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竹标准

合集下载

雷竹特征特性及笋用林经营技术

雷竹特征特性及笋用林经营技术

雷竹特征特性及笋用林经营技术雷竹,又称为箬竹,是竹科植物中的一种重要物种。

它的特征与特性以及在笋用林经营技术方面的应用,对于相关领域的人们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从这两个方面进行深入的探讨。

一、雷竹的特征与特性1. 生长环境:雷竹主要生长在亚热带地区,适应性强,能够耐寒抗旱,在不同的土壤和气候条件下都能生长。

2. 生长习性:雷竹生长迅速,竹秆粗壮,叶片宽大,对阳光的需求较大。

它的生长周期比较短,每年都能进行茁壮成长,具有极高的生长潜力。

3. 竹笋品质:雷竹的笋质细嫩,口感鲜美,且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和微量元素,是一种非常有营养的食材。

4. 竹材用途:雷竹的竹材质地坚硬,用途广泛,可以用来制作家具、建筑材料、工艺品等。

雷竹具有适应性强、生长迅速、笋质鲜美、竹材用途广泛等特点,是一种非常有价值的植物资源。

二、雷竹在笋用林经营技术方面的应用1. 地块选择:雷竹适宜生长在土层深厚、排水良好的土壤上。

选择适宜的地块进行种植,有利于提高竹笋的产量和品质。

2. 种植方法:雷竹可以通过竹藤扦插或种子播种的方式进行繁殖。

在种植过程中,要注意保持土壤的湿润度,及时进行施肥和病虫害防治,促进雷竹的生长。

3. 竹笋采收:雷竹的竹笋一般在春季返青前后采收,要选择嫩笋且不过大的,这样口感更佳。

采收后要及时进行加工和销售,保持竹笋的新鲜度。

4. 林木管理:雷竹在生长期间需要进行适时的修剪和管护,促进竹林的生长和竹笋的产量提高。

还要定期进行病虫害的防治工作,保持竹林的健康。

5. 增值利用:除了竹笋以外,雷竹的竹材也是一种非常有价值的资源,可以进行加工制作成各种产品,提高竹林的经济价值。

通过笋用林经营技术的科学应用,可以提高雷竹竹笋的产量和品质,增加农民的收入,促进竹林资源的合理利用。

雷竹种植技术

雷竹种植技术

雷竹种植技术内容介绍如下:1、养好母竹高产竹林要求亩立竹量600-800株,每年留养新竹150-200株。

要求均匀分布,母竹健壮,竹龄结构合理。

母竹留养时间以出笋高峰后期(清明前后一星期)留养最合宜。

2、施肥培土要使竹林连年高产,必须给竹林进行施肥。

一般1年施肥3-4次,6月施长鞭肥,9月施催芽肥,11月施孕笋肥,次年3-4月可施长笋肥。

一般亩产500公斤竹笋需N15.8公斤、(P2O5)7公斤、(K2O)10公斤。

雷竹林可使用各种肥料,但必须以有机肥为主,氮磷钾相配合。

笋前、笋期及6月施肥以速效肥为主。

化肥要散施,磷肥可相对集中,有机肥要深施,适当增施硅肥。

亩产达1500公斤的竹笋,6月可施尿素25公斤,过磷酸钙35公斤,9月可施人粪1000公斤,11月可施猪栏厩肥5000公斤,次年3月施人粪1000公斤。

培土对提高竹笋产量,改良土壤都有很大好处,在有条件的地方,最好每年加一些客士。

3、铲草松土铲草松土有利于清除杂草,疏松土壤,减少水分蒸发,促进地下鞭和竹笋生长。

每年应松土两次,6月、11月各1次,并结合松土进行施肥。

6月应深翻松土,11月宜浅翻。

4、水分管理雷竹喜欢湿润的土壤,但又最怕积水,所以平地、山湾和土壤粘重的竹林要开好排水沟,干旱季节要进行浇水灌溉。

5、删去老竹删伐老竹时间,可在6月结合松土进行,连竹蔸一起挖除,清除老鞭,调整结构。

一般母竹保留4-5年,除去6年竹。

6、竹林保护雷竹竹杆壁薄性脆,冬季容易被大雪压断,所以应适当进行钩梢,钩梢时间在9月进行,留枝12-15档。

冬季下大雪要勤摇雪,避免雷竹被雪压断。

7、挖除开花竹开花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但由于开花消耗大量的营养,对竹林生长极为不利。

所以一旦发生开花应立即挖除开花植株,以减少养分消化。

加强林地管理,重施有机肥,可减弱开花程度,促进竹林自我复壮。

雷竹特征特性及笋用林经营技术

雷竹特征特性及笋用林经营技术

雷竹特征特性及笋用林经营技术雷竹是一种常见的竹类植物,具有许多独特的特征特性。

雷竹的可作为笋用林经营技术也非常重要。

下面将详细介绍雷竹的特征特性及其在笋用林经营技术中的应用。

雷竹是一种高大的竹类植物,可以生长到30米以上。

它的茎干直立,笔直而坚硬,具有良好的抗风能力。

雷竹生长迅速,一个生长季可以长出3到4米,生长速度远远超过其他竹类植物。

这使得雷竹在短时间内可以形成一个密集的竹林。

雷竹的叶子狭长而尖锐,使得其整体外观更加优美。

雷竹适应性强,能够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存活和繁殖。

它对温度、湿度和土壤的适应性非常好,可以生长在高海拔地区和低洼潮湿地区。

雷竹对光照要求较高,喜欢充足的阳光,但也能够适应半荫或弱光条件下的生长。

雷竹具有较强的抗寒性和抗旱性。

它能够承受低温,耐受冰冻和积雪,适合于寒冷地区的种植。

雷竹的根系发达,能够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对旱情有一定的抵抗能力。

这使得雷竹在干旱地区也可以进行种植。

雷竹的竹笋是其最有价值的部分之一。

竹笋是一种美味且营养丰富的食材,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和矿物质。

雷竹的竹笋质地鲜嫩,口感极佳,被广泛应用于烹饪和加工行业。

通过科学的管理和培育技术,可以提高雷竹竹笋的产量和质量。

在雷竹的笋用林经营技术中,选择合适的品种是非常重要的。

不同品种的雷竹在生长速度、竹笋的产量和质量等方面存在差异。

合理选择品种,可以提高竹笋的产量和经济效益。

在雷竹的种植过程中,科学施肥和灌溉技术也非常关键。

合理的施肥和灌溉措施可以提供足够的营养和水分,促进雷竹的生长和竹笋的发育。

对于雷竹的管理和收割,也需要掌握一定的技术。

雷竹的管理包括整枝、修剪竹笋、除草和病虫害防治等方面。

通过科学的管理措施,可以保持雷竹林的健康生长和高产。

在雷竹竹笋的收割过程中,需要选择合适的时间和方法。

一般来说,竹笋在春季生长最旺盛,此时是收割竹笋的最佳时机。

雷竹具有生长迅速、适应性强、抗寒抗旱等特征,在笋用林经营技术中有广泛的应用。

雷竹特征特性及笋用林经营技术

雷竹特征特性及笋用林经营技术

雷竹特征特性及笋用林经营技术雷竹,又称毛竹,是一种生长迅速,竹材质地坚硬,具有广泛应用价值的植物。

雷竹的特征特性及笋用林经营技术对于推动竹林产业发展,提高林业资源的有效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雷竹的特征特性及笋用林经营技术。

一、雷竹的特征特性1.生长速度快:雷竹是一种快速生长的竹类品种,一般可以在短短几年内长到数米高。

这种迅猛的生长速度使得雷竹成为一种很好的经济植物,可以快速供应原材料需求。

2.竹材质地坚硬:雷竹的竹材质地坚硬,抗压抗拉性能较强,因此可以用来制作家具、建筑材料、工艺品等,具有很高的利用价值。

3.适应性强:雷竹对生长环境的要求较低,对土壤要求不严,抗逆性较强,因此可以在各种地区都得到很好的生长。

二、雷竹笋用林经营技术1.基地选择:选择适宜生长雷竹的地块进行建立笋用林基地,要求土壤肥沃,通风良好,排水性能好,有利于雷竹的生长。

2.种植技术:选择优质的雷竹苗木进行栽植,密植有利于提高笋的产量,同时要注意施肥浇水,保证雷竹的正常生长。

3.管理技术:雷竹笋用林的管理技术主要包括修剪、病虫害防治等工作。

及时修剪雷竹的株材,有利于促进新枝的生长,提高笋的产量。

同时要做好病虫害的防治工作,保证雷竹健康生长。

4.采收技术:采收雷竹笋要选择适当的时机,一般选择笋芽刚露头时进行采收,这样的笋味道更好,口感更佳。

采收后要及时加工或者销售,以免影响笋的品质。

5.营销技术:要做好雷竹笋的市场营销工作,可以开展一些促销活动,扩大笋的销售渠道,提高笋的知名度,增加销售额。

以上就是关于雷竹特征特性及笋用林经营技术的介绍,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随着竹林产业的不断发展,雷竹的应用范围会越来越广泛,笋用林经营技术也会得到更好的推广和应用。

我们期待着竹林产业能够更加繁荣昌盛,为人们的生活带来更多的便利和福祉。

雷竹特征特性及笋用林经营技术

雷竹特征特性及笋用林经营技术

雷竹特征特性及笋用林经营技术雷竹是一种生长迅速的竹类植物,其特征和特性使其成为一种理想的资源,能够在林业经营中发挥重要作用。

雷竹笋也是一种美味的食材,因此其种植与经营也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本文将介绍雷竹的特征和特性,以及雷竹笋用林经营技术。

一、雷竹的特征和特性1. 生长迅速:雷竹是一种生长迅速的竹类植物,它的生长速度比一般竹类植物更快。

在适宜的气候和土壤条件下,雷竹每天的生长速度可达到数十厘米,甚至更快。

这种快速的生长速度使得雷竹成为了一种理想的资源,可以在短时间内得到丰富的竹材资源。

2. 竹材坚硬耐用:雷竹的竹材质地坚硬,密度较大,具有很好的耐用性。

可以应用于建筑材料、家具制作等领域。

雷竹的竹材还具有细腻的纹理和自然的颜色,美观大方,被广泛应用于室内装修和家具制作。

3. 抗风抗震性强:雷竹具有良好的抗风抗震性,能够抵御自然灾害的侵袭。

在风灾、地震等自然灾害中,雷竹的短节部位可以有效减少风阻,提高了整体的抗风性能。

而且,雷竹的坚硬竹材也具有较好的抗震性能,在地震发生时可以减少倒塌和破损的可能性。

4. 短节竹笋品质好:雷竹的笋是一种美味的食材,口感鲜嫩,营养丰富。

而且,由于雷竹的短节特性,笋的品质更佳。

短节的竹笋更嫩更鲜,深受消费者的喜爱。

二、雷竹笋用林经营技术1. 地块选择:选择土层深厚、排水良好、土质肥沃、PH值适中的地块种植雷竹。

避免盐碱地和弱碱地,避免重金属、放射性污染地。

在选地时,需要考虑到水源和市场,方便产销。

2. 种植密度:雷竹的种植密度一般为每亩2000-2500株,株行距为1.2m×1.2m,行距1.2m左右。

雷竹种植密度适中,既能保证竹材的质量,又能使竹林充分利用土地。

3. 灌溉管理:雷竹喜湿不耐旱,所以要保证适当的灌溉量。

特别是在竹笋生长期间,要保持土壤湿润,不得出现干旱现象。

但也要注意避免过度灌溉,以免导致根系腐烂。

4. 施肥管理:在竹笋生长期间,要适时施肥。

通常每年春季、夏季各施一次有机肥,同时要注意保持土壤的肥力平衡,适当施入磷、钾等微量元素。

雷竹.资料

雷竹.资料

雷竹百科名片雷竹(CV.Ventricousinternode),又名早竹、早园竹,别名雷公竹,是禾本科竹亚科刚竹属竹种。

雷竹原产于浙江临安、安吉、余杭,1999年在乐山市种成功。

由于早春打雷即出笋,故称之为“雷竹”实为早竹之变种。

特点1、秆高7-11米,径达4-6厘米。

节间较短而均匀,幼竿密被白粉。

出土后的竹笋经25-30天生长,成为幼竹,开始放叶,再经10-20天,幼竿竿形生长即告完成。

雷竹有“笋用竹之王”的美称。

雷竹2、发笋力强。

集约经营的雷竹林,年产竹笋每亩可达到1.5-2吨。

现通过对林地覆盖、施肥、增温等措施,可使其提前至春节前后出笋,或是“二季”出笋,从而使产量的竹笋价格成倍翻番。

3、最适合生长于土层深厚肥沃、排水良好、背风向阳的山麓平缓坡地或房前屋后平地,在河漫滩、半阳性缓坡也能较好生长,但在积水严重的低洼地、板结平地生长不良。

4、集约经营的雷竹笋用林,年每亩的产值收入可达2万元以上。

5、适宜在低海拔退耕还林地段和四旁大力发展。

优势雷竹是一种优良的笋用竹种,具有八大优势:①出笋早。

在所有的竹笋品种中,雷竹出笋最早,一般在3月初,若采用早出技术,春节前就有雷笋出土。

②出笋期长。

春笋3月初至4月底出笋,竹笋秋笋10-12月出笋。

③产量高,效益好。

雷笋亩(1亩=1/15公顷,下同)产可达3000多公斤,亩产值达1万多元。

④笋味鲜美,营养丰富。

雷竹笋含蛋白质2.74%、脂肪0.52%、糖3.54%。

⑤连年出笋,产量稳定,个体粗大,壳薄肉肥。

⑥成本低,用工少。

肥料投资只需5%左右,培养管理用工每亩只需20个劳动日。

⑦周期短,见效快。

新造林第2-3年就有收入。

第4年可成林,第5年达高产。

⑧适应范围广。

海拔2500米以下的丘陵缓坡均适宜栽培,而且一年种竹,永续利用。

编辑本段特征形态特征雷竹的地下茎属单轴型,竹杆散生,分枝二叉。

杆高6-10米。

胸径4-8厘米,节间长15-20厘米。

杆箨光滑无毛,有较密的褐斑,无箨耳及遂毛,箨舌中度发达,两侧下延,叶反转皱折。

雷竹特征特性及笋用林经营技术

雷竹特征特性及笋用林经营技术

雷竹特征特性及笋用林经营技术雷竹是一种生长迅速、具有较高经济价值的竹类植物,被广泛用于建筑、制作家具等领域。

它具有以下特征和特性:1. 生长迅速:雷竹是一种快速生长的竹类植物,平均每天可以生长数厘米,最快时甚至可以达到每天生长60厘米。

这种迅速的生长速度使得雷竹在短时间内就能够达到商业价值。

2. 纤维丰富:雷竹的茎干具有丰富的纤维,这使得它在制作纸张、纸板等产品时具有很高的价值。

雷竹纤维的机械性能好,可用于制作高品质的纸张。

3. 强度高:雷竹的茎干坚硬、柔韧,抗弯抗压能力较强,可以用来制作家具、建筑材料等。

4. 常绿性:雷竹是一种常绿植物,即使在寒冷的冬季也能保持翠绿的颜色,不易凋落。

这使得它在园林绿化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价值。

5. 自然环保:雷竹具有很强的适应性和抗逆性,对环境的要求较低,不需要施加大量化肥、农药等。

雷竹具有较强的保水性,可以有效防止水土流失,降低水土流失对于环境造成的破坏。

雷竹的经营技术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 灌溉和排水技术:雷竹对水分的需求量较大,但也需要注意适度,过多或者过少的水分都会影响生长。

在雷竹的种植过程中,需要合理安排灌溉和排水系统,确保水分供给的充足和排水的畅通。

2. 施肥技术:在雷竹的种植中,适当施肥可以促进生长,提高竹子的品质。

一般选择有机肥或者磷、钾等营养元素较高的化肥,但需要注意控制施肥量,避免过量施肥对环境造成的污染。

3. 病虫害防治技术:雷竹在生长过程中容易受到一些病虫害的侵袭,如纹枯病、青苔、竹斑病等。

合理采取防治措施,如清除病虫源、合理使用农药等,可以有效减少病虫害对雷竹生长的影响。

4. 剪枝技术:雷竹的茎干过多会影响通风和光照,所以需要定期进行剪枝,保持雷竹的良好生长状况。

5. 农田面积选择和栽植间距:根据雷竹的生长特点和农田的实际情况,合理确定种植面积和栽植间距,从而提高雷竹的生长效益。

了解雷竹的特征和特性,并采用科学的经营技术,可以有效提高雷竹的产量和质量,增加经济效益。

雷竹标准

雷竹标准

雷竹栽培技术规程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雷竹栽培技术的林地环境要求、种植方法、竹林培育及肥水管理、病虫防治、促成栽培技术、采收和分级标准与包装。

本标准适用于宁波市鄞州区地域及相似本地域条件的雷竹栽培。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 18407.1-2001 农产品安全质量无公害蔬菜产地环境要求3林地环境要求3.1土壤环境以土质疏松、土层深厚、地势高燥、排水良好、避风向阳、酸碱度中偏酸的低山缓坡为好。

平原高地旱地、河岸也可种植。

土壤环境质量应符合GB/T 18407.1-2001的规定。

3.2水环境雷竹喜燥怕渍,但林地附近要有充足的水源,以保证雷竹生长和产笋需要时的园地灌溉。

灌溉水质应符合GB/T 18407.1-2001的规定。

3.3大气环境应远离大气污染源,大气环境质量应符合GB/T 18407.1-2001的规定。

4种植方法4.1开山整地开山整地可以改善土壤的物理性状和水、肥、气、热条件,提高雷竹栽种的成活率和成林速度,雷竹造林宜采用全垦的方法开山整地。

4.2挖穴按70-100株/667m2挖好定植穴,穴的规格为长80cm,宽40cm,深40cm。

长边与等高线平行,穴底要平整。

4.3种植季节雷竹种植除三伏天和三九天外,都可种植,但以梅季最好,其次为10月份。

此时种植成活率高、发鞭快。

4.4母竹选择母竹以选择生长健壮、节间匀称、分枝较低、枝叶繁茂、无病虫害、胸径在2cm 以上、1-2年生的新竹为好。

4.5母竹挖掘挖掘前母竹留枝5-8档削去竹梢,以减少母竹水份蒸发。

挖掘时要判断母竹的来鞭和去鞭,留来鞭20cm-30cm,去鞭留40cm-70cm截断竹鞭,尽量多带宿土,以保护鞭芽和鞭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雷竹栽培技术规程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雷竹栽培技术的林地环境要求、种植方法、竹林培育及肥水管理、病虫防治、促成栽培技术、采收和分级标准与包装。

本标准适用于宁波市鄞州区地域及相似本地域条件的雷竹栽培。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 18407.1-2001 农产品安全质量无公害蔬菜产地环境要求
3林地环境要求
3.1土壤环境
以土质疏松、土层深厚、地势高燥、排水良好、避风向阳、酸碱度中偏酸的低山缓坡为好。

平原高地旱地、河岸也可种植。

土壤环境质量应符合GB/T 18407.1-2001的规定。

3.2水环境
雷竹喜燥怕渍,但林地附近要有充足的水源,以保证雷竹生长和产笋需要时的园地灌溉。

灌溉水质应符合GB/T 18407.1-2001的规定。

3.3大气环境
应远离大气污染源,大气环境质量应符合GB/T 18407.1-2001的规定。

4种植方法
4.1开山整地
开山整地可以改善土壤的物理性状和水、肥、气、热条件,提高雷竹栽种的成活率和成林速度,雷竹造林宜采用全垦的方法开山整地。

4.2挖穴
按70-100株/667m2挖好定植穴,穴的规格为长80cm,宽40cm,深40cm。

长边与等高线平行,穴底要平整。

4.3种植季节
雷竹种植除三伏天和三九天外,都可种植,但以梅季最好,其次为10月份。

此时种植成活率高、发鞭快。

4.4母竹选择
母竹以选择生长健壮、节间匀称、分枝较低、枝叶繁茂、无病虫害、胸径在2cm 以上、1-2年生的新竹为好。

4.5母竹挖掘
挖掘前母竹留枝5-8档削去竹梢,以减少母竹水份蒸发。

挖掘时要判断母竹的来鞭和去鞭,留来鞭20cm-30cm,去鞭留40cm-70cm截断竹鞭,尽量多带宿土,以保护鞭芽和鞭根。

4.6移植
移植时要注意母竹去鞭伸展方向,竹鞭放平,鞭根自然舒展。

做到深挖穴、浅种竹,种植深度以比母竹原来土痕深3cm-5cm为宜,切忌过深,以免烂鞭。

竹蔸要与土壤密接,自下而上,分层轻轻踏实表土,每株浇定植水20kg,再覆土培成馒头形。

为防止风吹松动母竹鞭根,要搭好三角支架固定母竹。

5竹林培育及肥水管理
5.1除草松土
未成林竹园容易滋生杂草,因此成林前,每年2月、6月、9月可结合松土进行除草。

5.2立竹量与更新留养
幼林期一般第二年要求立竹量达到200-300株/667m2,第三年500-600株
/667m2,达到成林要求,以后每亩立竹量保持在800株/667m2左右,立竹分布均匀。

雷竹通常在6-7年生进入衰老期。

为此,成林竹园每年要按一定比例删去老竹,留养新竹,使竹林群体结构保持在1-3年生的占70%,4-5年生的占30%。

删去老竹时间宜在新竹成林后的6月份。

新竹留养时间:大地雷笋一般在3月下旬-4月上旬,促成栽培雷笋以出笋高峰期稍后为好。

留养新竹应掌握留远挖近、留强挖弱、留稀挖密的“三留三挖”的原则。

留养的新竹,应及时在5月底6月初留枝12—15档进行钩梢。

以减少水分养分消耗,促进竹鞭生长,提高抗御风雪害能力。

5.3水分管理
5.3.1幼林期水分管理
母竹移栽后,由于鞭根受到损伤,吸水能力减弱,因此,栽后第一年要加强水分管理,天晴地旱,应及时浇水,保持林地土壤一定的含水量。

多雨季节,易积水林地应及时排水,以防林地积水引起烂鞭。

5.3.2成林期水分管理
每年竹鞭生长、笋芽分化(7-9月)和出笋期,雷竹需水量大,要注意保持土壤湿度,干旱时及时浇水。

5.3.3促成栽培的水分管理
覆盖时要浇足水,以保证出笋期所需的水分,并利用谷壳湿后发热,提高土温,提早出笋。

出笋高峰期遇天旱应及时浇水,保证土壤对雷竹出笋的水分需求。

5.4施肥
5.4.1施肥原则
应以有机肥为主,N、P、K配合。

人畜禽粪等有机肥,施前必须经高温发酵无害化处理。

禁止使用含有毒、有害物质的生活垃圾。

5.4.2施肥
5.4.2.1幼林竹园施肥
新竹园应做到薄肥勤施,幼林竹园结合松土全年进行三次施肥,每次株施尿素50g-150g ,视土壤湿度均匀撒施或冲水浇施,浓度宜淡不宜浓。

在竹林生长旺季,宜施速效肥料,在冬季宜施缓效的有机肥料。

5.4.2.2成林竹园施肥
成林竹园一般全年分四次施肥。

第一次:10月底施催笋肥,以有机肥为主,每667m2施腐熟畜禽厩肥1500kg 或饼肥50kg,施后加土覆盖。

第二次:发笋肥,出笋期随挖随施,每挖一株笋,在挖笋穴冲水浇入施入尿素10g左右。

第三次:5月份施行鞭肥(促成地应适当提早),每667m2施尿素50kg、过磷酸钙25kg、硫酸钾15kg。

第四次:9月份施壮芽肥(促成地应适当提早),每667m2施复合肥100kg,结合松土面施。

6病虫防治
6.1防治原则
以“预防为主、综合防治、防重于治”为基本原则,通过加强竹林培育、合理肥水管理、改善竹林环境、增强抵抗能力,优先采用物理防治和生物防治,有选择地使用化学农药。

6.2物理防治
利用害虫的趋光性,进行灯光诱杀,利用其趋化性,用糖醋液、性信息素、卤水、腥味进行诱杀,利用其潜伏习性和假死性,进行机械或人工捕捉,利用其上树上竹习性,设置阻隔环或毒环捕杀。

6.3生物防治
利用天敌以虫治虫,以鸟治虫,利用细菌、真菌及生物制剂等微生物防病治虫。

在竹林中养鸡,以鸡治虫。

6.4农药防治
在物理防治、生物防治无效的情况下,适当使用农药。

6.4.1禁用农药见表1。

表1 雷竹林禁止使用农药
6.4.2 允许有条件地使用的农药
产笋期出笋前半个月禁止使用农药,在其他时间允许有条件地使用表2所列农药。

表2 安全雷笋允许使用的农药及使用标准
7促成栽培技术
7.1方法和覆盖材料
促成栽培是指采用覆盖保温,提高土壤温度,保持一定湿度,从而使雷竹出笋从次年3-4月份提早到11月份的技术。

促成栽培的雷笋,肉质鲜嫩、商品性好、价格高。

覆盖保温材料大多采用谷壳,也可用竹叶、麦壳、稻草。

为保证覆盖物的发热量,覆盖物一般不重复使用,最多不超过2年。

7.2覆盖时间
谷壳覆盖时温度过低,地下笋芽容易进入休眠,出笋提早时间不明显,温度过高容易灼伤鞭根,覆盖时间以平均气温在10℃-15℃时为宜。

一般在10月底至11月份覆盖。

7.3覆盖厚度
一般厚35cm左右,合每1600-1800麻袋/667m2。

覆盖后竹园四周最好用尼龙围好。

7.4覆盖物去除时间
第二年3月底前必须把所有覆盖物清理出竹园,以防鞭根受热灼伤。

7.5轮流覆盖
同一竹园不可连年覆盖,以防止竹鞭上浮、竹园早衰和竹林抗倒能力减弱。

因此,一次覆盖后应暂停1-2年。

8采收
采收时要做到勤挖笋、顾留养。

挖笋时,切忌损伤鞭根。

9分级标准与包装
9.1分级标准见表3。

表3 雷笋分级标准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