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方连续纹样名词解释
图案中二方连续纹样的形成与发展

图案中二方连续纹样的形成与发展2.1 二方连续的概念图案按组织形式分有单独图案、角隅图案、适合图案、边缘图案和连续图案。
二方连续和四方连续即属于连续图案,也是具有民族艺术风格的传统图案。
以一个或一组单位纹样向上下、左右循环往复、无限延长的连续纹样称为二方连续。
一般二方连续纹样呈带状,上下连续称为"纵式",左右连续称为"横式",对角连续称为"斜式"。
四方连续则是上下、左右四方无限反复、扩展的纹样。
[2](P.19)由于二方连续和四方连续只是不同方向上的连续,所以下文以二方连续为主,着重分析它的形成原因、发展演变和形式美法则。
2.2 二方连续的形成原因二方连续的产生,使单个简单图案连续成带状的方法随着年代的更替慢慢传播,并逐渐成熟起来。
那么是什么促使中国的传统图案由单一走向连续,由分散走向密集,由平淡走向神奇呢?这就要回到二方连续最早的表现形式--彩陶图案去探寻了。
彩陶图案是新石器时期的先民们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感受来表现对生活的赞美、追求和幻想,他们用简陋的工具创造出了优美的图案,充分显示了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彩陶图案一直沿用至今,具有很强的生命力。
最初的彩陶图案并不是连续的,而是单个的几何形或者动植物旋纹(见图1A,图1B),这些纹饰的组合富有弧线的美,装饰在器皿那膨胀的腹部上,既显得整体造型丰满,又给人一种圆转流畅的感觉。
[3](P.7)真正成熟的连续纹样的出现是在距今约六千年的仰韶文化早中期的庙底沟型的彩陶纹样(见图1C),晚期的马家窑型彩陶还出现了连续水纹和植物纹(见图2)。
从考古所掌握的资料来看,新石器时代遗址大地湾类型二至四期,相当于仰韶文化的早、中、晚期。
大地湾二期常见的彩陶花纹多宽带、直边、三角、平行线和折线,基本上不用曲线和弧线,显得简朴平直,而宽带纹一般饰于直口钵的上口沿外部。
[4](P.39) 二方连续纹样的形成原因,可以总结出以下几点:第一,自然景观的启示。
图案课件,二方连续

单独纹样
1、适合纹样 2、角隅纹样
3、填充纹样
连续纹样
1、二方连续纹样 2、四பைடு நூலகம்连续纹样
单 独 纹 样
适合纹样
指适合于一定的外轮廓形状的装饰纹样。 纹样的形态要与外轮廓相吻合,即使去 除边框,纹样仍具有清晰的边框外形特征。
连续纹样
连续纹样是相对于单独纹样而言 的。它有反复与非反复两类。反复式 的连续纹样是以单位纹样(也叫母题, 即以一个形象或几个形象组成完整的 纹样)作重复排列,成无限反复的纹 样。如:二方连续、四方连续。非反 复的带状纹样和面状纹样则找不出纹 样单位。
(一)带状纹样
1。二方连续纹样 指以一个单位 纹样(母题)作左右(横式)、上下(纵 式)、倾斜(斜式)、首位相连(环状) 等排列的形式。二方连续的形式有:散点 式、接圆式、折线式、波线式、结合式等。
(1)散点式 指单位纹样各不相连的排列。 单位纹样可以成圆形,也可以成方形或其它形。 直立式的单位纹样在排列时,可在方向上作正 倒、正反、高低、倾斜放置。
(2)接圆式 指以圆圈为骨架,进行碰接、 叠置排列。圆圈可以是等大,也可大小相间。 圈内可置适合纹样,也可置自由纹样。
(3)折线式 指以折线为主要骨骼线,用 以区划带面,并在间隙处填以适形纹样的排 列形式。
(4)波线式 指以波线为主骨骼线,对带 面进行区划,并在空隙处填以适形纹样的排列 形式。
(1)散点式 散点排列是以一个或一 组纹样组成一个纹样单位作分散排列。散
点有1—10余个不等。因横向接版的位置不 同,可分为平排和斜排两种。
(2)连缀式 可分为方向转换、波形、 阶梯式及开刀连缀等。
(5)结合式 指将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排列 方法混合应用的排列方式。
二方连续图案设计讲解

可以用两三个大小、繁简有别的单独纹样组成单位纹样, 产生一定的节奏感和韵上或向下,也可以上下交替。
3、倾斜式
• 连续纹样有两种基本形式二方连续和四方连续。
• 由于重复的方向不 同,一个单独纹样向 两方重复、连续出现 就形成了二方连续, 一个单独纹样向四周 重复、连续出现就形 成了四方连续。
一、二方连续纹样
• 二方连续纹样俗称花边,是指将一个单位纹样向上下或 左右两个方向反复连续循环排列,形成的可无限延长和 伸展的的条形连续纹样,又称带状纹样。
连续纹样
• 含义:连续纹样是根据 条理与反复的组织规律, 将单位纹样作重复排列, 构成无限循环的图案。
• 续纹样中的单位纹样可以 是单独纹样,也可以是 适台纹样,或者是不具备 独立性而一经连续后却会 产生意想不到的连续效果 的纹样。
• 在设计连续纹样时,除了 要注意单位纹样本身,更 重要的是如何根据连续的 方向设计单位纹样的接口, 这是产生连续效果的关键, 连续得自然与否、紧凑与 否、流畅优美与否的关键。
8、综合式
• 以上方式相互配用,巧妙结合.取长补短,可产生风格 多样、变化丰富的二方连续纹样。
• 从二方连续的骨式结构我们可以看出,二方连续的基本 构成形式是线。无论是点、圆、长线、短线最终汇集而 成的都是带状的群线。
• 群线的组合可聚集可分散,可交叉可循环,这样才可以 无限反复排列,形成带状图案。线的魅力在于不论直线 曲线都能给人的心理带来强烈的反应。直线的干脆利落, 曲线的波澜起伏都给人们带来视觉上的享受。
5、折线式
• 单位纹样之间以折线状转折作连接,直线形成的各种折 线边角明显,刚劲有力,跳动活泼。
美术基础知识简答之六

名词解释1二方连续:是用一个单独纹样,按一定的形式法则,上下或左右连续或重复而成的。
2明度:色彩的明暗、深浅程度称为明度。
3美术史:研究美术发展过程的学问,包括有关美术作品、美术家、流派和风格的信息、阐述和评价。
4工艺美术:指以美术技巧制成的各种有实用价值或欣赏价值的工艺品。
5同类色:是指同一色相的颜色之间有深浅不同的变化,比如淡黄、柠檬黄、中黄、土黄等都是同类色。
6彩陶:中国古代带有彩绘花纹的陶器。
彩绘颜料以赤铁矿为主,多饰以几何图案和动植物花纹。
在造型装饰、图案纹样的处理上,体现了当时审美能力和工艺制作已达到可观水平。
7仕女画:中国古代人物画之一种。
原指以封建社会中上层士大夫和妇女生活为题材的中国画;后为人物画科中专指描绘上层妇女生活为题材的一个分目。
代表画家又张萱、周昉等。
民间木板年画中的“美女画”,亦称“仕女画”。
8马踏匈奴:西汉霍去病墓前群雕的主体雕刻。
作者运用寓意手法,以矫健的战马象征骠骑将军,以战马将匈奴将领踏翻在地的典型情节,赞颂霍去病在抗击匈奴战争中建树的奇功。
这是具有纪念碑性质的雕刻艺术作品。
9绘画:绘画是运用点、线、明暗、色彩、透视、构图等手段,在平面上创造图案,反映显示和表达审美感受,思想感情的艺术。
10美术语言:美术语言是美术家创造美术形象并通过它来表达一定的社会意识和审美理想,需要运用各种合适的造型艺术表现手段和手法来实现,这些手段和手法于语言有相似的作用,我们称之为美术语言。
11 彩陶:中国古代带有彩绘花纹的陶器。
彩绘颜料以赤铁矿为主,多饰以几何图案和动植物花纹。
在造型装饰、图案纹样的处理上,体现了当时审美能力和工艺制作已达到可观水平。
12 仕女画:中国古代人物画之一种。
原指以封建社会中上层士大夫和妇女生活为题材的中国画;后为人物画科中专指描绘上层妇女生活为题材的一个分目。
代表画家又张萱、周昉等。
民间木板年画中的“美女画”,亦称“仕女画”。
13 马踏匈奴:西汉霍去病墓前群雕的主体雕刻。
美术资料-二方连续纹样

练一练
请你设计一个二方连续纹样,装饰小组挂毯。
补充:
2020/3/29
学习拓展
思考:连续纹样是否可以装饰其他的生活、学习 用品,如:书皮、水杯、班级宣传栏花边、 黑板报等等。
2020/3/29
中 国 古 代 建 筑
2020/3/29
现代家居装饰 中的连续纹样
连续纹样的分类:
二方连续纹样
四方连续纹样
2020/3/29
二方连续纹样的定义:
二方连续纹样是指以一个或几个单独纹样,在 两条平行线之间的带状形平面上,做有规律的 排列并以向上下或左右两个方向无限连续循环 所构成的带状形纹样,也叫做花边纹样。
想一想
二方连续纹样是如何被设计出来的?
二方连续纹样的设计是通过单独纹样与 骨式 的组合。
单独纹样
2020/3/29
直立式 结构有明显的方向性,纹样与边线向上 概 念 或向下垂直状,给人以静的感觉。
如图所示:
折线式 把所有点连起来,呈折线状,可以朝同 概 念 一方向,也可以首尾相接,比较有动感。
如图所示:
波浪式 由波形的曲线组成,纹样可以安排在波线上,也可 概 念 以处理在波肚内。这种形式比较活泼,有韵律感。
如图所示:
练一练
请你找出图中二方连续单独纹样并画出它的骨式。
2020/3/29
连续纹样的设计原则
连续纹样在应用时,要根据其效果的不同而 应用于相应合适的部位。只有做到纹样与形式的完 美结合才能使连续纹样的魅力充分展现。
连续纹样的设计与应用 ——于晶晶
想一想
什么是连续纹样?
连续纹样是根据条理与反复的组织规律, 以单独纹样作重复排列 ,构成无限循环的图案。Biblioteka 单独纹样2020/3/29
三

10分,每题2分)1述和评价。
4、工艺美术:指以美术技巧制成的各种有实用价值或欣赏价值的工艺品。
5、同类色:是指同一色相的颜色之间有深浅不同的变化,比如淡黄、柠檬黄、中黄、土黄等都是同类色。
1、彩陶中国古代带有彩绘花纹的陶器。
彩绘颜料以赤铁矿为主,多饰以几何图案和动植物花纹。
在造型装饰、图案纹样的处理上,体现了当时审美能力和工艺制作已达到可观水平。
2、仕女画:中国古代人物画之一种。
原指以封建社会中上层士大夫和妇女生活为题材的中国画;后为人物画科中专指描绘上层妇女生活为题材的一个分目。
代表画家又张萱、周昉等。
民间木板年画中的“美女画”,亦称“仕女画”。
3、马踏匈奴:西汉霍去病墓前群雕的主体雕刻。
作者运用寓意手法,以矫健的战马象征骠骑将军,以战马将匈奴将领踏翻在地的典型情节,赞颂霍去病在抗击匈奴战争中建树的奇功。
这是具有纪念碑性质的雕刻艺术作品。
1、帛画:古代画在丝织物上的绘画。
其表现主题是引魂升天。
人物造型带有风俗画性质,线描规整劲利,色彩绚烂谐调,具有装饰风味。
代表有战国楚墓的《人物龙凤帛画》、长安马王堆汉墓帛画等。
2、唐三彩:中国唐代多彩铅质釉陶产品的概称。
流行于盛唐武则天至中唐开元、天宝时期。
三彩釉以白、黄、绿三种釉色为主,也有少量蓝釉或黑釉。
殉葬的俑和驼、马动物是其中的精品。
3、浙派:明代山水画流派之一。
明初至武宗嘉靖时最为盛行。
该派承继南宋院体,取法于李唐、马远、夏圭,多作斧劈皴,行笔有顿挫,形成水墨苍劲一体。
代表画家有戴进、吴伟等。
1、画像石 :中国古代祠堂、墓室、石阙、石碑、棺椁等石刻装饰画。
盛行于东汉。
其具有绘画性、雕塑性和建筑性。
内容广泛,形式多样,构图富于变化,艺术价值很高。
代表作有武梁祠画像、沂南石墓画像等。
2、曹衣出水,吴带当风:中国画术语。
北齐画家曹仲达所画人物,其体稠叠而衣服紧窄,犹如刚从水中出来。
唐代画家吴道子所画人物,其势圆转而衣服飞扬,富于运动感、节奏感。
故有“曹衣出水,吴带当风”之说。
中小学美术教师招聘考试名词解释题

1、二方连续:是用一个单独纹样,按一定的形式法则,上下或左右连续或重复而成的。
2、明度:色彩的明暗、深浅程度称为明度。
3、美术史:研究美术发展过程的学问,包括有关美术作品、美术家、流派和风格的信息、阐述和评价。
4、工艺美术:指以美术技巧制成的各种有实用价值或欣赏价值的工艺品。
5、同类色:是指同一色相的颜色之间有深浅不同的变化,比如淡黄、柠檬黄、中黄、土黄等都是同类色。
1、吴门四家:指中国画史上沈周、文征明、唐寅、仇英四位明代画家。
他们都在江苏苏州从事绘画活动。
因苏州古为吴地,故又称、沈、文、唐、仇为"吴门四家"。
2、抽象表现主义:又称抽象主义,或抽象派。
二战后直到20 世纪60 年代早期的一种绘画流派3、形式美:是独立的审美对象4、农民画:农民的画。
也包括渔民和其他劳动者的画。
在内容上主要表现农民自己的生活和思想感情,在形式上自由随意,经常借用民间美术,如剪纸、刺绣、皮影等造型方法,在画法上没有既定的框框,不求形似,不讲透视,总体上呈现出热烈、明朗、质朴、稚拙的艺术风格。
5、版画:在不同的材料的版面上通过手工制版、印刷而成的一种绘画。
从拓印方法和材质上可分为七个类别:凸版型版画、凹版型版画、平板型版画、孔版型版画、独幅版画、玻璃版画、拓篇。
6、肖像画:人物画的一种。
专描绘人物形象之画。
可分头像、半身像、全身像、群像等。
7、雕塑:造型艺术的一种形式,是雕和塑的总称。
以可塑的或可雕刻的材料,制作出各种实在体积的形象。
8、如果物体的一个角与画着相对,这种透视称成角透视。
9、晕染:也叫渲染或烘染,中国画技法的异种。
将两只湿笔种的一只蘸颜色,将颜色涂染要求范围的一部分,再用另一支清水笔沿颜色的边缘运行,同时带少许颜色,一直涂到要求的范围,使颜色产生深浅自然的过渡效果。
1、接染:用渲染的方法,将两个在一个范围的颜色,用清水衔接起来,产生自然过渡的效果。
2、插图:又名"插画",绘画的异中,指插附在书报杂志中的图画。
美术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1、二方连续:是用一个单独纹样,按一定的形式法则,上下或左右连续或重复而成的。
2、、明度:色彩的明暗、深浅程度称为明度。
3、美术史:研究美术发展过程的学问,包括有关美术作品、美术家、流派和风格的信息、阐述和评价。
4、工艺美术:指以美术技巧制成的各种有实用价值或欣赏价值的工艺品。
5、同类色:是指同一色相的颜色之间有深浅不同的变化,比如淡黄、柠檬黄、中黄、土黄等都是同类色。
6、农民画:农民的画。
也包括渔民和其他劳动者的画。
在内容上主要表现农民自己的生活和思想感情,在形式上自由随意,经常借用民间美术,如剪纸、刺绣、皮影等造型方法,在画法上没有既定的框框,不求形似,不讲透视,总体上呈现出热烈、明朗、质朴、稚拙的艺术风格。
7、版画:在不同的材料的版面上通过手工制版、印刷而成的一种绘画。
从拓印方法和材质上可分为七个类别:凸版型版画、凹版型版画、平板型版画、孔版型版画、独幅版画、玻璃版画、拓篇。
8、肖像画:人物画的一种。
专描绘人物形象之画。
可分头像、半身像、全身像、群像等。
9、二方连续:是用一个单独纹样,按一定的形式法则,上下或左右连续或重复而成的。
10、雕塑:造型艺术的一种形式,是雕和塑的总称。
以可塑的或可雕刻的材料,制作出各种实在体积的形象。
11、如果物体的一个角与画着相对,这种透视称成角透视。
12、晕染:也叫渲染或烘染,中国画技法的异种。
将两只湿笔种的一只蘸颜色,将颜色涂染要求范围的一部分,再用另一支清水笔沿颜色的边缘运行,同时带少许颜色,一直涂到要求的范围,使颜色产生深浅自然的过渡效果。
13、接染:用渲染的方法,将两个在一个范围的颜色,用清水衔接起来,产生自然过渡的效果。
14、明度:色彩的明暗、深浅程度成为明度。
15、插图:又名“插画”,绘画的一种,指插附在书报杂志中的图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方连续纹样名词解释
二方连续纹样是一种古老的纹样设计,其由两个相互嵌套的方形图案组成,形成了一种连续且不间断的纹样。
这种纹样设计在许多文化中都有应用,如印度、伊朗、土耳其、中国等。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二方连续纹样又称为“连珠纹”,被广泛应用于中国传统织锦、雕刻、绘画等传统工艺品中。
二方连续纹样的图案多样,有些是仿植物、动物等自然形态,有些则是抽象形态。
这种纹样设计不仅具有美学价值,而且还有宗教、文化等意义。
-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