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科学导论第二版,张惟杰复习题纲(2)
生命科学导论第二版-张惟杰复习题纲(1)

生命科学导论第二版-张惟杰复习题纲(1)《科学1》复习题纲绪论1、生命的基本特征是什么?答:1.生长。
2.繁殖和遗传。
3.细胞。
4.新陈代谢。
5.应激性。
第一章3、分析水对生命的重要意义。
答:1.最好的溶剂。
2.亲和作用,使体内物质呈解离状态,参与正常生理活动。
3.参与呼吸作用,保持肺泡表面的张力,有利于肺泡的回缩,维持正常呼吸功能。
7、什么是必需氨基酸?答:指的是人体自身不能合成或合成速度不能满足人体需要,必须从食物中摄取的氨基酸。
9、蛋白质、核酸和多糖三类大分子中,连接单体的各是什么化学键?答:蛋白质: 肽键。
核酸:磷酸二酯键。
多糖:糖苷键。
10、什么是蛋白质的一、二、三、四级结构?答:1.蛋白质的一级结构就是氨基酸序列,前后两个氨基酸之间通过肽键连接起来。
2.邻近几个或几十个氨基酸,经过一定程度的盘绕折叠,形成蛋白质的二级结构。
一条肽链在各个邻近区段形直距离为0.34nm。
第二章1、比较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特征。
答:原核细胞:无成形的细胞核,但有拟核,无核膜,无染色体,但有DNA,环状DNA不与蛋白质结合。
有核糖体,细胞大小较小,(1um—10um);真核细胞:有成形的细胞核,有核膜,有染色体,有多种细胞器,细胞大小较大,(10um —100um),有染色体,染色体由DNA和蛋白质结合。
2、试述“流动镶嵌模型”学说。
答:20世纪70年代提出的流动镶嵌模型概括了生物膜的结构特征,得到广泛认可,大致内容去下:1.磷脂双分子层是生物膜的基本支架。
2.蛋白质分子镶嵌、贯穿或覆盖在磷脂双分子上。
3.磷脂分子和大部分蛋白质分子是可以运动的,这使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3、简述内质网、高尔基体、溶酶体、线粒体的功能特点。
答:内质网:有机物的合成“车间”,蛋白质运输的通道。
高尔基体:动物细胞中与细胞分泌物的形成有关,植物细胞中与细胞壁的形成有关。
溶酶体:消化作用,防御作用。
线粒体:又叫“动力工厂”,是有氧呼吸第二、第三阶段的场所。
生命科学导论复习题+答案

生命科学导论复习题+答案生命科学导论复习题一、问答题1.细菌细胞膜的主要功能有哪些?(1)分隔、形成细胞和细胞器,为细胞的生命活动提供相对稳定的内环境,膜的面积大大增加,提高了发生在膜上的生物功能;(2)屏障作用,膜两侧的水溶性物质不能自由通过;(3)选择性物质运输,伴随着能量的传递;(4)生物功能:激素作用、酶促反应、细胞识别、电子传递等。
(5)识别和传递信息功能(主要依靠糖蛋白)(6)物质转运功能。
2.以T4噬菌体为例说明病毒繁殖的过程。
1.附着:是病毒与寄主之间高度特异性的相互作用,病毒外部的蛋白能与寄主表面的特殊好受体结合.2.侵入:(各种噬菌体还不一样,好难说.)大概都是先与细胞壁特异性结合,释放溶菌酶溶解细胞壁成一个小孔,将DNA注进细胞内.有的噬菌体壳体也可以进入细菌.3.复制:侵染开始后,细菌的DNA合成停止,几分钟后mRNA和蛋白质的合成也中止.噬菌体以本身DNA为模板,有寄主RNA聚合酶催化,复制形成噬菌体mRNA,翻译而形成噬菌体所需酶类,可以修饰寄主RNA聚合酶,被修饰过的RNA聚合酶能进一步转录噬菌体的基因. 4.装配与释放:噬菌体与壳体蛋白质装配为成熟,有侵染力的噬菌体颗粒.释放时能产生两种蛋白质,一是破坏细胞质膜的噬菌体编码蛋白质,另一是噬菌体溶菌酶.前着破坏细胞膜,后者破坏细胞壁,然后寄主细胞破裂,病毒突然爆发式释放出来.3.微生物有哪些与动植物不同的特点?微生物是一大群形态微小,结构简单,肉眼直接不可见,必须借助显微镜才能观察的生物,一般有以下几个特点:(一)体积小,面积大(二)吸收多,转化快(三)生长旺,繁殖快(四)适应强,易变异(五)分布广,种类多。
主要的区别从定义上就可以看出,是因为微生物肉眼不能观察4.如何理解生物多样性这个概念?生物多样性的价值体现在哪些方面?生物多样性体现在生态系统的多样性,遗传(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等几个方面生物多样性的意义主要体现在生物多样性的价值。
生命科学导论复习题以及答案

复习题一.名词解释五界分类系统: 它是由美国生物学家魏泰克(R.H.Whittaker,1924—1980)在1969年提出的。
魏泰克在已区分了植物与动物、原核生物与真核生物的基础上,又根据真菌与植物在营养方式和结构上的差异,把生物界分成了原核生物界、原生生物界、真菌界、植物界和动物界五界基因组:单倍体细胞中包括编码序列和非编码序列在内的全部DNA分子病毒:病毒由核酸芯子和蛋白质衣壳组成,核酸芯子为DNA或RNA分子。
不是真正的生物。
无细胞结构,只能依靠宿主细胞进行复制。
分为细菌病毒和真核细胞病毒两大类类病毒:是一类仅由裸露的RNA组成的颗粒,类病毒与病毒不同的是,类病毒没有蛋白质外壳,为单链环状或线性RNA分子。
遗传漂变:是指当一个族群中的生物个体的数量较少时,下一代的个体容易因为有的个体没有产生后代,或是有的等位基因没有传给后代,而和上一代有不同的等位基因频率。
一个等位基因可能(在经过一个以上的世代后)因此在这个族群中消失,或固定成为唯一的等位基因。
这种现象就叫“遗传漂变”。
协同进化:协同进化是指两个相互作用的物种在进化过程中发展的相互适应的共同进化,是一个物种由于另一种物种影响而发生遗传进化的进化类型。
生物发生律:生物发生律也叫重演律,1866年德国人海克尔(E. Haeckel)在《普通形态学》中提出“生物发展史可以分为两个相互密切联系的部分,即个体发育和系统发展,也就是个体的发育历史和由同一起源所产生的生物群的发展历史,个体发育史是系统发展史的简单而迅速的重演”。
系统树:根据古生物学、比较形态学、分子生物学等知识按亲缘关系将所有的生物门类排列成一个树形图。
HIV病毒: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是一种逆转录病毒,含两个单链RNA分子侵染哺乳动物的T 细胞和其他杀伤细胞,使寄主的免疫能力丧失分子生物学中心法则: 是指遗传信息从DNA传递给RNA,再从RNA传递给蛋白质,即完成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的过程。
生命与生命科学生命科学导论绪论

实验科学应有科学的方法,大量的科学结论都是建立在科学 的方法之上的。
(1) 观察
① 客观反映事物 ② 科学知识基础 ③ 不受原有知识束缚
(2)假说和实验
(3)模型实验
由于种种原因,直接用研究对象进行实验显得非常困难,或 者简直不可 能时,可用模型代替研究对象来进行实验。
常用的生物学模型实验有以下几 种: ① 动物模型 ② 机械和电子模型 ③抽象模型
5、生命科学与地球生态平衡
✓ 地球上的生物及其生存环境构成了一个巨大的生态系统—— 生物圈。出于贪婪和自私,人类对自然进行的掠夺式开发换 来了 “物质文明” ,但却严重地破坏了地球的环境,实际 也就是自绝生存之路。
✓ 保护地球环境、维持地球生态系统平衡将是21世纪中人类 要共同努力解决的难题,生命科学将在其中发挥关键作用。
生命是具有以上共同特征的物质存在形式
生命的定义
生命是具有以上共同特征的物质存在形式。 ✓ 从生物学角度的定义:
• 由核酸和蛋白质等物质组成的多分子体 系,它具有不断自我更新、繁殖后代以 及对外界产生反应的能力。
4、特殊的生命——病毒
第二节 为什么要学习生命科学
• 现代生命科学的发展
• 1928 年,Fleming 发现了青霉素,在第二次世界大战 后期拯救了几百万人的生命。
实际上,当今人类社会面临的重大问题和挑战还有很多,诸如: 人口膨 胀、粮食短缺、疾病危害、环境污染、能源危机、资源 匮乏、生态平衡被破 坏和生物物种大量消亡等。
地球人口以爆炸的方式增长,由此引发的粮食短缺、环境 污染以及盲目的资 源开发带来的生态环境的破坏长期以来 一直困扰着人类。
另一重大挑战来自微观世界。人与 HIV 等病毒的斗争从未 停止,而人类似乎至今仍没有明显的优势。解决人类生存 与发展所面临的一系列重大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将依赖于 生命科学的发展。
《生命科学导论》课程教学大纲(修订版)

《生命科学导论》课程教学大纲(修订版)一、课程性质和教学目标《生命科学导论》课程是为人文、管理、工科、理科等非生物专业学生开设的一门公共基础课,其目标是向各门类非生物专业学生传授现代生命科学的基础知识,使他们能够应对进入新世纪面临生命科学迅速发展所带来的挑战。
本课程教学理念反映生命科学近年来发展的主脉,涵盖生命学科的若干主要领域,并使教学内容兼具基础性、前沿性和趣味性。
教学内容依据教师对生命科学近几十年来迅猛发展的脉络的把握,以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为基础,以基因重组技术为核心,再加上对宏观自然环境的重视,把握现代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发展的主流。
教学大纲紧跟学科发展趋势,结合生命科学前沿热点,课程设置和内容抓住生物技术、生态环境、生物能源、生物材料和生命伦理几大方向,体现了科学与人文的结合、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将科研成果转化到教学中,将素质教育体现在课堂教学中。
1.紧密联系生命科学和生命技术的最新进展,学习内容具时代感。
2.包含必要的基础知识内容,有利于非生物类专业学生向生命科学作跨学科发展。
3.配合课堂教学,开设生命科学导论实验课程,供学生选修,通过动手实践,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4.注意与中学生物课程衔接,收到温故知新的效果;尽量利用课件中大量生动图片,提高学习兴趣。
5.注意课堂互动交流,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
通过课堂与课外的师生互动与讨论,活跃学生的创新思维,激发学生的创造动能,使学生能以科学的思维来理解生命的本质,进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本课程各教学环节对人才培养目标的贡献见下表。
注:“√”的数量从1-3,代表贡献的大小。
二、课程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三、教学方法以课堂(视频)教学为主,结合自学、课外作业、小论文。
本课程要求学生进行积极的思考,培养自身的专业思考能力,不要把对生命科学知识的学习当成是死记硬背基础知识的课程。
所以,学习过程中,要求学生主动阅读除课本以外的相关书籍、杂志。
四、考核及成绩评定方式课程学习完成之后,最终成绩将根据期末考试(70%)、平时成绩(30%)按比例给出。
生命科学导论复习纲要

生命科学导论复习纲要第一章绪论1.生命科学知识重要性表现在哪几个方面?当今人类社会面临的六个最重大的问题和挑战:人口膨胀,粮食短缺,环境污染,疾病危害,能源危机,生态破坏。
解决这些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将依赖于生命科学的发展。
生命科学对人类经济、科技、政治和社会发展的作用是全方位的。
2.试从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和我校的通识课程设计,看生命科学导论课程的重要性?文理见长的哈佛大学8类通识课,生命科学单独列出。
工学见长的MIT 的人文社科和科学两大类,科学中单独生命科学。
我校九大类中,也单独突出生命科学(自然进化与生命关怀),这些同时课程的共同设置说明生命科学对于专业人才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
3.为什么生命科学将成为物理学之后的带头学科,如何才能发挥它的作用?面对复杂系统的许多问题,科学界把目光转向生命科学,寻求新的概念,新的观点,新的思路。
生命科学必须与多学科形成交叉学科和边缘领域,才能同时提供机会与挑战。
4.生命的定义:由核酸和蛋白质组成的具有不断自我更新能力的多分子体系的存在形式,是一种过程,是一种现象。
生命的内涵:(1)生命的物质基础是蛋白质和核酸(2)生命运动的本质特征是不断自我更新,是一个不断与外界进行物质和能量交换的开放系统(3)生命是物质的运动,是物质运动的一种高级的特殊存在形式生命的基本特征:①有复杂的结构和精细的组织形式(多分子的逻辑构成;高度的组织化;每个层次都具有的复杂性;复杂精巧的反馈调节机制)②感受并应答环境变化(应激性:生物接受外界刺激后会发生反应)③能从环境捕获,转换和利用能量(生命与环境之间的能量交换不断地吸收外界的物质,转换成能量,维持分子的有序性和数量变化。
如奶牛吃的是草,出来是牛肉和奶)④具有显著的自我复制,组装能力(如2000年前的石鼓文早已斑驳不堪,而一亿年前的蚂蚁依然鲜活)⑤生长和发育(生长:生命体从环境中摄入物质多于释放回环境,并且将其转变为自身结构物质。
发育:遗传调控下的细胞生长、分化和形态建成)⑥生命体结构的等级秩序(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⑦群体中变异的遗传,进化(群体的部分特征随世代而变化;所有生命体通过共同祖先相联系;进化产生多样的生命体)5.地球上生命起源的假说:A.地外起源B超自然力或神创造C.化学进化6.奥巴林霍丹的生命起源假说(每个阶段的形成物质和相应条件)(1)原始大气主要是由H2, H2O, NH3, CH4, CO2, 等组成的还原性大气,没有游离氧气。
生命科学导论复习大纲

1、基因工程的概念:又称为重组DNA技术,指将某些特定的基因或DNA片断,通过载体或其它手段送入受体细胞,使它们在受体细胞中增殖并表达的一种遗传学操作。
2、基因工程技术路线•1、DNA片段的取得(目的基因的分离和制备)切•2、DNA片段和载体的连接——重组体DNA 接•3、外源DNA片段引入受体细胞——基因克隆和基因文库转•4、选择基因(目的基因)选•5、目的基因表达表达3、科学家把人工遗传操作动物繁殖的过程叫克隆,这门生物技术叫克隆技术。
4、常用的制备疫苗的方法,一种是弱毒活疫苗,一种是死疫苗。
5、所有有性繁殖的生物,都是从一个受精卵发育到完整的生物体。
6、人体总共有200 多种细胞类型。
7、在个体发育中,细胞后代在形态结构和功能上发生差异的过程,称为细胞分化。
8、由一个细胞可能分化发育出多少种细胞?这就是细胞的发育潜能。
大致有三种不同的发育潜能。
全能性——具有能使后代细胞形成完整个体的潜能的细胞称全能性细胞。
例如:受精卵多能性——具有分化出多种组织或细胞(但是不能形成完整个体)的潜能的细胞称多能性细胞。
例如,生血多能干细胞单能性——只能分化成一种细胞的干细胞称单能干细胞。
例如,单能生血干细胞9、无性繁殖插枝繁殖块根繁殖块茎繁殖这些都还不是严格意义上的一个体细胞,一棵植株。
10、植物体细胞具有全能性11、对于动物来说:随着分化的演进,细胞逐渐丧失其分化潜能。
全能性——多能性——单能性——分化成熟的体细胞。
12、囊胚阶段的细胞乃至成熟的体细胞,其细胞核仍具有全能性——可能发育成完整个体。
细胞核保持着全套基因组。
13、细胞质中有着决定细胞分化全能性的物质,称为分化决定子。
14、后来实验证明,细胞质中的分化决定子,是RNA。
它们对紫外线敏感,对RNase 敏感。
15、在卵子中,母体信息以核糖核酸蛋白(RNP)颗粒形式存在,其沉降系数比核糖体还大,称为信息体。
16、多利羊实验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1)理论意义证实分化成熟的动物细胞核仍具全能性。
生命科学绪论

16、2006年,当选为美国科学院外籍院 士。
(2) 2000年 人类基因组工作框 架图功能,标志着基因组时代到 来。
人类基因组计划
人类基因组计划(human genome project, HGP)是 由美国科学家于1985年率先 提出,于1990年正式启动的。 美国、英国、法兰西共和国、
1、1979年,获“全国劳动模范”称号; 2、1984年,获“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
科技专家”称号; 3、1992年,获湖南省“功勋科学家”
荣誉称号; 4、199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5、1996年,获“全国优秀科技工作 者”称号;
6、1999年,国际编号为8117的小行 星被命名为“袁隆平星”;
(1)活力论
活力论 认为:生物体具有与物理化学过 程不同的生命力。
汉语词典将活力解释为:旺盛的生命力。 活力用英语表示为“vigor”,意为身体或精 神上的力量或能量。目前约定俗成的活力涵 盖了以上两种解释,包括:个体感到他们拥 有的体力、情绪能量和认知灵活性三方面内 容。 活力由三个维度的能量组成,即体力、 情绪能量、认知灵敏性。
就体力而言,有活力的人表现 出身体健康强壮,感觉精力充沛, 饮食、睡眠良好等。就情绪能量而 言,有活力的人通常表现为情绪稳 定,积极乐观,能站在别人的角度 思考问题,关心他人、同情他人等。 就认知灵活性而言,有活力的人表 现出思维敏捷,工作效率高,坚强 自信、动机强烈等。
(2)机械论
机械论认为:生命问题说到底 是物理和化学问题,一切生命现象 都可以用物理和化学定律做出解释, 生物体内没有什么与物理化学力不 同的生命。
6、《杂交水稻育种栽培学》,1990年获全 国优秀科技图书一等奖,1994年获国家图 书奖,1996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科学1》复习题纲
绪论
1、生命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第一章
3、分析水对生命的重要意义。
7、什么是必需氨基酸?
9、蛋白质、核酸和多糖三类大分子中,连接单体的各是什么化学键?
10、什么是蛋白质的一、二、三、四级结构?
12、简述DNA双螺旋模型的要点。
DNA双螺旋模型揭示了DNA的什么级结构?
第二章
1、比较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特征。
2、试述“流动镶嵌模型”学说。
3、简述内质网、高尔基体、溶酶体、线粒体的功能特点。
4、酶的作用特点和酶的活性调节。
8、比较小分子物质进出细胞的几种方式。
10、简述蛋白质合成过程中转录和翻译。
第三章
1、细胞分裂周期由哪四个阶段组成?染色质、染色体分别出现在哪个阶段?
2、说明有丝分裂各个时期的特征。
3、简述减数分裂的几个特征。
4、什么是细胞分化?什么是分化决定因子?
8、细胞凋亡有哪些特点?
第四章
3、神经元以什么方式传递信息?
4、内分泌细胞以什么方式传递信息?
5、多细胞动物的整体调节功能是由哪些系统负责的?
7、什么是动作电位?
13、什么是反射?
18、什么是抗原?
19、哪类细胞产生抗体,这什么从血清中提取的抗体不是单一类型(即多克隆技术)
第五章
1、孟德尔学说的要点有哪些内容?
3、试述肺炎链球菌转化实验和放射标记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可以证明DNA是遗传的分子基础。
5、基因表达包含哪些主要步骤?
6、简述乳糖操纵子的结构与功能。
10、简述基因工程的几个步骤。
11、你知道基因工程中需要哪些重要工具吗?
第六章
1、什么是生物分类的五界系统?它们之间的关系怎样的?
2、什么叫双名法?
3、简述被子植物生活史特点。
8、以人体为例,简述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排泄系统、激素系统和神经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9、简述卵子形成过程。
11、微生物有哪些特点?它包括哪些类型?
15、什么叫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
第七章
3、生态系统有哪些基本特征?
4、什么是食物链?具有五个营养级的食物链中各生物成员的关系怎样?
5、简述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十分之一定律”及其意义。
第八章
1、生物技术的定义是什么?
7、什么叫生物传感器?以酶传感器为例说明生物传感器的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