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单价、数量和总价》备课教案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第04课时_单价数量总价》(教学设计)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第04课时_单价数量总价》(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单价数量总价》是小学数学中的一个重要知识点,主要让学生掌握单价、数量和总价之间的关系。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并运用单价、数量和总价的基本概念,计算简单的总价,并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数学基础,但对于单价、数量和总价的概念和运用可能还不够熟练。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举例来理解和掌握这些概念,并能够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单价、数量和总价的概念,并能够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2.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积极参与的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单价、数量和总价之间的关系。
2.如何运用单价、数量和总价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示范法、实践法、讨论法等,通过生动有趣的生活实例,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单价、数量和总价的概念,并能够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教学材料,如PPT、实物等。
2.准备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进行练习和讨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例,如购物场景,引出单价、数量和总价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讲解单价、数量和总价的概念,并通过PPT展示相关的图片和例子,让学生理解和掌握这些概念。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操作,例如模拟购物场景,计算商品的总价,并讨论如何运用单价、数量和总价来解决实际问题。
4.巩固(5分钟)通过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的知识。
5.拓展(5分钟)让学生思考一些更深层次的问题,如如何计算多件商品的总价,如何比较不同商品的性价比等。
6.小结(5分钟)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单价、数量和总价之间的关系,并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运用这些知识。
7.家庭作业(5分钟)布置一些相关的作业,让学生进行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单价、数量和总价》教案

第四课时常见的数量关系一、学习目标(一)学习内容《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52页例4相关内容及做一做、练习九3、7、8题。
在前面的学习中,我们经常会见到一些数量关系,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自主探索、总结出数量关系。
(二)核心能力结合具体问题情境,分析“单价、数量与总价”三量之间的关系,形成模型思想,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应用意识。
(三)学习目标1.通过自主探索、观察交流,理解“单价、数量、总价”的概念。
2.通过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掌握“单价、数量、总价”之间的数量关系。
3.能运用数量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四)学习重点使学生理解单价、数量的概念,掌握单价×数量=总价的数量关系。
(五)学习难点应用数量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六)配套资源实施资源:《常见的数量关系》名师教学课件、《常见的数量关系》课时作业。
二、学习设计(一)课前设计1.预习任务(1)观察超市购物小票,你能找到那些数学信息?(2)3×7=21 ()×()=()21÷3=() 42 ÷ 7 =()21÷7=()()÷()=()(二)课堂设计1.导入学生展示学生展示搜集的超市购物的信息。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发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数学能解决很多实际问题,从而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
】2.问题探究(1)解答这两个问题。
(2)理解“单价、数量、总价”的概念。
①这两道题有什么共同点?②每件商品的价钱,叫做单价;买了多少,叫做数量;一共用的钱数,叫做总价。
③谁能举例说明什么是单价、数量、总价?(3)掌握“单价、数量、总价”之间的数量关系。
①你发现了单价、数量与总价有什么关系?(单价×数量=总价)②请同学们根据这个关系想一想,如果知道总价和单价,可以求什么?怎样求?(总价÷单价=数量)③如果知道总价和数量,可以求什么?怎样求?(总价÷数量=单价)小结:在单价、数量和总价里,只要知道其中的两个量,就可以求出第三个量。
单价、数量和总价(教案)-四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教案:单价、数量和总价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单价、数量和总价的概念,并能够正确区分它们。
2. 培养学生运用单价、数量和总价进行计算的能力。
3. 引导学生运用单价、数量和总价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1. 单价、数量和总价的概念。
2. 单价、数量和总价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1. 单价、数量和总价之间的计算方法。
2. 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单价、数量和总价问题。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或黑板。
2. 练习题。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数学知识,如加减乘除等。
2.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在购物时,我们通常需要知道哪些信息吗?3. 学生回答后,引出单价、数量和总价的概念。
二、新课讲解(15分钟)1. 讲解单价、数量和总价的概念。
- 单价:指商品的价格,通常以货币单位表示。
- 数量:指购买商品的数量。
- 总价:指购买商品所需支付的总金额,等于单价乘以数量。
2. 举例说明单价、数量和总价之间的关系。
- 例如,一支铅笔的单价是1元,小明买了3支铅笔,那么总价是多少?- 学生计算后,得出总价为3元。
3. 讲解单价、数量和总价的计算方法。
- 总价 = 单价× 数量- 单价 = 总价÷ 数量- 数量 = 总价÷ 单价4. 练习题:让学生进行一些单价、数量和总价的计算练习。
三、应用练习(10分钟)1. 出示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单价、数量和总价的知识进行解答。
- 例如,一本书的单价是20元,小明买了2本,那么他需要支付多少钱?- 学生解答后,得出答案为40元。
2. 学生互相讨论并解答问题,老师进行指导和解答。
四、总结(5分钟)1. 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内容,让学生复述单价、数量和总价的概念及计算方法。
2. 强调单价、数量和总价在生活中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在购物时注意这些信息。
教学延伸:1. 让学生回家后,观察家里的购物小票,计算一些商品的单价、数量和总价。
2. 进行一些实际问题的讨论,如购物时如何计算最优惠的价格等。
数学四年级上册教案-《 单价、数量和总价》人教版

数学四年级上册教案-《单价、数量和总价》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单价、数量和总价的概念,掌握它们之间的关系。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动手操作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单价、数量和总价的概念。
2. 单价、数量和总价之间的关系。
3. 运用单价、数量和总价的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单价、数量和总价的概念及其关系。
2. 教学难点:运用单价、数量和总价的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思考:我们在购物时,为什么会关心商品的单价、数量和总价?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单价、数量和总价。
2. 新课导入(1)单价、数量和总价的概念通过举例,让学生理解单价、数量和总价的概念。
(2)单价、数量和总价之间的关系通过实例,让学生发现单价、数量和总价之间的关系,并总结出公式:总价 = 单价× 数量。
3. 实践操作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际操作,如购物、计算等,加深对单价、数量和总价的理解和运用。
4. 总结与拓展(1)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明确单价、数量和总价的概念及其关系。
(2)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五、教学评价1. 课后作业完成情况。
2. 课堂表现,如合作交流、动手操作等。
3. 期末考试中单价、数量和总价相关题目的掌握情况。
六、教学建议1. 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单价、数量和总价的关系。
2.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合作交流能力。
3. 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情况,给予个性化的辅导和指导。
总之,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使学生掌握单价、数量和总价的概念及其关系,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重点关注的细节是“单价、数量和总价之间的关系”以及“运用单价、数量和总价的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在数学四年级上册的《单价、数量和总价》这一课中,单价、数量和总价之间的关系是核心内容,而学生能否理解和运用这一关系解决实际问题,则是教学成功与否的关键。
单价、数量、总价(教案)-四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单价、数量、总价(教案)-四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单价、数量、总价三者之间的关系,能够运用这些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际操作、观察、分析,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数学,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养成认真、细心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单价、数量、总价三者之间的关系及应用。
教学难点:运用单价、数量、总价的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课件、实物(如铅笔、橡皮等)、计算器。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观察教室里的物品,如铅笔、橡皮等,让学生说出这些物品的单价。
2. 提问:如果我们要买这些物品,需要知道哪些信息?学生回答:单价、数量、总价。
3. 板书:单价、数量、总价。
二、探究单价、数量、总价的关系(15分钟)1. 出示课件,展示铅笔、橡皮等物品的单价,引导学生观察单价、数量、总价之间的关系。
2. 学生分小组讨论,总结单价、数量、总价的关系。
3. 各小组汇报讨论结果,教师总结并板书:单价×数量=总价。
4. 出示课件,展示一些实际问题,如购买铅笔、橡皮等,引导学生运用单价、数量、总价的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5.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三、巩固练习(15分钟)1. 出示课件,展示一些实际问题,如购买文具、水果等,引导学生运用单价、数量、总价的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2.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3. 选取部分学生的作业进行展示、讲解,巩固单价、数量、总价的关系。
四、课堂小结(5分钟)1. 提问: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学生回答:单价、数量、总价的关系。
2. 提问:单价、数量、总价三者之间有什么关系?学生回答:单价×数量=总价。
3. 教师总结:单价、数量、总价是我们在购物中经常会遇到的概念,掌握它们之间的关系,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解决实际问题。
五、课后作业(5分钟)1. 出示课件,布置课后作业:购买文具、水果等,运用单价、数量、总价的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第04课时_单价数量总价》(教案)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第04课时_单价数量总价》(教案)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单价数量总价》是本单元的第四课时,本节课主要让学生理解单价、数量和总价之间的关系,掌握用字母表示单价、数量和总价的方法,学会通过已知两个量来求第三个量的方法。
教材通过生动的例题和丰富的练习,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单价、数量和总价之间的计算方法。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加减法、乘除法等基本运算,对数学符号有一定的认识。
但部分学生对单价、数量和总价的概念可能还比较模糊,需要通过实际操作和练习来加深理解。
此外,学生可能对用字母表示数的方法还不够熟悉,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进行引导和讲解。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单价、数量和总价之间的关系,掌握用字母表示单价、数量和总价的方法。
2.培养学生通过已知两个量来求第三个量的能力。
3.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掌握单价、数量和总价之间的关系。
2.用字母表示单价、数量和总价的方法。
3.通过已知两个量来求第三个量的方法。
五. 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教学法、情境教学法、小组合作学习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操作、讨论等方式,自主探索单价、数量和总价之间的关系,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六.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教案、课件、练习题等教学资源;学生准备笔记本、笔等学习用品。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创设情境,如购物场景,引导学生思考单价、数量和总价之间的关系。
提问:“请大家想一想,我们在购物时,如何计算要支付的总价呢?”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课件展示单价、数量和总价之间的关系,并用字母表示单价、数量和总价。
讲解单价、数量和总价之间的关系,让学生理解并掌握用字母表示单价、数量和总价的方法。
3.操练(10分钟)教师给出几个例子,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计算总价。
例如:一件商品的单价是20元,买了3件,求总价。
4.4 单价、数量和总价(教案 )- 四年级上册数学 人教版

4.4 单价、数量和总价(教案)- 四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单价、数量和总价的概念,能够区分三者之间的关系。
2. 培养学生运用单价、数量和总价进行计算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运算技能。
3.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的应用意识。
二、教学内容1. 单价、数量和总价的概念2. 单价、数量和总价之间的关系3. 单价、数量和总价的计算方法4. 应用单价、数量和总价解决实际问题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单价、数量和总价的概念,单价、数量和总价之间的关系,单价、数量和总价的计算方法。
2. 教学难点:运用单价、数量和总价解决实际问题,理解三者之间的数量关系。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关注单价、数量和总价这三个概念。
例如:购买水果时,苹果的单价是5元/斤,购买了3斤,需要支付15元。
让学生思考这三个概念之间的关系。
2. 讲解单价、数量和总价的概念(1)单价:单价是指商品的单个价格,通常用货币单位表示。
例如:苹果的单价是5元/斤。
(2)数量:数量是指购买商品的数量。
例如:购买了3斤苹果。
(3)总价:总价是指购买商品所需支付的总金额。
例如:购买3斤苹果需要支付15元。
3. 讲解单价、数量和总价之间的关系单价、数量和总价之间存在以下关系:总价 = 单价× 数量4. 讲解单价、数量和总价的计算方法(1)已知单价和数量,求总价:总价 = 单价× 数量(2)已知总价和单价,求数量:数量 = 总价÷ 单价(3)已知总价和数量,求单价:单价 = 总价÷ 数量5. 应用单价、数量和总价解决实际问题(1)购买水果问题:苹果的单价是5元/斤,购买了3斤,需要支付多少钱?解答:总价 = 单价× 数量 = 5元/斤× 3斤 = 15元(2)购物优惠问题:一件衣服原价200元,现在打8折,需要支付多少钱?解答:打折后的价格 = 原价× 折扣 = 200元× 0.8 = 160元6. 总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单价、数量和总价的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和计算方法。
数学四年级上册教案-《单价数量和总价》人教版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单价、数量和总价相关的实际问题,如“如果你有50元,你能买多少个单价为5元的铅笔?”
二、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旨在培养学生的以下能力:
1.增强学生对现实情境中数量关系的理解和分析能力,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运算能力,使其能够运用除法运算灵活处理单价、数量和总价的关系;
3.培养学生运用数学语言进行有效表达和沟通,形成清晰的数学思维;
4.通过小组合作和问题探究,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意识,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单价、数量和总价的基本概念。单价是指单位商品的价格;数量是指购买商品的数量;总价是指购买商品所需支付的总金额。这三个概念在购物时非常重要,它们帮助我们计算和规划购物预算。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案例。比如,小明去书店买书,一本书的单价是20元,他买了3本,那么总价是多少呢?通过这个案例,我们可以看到单价、数量和总价在实际中的应用,以及如何通过它们来解决问题。
首先,对于单价的理解,部分学生仍然存在困惑。他们能够明白单价是指一个商品的价格,但在具体计算时,容易将单价和总价混淆。针对这一点,我考虑在下一节课中,通过更多的生活实例,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到单价的作用,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单价的概念。
其次,在小组讨论环节,我发现有些学生参与度不高,可能是因为他们对问题理解不够深入,或者不知道如何表达自己的观点。为了提高学生的参与度,我计划在接下来的教学中,增加一些引导性的问题,帮助学生深入思考,鼓励他们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单价、数量和总价
三、巩固练习。
(15分钟) 完成教材第52页“做一做”
第1、2题。
独立完成、同桌间互相检查、
订正。
教学过程中老师的疑问:
四、课堂总结,布置作业。
(3分钟) 1.今天你有什么收获?自由
说一说。
2.布置作业。
1.交流自己本节课的收获。
2.独立完成作业。
五、教学板书
六、教学反思练习是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
它不仅是学生掌握知识,发展能力的重要手段,也是学生巩固知识、应用知识的重要环节。
因此,在本节课上,我精心设计与日常生活相联系的内容,创设运用数学知识的机会,让学生在练习中更加深刻地体验数学的应用价值。
如:“让学生用40元钱,购买水果。
”购买多少,购买几种,全由学生自己做主,一下子就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这样,既联系了学生的生活实际,又突出了应用意识的培养。
总之,通过对本节课的精心设计和有效引导,让学生真正经历探索和发现的过程,学生不仅学到了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体会到了学习的兴趣,获得了成功的喜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