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电影的色彩艺术
电影中的色彩分析

教育科学学院
3、电影中彩色的美学作用,集中地表现在 抒发人物情感和表达象征性含义两个方面。为 了表现她不稳定的心理状态, 影片以阴暗的灰 色和褐色作为背景基调,并运用了许多主观性 很强的色彩,大胆改变了实景中某些事物和环 境的颜色。影片中,本来是白色的墙、红色的 苹果以及绿色的树林,结果导演处理的都变成 了令人压抑的灰色。这样可以结合主人公此时 此地的心灰意冷的情绪。 4、红色的是太阳,是鲜花,是激情,是热 烈;《红高粱》 5、蓝色的是大海,是天空,是深邃,是澄 碧;
教育科学学院
8、白色象征纯洁;绿色象征生命;玫瑰 色象征爱恋;红色象征激情等。 9、影片《雷雨》中,导演以紫色突出影 片的基调。表现主人公的抑郁、烦闷和情节发 展中孕育着的毁灭和燃烧。紫色是红和蓝的混 合色,既有红色的热烈,又有蓝色的冷静。但 影片的总体是个不安定的统一体,而孕育着动 荡不安的情绪和由于渴望被窒息而产生的绝望 感。为了增强情绪效果,影片中大量运用了紫 色。它会使人感到,均衡是暂时的,而突然的 爆发随时都会发生。影片的调子越浓,就越使 人感到爆发的临近。
教育科学学院
教育科学学院
二、照明方法和银幕效果的作用
1.可以增强观众对电影用光的感性认识。 2.正面光使每一个阴影都显得非常柔和, 给人一种柔美、宁静和温馨的感觉。 3.创作者就用高反差照明突出阴影和火光 ,造成神秘和忧郁的情调
教育科学学院
4、伦勃朗式的布光在表现人物性 格和感情变化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有时表现出炽热和柔情,有时又表 现出凄凉的恐怖,这一切都曾给观众 留下深刻印象。 5、我国电影艺术创作在利用光影 确立影片情调、塑造人物形象、刻画 人物性格、描绘环境气氛等方面,也 取得里有目共睹的成就。
教育科学学院
四、电影中的色彩和彩色电影
浅析电影《大红灯笼高高挂》的色彩艺术

学术研讨Academic research■ 许寰 马兴浅析电影《大红灯笼高高挂》的色彩艺术摘要:色彩作为电影中最重要的视觉元素,不但可以在情感上容易与观影人产生共鸣,而且在情绪上也可以使观影人产生更大的反响。
在塑造人物、提高电影艺术的审美价值方面发挥作用,最主要的是表达象征意蕴。
而在电影《大红灯笼高高挂》中,张艺谋对于色彩的运用以及色彩的呈现可谓淋漓尽致。
本文旨在通过影片色彩的研究和探讨,让大家进一步地了解导演本身的思想和创作理念。
关键词:人物造型;揭示情感;营造意境;叙事功能;象征1引言1.1电影《大红灯笼高高挂》的艺术价值在电影《大红灯笼高高挂》这部作品中,对于色彩的运用是非常考究的。
随着影片中不同的色彩基调反复出现,致使观众的情绪也随之跌宕起伏。
哪位太太的门前挂起大红灯笼,哪位太太就可以享受锤脚的优待,老爷就会到哪位太太房中过夜。
影片秉承并且升华了苏童《妻妾成群》作品的主旨和风格,彰显出“一夫多妻制”的封建制度下,人们为了生存可以不择手段的生存原则。
从客观上来讲,电影《大红灯笼高高挂》是中国第五代导演中把风格发挥到极致的一部电影作品。
1.2电影《大红灯笼高高挂》的艺术突破电影《大红灯笼高高挂》以现实主义戏剧色彩作为影片的基础,将影片自身的符号语言升华,使影片更具有额外的戏剧魅力,让原本枯燥无味的故事情节变得充满戏剧诱惑,从而更加引人入胜。
影片中的大红灯笼、锤脚、点灯、灭灯甚至封灯,是在苏童的原著中看不到的。
电影中,以陈老爷家的大院子为界限,青灰色压抑的高墙以及耀眼的大红灯笼是这部电影的主线,大红灯笼象征着权利和欲望,而那高大的青灰色墙则代表着幽闭、囚禁。
这一系列的强烈视觉符号为张艺谋导演的这部电影作品增加了厚重的内涵。
除了电影中被无限放大了的生活符号,在电影中对于人物符号的运用也是相当大胆的。
比如陈老爷,就可以被当作一种特殊符号来看待。
陈老爷在电影中从来没有出现过正脸,对白简单,进出场形式感极强,不仅电影自身的戏剧魅力没有削弱,反而作品的主题与色彩大大加强了。
论张艺谋电影的色彩美

论张艺谋电影的色彩美一、色彩的情绪作用色彩对人的情绪或多或少都会产生影响,这是一个无可非议的话题,在电影中表现的可谓淋漓尽致。
张艺谋曾说:“从生理上说,色彩是第一性的,能马上唤起人的情绪波动。
” [1] (一)红色红色,给人的感觉是生命力旺盛并且充满张力与个性,从中国古代传统以来“红色”就一直扮演着喜庆,大富大贵的角色,所以古代喜结良缘的时候新郎新娘的衣服都是以红色为主,代表喜气、吉祥。
在影片《大红灯笼高高挂》里,导演一开始也是以红轿子作为引线,引出了以青灰色为背景所象征着阴森、恐怖的陈家大院,然而大红灯笼的出现立刻冲击着人们的视觉神经,将幽深、暗淡沉闷的色彩立刻打破,就是在这座大院里,以大红灯笼为主,开始了“点灯、灭灯、点长明灯和封灯”的游戏规则。
(二)青色青色,这一色调,不禁会给人造成静谧、肃穆、阴森与恐怖的情绪,这种色彩的出现会给人蒙上暗淡、寂寞、孤独的阴影。
而它又与清冷的意境连在一起,使人联想到寒冷与悲哀。
在《大红灯笼高高挂》里陈家大院院墙呈现的尤为突出,在颂莲一进这个大院里,摄影师就给一个俯视大院的镜头,青灰色的院墙显得那么的幽深与禁闭。
就在这里,颂莲的命运也被彻底的改写了,幽深的院墙像一个没有生机的牢笼,牢牢地将里边的人锁住,丝毫不给他们留下任何的机会与希望,他们只能过着遵守封建伦理秩序的那一套家规:点灯一恩宠,吹灯一冷落,封灯一惩罚。
似乎青灰色的院墙早已暗示了颂莲不幸的遭遇与经历,在发生了这一切也确实证明了颂莲悲惨的命运。
(三)黄色黄色,是所有色彩中最明亮、最耀眼的颜色。
黄色,给人的感觉很明亮,很阳光,心里暖洋洋,就像是在初秋一样,给人秋高气爽的感觉,又像是在金秋时节,黄色又使人联想到硕果累累,美好的前程。
在《满城尽带黄金甲》中,首先从题目中就可以醒目的看到“黄”字,在影片的场景中完全呈现了一幅雍容华贵,金碧辉煌的景象。
二、色彩的对比(一)黑白和彩色的对比在影片《我的父亲母亲》中,张艺谋运用了黑白和彩色这两种悬殊的色彩来表现主题,给观众营造了一种很强的分辨感。
从《影》看色彩在视听语言中的特点和作用

从《影》看色彩在视听语言中的特点和作用【摘要】色彩在视听语言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本文以电影《影》为例,探讨了色彩在视听语言中的特点和作用。
在电影《影》中,导演运用了大量的黑白灰色调,呈现出一种阴郁的氛围。
色彩在《影》中不仅具有象征意义,还对情绪和氛围产生影响。
色彩搭配在影视作品中的技巧也至关重要,能够增强作品的表现力。
色彩在视听语言中的审美价值不容忽视,能够为作品增添层次和魅力。
色彩在视听语言中的作用值得重视,而《影》的色彩运用则为视听语言增添了独特的魅力和韵味。
通过分析色彩在电影《影》中的运用,可以更好地理解色彩在视听语言中的重要性和作用。
【关键词】色彩、视听语言、《影》、特点、象征意义、情绪、氛围、技巧、审美价值、重视、魅力1. 引言1.1 色彩在视听语言中的重要性色彩在视听语言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是影视作品中不可或缺的元素之一。
色彩可以通过渲染影片的氛围和情绪,帮助观众更好地理解故事情节,以及深入体验角色的情感内心世界。
在视听语言中,色彩能够独特地表达情感、观念和主题,使影片更加生动、引人入胜。
色彩的选择和运用可以直接影响观众的情绪和感受,从而加深观众对影片的影响力和情感共鸣。
在制作影视作品时,色彩的运用是至关重要的,它可以为作品增添更多的想象空间和审美价值,使影片更加丰富多彩,吸引观众的眼球,激发观众的思考和情感交流。
在《影》中,色彩运用得当,不仅展现了导演独特的审美观念,更是为整个故事情节增色添彩,使影片更具有观赏性和艺术性。
1.2 《影》中的色彩运用《影》这部电影在色彩运用上有着极为精致和独特的表现。
导演张艺谋通过对色彩的运用,为影片赋予了独特的视听语言,使得故事情节更加生动和富有表现力。
影片中的色彩选择非常考究。
在《影》中,黑白色是主打色调,呈现出一种古典、高雅的氛围。
红色在影片中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象征着权力、爱情和背叛等多重意义。
黄色则用来突显现实与梦境之间的对比,营造出梦幻般的氛围。
影片分析色彩

23
五、电影创作中的色彩处理
• 1、总的色彩风格 • 根据影片的风格,确立色彩的风格。 • A、纪实风格: • ①影片的总的色调、和被摄物的局部色相,应该与生活中
• ②一个段落:根据主题的需要,一种色调贯 穿一个段落。《一个男人和一个女人》。
• ③一个场景:根据主题的需要,一种色调贯 穿一个场景。
• 《日瓦格医生》:帕沙和拉拉在小屋的火边, 桔黄色的暖色调。全片则是冷色调。
• ④一个镜头:根据主题的需要,一种色调贯 穿一个镜头。
• 色调在电影中出现,通常是通过布光(彩色 光)、胶片的特殊选择,以及胶片的特殊洗 印来达到的。
• ②表达作者的思想情感和作品的主题。 • 《鸟人》蓝色冷色调表现理想与现实的距离。 • 《日瓦格医生》、《悔悟》中偏蓝的冷色调,体
现了红色俄国对人性的极大的压抑。 • 《黄土地》中桔黄色的暖色调,则反应出了创作
者对我们这块土地的深厚的情感。 • ③表现作者的诗意和浪漫、抒情的色彩。 • 《鸟人》:“鸟人”在海边的蓝光中“飞翔”。 • ④形成影片特殊的风格和韵味。 • 基耶斯洛夫斯基的《蓝》、《白》、《红》三部
4
• (2)色彩的明度:也称色彩的亮度。也就是色彩 的明亮程度。色相环中黄色最亮,蓝色最暗。
• (3)色彩纯度:也称色彩的饱和度。通常是指色 彩的鲜艳程度。三原色的彩度最高,无彩色的彩 度为0。
• 在色彩当中,某一种颜色的消色成分(即黑、白、 灰)越多,该色彩就越不饱和,越不鲜艳,也就 是说该色彩的纯度越低;相反,消色成分越少, 色彩就越饱和,越鲜艳,纯度也就越高。
8
•暖 • 所有含有红色的颜色都能表现温暖的感觉。此种色彩本质
论色彩在电影艺术中的功用

1935年美国马摩里安执导的电影《浮华世界》问世,使电影由黑白两色转向了彩色的斑斓。
色彩不但给观众带来了全新的视觉享受,更为电影艺术增添了新的魅力。
在电影艺术创作中,艺术家们精心选择场景,准确布置色彩与光线,拍摄出风格迥异的优秀影片,使影片赏心悦目甚至回味无穷,电影中色彩的美学作用也许就在此。
一、营造意境与氛围在现在的电影创作中,色彩也开始上升为一种风格化的造型元素,成为一种符号,刻意营造一种特殊的氛围。
如吴贻弓的《城南旧事》,与婉丽的抒情风格相协调,电影画面则蒙上了一层淡淡的晨雾般迷蒙的色调,出色地传达出海外游子怀恋童年故土的那种“沉沉的相思,淡淡的哀愁”。
李安的《卧虎藏龙》,整体的画面是一种象征中国古代文人的“灰白”色光线基调,表现出人文修身的精神净化。
因是具有东方传统色彩的武侠片,导演刻意营造出山水画般的灰白画面,传达给观众有如中国水墨画般的优美意境。
竹林里两个白衣人飞跃打斗,长镜头所呈现出的竹林背景,大量的翠绿让人记忆深刻。
在中国,竹林长久以来被士大夫赋予君子的象征,如宋画家称松、竹、梅为“岁寒三友”,所以在此绿色的竹子具有君子与文人的道德象征意义。
在色彩学的感性语汇中,白色象征着和平,纯洁,善良,虚无。
绿色象征生命,活力,仁慈,再生,希望等内涵。
由色彩的语汇联想,也隐喻出本片追求儒家思想的虚无与和平的境界。
再如,影片《芙蓉镇》那条石块铺就的路,道两旁有破旧木屋的街道,在漆黑的夜晚,在浓雾的早晨,门缝里挤出的一丝橙黄油灯的光线,梅雨染湿了的大地……暗淡的青紫色调,在银幕上托出一个具有生命力的,但同时又是一个特定的人性压抑的江南水镇。
这样一个典型的环境造型同男女主人公当时的悲惨境遇完全相合,让人觉得和谐而统一。
芙蓉镇的街道设计,从人物复杂的心态来看,便呈现出了多样化的特征:夜晚街道的气氛多悲,早晨街道的气氛多喜,白天的街道氛围热闹中多阴谋,雨中的街道氛围中又多悲愤……这样,镇街上的一切便具有脉脉的人情味了。
电影视觉化叙事中色彩的运用——以张艺谋电影为例

视听解读视听电影视觉化叙事中色彩的运用——以张艺谋电影为例□刘佳佳摘要:影视作品依托色彩给观众呈现出最直观的感受。
电影的色彩不是单纯的电影语言,不是精致的电影画面,它所表达的是象外之意、韵外之味,因此导演们会把色彩作为一门艺术语言,用来表现引人深思和共鸣的东西。
本文主要探讨色彩艺术在电影中的地位,并以张艺谋电影为例,探讨电影如何用色彩来叙事以及色彩如何帮助电影完成叙事。
关键词:电影;色彩;张艺谋;色彩意象;色彩叙事电影是一门视觉艺术,它源于绘画,脱胎于照相,有着极强的审美功能。
在电影中,画面、色彩、构图、空间等各个视觉元素合理搭配便会产生美感,如电影可以利用各种色彩完美组合与拼接,以不同的层次、不同的段落、不同的象征意义、不同的视觉感受,根据色彩的搭配和变化,塑造人物,突出电影的节奏。
一、色彩艺术在电影中的地位著名摄影师斯托拉罗曾经说过:“色彩是电影语言的一部分,我们使用色彩表达不同的情感与感受,就像运用光与影象征生与死的冲突一样。
”色彩作为一种视觉符号,其象征意义源于每个人的认知、理解产生的寄托和希望。
电影是一门假定性的艺术,导演要在有限的时间中讲述一个完整的故事,色彩便常会作为意象的载体出现在电影中,成为表现手法之一。
色彩在电影中的地位与导演密切相关,它是导演风格的体现。
如在基耶洛夫斯基的作品《蓝》中,从女儿的棒棒糖、玻璃吊饰等道具到整个环境的设置都是蓝色,整部作品笼罩着一种忧郁基调;《大红灯笼高高挂》中,大面积灰暗的红灯笼用来暗示封建女性生命的惨淡。
在21世纪的今天,技术的发展使得三色技术开启了一个新的世界,利用颜色设置一种气氛;在特殊场合使用特别的颜色.色彩在电影中的地位已经不可替代。
二、电影中色彩意象的侖义色彩的意义体现在人们内心对色彩的认识、对色彩的主观判断中。
一般来说,白色象征纯洁、神圣;黑色象征权威;黄色象征轻快;红色象征热情;粉色象征温柔……不同文化背景、不同国家、不同地域的人对色彩的审美截然不同。
从《影》看色彩在视听语言中的特点和作用

从《影》看色彩在视听语言中的特点和作用《影》是一部由张艺谋执导的电影,通过创新的视觉语言和独特的叙事方式,给观众带来了一场视听盛宴。
色彩在《影》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既是表现手法,也是情感载体。
下面从特点和作用两个方面来进行分析。
色彩在《影》中有着鲜明的特点。
电影整体以黑白为基调,这种抽象的表现方式使得影片更加具有艺术性和现代感。
黑白色调给人一种压抑和冷静的感觉,与影片中演员们的动作呼应,更加突出了他们之间的对立和冲突。
偶尔会出现红色的元素,如雪花、火焰和嘴唇等,这种局部的红色在黑白的背景下显得格外突出,增加了观众对画面的关注和视觉冲击力。
红色也有象征性的意义,代表了情感的激烈和欲望的燃烧。
色彩的饱和度和明暗度在电影中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它们能够创造出不同的氛围和情绪,例如高饱和度和明亮的色彩能够使人感到温暖和充满希望,而低饱和度和阴暗的色彩则更容易让人感到压抑和恐惧。
色彩在《影》中的作用也是多方面的。
色彩能够增加电影的表现力,使其更具有观赏性。
黑白色调使得电影更加具有纪实性和艺术性,红色的出现则增加了观众的视觉冲击力。
这些色彩的运用,使得电影的画面更加鲜明生动,令人难以忘怀。
色彩能够表达人物内心的情感和冲突。
在电影中,女主角杨幂饰演的双胞胎姐妹一人爱国一人奉献,她们之间的内心战争和痛苦,通过色彩的对比得到了生动的展现。
黑白和红色的运用,使得观众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共鸣她们的内心世界。
色彩还能够创造出特定的时空背景和情绪氛围。
电影中的黑白色调和红色元素,使得观众能够感受到古代东方世界的厚重和神秘感,也增加了电影的戏剧性和冲突感。
色彩在电影《影》中具有非常重要的特点和作用。
通过黑白和红色的运用,电影创造了一种独特的视觉语言和艺术表达方式,使得观众更容易投入到故事中去。
色彩也能够表达人物的情感和内心矛盾,使得角色更加立体和丰满。
《影》的成功得益于色彩在视听语言中的独特魅力和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影中的色彩艺术
摘要
色彩对于一部电影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不仅可以渲染氛围,还可以展示主人公的内心世界,更突出主题。
本文围绕色彩的本来属性,结合多部电影中的色彩运用,深刻地阐述了色彩艺术在电影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关键字
电影色彩艺术审美
不同的色彩会带给人不同的感受,无论是视觉上的还是心理上的。
看到明快鲜艳的色彩人们会不自觉的感到快乐与兴奋,看到暗淡黑暗的色彩又会感到压抑与消极。
色彩的魔力就在于此。
如果将它运用到电影中,运用恰当,自然会创造出神奇的效果。
色彩对人物形象的塑造
色彩的巧妙使用可以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
朱塞佩托纳多雷导演的《西西里的美丽传说》中的女主角玛莲娜,她是一个懂美并追求美的女人,她不同于小镇上的其他女人,她衣服的色彩总是十分丰富,搭配也很狂野大胆,黑底的连衣裙上绣满一朵朵大肆绽放的艳丽的花朵,就像她自己一样,在那样的一个年代里显得如此的特殊与闪耀,如此的令人瞩目,她没有引领时尚,却让所有男人为她驻足,她的风情让不同的颜色搭配凸显的更加丰满。
当她接连受到丈夫、父亲去世的打击后,终于决定苟活的时候,精致的黑色小礼服,配上在阳光下闪耀的金色头发,还有那十分妖艳的令人窒息的红色嘴唇,十分大胆明亮的颜色搭配将其的绝代风骚展露无遗,但其黑色小礼服还是让人想到她凄婉地命运。
当她最终返回西西里,她的衣服颜色变成了极其低调朴素的棕红色,她头发的颜色也不再是金黄,她上了口红,却都没有唇膏的亮丽,从这些色彩中,我们可以读到玛莲娜想要安心度过接下来的生活的心愿。
导演对于玛莲娜这个形象的塑造,语言上并不多,但得益于导演对颜色的强大控制,玛莲娜的形象深入人心,尤其是当她一步步走进镜头的时候。
约翰克劳利导演的《布鲁克林》中,女主角的衣服颜色永远都是鲜艳多彩的,亮蓝、明黄、浅粉、深绿,就像女主的性格一样,对未来充满希望,自信、果断、活泼、善良、热爱生活、充满感恩之心。
明亮的色彩与她的性格相得益彰,女主的形象更加深入人心,明快的颜色也使得整部电影变得欢快明朗,给观者一种愉悦的感受。
色彩的表达艺术具有传情之美,所谓传情,是指传达作品人物的内心感情,外化人物的内在世界。
色彩作为一种平常至极、简单至极的物理现象,本身并不具有灵魂。
不过,一旦它与人的感知经验相结合,便会在联想和审美的基础上唤起人们的不同情绪。
(1)就像以上列举的两部电影,它们的女主角在色彩的烘托与映衬之下显得更加丰满充实。
色彩对电影主题的展现
色彩是一门感知的艺术,更是一种文化的艺术,不同的色彩具有不同的内涵,能够传达出不同的文化意蕴,。
从感知层面来看,按照视觉与温度之间的感受联想维度,色彩可以分为冷暖两种色系。
冷色系以蓝色、紫色、黑色、灰色为代表,可使人们联想到冰、水、冷墙、寒夜、荫凉等意象,带给人们寒冷和阴郁之感。
暖色系则以红色、橙色、黄色、绿色为典型,通常会使人们联想到火焰、阳光、沙滩、土地等意象,带给人们温暖和繁荣之感。
当然,冷暖色系之间的界限并不是绝对的,那些处于过渡带上的颜色被称为温色系,在意象传达和联想感知方面只具有中规中矩的效果,在电影中虽然常用,但并不做突出刻绘。
从文化层面来看,冷色系的内涵是宁静、深沉、退避、压抑和收缩,在电影中常常伴随着黑暗、邪恶、抑郁的场景出现,旨在让观众产生毛骨悚然、不寒而栗的感受。
暖色系的内涵是兴奋、活跃、突出、张扬和扩散,在电影中往往与温暖、美好、幸福的情节一同越入银屏,意于让观众跟随剧中人物体会到那种温馨美满、积极高昂的心情。
(2)
许多导演具有强大的色彩运用能力,他们的电影也便更加让人印象深刻。
在科恩兄弟的《醉
乡民谣》中,色彩的运用使得整部电影的情感体现十分充裕让观众看的也十分投入。
电影讲述的是一个落魄的民谣歌手的故事,他在心中有属于自己的原则,却无奈囊中羞涩,他只能一日又一日浑浑噩噩地度过自己那似一潭死水的生活。
电影的整体色调是灰色,天空是灰暗的,路面是阴冷的、所有的窗户、窗棂并没有什么艳丽的颜色,暗棕色的油漆给人密不透风的阴冷之感,还有那永远不会化掉的白雪,虽然是白色,此刻却不再有圣洁之感,只是给人一种惨白荒寂百无聊赖之感,给人一种压迫之感,一种难以释放的逼闷之感。
而且女主角的衣服颜色也并不是什么平常女士会选择的靓丽的颜色,她的毛衣是暗红色,她的裤子是黑色,在昏暗的酒吧里面,她姣好的容颜带给人的只是一种难以逃脱的无奈之感和被美好世界所遗弃的惋惜。
导演罗伯莱纳的《怦然心动》中,所有的颜色都是暖色调,橙黄色、黄色、青绿色、奶白色,给人一种温暖的感觉,而该电影的主题正是这样,一场温暖的相遇,一个美好青涩的爱情故事,看来让人忍俊不禁。
这就是色彩的奥秘所在,它明明只用了人的视觉,却让我们联想到其他,产生不同的感觉,当然这得益于导演们强大的对色彩的控制力。
电影的发展使得色彩有了一席之位,从简单的物理现象到带给人们不同的感受,从死板的线条变换成跳动的整体形象,电影给了色彩新生命,色彩给了电影新发展,两者相互搭配,互相依存,形成一种独特的联系,带给我们更新的感受。
参考文献
(1)(2)毕翼飞,《电影色彩艺术的美学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