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州文化的主要特征

合集下载

徽州文化的地域特色与历史价值

徽州文化的地域特色与历史价值

徽州文化的地域特色与历史价值徽州文化是中国文化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它诞生于安徽省徽州地区,历史悠久,深厚独特。

徽州文化的地域特色和历史价值是不可忽视的,本文将探讨其主要特点和价值。

一、地域特色1.地理环境徽州地区地处黄山山脉下游,是安徽南部的重要地理位置。

这里山清水秀,自然风光壮观,这种山谷之间相对透明的地理特征,就演化成了徽州人喜欢用半透明的白月光和一系列浅色调相结合的建筑。

2.坊巷构成徽州古城的布局是一种独特的坊巷格局。

每个坊巷都是一个由明堂(或文庙)为核心组建的“街坊”,坊巷之间通衢有序,相对独立,起到了组织社会、组织人们生活和传承文化的作用。

每个坊巷不仅有自己的文庙,而且每个坊巷都有自己的明堂。

3.民居建筑徽派建筑是徽州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是中国古代民居建筑中的一种独立风格,是中国传统建筑的文化遗产之一。

其主要特点是小巧玲珑,色泽明亮,造型独特,融汇了民族传统文化和时代精神。

二、历史价值1.历史意义徽州文化源远流长,有着光辉灿烂的历史。

众所周知,徽州曾是中原和皖南两大文化的交汇处,在唐、宋、元、明、清等时期都曾是文化艺术的繁荣时期。

这里不仅有许多著名的历史文化古迹,还有大量历史文化遗产和艺术珍品,如长曲瓶、磨莲花碗、徽派漆器、徽州牌坊等。

2.文化价值徽州文化不仅具有浓郁的历史文化气息,而且它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代表之一。

从徽州的建筑、书法、绘画、工艺、音乐、舞蹈、戏剧等多个方面来看,徽州文化具有独特的风格和特点,反映了丰富多彩的历史文化,这不仅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3.旅游价值徽州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旅游方面有着非常重要的价值。

徽州的历史文化古迹众多,如徽州古城、黟县宏村、西递等,这里不仅有独特的自然风景,而且还保留了大量的历史文化,这样的文化底蕴和历史厚重都为这里的旅游业发展提供了保障。

总之,徽州文化的地域特色和历史价值非常明显,它代表了中国千年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徽州文化有哪些特色

徽州文化有哪些特色

徽州文化勃兴于南宋以后,繁荣于明清时期,这种具特色的地域文化,典型地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些特质。

徽州文化的重要创造者为大批的徽州商人,他们由于远游四方的经历,对各地的文化结晶相容并蓄,从而丰富和促进了徽州文化各个领域的发展,如新安画派、新安医学、徽剧、徽菜等,都成了徽州别树一帜的本土文化。

这些都可以从皖南的徽商社会和人事生活中一一体现出来。

徽州历史上非常重视教育,即使只有十户人家的小村子,也可以听到琅琅的读书声。

徽人大多是因避乱而从中原地区迁居的士族,他们以耕种经商为业,却视读书作官为人生奋斗的终极目标。

像明代歙商汪海要儿子学经,希望他像叔父一样入太学,为的是光宗耀祖。

因为他们是先读书后经商,并把儒学倡导的行为规范作为经商理念,所以被称为儒商。

由于对文化有着一种不解的情结,使得他们在经商发财后,以强大的经济支援家乡的文化事业,由此培育了大批专家学者,进而形成独具特色的徽州文化,后人也称之为儒商文化。

中国近代文学家、徽人胡适,曾以“徽骆驼”来形容徽州商人不畏艰苦、勇于开拓的精神。

徽州商人在经商之初,因缺少资本,往往是小商小贩,从事长途贩运。

清代歙县商人江遂志,两次外出经商,虽历尽艰难,却亏本而归,第三次外出经商时,已年逾五十,终于获得成功,成为富甲一方的大盐商。

“徽骆驼”精神还表现在生活方面,他们自奉非常节俭,许多富商始终保持创业时的朴素,但对社会公益事业却乐善好施,修桥补路,兴办学校是很多徽商的善举。

徽州人因生存环境所迫,突破中国传统社会“重农抑商”的观念,从经营“文房四宝”,以及木、竹、茶等土特产入手,走出深山,求利天下。

这种思变的精神,使得他们勇于开拓,加上他们以儒学中的义、诚、信作为经商理念,终获得极大成功,明代一些徽商拥有百万巨资。

徽商经营成功后,把巨额资产带回家乡建造精美豪华的住宅,甚至兴建学校、祠堂,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对轻商贱商的传统观念的反抗,同时也是他们要光宗耀祖,思恋家乡的一种情感宣泄。

论徽州文化的现代意义

论徽州文化的现代意义

总之,徽州文化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它的内涵极其丰富。虽然徽州文化不可避免地也有着许多封建性的糟粕,但只要我们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科学地加以挖掘和扬弃,徽州文化的学术价值和现代意义就会得以彰显,并对当代先进文化的建设发挥积极的作用。安徽大学校长黄德宽
徽州文化的“全国性”:如朱熹理学是中国封建社会后期的官方哲学,其思想统治中国长达五个世纪;徽商足迹遍布全国,“无徽不成镇”,对当时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有着多方面的影响;徽派朴学是清代学术的主流,其治学思想、方法和所取得成就,影响一个时代,与现代学术的诞生直接相关联。
徽州文化的学术价值和研究现状
(三)徽州文化从根本上体现出中华文化的本质特征,儒家文化的命脉贯穿在徽州文化的各个方面,是中华文化的典型和标本。扬弃其糟粕,继承和汲取其精华,对于团结全球华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有着积极的意义。
徽州人重视宗族,重视血缘宗亲。明清两代,徽州及其邻近地区的许多名族大姓的子弟因为经商迁徙到全国各地,进而遍布全球,现代文化名人胡适、陶行知等都是从徽州文化圈走向全国乃至世界的。挖掘、研究和宣传徽州文化,发挥徽州文化所蕴含的精神力量,对于联络海外华人的民族感情,增强民族凝聚力,团结广大海外侨胞共襄复兴中华民族的大业,也有着不可低估的积极意义。
80年代以来,徽州文化越来越引人注目。在国内,中国社会科学院早在80年代就成立了徽学研究中心,复旦大学、南京大学等著名大学有一批以徽学研究著称的教授和学者;安徽大学、安徽师范大学等院校成立了专门的研究机构。安徽和浙江等地还成立了群众性学术团体。近年来从国家和省级社会科学基金获得资助的关于徽州文化研究的科研课题也越来越多。省政府提出了“唱响黄梅戏,做好徽文章,建设文化强省”的文化发展战略,省委宣传部等部门还组织编撰《徽州文化全书》20种。在海外,日本、美国、法国、韩国、瑞士等国家均有学者开展有关徽州文化研究。安徽大学徽学研究中心,获准成为国家教育部首批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近年来凝聚了国内外徽学研究的队伍,开展了9个重大项目的研究,整理和出版了一批徽州契约文书和典籍文献,出版了有关徽州的宗族、民间社会、法律、戏曲文化等系列学术著作近20种,创办了大型学术期刊《徽学》,连续举办了6次国际和国内学术研讨会,与法国、韩国、美国、日本等国外研究机构和学者开展了多方面的学术交流活动。

徽州文化全面解读

徽州文化全面解读

徽州文化一、徽州概述徽州,简称"徽",古称歙州、新安。

徽州一府六县,即歙县、黟县、休宁、祁门、绩溪、婺源,府治在现歙县徽城,前四个县现属安徽省黄山市,绩溪县今属安徽省宣城市,婺源县今属江西省上饶市。

徽州是浙江省早期雏形浙江西道的一部分,也是1667年(康熙六年)江南省分治后安徽之"徽"的来源,"江南左"取安庆府、徽州府的首字,称为安徽省。

1、年表徽州地区历史悠久,源远流长。

据1955年与1981年在绩溪县发现的两处新石器时代遗址考证,早在六千年前,翚岭(即徽岭)南北就有人类活动,西周以前,据《禹贡》天下分九州本区属扬州,即所谓"蛮夷"所属之地。

宋徽宗宣和三年(1121年),镇压州人方腊领导的农民起义后,改歙州为徽州,徽州得名始此。

2、古代教育徽州历史厚重、文风昌盛,很大一部分要归功于当时的教育办学。

宋元以来,徽州共建有书院260多所。

书院绝大多数都是宗族主办或宗族子弟创办,同时,也有少数官办。

据廖腾煃《海阳纪略·瞻云书院序》记载,"郡邑之有书院,自南唐始也"。

宋元以来,徽州的书院出现非常发达的局面,成为全国书院最多的一个地区。

二、徽州文化概述(一)徽文化(即徽州文化):徽州文化即徽文化,是中国三大地域文化之一。

指古徽州一府六县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总和,而不等同与安徽文化。

主要内容有:徽州土地制度、徽商、徽州宗族、徽州历史名人、徽州教育、徽州科技、新安理学、新安医学、程大位珠算法、徽派朴学、徽州戏曲、新安画派、徽派篆刻、徽派版画、徽州工艺、徽州刻书、徽州文献、徽州文书、徽派建筑、徽州村落、徽州民俗、徽州方言、徽菜、徽州宗教、徽州地理等。

2008年文化部批准设立"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它是我国第一个开展跨省文化生态保护的保护区。

保护范围为:安徽省黄山市的全境,安徽省绩溪县,江西省婺源县。

徽州文化特色

徽州文化特色

徽州文化特色“徽州”,既是一个地理区域概念,更是一个历史文化概念。

徽州是具有典型意义的中国传统文化区域。

相对封闭的自然地理环境,大移民所形成的宗法社会,“东南邹鲁”的文化氛围,徽商经济的厚实基础,促成了徽州文化区域总体全面发展。

宋代以来,徽州“儒风独茂”,文化教育及科举昌隆,名人辈出,人文荟萃,形成了许多著名的学术流派和文化品牌。

徽州文化是指以历史上徽州府为中心地带、长期积累、并有丰富遗存的富有特色的地域文化。

它包涵着由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所构成的体系内容,客观存在着纵横交错的层次结构关系。

物质文化主要有徽州历史地理、徽州古村落、徽州古城镇、徽派建筑、徽商、徽州历史人物、徽州文物、徽州文献、徽州文书等。

非物质文化主要有制度类(如徽州宗法制度、徽州佃仆制度、徽州教育制度等),思想学术类(如新安理学、徽州朴学等),文学艺术类(如新安文学、新安画派、徽派版画、徽派篆刻、徽派盆景、徽州戏曲等),科学技术类(如新安医学、程大位珠算法、徽派建筑学等),传统工艺类(如歙砚、徽墨、徽菜、万安罗盘等),乡风民俗类(如方言、民间乐舞、民间游艺、生产习俗、生活习俗等)。

第一个文化圈:淮河文化。

跨河南,安徽、江苏三省,和齐鲁文化、楚荆文化、吴越文化并立而互相渗透。

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遍布淮河流域,河南新郑裴李岗遗址器物距今8000多年,比黄河流域韶文化早1000多年。

在蚌埠怀远,则有禹文化的产生。

补充回答:来自手机问问第二个文化圈:新安文化。

隋朝设立新安郡,明代为徽州府,明清之际经济文化发达,因而产生徽学。

80年代中期,安徽省成立了徽学研究会,徽州地区也成立了徽学研究会,都作了大量研究工作,成果不少。

历史上浙江涡安、江西骛源都属徽州(过去徽州府有时在歙县,有时也在淳安),在文化上同源同流。

因此以“新安文化”来概括,可打破行政界限,更能反映该地区的历史现象和文化特征。

这个文化圈,内容极丰富,诸如理学、经学,代表人物有朱熹(朱熹自称”新安朱熹“)、江永、戴震、俞正燮;医学,有新安医学,著作甚丰;建筑学,有徽派建筑和四雕补充回答:来自手机问问第三个文化圈:皖江文化。

徽州文化简述

徽州文化简述

徽州 版画
为 徽 派 版 画 的 最 高 成 就 。
徽剧
合徽打衍弋 ,班并变阳 产”重形腔徽 生进的成和州 了京完的西艺 京,美,秦人 剧徽剧形腔在 。剧种成等明 与。唱的清 汉“、基时 剧四念础吸 结大做上收 、,
胡 正 言 印 刷 的 《 十 竹 斋 书 画 谱
中 心 , 以 白 描 手 法 造 型 , 明 代
代十三著也 名二卷作是 医卷;;第 医,歙祁一 案是县门部 之我江汪较 专国辑机完 蓍第《撰整 。一名《的 部医石新 汇类山安 集案医医 历》案学 》
石红有味引糖加烧等鲜原作而油一是 鸡烧:更香提上、,度料考且、,全南 等果火加,鲜火炖擅、的究选重徽国宋 。子腿鲜使,腿、长部产,料色菜八发 狸炖明徽料佐溜炒位地尤精、重大于 、甲。菜 筑型精之集 酒味、、、、其良重讲菜歙 清鱼名的 界,湛精徽 除,焖炸品季注,火究系县 蒸、菜风 之, 所被。华州 腥冰、、种节重制功 、 , 重誉尤,山 视为以风川 和徽民格风 叹州居独景 服古、特之 。建祠,灵 三堂结气 绝和构, ,牌严融 为坊谨风 中最,俗 外为雕文 建典镂化
徽州文化
——古老、淳朴、深邃、广博
核心是伦理新常 纲,倡导“穷理 之要,必在于读 书”,"天理为 义,人欲为利", "修内政","攘 夷狄"的节义思 想; 徽派考据学。代 表人是江永和戴震。 作为乾嘉学派中的 皖派,继承了汉古 经学,把经学研究 从纯考据的藩篱中 解救出来。
然化人张黄新然主异“四三汪韬画明为 为,,“宾,,张风海 元 派形元开 型一 笔 士 以 归而再先虹近大师突阳孙查瑞 。成代先 义改 运 陵 程 。以师师,代胆法起四逸士 二一新程河 、 当 古主的创始 ,家 标 安政的 自造刀 为 邃 自 江 , 趋时 , 代 为 于 ” 向篆 刀 表 首 明 屈刻 随 的 的 朝 曲庸 意 “ “ 的 乖俗 动 黟 歙 何 缪怪 , 山 中 震 的异 章 派 四 。 风、 法 ” 子 后 格擅 整 。 ” 有 。改 齐 讲 、 汪 篆活究以关 字泼用黄和 ,徽州 建筑( )

感受独特的徽州文化

感受独特的徽州文化

感受独特的徽州文化博文收藏04-26 2303十五年前去黄山,为的是浏览黄山的秀丽风景,这次再去黄山,没去登山,却着实感受了一把历史久远的徽州文化,文化之旅更令人震撼。

北为安庆,南为徽州,安徽因此而得名,可见徽州在安徽的重要地位。

徽州文化是一个极具地方特色的区域文化,其内容广博、深邃,有整体系列性等特点,深切透露了东方社会与文化之谜,全息包容了中国后期封建社会民间经济、社会、生活与文化的基本内容,被誉为是后期中国封建社会的典型标本。

徽州文化的主要内容有:徽州土地制度、徽商、徽州宗族、徽州历史名人、徽州教育、徽州科技、新安理学、新安医学、徽派朴学、徽州戏曲、新安画派、徽派篆刻、徽派版画、徽州工艺、徽州刻、徽州文献、徽州文书、徽派建筑、徽州村落、徽州民俗、徽州方言、徽菜、徽州宗教、徽州地理、徽州动植物资源等,而我此次短暂的旅程只能感受其中一二。

在紫园感受徽州园林。

紫园浓缩了徽州古民居建筑的各项风格,汇聚了徽州明代建筑精华,走进紫园,四面环山,一池碧水,山上松枫掩映,园内亭台楼阁。

青石板的台阶使各个建筑错落有致,富有层次感。

楼、台、亭、阁、塔、桥隐现于古树绿荫丛中,池畔建绿绕亭,老屋阁住宅拱立池、园之中,意境清新恬适。

想想当年紫园的主人在这样的宅院里生活,真是羡慕死我们这些后人了。

在龙川感受徽州人居。

龙川是胡锦涛总书记的祖居地,锦字辈为第48代。

景区中的胡氏宗祠于1988年1月13日,被国务院评为了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龙川是条小河,村以河名,风景秀丽。

龙川村沿龙川溪而建,沿溪两岸的步行道称为水街,水街之间由各条跨溪小木桥相连,构成一幅典型的江南小桥流水人家画面。

村落内,两边是典型的徽派建筑民居,青瓦白墙,整洁而有序,溪水清澈见底。

据说这里是风水宝地,故多出名人和领袖,除了总书记之外,胡适等也均出于此。

到处可以感受徽派建筑。

它集徽州山川风景之灵气,融风俗文化之精华,风格独特,结构严谨,雕镂精湛,不论是村镇规划构思,还是平面及空间处理、建筑雕刻艺术的综合运用都充分体现了鲜明的地方特色。

徽州文化的独特传统和魅力

徽州文化的独特传统和魅力

徽州文化的独特传统和魅力徽州文化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支重要文化流派,始于唐朝,兴于明清时期,以安徽省黄山市徽州区为中心。

徽州文化包括建筑、绘画、音乐、民俗、文学等多方面的内容,其中建筑是最为突出的代表。

徽州建筑在中国建筑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以其严谨的结构体系、细致的木雕、砖雕、石雕等装饰技艺而成为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瑰宝之一。

一、徽州建筑徽州建筑是从唐朝中期开始形成的,而至明、清两代时期达到极盛。

徽州建筑造型优美,结构严谨,装饰精美,典雅高贵,千姿百态,各具特色。

徽州建筑的特点是“四进四厅”,即前门、外厅、中厅、内厅。

四厅按大小递减排列,依次对着前面一厅的门,形成格局完整,结构严密的整体。

建筑中还有丰富多彩的细节装饰,如雕花、画门、琉璃瓦、马头墙等。

徽州建筑的建筑材料多采用木材和石材,而石材则常常作为地基或基础构造使用。

徽州建筑的木构架结构通常使用无榫结构,檐口常采用飞檐式,以增强建筑形象的立体感和轻盈感。

徽州建筑装饰雕刻精美,常常采用天、地、人、鬼、神、兽等各种图案,体现了徽州人对生活的崇尚、富足和向往。

同时,徽州建筑的装饰还流露出整个徽州地区的历史、文化、宗教等方面的信息。

二、徽州绘画徽州绘画是徽州文化中的一个代表,其风格独特,流派丰富,其中门派最为有名的是“芜湖法”。

芜湖法以细画著称,细致入微、用笔清晰,表现出了徽州人文化精神和审美特征。

徽州绘画的主要题材包括山水、人物、花鸟等。

其中山水画,尤其是徽派山水画,在中国绘画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徽派山水画强调画面的平衡美和空间感,注重用笔技巧来表现整个画面的气韵和品味。

徽派山水画的遗产轮廓清晰,色彩浓郁而又不失淡雅,线条含蓄而又不失灵动。

徽派山水画风格独特精湛,对中国传统水墨画的发展贡献巨大,在其发展过程中起到了可贵的推动作用。

三、徽州音乐徽州音乐是中国民间传统音乐的一个重要分支。

自唐朝以来,徽州人就对音乐有着很高的热情和追求。

徽州音乐以“丝竹合韵”的演奏方式或者即兴伴奏为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建筑看徽州文化的主要特征
徽州文化是一个极具地方特色的区域文化,其内容广博、深邃,有整体系列性等特点,深切透露了东方社会与文化之谜,全息包容了中国后期封建社会民间经济、社会、生活与文化的基本内容,被誉为是后期中国封建社会的典型标本;学术界对其的研究,至少经历了大半个世纪,与和并称为走向世界的中国三大地方显学;伴随中华民族的历史发展进入晚期封建社会,徽州区域的历史文化发展也进入徽州时代,在这一时代,徽州人几乎是在广义文化概念的所有领域都有非凡与伟大的创造,社会与文化的发展呈现出异常的繁荣;随处可见的历史烙印在思想学术领域,徽州是曾经统治中国思想界达七八百年之久的程朱理学的发祥地,徽州人研究理学又形成了新安理学学派,源远流长;传统的经学研究,徽州从宋朝开始一直到民国,就代不乏人,大儒迭出;考据学上,至清中期,更是出现了以婺源人江永、休宁人戴震为代表的徽派朴学,作为乾嘉学派中的皖派,影响极大;在社会关系领域,中原世家望族的迁徙,在徽州是形成有自己特色和唐宋遗泽的宗族社会,势力强大,结构稳定,构成徽州社会千百年发展的基础,由之直接影响的徽州土地制度、佃仆制度等;
而我在徽州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徽州建筑;徽州建筑给人的最深的印象就是黑白相间的颜色和浑然天成的格局特色;说到这黑白的颜色我就想到了另一种中国传统文化的标志物——阴阳鱼太极图;在走访了徽州古村落呈坎之后,更加印证了我对徽州建筑文化与道家思想的联系的想法;
道家思想主张清静无为,具体为心神宁静,不轻举妄动;而在徽州游览的时候,那高低错落有致的马头墙,优雅曼妙的美人靠无时无刻不在安抚我们那颗躁动的心灵;
老子道德经:“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自然就是道的本质特征之一,它返璞归真,崇尚自然;主张天人互动的和谐原则,这与我们现在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绿色发展的原则不谋而合;而早在古代智慧的徽州人民便把这天人合一的思想融合在建筑中;几乎所有的古村落都依山傍水,枕山跨水,力求与自然完美的融合;以山水为血脉,以草木为毛发,以烟云为神采,”把自然村落建成“山为骨架,水为血脉”的生命有机体,几乎徽州所有的古村落均符合这一规则;在村落,山水,建筑物的关系上则表现为山峦是溪流的骨架,溪水是村落的血脉,建筑物成了依附的血细胞;而在庭院中,天井组织着花与草,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
在众多村落中让最我印象深刻的的就是上文提到的天井,天井是对中房与房之间或房与围墙之间所围成的露天空地的称谓;四面有房屋、三面有房屋另一面有围墙或两面有房屋另两面有围墙时中间的空地;南方房屋结构中的组成部份,一般为单进或多进房屋中前后正间中,两边为厢房包围,宽与正间同,进深与厢房等长,地面用青砖嵌铺的空地,因面积较小,光线为高屋围堵显得较暗,状如深井,所以称为天井;这与老子所说的: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与天道又十分的神似;小小的天井是在深宅之中连接无限浩大的天空的枢纽,何为无限何为有限天井的玄机值得深思;
道家思想不光表现在空间上的无限和有限上也体现在时间上,所以在游览徽州的古村落的时候是空间和时间虚幻的交错,在时间的长河中你以现代人的身份触摸这些古老的年轮,在长巷中需要时间的变化通过自身所有的感官,移步换景地去感受;是以时间为轴线将各个空间串接在一起的,再由自然的力量将散落的单元串接在一个连贯的整体;
道家思想对徽州建筑文化的原因我认为有两条,一是由于徽州地处中国原始江南古陆地带的皖南丘陵山地,处在黄山南麓,天目山以北;地处浙赣皖省交界处;四周的高山使徽州处于一个相对封闭的环境,而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又是道家天人合一,小国寡民思想生长的沃土;为道家思想的运用与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
第二就是徽州人口的组成因素,据察殷商时期这里居住着山越先民,从东汉到南宋出现的三次移民浪潮使国家混乱,人们产生了避世观念,大大削弱了儒家道德的约束力,使张扬个体生命价值的道家思想在徽州得以大发展;
同样儒家思想在徽州也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徽州是朱熹的故里,所以自然新安理学在徽州维系了六百多年,使徽州成为理学影响最深的地区之一,儒家的思想渗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在这里儒教礼仪规范,宗法制度森严;朱熹所规定的“家礼”成为徽州人族规或者家典的主要依据;所以产生了一套完整的宗法秩序;人们的宗法观念极强,以姓为为聚居的标志,以血缘为纽带;宗法制度下的徽州人民既受它的保护,又受它控制;所以这里的宗祠和贞节牌坊比比皆是;
徽州商人“商而兼士,贾而好儒,”可谓是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在徽州建筑中则表现为注重对宅居建设中的布局,内设,结构和厅堂布置;厅堂内多为风雅之物,名人书画,古玩奇石令人眼花缭乱;朱熹认为大抵圣人之言,本身平易,而平易之中其旨皆无穷,主张平淡自然的美学理想;自宋之后,徽州人便宣读朱子之书,取朱子之教,秉朱子之礼,以邹鲁自恃,而从邹鲁之风传子若孙也;因而徽州的建筑几百年来都保持着淳朴自然的风格,如木雕保持着材质的天然纹理和自然的色泽,充分体现出材料的色泽之美;
总之,悠久的文化孕育勾画了徽州建筑的独特面貌;徽州艺术是徽商士人思维的体现
,是徽商对儒学的尊崇和对传统文人生活的憧憬,将程朱理学的文化精髓纳入文化礼俗之中,从而使徽州建筑与儒家思想取得完美融合;
建筑艺术作为历史文化的体现和时代精神的标志,亦直观的形象方式诉说着一定的社会意识形态和深刻的历史文化内涵;徽派建筑融合着儒道两家的精神内涵,其主要特征表现为天人合一,淳朴自然;这同样也是徽州文化的主要特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