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宜宾市中考化学试卷

四川省宜宾市中考化学试卷
四川省宜宾市中考化学试卷

四川省宜宾市中考化学试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单选题 (共14题;共28分)

1. (2分) (2018九上·山西月考) 发现元素周期律并编制元素周期表的科学家是()

A . 道尔顿

B . 阿伏加德罗

C . 门捷列夫

D . 拉瓦锡

2. (2分) (2017九下·江苏月考) 生活中的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 . 切割玻璃

B . 粉碎废纸

C . 榨取果汁

D . 燃放烟花

3. (2分)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A . 蒸馏水

B . 矿泉水

C . 硬水

D . 软水

4. (2分)(2017·相城模拟) 下列与生命、健康有关的说法正确的是()

A . 缺少碘元素会导致骨质疏松

B . 公共场合应全面禁止吸烟

C . 油脂会使人发胖,应避免食用

D . 高楼着火,应迅速乘电梯下楼

5. (2分) (2017九下·沭阳月考) 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 . 测定溶液pH值

B . 稀释浓硫酸

C . 固体药品的取用

D . 称取食盐

6. (2分)日晒海水可以得到食盐固体,其原因是()

A . 受热时食盐的溶解度降低

B . 受热时食盐的溶解度显著增大

C . 受热时海水中的水分蒸发

D . 受热时海水发生分解

7. (2分) (2015九上·潍坊月考) 下列可用于验证 Fe、Cu、Ag 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的一组药品是()

A . Fe、Cu、H2SO4 溶液

B . Cu、Ag、FeSO4 溶液

C . Fe、Ag、CuSO4溶液

D . Ag、FeSO4溶液、CuSO4 溶液

8. (2分) (2018九上·嘉祥期末) 过氧化钠(Na2O2)能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氧气,故可作为呼吸面具中氧气的来源,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2O2+2CO2=2Na2CO3+O2 ,从该反应获取的以下信息,正确的是()

A . 碳酸钠为酸

B . 该反应为复分解反应

C . 反应前后部分氧元索的化合价发生变化

D . 实验室可用这一原理制取纯净的氧气

9. (2分)(2017·大丰模拟) 下列有关物质分类或归类正确的是()

A . 氧化物:生石灰和熟石灰

B . 复合肥:硝酸钾和碳酸钾

C . 硬水:蒸馏水和矿泉水

D . 碳单质:金刚石和石墨

10. (2分) (2019九上·赣县期中) 2019年为“国际化学元素周期表年”,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化学重要工具。

A、B、C为周期表中1-18号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如图所示。已知A原子的核电荷数为8,三种元素原子的核电荷数之和为34,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 B,C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

B . A为氧元素

C . A,C处于同一周期

D . C的原子序数为17

11. (2分) (2019九上·绵阳月考) 下列做法属于“绿色销毁”的是()

A . 泼上汽油焚烧

B . 倾倒入海里

C . 深埋入泥土

D . 碾压粉碎后回收再利用

12. (2分) (2016九下·无锡期中) 如图是a、b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从图中获得的信息错误的是()

A . a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B . 30℃时,b物质的溶解度为20g

C . t℃时,a、b的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D . 30℃时的b物质饱和溶液降温至10℃,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不变

13. (2分)酸都具有某些共同的性质,主要决定于()

A . 与指示剂作用

B . 都含有氢元素

C . 都能电离出相同的H+

D . 都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14. (2分)下图所示的基本实验操作中错误的是(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

A . 倾倒液体

B . 检查气密性

C . 收集二氧化碳气体

D . 滴加少量液体

二、填空题 (共1题;共4分)

15. (4分) (2020九上·赵县期末) 化学物质与人类生命活动密不可分。

(1)下列食物中富含糖类的是:________(填序号)。

(2)运动饮料中常含有钠、钾、钙等,这里的钠、钾、钙指________(填“分子”、“原子”或“元素”)。

(3)当人体内缺少钙时,可能患有的疾病是(填序号)。

A . 坏血病

B . 夜盲症

C . 骨质疏松

(4)生命吸管是能够将河水、泉水等直接过滤成直饮水的便携式净水装备。吸管里面装有网丝、注人了活性炭和碘的树脂等,其中活性炭的作用是________和过滤。若想验证此装置净化后得到的水是硬水还是软水,可以加入________。

(5)下列物质或用品均为生活中常见,常用作调味品的是________(填序号,下同)。所使用的主要材料中,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是________ 。

(6)现在加油站所售汽油多是乙醇汽油。乙醇(酒精)属于________(选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能源。燃料是乙醇汽油的汽车发动后,内燃机工作时能量转化是:________→内能(热能)→机械能。乙醇(C2H5OH)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

三、简答题 (共4题;共9分)

16. (3分)(2016·昆明) 人类社会的发展离不开金属.

(1)

“沙里淘金”说明金在自然界中有________形式存在(填“单质”或“化合物”).

(2)

下列不属于合金的是(填字母序号).

A . 青铜

B . 铝

C . 不锈钢

D . 焊锡

(3)

金属矿物的储量有限,而且不能再生.保护金属资源的有效途径除防止金属的腐蚀外,还有________等(写出一条即可).

(4)

将一定量的锌和铝投入到硝酸银和硝酸铜的混合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得滤渣和滤液.将滤渣洗涤、干燥,取滤渣滴加稀盐酸,无气泡产生,则滤渣中可能含有的物质和化学式是________;取滤液滴加氯化钠溶液,无明显现象,则滤液中可能含有的溶质的化学式是________.

17. (2分)(2017·泉州模拟) 水和溶液对人类的生产、生活具有重要意义.

(1)鉴别硬水和软水常用的试剂是________.

(2)如图是“水中起火”的实验,实验中白磷能在热水中燃烧,热水的作用是:________.写出白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3)将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30%的过氧化氢溶液,稀释为适用于消毒杀菌的3%溶液,需要加水________g.(4)下表是碳酸钠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根据此表回答:

温度/℃10203040

溶解度/g12.221.839.753.2

①碳酸钠的溶液随温度的变化趋势是________.

②10℃时将112.2g碳酸钠饱和溶液升温到40℃,至少需要加入质量为________g的碳酸钠,溶液才能达到饱和.

18. (1分) (2018九下·云南月考) NaCl、KNO3、Ca(OH)2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图如图一与图二所示,请回答:

(1)由图一可知,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________g.

(2)依据图一分析下列问题:50℃时,将氯化钠、硝酸钾固体各40g分别加入两只各盛有100g水的烧杯中,充分搅拌,其中________(填写物质化学式)得到饱和溶液;另一种物质的溶液中再加入________g该溶质,溶液恰好饱和;若将温度都降到20℃,硝酸钾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________(填“>”、“<”或“=”)氯化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3)依据图一分析,要从含有少量硝酸钾的氯化钠溶液中,得到较纯净的氯化钠固体,可采用先________再过滤的物理方法.

(4)如图三所示,20℃时,将盛有饱和石灰水的小试管放入盛水的烧杯中,向水中加入氢氧化钠固体,结合图二分析石灰水中可能出现________的现象.

19. (3分)(2017·清苑模拟) 某钙片的标签如图所示

(1)阅读上图,你认为该该片的主要功能是________食用方法中“咀嚼后咽下”,“咀嚼”的目的是________

(2)你认为该该片除了它的主要功能外,还可以治疗________。有人认为这种钙片食用量越多越好,你是否赞同,原因是________

(3)通过标签的内容,这种该片的含钙量是________

四、科普阅读题 (共1题;共5分)

20. (5分)(2018·鼓楼模拟) 阅读下面科普短文。

一段时间以来,网传隔夜菜、肉类腌制品不能吃,是因为含亚硝酸盐。对于亚硝酸盐大家有众多疑问。

疑问一:亚硝酸盐是什么东西?亚硝酸盐是一类无机化合物的总称,主要指亚硝酸钠(NaNO2),它是白色或淡黄色粉末,有咸味,易溶于水。它是一种常见的食品添加剂,广泛用于各种火腿、酱卤肉等熟肉类食品加工,作为防腐剂和护色剂。国家对食品中含有的亚硝酸盐的最大含量限定为:蔬菜4mg/kg,肉类 3mg/kg。

疑问二:亚硝酸盐的“毒”从何来?

亚硝酸盐本身并无致癌效应,它被吸入血液 1~5 分钟后,就已经分解。亚硝酸盐在胃中酸性环境下,易与氨基酸的分解产物发生反应,产生致癌物。当摄入维生素 C 时可以阻止致癌物产生。

疑问三:隔夜菜中的亚硝酸盐含量会超标吗?实验人员准备了清炒菠菜、清炒芹菜和小白菜炒肉,三种菜各自被分成 6 份,常温和冷藏条件下各保存一半。实验人员分别取 1 小时后、6 小时后、20 小时后的剩菜,经过捣碎、提取、离心、过滤,取出汤汁。通过比色法逐一测得样品中亚硝酸盐含量,如下图所示。

实验结果表明,三种菜在放置 20 小时后,无论常温还是冷藏,亚硝酸盐含量虽均有增加,但都远未超过国家标准。

疑问四:摄入多少亚硝酸盐会对人体产生危害?

人体对亚硝酸盐的一次性安全摄入量为每千克体重 0.2 mg。我们日常吃的大米、蔬菜、肉品里面几乎都含有亚硝酸盐。有数据显示,人体摄入的亚硝酸盐 80%来自蔬菜。如果你体重 50 kg,即使一次性吃 2.5 kg 蔬菜也是安全的。因此,将亚硝酸盐摄入量控制在安全范围内不会对人体造成危害。

依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亚硝酸钠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___。

(2)人体对亚硝酸盐的一次性安全摄入量为________。

(3)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_____。

A . “吃隔夜菜会致癌”是没有科学依据的

B . 常温储存及冷藏储存条件下,亚硝酸盐含量均呈增加趋势

C . 适量吃富含维生素的新鲜蔬菜水果,有利于抑制致癌物的产生

D . 从实验数据中发现蔬菜类的隔夜菜亚硝酸盐含量要高于含肉类的隔夜菜

(4)亚硝酸钠是实验室常用的试剂,实验室一般用亚硝酸钠溶液与氯化铵溶液反应来制取 N2。N2 的化学

性质十分稳定,但在一定条件下能与 H2 部.分.化.合.生成 NH3。如图为制取少量 NH3 的装置(获取 H2 的装置已略去):

①C 装置的硬质试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②反应时 N2 和 H2 的质量比________如果按此比例进行反应,反应时,D 中导管口有气泡逸出,说明逸出气泡的原因(已知 NH3极易溶于水):________。

③B 中浓硫酸的作用是________。

④用实验方法证明确实有 NH3 生成________。

五、计算题 (共3题;共5分)

21. (2分)(2017·江宁模拟) 某化学兴趣小组在实验室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盐酸,并用其测定某氢氧化钠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

实验一:37%的浓盐酸(密度为1.19g/mL)、氢氧化钠溶液、蒸馏水、量筒、细口瓶等

(1)实验步骤:

①计算:配制74g质量分数为10%的稀盐酸,需要37%的浓盐酸的体积为________mL(精确到0.1mL,下同);需要蒸馏水的体积为________mL(水的密度为1.0g/mL)。

②量取:用量筒分别量取相应的浓盐酸和蒸馏水。

③________。

④装瓶并贴上标签。

(2)实验二:用上述配制的稀盐酸加入到20g某氢氧化钠溶液中,溶液pH的变化情况如下图所示。

试计算该氢氧化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________(在答题卡上写出计算过程)

22. (2分) (2017九上·乌兰期中) 硝酸铵是一种化肥,化学式是NH4NO3 .试计算:

(1)硝酸铵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

(2) 60kg硝酸铵中含有多少氮元素;

(3)多少千克尿素[CO(NH2)2]与40kg硝酸铵中所含氮元素的质量相当?

(4)此化肥中硝酸铵的质量分数为40%,则化肥样品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为多少(精确到0. 1%)?

23. (1分)高纯的单晶硅是重要的半导体材料。制备高纯硅的化学方程式为:

SiCl4 +2H2Si+ 4HCl。请计算要获得10kg硅(Si),至少需要氢气多少千克?

六、实验题 (共1题;共3分)

24. (3分)某实验小组的同学用氢氧化钙溶液和盐酸进行酸碱中和反应的实验时,向烧杯中的氢氧化钙溶液加入稀盐酸一会后,发现忘记了滴加指示剂.因此,他们停止滴加稀盐酸,并对烧杯内溶液中的溶质成分进行探究.(1)Ⅰ、写出该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2)Ⅱ、探究烧杯内溶液中溶质的成分.

【提出问题】该烧杯内溶液中的溶质是什么?

【猜想】猜想一:可能是CaCl2和Ca(OH)2;猜想二:可能只有CaCl2;

猜想三:________

(3)【查阅资料】氯化钙溶液呈中性.

【进行实验】

实验步骤:取少量烧杯内溶液于试管中,滴入几滴酚酞溶液,振荡

实验现象:________结论:猜想一不正确

实验步骤:取少量烧杯内溶液于另一支试管中,逐滴加入碳酸钠溶液至过量

实验现象:________结论:猜想二不正确,猜想三正确

(4)【反思与拓展】根据所学化学知识,验证烧杯内溶液中的溶质含有HCl,除以上方案外,下列哪些物质单独使用也能完成该实验?________(填序号)

a.pH试纸b.铜c.紫色石蕊溶液d.硝酸银溶液.

参考答案一、单选题 (共14题;共28分)

1-1、

2-1、

3-1、

4-1、

5-1、

6-1、

7-1、

8-1、

9-1、

10-1、

11-1、

12-1、

13-1、

14-1、

二、填空题 (共1题;共4分)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三、简答题 (共4题;共9分) 16-1、

16-2、

16-3、

16-4、

17-1、

17-2、

17-3、

17-4、

18-1、

18-2、

18-3、

18-4、

19-1、

19-2、

19-3、

四、科普阅读题 (共1题;共5分)

20-1、

20-2、

20-3、

20-4、

五、计算题 (共3题;共5分)

21-1、

21-2、

22-1、

22-2、

22-3、

22-4、

23-1、

六、实验题 (共1题;共3分) 24-1、

24-2、

24-3、

24-4、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