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课件】致大海
合集下载
《致大海》优秀课件

拜伦
1823年秋天,烧炭党运动失败,拜 伦曾率领自己召募的一支军队,乘自己 出资武装的一艘战舰,远征巴尔干,声 援希腊人民反对土耳其统治的民族解放 斗争,并亲任远征军统帅。拜伦劳心竭 力,最后病死在战争前线的阵地上,鞠 躬尽瘁,为自由而献身。
研读文本
诗歌追怀了拿破仑、拜伦,作者用哪些语言描 写他们并透露了作者对他们怎祥的评价?
在俄罗斯文学中,他是积极浪漫主 义的开创者,也是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 奠基人。普希金坚定地站在十二月党人 一边,反对专制农奴制度,热爱、追求 自由,因此遭到沙皇政府的迫害。他对 俄罗斯文学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被高 尔基誉为“俄国文学之始祖”。
普希金的作品富有强烈的人民性, 因而被称为“俄罗斯生活百科全书”。 他一生写共写抒情诗800多首,如著名 的《自由颂》《致恰达耶夫》《致大海》 《致诗人》;叙事诗《茨冈》《青铜骑 士》;长篇小说《上尉的女儿》;短篇 小说集《别尔金小说集》和代表作长篇 诗体小说《叶甫盖尼·奥涅金》。
情感。诗人把石岸想象成凝固的,已是诗人内化的 自然。接着,诗人由观海,到由海反观,最后与海同 一了。在这一瞬间,海是诗人思绪向远方的延伸,是 海向俄罗斯土地的延伸,这就是作者创作这首诗时 的思想活动。
课堂小结:
作品把自然景物拟人 化,以大海为自由的象 征,歌颂大自然自由奔 放的壮美和崇高,突出 人与自然在感情上的共 鸣,寄托了诗人对自由、 解放的热烈追求和对专 制统治的憎恶、反抗。
• 为支持纺织工人暴动,发表讽刺诗《〈制压破坏机器法 案〉制订者颂》,这是英国文学史上第一篇反映资本主 义剥削方式的杰作。
• 1816年拜伦离开英国,后在意大利参加烧炭党的组织, 反抗奥地利的统治。这一时期创作长篇叙事诗《唐璜》。
• 其诗作以辛辣的社会讽刺、批评和对自由、民主的讴歌, 极大的鼓舞了欧洲的民族民主运动,在世界各国的革命 志士心中引起了强烈共鸣,但表现的个人主义和悲观厌 世的消极成分比较严重。
《致大海》ppt课件

我全心渴望的国度啊,大海! 多么常常地,在你的岸上 我静静地,迷惘地徘徊, 苦思着我那珍爱的愿望。
展开分析
写作此诗时的诗人有没有得到自由? 没有
直到现在,我还不能离开 这令我厌烦的凝固的石岸, 我还没有热烈地拥抱你,大 海! 也没有让我的诗情的波澜 随着你的山脊跑开!
展开分析
写作此诗时的诗人有没有得到自由? 没有
精神的旗帜,高高飘扬在历史的天空。
深入探究
诗人在诗中以“你”称呼大海,这种写法有何作用?
试分析本诗直抒胸臆的抒情方式。
展开分析
诗人对人格化了的“大海”抱有什么感情呢?请同学们再读文本 ,体会其中的情感。
深入探究
诗人为什么如此热爱大海? 诗人笔下的大海,首先是真实存在的大海,它自由奔放、浩渺无际,
知人论世
题解
《致大海》是一首政治抒情诗,表达了诗人 反抗暴政,反对独裁,追求光明,讴歌自由的思想 感情。
致,向对方表示情意。 大海,诗歌抒情的对象。 致大海,是对大海表达自己的情意,也是作 别大海。
诵读诗歌,疏通文意
(请同学注意正音,节奏及感情基调把握) 亚历山大·谢尔盖耶维奇·普希金的抒情诗,其语言之丰富、 精练,堪称一绝。他的诗歌语言无所不包,既有浪漫的辞 藻,也有传统的诗歌用词,更有贴近现实的言辞、日常的 口语和乡野的民间词汇。他甚至能将古斯拉夫语和时髦的 外来词汇巧妙地融入诗中,使诗歌更具深度和广度。 尤其是普希金关于爱情的诗歌,篇幅虽短小,但结构紧凑、 语言凝练,每一首都充满了无尽的精致与美感。他的诗歌 语言,如同他的爱情观一样,既深沉又热烈,既传统又现 代,既简洁又丰富。这使得他的诗歌不仅具有极高的艺术 价值,更在简洁中蕴含着深邃的情感与哲理。
深入探究
诗歌追怀了拿破仑、拜伦,作者用哪些语言描写他们并透露了作者对他们怎祥的评价?
展开分析
写作此诗时的诗人有没有得到自由? 没有
直到现在,我还不能离开 这令我厌烦的凝固的石岸, 我还没有热烈地拥抱你,大 海! 也没有让我的诗情的波澜 随着你的山脊跑开!
展开分析
写作此诗时的诗人有没有得到自由? 没有
精神的旗帜,高高飘扬在历史的天空。
深入探究
诗人在诗中以“你”称呼大海,这种写法有何作用?
试分析本诗直抒胸臆的抒情方式。
展开分析
诗人对人格化了的“大海”抱有什么感情呢?请同学们再读文本 ,体会其中的情感。
深入探究
诗人为什么如此热爱大海? 诗人笔下的大海,首先是真实存在的大海,它自由奔放、浩渺无际,
知人论世
题解
《致大海》是一首政治抒情诗,表达了诗人 反抗暴政,反对独裁,追求光明,讴歌自由的思想 感情。
致,向对方表示情意。 大海,诗歌抒情的对象。 致大海,是对大海表达自己的情意,也是作 别大海。
诵读诗歌,疏通文意
(请同学注意正音,节奏及感情基调把握) 亚历山大·谢尔盖耶维奇·普希金的抒情诗,其语言之丰富、 精练,堪称一绝。他的诗歌语言无所不包,既有浪漫的辞 藻,也有传统的诗歌用词,更有贴近现实的言辞、日常的 口语和乡野的民间词汇。他甚至能将古斯拉夫语和时髦的 外来词汇巧妙地融入诗中,使诗歌更具深度和广度。 尤其是普希金关于爱情的诗歌,篇幅虽短小,但结构紧凑、 语言凝练,每一首都充满了无尽的精致与美感。他的诗歌 语言,如同他的爱情观一样,既深沉又热烈,既传统又现 代,既简洁又丰富。这使得他的诗歌不仅具有极高的艺术 价值,更在简洁中蕴含着深邃的情感与哲理。
深入探究
诗歌追怀了拿破仑、拜伦,作者用哪些语言描写他们并透露了作者对他们怎祥的评价?
《致大海》PPT课件

2021
16
课堂小结
欣赏诗歌,首先必须把握诗歌的意象。意
象是溶注了诗人思想情感的物象,它往往 又具有某种象征意义,本诗中的“大海” 既是自由精神的象征,也是诗人借景抒情 的对象,因而“大海”浸透了诗人的主观 情感。把握了此点便等于掌握了解读诗歌 的钥匙,另外要欣赏品味诗歌深刻的内涵 和佳妙之处,还必须通过反复的诵读,只 有这样涵泳咀嚼才能探微览胜,深入佳 境。
2021
12
具体研习
问题1 作者对大海的礼赞反映了什么?
反映了诗人对自由的热爱与追求
问题2 诗人由大海联想起与大海有关的英雄拿破仑
和诗人拜伦这反映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一方面表明诗人对自由精神的不懈追求
另一方面也反映了诗人对结局增添了前 程渺茫,壮志难酬的悲哀
2021
13
艺术鉴赏
1.诗人对大海的感情是什么?其实质是什么? 怀念、礼赞。其实质是对自由的热爱与追求。
侵略性质。1814年反法同盟军队攻陷巴黎,
拿破仑被流放到厄尔巴岛。1815年3月出逃,
在法国人民和军队的拥戴下重夺政权。6月,
在滑铁卢战役被反法同盟打败,再次退位,
流放到太平洋的圣赫勒拿岛,后病死于该岛。
2021
10
相关资料
乔 治 戈 登 拜 伦
··
英国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为支持纺织工
人暴动,发表讽刺诗《〈制压破坏机器法
家、军事家。1795年10月5日临危受命,平
定了王党分子的叛乱。后远征意大利,打败
奥地利并侵入埃及。1799年发动雾月政变,
就任第一执政。1804年建立法兰西帝国,自
任皇帝,实行资本主义改革,制定《拿破仑
法典》。对外扩张多次打败欧洲反法联军,
《致大海》精品PPT教学课件

2020/12/6
参考
8
(朗诵14、15诗节)思考:
7、“永不会忘记”、“长久地
倾
听”、“整个心灵充满
了你”表达 了诗人怎样的思想
情感?
表达了诗人对大海无比的敬 意,诗人将永远缅怀大海。
2020/12/6
9
诗歌整体鉴赏
诗的风格——
关键词:象征 直接倾诉 奔放壮美 深沉的苦闷 哀歌式的忧郁美
2020/12/6
2、诗人将要被再次流放到另一个地方,因而大
海也仿佛在为诗人发出“忧郁的怨诉”,而大海
又是自由精神的象征,在着临别时,她又向诗人
发出了“召唤的喧响”,这正是自由精神的召唤。
因而诗人在第3节中不禁直抒胸臆:“你是我心
灵的愿望之所在呀!”充分表现了诗人对自由的
向往与追求。
2020/12/6
13
参考:
返回
Thank you for reading
温馨提示:本文内容皆为可修改式文档,下载后,可根据读者的需求 作修改、删除以及打印,感谢各位小主的阅览和下载
日期:
演讲者:蒝味的薇笑巨蟹
4、拿破仑追求自由,领导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推
翻当时的封建统治,虽然仍为反动势力打败,放逐
于小岛上,但仍不能动摇他寻求自由的决心。拜伦
虽然一个是诗人,但他是一个永远追求自由的战士,
他以志愿军的身份参与希腊反封建革命,虽然不幸
牺牲,但他的精神永存。从这一点上说他们与大海
的自由奔放,冲破一切障碍的精神相似。普希金与
科一个家道中落的贵族家庭。
他一生充满忧患。普希金一生
创作有12部叙事长诗,其中最
主要的是《高加索的俘虏》、
《青铜骑士》等。此外,他还
《致大海》ppt课件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不要忧郁,也不要愤慨 不顺心时暂且克制自己, 相信吧,快乐之日就会到来. 我们的心儿憧憬着未来, 现今总是令人悲哀: 一切都是暂时的,转瞬即逝, 而那逝去的将变为可爱.
整体感知:致大海
通过讴歌大海,抒写了诗人向往自由的强烈愿望,表现了诗 人在沙皇残酷专制的现实面前,不屈不挠,追求理想的执著 精神.
小说:诗体小说叶甫盖尼·奥涅金(1831)、散文 体小说别尔金小说集(1831) 及关于普加乔夫白山起 义的长篇小说上尉的女儿(1836)
普希金作品的意义
普希金在自己的作品中提出了时代的重大问题:专 制制度与民众的关系问题,贵族的生活道路问题、农 民问题.
塑造了有高度概括意义的典型形象:“多余的人”、 “金钱骑士”、“小人物”、农民运动领袖.
还有谁能将诗写得像泰戈尔这般天籁 没有 了.只有在泰戈尔那里,你才能读到花草如此迷人 的芳香,儿童如此稚气的幻想,恋人如此真情的歌 唱.泰戈尔仿佛天生超脱了世俗的繁琐,天生只为 光明而飞翔.
所以,当喧嚣繁杂的都市生活和车轮一样单 调压抑的忙碌令你满脸倦容的时候,朋友,请读一 点泰戈尔吧,他会让阳光重新洒满你的胸膛
泰戈尔的成就
1913年,他的诗集吉檀迦利“由于他那至为敏锐、 清新与优美的诗篇;这些诗不但具有高超的技巧, 并且由他自己用英文表达出来,便使他那充满诗 意的思想成为西方文学的一部分”,泰戈尔被瑞 典文学院授予该年度诺贝尔文学奖这一最高荣誉, 成为第一个获得这项殊荣的亚洲作家.漫长的55 年后,日本的川端康成才又一次夺取这一桂冠.泰 戈尔因此而蜚声世界.
促进了俄国社会思想的前进,有利于唤醒人民,有利 于俄国解放运动的发展.
普希金的优秀作品达到了内容与形式的高度统一,他 的抒情诗内容丰富、感情深挚、形式灵活、结构精 巧、韵律优美.他的散文及小说情节集中、结构严整、 描写生动简练.对俄罗斯现实主义文学及世界文学的 发展都有重要影响
《致大海》PPT精品课件

答案:①必须先把这种成见抛开才行;②谁也不知道;③如果一首诗歌引不起共同 的情趣 解析:①本题所给文段谈的是如何理解原始诗歌,开头以较多的笔墨写了现代人对 诗歌的成见,然后说到理解原始诗歌的正确做法,故①处应填写一个承接上文的句 子,如“必须先把这种成见抛开才行”一类的句子。②上文先说“原始诗歌都不标 明作者的姓名”,然后举例子进行证明,横线处是对前面问句的回答,故应填写“ 谁也不知道”一类的内容。③上文说的是原始诗歌不属于个人,下文说“违背了共 同的信仰”会如何,显然这是一种假设的情况,故此处应填写“如果一首诗歌引不 起共同的情趣”之类的内容。
1. 下列各句中的分号和文段中“不屑一顾”之后的分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 A. 清早,我同晨风一道将光明欢迎;傍晚,我又与群鸟一起为它送行。 B. 还有一种意见认为,爱国主义有四种特点:① 时 代 性;② 阶 级 性;③ 民 族 性;④ 包容性。 C. 不管一个人如何伟大,也总是生活在一定的环境和条件下;因此,个人的见解总难免带有某种 局限性。 D. 他想把店铺撑下去;但是除了自己以外,他不让任何人碰他的鞋子。他接了一份订货后,要费 好长时间去做它。
解析:画横线的句子把“方方面面的冷落和骂声”形象地比作“寒 冬的北风”,说明当时的人对惠特曼及其诗作不仅不认可,反而冷 嘲热讽;“顿时冻成了冰块”说明惠特曼的心情绝望至极。
3.如果把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改成“那一点微光给你温暖和慰藉,给 你信心和勇气”,和原句相比较哪个表达效果更好?试从句式的角度 加以分析。
“石岸”使诗人无法热烈地拥抱大海,整个人“被缚住”了。这些 “凝固的石岸”正是黑暗现实的象征,它是拘禁诗人的无边的囚牢, 它使诗人向往自由的夙愿无法实现。
4.第15节中的“你”指什么?如何理解最后一节在诗歌中的作用?
《致大海》超级精品ppt课件

理清课文结构
主题
《致大海》通过讴歌大海,抒写了诗人对自 由的向往,表现了诗人对自由的向往,表现了诗 人在沙皇专制的残酷统治下,不屈不挠,追求理 想的执著精神。全诗感情奔放自由、意境开阔, 诗人对大海称“你”,向大海倾吐他的苦闷之情, 是一曲悲壮而凄美的自由颂歌。
1. 请找出1~7节中描写大海的诗句,思考:大海有什么 象征意义?诗人为什么礼赞大海?
写作背景
《致大海》写于1824年。1820年,年仅21岁的普希金被沙 皇放逐到俄国南部。被流放对于普通人而言,或许更多的是肉 体上的折磨,但对于这些善于捕捉生活瞬间的诗人们而言,放 逐又是一次精神砥砺的机会,无数的作家由此而跃上了文坛的 顶峰。普希金也不例外,现在我们来看看关于他流放的一些情 况。普希金21岁时即1820年因创作了大量歌颂自由、抨击农奴 制、揭露沙皇暴政的抒情诗而被放逐到南方的南高加索。25岁 即1824年又从南高加索流放到普斯科夫省的米海洛夫村。他在 离开南高加索的前夕,登上高加索海边的岩石,面对波涛汹涌 的大海,想起自己坎坷的经历,想起与大海有关的英雄,不禁 思绪起伏,写下了这首诗篇。
描写大海的诗句:如“你的蓝色的浪头翻滚起伏,/你的 骄傲的美闪烁壮观”“渔人的渺小的帆凭着/你的喜怒无常 的保护”“但你若汹涌起来,无法克服,/成群的渔船就会覆没” 等。
诗歌的第一句“再见吧,自由的元素”揭示其象征意义— —自由精神。诗人礼赞大海,就是因为大海是自由的象征。此 外,大海有广阔的胸怀、惊人的威力,这些都是诗人称赞大海 的原因。实际上,诗人对大海的礼赞表现了诗人对自由的热爱 与追求。
学习提示
《致大海》写于1824年。当时,普希金透遇放逐, 从黑海之滨的教德萨来到依国外省一个偏伴的村庄,但 沙皇的严厉惩罚并未动摇诗人心中对自由和正义的渴望。 诗中辽阔而又自由、深况而又有力、骄傲而又低强的大 海,正是诗人反抗意志的象征。阅读时,要注意体会这 首诗歌内在情绪的起伏跌宕,理解其中对现实和自我的 思考,感受诗人在重重束缚下进发出的斗争激情。
《致大海》PPT课件

他们都有大海般召唤自由的品质,诗人在他们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在这 里,诗人、大海和逝去的英雄三者融为一体。诗人极力赞颂英雄拿破仑和拜 伦,一方面表明诗人对自由精神的不懈追求,另一方面也反映了诗人对二人 的结局和自己前程渺茫、壮志难酬的悲哀。
深入探究
相关链接
拜伦
拜伦是英国历史上的浪漫主义诗人,《再别康桥》中涉及到的康河其
初读课文
( 二)理清结构,概括内容
本文共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1-2):诗人向大海告别。 第二部分(3-13):诗人由大海引起的回忆和联想,表达诗人对自由的渴望。 第三部分(14-15):收束全诗,照应开篇,抒发了诗人告别大海、怀念大 海、铭记大海、传播自由的心声。
展开分析
初读课文
本诗的核心意象“大海”与诗人心中激荡的情感相呼应。 1.请同学们找出描写“大海”这一意象的词句 。 思 考 : 在 诗 人 的眼 里,大海具有哪些特点?
初读课文Biblioteka 2.诗人对人格化了的“大海”抱有什么感情呢?请 同 学 们 再读文本,体会其中的情感。
再见吧,自由的元素! 最后一次了,在我眼前 你的蓝色的浪头翻滚起伏, 你的骄傲的美闪烁壮观。
首句中,诗人称呼大海为“自 由的元素”。“自由”二字奠 定了“大海”象征意蕴的基础, 也成为大海与诗人之间亲密情 感关联的源头所在。
展开分析
初读课文
2.诗人对人格化了的“大海”抱有什么感情呢?请 同 学 们 再读文本,体会其中的情感。
再见吧,自由的元素! 最后一次了,在我眼前 你的蓝色的浪头翻滚起伏, 你的骄傲的美闪烁壮观。 仿佛友人的忧郁的絮语, 仿佛他别离一刻的招呼, 最后一次了,我听着你的 喧声呼唤,你的沉郁的吐诉。
诗人运用了第二人称来称呼大海, 可以看出,这是诗人与大海的对话。 他两次运用“最后一次了”,第一 次从视觉的角度,第二次从听觉角 度。反复的吟咏慨叹,表达对大海 的依恋不舍之情。
深入探究
相关链接
拜伦
拜伦是英国历史上的浪漫主义诗人,《再别康桥》中涉及到的康河其
初读课文
( 二)理清结构,概括内容
本文共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1-2):诗人向大海告别。 第二部分(3-13):诗人由大海引起的回忆和联想,表达诗人对自由的渴望。 第三部分(14-15):收束全诗,照应开篇,抒发了诗人告别大海、怀念大 海、铭记大海、传播自由的心声。
展开分析
初读课文
本诗的核心意象“大海”与诗人心中激荡的情感相呼应。 1.请同学们找出描写“大海”这一意象的词句 。 思 考 : 在 诗 人 的眼 里,大海具有哪些特点?
初读课文Biblioteka 2.诗人对人格化了的“大海”抱有什么感情呢?请 同 学 们 再读文本,体会其中的情感。
再见吧,自由的元素! 最后一次了,在我眼前 你的蓝色的浪头翻滚起伏, 你的骄傲的美闪烁壮观。
首句中,诗人称呼大海为“自 由的元素”。“自由”二字奠 定了“大海”象征意蕴的基础, 也成为大海与诗人之间亲密情 感关联的源头所在。
展开分析
初读课文
2.诗人对人格化了的“大海”抱有什么感情呢?请 同 学 们 再读文本,体会其中的情感。
再见吧,自由的元素! 最后一次了,在我眼前 你的蓝色的浪头翻滚起伏, 你的骄傲的美闪烁壮观。 仿佛友人的忧郁的絮语, 仿佛他别离一刻的招呼, 最后一次了,我听着你的 喧声呼唤,你的沉郁的吐诉。
诗人运用了第二人称来称呼大海, 可以看出,这是诗人与大海的对话。 他两次运用“最后一次了”,第一 次从视觉的角度,第二次从听觉角 度。反复的吟咏慨叹,表达对大海 的依恋不舍之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品读诗歌
理清抒情线索
鉴赏诗歌
齐读 、 节诗,并请快速划出描写大海及 表现作者情感的句子且加以概括。
请划出 节中描写大海及表现作者情感的 句子且加以概括。
齐读 一 节思考:诗歌追怀了哪两位英雄
作者用哪些语言描写他们并透露了作者对 他们怎样的评价
拿破仑,法兰西第一帝国皇帝,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 1799年11月9日发动政变,推翻督政府的统治,就任第一执政。 1804年放弃共和制,建立法兰西帝国,自任皇帝,恢复等级制 度和贵族称号,实行分封制。拿破仑执政期间对外战争频繁,多 次打败数量上占优势的欧洲各国联军。1814年初反法同盟军队 攻进法国境内,4月,拿破仑退位,被流放到厄尔巴岛。1815年 3月从厄尔巴岛逃出,在法国人民和军队的拥戴下重返巴黎。驱 逐了复辟的波旁王朝,6月,在滑铁卢被第七次反法同盟打败, 再次被迫退位,流放到圣赫勒拿岛,后卒于该岛。
评价:俄国文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始祖
伟大的俄国人民诗人 俄罗斯诗歌的太阳 俄国近代文学的奠基者 俄罗斯文学语言创建者 俄国浪漫主义文学的代表 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
代表作有: 叙事诗《茨冈》《青铜骑士》 抒情诗《自由颂》《致恰达耶夫》 长篇小说《上尉的女儿》 长篇诗体小说《叶甫盖尼·奥涅金》
写作背景:
《致大海》写于1824年。1820年,年仅21岁的普希 金因创作了大量反对专制暴政和歌颂自由民主的政 治诗而引起沙皇的惊恐,被沙皇政府放逐到南高加 索。由于他热爱自由,不愿阿谀逢迎奥德萨总督, 于1824年又革职遣送回乡(第二次流放)。临别前 夕,诗人登上高加索海边的岩石,面对波涛汹涌的 大海,想起与大海有关的英雄,不禁思绪起伏,写 下了这首诗篇。
从那遥远海边 慢慢消失的你 本来模糊的脸 竟然渐渐清晰 想要说些什么 又不知从何说起 只有把它放在心底 茫然走在海边 看那潮来潮去 徒劳无功 想把每朵浪花记清 想要说声爱你 却被吹散在风里 猛然回头 你在那里
沧海一声笑 滔滔两岸潮 浮沉随浪只记今朝 苍天笑 纷纷世上潮 谁负谁胜出天知晓 江山笑 烟雨遥 涛浪淘尽红尘俗世几多娇 清风笑 竟惹寂寥 豪情还剩了一襟晚照
拜伦(1788—1824)是英国19世纪初期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出 生在一个古老没落的贵族家庭,1809年剑桥大学毕业后,在贵族院获取 了世袭议员的席位,但却受到歧视。带着一种愤懑的心情离开了祖国, 先后游历了葡萄牙、西班牙等地。当时这些国家的民族解放运动正在发 展,这大大开拓了诗人的社会政治视野。1811年回英国,为被迫害的工 人辩护,严厉斥责政府的暴行。1816年离开英国参加意大利有名的烧炭 党的秘密组织投身到火热的斗争中去,这一时期创作了著名的长篇叙事 诗《唐璜》。1823年意大利烧炭党运动遭到了失败,他离开意大利前往 希腊参加希腊人民的民族解放斗争,1824年4月9日在暴风雨中骑马外出 巡视,感染风寒,4月19不幸与世长辞。
致大海
——普希金
亚历山大·谢尔盖耶维奇·普希金
(1799-1837)
19世纪俄罗斯的伟大诗人。在俄罗斯文学中,他 是积极浪漫主义的开创者,也是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 普希金坚定地站在十二月党人一边,反对专制农奴制度,热 爱、追求自由,因此遭到沙皇政府的迫害。普希金写了不少 形式多样、题材广泛的作品,诗体小说《欧根·奥涅金》是他 的代表作。普希金对俄罗斯文学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被高 尔基誉为“俄国文学之始祖”。
齐读 、 节
读第 节,如何理解:“人们的命运都是 一样;哪里有幸福,必有教育或暴君看守
得非常严密。”
齐读 、 节,体会作者情 绪的变化。
主题归纳
这首诗以大海作为自由精神的象征,赞美了 自由奔放的大海,表达了诗人与大海相通的自 由精神。诗人借大海自由奔放的壮美形象,产 生联想,尽情抒怀,表达了渴求自由的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