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笔算
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笔算说课稿三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
(一)教学策略
我将采用的主要教学方法包括启发式教学、情境教学和合作学习。选择这些方法的理论依据如下:
1.启发式教学:依据建构主义理论,通过提问、引导、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维,帮助学生主动构建知识体系。
2.情境教学:依据情境学习理论,通过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感知数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3.提高计算速度和准确性,避免计算错误。
二、学情分析导
(一)学生特点
本节课面向的是三年级学生,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好奇心强,活泼好动,对新鲜事物充满兴趣。他们的认知水平正处于具体运算阶段,具备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但抽象思维能力尚在发展之中。在学习兴趣方面,他们对游戏化、情境化的教学活动更感兴趣,喜欢动手操作和互动交流。然而,学习习惯方面,部分学生可能存在注意力不集中、学习自觉性不强等问题。
(二)学习障碍
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两位数的加减法,了解整数的基本概念,具备一定的数感和运算能力。然而,他们在学习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笔算时,可能存在以下学习障碍:
1.对乘法口诀的掌握不够熟练,影响计算速度和准确性;
2.难以理解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规律,容易混淆;
3.在笔算过程中,可能会出现进位错误、漏算等情况。
4.鼓励学生制定个人学习计划,明确下一步的学习目标和方向。
(五)作业布置
课后作业布置如下:
1.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
(二)新知讲授
在新知讲授阶段,我将采用以下步骤逐步呈现知识点,引导学生深入理解:
1.通过PPT展示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让学生初步了解计算步骤。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笔算-苏教版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笔算 - 苏教版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笔算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和数学思维。
教学重点:1. 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笔算方法。
2. 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1. 理解和掌握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笔算方法。
2. 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或黑板。
2. 练习题。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复习旧知识,回顾一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
2. 提问:如果我们要计算两、三位数乘一位数,我们应该怎么做呢?二、新课导入(10分钟)1. 讲解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笔算方法。
a. 将两、三位数写在上面,一位数写在下面。
b. 从个位开始,将一位数分别乘以两、三位数的每一位数。
c. 将乘积写在下面,保持对齐。
d. 将所有的乘积相加,得到最终结果。
2. 示例讲解。
以25乘3为例,详细讲解计算过程。
3. 学生跟随老师一起计算,加深理解。
三、巩固练习(10分钟)1. 出示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2. 老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3. 选取部分学生答案,进行讲解和点评。
四、拓展延伸(5分钟)1. 提问:如果我们要计算两、三位数乘一位数进位的情况,应该怎么做呢?2. 引导学生思考,进行简单的讲解。
五、课堂小结(5分钟)1. 老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
2. 学生分享学习收获。
六、作业布置(5分钟)1. 完成练习册上相关习题。
2. 预习下节课内容。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示范、练习等方式,让学生掌握了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笔算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发现和解答学生的问题。
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计算习惯,提高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以上的教学过程中,需要重点关注的是“巩固练习”环节。
这个环节是学生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操作能力的关键步骤,也是检验学生是否真正理解和掌握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笔算方法的重要环节。
二、三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笔算_三年级数学教案_模板

二、三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笔算_三年级数学教案_模板教学目标1.使学生初步掌握一位数乘二、三位数(不进位)的笔算方法,掌握竖式的书写方法,能正确地计算.2.培养学生的归纳推理能力.教学重点掌握算理及竖式书写中乘的顺序.教学难点掌握笔算时乘的顺序,正确进行计算.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1.出示口算:2.竖式笔算:这四道题全班写在练习本上,然后把4名同学写的打在实物投影上,并让这4个同学说一说是怎么想的.二、进入新课1.教师出示图:(或演示动画“二、三位数乘一位数(例1)”)□□□□□□□□□□□□□□□□□□□□□□□□□□□□□□□□□□□□(1)请同学看图列出算式:教师板书:(2)请同学口算出结果,并且说出算理.在口算的过程中使学生明确计算两位数乘一位数是把两位数分成几十和几,先分别乘以一位数,再把两次乘得的数合起来就是所求的积.(3)教师说明:今后我们要学习的乘法题口算可能一时算不出来,那就需要我们用竖式的方法笔算出来.今天我们就以为例学习笔算乘法.板书课题:笔算乘法.(4)全班动笔试算(让每个同学在练习本上写竖式)(5)向同学展示正确算式.教师边板书边强调写竖式时要把乘数的个位与被乘数的个位对齐.(6)设疑引思:教师出示提纲学生讨论:a.计算时,先从哪一位乘起的?接下来乘的顺序是什么?b.积的个位是6,它表示什么?怎样来的?c.积的十位是3,它表示什么?怎样来的?d.积是36,是哪部分合起来的结果?教师可让学生思考问题时联系图说明.学生可能答出:先算出图右边少的部分,用(块)也就是用个数2乘3得6.再算出图左边整十的方块数,是用(块)然后再把两部分乘积加起来.学生边回答,教师一边在图上画出来.(或继续演示动画“二、三位数乘一位数(例1)”)并板书:(7)教师说明计算过程中,中间过程可以简化,直接写成:(8)再让学生想一想,说一说计算时乘的顺序和积的书写位置.(9)反馈练习:2.教学例2(1)教师出示提问:被乘数是几位数?乘的顺序是什么?待学生回答后,教师让全班试做.(2)让一学生到黑板边板书边叙述乘的过程.(演示动画“一位数乘二、三、四位数(例2)”)(3)反馈练习3.比较例1和例2的异同点(采取学生先讨论,最后交流达成共识)相同点:算理与算法相同,都是从个位乘起.而且都是不进位的乘法.不同点:例2比例1被乘数的位数多,例1被乘数是两位,例2被乘数是三位.4.验算的方法.师:如何检查做的对不对呢?生:可以再乘一遍.师:我们要养成随时验算的好习惯,无论题目要不要求验算,都要在草稿上重新乘一遍,看看两次结果是否一样,这样既提高了做题的正确率,又培养了我们做事认真负责的品质.5.反馈练习:二、巩固练习1.计算并验算(1)一个因数是233,另一个因数是3,积是多少?(2)342乘2,积是多少?(3)3乘331,积是多少?2.笔算下面各题:3.应用题:动物园有一只东北虎重213千克.一头野牛的体重是东北虎的3倍,这头野牛有多重?板书设计例1 计算例2教案点评:讲解例题从直观图入手,说出口算过程,在进一步巩固算理的基础上,指导学生探索出写竖式的正确过程,注意让学生明确算理.教学例2时重点放在用乘数乘被乘数的首位数字时,积写在什么位置上,所采用的教法是放手与重点指导相结合的方法.(时间:90分钟总分:100分)一、口算(10分)81÷3=30×17=3900÷30=89+34+11=25×9×8=47+103=12×700=150×4=340-99=320-98=6+2+4+8=98×25= 490÷70=45×101=600×2=36-18-12=0÷72=0×32=0+49=53-0=二、填空(15分,每空1分)1.三千九百七十六万写作(),省略“万”后面的尾数是()万.2.五十九亿五千二百万写作(),省略“亿”后面的尾数约是()亿.3.4800厘米=()分米=()米4.5080千克=()吨()千克5.8千克60克=()克6.()叫加法.7.计算(35+49)÷(63-57),先算()再算().8.73+93+27=73+27+93是根据().9.9□7856000,□内填()最接近9亿,填()最接近10亿.三、判断(对的打“√”,错的打“×”)(6分)1.0除以任何数都得0.()2.91能被7整除.()3.451-99=451-100-1=350.()4.长度单位比面积单位大.()5.求几个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叫做乘法.()6.2960000000吨≈30亿吨()四、用简便方法计算(12分)(1)36+59+41+54(2)23×7+23×3(3)78×102(4)1462-369-631五、笔算(12分)(1)36987+5678(2)50162-3685(3)628×502(4)7968÷249六、脱式计算(20分)(1)60506-19460÷35(2)23072÷412×65(3)184×38+116×38-11300(4)(79691-46354)÷629(5)325÷13×(266-250)七、应用题(25分)1.甲、乙两个班都有学生48人,每人做16朵纸花送给幼儿园,一共送了多少朵?2.甲、乙两地相距456千米,一列火车从甲地开往乙地,平均每小时行76千米,需要几小时?3.有两个粮食仓库,如果第一个仓库运走2500千克,两个仓库存粮一样多,已知第二个仓库存粮原有50200千克,原来两个粮库共存粮多少千克?4.师傅每小时生产机器零件64个,徒弟每小时生产48个零件,师傅3小时生产的零件,徒弟要几小时完成?5.一块长方形菜地长120米,宽60米,如果每12平方分米种一棵西红柿,这块菜地一共可以种多少棵西红柿?如果每棵西红柿收3千克,一共收西红柿多少千克?参考答案一、口算(略)二、填空1.39760000,39762.5952000000,603.480,484.5,805.80606.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7.括号里面的,除法.8.加法的交换律.9.0,9.三、判断:(对的打“√”,错的打“×”)1.×2.√3.×4.×5.×6.√四、用简便方法计算1.1902.2303.79564.462五、笔算1.426652.464773.3152564.32六、脱式计算1.599502.36403.1004.535.400七、应用题1.1536朵2.6小时3.102900千克4.4小时5.60000棵,180000千克小学数学第八册期中综合练习一、直接写出各题得数.450+360720-390423-299800×125300÷15547+39816×5058×5×2921-123-77(37+43)÷40720÷8÷924-24÷24+24二、填空.1.4030605000读作(),6在()位上,表示().2.一百零四亿零三十万写作(),改写成以“万”作单位的数是(),省略亿后面的尾数,它的近似数是().3.用字母式子表示乘法分配律是( ).4.把32×125=4000改写成两道除法算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3时20分=()分2060千克=()吨()千克6.在1840年、1900年、1954年、1976年、1990年、2000年中,平年有(),闰年有().7.320÷40=8.()能被()整除.8.在有余数的除法中,被除数-商×除数=().9.已知被减数、减数与差的和是800,则被减数是().10.甲、乙两个数的平均数与丙数的积是270.已知甲数是30,丙数是6,乙数是().三、判断,对的打“√”、错的打“”.1.125×8÷125×8=1 ()2.最小的自然数是0.() 3.48只能被6整除.() 4.学校操场占地面积是48000平方分米.() 四、用简便方法计算下面各题.1.7263+2982.1923-456-5443.265×99+2654.(250+25)×405.101×876.13×49+49×877.125×25×328.9999+998+97+6五、求未知数x.1.x+847=12002.x-587=6433.8640÷x=3204.x÷201=1505.x×45=20256.(25×8)×x=1400六、计算下面各题.1.75×(47-2184÷56)2.(2393-34×14)÷273.(262-26×7)÷404.76×(812-654)÷38七、列式计算.1.125乘以45的积,除以587与562的差,商是多少?2.一个数的34倍比3700少538,求这个数.(要求的数用x表示)3.47减去2184除以56的商,所得的差去乘125,积是多少?八、应用题.1.公园里有松树64棵,比柳树少16棵,杨树的棵数等于松树、柳树棵数和的3倍,公园里有杨树多少棵?2.儿童节时两组同学用3小时共做花240朵,第一组每小时做44朵花,第二组有6人,平均每人每小时做花多少朵?3.民工队修一条水渠,计划每天修84米,34天可以完成,结果每天修102米,可以提前几天完成?4.一块长方形菜地面积是1公顷,长125米.一块麦田长250米,这两块地的宽相等,麦田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合多少公顷?5.一辆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前两小时行了90千米,第三小时行了48千米,正好到达乙地.这辆汽车平均每小时行多少千米?6.果园收一批苹果.用小筐装每筐能装25千克,需要28个筐,如果改用10个大筐装,还要剩下50千克.平均每个大筐装多少千克? 参考答案 三、1.×2.×3.×4.×四、1.75612.9233.26500 4.110005.87876.49007.1000008.11100五、1.3532.12303.274.301505.456.7六、1.6002.713.24.316七、1.2252.933.1000八、1.(64+16+64)×3=432(棵)2.(240÷3-44)÷6=6(朵)3.34-84×34÷102=6(天)4.250×(10000÷125)=20000(平方米)2公顷5.(90+48)÷3=46(千米)6.(25×28-50)÷10=65(千克)课题:商一位数(四)教学目标(一)使学生在初步掌握用四舍五入法进行试商的基础上,进一步掌握一些灵活试商的方法,对除数是14,15,16,24,25,26的除法题,能较快地求出一位商.(二)培养学生的分析、比较和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教学重点除数是14,15,16,24,25,26的除法题的灵活试商方法.教学难点灵活运用知识,能较快地求出一位商.教学过程一、复习准备1.口算.(口算卡片)15×4 16×5 16×6 4×2560÷480÷16 96÷16100÷2560÷1580÷596÷6100÷414×8 24×7 26×5 24×52.先说出思维过程,再说结果.15×6+1525×8-25 24×5+2414×7-1426×4+26 16×8-163.下面括号里最大能填几.15×()<76 16×()<12025×()<204 24×()<12426×()<158 14×()<121二、学习新课(一)启发谈话:我们已经掌握了用四舍五入法把除数看作和它接近的整十数的试商方法.请你根据自己掌握的知识,独立完成下面例题,并通过思考还可以采用什么不同的方法试商.(二)教学例11.出示例1:70÷14=(1)学生独立解题.老师巡视、个别指导,有目的地了解各层次学生的不同思路,做到心中有数.(2)学生讨论.与同学交流自己的想法,老师深入各个小组,掌握学生实际情况.2.师生共同小结.(1)当学生充分讨论后,老师组织学生集中,先请一名用一般的试商方法的同学讲述试商过程.(把除数14看成10试商)(老师板书)同学回答后,老师可以请同学评议一下,同学们可以说出,用这样的试商方法,需要调商好几次,比较麻烦,影响计算速度.(2)老师请用不同方法试商的同学说一说自己的解法.生:把14看作10来试商,商7后和14相乘,积是98,98比70多28,28是2个14,所以改商5.老师可以出示投影片,(与这个同学讲的思路一样)老师给予鼓励,并补充说:很好,调商一次.生:我是用口算,14和5相乘,积是70,所以我直接商5.老师出示投影片,(与这个同学讲的思路一样)给予肯定,非常好,一次确定商.生:把14看成10来试商,商7一定大,先试商6,6和14相乘,积是84,还大,改商5.老师出示投影片,(与这个同学讲的思路一样)老师表扬:也很好,肯动脑筋,调商一次.生:14接近15,我把14看成15,5个15就是75,所以商5.老师肯定这个学生,平时注意口算练习,这样,试商的速度能提高.(学生回答不同的解法,不一定按老师准备好的顺序,教师要有应变能力)在老师的引导下,从中选择出适合自己的最佳试商方法.今后自己在做题时可以灵活选用.3.做一做:订正时,请说明自己试商的过程.(三)教学例2.1.出示例2:240÷26=看题后,思考片刻,理顺思路2.小组讨论.说出自己的试商方法.通过启发,比较后,你认为哪种方法好,自己尝试一下,写在自己的作业本上.3.集体汇报.按照例1的做法,学生回答哪种试商方法,老师出示哪种事先准备好的投影片.生:把26看作30来试商,商8,8和26相乘,积是208,240减208,余数是32,比除数大,说明商小了,改商9.师:看哪些同学的思路与这种方法相同.(老师要重视这种反馈信息)生:我是这样想的,因为10个26是260,比被除数240多20,所以商9合适.师:给予肯定,看看哪些小组有这种思路是谁说出的,应该表扬.生:把26看作25来试商,4个25是100,8个25是200,余下的40里面还有1个25,所以可以商9.师:真不错,肯动脑筋.再了解一下,哪些小组讨论到这种方法,是哪个同学提出的.启发是否还有其它的不同想法,充分给时间让学生发表.4.做一做:独立完成后,同桌同学可以交换一下,自己用什么试商方法.(四)小结.今天我们讲的例题和“做一做”的题目,除数有什么特点?(除数的个位数是4,5,6)通过学习和练习题,你能说一说,这样的题目怎样试商简便吗?(同桌位同学可以互相说一说)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归纳:当除数是14,15,16,24,25,26时,可以用灵活的试商方法,采用口算直接乘的方法,还可以选择其它能减少调商次数的方法.三、巩固反馈1.说出下面各题各应商几?(逐题出示)2.判断,下面各题的商是否准确,不准确的调整过来.3.说出下面各题应该商几.(逐题出示,谁先看出来立即抢答)4.计算下面各题.(一、三、五组做上面4道题,二、四、六组做下面4道题.做完本组题,可做另一组题)88÷16128÷14165÷24128÷1691÷15150÷25113÷15194÷26四、作业看书第52,53页.板书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对两种解题方法的比较,学生对两种方法的区别与联系更加清楚,从而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深刻性.3.渗透多角度思考问题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教学重点灵活运用两种解题方法,选择最佳解题方案.教学难点正确分析数量关系,选择最佳方案.教学过程一、做一做,说一说.“一个缝纫组运来98米布,做儿童服用了48米,做婴儿装用了45米,还剩多少米?”要求学生独立思考并动笔做在课堂练习本上(用两种方法解答),教师课堂巡视,然后请两名学生板演(每人一种方法).学生甲98-48=50(米)学生乙48+45=93(米)50-45=5(米)98-93=5(米)学生解答后,教师可请学生先分析数量关系,再说说解题思路和每个算式所表示的意义.二、设疑激发兴趣.教师谈话:刚才这道题同学们用两种方法进行了解答,很好!但是在实际中我们一般只要求同学用一种方法解答,那么这里就有一个方法的选择问题,就是选择比较简便的解答方法,怎样选择呢?下面请同学们研究两道题,请你分别选择一种简便方法进行解答.1.光明小学艺术小组做了96个风车,送给第一幼儿园16个,第二幼儿园38个,还剩多少个?2.妈妈给小红买了一双鞋25元,又买了一双袜子5元,给售货员50元,请你算一算应该找回多少元钱?经过认真思考审题后,大部分学生第一道题选择第一种方法解答,如下:96-16=80(个)80-38=42(个)答:还剩42元.第二道题选择第二种方法解答,如下:25+5=30(元)50-30=20(元)答:应该找回20元.学生解答后,教师又请同学分别说说选择算法的依据和解题思路及每步算式所表示的意义以加深对两种算法的理解和掌握,提高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为了提高学生识别能力,教师可再出一组题让学生独立选择方法做.3.王老师买口琴用了48元,买笛子用了36元,给售货员100元,应该找回多少钱?4.河里有40只鸭子,先上岸7只,又上岸13只,这时河里有多少只鸭子?教师要求同学全体动笔,列式计算解答.教师课堂巡视,尤其要照顾一下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是否也掌握了.最后请中、下等水平学生说一说解答过程.三、巩固发展.1.食堂有38筐萝卜.午饭吃了9筐,晚饭吃的萝卜的筐数跟午饭同样多,还剩多少筐?(要求用多种方法解答,并比较哪种方法简便)请同学们做在课堂练习本上,然后分别请一名学生板演,其他同学可以补充.如:学生可能做出如下几种解法.学生完成后,教师请同学分别说说选择算法的依据和解题思路,对于用简便方法解答的学生要给予鼓励.2.铅笔每支4角钱,小刚买了3支,给售货员5元钱,应找回多少元钱?请学生用多种方法解答在课堂练习本上.同学们可能做出以下几种方法:学生完成后,进行订正,并请同学们叙述每种解法的解题思路.同时在比较中指出解法二为最简便解法.四、比较沟通联系.通过上述几道题的研究可让学生讨论一下两种解答方法的区别与联系(第一种解答方法是从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即两次求剩余;先减去第一个数,再减去第二个数.第二种解答方法是减去两个数的和,即先求和,再求剩余.两种方法虽然有所不同,但实质上是一回事,即从一个数里连续减去两个数,就等于从这个数里减去两个数的和,其结果不变.这一知识是我们将要学习的减法性质),以加深对两种方法的理解和掌握,提高解题能力.五、试着做一做.1.一支铅笔4角钱,一块橡皮2角钱,小华买了2支铅笔,一块橡皮,一共用了多少钱?2.铅笔每支4角钱,小红有1元钱,要买3支,还差多少钱?3.看图解答下题.(想一想,怎样解答比较简便.)板书设计教案点评:本节课是从一个数里连续减去两个数的应用题综合练习课,重在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因此课堂设计从整体设计上注意:通过具体实例让学生在亲自思考解答中比较两种方法区别与联系进而加深和理解两种解答方法的算理和算法,提高解题能力,培养思维的灵活性和深刻性。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笔算乘法教案与反思(精选3篇)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笔算乘法教案与反思(精选3篇)〖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笔算乘法教案与反思第【1】篇〗教学目标:1.在学习了乘数中间有0的三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之后,经历探究乘数末尾有0的三位数乘一位数计算方法的过程,掌握其竖式的简便写法,能正确地计算这类算题。
2.在研究算法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合情推理能力和数学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探索乘数末尾有0的三位数乘一位数计算方法的过程。
教学难点:正确地计算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谈话:同学们,我们学校准备举办《冬季阳光体育运动会》,你们高不高兴?为了迎接这次运动会,我们三年级的小朋友来到操场排练。
二、教学新课1.学习例题⑴课件出示例题:提问:从以上文字你了解到哪些信息?4个方队表演团体操,每个方队有120人,一共有多少人?你能列出算式吗?⑵让学生独立口算或列竖式计算。
指名说出口算方法和结果。
因为4×12=48,所以4×120=480⑶指导竖式的另一种写法。
说说这种竖式写法中要注意什么?2.教学“试一试”⑴让学生在书上计算。
⑵指名说说计算过程。
三、巩固练习1.想想做做1观察:后两题积的末尾为什么有两个“0”?学生进行回答教师适时进行评讲。
提醒学生注意写结果时不能漏掉算式中数字末尾的0。
2.想想做做2说说这些错题给你什么样的启示?你以后在做题时会注意哪几点?3.想想做做3独立完成,指名回答,集体订正。
4.想想做做4提问:你打算如何计算这些题?先计算什么?再算什么?5.想想做做5引导学生读题。
问:你能看懂表的内容吗?让我们计算什么?学生填表。
6.想想做做6仔细审题,让学生说说图中了解到哪些信息?再独立列式解答。
四、全课小结。
这节课中你学会了哪些知识?〖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笔算乘法教案与反思第【2】篇〗【课前慎思】“蚂蚁做操”一课的内容是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笔算乘法,是学生第一次学习乘法的竖式计算。
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不连续进位)的笔算乘法(精品教学设计)

3 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不连续进位)的笔算乘法一课时教学内容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不连续进位)的笔算乘法。
(教材第61页)教学目标1.使学生掌握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不连续进位)的笔算,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培养学生抽象概括的能力。
3.使学生养成认真计算的良好习惯。
重点难点重难点:掌握不连续进位的笔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教具学具主题图、小棒、口算卡片。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1.出示口算卡片。
8×3=5×9=6×4=9×2=6×6= 1×3+2=2×4+1=1×2+5=2×3+2=7×8+1=2.用竖式计算下面各题。
二探究体验,经历过程1.教学例2。
师:观察图片,谁愿意把图意跟大家说一说?(课件出示:教材第61页例2情景图)生:王老师到书店给同学们买连环画,一套16本,买3套一共多少本?师:怎样列式?为什么这样列式?生:16×3,也就是求3个16是多少。
师:怎样计算呢?生1:先用小棒摆一摆,通过摆小棒得出16×3的结果。
每行摆一捆(10根)和6个1根,摆3行。
3个6根是18根,满10根要捆成一捆,共可捆1捆,与前面3捆合起来一共有4捆,再加上单独的8根,共48根。
生2:用连加的方法。
师:同学们很善于动脑,想出了不同的方法,那么用乘法竖式怎样计算呢?学生试做,教师巡视了解情况,并请一位同学进行板演,说说自己的思考过程。
生:从个位乘起,先用3乘6得18,把8写在个位上,1表示1个十,向十位进1;再用3乘十位上的1得3个十,再加上进上来的1个十是4个十,把4写在积的十位上。
师:为什么要从个位乘起,而不先从十位乘起呢?生:如果先从十位乘起,十位乘完后得3,当个位乘完向十位进1时,十位上的3还要再加1,就需要把3变成4,这样计算既麻烦,又容易出错。
三总结提升师:在本节课的学习中,你有什么感受?有哪些收获?学生自由交流。
《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乘法(不进位)》教学设计与反思

《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乘法(不进位)》教学设计与反思◆您现在正在阅读的《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乘法(不进位)》教学设计与反思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乘法(不进位)》教学设计与反思教学内容: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不进位)教科书86-89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1.使学生经历多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计算过程的探究,初步学会乘法竖式的书写格式,了解竖式每一步计算的含义。
2. 理解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的算理,掌握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3.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学习方法、积极的学习态度,体验计算方法的多样化,使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得以培养。
教学重点:1.掌握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方法。
2.理解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的算理。
教学难点:理解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的算理。
教学准备:老师准备:多媒体、实物投影、卡片,直尺。
学生准备:直尺、小棒、练习本。
教学过程:一、趣味导入同学们知道魔术大师刘谦吗?今天我们也像他一样变魔术玩一玩扑克牌。
二、探究新知(一)探究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1.问题情境师:注意看,老师现在要发牌了,老师第一次发了13张牌。
第二次又发了13张牌,你能根据这两个数学信息,提出一个什么数学问题吗?(多媒体动态显示)师:要求一共发了多少张牌?也就是求什么?(2个13是多少?)你会列式吗?(板书:132=)预设:学生213,你还能写成什么形式?(132)师:132你想用什么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呢?(估算、口算、笔算)a.估算师:谁来估一估2次大约发了多少张牌?你是怎么估出来的?(把13看做10,210=20)b.口算师:还可以用什么方法来计算?谁来说说口算过程?生1:13+13=26生2:先算32=6,再算102=20,再把20+6=26. (同时小纸贴贴出)师:你的思路真清晰呀!看电脑朋友给咱们变魔术了。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笔算乘法优秀教案推荐3篇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笔算乘法教案推荐3篇〖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笔算乘法教案第【1】篇〗教学要求:使学生初步理解一位数乘二、三位数不进位笔算乘法的算理,初步掌握笔算乘法的算法,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培养学生认真书写,仔细检查的良好习惯。
教学过程:一、复习1、口算:13×3=20×4=50×6=300×2=210×4=160×1=2、32×3读作(),还可以读作()。
3、20×4这道算式表示(),还表示()。
4、9乘6写成()×(),26乘以1写成()×()。
1、笔算(指名板演)6347×7×5×2×6二、新授今天我们开始学习乘数是一位数的“笔算乘法”,这节课先学习“一位数乘两、三位数(不进位的)”。
(板书课题)。
(一)教学例第3个红点知识。
出示运用多媒体课件再次呈现的是渔民们出海打鱼归来的情境图。
提出问题:1、渔民捕了2筐虾,每筐13千克。
一共多少千克?2、渔民捕了带鱼312千克,每千克3元。
这批带鱼大约能卖多少钱?3、学生独立列出算式。
计算13×2,问:13×2表示什么意思?(学生回答后,出示直观图)(1)学生口算13×2=?你是怎样算的?(2)教师说明:先概括口算方法,再指出,计算13×2除了口算,还可以笔算。
(3)讲解算法:列出竖式13告诉学生写乘法竖式时,先写被乘数,再写乘数,写乘数时应注意将乘数的个位与×2被乘数的个位对齐。
然后边讲解,边板书笔算方法。
A、将被乘数十位上的“1”遮住,便成了13,2乘以3得6,表示6个一,写有积的个位上,即写有与2对齐的×2横线下。
B、露出遮住的“1”,引导学生想:用3乘被乘数十位上的“1表示什么意思?得多少?(3乘以10,表示3个10是30即是30。
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笔算》同步讲解教案

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笔算(一)教学目标1.经历探索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笔算方法的过程,掌握两、三位数与一位数相乘(不进位)的笔算方法。
2.理解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算理。
3.在探索算法的过程中强化独立思考的意识,学会优化计算策略,体验算法的多样化。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掌握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笔算方法。
难点:理解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算理。
(三)知识讲解【知识点一】两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笔算方法问题导入湖面上飞过3队大雁,每队12只。
一共有多少只?(教材11页例5)过程讲解1.理解题意湖面上飞过3队大雁,每队12只,要求一共有多少只大雁,就是求3个12是多少,用乘法计算,列式为12×3。
2.明确12×3的计算方法(1)借助摆小棒理解算理,如图:方法一把乘法转化成加法计算。
12×3就是3个12相加,12+12+12=36。
方法二根据数的组成计算。
通过摆小棒发现,3个10是30,3个2是6,合起来是36。
方法三转化成口算乘法计算。
3×10=30,3×2=6,30+6=36。
(2)明确12×3的笔算方法。
①方法分析:两个乘数的个位要对齐。
②书写格式。
1 2× 33 6方法提示笔算两位数乘一位数,一般把两位数写在上面,一位数写在两位数的下面。
3.明确验算方法检验12×3=36的结果是否正确,可以用交换乘数的位置再乘一遍的方法进行验算。
4.解决问题12×3=36(只)答:一共有36只。
归纳总结两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笔算方法: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乘起,用一位数依次去乘两位数个位、十位上的数,乘到哪一位,积就写在那一位的下面。
【知识点二】三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笔算方法问题导入计算:3×312=过程讲解1.明确3×312的笔算方法(1)三位数乘一位数时,要保证个位对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主讲内容:三年级数学上册【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笔算】
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笔算
一、复习导入
1、口算
12×4= 34×2= 31×2= 23×2=
【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2、竖式计算
24十51= 123十60=
同学们,淘气要搬新家了,他和妈妈买了一些家具,淘气想请同学们帮他数数要多少钱。
请同学们翻开课本34页看插图。
二、出示学习目标
1、初步掌握一位数乘两、三位数‘不进位’的笔算方法。
2、掌握竖式的书写方法,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3、培养学生推理能力。
三、自学提纲
1、4把椅子需要多少钱?列出算式。
2、请口算出结果。
并说出算理。
3、试用竖式计算出结果。
4、买2个书框需要多少钱?先估算,再竖式计算。
5、积的个位是6,它表示什么?怎样来的?
(根据学生的回答,逐一完成)
(1)、一把椅子12元,4把椅子12×4,也就是求4个12是多少。
(2)、12×4结果是48,计算两位数乘一位数是把两位数分成几十和几。
先分别乘以一位数,再把两次乘得的数合起来就是所求的积。
12×4把12分成10和2,10×4=40.2×4=8,40+8=48 (3)12
× 4
——
4 8
先把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乘起,一位一位地乘,并要特别注意乘到哪一位,积就写在哪一位下面
(4)买一个书柜213元,2个大约400元不到500元,因两个250是500元,所以2个213元不到500元。
板书竖式:213
× 2
——
426
(5)积的个位是6,表示6个,是2×3得来的。
四、反馈强化(竖式计算)
32×3 312×3 42×2 31×3 123×3
五、小结
我们今天学习了什么?谁来说一说计算两、三位乘一位数时要注意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