现风格。
色彩成就了中外电影人的梦想,提升了观众的审美层次。
色彩是影象时代和历史进程中的催化剂,有了它,电影世界及世界的电影才有了看不尽的主题。
在当代电影中,色彩最初级的运用就是叙述事物,交代环境,增强视觉形象。
这种色彩的运用是从绘画、摄影等平面艺术中借鉴过来的。
这里的色彩是视觉表达的一个因素,它和影片中的形象等诸元素一起为我们塑造了一个影片的框架,影片中的一切情节和故事都是在这个框架中发生、发展的。
这也就是说,色彩是构建影片的基本要素之一。
著名摄影师斯托拉罗曾说:"色彩是电影语言的一部分,我们使用色彩表达不同的情感和感受,就像运用光与影象征生与死的冲突一样”。
我相信不同色彩的意味是不同的,而且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对色彩的理解也是不同的。
约翰内斯o伊顿在他的《色彩艺术》中指出,色彩美学可以从印象(视觉上)、表现(情感上)和结构(象征上)三个方面进行研究。
色彩作为一种视觉元素进入电影之初,只是为了满足人们在银幕上复制物质现实的愿望,正所谓百分之百的天然色彩"。
直至安东尼奥尼的《红色沙漠》的出现,这部电影被称为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彩色电影,因为"安东尼奥尼象一个画家那样处理色彩,他使用了不同技巧来分离与构成色彩,以期创造出一种特殊的现实,一种与主要人物朱丽娅娜的心理状态一致的现实。
"黄色的浓烟、蓝色的海、红色的巨型钢铁机械和房间,绿色的田野显示出安东尼奥尼对工业文明的理性思考。
色彩象征无疑是表达影片意义的高度凝练而富有潜在的方式。
在伯格曼的《呼喊与细语》里,那房间的红色令人印象深刻,仿佛是人的心脏,穿白袍的女人像来往于心室心房之间。
正是在这内心般的空间里,艾格尼斯和她的姊妹们同受煎熬。
在中国当代电影中,第五代导演是运用色彩象征的代表人物。
陈凯歌导演的《黄土地》运用土黄色调来表现黄土高原的贫瘠,象征人在大自然面前的渺小,在与大自然对抗,寻找自己的幸福的时候,很多人是无法逃脱被大自然吞噬的命运的。
张艺谋导演的《红高粱》通篇采用红色调,连透明的高粱酒也带上了血红色。
通过影片的红色象征,张艺谋向我们展示了东北人的粗犷豪爽和东北人的血性,也展现了中华民族面对外来侵略的英勇不屈和顽强抵抗。
基耶斯洛夫斯基同样是一位善长象征地运用色彩的导演,他注重用不同色的光投射在人脸上以产生层次丰富的变化。
《三色》之中数《蓝色》对影片的基调色最强调,蓝色的游泳池,蓝色的棒棒糖纸,缀着蓝色水晶珠子的灯饰,能一施笔墨的地方都不放过。
然而漆成蓝色的房间显然最惹眼,并且他也多次渲染不同的光映在朱丽叶特·比诺什脸上的效果,表达她深陷于失去丈夫和女儿的悲痛中无法自拔的内心。
《红色》中亮丽的女大学生瓦伦婷出现在红色的大幅广告牌上,基斯洛夫斯基按排了一位法律系的学生的重复出现,他住在瓦伦婷对街,但他们并不相识。
每次他出场总会有一片红色在画面一角显露,一辆红色的轿车,一扇红色的门面,抑或一角红色的屋檐。
我们通常是通过瓦伦婷的视角看到他匆匆进出的身影,他们周围的红色仿佛在暗示一份机缘近在咫尺。
《薇罗尼卡的双重生命》整个运用了金黄色影调,光影斑驳,象征着一个女孩的细腻敏感的心理空间,影片整体都用了金黄色的滤色镜,所以看起来整个影调很温暖,是一种很平和的温暖,虽然它讲述的是一个忧伤的故事。
法国的薇罗尼卡在屋子里被对面房子小男孩反射的耀目的红色光影唤醒,红光投射在她脸上,美伦美奂。
克拉科夫的薇罗尼卡在雨中跑过水洼,逆光的镜头渲染出她出尘的美丽。
晕黄的影子里薇罗尼卡在空灵的歌声中姗姗走来,她的书散落满地,正是那个两人相遇的经典场面。
薇罗尼卡主观视点的镜头述尽了存在主义的意蕴。
急速运动、旋转,时空的面具开始模糊,她们默默对视,人在命运面前无能为力,人此在的荒诞,都在广场上薇罗尼卡茫然无助的表情和仓皇奔跑的人们身上散溢出来。
大卫·林奇的电影常常带有魔幻的成分,《蓝丝绒》里杰弗里偷窥多萝茜,她穿着蓝色的丝绒睡袍,涂着蓝色的眼影,红唇熠熠,显得神秘而诡异,那只被割下来的爬着蚂蚁的耳朵,与死人久久地身处一室……在大卫·林奇之前也许没有导演曾那样冷酷地表现过受虐和畸形的情欲。
在人的视觉世界里,色彩是情感的象征。
人们在生活生产实践中形成的一些色彩习惯,会使得一些色彩感觉在人们的心目中成为永恒和象征。
在电影中,往往会通过人们对色彩存在的一些固定联想而设计影片的色彩。
比如“红色在中国多数代表喜庆,在西方则象征青春、热情、温暖、生命、鲜血、火、爱情、情欲……;绿色象征生命、健康、和平、希望;黄色象征希望、收获、丰硕、甜美、香酥;蓝色神秘、悠久、沉静、理智、博大……在《英雄》中,白色象征最美丽的死亡,蓝色象征最崇高的较量,红色象征最织热的生命,绿色象征最宁静的回忆,图像学上,除去文化传统的一些出入,黑色象征最博大的胸怀,也往往是忧伤和严肃的符号,红色则是“火和血的颜色,它可以作为任何尖锐猛烈的东西的隐喻。
因而,红色在我们的交通代码中被选为‘停顿’的代码符号和政治中革命党的标志并非出于偶然。
”蓝色更适合表现感情上的哀婉,这一点毋庸赘述。
安东尼奥尼的《红色沙漠》被称为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彩色电影,因为安东尼奥尼象一个画家那样处理色彩,他使用了不同技巧来分离与构成色彩,以期创造出一种特殊的现实,一种与主要人物朱丽娅娜的心理状态一致的现实。
黄色的浓烟、蓝色的海、红色的巨型钢铁机械和房间,绿色的田野显示出安东尼奥尼对工业文明的理性思考。
他对色彩的处理恰如冷抽象画家蒙德里安;伯格曼的《呼喊与细语》里,那房间的红色令人印象深刻,仿佛是人的心脏,穿白袍的女人像来往于心室心房之间。
正是在这内心般的空间里,艾格尼斯和她的姊妹们同受煎熬;执迷地用色彩来表达象征意义的作品还有黑泽明的《梦》,库布里克的《发条桔子》。
显而易见,在人的视觉世界里,色彩是情感的象征。
在电影中,单一色彩并不能有所作为。
色彩只有进入到结构层面才具有审美价值,只有在各个局部色调的相互关系(或者我们也可以称之为语境)中我们才能正确地理解它的意义。
爱森斯坦说:除非我们能够感觉出贯穿整个影片的色彩运动的“线索”,否则我们就很难对电影中的色彩有所作为。
然而近年来也有作者不满足于仅仅在象征的层面上使用色彩,他们直接尝试用色彩来编码。
在格林纳威的影片《厨师、窃贼,他的妻子和她的情人》中色彩是被编码了的,这种符码化通常包含一种整体性:蓝色--停车场,绿色--厨房,红色--餐厅,白色--卫生间,黄色--医院,金色--藏书间。
在一些访谈中格林那威已谈到了这些颜色的隐喻意义。
可是色彩在运作时整个跟误察错看有关。
例如,影片开始时艾伯特骂乔治娜穿什么黑衣服,她说穿着蓝衣服。
事实上在餐厅里她穿的是红的,而在白色的卫生间她的衣服又变白了,还带着黑色的羽饰(她看起来象是《去年在马里安巴》里的德尔芬o塞丽)。
这种"运作"跟雷奈另一部片子《天命》里的色彩编码相反,在《天命》里克劳德和索尼亚的厨房是黑白相间的,而卧室、床单、酒以及跟写东西的克利夫o朗安(吉尔居饰)有关的所有东西都是红的。
在格林那威这里玩笑是迈克尔在餐厅是棕褐色,在卫生间也一样。
而且在影片最后,里夏尔说了一大通话,为东西是黑色要价较高,说是因为"吃黑的食物就象是消费死亡",而被煮熟的迈克尔依然是棕褐一片。
在格林那威的《一个Z和两个O》里,动物园里的各种外来动物以表示色彩编码和隐喻色彩斑澜的巨嘴鸟和极乐鸟,代表被肯定的生活,而黑白条条的斑马,代表死亡和不可思议之物;在《画师的合同》里,奈维尔的黑白色的素描,相对于被画物的华丽色彩,其功能意义亦是一样的。
可是在《厨师、窃贼,他的妻子和她的情人》中,格林那威仿佛是自言自语:很好,我将把色彩予以编码,这会把懒惰的观众骗过来让他们轻易地混入叙事,然后我会破坏这种编码,开个把玩笑,和他们逗逗乐子。
塔伦蒂诺的《落水狗》显然也有这种倾向,一伙"职业的贼"策划了一起抢劫,彼此之间不知道对方的姓名、来自何处,他们所在的仓库和车内都被刻意地涂成了白色,他们之间互相的称呼是"褐先生"、"蓝先生"、"金先生"、"白先生"、"橙先生"和"粉红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