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上期中考试试卷讲评
2011-2012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试卷分析

黄圳小学2011---2012学年度第一学期六年级语文期中考试试卷分析一、整体情况从考试成绩来看:我班整体成绩偏差,出现倒数的班级较多(有二年级语文、数学,三年级语文,四年级数学,五年级语文、数学)。
而且有些班级排名倒一与片排名倒二的成绩相差甚远(五年级数学的三项和只有84.51,与排名倒二的162. 54相差近一倍);进入前三名的班级只有两个(一年级数学、六年级语文)。
从整体来看,我校成绩出现“两头稍好,中间严重不足”的现象。
二、情况分析从学生情况来看:我校学生,整体基础差,智障学生多,好学生往外转的现象严重,从而影响整体成绩。
从教师情况来看:我校教师以年轻的占大多数,学历教高,有丰富的理论知识,都能够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但大多数是刚从大学毕业出来的,缺乏教学经验,对教学知识的连贯性还不能很好的驾驭;加上师资力量不足,上双科的教师多,教学任务教重。
三、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在这次考试中暴露了不少问题:1、教学方法还有待于进一步改进,个别教师教学方法比较陈旧。
对于我们教师来说,“要教学生半桶水,教师就得有一桶水”,这是肯定的,我们不仅要有一桶水,还要保持这桶水的质量,经常去更新,不能让它成为死水,这就要我们不断的学习,常怀创新的意识。
2、信息还不够灵通,今后要多跟兄弟学校交流学习,多与他们联系沟通,以求扩大视野、更新观念、改进教学方法。
3、对教材挖掘的不够深,教师未能把教材与生活、社会、自然、活动相联系,缺乏对重点,难点,以及知识结构的宏观把握,课堂教学显得死板僵化。
4、新教师缺乏教学经验,对教学知识的连贯性还不能很好的驾驭。
这就要求我们年轻教师要加强对专业知识的熟悉与学习,提高专业水平。
多向经验丰富的教师学习,多听他人的课,不断丰富自己。
通过这次考试,我们清醒地认识到,学生的成绩绝非是一味地反复练习就能达到效果的,关键还是要我们把精力投入在平时的教学中,充分利用好课堂教学这一阵地,把握好教材中的每一个知识点,关注学习过程,关注学生成长,在稳步中求提升,在扎实中要结果。
2012年八年级数学上册期中试卷质量分析

2012年八年级数学上册期中考试质量分析一试卷分析试题特点由试题各知识情况分布表逐一分析:本试题模拟了2012年中考试题的题量和题形。
突出了学生的计算能力检测,本试题总体感觉题量适中,坡度平缓,难点突出。
用于检测学生起到很好的查漏补缺的功用。
试题具有全面性,重复性及重点突出三大特点,同时与能力考查紧密相关。
至于学生得分底,成绩差,关键是平时的知识落实不到位,这给我提出了警示。
2012八年级数学上册试卷各知识领域考查情况分布知识点 题号 分值 百分比 数 与 代数 数与式1.2.3.13.17.19. 23 15.5% 方程与不等式函数5.6.21.24 28 27% 小计51 42.5% 空 间 与 图 形 图形的认识2,7.12. 12 10% 图形与坐标图形的变换4.7.8.9.10.11.14. 15..16.18.20 35 32% 图形与证明.22.23. 22 15,5% 小计69 57.5% 合计 120 100% 二:对答题情况的分析整张试卷检测了学生诸多方面存在的问题:如解题的过程是否规范,答题是否完备,审题是否认真,计算如何准确高效………通过这张试卷,认识到教学中存在的不足,细节决定成败,这也是基本功的训练,对于师生而言,确实强化了认知,落实,而后提高这一循序渐进的过程相当重要!下面对错误较多的题目分析:1:试卷第6题。
下面图形中表示一次函数y=mx+n 与y=mnx (m,n 为常数,且m n ≠0)的图像有可能的是( )一般来说,判断一次函数的图像观察交点,斜率,截距此三者是否一致。
本题计算交点明显有难度,应该放弃。
看交点特征,首先应该排除C,因为图像C 所表示的是两个一次函数。
图像A 中,正比例函数mn<0,一次函数mn<0,符合题意。
那么图像B 为什么错误呢?正比例函数mn>0,一次函数mn<0,矛盾。
图像D--正比例函数mn>0,一次函数mn<0,矛盾.学生过多的错误在于想求交点,明知不可为而为之,觉得困难,抓不了主次而导致出错。
期中考试试卷讲评教案(通用6篇)

期中考试试卷讲评教案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总归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
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期中考试试卷讲评教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期中考试试卷讲评教案篇1教学目标1.明确试卷存在的错误及原因,强化知识的薄弱环节。
2,培养学生养成独立订正的良好习惯,自觉查漏补缺,认真订正试卷错误。
3. 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更正试卷中的错误题型。
通过分析错题,把握解题的思路和方法,提高常见题型的答题策略。
教学过程一、考试情况分析:1、班级情况分析整体来说比以前有了很大进步,主要体现在:书写比以前认真了;做题格式更规范了;成绩有了很大提高。
2、表扬优秀和进步明显的学生通过这次考试,还涌现出了一批优秀的同学和进步大的同学,他们分别是……在这里,我们要用掌声向他们表示祝贺,希望他们再接再厉,取得更大进步。
其他同学也不要灰心,因为只要你稍加努力,下一次成功一定会属于你。
3、分析错题原因从试卷中不仅要看到优点,更重要的是找到不足,并加以改正从这次的考试中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学习习惯还有待提高,比如个别同学书写不认真,出现抄错数的现象,书写格式不规范、基础知识掌握不扎实,尤其表现在填空题和计算能力上、解题策略问题、知识缺乏问题二、学生自主订正由于这些原因,导致了试卷中一些题出现了错误,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这份试卷,看看如何利用试卷中的错误,找到解决它们的策略。
下面首先请同学们自我检查分析,完成三件事情1、自查检查自己出错的原因。
2、纠正:把自己能改正的题目改正过来。
3、记录:把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记下来。
三、小组合作,交流下面我们就进行小组交流,把刚才自己解决的问题说给小组内同学听,自己解决不了的请小组同学帮忙,最后小组长把你们小组出题较多的题记下来。
学生合作交流四、典型题型分析:课前老师也对错题进行了统计,通过刚才的小组合作有些问题已经解决了,那下面我们主要来研究这些题:(一)填空:第4题一头牛的体重是5600kg,正好是一头牛的8倍,这头牛重()kg.第8(2)题地球赤道的周长是四万零七十五点六九千米。
2012四年级数学期中试卷分析

2011~2012学年上学期期中考试试卷分析------四(5)班数学本学期数学期中考试由年级命题并组织的一次考试,现对我班考试情况做具体分析: 一、试卷命题分析本次考试主要是考查学生对第一至第三单元的掌握情况。
试卷共有六大题,第一题快乐我来填;第二题是非我判断;第三题开心我会选;第四题计算我能行;每五题作图;第六题问题我解决。
本张试卷不仅考查了学生对基本知识的掌握,而且考查了学生的数学学习技能。
注重了基础知识的训练,体现"数学即生活"的理念,让学生用学到的数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各种数学问题。
二、学生考试情况分析1、本次考试共有53人,最高分100分,最低分78分,平均分为91.3分,及格率100%,优秀人数51人,优秀率96.2%。
从成绩来看,学生对前三单元的掌握还是比较好,但仍然存在不足。
毕竟有些孩子的成绩还没达到预定目标。
2、各题得分情况分析3、试卷所呈现的问题。
1)应用题比较薄弱。
从整张试卷看,应用题的得分率最低,可见学生在应用这一块比较落后薄弱;出错率最高的题目是:一种观赏蔬菜---袖珍南瓜原价每盆30元,为了促销,现在买5盆送一盆。
王阿姨一次买了5盆,每盆便宜多少元?这种题型在平时已经练过,只是考试之前未做重点复习,学生在理解时,就没有考虑到送的一盆,很多孩子用30÷5=6(元),导致做错。
这题将近15人错,可见平时未做好巩固复习,学生就很容易遗忘,产生误解题目,而出错。
2)数学思维不够灵活。
填空题中第7题找规律,120+130+140+150+160+170=( )。
有14人做错,这题是书中的星号题,上课也做了重点讲解,方法也讨论了几种,没想到很多孩一二 三 四 五 六 试卷分值(分) 22 51027630平均得分 20 4.9 9.5 25 5.5 26.5 得分率92%98%96%93%93%89.3%子还是在计算中出错,很多孩子首尾相加得190,学生在检查中也未曾发现不对,可见学生的思维不够灵活,而且不懂如何验算。
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试卷分析20121115

C.人民生活质量提高
D.商品市场日益繁荣 误选C: 1.认真审题: “变化”“主要原因” 2.对影响价格的因素的理解
20. 汽车需求量(Q)随着汽车价格(P)、汽车购置税(T)、汽 油价格(E)、居民收入(I)的变动而变动。下列曲线图中正确反映 其变动关系的是(C)
汽车价格(P)( 下降 ) 汽车购置税(T)( 下调 ) 汽车需求量(Q) 增加
汽油价格(E)(
居民收入(I)(
下调 ) 增加 )
31.读表,回答下列问题。 表一:某商品价格变动与供给量变动的情况
单位商品价格(元) 6000 供给量 800 5000 600 4000 400 3000 200
表一所反映的经济现象是 价格变动调节生产规模。(价格影响供给) 。
表二:某商品价格变动与需求量变动的情况
不考虑其他因素,图中汇率变化产生的影响是 ①2002年至2004年,德国出口到中国的机械设备变得便宜 ②2002年至2004年,中国出口到法国的纺织品更具竞争力了 ③2008至2009年,法国学生来中国留学需要的费用减少了 ④2008至2009年,中国企业赴欧元区国家投资设厂更有利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结合经济生活有关知识,分析下列案例中企业是如何
从“第一曲线”向“第二曲线”转化的。(12分) 如何 知识 审设问 限定 主体 客体 方向 分数
结合经济生活有关知识,分析下列案例中企业是如何
从“第一曲线”向“第二曲线”转化的。(12分)
材料 (1)某市素有“中国锁都”之称。近 年来,铜、锌等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 该市锁具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改变以模 仿为主的制造工艺,使用新型、便宜的 人工合成材料,使产品种类不断推陈出 新,销售量持续上升。
2012年八年级语文期中考试试卷分析

语文试卷分析八年级语文期中考试试卷分析一、对试题的总体认识:本次考试的语文卷,从形式上看,它符合学生的学习实际。
试卷的结构主要分为“积累与运用” “阅读理解”和“作文”;从考查内容上看,语文学习中应掌握的重要的知识点在试卷中都有体现,且体现得较为灵活,以检测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知识的运用能力为主。
命题者重点关注了语文教学改革的潮流和新课改对语文教学的基本要求,同时也考虑了初中语文教学的现状。
从总体上看,本次考试的试卷既有助于推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健康发展,推进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也有助于引导学生不断提高语文素养,大面积提高初中教育教学的质量,试卷的导向性较好。
二、学生成绩分析42班参考学生48 人,及格45 人,及格率为93.75%,92分以上30人,最高分112,学生成绩整体良好,但已有两极分化的趋势。
三、对各板块的分析(一)第一板块:积累与运用本题分为语言积累与运用和综合性学习与探究两大块1、找出注音正确的一项和书写正确的一项。
正确率比较高。
部分学生对“炮制”的“炮”的读音把握不准导致错误。
2、根据选文内容填入相应词语,因对选文意思把握不清错误较多。
3、根据语境仿写句子,有些同学不认真审题且语言贫乏因而得分率较低。
4、默写题。
由于题量小,内容均出自课文正,正确率较高。
5、分析上海世博会志愿者口号含义,该题重在考察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但大多数同学因为思考不认真故得分率不高。
(二)第二板块:阅读探究本题共选了四篇文章,前二篇均选自课文内容,总的来说,学生掌握还不错。
但第一篇《小石潭记》当中的第17小题分析“以”字的理解,学生失分较多。
这是由于我平时教学中的失误,没有将此作为重点,在以后的教学中,会弥补这一点。
第三板块:作文本作文题是命题作文,命题者要求学生补全题目写自己的真情实感。
对于初二的学生来说,这个题目不难写,这个年龄的学生已经有了对“美”的思考,但是不是很成熟。
读书学生有真情实感,写起来顺手。
2012年上期一年级语文期中试卷分析

2012年上期一年级语文期中试卷分析向敏这次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期中试卷共十一道大题,总分为100分。
分“基础知识”(占总成绩的76%。
包括看拼音写词、填量词、照样子,写一写、选字填空等)“阅读理解”(占总成绩9%)“看图写话”(占总成绩9%)这几类组成。
主要以课文的知识为主,约占76%,课外知识占24%。
总目标是“掌握基础知识、突出各种能力。
”一、整体水平分析1.看拼音写词语:大部分学生书写不正确,得分率低。
2.在几个小题中,把字分成俩部分写下来、写含有这个部首的字、连一连完成得较好,得分较多。
照样子,写一写完成的不是很好。
3.按课文内容填空`:学生对课文非常熟悉,但个别字不会写在注音过程中出错。
量词填空写的比较好。
用词语说话大部分同学不会写,比较难。
4.选字填空失分在“是”和“事”的区别,超范围了。
5.课外阅读完成得不太好,尤其对中等以下程度的孩子来说,失分惨重,不会从文章中找到答案。
6.看图写话:这次要求学生看图编故事,大部分学生能通过对图画的仔细观察写出大概意思,但中等以下孩子在此方面欠缺。
二、问题归因“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
同时要注重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促使学生持续发展。
”说到底也就是要处理好基本素质与创新能力的关系。
从现状来看,前部分的要求还没做到,这从我们的“基础积累”这大块得分率便可以找到答案。
可见,学生在基础知识方面掌握得不扎实。
后者还也是较薄弱的。
如:读短文,回答问题,写话。
可见学生对这一类型的题目还没掌握好,或者说学生平时很少接触这种训练。
三、解决方法在发现问题和基本分析的基础上,我对自己下一步语文教学初步提出以下几个建议:1.加强字词的积累。
2.课内阅读效率要逐步提升。
阅读教学一定要紧紧抓住单元训练重点,引导学生感受、理解,培养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
要提倡整体感悟,抓住重点片断和关键词语,对课文的重点,要细细地读,体会字里行间丰富的内涵。
2012年九年级第一学期期中考试数学试卷分析

2012年九年级第一学期期中考试数学试卷分析利福塔中学:米泽刚一、基本情况分析1、试题分析试题难度适宜,能重视考查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数学思想方法。
部分题目可直接运用公式、定理、性质、法则解决,无繁难计算、证明,注重新旧知识的联系及周密思考的习惯,并且试卷中设计了一道折叠和一道剪拼的操作题,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对教学有导向作用。
2、从学生得分情况上分析考试成绩并不理想,高分不多,不及格人数太多。
二、从学生的失分情况上分析教情与学情1.基础题和中档题的落实还应加强。
比如,学生必会,应该拿分的一些中档题得分情况并不理想。
这是因为我们在教学中对学生的情况了解不够多,课堂密度小,双基的落实不到位。
2.学生数学能力的培养上还有待加强。
(1)审题和数学阅读理解能力较弱。
对于几何综合题练的很少,无从下手;造成严重失分。
,以后加强这方面的训练。
(2)计算能力较弱。
从所阅卷中可以看出,一部分学生的计算能力较弱。
比如,第21题与第23题,这是送分题,但学生因为粗心,或记错一个三角函数值而出错;另外,最基本的方程也未得满分。
(3)运用数学思想方法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还需加强。
试卷设置了一些涉及到开放性、探究性、应用性的问题,比如:第7题、17题、18题、19题、20题、24题、25题、26题等;从阅卷和最后的得分情况可以看到学生的得分率都不高,学生所学知识较死,应变能力也不好。
这说明平时教学中,注重的只是告诉学生怎么解,而忽略了为什么这么解,也就是只有结果没有过程。
造成学生应变差,题目稍有变化,就不知如何下手。
学生不会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结合数学思想去解决问题,这也是优秀率低的一个主要原因。
三、今后几点措施:1.加强对课程标准的教学研究。
比如从试卷中体现出来的:立足基础性、注重能力性、感受时代性、强调应用性、渗透探究性、关注创新性、重视综合性、体验过程性。
特别指出的是考试过程也是学习过程。
2.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和学习能力的培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0%
24.3%
潘检明
C111
2225
50.5
2.3%
31.8%
潘检明
全年级
21033
59.6
19.0%
51.0%
初三化学等第划分情况统计表
A:15%B:20%C:30%D:20%E:13%F:2%
班级
人数
A≥84
B≥68
C≥50
D≥38
E≥27
F≤26
C104
47
11
12
19
2
3
0
C105
株洲市七中九年级化学学科集体备课电子教案
主备课教师:肖春林 二次备课教师: 集体备课时间:2012.5.2
课时
编号
54
本课
课题
2012年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卷讲评
本课
课时
1课时
个性化
修改记录
教学
目标
1.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发现自己在考试试卷中存在的错误,在老师的启发、指导和同学的帮助下,认识产生错误的原因,并及时更正自己的错误,吸取教训,形成深刻的印象;
2.第32题: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以求出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质量(即反应后减小的质量),再利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求出碳酸氢钠和生成的氯化钠的质量;反应后溶液中的溶质是氯化钠,但其质量有两部分,包括生成的氯化钠和原样品中的氯化钠,反应后溶液的质量可以利用质量守恒定律求出来,这样,反应后溶质的质量分数就可以计算出来了。
3.考试时量为90分钟,满分为100分。
4.难度系数约为0.60左右。
5.题量:五道大题,32个小题;试卷长度为6个版面。
6.题型及赋分:选择题占40分,填空题占24分,简答题占8分,实验与探究题占18分,综合题占10分。
二、考生情况分析
初三化学学科班级情况统计表
班级
总分
人平分
优秀率
及格率
任课教师
C104
3210
68.3
27.7%
76.6%
肖春林
C105
3238
70.4
39.1%
69.6%
杨会云
C106
2900
60.4
25.0%
50.0%
杨会云
C107
2809
63.8
22.7%
59.1%
曾风来
C108
2695
57.3
14.9%
46.8%
潘检明
C109
2203
55.1
15.0%
40.0%
杨会云
C110
2.逐步掌握灵活多样的解题方法和技巧,做到活学活用。
重点
难点
重点:学生自行探究纠错以及所学知识的灵活运用。
难点:对学生审题、解题技巧的指导。
教学
方法
学生讨论探究、教师启发指导
教 学 过 程
一、试卷情况简析
1.本学科试卷由芦淞区教研室统一命题,全区统一考试时间、统一记分标准,分校流水阅卷。
2.考试范围:初中化学全部内容。
1.第20题:考查反应发生的先后顺序,并由此推测发生的实验现象。此题难度大,多数学生弄不明白,乱填选项,错误多,失分严重。
2.第25题:考查对分子示意图的认识和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与配平,并由此判断选项的正误。此题难度大,许多学生灵活运用的能力差,不知如何分析,导致乱填选项,错误多,失分严重。
3.第26题:考查溶解度的计算、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判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计算、配制溶液所需仪器等。此题难度较大,许多学生做错,失分严重。
化学试卷第3、4、7、9、13、17、19、20、21、23、25、26、28、30、31、32题。
学生代表上台展示,师生评价,教师启发、指导。
(四)教师重点讲解:
1.第28题:题中已知B为纯碱,即碳酸钠,A和C是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且类别不同,又要求都能与碳酸钠发生反应,由此推断A和C中有一种是酸,一种是碱,酸可以是硫酸、硝酸等含氧酸,碱只能是氢氧化钙或氢氧化钡。此题开放度很大,A可以是H2SO4、HNO3、Ca(OH)2或Ba(OH)2等,A与C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也可以写出好几个。
4.第28题:是一个开放性推断题,考查酸、碱、盐的化学性质及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此题难度大,许多学生未填,得分少。
5.第30题:是一个大型的实验探究题,主要考查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此题难度很大,绝大多数学生未得分。
6.第32题:是一道综合计算题,考查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化学方程式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综合计算等。此题难度很大,绝大多数学生未做,得分极少。
四、学生讨论探究,自行纠错,教师启发指导
(一)学生自行纠错:
提前将考试试卷发给学生,要求学生找出自己的错误之处,并设法更正。
(二)小组合作学习:
找出周围同学试卷上出现的错误,相互讨论,改正错误,并说出理由。
(三)班内大展示:
学生代表就下列出现错误较多的小题讲解答案,说明理由,并指出该题考查了哪些知识点?还可怎样出题?
46
12
18
7
7
2
0
C106
48
10
10
11
10
7
0
C107
44
8
10
17
7
1
1
C108
47
6
9
12
13
6
1
C109
40
5
5
11
9
9
1
C110
37
0
4
10
13
8
2
C111
44
1
5
16
12
8
2
年级
353
53
73
103
73
44
7
表扬:
1.班得分在90分以上的有
。
2.学习成绩进步大的有
。
三、指出学生在考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作业
布置
1.更正自己试卷上出现的错误;
2.完成《基训》P87~P92的模拟试题。
教学
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