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市新埠岛总体规划方案
海口市基准地价表

海口市城区商服用地基准地价表海口市城区商服用地基准地价内涵:1、设定的商服用地基准地价的评估基准日为2013年7月1日,平均容积率为2.5, 土地使用年限为40年,基础设施开发程度为六通一平”(宗地外围通路、通电、通讯、供水、排水、供气和宗地内土地平整),每单位建筑面积分摊的国有土地使用权的区域平均价格。
采用楼面地价的表现形式,地价以元/建筑怦表示。
2、上述地价含完全六通一平”开发费用132元/建筑怦。
海口市城区住宅用地基准地价表海口市城区住宅用地基准地价内涵:1、设定的住宅用地基准地价的评估基准日为2013年7月1日,平均容积率为2.0, 土地使用年限为70年,基础设施开发程度为六通一平”(宗地外围通路、通电、通讯、供水、排水、供气和宗地内土地平整),每单位建筑面积分摊的国有土地使用权的区域平均价格。
采用楼面地价的表现形式,地价以元/建筑怦表示。
2、上述地价含完全六通一平”开发费用165元/建筑怦。
海口市城区工矿仓储用地基准地价表海口市城区工矿仓储用地基准地价内涵:1设定的工矿仓储用地基准地价的评估基准日为2013年7月1日,土地使用年限为50年,基础设施开发程度为六通一平”(宗地外围通路、通电、通讯、供水、排水和宗地内土地平整)条件下的国有土地使用权的区域平均价格,采用地面地价的表现形式,地价以元/平方米表示。
2、上述地价含完全六通一平”开发费用330元/平方米。
海口市乡镇商服用地基准地价表海口市乡镇商服用地基准地价内涵:1、设定商服用地基准地价的评估基准日为2013年7月1日,平均容积率为2.5, 土地使用年限为40年,基础设施开发程度为五通一平”(宗地外围通路、通电、通讯、供水、排水和宗地内土地平整),每单位建筑面积分摊的国有土地使用权的区域平均价格,采用楼面地价的表现形式,地价以元/建筑怦表示;2、上述地价含完全五通一平”开发费用120元/建筑怦。
海口市乡镇住宅用地基准地价表1设定住宅用地基准地价的评估基准日为2013年7月1日,平均容积率为2.0, 土地使用年限为70年,基础设施开发程度为五通一平”(宗地外围通路、通电、通讯、供水、排水和宗地内土地平整),每单位建筑面积分摊的国有土地使用权的区域平均价格,采用楼面地价的表现形式,地价以元/建筑怦表示;2上述地价含完全五通一平”开发费用150元/建筑怦。
广物地产新埠岛开发 地产项目分析

项目简介
2008年——— 广物地产落子海口,2014年广物 落子新埠岛西端,广物滨海国际一期开盘。 2016年7月———海口市人民政府与大连万达商 业地产股份有限公司签署合作,建立长期稳定的 战略合作关系。其中提到,除了已在秀英区建设 的万达广场外,万达在美兰区(新埠岛)要在建 一座万达城市商业综合体,计划占地226亩。 2016年9月17 日——海口市美兰区招商推介大会 暨广物地产集团战略合作签约仪式举行。在海口 市美兰区政府的牵头下,广物地产集团先后与全 省、全国乃至全球的顶级配套资源举行签约仪式。 其中包括全国一流高等学府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全球知名酒店集团 雅高诺富特酒店、海鲜美食 特色广场 南海鱼市、中国原创艺术创作基地 中 国画家创作中心等。 2017年——新埠岛大规模城中村拆迁改造启幕。
基本信息
滨海国际基本信息
物业类别: 普通住宅,酒店式公寓 项目特色:品牌地产 建筑类别: 板楼 高层 装修状况:非毛坯 产权年限:70年 楼盘地址:新埠岛国际游艇会北侧 开盘时间:预计2017年4月2日加推二期10B# 交房时间:预计2018年6月30日二期整期交房 户型:一居(11) 二居(31) 三居(28) 四居(3) (88平到140平)
项目简介
豪生国际酒店
国际游艇会
时间维度市场部
项目简介
时间维度市场部
02
广物 海南之心 项目介绍
项目简介
基本信息
项目名: 广物 海南之心 楼盘地址:海口市新埠岛新埠大道北端 物业类别: 别墅 项目特色:特色别墅 海景地产 建筑类别:独栋 联排 双拼 装修状况:毛坯 产权年限:70年 项目一共分四期开发,首期开发05/07/10三个地块,产 品涵盖独栋,双拼,联排,合院别墅、平层等多种物业 类型。
海口市城市总体规划2023-2035

海口市城市总体规划2023-2035海口市城市总体规划2023-2035是为了指导海口市未来发展而制定的规划文件。
通过规划,海口市将合理利用城市资源,推动经济发展,提升城市品质,改善人民生活环境。
背景中国正面临新型城镇化快速发展的时代,城市规划成为保障城市可持续发展、提升居民生活品质的重要举措。
海口作为中国重要的滨海城市和省会城市,也面临着人口增长、城市化进程加速以及城市发展不平衡的挑战。
因此,海口市城市总体规划的制定势在必行。
背景中国正面临新型城镇化快速发展的时代,城市规划成为保障城市可持续发展、提升居民生活品质的重要举措。
海口作为中国重要的滨海城市和省会城市,也面临着人口增长、城市化进程加速以及城市发展不平衡的挑战。
因此,海口市城市总体规划的制定势在必行。
目的海口市城市总体规划的目的是为了有效协调和引导城市发展,优化区域布局,促进资源整合,提升城市竞争力。
规划将从经济发展、人口管理、土地利用、环境保护、交通规划、公共服务等方面进行综合考虑,以实现海口市的可持续发展和提升居民生活质量的目标。
目的海口市城市总体规划的目的是为了有效协调和引导城市发展,优化区域布局,促进资源整合,提升城市竞争力。
规划将从经济发展、人口管理、土地利用、环境保护、交通规划、公共服务等方面进行综合考虑,以实现海口市的可持续发展和提升居民生活质量的目标。
目的海口市城市总体规划的目的是为了有效协调和引导城市发展,优化区域布局,促进资源整合,提升城市竞争力。
规划将从经济发展、人口管理、土地利用、环境保护、交通规划、公共服务等方面进行综合考虑,以实现海口市的可持续发展和提升居民生活质量的目标。
目的海口市城市总体规划的目的是为了有效协调和引导城市发展,优化区域布局,促进资源整合,提升城市竞争力。
规划将从经济发展、人口管理、土地利用、环境保护、交通规划、公共服务等方面进行综合考虑,以实现海口市的可持续发展和提升居民生活质量的目标。
规划时间范围海口市城市总体规划的时间范围为2023年至2035年,这一时期将是海口市城市发展的关键阶段。
海口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海口市东寨港旅游区总体规划(2012―2030年)的通知

海口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海口市东寨港旅游区总体规划(2012―2030年)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海口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3.04.01•【字号】海府办[2012]55号•【施行日期】2013.04.0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公司正文海口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海口市东寨港旅游区总体规划(2012-2030年)的通知(海府办〔2012〕55号)各区人民政府,市政府直属有关单位:经市政府同意,现将《海口市东寨港旅游区总体规划(2012-2030年)》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2013年4月1日海口市东寨港旅游区总体规划(2012-2030年)第一章总则第一条规划目的为指导东寨港旅游区(以下简称本区)重点加强生态保护与修复,适当开发旅游功能,统筹社会经济发展,制定本规划。
第二条规划范围本次规划范围西至东寨港大道与规划海涛路、南至规划新老铺(暂名)公路、东至规划通往文昌市的高等级公路及海口市域边界、北至琼州海峡,但不包括已经批准的海南东寨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用地。
规划总面积为78.88平方公里。
严格执行《海南东寨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切实保障海南东寨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以下简称自然保护区)的保护及生态修复。
积极加强本区与自然保护区在生态保护与修复、科研科普与教育培训、旅游观光等方面的协调。
第三条规划原则生态保护和修复优先原则。
本区自然和历史人文资源丰富,紧邻中国最早且已经纳入国际湿地公约的红树林自然保护区。
本区的综合环境整治、旅游功能开发、村镇社区建设等,都应以自然保护区及本区内的自然生态和修复为优先原则,重点加强生态建设,切实加强历史人文资源保护,禁止各类破坏性的规划及发展建设活动。
核心品牌开发原则。
重点依托享有国际盛誉的东寨港红树林资源,在重点加强自然和历史人文资源保护的前提下,结合重点旅游项目开发,大力推进核心品牌项目的发展,塑造中高端生态休闲旅游形象。
海口港总体规划2008

海口港总体规划海南省交通厅海口市人民政府二00八年八月交通运输部文件海南省人民政府交规划发〔2008〕196号关于海口港总体规划的批复海南省交通厅、海口市人民政府:你们联合报送的《海南省交通厅、海口市人民政府关于报请审批<海口港总体规划>的请示》(琼交规财〔2006〕309号)收悉。
经研究,现就《海口港总体规划》(以下简称《规划》)的主要内容批复如下:一、海口港是全国沿海主要港口和综合运输体系的重要枢纽,是海南省和海口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现代化的重要依托,是优化生产力布局、推进海南经济特区发展的重要文撑,是海南省和海口市扩大对外开放、参与经济全球的战略资源。
海口港应具备装卸储存、中转换装、多式联运、运输组织、通信信息、通信信息、现代物流、临海工业、综合服务、旅游客运等多种功能。
随着腹地经济发展和港口基础设施建设,海口售将逐步发展成为以能源、集装箱、散杂货及客货汽车滚苌、火车轮渡运输为主,设施先进、功能齐备、文明环保的现代化的综合性港口。
二、港口岸线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资源,其开发利用必须遵循“统筹规划、远近结合、深水深用、合理开发、有效保护”的原则。
海口港规划区域内岸线总长82.3公里,规划的港口岸线25.3公里。
原则同意《规划》提出的港口岸线利用规划。
规划各段港口岸线的主要功能如:(一)马村岸段(玉包角至东水村):自然岸线长约20公里,规划为港口岸线。
其中玉包角至马村岬角岸线长14公里,尚未开发;马村岬角至东水村岸线长6公里,为原马村港区岸线,现巳开发利用岸线约4公里,尚余2公里岸线可利用。
(二)盈滨~天尾角岸段:粤海铁路火车轮渡南防波堤至天尾角2.5km,规划为港口岸线,目前已建有民生燃气码头和粤海铁路火车轮渡码头工程。
(三)海口湾湾顶岸段:海南石油公司油码头至秀英港东侧市政排水沟,岸线长约2.8km,为秀英港区岸线。
已开发利用,规划为港口岸线。
三、同意将海口港划分为马村、新海和秀英三个港区,各港区的主要功能如下:(一)马村港区:是海口港的综合性港区,主要承担集装箱运输、油品、散杂货及危险品运输。
中规院-海口总体城市设计导则

■ 景观风貌总策略:整合滨海景观要素,构建凸显现代滨海城市特色的景观风貌体系;以滨海景观 统领与协调城市景观、人文景观及自然景观。
■ 特色空间总策略:重点突出滨海特色空间走廊,组织“向海汇聚”的公共空间网络,构建空间舒 适、环境友好、活动丰富的特色空间系统。
■ 轴带贯通:打通“二横五纵”的城市主干脉络,完善城市空间结构,形成复合城市功能、交通、 景观的连续线性支撑体系。“二横”的骨架道路分别为滨海大道及其东延线、国兴大道-海秀路 及其西延线,“五纵”其中四条骨架道路分别为长海大道、丘海大道、滨江东路、兴洋大道,另 有与人民大道-五指山路-朱云路连线重合的空间发展廊道。
第2条 本导则的控制与引导范围分为市域和主城区两个层面,市域范围包括海口市全部行政辖区,主城 区范围以海口市绕城高速公路以北与海口市东、西行政界线围合的区域为主。
第3条 本导则包括总则、目标与策略、要素分类控制与引导、片区控制与引导四部分。
第1节 要素控制导则一:山水格局
第6条 保护海口“地脉结丘,江洋抱城”的山水格局,保持自然环境空间结构,凸显城市的山水生态特 色。
URBAN DESIGN GUIDELINE
5
海口总体城市设计 导则 附图4 重点城市设计项目分布图
第二章 目标与策略
■ 严格保护城市水系,控制滨水地带建设项目,开展水生态修复,管控海岸线、江岸线及周边区 域,治理红树林湿地、羊山湿地、白水塘湿地等,积极申报国家湿地公园,提升水生态环境。
第8条 强化“两带两廊”生态结构,突出山水资源的结构性作用。
第4条 海口总体城市设计总目标为“滨海花园、魅力椰城”;空间设计定位为:面向国际的滨海“秀” 城、凸显生态的花园“绿”城、健康宜居的活力“乐”城、根植本土的魅力“名”城;城市风貌 定位为:海滨风采、田园风境、现代风尚、本土风情。
海口市防洪(潮)规划报告

目录第一章综合说明 (1)1.1历次规划设计工作概况 (1)1.2本次规划的目的 (3)1.3规划依据与任务 (3)1.4规划实施过程 (4)1.5主要规划内容 (5)1.5.1 水文分析计算 (5)1.5.2 地形地质 (7)1.5.3 防洪排涝工程规划 (7)1.5.4 防洪(潮)非工程措施规划 (15)1.5.5 防洪工程管理规划 (16)1.5.6 环境影响评价 (16)1.5.7 工程投资及经济评价 (16)1.5.8 规划实施意见及建议 (17)第二章基本概况 (18)2.1自然概括 (18)2.1.1 地理位置 (18)2.1.2 地形地貌 (18)2.1.3 水文气象 (19)2.2社会经济状况 (20)2.3河流水系 (21)2.4水利工程基本情况 (21)2.5城市总体规划概要 (22)第三章防洪(潮)排涝工程现状和存在问题 (24)3.1对历史洪潮灾害的调查与了解 (24)3.2河道堤防与防洪(潮)工程现状 (25)3.2.1 南渡江海口市东山镇射钗村段 (26)3.2.2 海口市玉仙村至龙塘大坝段 (28)3.2.3 南渡江河口左岸堤防工程 (28)3.2.4 南渡江河口右岸堤防工程 (29)3.2.5 新埠岛堤围工程 (30)3.2.6 海甸岛堤围工程 (31)3.2.7 南渡江海甸溪左岸段 (31)3.2.8 南渡江司马坡岛 (32)3.2.9 长城堵海工程 (32)3.2.10 滨海防潮堤 (33)3.2.11 排涝工程 (34)3.2.12 水库工程 (34)3.3防洪(潮)排涝工程体系存在的主要问 (35)第四章防洪(潮)规划目标和原则 ......................... .. (37)4.1防洪(潮)规划依据 (37)4.1.1 法律法规 (37)4.1.2 技术标准、规范 (37)4.1.3 与本规划有关的城市总体规划和其他规划资料 (38)4.2防洪(潮)规划任务 (41)4.2.1 规划范围 (41)4.2.2 规划水平年 (41)4.2.3 规划内容 (41)4.2.4 规划标准 (41)4.3规划目标 (42)4.3.1 总体目标 (42)4.3.2 具体目标 (43)4.4规划原则 (44)第五章水文分析与计算 (47)5.1暴雨特性 (47)5.2洪(潮)水特性 (48)5.2.1 洪水 (48)5.2.2 天文潮 (49)5.2.3 风暴潮 (49)5.2.4 洪、潮遭遇问题 (49)5.2.5 历史洪(潮)水调查 (51)5.3水文测站与基本资料 (55)5.4水文分析计算 (56)5.4.1 龙塘站设计洪水 (56)5.4.2 南渡江河口段南渡江主流和横沟河设计洪水 (65)5.4.3 海口市东山镇南渡江射汊村护岸工程设计洪水 (67)5.4.4 荣山河设计洪水 (67)5.4.5 五源河设计洪水 (79)5.4.6 秀英沟设计洪水 (82)5.4.7 龙昆沟设计洪水 (86)5.4.8 美舍河设计洪水 (92)5.4.9 响水河-龙塘水设计洪水 (97)5.4.10 潭览河、迈雅河、道孟河设计洪水 (101)5.4.11 芙蓉河设计洪水 (103)5.4.12 演丰西河设计洪水 (104)5.4.13 演丰东河设计洪水 (105)5.4.14 罗雅河设计洪水 (108)5.4.15 演洲河设计洪水 (112)5.4.16 三十六曲溪设计洪水 (115)5.4.17 铁炉溪设计洪水 (116)5.4.18 鸭程溪设计洪水 (119)5.4.19 昌旺溪设计洪水 (122)5.5设计潮位计算 .................................................... (123)5.5.1 海口站设计潮位 (123)5.5.2 荣山河长城防潮排涝闸设计潮位 (124)5.5.3 海口市滨海地区设计潮位的确定 (124)5.6设计水面线计算 (124)5.6.1 南渡江河口段设计水面线 (124)5.6.2 荣山河设计水面线 (132)5.6.3 五源河设计水面线 (135)5.6.4 秀英沟设计水面线计算 (136)5.6.5 龙昆沟设计水面线 (137)5.6.6 美舍河设计水面线 (138)5.6.7 响水河-龙塘水设计水面线 (140)5.6.8 潭览河、迈雅河、道孟河设计水面线 (142)5.6.9 演丰西河设计水面线 (143)5.6.10 演丰东河设计水面线 (144)5.6.11 罗雅河设计水面线 (144)5.6.12 演洲河设计水面线 (145)5.6.13 三十六曲溪河设计水面线 (146)5.6.14 铁炉溪河设计水面线 (146)5.6.15 昌旺溪河设计水面线 (147)5.7荣山河排涝水文计算 (147)5.7.1 计算标准 (147)5.7.2 基本资料 (147)5.7.3 洪水调度原则 (148)5.7.4 计算方法 (148)5.7.5 计算结果及分析 (149)第六章地形地质 (150)6.1勘察工作简况 (150)6.2地形地貌 (151)6.2.1 新埠岛地形地貌 (151)6.2.2 海甸岛地形地貌 (152)6.2.3 滨海地区地形地貌 (152)6.2.4 荣山河和五源河地形地貌 (152)6.2.5 美舍河和响水河地形地貌 (153)6.3区域地质与地震基本烈度 (153)6.3.1 新埠岛、海甸岛、滨海地区区域地质和地震效应 (153)6.3.2 荣山河和五源河区域地质和地震 (154)6.3.3 美舍河和响水河区域地质和地震 (154)6.4防洪(潮)堤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条件 (155)6.4.1 新埠岛防洪(潮)堤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 (155)6.4.2 海甸岛防洪(潮)堤工程地质条件 (157)6.4.3 司马坡岛防洪(潮)堤工程地质条件 (159)6.4.4 滨海地区防潮堤工程地质条件 (160)6.4.5 荣山河防洪排涝工程地质条件 (161)6.4.6 美舍河、龙昆沟、秀英沟、响水河、龙塘水工程地质条件 (162)6.4.7 五源河防洪排涝工程地质条件 (163)6.5天然建筑材料 (163)6.6结论与建议 (164)第七章防洪规划 (165)7.1防洪(潮)总体规划 (165)7.1.1 现有河道防洪能力分析 (165)7.1.2 现有水库工程防洪能力分析 (167)7.1.3 防洪(潮)工程总体方案 (167)7.1.4 堤线布置原则 (168)7.1.5 规划防洪(潮)工程与水景观的关系 (169)7.2南渡江干流龙塘以上及河口段防洪工程规划 (169)7.2.1 海口市东山镇射钗村段护岸工程 (169)7.2.2 玉仙村至龙塘大坝护岸工程 (171)7.2.3 南渡江河口段左岸防洪工程 (171)7.2.4 南渡江河口段右岸防洪工程 (172)7.2.5 南渡江河口段海甸溪左岸防洪工程 (176)7.2.6 新埠岛防洪工程 (176)7.2.8 司马坡岛护岸工程 (186)7.3独流入海河流及南渡江重要支流防洪工程 (189)7.3.1 荣山河治理工程 (189)7.3.2 五源河治理工程 (201)7.3.3 秀英沟治理工程 (202)7.3.4 龙昆沟治理工程 (203)7.3.5 美舍河治理(含河口溪)工程 (205)7.3.6 响水河和龙塘水治理工程 (210)7.3.7 潭览河、迈雅河以及道孟河治理工程 (212)7.3.8 其余支流和独流入海河流治理工程 (214)7.3.9 河道控制和保护范围确定 (215)7.4海堤防潮规划 (215)7.4.1 规划原则和内容 (215)7.4.2 滨海防潮堤现状 (216)7.4.3 防潮标准 (216)7.4.4 防潮海堤工程规划 (216)7.5水库工程 (217)7.6清障规划 (218)7.6.1 河障概况 (218)7.6.2 清障原则 (219)7.6.3 清障规划处理方案及措施 (219)第八章排涝规划 (220)8.1排涝规划依据、范围、任务和城市排涝标准 (220)8.1.1 排涝规划成果依据 (220)8.1.2 排涝规划范围 (220)8.1.3 治涝规划任务 (221)8.1.4 城市排涝标准 (221)8.2城市排水、排涝工程现状及现有排涝能力 (221)8.2.1 城市排水现状 (221)8.2.2 现况排涝能力 (222)8.3排涝设施规划方案 (223)8.3.1 排涝规划要点 (223)8.3.2 排涝规划原则 (224)8.3.3 海口市中心市区排涝规划方案 (224)8.3.4 府城镇排涝规划方案 (226)8.3.5 排涝泵站规划规模及用地规模 (226)8.4排涝泵站规模 (227)8.4.1 排涝计算 (227)8.4.2 排涝泵站设计抽排流量 (228)8.4.3 排涝泵站装机容量 (228)8.5排涝泵站投资估算 (228)第九章非工程设施规划 (230)9.1建立和健全防洪排涝组织机制 (231)9.2防洪排涝工程措施日常管理 (232)9.3洪水预警预报与调度系统的建设 (232)9.4增强全民防洪除涝意识 (234)9.5救灾保障体系 (235)9.6坚持依法治水 (236)9.7洪泛区管理 (237)9.8风险管理 (237)9.9超标准洪(潮)水应急对策 (238)9.9.1 总体思路 (238)9.9.2 主要应急对策 (239)9.10超标准风暴潮及洪涝灾害应急措施 (240)9.10.1 抗洪抢险预案的制定 (240)9.10.2 抗洪抢险避难避险预案 (241)9.11灾后重建工作中的几种关系处理 (244)第十章防洪(潮)管理规划 (246)10.1管理体制 (246)10.1.1 统一管理方案 (246)10.1.2 统一管理的优缺点 (247)10.2机构设置及其工作职责 (248)10.2.1机构设置方案 (248)10.2.2堤防建设管理中心工作职责 (248)10.2.3 内设机构主要职责 (249)10.3人员编制和经费渠道 (249)10.4河流现代化管理 (250)10.5关于征收工程维修费的意见 (250)第十一章环境影响评价 (251)11.1工程规划区域的环境质量、特征 (251)11.2防洪(潮)工程建设对环境的有利影响 (251)11.3防洪(潮)工程建设对环境的不利影响 (252)11.4环境保护措施 (255)11.5总体评价 (257)第十二章工程投资估算 (259)12.1编制说明 (259)12.1.1 工程概况 (259)12.1.3 基础资料 (259)12.1.4 费用标准 (260)12.2工程投资估算 (260)第十三章经济评价 (265)13.1评价依据 (265)13.2费用计算 (265)13.3.1 防洪(潮)效益 (266)13.3.2 土地开发效益 (266)13.3.3 其它效益 (266)13.4社会折现率、计算期及基准年 (266)13.5经济评价指标 (267)13.5.1 计算方法 (267)13.5.2 计算成果及敏感性分析 (267)13.6国民经济评价结论 (273)第十四章规划实施意见及建议 (274)14.1近期实施工程 (274)14.2中期实施工程 (275)14.3规划实施中的融资渠道 (276)14.4建议 (276)第一章综合说明1.1 历次规划设计工作概况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有关单位曾先后多次对海口市尤其是南渡江下游河口段防洪工程进行过规划,历次都提出防洪规划成果。
海口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终极版)

海⼝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终极版)海⼝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讨论稿)第⼀章总则第⼀条为实现把海⼝建成具有热带海岛风光的⽣态花园城市、健康型宜居城市、滨海旅游度假休闲胜地的⽬标,促进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提⾼城市规划建设⽔平,实现城市规划编制和管理的标准化、规范化和法制化,根据《海⼝市城市规划条例》及其它相关法律、法规与规范要求,制定本规定。
第⼆条在海⼝市规划区内从事城市规划编制、实施城市规划管理、进⾏城市建设,应按本规定执⾏。
海⼝市规划区内的临时建设、村镇建设按相关专业要求参照本规定执⾏。
第三条海⼝市城市建设和规划管理除执⾏本规定外,还应符合国家、省和市现⾏的有关法律、法规及其它强制性标准的规定。
第四条本规定由海⼝市规划局负责解释。
第⼆章建设⽤地的分类与适建范围第五条城市建设⽤地按《城市⽤地分类与规划建设⽤地标准》(GBJ137—90)进⾏分类,包括居住⽤地、公共设施⽤地、⼯业⽤地、仓储⽤地、对外交通⽤地、道路⼴场⽤地、市政公⽤设施⽤地、绿化⽤地和特殊⽤地等九⼤类(详见表2.1),不包括⽔域和其他⽤地。
第六条在计算城市建设⽤地标准时,⼈⼝计算范围必须与⽤地计算范围相⼀致。
第七条各类建设⽤地的划分,应遵循⼟地使⽤相容性的原则。
在城市规划区内的建设⼯程应按经批准的详细规划执⾏;尚⽆经批准的详细规划的,应根据城市总体规划、分区规划(城市设计或特定地区规划)和《各类建设⽤地适建范围表》(详见表2.2)的规定执⾏。
第⼋条凡《各类建设⽤地适建范围表》中未列⼊的建设项⽬,应由市城市规划⾏政主管部门根据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和基础设施条件,具体核定适建范围。
凡需改变规划⽤地性质并超出《各类建设⽤地适建范围表》规定的,应先提出调整申请,按规定程序报批后执⾏。
注:1、√允许设置2、×不允许设置3、О是否设置,由市城市规划⾏政主管部门根据具体条件和规划设计要求确定第九条为充分利⽤城市规划区内的岸线⼟地资源,建设滨海旅游渡假胜地,东海岸、海⼝外滩(含海甸岛、新埠岛)、西海岸的临海⼀线⽤地,除经批准的详细规划控制要求外不再安排居住⽤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 )由旅游市场分析看新埠岛开发定位位
(三 )由房地产分析看新埠岛开发定位位
小结 新埠岛的开发应以全国迅速成长中、高薪族为主要市场 对象,发展度假型小城镇社区。
综合上述分析: 新埠岛的产业以发展第三产业为主,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1、旅游业:开发城市型或市镇型滨水旅游城区,以享受人际交流之乐为主题,开发 重点为游艇业、休闲生态渔业。 2、房地产业:包括为当地居民服务的高品质高档居所;结合旅游业的开发,开发以 全国高薪族为主要市场对象的度假型第二居所、度假村以及养老村。 3、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包括文化市场、艺术创作、艺术市场、高尔夫等产业。
海口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 新埠岛总体规划方案
基地区位及范围
第一部分 新埠岛现状
自然环境现状
四季都可度假的气候 新埠岛属亚热带海洋季风性气候,气候温和,降水充 沛,四季常青,日照时间长,蒸发量大,湿度高,降雨量年 内分布不均匀,洪枯流量差别大。 亲水的自然资源 海 新埠岛面四临水得天独厚,北向蔚蓝无涯的澎湃
大海
江 河 溪 东南环视宽阔平静的海南岛第一大河南渡江 西邻已具城市感可以行船的横渡河 内有数条曲折有致的溪流渠道蜿蜒通过
人文环境现状
新埠岛现由新埠、横沟、土尾和 三联四个社区居委会组成,四个居 委会管理新埠上村、新埠下村、新 埠新村、东坡村、西坡村、横沟村、 土尾村、三联村等八个村。现状总 人口12193人,常住人口9571人。
(四)挑战分析 海口西海岸和海甸岛美丽沙项目跟新埠岛的产业具有同构现象,这两个地区现在 已进入了开发启动阶段,这将对新埠岛的开发建设经营产生一定挑战。
二、开发定位 (一)由城市空间结构看新埠岛发展定位
小结 新埠岛的发展,从城市产业链来看,应该要形成与海口连 通互补的共生体。 从城市经济来看,使之成为与海口目前价值有明显市场区 隔的高价资产。 新埠岛成功地扩越式开发,可以有效地带动海口市整体城 市行销的升级与转型。
新埠岛战略发展研究会会议现场
• 2005年12月
• 2006年3月
陈辞书记在会议上发言
•
2006年10月24日新埠岛总体规 划方案向市政府汇报,市政府原则批 准该规划方案(海府办函[2006]第 156号《海口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 新埠岛总体规划方案的批复》), 2006年12月11日获市规划局批准。
起步区功能分区图
五星级酒店建筑方案图
商业街建筑方案图
游艇展示厅建筑方案图
游艇俱乐部建筑方案图
住宅区建筑方案图
汇报完毕 感谢各位领导与嘉宾的聆听
控制性总体规划图
用地规划图
功能结构分析图
景观区域分析图
内外水系分析图
游艇港及渔人码头分析图
公建设施分析图
重要商业节点示意图
村庄改造概念
二、新埠岛起步区规划
起步区处于新埠岛核心位置,紧邻海新 大桥,与发展成熟的海甸岛仅一桥之隔。起 步区南侧即为未来新埠岛主要的东西向城市 交通干线——福海大道,可快速到达海口重 要的城市组团之一——东海岸。起步区是南 渡江滨水核心区的组成部分,亦是新埠岛的 西部门户。
(三)机会分析 1、海口空间发展策略带来的发展机遇。 海口市未来总体空间发展策略是“中强、西拓、东优、南控”,新埠岛正好处于“中 强”和“东优”的结合部,因此,新埠岛在海口市新的经济发展阶段中,不仅能够接 受中心城区的辐射,更是位于东向发展的启动门户位置,这是带动新埠岛发展的一个 重要因素。 2、海南旅游业的长足发展。 海南是我国八个旅游重点发展地区,也是全国唯一热带海岛旅游地区,加上近年来举 办的中国青年欢乐节、博鳌论坛等一系列的旅游会务等事件,海南正日益向休闲度假 旅游目的地迈进;海口总规关于旅游规划的结构规划为“三带一轴一中心”,而新埠 岛处于东海岸旅游带和南渡江风光游览为主的城市水系旅游轴的交点上。旅游业的良 好整体发展态势给新埠岛发展旅游业提供了机会。
4、其他配套产业:包括商业、餐饮、社会公共服务业等产业。
新埠岛项目开发定位为: “生态化、泛游艇、岛居型”国际化亚热带滨海旅游度假风貌新市镇。 面向高端休闲商务、旅游度假、养老等人群,力求创造人文主题的高品味滨 海假日岛居生活,将新埠岛建设成为全国理想的第二居住地及国际型滨海旅 游度假区。
第三部分 新埠岛总体规划方案
3、“休闲时代”的来临以及人们消费观念的转变。 国际国内经济来看,持续的经济发展促使消费结构、人们价值观念的转变,休闲 产业成为未来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点,休闲将成为人类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据美国 权威人士预测,休闲、娱乐活动、旅游业将成为下一个经济大潮,并席卷世界各地。 新埠岛在休闲产业、旅游业等具有较好的发展机遇。 4、海口房地产业的复苏。 经过上个世纪90年代末房地产的衰退期之后,近年来海口房地产进入了新一轮的 增长阶段,同时旅游地产持续成为海南房地产投资的热点,而海口缺乏能代表城市形 象的窗口地区,从新埠岛所处的位置来看,其可在旅游地产方面有一番作为。 5、海口市大力发展游艇产业 目前,游艇产业在中国迅速发展,市场潜力巨大,但是,把旅游作为主要产业的 海南却没有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专用游艇码头,不少游艇只能在渔港里与渔船为伍。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提出要大力发展游艇产业,《海口市核心滨水区控制性详 细规划》中确定把海口湾打造成中国国际游艇娱乐、展示、销售基地,形成游艇产业 链。
• 2007年5月《海口市新埠岛控制性
详细规划》获海口市规委会原则通 过,9月获得市规划局正式批复。
• 《起步区修建性详细规划》已于
2008年1月获市规划局批复(市规 函[2008]51号)
二、新埠岛规划方案重要图纸展示
总用地面积(公顷) 732.59 总建筑面积(万平方米) 320.23 居住建筑面积(万平方米) 279.80 公共建筑面积(万平方米) 40.43 容积率 0.44 绿地率 45% 建筑密度 12.1%
(二)劣势分析 1、发展基础劣势 尽管新埠岛紧靠海口市区,早在1992年就被规划为海口市的高级旅游度假区, 但由于宏观经济背景的影响,新埠岛的发展一直停滞不前,错过不少发展时机,基础 设施建设比较滞后。产业发展水平低,经济发展的基础比较薄弱,对外联系不便,竞 争力弱。 2、自然灾害的威胁 新埠岛位于南渡江入海口,受洪水、台风和风暴潮的威胁很大,加上新埠岛现状 高程较低,堤防标准低,更容易受到大潮、洪水和内涝的侵害。 3、多个渔村对新埠岛的开发有较大的影响 新埠岛上有多个渔村,人口近1.2万人,主要分布在岛上的中南部,众多的人口 和分布较散的村庄给新埠岛的开发带来较大的难度。村民的安置和就业问题会对项目 的开发造成很大的影响,岛上村民祖坟的迁移也是一项棘手的工作,如果不妥善解决 好此类问题,会影响到项目的推进。同时,现有村庄布局比较凌乱,不利于和周边用 地的衔接,给规划布局带来较大的困难。
2、景观资源优势。 新埠岛有较为丰富的自然景观资源和人文景观资源。 自然景观资源包括海河水岸、沙滩、泻湖湿地、热带乡土植被、沿海防护林等,这些 资源能够产生独特的景观,成为新埠岛旅游产业的重要支撑。 人文景观资源主要为岛上居民创造的,包括有一定特色的民宅、村庙戏台、渔村风情、 民俗文化等。 3、后发优势。 新埠岛现状的开发建设较少,为将来的开发建设留有较多余地。在进行产业选择、 项目安排、操作运行等方面,可以借鉴国外与国内其他地区从事相关产业运营的成功 经验,并避免走弯路,后发优势较为明显。
起步区总体规划图
北侧游艇码头区 总用地面积(公顷) 2.77 总建筑面积(m2) 6500 容积率 0.24 建筑密度(%)15.2 西南侧商业区 总用地面积(公顷)9.59 总建筑面积(m2) 93900 容积率0.98 建筑密度(%)29.8 东南侧住宅区 总用地面积(公顷)10.1 总建筑面积(m2)44400 容积率0.44 建筑密度(%)22.6 户数(户)204
近年新埠岛的第一产业主要围绕 渔业发展,包括海洋捕捞业、海水 养殖业、淡水养殖业等,全岛各村 均拥有简单的渔业设备,共有150余 艘渔船,渔业从业人员约为780人; 第二产业主要以建筑业、木材加工 业为主;第三产业主要以餐饮业、 商贸业为主。
人文环境优势
第二部分 产业发展条件分析与开发定位
一、产业发展条件分析(SWOT分析) (一)优势分析 1、区域条件优势 海口市位于中国大陆与东南亚的交接处,处于东北亚与东南亚的过渡地区,在 地缘上具有重要地位,有希望成为不同区域之间的重要交流枢纽。海口正逐渐纳入与 大陆、东南亚的主要经济联系中,区位的作用正在逐渐显现。 海南为中国唯一的热带海岛,有相对于国内其他更加丰富的特色优势资源,这些独特 的资源对海口市经济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海口市有舒适宜人的热带气候,美 丽迷人的热带滨海风光,当今世界旅游业所寻求的“阳光、海水、沙滩、绿色、空气” 等五大热点应有尽有,历来被视为冬季避寒和旅游的胜地。同时海口市夏季的气候也 十分舒适,最热月的平均气温不到29度,夜晚的气候更加凉爽,实际也可以成为避 暑胜地。 新埠岛地处海口核心滨海区东端,和海口东海岸隔江相邻,为主城区的滨海地 带。既可很便利的利用城市基础设施,又可享受迷人的滨海沿江景观,区位条件相当 优越。对外地市场和本地居民均较具有吸引力。
一、新埠岛规划历程
• 2005年8月
邀请(英国)ATKINS 公司研究项目开发策略; 与市政府办公厅及市 规划局联合召开新埠岛发展战略研 讨会,确定新埠岛的发展战略; 举行新埠岛概念性详 细规划国际竞赛。有七家国内外知 名设计公司参与,经过体规划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