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新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导学案(精编版).doc.doc

合集下载

统编教材(部编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教案教学设计

统编教材(部编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教案教学设计

9古诗三首(暮江吟、题西林壁、雪梅)第一课时-暮江吟教学目标:1、学会“吟”、“瑟”两个生字。

2、有感情的朗诵古诗并尝试背诵古诗。

3、采用灵活多样的学习方法了解诗意,体会古诗的意境。

4、想象诗句描述的景象,感受诗人表达的对明月和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1、采用灵活多样的学习方法了解诗意,体会古诗的意境。

2、想象诗句描述的景象,感受诗人表达的对明月和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3、有感情地朗诵古诗并尝试背诵古诗。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知诗人,解诗题,导入新课。

1、古代有一位诗人,他写的诗通俗易懂,每次写完诗后,他总要读给隔壁的老是奶听,一遍遍地读,一遍遍地改,直到老奶奶听懂为止,哪位同学知道这个诗人是谁。

(白居易)(白居易(公元772—公元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下邦(今陕西渭南)人。

他是一位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

他所写的《秦中吟》、《新乐府》,敢于针对当权者的弊政,反映人民疾苦,深刻地揭露社会矛盾,他又是中唐新乐府运动的主要倡导人。

白居易的叙事诗如《长恨歌》、《琵琶行》,描写细腻,生动感人,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影响极为广泛。

今天我们来学习诗人一首风景诗(板书《暮江吟》。

)2、看到这个诗题,说说你是怎么理解的?“吟”又是什么意思呢?黄昏时分在江边所作的诗。

吟,古代一种诗体。

3、白居易在傍晚的江边看到了什么样的美景呢?让我们一起走进《暮江吟》。

二、读诗,了解诗意。

1、自由朗读,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去读,读出自己的体会。

在读的过程中注意字的读音,停顿。

2、检测读。

字正腔圆、停顿正确。

谁愿意把你的体会读出来?3、(再抽生读)读完整首诗,你看到了什么?结合学生所描绘的景象,边板书:残阳铺水中、江瑟瑟红、露似真珠、月似弓。

边讲解诗句,指导朗读。

三、品诗,体会意境。

1、默读诗文,体会诗意。

(1)齐读“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你觉得这两句诗中哪个词用得最好?(通过抓关键词“铺”、“瑟瑟”等,引导学生更深层次的体会古诗的意境。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导学案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导学案

第三单元教学计划教材分析本单元以“观察”为主题,包含了《古诗三首》《爬山虎的脚》《蟋蟀的住宅》三篇课文,以及“口语交际:爱护眼睛,保护视力”“习作:写观察日记”和“语文园地”。

本单元最重要的语文要素是“体会文章准确生动的表达,感受作者连续细致的观察”。

本单元所选的三篇文章,就是通过文本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调动不同感官来进行连续观察,记录变化。

本单元的习作是写观察日记,写一写你在认真观察后发现的事物的特点及变化。

叙述时要做到语言精练。

“语文园地”通过交流培养学生细致观察的习惯;通过理解加点词语的意思,体会句子表达的意思的不同;通过朗读、背诵等方式积累有关气候的谚语。

教学目标1.会认24个生字,读准“降、曲”2个多音字,会写40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感受作者连续细致的观察。

3.背诵古诗,想象古诗中描绘的景象,感受古诗中蕴含的深刻的哲理。

4.学习认真细致的观察,并把观察结果准确地表达出来。

教学重、难点1.正确认读、书写本单元的生字、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精彩片段。

体会文章准确生动的表达,感受作者连续细致的观察。

3.《口语交际》要求学生了解本班同学的视力情况并分析原因,交流如何保护视力,不重复别人说过的话。

4.学习观察日记的写法,并把观察对象变化的部分写具体。

单元课时分配9.古诗三首………………………………………………………… 3课时10.爬山虎的脚………………………………………………………2课时11.蟋蟀的住宅………………………………………………………2课时口语交际·习作·语文园地…………………………………………4课时主备人:索良敏9 古诗三首教学目标1.会认“暮、瑟”等6个生字,掌握“降”这个多音字,会写“暮、吟”等13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这三首古诗,理解这三首古诗的意思。

默写《题西林壁》。

3.学习通过写景来表情达意的方法。

4.想象诗中描绘的景象,领悟诗中蕴含的哲理。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第三单元教案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第三单元教案

课堂教学设计方案第三单元主备人:投放日期2020年9月17日一次备课二次备课古诗三首暮江吟一、教学目标(一)学习《暮江吟》古诗,理解诗句的意思。

(二)有感情地朗读诗句,体会每首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点想象诗中描写的情景,理解诗句的意思。

三、教学难点体会每首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课前老师让大家复习或收集一两首唐代诗人白居易、王维、李白的诗,你们完成了吗?(检查二三人),今天,我们再学习着重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讲读第一首古诗《暮江吟》。

1.初读指导,理解诗句意思。

(1)解题。

板书题目:《暮江吟》这首诗是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写的。

诗中描写了深秋的时候,从日落到夜晚江上的景色,表达了作者愉悦的心情。

题目的意思是:吟咏暮色降临的江上景色。

暮,傍晚。

吟,吟咏,作诗。

指名读题,用自己的话说一说题目的意思。

2)教师范读。

(注意生字、新词。

)( 3)指名学生试读。

思考:这首诗写了什么内容?有什么不懂的地方?(4)学生试讲,逐句理解,教师点拨。

①一道残阳铺水中(残阳:指快要落山的太阳。

铺:展开,铺展。

这里是斜照的意思。

句意:夕阳的余辉斜照在江面上。

)②半江瑟瑟半江红(瑟瑟:这里指碧绿色,形容未受到残阳照射的江水所呈现的颜色。

句意:江水有一半是绿色的,有一半是红色的。

)③可怜九月初三夜(可怜:可爱的意思。

九月初三:指农历九月初三,这时已进入深秋季节。

句意:九月初三,这深秋的夜晚多么可爱啊!)④露似珍珠月似弓(似:好像。

"月似弓",农历初三晚上,是月牙开始出现的日子。

月牙好像一张弯弯的弓。

寒露降临,附着在树叶和草丛上的露珠,在月光的映照下,就像闪闪发光的珍珠。

句意:露水像珍珠一样晶莹,月牙弯弯像弓一样。

)2.精读训练,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1)指名朗读。

(2)思考议论,加深理解。

①第一句,用了一个"铺"字,在文中有什么作用?(突出了江水的平静,夕阳的美丽。

新人教版部编本四年级上册语文第3单元教案设计

新人教版部编本四年级上册语文第3单元教案设计

新人教版部编本四年级上册语文第3单元教案设计一. 教材分析新人教版部编本四年级上册语文第3单元包含《观潮》、《走月亮》、《繁星》三篇课文。

本单元课文内容丰富,语言优美,富有诗意,旨在培养学生对自然景色、家庭亲情和友情的热爱。

同时,本单元的课文难度适中,有利于学生巩固和提高语文基础知识。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阅读和写作能力,对诗歌和散文有一定的鉴赏力。

但部分学生在理解课文深层含义、把握作者情感方面仍有困难。

此外,学生的语文基础参差不齐,需要在教学过程中给予不同程度的学生以关注和指导。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会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情感;能够概括课文主要内容,把握文章结构。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和审美情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珍惜家庭亲情和友情的美好情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朗读;词语、句子的积累和运用。

2.教学难点:体会作者情感,概括课文主要内容,把握文章结构。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视频等多种媒体手段,为学生创造富有感染力的学习氛围。

2.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究,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审美情趣。

3.小组合作学习:鼓励学生互相交流、讨论,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课件,包括图片、音乐、视频等。

2.课文朗读录音:邀请学生或教师朗读课文,制作成录音文件。

3.学习资料:搜集与课文相关的资料,以便进行拓展学习。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本单元课文的主题,引导学生关注自然景色、家庭亲情和友情。

2.呈现(10分钟)播放课文朗读录音,让学生初步感受课文的美。

随后,教师引导学生跟读,注意语音、语调的把握。

3.操练(10分钟)学生自主学习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备课(教学设计)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备课(教学设计)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备课(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本单元为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主题围绕“人与自然”。

内容包括了《大自然的语言》、《爬山虎的脚》、《蝙蝠和雷达》三篇课文,以及一个“语文园地”环节。

通过学习,学生将了解自然的多样性,探索生物的奥秘,并学会如何用语言表达对自然的观察与感受。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学习并运用新词汇和句型。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讨论和实践,培养学生对自然界的观察能力和探索精神。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自然界的热爱,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难点1. 词汇理解:帮助学生理解并掌握“大自然的语言”、“爬山虎的脚”等课文中出现的专业词汇。

2. 文本解析:《蝙蝠和雷达》一文,需要学生理解科学原理与实际应用之间的关系。

3. 写作表达:指导学生如何将观察到的自然现象用语言准确、生动地表达出来。

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设备:用于播放课文相关的音频、视频资料。

- 实物展示:爬山虎、蝙蝠等模型或图片。

- 学习单:用于学生记录重点内容和感想。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大自然的声音,引导学生进入主题。

2. 新课内容学习:- 朗读《大自然的语言》,讨论自然界的多样性和语言的表现力。

- 观察《爬山虎的脚》,学习爬山虎的生长特点及其适应环境的能力。

- 探讨《蝙蝠和雷达》中的科学原理,理解仿生学的应用。

3. 实践与讨论:分组进行观察活动,记录自然现象,并分享观察心得。

4. 总结与反思:回顾所学内容,强调保护自然的重要性。

板书设计板书将简洁明了地呈现每篇课文的主题、关键词汇和主要观点,以便学生跟随教学进度,强化记忆和理解。

作业设计- 个人作业:写一篇观察日记,记录身边的自然现象。

- 小组作业:每组选择一个自然主题,制作一份手抄报。

课后反思课后,教师应针对学生的反馈和学习效果进行反思,评估教学目标是否达成,教学方法是否有效,以便在未来的教学中做出相应的调整和改进。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导学案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导学案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导学案第三单元计划一、教材分析本组的专题是“中外童话”,围绕这一专题,教材选取了不同作家、不同风格的4篇童话,安排了以读童话、编童话、讲童话、演童话为主要内容的综合性学习,“资料袋”“口语交际”“习作”“我的发现”“日积月累”“展示台”等也围绕这一专题安排,整组教材形成了一个比较严密的教学系统。

二、教学目标1、认识本组生字,会写本组生字。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根据课文内容想象画面。

2、明白快乐应当和大家分享的道理,愿意和同学交流阅读感受。

3、朗读课文,懂得幸福要靠劳动,要靠很好地尽自己的义务,做出对人们有意的事情。

4、分角色朗读课文。

5、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做人要信守诺言,珍惜朋友之间的情意。

体会小木偶的内心活动。

6、能较合理地续编故事。

7、我的发现:通过多种形式的交流,了解童话故事的特点,激发学生创作童话的兴趣。

8、日积月累:积累诗中优美语句,激发学生创作欲望,为学生创作童话提供参考。

9、展示台:交流阅读本单元课文和开展综合性学习的收获,提升对童话的认识。

三、教学重点、难点1、认识本组生字,会写本组生字。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根据课文内容想象画面。

体会“快乐应当和大家分享”的道理。

2、朗读课文,懂得幸福要靠劳动,要靠很好地尽自己的义务,做出对人们有意的事情。

3、要引导学生体会童话故事所揭示的道理,帮助学生进一步感受童话的特点。

4、能较合理地续编故事。

四、课时安排巨人的花园 2课时幸福是什么 1课时去年的树 2课时小木偶的故事 1课时语文园地三 5课时单元主备人吴永均总课时 11课时堂 1、看拼音写词语:gào sù méi yóu kǎn chái fǔ tou2、课文整体梳理。

这篇童话主要通过对话来展开故事的情节,推动故事的发展。

全文一共有四次对话。

第一次是写鸟儿与______的对话,第二次是写鸟儿与_______的对话,第三次是写鸟儿与______的对话,第四次是写鸟儿与______的对话。

新部编人教版小学4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教案

新部编人教版小学4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教案

第三单元教材分析单元内容总述1.本单元的主题:本单元课文主要是围绕“处处留心,连续观察”这个主题进行编排的。

主要由《古诗三首》《爬山虎的脚》《蟋蟀的住宅》三篇课文组成。

目的是使学生学会观察的方法,进行连续观察,让学生进行细致、仔细地描写,体会文章准确生动的表达对事物的描写。

2.本单元的教学重点:(1)能引导学生根据细致观察,感受作者对大自然无限热爱的生活情趣。

通过阅读,感受古诗三首的自然美和语言美。

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同时,感受植物的无穷魅力,增加热爱大自然的情趣。

蟋蟀吃苦耐劳、不肯随遇而安的精神,表达了作者对蟋蟀的喜爱之情。

教学时注意引导学生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的方法,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和能力。

(2)教学时应通过反复有感情的朗读,使学生置身其中,感受大自然的美丽。

学习并运用观察方法描写事物,表达自己的感受。

9.古诗三首教学目标:1.认识“暮、吟、瑟”等7个生字,会写“暮、吟、题”等13个字。

2.理解诗句的意思,了解诗所描写的景色,有感情地朗读。

3.在明白古诗意思的基础上理解《题西林壁》和《雪梅》所含的哲理:(1)观察角度不同,观察效果不同,(2)万物都自己的优缺点。

4.背诵古诗。

默写古诗《题西林壁》。

教学重点:1.借助以前学过的读诗方法,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心境。

2.引导学生把握好朗读的节奏,掌握抑扬顿挫。

教学难点:1.理解景物描写与表情达意的关系。

2.在明白古诗意思的基础上理解诗中所含的哲理:(1)观察角度不同,观察效果不同。

(2)万物都自己的优缺点。

教学准备:课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认识本课的生字词。

2.理解诗句的意思,了解诗所描写的景色,有感情地朗读。

3.背诵古诗。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介绍诗人。

我们在低年级曾学过一首诗《草》,记得吗?(师生齐背《草》)这首诗的诗人是谁?(白居易)我们今天再来学习白居易的另一首脍炙人口的诗——《暮江吟》。

(板书:《暮江吟》)在学习在这首诗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诗人。

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导学案

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导学案

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导学案四上语文第三单元教学设计9巨人的花园教学目标、品味词句,通过抓重点句指导个性化的朗读,并激发学生展开想象。

2、在拓展训练中,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3、让学生懂得美好的东西与别人共享自己会更加快乐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分析:引导学生想象画面,体会巨人在行动上和心理上的变化。

学生学习情况分析童话故事是作者发挥了想象,在想象的基础上对进行合理的推测,展现了人物的美好情感,及作者要告诉人们的道理。

引导学生进行合理的想象,因为不是生活中的事情,没有事实依据,“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方法:自读自悟教学时间:2时第一时一、检查预习,出示字词:二、畅谈童话,引出文。

(分钟)、出示“童话”二字,让学生用一句话简单回忆看过的童话。

2、“今天我们也要走进童话的世界,认识一个新的童话人物——巨人,去看看《巨人的花园》”(揭示题——题个字以鲜花为背景拼成一个圆形大花园)。

3、学生自读文。

二、由乐入境,由影入文。

(1分钟)本片断以音乐动漫创设电影场景:场景一:我们已经走进了巨人的花园,听,美妙的音乐响起来了,听着这美妙的音乐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学生用生动的语言描述想象中的花园画面)场景二:师生一起欣赏巨人美丽的花园,花园鲜花盛开、绿树成荫,还有许多小孩在里面玩耍,欢快的音乐声与孩子们的欢笑声使人仿佛身临其境。

场景三:音乐声与欢笑声戛然而止,沉重的脚步声响起,紧接着巨人的怒骂声、砌墙声、钉钉子声相继响起。

、巨人来了害怕吗?为什么(生从巨人的声音、外形上加以联想描绘)2、愤怒的巨人一边砌墙一边还会喋喋不休地说着什么,你会说吗?(生表达,师着重在语气、动作上加以引导,通过个性化发言加深对巨人的印象)三、图文并茂,以诗带文。

、屏幕出示第六自然段,学生自读,通过背景图案的对比变化以及风雨声的渲染,出示问题“你注意到什么?”①冷:北风呼啸隆冬来临瑟瑟发抖——从词语上加以朗读指导②孤独:巨人裹着毯子还瑟瑟发抖,他想:“今年的春天为什么这么冷,这么荒凉啊……”——抓句子进行个性化表演读,深入理解巨人内心的“孤独”与“荒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导学案
第三单元计划
一、教材分析
本组的专题是“中外童话”,围绕这一专题,教材选取了不同作家、不同风格的4篇童话,安排了以读童话、编童话、讲童话、演童话为主要内容的综合性学习,“资料袋”“口语交际”“习作”“我的发现”“日积月累”“展示台”等也围绕这一专题安排,整组教材形成了一个比较严密的教学系统。

二、教学目标
1、认识本组生字,会写本组生字。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根据课文内容想象画面。

2、明白快乐应当和大家分享的道理,愿意和同学交流阅读感受。

3、朗读课文,懂得幸福要靠劳动,要靠很好地尽自己的义务,做出对人们有意的事情。

4、分角色朗读课文。

5、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做人要信守诺言,珍惜朋友之间的情意。

体会小木偶的内心活动。

6、能较合理地续编故事。

7、我的发现:通过多种形式的交流,了解童话故事的特点,激发学生创作童话的兴趣。

8、日积月累:积累诗中优美语句,激发学生创作欲望,为学生创作童话提供参考。

9、展示台:交流阅读本单元课文和开展综合性学习的收获,提升对童话的认识。

三、教学重点、难点
1、认识本组生字,会写本组生字。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根据课文内容想象画面。

体会“快乐应当和大家分享”的道理。

2、朗读课文,懂得幸福要靠劳动,要靠很好地尽自己的义务,做出对人们有意的事情。

3、要引导学生体会童话故事所揭示的道理,帮助学生进一步感受童话的特点。

4、能较合理地续编故事。

四、课时安排
巨人的花园 2课时幸福是什么 1课时去年的树 2课时小木偶的故事 1课时语文园地三 5课时
单元主备人吴永均总课时 11课时
基本
环节
教学过程教师补充修改栏
导入新课
同学们,这个单元我们已经学习了两篇童话故事,明白了童话中所阐明的道理。

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篇童话故事《去年的树》,看看我们又会有什么收获。

小组合作探究1.小组成员赛读课文,评定等级。

2.小伙伴之间互读生字、新词,不会的提醒一下。

3.同桌讲故事。

4.交流一下填空内容。

班级展示1、小组合作在班级感情朗读课文。

2、大屏幕出示生字、新词,小组成员开火车读词语。

3、对部分字词进行友情提醒。

4、完成大屏幕上的填空题。

当堂检测 1、看拼音写词语:
gào sù méi yóu kǎn chái fǔ tou
2、课文整体梳理。

这篇童话主要通过对话来展开故事的情节,推动故事的发展。

全文一共有四次对话。

第一次是写鸟儿与______的对话,第二次是写鸟儿与_______的对话,第三次是写鸟儿与______的对话,第四次是写鸟儿与______的对话。

课题11、去年的树课时安排第2课时
基本
环节
教学过程教师补充修改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