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概论1
公路概论教学大纲1

《公路概论》教学大纲
一、说明
1.课程性质、任务和要求
《公路概论》是材料试验专业和工程测量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为学生对相关专业的课程学习奠定基础。
本课程的任务是介绍公路的基本结构;路线设计;路基工程;路面工程、桥涵工程和路政管理中应注意的问题。
学生在学完这门课程后,能够掌握公路的基本结构;了解公路工程的基本概念;了解公路路基的结构和特点;能识读路线的平面图、纵断面图、横断面图和路基、路面、桥涵的结构。
2.教学中注意的问题
(1)教学中应密切联系实际生活,由简入深的引导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学习和理解。
(2)加强直观教学,充分运用多媒体及视频影像等手段,加强学生的感官认识和深入理解。
3. 适用范围
本大纲教学要求和教学内容适用于初中生三年制,高中生两年制。
教学课时数为80学时;初中生注重基本概念,基本要求的理解和掌握;高中生注重设计原理和理论的掌握与理解。
二、学时分配表
学时其中单元名称
视频教学
绪论 2
一公路线形18
二路基工程12 1
三路面工程18
四桥涵工程20 1
五公路交叉 4
六公路沿线设施 2
机动 2
合计80。
公路概论课件

• 2、足够的稳定性:温度稳定性、水稳定性 • 3、足够的平整度:安全性、舒适性、车路损耗 • 4、足够的表面抗滑性:安全性 • 5、足够的耐久性:使用寿命 • 6、环保性:扬尘、噪音
三、 路面结构及层次划分
路面结构层次划分示意图
1.面层
• 基本特点:与外界直接接 触,车辆荷载、自然因素。
• 功能要求:刚度、强度、 平整、抗滑、抗磨耗、稳 定性好、不透水。
• 材料类型:水泥混凝土、 沥青混凝土、沥青碎石等
• 结构组成:两层或三层。
(表面层、中面层、底面层)
2.基层
• 基本特点:行车荷载扩散
• 功能要求: 强度、刚度、耐 久性、应力扩散性能。
路拱横坡度
本节回顾
• 一、路面及其功能 • 二、对路面的要求 • 三、路面结构及层次划分 • 四、路面的类型与分级 • 五、路拱横坡度
思考题
• 1、路面应具备的性能有哪些? • 2、路面结构及层次划分 • 3、按技术条件划分,路面等级可分为哪几
级?每级举例。
上节重点
第三章第四节 路基防护与加固
种草
植物防护 铺草皮
1、路基防护-
冲刷防护
坡面防护
工程防护
植树
抹面、捶面
喷浆
勾缝与灌浆
护面墙
直接防护 砌石护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混凝土预制 板、土工织物
抛石、梢料和石笼
导流构造物(丁坝、顺 坝、格坝等)
间接防护
河道整治(疏浚、理顺
【按照力学特性分类】 柔性路面、刚性路面、半刚性路面
• 柔性路面:指的是刚度较小、抗弯拉强度较低,主要 靠抗压、抗剪强度来承受车辆荷载作用的路面。
道路工程道路工程概论

路在省道路网中的重要地位,各个方向线路的前20个编号赋予高速公路, 并为未来规划的高速公路预留编号空间。即S001—S020、S101—S120、 S201—S220、S301—S320为高速公路编号。普通省道从第“21”号开始 编排。具体方法如下: 1、编号由4位(S口口口)构成,其中“S”反映省级干线道路的性质;口口口为 数字反映线路的方向或顺序。 2、口口口:第一位口表示方向,后两位口口表示顺序码。“1”开头表示从南 京出发的放射状干线(顺质序码从正北方向顺时针增大),“2”开头表示南 北向干线(顺序码自东向西增大),“3” 开头表示东西向干线(顺序码自北向 南增大)。 3、环线编号:“0”开头表示环线,前20位编号表示高速公路环线(以各市行政代 码为序)。 放射线路 S121南京—徐州;S122南京—小河;S123南京—高淳; S124南京—乌 江 南北向线路 S22l 海安-启东……. S254 金乡—李寨 东西向线路 S321 微山—单县……S3道4路3工虹程道桥路机工程场概—论苏州
的规模、设计交通量、地形分为Ⅰ、Ⅱ、Ⅲ级。 城市道路的分类、分级和技术标准参见表1.4。
道路工程道路工程概论
1.1.4 路面、桥涵、隧道和交叉工程分类
1.1.4.1 路面分类 按路面类型分类
按路面类型分为铺装路面、简易铺装路面和砂石 路面。铺装路面分为沥青混凝土路面和水泥混凝 土路面;简易铺装路面分为沥青表面处治、沥青 碎石、沥青贯入式路面;未铺装路面指砂石路面。 砂石路面是以砂、石等为骨料,以土、水、灰为 结合料,通过一定的配比铺筑而成的路面统称。 包括级配碎(砾)石路面、泥结碎(砾)石路面、 水结碎(砾)石路面、填隙碎石路面及其他粒料 路面。路面面层类型的选定参见表1.5。
公路概论知识点总结归纳

公路概论知识点总结归纳1. 公路的定义和分类公路是指以陆地为基础的、连接城市、乡村、工业、农业和其他经济的活动,满足交通需要的通道和设施。
根据不同的标准和用途,公路可以分为城市道路、高速公路、普通公路、乡村公路等。
2. 公路的功能公路作为交通运输工具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联系经济、文化、社会各个领域的功能。
其中主要包括:(1)联系生产和市场的功能,公路是连接生产、流通、消费并促进资源优化配置的交通节点。
(2)联系城市与乡村的功能,实现城乡间物资和人员的快速流动和交流。
(3)联系国内外的功能,公路在经济全球化中发挥着重要的桥梁作用。
3. 公路的规划和设计原则公路规划和设计需要根据地域特点、流量需求、地形、地质、气候等因素来进行。
主要原则包括:(1)安全性原则,包括交通流畅、车辆行驶安全和设施安全。
(2)经济性原则,包括建设和维护成本最小化、资源利用最大化。
(3)环保原则,包括生态环境保护和资源可持续利用。
4. 公路的建设与管理公路建设和管理需要满足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注重环保和节约资源。
主要包括:(1)公路工程建设,包括路基、路面、路基土石方工程等。
(2)公路设施建设,包括隧道、桥梁、收费站、服务区等。
(3)公路管理,包括路况监测、维护养护、交通管理等。
5. 公路的环境影响和生态保护公路建设和运营会对周边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
需要采取措施来减少对自然和人类环境的不良影响。
主要包括:(1)生态环境评价,对公路建设前后的生态环境进行评估,制定环境保护措施。
(2)绿色公路建设,包括保护动植物、水资源和土壤等生态保护工作。
(3)环境监测和治理,对公路建设和运营中产生的废气、废水、噪音等进行监测和治理。
6. 公路的交通安全公路交通安全是公路运营的首要任务。
主要包括:(1)交通安全设施,包括路标、交通信号、护栏、路面标线等。
(2)交通安全管理,包括交通事故分析、交通安全宣传教育等。
(3)应急救援体系,包括应急预案和救援设施的建设和管理。
电子课件-《公路概论》-B12-9748 课题一 公路平面线型

模块二 公路路线
(2)缓和曲线的线型 缓和曲线应采用回旋线线型形式。
回旋线的基本公式为:rl A2。
式中: —回旋线上某点的曲线半径(m); —回旋线上某点到其原点的曲线长(m); —回旋线参数,表示回旋线曲率变化的缓急程度(m)。
模块二 公路路线
(3)设缓和曲线的平曲线元素
平曲线中设置了缓和曲线后,包括以下元素:
模块二 公路路线
4.加宽过渡方式
(1)加宽过渡段 定义:为了平顺线形,需在直线和圆曲线之间设置 一段逐渐加宽的过渡段,这段过渡段称为加宽过渡段。
模块二 公路路线
(2)加宽过渡方式
1)按比例过渡(直线加宽过渡)
公路加宽过渡段加宽值计算公式:
x Bjx L Bj
此种过渡方式适用于一般的二、三、
四级公路。
基本型
模块二 公路路线
2.S型
S型是指两个反向圆曲线用两段反向回旋线连接起来 的组合形式。
S型
模块二 公路路线
3.卵型
卵型是指用一个回旋线连接两个同向圆曲线的组合 形式。
卵型
模块二 公路路线
4.凸型
凸型指两段同向回旋线之间不插入圆曲线而径相衔 接的组合形式(圆曲线长度为零)。
凸型
模块二 公路路线
5.复合型
复合型是指将两个以上的同向回旋线在曲率相等处相 互连接的组合形式。
复合型
模块二 公路路线
6.C型
C型指两同向回旋线在曲率为零处径相连接(即连 接处曲率为0,R=∞ )的组合形式。
C型
模块二 公路路线
三、平曲线的超高
1.超高和全超高的概念
(1)超高 定义:为使汽车行驶安全、 舒适、平稳,当圆曲线半径较小 时,将公路弯道处的路面做成外 侧高、内侧低的单向横坡形式称 为超高。
公路概论

二级公路 为连接政治、 经济中心或大矿区、港 口、机场等地的公路。 三级公路 为沟通县以 上城市的公路。 四级公路 为沟通县、 乡(镇)、村的公路。
二、三、四级公路 能适应的年平均日交通量
公路等级 设计速度 (km/h) 适应的年平均日交 通量(pcu/d)
二级公路
40-80
5000-15000
三级公路
国家高速公路网规划建成后,可以形成 “首都连接省会、省会彼此相通、连接主 要地市、覆盖重要县市”的高速公路网络。 这个网络能够覆盖10多亿人口,直接服务 区域GDP占全国总量的85%以上;实现东 部地区平均30分钟、中部地区平均1小时、 西部地区平均2小时抵达高速公路,客货运 输的机动性将有显著提升。
驾驶员
车辆
第一章 高速公路及其发展概论
思考 什么样的公路可以称为高速公路? 你对高速公路有哪些认识?
第一节 道路的起源与发展
一、原始社会时交通运输的萌芽 氏族或部落的迁移和交往产生了对交通需 要的萌芽。狩猎和豢养牲畜,运用驯化的牲 畜做交通工具,以畜力驼运代替人力背负, 以骑马代步,交通萌芽。
二、中国古代的交通运输 1、车的出现 夏朝:封仲奚于薜,作为夏朝的车,距今 四千多年。 商朝:出土的商朝文物中有车和马。 2、车路矛盾 好车要好路,好路要好车。车路矛盾,推 进了交通发展。 3、周朝:有载货车、载人车,且以车的多少 标榜自己的势力——“千乘之国”的说法。
特点: 1、事故死亡人数多 2、事故数及伤亡人数呈高速增长趋势 3、高速公路事故率大大高于普通公路
公路类型
公路里程 (Km) 29700 1780100 1809800
事故数 (起) 36257 353516 389773
事故率 (起/km) 1.221 0.199 0.215
公路概论--路面

石灰稳定土基层
• 石灰稳定土基层——将消石灰粉或生石灰粉掺入 各种粉碎或原来松散的土中,经拌合、压实及养 护后得到的基层。
石灰稳定土基层
• 石灰工业废渣基层——用适合于路用的工业废渣 和石灰等材料修筑的基层。 • 可利用的工业废渣包括:粉煤灰、煤渣、锅炉矿 渣、钢渣及其他冶金矿渣和煤矸石等。
• 3.垫层 • 介于基层和土基层之间的层次,作用是调节 和改善土基的湿度和温度状况,通常在土基 水温状况不良时设置。 • 垫层材料的强度要求不高,但水稳性、隔热 性和透水性要好。常用的是松散的颗粒材料 (砂砾、碎石)组成的透水性好垫层,或是 稳定土(石灰土、炉渣石灰土)组成的保温 性好的垫层。
• 2.路面分类 • 从路面的力学性能出发,一般把路面分为柔性路面 和刚性路面两大类。 刚性路面指水泥混凝土做基层和面层的路面,俗称 为白色路面。 • 它的强度高,刚性大,板体性能好,有较强的扩散 应力的能力。 柔性路面主要指除用水泥混凝土做面层和基层以外 的路面,俗称为黑色路面。 • 例如,各类沥青路面、碎石路面,它的刚度较小, 在荷载作用下弯沉变形较大。土基和基层的强度对 路面结构整体强度有较大的影响。此类路面有弹性, 柔性较好,路面无接缝,有较好行车舒适性能。
• 坑槽——指的是在行车作用下,路面骨料 局部脱落而产生的坑洼。 • 沉陷——指的是由于路基的竖向变形而导 致路面下沉的现象。 • 车辙——车辆长时间在路面上行驶后留下 的车轮永久压痕。路面车辙深度直接反映 了车辆行驶的舒适度及路面的安全性和使 用期限。
• 波浪——在基层平整度较差、面层厚度较 薄的地段往往由于施工质量等原因,基层 不平整会反映到路面上,车辆荷载作用下 面层不平整会愈加明显,形成呈现中间低、 两边高的横向波浪形路面。 • 龟裂——是在重复交通荷载作用下,面层 或基层疲劳破坏产生的一系列相互贯通的 裂缝。龟裂只发生在重复荷载作用的地方。
公路概论教案-1.2 公路等级与设计依据

课时计划连线3、二级公路:供汽车行驶的双车道公路5000~15000(路上可设置慢车道供非汽车交通行驶)4、三级公路:供汽车行驶的双车道公路2000~60005、四级公路:供汽车行驶的双车道:2000以下公路单车道:400以下公路网:在一定区域内,相互联络交织成网状分布的公路系统。
高速公路,一级公路为主干线;二三级公路为基本线;四级公路为支线。
三、公路等级选用根据公路功能、路网规划、交通量,并充分考虑所在地区的综合运输体系,远期发展等,论证后确定(高速公路和具有干线功能的一级公路的设计交通量按20年预测;具集散功能的一级公路及二三级公路按15年预测)公路最基本的设计依据:①设计车辆②交通量③设计行车速度一、设计车辆:因汽车的物理特性及行驶于路上各种大小车辆的组成对于公路几何设计有决定意义,须选择有代表性车辆。
①小客车②载重汽车③鞍式列车思考:当公路上行驶的车辆并非这三种时,如何做?二、设计速度公路设计速度:是指在气候和交通量正常的情况下,汽车只受公路自身条件(几何要素,路面,附属设施等)影响同时,一般驾驶员能保证安全和舒适行驶的最大行驶速度。
行驶速度:是指汽车在公路上的实际行驶速度,与其气候,地形,交通密度,公路本身条件以及驾驶员技术有关公路设计车速度选用根据功能结合地形,交通组成方向的车道(虚可跨越)白线→区分同方向的不同车道(虚可并线)以身边实际的公路建设为例进行解释对设计车辆对设计的影响及3种代表性车辆特点进行解说区别公路设计速度与行车速度联系实际讲解15′10′5′。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线形标准
设计车辆外廓尺寸(m)
车辆类 总长 型
总宽
总高
前悬
轴距
后悬
小客车
载重汽 车 鞍式汽 车
6
12 16
1.8
2.5 2.5
2
4 4
0.8
1.5 1.2
3.8
6.5 4+8.8
1.4
4 2
第四节 公路的基本组成
公路是设置在大地上供各种车辆行驶的一种线形带状结 构物,主要承受车轮荷载的反复作用并经受各种自然因 素的长期影响和破坏。 公路是由线形和结构两部分组成 一、路基 1、什么是路基:路基是公路线形结构的主题,是由土、 石按照一定尺寸、结构要求建筑成土工结构物的带状 2、路基的作用:与路面共同承受行车荷载的作用,同 时抵御各种自然因素造成的的危害。
二、路面 1、什么是路面:是用各种路面材料按照一定的比例经 混合拌制分层铺筑于路基顶面后形成的结构物。 2、路面的作用:主要供车辆安全、迅速和舒适地行驶。
三、桥梁、涵洞 1、什么是桥梁、涵洞:公路跨越河流、沟谷以及其他 线路时,为了保证公路的连续性,则需要修建桥梁或涵 洞等结构物来跨越。 2、如何区分桥梁和涵洞:结构物单孔跨径小于5米或多 孔跨径小于8米时,称为涵洞;当单孔跨径大于5米或多 孔跨径大于8米时,称为桥梁。 3、我国桥梁发展历史 公元35年东汉光武帝时,在今宜昌和宜都之间,出现了 架 设在长江上的第一座浮桥。 在秦汉时期,我国已广泛修建石粱桥。世界上现在是保 存着的最长、工程最艰巨的石粱桥,就是我国于1053一 1059年 在福建泉州建造的万安桥,也称洛阳桥,此桥 长达800米,共47 孔,位于“波涛汹涌,水深不可址” 的
第二节 交通量
一、车辆折算 设计车辆:作为设计控制的应该是有代表性的标准型号 汽车。 汽车代表车型分类与车辆折算系数 代表车型 车辆折算系数 车型说明
小型车 中型车 1.0 1.5 ≤19座的客车和载质量≤2t的 货车 >19座的客车和载质量> 2.5t~7t的货车 载质量>7t~≤14t的货车 载质量>14t的货车
⑵月平均日交通量(MADT) ⑶周平均日交通量(WADT) 2、小时交通量 ⑴小时交通量,指一小时内通过观测站的车辆数 ⑵高峰小时交通量(PHT),是指一天内的车流高峰期 间连续60min的最大交通量(辆/h) ⑶第30位小时交通量,它是将一年内8760个小时的交 通量按照从大到小的次序排列,期中从大到小序号第30 位的那个小时的交通量。 设计小时交通量=(0.12~0.155)×年平均日交通量 三、道路通行能力 1、基本通行能力 2、可能通行能力 3、设计通行能力
仅为52公里,数量为374座。1993年发展到682座,总 长136公里。隧道平均长度为199米,均是二级以下的 短隧道为主。 截止到2002年底,在我国有8600多座铁路、公 路隧道,总长度约4370多公里,居世界第一。交通 部副部长胡希捷宣布,我国已成为世界上隧道和地下工 程最多、最复杂、发展最快的国家。 终南山隧道2001年1月由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批准 立项建设,设计工期为67个月,总投资约25亿元人民币。 秦岭终南山隧道重大工程是“十五”期间陕西交通三大 标志性工程之一,被誉为“中国第一长隧”的秦岭隧道 横穿秦岭山脉,断层、涌水、岩爆、瓦斯爆炸等灾害频 发,其中列入铁道部科研攻关项目的就有6大类、24个。 隧道是沟通黄河经济圈与长江经济圈的交通枢纽,也是 陕西省规划的“米”字形公路网主骨架西康公路中的重
1978 ~1987年的10年间,到1987年底,全国公路 通车里程达到98万公里,比1978年增加9.2万公里;二 级以上公路2.9万公里,比1978年增加近两倍。 1987年,随着改革开放和商品经济的发展,我国公 路交通事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作用和效益,日益为 各方面所认识和所接受,在公路建设方面主要表现在: 公路里程增加,公路等级提高;公路科学技术取得巨大 进步;公路养护管理有了新的进展。 我国的高速公路发展比西方发达国家晚近半个世纪 的时间,1988年上海至嘉定高速公路建成通车,结束了 我国大陆没有高速公路的历史;1990年,被誉为“神州 第一路”的沈大高速公路全线建成通车,标志着我国高高速公路里程达3.6万公里,五年增加2.4万公里。 ③、继续完善国省干线公路网络,提高技术等级,二级 以上公路里程达45万公里,五年增加13万公里。 ④、县乡公路达180万公里,五年增加30多万公里,新 改建农村公路120万公里。 2、高速公路发展规划 ①、东网:东部地区基本形成高速公路网,长江三角洲、 珠江三角洲、环渤海地区形成较完善的城际高速公路网 络。 ②、中联:中部地区实现承东启西、连南接北,东北与 华北、东北地区内部的连接更加便捷。 ③、西通:西部地区实现内引外联、通江达海,建成西 部开发八条省际公路通道。
公路概论 教案
青海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交通土木工程系 王岳峰
第一张 概述
第一节 我国公路发展概况 一、公路发展简史 中国公路的发展大体经历了如下三个阶段: 1)古代道路(公元前21世纪~公元1911年) 早在公元前2000年,我国已出现可行驶牛、马车的 道路。秦朝时期,强调“车同轨、书同文”。公元前2 世纪,我国通往中亚细亚和欧洲的丝绸之路开始发展起 来。唐代是我国古代道路发展的鼎盛时期,初步形成了 以城市为中心的四通八达的道路网。清代道路网系统分 为三等,即“官马大路”、“大路”、“小路”。“官 马大路”分东北路、东路、西路和中路四大干线,共长 2000多km。
大型车
拖挂车
2.0
3.0
二、交通量的定义及分类 (一)交通量的定义 交通量(又称交通流量或流量):是在指定时间内通过 道路某地点或某断面的车辆、行人数量。 (二)交通量的表示方法 1、平均交通量 ⑴年平均日交通量(AADT) 《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规定,公路远 景设计年限: 高速公路、一级公路—20年; 二级公路—15年 三级公路—10年 四级公路—10年
总长32.4公里的苏通长江大桥
全长36公里的杭州湾跨海大桥
全长2.588公里的西堠门大桥
二 我国公路行政等级及建设规划 (一)公路的行政等级 1、根据交通部颁发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路管理条例 实施细则》有关规定,把公路分为: ①、国家干线公路(国道) G ②、省干线公路(省道) S ③、县公路(县道) X ④、乡公路(乡道) Y ⑤、专用公路 Z (二)我国公路建设规划 1、“十一五”公路建设发展目标 进一步完善公路网络,发挥路网整体效率。 ①、全国公路总里程达230万公里,五年增加38万公里。
桥梁的基本形式
涵 洞 圆管涵
盖板涵
箱涵
拱涵
四、隧道 在山区修筑公路,经常有较高的山岭阻拦,如果选 择绕的方式过山岭,有可能造成里程大大增加,纵坡陡 峻,线形迂回较多,技术标准偏低。在这种情况下,可 以考虑在一个适当的高程和地形处,打通一条山洞连接 山岭两侧的公路,这样就可以避免上述路线的缺点而取 得一条捷径。这类山洞就是公路隧道。还有一种情况, 当公路需要穿越深水层或所跨越的江海湖泊不适宜修建 桥梁时,也可以考虑隧道方案。 据交通部统计,20世纪50年代,我国仅有30多座隧 道,总长约2.5公里。六七十年代,我国干线公路上曾 修建了百米以上的公路隧道。1964年修建的北京至山西 原平公路上,修建了两座200米以上的隧道,已是非常 大的工程。据统计,到1979年,我国公路隧道通车里程
成部分,它的建成对促进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和陕西 省与周边省市的经济交流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秦岭终南山特长公路隧道是西安至安康高等级公路 的控制性工程,与已建成的我国第一长隧道——西安安 康铁路秦岭隧道并行。 这一隧道是国家规划的包头- 西安-重庆-北海、银川-西安-武汉两条公路西部大 通道共用的特大型控制性工程,是沟通黄河经济圈与长 江经济圈的交通枢纽。隧道建成后,将使西安至柞水的 公路里程缩短60公里,行车时间缩短2.5小时。 2001年,隧道试验段开始施工,2002年初全面开工, 2004年12月13日——全线贯通,。工程开工后,参建 单位仅用34个月就完成了36.04公里的主洞掘进任务, 平均月掘进1060米。在山岭公路隧道中,其工程规模、 主洞长度、主洞埋深、分段通风长度、竖井深度及直径 均列全国第一位。
我国高速公路经过17年的持续快速发展,使公路基 础设施总体水平实现了历史性跨越。随着京沪、京沈、 京石太、沪宁合、沪杭甬等一批长距离、跨省区的高速 公路相继贯通,我国主要公路运输通道交通紧张状况得 到明显缓解,长期存在的运输能力紧张状况得到明显改 善。 今年5日召开的2008年全国交通工作会议上统计,截 至2007年底,我国公路通车总里程达357.3万公里,其 中高速公路5.36万公里。有21个省区市高速公路里程超 过1000公里,其中,河南、山东两省突破4000公里; 江苏、广东两省突破3000公里。 在2007年,总规模约3.5万公里的“五纵七横”国道 主干线系统于年底基本贯通,比原规划提前13年;西部 开发8条省级通道建设已完成总量的80%;苏通长江大 桥、杭州湾跨海大桥、舟山连岛工程西堠门大桥相继合
2)近代道路(1912~1949年) 一是清末和北洋政府时期,是中国公路的萌芽阶段, 我国第一条公路是1908年在广西南部边防兴建的龙州至 那甚公路,长30km。 二是国民党政府时期(1927~1949年),是我国公 路开始纳入国家建设规划阶段。1927年国民党政府的交 通部和铁道部草拟了全国道路规划及公路工程标准。 1938年我国完成滇缅公路理清表面处置100km,这是 我国历史上最早修建的沥青路面。截至新中国成立前夕, 全国通车里程只75000km。 3)现代公路 1949~1978年的30年间,全国从上到下建立了公路 管理机构,并建立了设计、施工和养护的专业队伍。国 家还颁布了一系列有关公路建设的重要法规,进行了全 国公路普查,全国恢复并改善了原有公路。截至1978年 底,公路里程达89万k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