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 自主学习任务单
部编五年级下册语文 第15课 自相矛盾 学习任务单

第15课自相矛盾学习任务单第一课时任务一:激趣导入,交流资料根据图片内容,猜出成语,了解寓言故事成语有什么特点。
任务二:借题拓展,初步交流1.简介出处,了解作者。
(1)《自相矛盾》出自《________》,《________》是________末期韩国________家集大成者________的著作。
这部书现存五十五篇,约十余万言,大部分为韩非自己的作品。
《韩非子》一书,重点宣扬了韩非法、术、势相结合的法治理论,达到了先秦法家理论的最高峰,为秦统一六国提供了理论武器,同时,也为以后的封建专制制度提供了理论根据。
(2)韩非:韩非为________国公子(即国君之子),汉族,战国末期韩国人(今河南省新郑)。
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哲学家、思想家,政论家和散文家,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后世称“韩子”或“韩非子”,中国古代著名________家思想的代表人物。
“子”是古代对有学识男子尊称。
2.观察课文插图,结合题目说说自己的发现。
任务三:借助“矛”“盾”,引导交流1.咬文嚼字。
(1)结合对“矛”和“盾”的了解,说说“矛”和“盾”的特点。
(2)把“矛”和“盾”两个字与“锐利”“坚固”结合起来说一说.2.观察插图,想象故事。
(1)词语:矛、盾、拿、卖,借助图片想象情景,用上老师给出的词语说说自己想象到的。
(2)词语:矛、盾、拿、卖、夸、锐利、坚固。
借助图片想象情景,用上老师给出的词语说说自己想象到的。
(3)词语:矛、盾、拿、卖、夸、锐利、坚固、无言以对、嘲笑,生借助图片想象情景,用上老师给出的词语说说自己想象到的。
(4)你见过像故事中的这个卖矛又卖盾的人说的这样的矛和盾吗?任务四: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初读课文:自由读课文,借助拼音学会不认识的字,借助注释理解难懂的词语。
2.检查生字词学习情况。
3.回忆一下我们用了哪些方法进行文言文学习的?4.朗读课文,师生评议。
5.自由朗读,熟读成诵。
6.小组讨论交流文言文《自相矛盾》的大意。
人教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草船借箭》自主预习单

文档标题:人教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草船借箭》自主预习单
第一部分:课文导入
课文概述
《草船借箭》是人教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的第二单元,讲述了曹操利用草船借箭的故事,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智谋。
本篇课文以生动的语言展现了智慧和勇气的重要性,引导学生认识到智慧胜于勇气的道理。
课文内容
故事发生在三国时期,曹操率领的军队被敌军围困,箭矢用尽,急需箭支。
曹操洞悉敌军将领马超的性格,诱使马超自负骄傲,借此机会以草船借箭为名,借得敌军的箭矢,最终破解困局,取得胜利。
第二部分:预习内容
预习目标
1.理解草船借箭的故事情节,掌握主要人物及其性格特点。
2.分析曹操的智谋和勇气在故事中的体现。
3.思考智谋的重要性,学会运用智慧解决问题。
预习问题
1.你对曹操在故事中的行为有何看法?
2.为什么马超会被曹操的计策所蒙蔽?
3.在你看来,智慧和勇气哪个更加重要?为什么?
预习任务
1.阅读课文《草船借箭》,理解故事情节。
2.思考课文中所体现的智慧和勇气的意义。
3.自主练习写一段话,表达你对曹操故事中行为的看法。
第三部分:思考和总结
通过预习《草船借箭》,我们对智慧、勇气和谋略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这个过程不仅帮助我们理解古代智谋的重要性,更能启发我们在现实生活中运用智慧解决问题,发展自己的智慧。
通过对这一预习单的自主学习,我们将更深入地理解这一经典故事的内涵,也更好地为即将到来的课堂学习做好准备。
以上是关于人教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草船借箭》自主预习单的内容,希望同学们能认真完成预习任务,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共同学习,共同进步。
人教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语文园地》自主预习单

人教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语文园地》自主预习
单
一、课文篇
1.1 初读课文《问题的花朵》
在阅读课文之前,首先要预习课文的标题和内容概要,设法想象文章的主要内容和可能的情节发展。
通过此步骤,既可以对课文有一个整体的认识,也便于在课堂上更好地理解老师的讲解。
1.2 通读全文理解
认真阅读《问题的花朵》,理解文章大意,把握文章的结构,了解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和遇到的问题以及如何解决问题,对文章的核心内容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二、生字识记
2.1 生字表
•问题
•花朵
•忍不住
•故事
•短裤
2.2 生字造句
这一部分要求同学们根据学习的生字,结合自己的理解,尝试造句,以加深对生字的印象和应用能力。
三、课文解读
3.1 问题的花朵-文学欣赏
根据课文内容,思考问题的花朵在故事中扮演了怎样的角色?问题的花朵反映了什么主题或寓意?
3.2 反思
爱学习,爱思考,勇于提问,在学习和生活中认真思考问题并努力寻找答案的重要性。
思考文章中人物的感悟和认识,与自己的生活和学习相联系,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四、拓展阅读
4.1 阅读推荐
推荐小说、故事、寓言等文学作品以及相关阅读材料,帮助培养学生的语文阅
读兴趣和素养。
五、作文
5.1 题目
以问题的花朵为题写一篇作文,可以从问题的价值、故事背景、花朵的神奇之
处等方面展开,表达自己对问题的想法。
通过以上自主预习单,可以有效地引导学生在课前对相关知识进行了解和预习,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为课堂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课堂学习任务单模板

㈡进阶作业
/
1、课题梅花魂中“魂”是什么意思?
2、梅花的品格是什么?
㈢协作探究
/
1、外祖父为什么特别珍爱梅花?
2、作者通过读课文看视频了解课文写了外祖父的几件事想表达外祖父的什么情感?
多年教学经验
㈣展示准备
小组讨论交流时有专人记录,各组展示讨论结果。自评、小组评议,补充,
三、困惑与建议
3、通过读课文,看视频理解梅花的品格,懂得外祖父珍爱墨梅图的原因,体会外祖父对祖国的思念、眷恋、热爱之情。
课前学生自主习情况分析
3.学习方法:
课始检测、看视频,看相关资料,小组合作探究、讨论交流、班内展示,自评、同学互评,补充,
多年教学经验
2、学习任务
/
㈠课始检测
/
1通过读课文看视频了解课文写了外祖父的几件事,弄清文章结构。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
/
课堂学习任务单
一、学习指南
设计依据
1.课题名称:人教部编版(新)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第一课梅花魂
教材
2.达成目标:
2.通过阅读教材,观看配套视频,完成任务单中给出的学习任务。达到:
1、通过看视频,听朗读,认会葬、腮、虬、玷、郑、秉、飕、码等12个生字。
2、通过读课文看视频了解课文写了外祖父的几件事,弄清文章结构。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人教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景阳冈》自主学习单

人教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景阳冈》自主学习单一、课文导读1.1 文学背景《景阳冈》是人教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中的一篇课文,通过描述一个小男孩在家乡景阳冈的冒险经历展开。
这篇课文旨在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和生活的真实,引导学生热爱自然、珍惜家乡。
1.2 学习目标通过学习本单元,学生将能够: 1. 理解和掌握《景阳冈》的基本内容和主题。
2. 掌握课文中涉及的生词和语法知识。
3. 培养学生对家乡和自然的热爱与关爱。
二、词语解析2.1 生词注释•景阳冈:表示文章中的地名,在课文中指的是一个小山丘的名称。
•遍布:形容词,表示分布得很广,到处都有。
•漫步:动词,表示悠闲地散步,漫无目的地行走。
•璀璨:形容词,表示明亮耀眼。
•蛰伏:动词,指在隐蔽处潜伏或休息。
•巍峨:形容词,指高大挺拔,使人产生敬畏之感。
2.2 重点词语解释•景阳冈:指小山丘的名称,是文章的背景地点。
•凤凰:神话传说中的鸟,常用来象征华美和神秘。
•棱角:物体表面的尖锐边缘或角落。
•苦练:努力学习,刻苦练习。
•牢固:稳固牢固,不易被打破或破坏。
三、课文赏析3.1 人物情感描写课文中刻画了小男孩对景阳冈的热爱和向往,以及在探险途中面对困难的勇气和决心。
这些情感描写不仅展现了小男孩的个性特点,也引导学生体会到爱与勇气的重要性。
3.2 自然景物描写课文中生动细腻地描绘了景阳冈的自然景物,如凤凰飞舞、参天大树、绿草如茵等,让读者仿佛置身其中。
这样的描写不仅丰富了课文的内容,也让学生感受到大自然的奇妙和美丽。
四、学习任务4.1 阅读理解1.试着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中小男孩的冒险经历。
2.回答:小男孩为什么喜欢景阳冈?他在景阳冈的探险是否成功?4.2 词语运用1.选择正确的词语填空:小男孩用坚强的意志克服了许多困难,最终成功登上了___(景阳冈/凤凰)。
2.造句:请根据课文中的词语“参天大树”造一个句子。
五、总结概括通过本次学习,我们深入了解了《景阳冈》这篇课文的内容和主题,通过阅读理解、词语运用等任务,巩固了对课文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鸟的天堂》课前自主学习任务单

5.学习评价设计:
(1)能够准确、流利朗读课文;
(2)能够自学微课,并完成任务单中布置的三个
(1)仔细阅读学习目标中的目标要求;
(2)结合学习过程设计,利用支架逐步完成预习任务。
《鸟的天堂》课前自主学习任务单
课程名称:鸟的天堂
知识点来源: 学科:语文 年级:五 教材版本:部编版
1.学习目标设计:
(1)通过观看微课,准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根据提示进行课前简单批注。
(3)结合自学内容,完成三合一作业。
2.任务(问题)设计:
问题与任务层次:□基本问题任务组合问题任务□疑难问题任务
基本任务:自学本课生字。
组合任务:学习微课,准确、流利朗读课文。
疑难任务:利用网络平台,查找作者巴金相关资料,了解作者同时建议阅读相关文章。
3.学习支架设计:
乐课网平台、微课作为学生课前预习的支架,完成自学任务。
4.自主(探究)学习过程设计:
(1)学生在空间下载课前学习的各种资源;
(2)观看微课,自主学习朗读课文,注意要读准确、流利;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语文园地》学习任务单(公开课导学案)及作业设计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
《语文园地》学习任务单及作业设计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回顾课文中人物的思维过程,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懂得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解决问题的办法。
2.发现文言文中的一些单音节词与现代汉语中的一些双音节词相对应的语言现象。
3.读例句,发现时间的长短、快慢是相对而言的,不同的情形下,相同的时间也会给人不同的感受;能仿照例句,写出自己关于时间很慢或时间很快的内心体验。
【学习准备】
读课文,准备字典、笔记本和笔。
【学习方式和环节】
交流平台,梳理阅方法→创设情境,学会思考→词句段运用,发现规律。
【作业设计】
仿照“词句段运用”第二题的例句,结合具体事例,写出自己对时间快、慢的内心体验。
写完读给身边的人,听听他们的评价。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读例文,能说出叶圣陶先生修改文章的方法。
2.复习修改符号的用法。
3.初步了解古代对不同年龄段的别称。
【学习准备】
准备字典、笔记本和笔。
【学习方式和环节】
读例文,说出叶圣陶先生修改文章的方法→复习修改符号→“日积月累”,初步了解古代对不同年龄段的别称。
【作业设计】
把你学到的中国古人对不同年龄段的别称介绍给家人。
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自主学习任务单

1古诗三首学习目标:1.认识“昼、耘”等 9个生字,读准 1个多音字“供”;会写“昼、耘、桑、晓”4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默写《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
3.能想象并说出诗句描绘的情景,体会诗中蕴含的童真童趣。
学习过程:第一课时一、自主朗读古诗1.读读三首古诗,做到读准字音,读好停顿,读通诗句。
要求:每位同学把三首古诗各读 3遍。
2.难读字音读一读。
(1)难读字音读一读。
昼出(zhòu)耘田(yún)桑阴(yīn)供耕织(gòng gēng)稚子(zhì)晓.冰(xiǎo)银钲.(zhēng)玉磬(qìng)水满陂(bēi)浸寒漪(yī)(2)注意:“昼、稚、钲”是翘舌音;“耕、钲、磬”是后鼻音;“阴”是前鼻音;“供”是多音字,读一声“ɡōnɡ”时表示供给,提供,读四声“ɡònɡ”时可以组词“口供”;在本诗中应该读四声,表示从事某项工作。
要求:把这些词语读 3遍。
3.《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稚子弄冰》和《村晚》都是七言绝句,怎样停顿才能读出诗的节奏感呢?自己读一读。
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稚子弄冰村晚宋·范成大宋·杨万里宋·雷震昼出耘田/夜绩麻,稚子金盆/脱晓冰,草满池塘/水满陂,1村庄儿女/各当家。
彩丝穿取/当银钲。
山衔落日/浸寒漪。
童孙未解/供耕织,敲成玉磬/穿林响,牧童归去/横牛背,也傍桑阴/学种瓜。
忽作玻璃/碎地声。
短笛无腔/信口吹。
要求:通过学习,感觉自己能读准字音,读好节奏,读出古诗的韵律美,给这这 3首古诗朗读录音,然后发给老师。
二、尝试理解诗意。
21.上网查查诗人范成大和有关创作《四时田园杂兴》的资料,并将自己最感兴趣的内容整理一下。
以下内容供参考:(1)范成大(1126年-1193年),字致能,号石湖居士,南宋诗人。
他从江西诗派入手,后学习中、晚唐诗,继承白居易、王建、张籍等诗人新乐府的现实主义精神,终于自成一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古诗三首学习目标:1.认识“昼、耘”等9个生字,读准1个多音字“供”;会写“昼、耘、桑、晓”4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默写《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
3.能想象并说出诗句描绘的情景,体会诗中蕴含的童真童趣。
学习过程:第一课时一、自主朗读古诗1.读读三首古诗,做到读准字音,读好停顿,读通诗句。
要求:每位同学把三首古诗各读3遍。
2.难读字音读一读。
(1)难读字音读一读。
昼.出(zhòu)耘.田(yún)桑阴.(yīn)供耕..织(gòng gēng)稚.子(zhì)晓.冰(xiǎo)银钲.(zhēng)玉磬.(qìng)水满陂.(bēi)浸寒漪.(yī)(2)注意:“昼、稚、钲”是翘舌音;“耕、钲、磬”是后鼻音;“阴”是前鼻音;“供”是多音字,读一声“ɡōnɡ”时表示供给,提供,读四声“ɡònɡ”时可以组词“口供”;在本诗中应该读四声,表示从事某项工作。
要求:把这些词语读3遍。
3.《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稚子弄冰》和《村晚》都是七言绝句,怎样停顿才能读出诗的节奏感呢?自己读一读。
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稚子弄冰村晚宋·范成大宋·杨万里宋·雷震昼出耘田/夜绩麻,稚子金盆/脱晓冰,草满池塘/水满陂,村庄儿女/各当家。
彩丝穿取/当银钲。
山衔落日/浸寒漪。
童孙未解/供耕织,敲成玉磬/穿林响,牧童归去/横牛背,也傍桑阴/学种瓜。
忽作玻璃/碎地声。
短笛无腔/信口吹。
要求:通过学习,感觉自己能读准字音,读好节奏,读出古诗的韵律美,给这3首古诗朗读录音,然后发给老师。
二、尝试理解诗意1.上网查查诗人范成大和有关创作《四时田园杂兴》的资料,并将自己最感兴趣的内容整理一下。
以下内容供参考:(1)范成大(1126年-1193年),字致能,号石湖居士,南宋诗人。
他从江西诗派入手,后学习中、晚唐诗,继承白居易、王建、张籍等诗人新乐府的现实主义精神,终于自成一家。
风格平易浅显、清新妩媚;诗题材广泛,以反映农村社会生活内容的作品成就最高。
他与杨万里、陆游、尤袤合称南宋“中兴四大诗人”。
其作品在南宋末年即产生了显著的影响,到清初影响更大,有“家剑南而户石湖”的说法。
著有《石湖集》、《揽辔录》、《吴船录》、《吴郡志》、《桂海虞衡志》等。
(2)《四时田园杂兴》是宋代诗人范成大晚年写的一组田园杂感诗,分为“春日”“晚春”“夏日”“秋日”“冬日”四时五组,每组12首,共60首。
要求:把自己整理关于诗人范成大及其创作的组诗《四时田园杂兴》的资料录音,发给老师和同学分享。
2.读读古诗《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想一想:这首诗描写的是哪个季节的景象呢?你读懂了哪句诗,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你是怎么知道的?(1)这首诗描写的是夏日的景象,从诗中的“耘田”“桑阴”两处可以得知。
(2)我还知道这些知识:第一、我国古代社会的一般现象是“日出而起,日落而息”,这与诗中的“昼”“夜”两个表示时间的词遥相呼应;第二、我国古代还有着男耕女织的传统,体现在第一句中的“耘田”和“绩麻”这两项劳动中;第三、我国古代是传统农业社会,传统农业生产劳动可以简单划分为“春耕”“夏耘”“秋收”“冬藏”,从这里也可以知道这首诗描写的是夏日情景。
(3)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这句诗的意思:农民们白天在田里锄草,女人们在家中搓麻线直到深夜,村中男男女女各有各的家务劳动。
这句诗描述的是农民们辛勤劳动的场面,包含着农民的辛苦和安居乐业的充实。
(4)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这句诗的意思是:小孩子虽然不会耕田织布,但也在那桑树荫下学着种瓜。
这句中的“未解”一词,让我想象到儿童学种瓜时生疏、笨拙的动作,体会到农家孩子的天真可爱及其热爱劳动的品格。
要求: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并录下来,发给老师和同学分享。
3.这首诗描绘了村庄儿女充实繁忙的劳动场景和村庄孩童学做农活的快乐。
读了这首诗,你仿佛看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用自己的话具体生动地说一说。
如:炎炎夏日,在一个绿树环绕的村庄中,白天,男人们在田里辛勤地锄草,而女人们要在家里搓麻线,忙忙碌碌直到深夜,村中男男女女各有各的家务劳动,虽然辛苦但也充实快乐。
村里的小孩子们虽然不会耕田织布,却也快乐地聚集在桑树荫下学着种瓜等农活。
要求:用自己的话说说看到了怎样的画面并录下来,发给老师和同学分享。
三、练习背诵古诗1.如果你就是诗人范成大,此时此刻来到郊外,看到虽然繁忙但仍然很快乐的村庄男女,不懂耕织却爱学爱做的村庄孩童,你会想些什么又会说些什么呢?(1)村庄儿女日夜劳作充实快乐,村庄孩童爱学爱做天真自然、朴实快乐,惹人羡慕。
(2)这样和谐、温馨的劳动场面感染了诗人,让诗人深深地爱上了这片土地,也爱上了这里勤劳朴实的人们,更爱上了这温馨美好的田园生活。
2.借助“劳动场面”和“学习种瓜”这两个词语的提示,想象画面,我能把这首诗背诵出来。
3.注意诗中“昼、耘、桑”这三个生字的写法,我还能把这首诗正确地默写出来。
要求:有感情地背诵古诗并录下来,默写古诗拍下来,发给老师和同学分享。
四、反思总结1.这3首古诗,我能读正确、读出节奏、读出古诗的韵律美吗?2.我能说出《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这首诗的意思吗?3.我能正确背诵并默写《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这首诗吗?效果检测:一、读下列词语,将加点字读音错误的选项写在括号里。
1.A昼.出(zòu) B宋.朝(sòng) C耘.田(yún) ( )2.A金盆.(pén) B稚.子(zhì) C供耕.织(gēn) ( )3.A银钲.(zhēng) B玉磬.(qìn) C 寒漪.(yī) ( )二、下列选项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诗句“昼出云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的书写没有错误。
B.诗句“童孙未解供耕织”中的“供”应读“gōng”,供给的意思。
C.诗题中“兴”的意思是即兴创作。
三、下列描述正确的一项是()A.诗中前两句描述的是乡村男女白天要下田锄草,晚上回家后还要搓麻线,说明乡村生活非常辛劳,没有什么乐趣可言。
B.诗的后两句主要表现了乡村儿童在炎炎夏日无事可做,只能非常无聊地躲在桑树底下学习种瓜种菜。
C.全诗表现了作者厌倦官场生活,想要退隐田园的情感。
D.田园生活虽然简朴,但也其乐融融,令人向往。
第二课时一、自主学习《稚子弄冰》1.上网查查诗人杨万里,认识杨万里,并将自己最感兴趣的内容整理一下。
以下内容供参考:杨万里(1127年-1206年),字廷秀,号诚斋,出生于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黄桥镇湴塘村),南宋著名诗人,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为“中兴四大诗人”。
因宋光宗曾为其亲书“诚斋”二字,所以学者称其为“诚斋先生”。
杨万里一生作诗两万多首,传世作品有四千二百首,被誉为一代诗宗,他的诗歌大多描写自然景物,且以此见长,创造了语言浅近明白、清新自然且富有幽默情趣的“诚斋体”。
此外也有不少篇章反映民间疾苦、抒发爱国感情的作品。
著有《诚斋集》等传世。
要求:把自己整理关于诗人杨万里的资料录音,发给老师和同学分享。
2.尝试自学,理解诗意:(1)结合注释,读懂难理解的词语或句子。
(2)读读想想每句诗的意思。
3.这首诗写了稚子的哪几个动作?(脱晓冰、彩丝穿取、敲成玉磬)4.结合动词“脱、穿、敲”,想象稚子弄冰的画面。
5.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如清晨,儿童将铜盆里结冻的冰块挖下来,用带来的丝线穿起来当钲来敲打。
敲出的声音像玉磬一样穿越树林,冰块忽然掉落在地上发出像玉石碎裂一样的声音。
要求: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并录下来,发给老师和同学分享。
6.从哪里可以读出稚子弄冰的画面,体会到稚子弄冰的快乐?“脱”“穿”“敲”这三个动词形象生动地表现了稚子弄冰的过程,把握诗中的动词,将自己想象成诗中的孩童,便能体会到稚子弄冰的快乐;“金盆”“彩丝”“玉磬”这几个包含颜色的事物,让稚子弄冰的过程充满色泽;“金盘”脱出的冰犹如“银铮”表现了冰块的形态;声音上既有“玉磬穿林响”的高亢,又有“玻璃碎地声”的清脆。
作者通过对形、色、声的描写,生动表现了稚子弄冰的无限乐趣。
7.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8.背一背古诗。
要求:诵读古诗《稚子弄冰》并录下来,发给老师和同学分享。
二、自主学习《村晚》1.尝试自学,理解诗意。
(1)结合注释和插图,读懂难理解的词语或句子。
(2)读读想想每句诗的意思,说说诗中描写了怎样的景象?2.自主读一读诗句,按要求说一说。
3.交流学习成果。
(1)诗题意思:乡村的傍晚。
(2)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
这一句写的是静景:绿油油的水草长满了池塘边缘,澄碧的池水漫上了塘岸;夕阳下,山像是衔着落日似的倒映在波光荡漾的水面上。
一个“满”字可以让我感受到青草茂盛、池水高涨的样子,一个“浸”字让我仿佛看到日落青山倒映在水中的景象。
(3)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这一句写的是动景:放牛的孩子横坐在牛背上,随意地用短笛吹奏着不成曲调的乐曲。
“横”和“信口”让我想象到牧童横坐在牛背的样子及笛声的变化,感受到牧童的天真可爱、悠闲自在。
4.读了《村晚》这首诗,我仿佛看到这样的画面。
如绿油油的水草长满了一汪池塘的边缘,清澈透明的池水几乎要漫上了池岸,波光荡漾的水面倒映着远处的落日青山,只见那高低起伏的青山仿佛将红彤彤的落日含在口中,美的让人无法形容。
这时候,耳边传来悠扬的牧笛声,原来是一个放牧归来的小童正横坐在牛背上信口吹着不成曲调的乐曲,正缓缓地向家中走去。
5. 读了《村晚》这首诗,我能体会到牧童的快乐。
“横牛背”和“信口吹”让我体会到牧童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快乐。
要求: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并录下来,发给老师和同学分享。
三、反思总结1.我能背诵《稚子弄冰》和《村晚》这两首古诗吗?2.我能用自己的话说说《稚子弄冰》和《村晚》这两首古诗的意思吗?3.我能体会到《稚子弄冰》和《村晚》这两首古诗中孩童的快乐吗?效果检测:一、读诗句,给加点的词选择正确的解释。
(填序号)1.稚子..金盆脱晓冰。
() A.幼小的孩子 B.幼稚的孩子2.忽作玻璃..碎地声。
() A.一种材料,可装在窗户上B.一种天然玉石,也叫水玉3.草满池塘水满陂.。
() A.池塘 B.池岸二、下列选项中有错误的一项是()A.《稚子弄冰》中,杨万里通过“脱”“穿”“敲”几个动词,将儿童取冰、做冰、玩冰的情景表现出来B.诗句“草满池塘水满披,山衔落日浸寒漪”的书写没有错误C诗句“短笛无腔信口吹”中的“信”和短语“信步而走”中的“信”意思相同三、下列表述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本课所选取的三首古诗都表现了儿童活泼可爱的形象,表达了作者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之情B.杨万里《稚子弄冰》中的孩童辛辛苦苦地将冰块制作成乐器,最后却摔碎了,这个孩子一定很沮丧C.雷震的《村晚》描述的是夏天雷雨过后的场景,因为池塘中的水都溢出了池岸2 祖父的园子学习目标:1. 认识“啃、樱”等10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晃”,会写“拔、瞎”等13个生字,会写“蝴蝶、蜻蜓、蚂蚱”等12个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