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科学导论》复习题及其参考答案

合集下载

生命科学导论复习题答案

生命科学导论复习题答案

人类早期演化的特点:
制造工具和对火的利用被认为是人类演化早期阶段两个最重要的里程碑。

1:制造工具,使用天然工具并非人类所专有。

然而,制造工具却是特有的人类文化,在人类进化的同时,人类的工具也在进化。

据已有的化石考证,人类开始制造工具从第一种模式发展到了第四种模式。

制造工具不仅是依靠手的灵巧,而且需要大脑的支配和神经系统的协调,由此必然会促进脑结构和智力的发展。

当人类祖先利用石块等天然物制作工具,成为生存必不可少的手段时,实际上也意味人类文明曙光的出现。

2:利用火,是人类提高环境适应能力的关键一环,也是古代人类征服自然的重要手段之一。

对火的利用,给原始人类的发展带来了诸多摆脱原始生活的益处,利用火是人类发展中一个显著的文化特点,尤其是当人类用人工方法取火后标志着人类文明的又一进步。

(可进一步展开)。

生命科学导论复习题(含答案)

生命科学导论复习题(含答案)

一、选择题1.每个核苷酸单体由三部分组成,下面哪项不是组成核苷酸的基本基团()A. 一个己糖分子B. 一个戊糖分子C. 一个磷酸D. 一个含氮碱基2)A. 纤维素麦芽糖 C. 糖原 D. 淀粉3.RNA和DNA)A. 核糖相同,部分碱基不同碱基相同,核糖不同 C. 碱基不同,核糖不同 D. 碱基不同,核糖相同 E. 以上都不是4)A. 酶可以缩短反应时间酶可以降低化学反应所需的能量 C. 许多酶还需要非蛋白的辅助因子和辅酶才能完成催化功能 D. 酶具有高度的特异性5.酶的竞争性抑制剂能够()A. 与酶的底物结合,使底物不能与酶结合与酶的活性位点结合,使底物不能与酶结合C. 与酶的特殊部位结合,破坏酶的活性 D. 同时和酶与底物结合,使酶无法和底物直接结合6A. ATPB. 葡萄糖 D. 磷酸烯醇式丙酮酸7.下列对酶的描述正确的是()A. 所有的酶都是蛋白质B. 酶可以改变反应的方向酶的变构位点经常和反应抑制有关 D. 酶的催化专一性通常比化学催化剂的专一性差8.Griffith和Avery所做的肺炎链球菌实验是为了(A. 寻找治疗肺炎的途径B. 筛选抗肺炎链球菌的药物证明DNA是生命的遗传物质,蛋白不是遗传物质 D. DNA的复制是半保留复制9.1952年Hershey和Chase利用病毒作为实验材料完成的噬菌体实验中用到的关键技术是()A. PCR技术B. DNA重组技术 D. 密度梯度离心技术10)A. 细胞核核糖体 C. 线粒体 D. 类囊体11.蛋白质的合成是直接以(()A. 单链DNAB. 双链DNA D. tRNA12.如果黄色果实(Y)对绿色果实(y)为显性,矮株(L)对高株(l)是显性,那么YyLl 基因型的植株和yyll基因型的植株杂交,则()A. 所有后代都是矮株,黄果B. 3/4是矮株,黄果C. 1/2是矮株,黄果是矮株,黄果DNA复制时,序列5′-TAGA-3′合成下列()互补结构。

生命科学导论题目及答案

生命科学导论题目及答案

生命科学导论题目及答案广告1002班徐宇青310072781.下列关于基因治疗的说法正确的是(C )A.基因治疗只能治疗一些遗传病B.基因治疗的主要方法是让患者口服一些健康的外源基因。

C.基因治疗的主要原理是通过导入正常基因来纠正或弥补患者的基因缺陷带来的影响D.基因治疗在发达国家已成为一种常用的临床治疗手段2.基因治疗是指(A )A、把健康的外源基因导入有基因缺陷的细胞中,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B、对有缺陷的基因进行修复,从而使其恢复正常,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C、运用人工诱变的方法,使有基因缺陷的细胞发生基因突变回复正常D、运用基因工程技术,把有缺陷的基因切除,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3.下列致癌因素中属于物理因素的是(B )A、病毒引起细胞癌变B、紫外线引起皮肤癌C、防腐剂引起消化道癌变D、吸烟引起肺部癌变4.绿色食品是指(D )A、绿颜色的营养食品B、有叶绿素的营养食品C、经济附加值高的营养食品D、安全、无公害的营养食品5.通常所说的“白色污染”是指(C )A、冶炼厂的白色烟尘B、石灰窑的白色粉尘C、聚乙烯等白色塑料垃圾D、白色建筑废料6. 倡导“免赠贺卡”、“免用一次性木筷”的出发点是(B )A、减少个人经济支出B、节约木材、保护森林C、减少固体垃圾D、移风易俗7.我国全多耕地少,劳动力过剩,根据这一国情,为了提高人民生活质量,下列措施正确的是(D )A、围湖造田,增加粮食产量B、将山地平原化,建立更多工厂C、填海造田,增加耕地面积D、保护土地资源,合理开发利用8、“酸雨”的形成主要是下列哪项所致(C )A、汽油大量燃烧B、农药的大量使用C、煤的大量燃烧D、生活垃圾的大量增加9.将特定的培养基装入锥形瓶,培养酵母菌。

由于操作不慎,培养基受到污染,不仅长出了酵母菌,还长出了细菌和霉菌等微生物。

瓶中的一切构成了一个( C ) A.种群B.群落C.生态系统D.生物圈10.在特定的培养基上,培育出了纯种的酵母菌,这些酵母菌构成了一个( B ) A.个体B.种群C.群落D.组织11.细胞学说主要阐明了( C )A.细胞的多样性B.细胞结构的复杂性C.生物结构的统一性D.生物界的多样性12.列生物不属于原核生物的是( D ) A.大肠杆菌B.蓝藻C.乳酸菌D.脊髓灰质炎病毒13.蓝藻与细菌虽然都属于原核生物,但是,二者有明显区别。

生命科学导论题库

生命科学导论题库

生命科学导论题库第一章、生物与生命科学一、填空题1. 本章提出了生命的5个最基本特征,如果每个特征仅用2个字代表,它们分别应该是()、()、()、()和()。

2. 生命科学是研究()及其()的科学。

广义的概念还包括生物技术、医学、农学、生物与环境、生物学与其他学科交叉的领域。

3. ()、()和()是生命的本能;生物体内每时每刻都有新的物质被合成,又有一些物质不断被分解,这就是(),包括()和();其本质是()的转化。

4. 除()之外,所有的生物体都是由()组成的。

5. 细胞内最重要的结构体系包括()、()和()。

6. 在生物体内,以()为代表的化学能不断地被合成和分解,维持着生命活动的能量需要和平衡。

7. 噬菌体是没有细胞结构的(),寄生于()中。

8. 生物繁殖包括()、()等形式。

9. ()和()是生物进化的基础。

10. 由()分子构成的基因负责将亲代特征的遗传信息传递给子代,并决定了蛋白质分子的(),从而决定了生物体的性状。

11. 探索生物个体从出生到发育成熟以及衰老和死亡的规律是()的研究内容,研究生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是()最主要的内容。

12. ()、()、()、()、()与()形成基础生物学研究的一条主线。

13. 很多人预测,以()、()和()为特点的生物技术产业将成为全球下一轮新的经济生长点。

14. 把握基本概念之间的内在联系可以通过()、()和()3个线索。

15. 双蛙心灌流实验中传递迷走神经信息的化学物质是()。

16. Science一词来源于拉丁文,原意为()。

17. 人类文明和科学技术发展经历了()、()和()3个阶段。

其中()和()都是以非生命的客观世界为主要研究对象,而()的对象是包括人在内的生命本身。

18. 科学研究经常采用()和()两种基本的系统思维方式。

()就是应用一般的法则或定律去推论出一个新的特殊结论或假设。

()就是应用一些特殊的观察或实验来获得一个新的一般法则或定律。

生命科学概论复习题答案

生命科学概论复习题答案

生命科学概论复习题答案一、选择题1. 生命科学是研究什么的科学?A. 物理现象B. 生物现象C. 化学现象D. 心理现象答案:B2. 下列哪项不是生命科学的主要分支?A. 遗传学B. 生物化学C. 生态学D. 物理学答案:D3. 细胞是生命的基本单位,以下哪个不是细胞的基本组成部分?A. 细胞膜B. 细胞核C. 线粒体D. 质子答案:D4. 基因是遗传信息的载体,其主要组成成分是?A. 蛋白质B. 核酸C. 糖类D. 脂质答案:B5. 生物进化的驱动力是什么?A. 环境适应B. 基因突变C. 自然选择D. 所有以上答案:D二、填空题1. 生命科学的研究对象包括_______、_______和_______三个层次。

答案:分子层次、细胞层次、个体层次2. 达尔文的进化论核心是_______,它解释了生物多样性的起源。

答案:自然选择3. 细胞分裂包括两种基本类型:_______和_______。

答案:有丝分裂、无丝分裂4. 生物分类的基本单位是_______,它是生物分类体系中最基础的分类单元。

答案:种5. 基因工程是一种通过直接操作_______来改变生物遗传特性的技术。

答案:遗传物质三、简答题1. 简述生命科学的基本研究方法。

答案:生命科学的基本研究方法包括观察法、实验法、比较法和数理统计法等。

观察法是通过观察生物现象来收集数据;实验法是通过控制变量来测试假设;比较法是通过比较不同生物或生物特征来发现规律;数理统计法则是通过数学方法来分析数据。

2. 描述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答案:细胞是生命的基本单位,具有细胞膜、细胞核和细胞质等结构。

细胞膜负责物质的进出和细胞的保护;细胞核含有遗传物质,控制细胞的遗传信息;细胞质是细胞内各种生化反应的场所。

四、论述题1. 论述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及其保护措施。

答案:生物多样性是指地球上所有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它对维持生态系统平衡、提供生物资源和保障人类生存具有重要意义。

生命科学导论复习题+答案

生命科学导论复习题+答案

生命科学导论复习题+答案生命科学导论复习题一、问答题1.细菌细胞膜的主要功能有哪些?(1)分隔、形成细胞和细胞器,为细胞的生命活动提供相对稳定的内环境,膜的面积大大增加,提高了发生在膜上的生物功能;(2)屏障作用,膜两侧的水溶性物质不能自由通过;(3)选择性物质运输,伴随着能量的传递;(4)生物功能:激素作用、酶促反应、细胞识别、电子传递等。

(5)识别和传递信息功能(主要依靠糖蛋白)(6)物质转运功能。

2.以T4噬菌体为例说明病毒繁殖的过程。

1.附着:是病毒与寄主之间高度特异性的相互作用,病毒外部的蛋白能与寄主表面的特殊好受体结合.2.侵入:(各种噬菌体还不一样,好难说.)大概都是先与细胞壁特异性结合,释放溶菌酶溶解细胞壁成一个小孔,将DNA注进细胞内.有的噬菌体壳体也可以进入细菌.3.复制:侵染开始后,细菌的DNA合成停止,几分钟后mRNA和蛋白质的合成也中止.噬菌体以本身DNA为模板,有寄主RNA聚合酶催化,复制形成噬菌体mRNA,翻译而形成噬菌体所需酶类,可以修饰寄主RNA聚合酶,被修饰过的RNA聚合酶能进一步转录噬菌体的基因. 4.装配与释放:噬菌体与壳体蛋白质装配为成熟,有侵染力的噬菌体颗粒.释放时能产生两种蛋白质,一是破坏细胞质膜的噬菌体编码蛋白质,另一是噬菌体溶菌酶.前着破坏细胞膜,后者破坏细胞壁,然后寄主细胞破裂,病毒突然爆发式释放出来.3.微生物有哪些与动植物不同的特点?微生物是一大群形态微小,结构简单,肉眼直接不可见,必须借助显微镜才能观察的生物,一般有以下几个特点:(一)体积小,面积大(二)吸收多,转化快(三)生长旺,繁殖快(四)适应强,易变异(五)分布广,种类多。

主要的区别从定义上就可以看出,是因为微生物肉眼不能观察4.如何理解生物多样性这个概念?生物多样性的价值体现在哪些方面?生物多样性体现在生态系统的多样性,遗传(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等几个方面生物多样性的意义主要体现在生物多样性的价值。

《生命科学》复习题(附参考答案)

《生命科学》复习题(附参考答案)

《生命科学》复习题(附参考答案)一、单选题(共50题,每题1分,共50分)1、经过减数分裂I和减数分裂II共产生()个生殖细胞。

A、4B、2C、3D、1正确答案:A2、已知的最早的原始人类化石是()。

A、类人猿B、南方古猿C、智人D、猿人正确答案:B3、两栖类实现二氧化碳与氧气交流是通过( )。

A、只用鳃B、肺部和鳃C、肺部和皮肤D、只用肺部正确答案:C4、( )路易斯巴斯德的工作推翻了自然发生说。

A、1859B、1668C、1768D、1924正确答案:A5、骨骼系统是人体的框架,它有()大功能。

A、四B、六C、五D、三正确答案:C6、在()年,科学家成功地绘制了人类的基因组。

A、2001B、2002C、1901D、1900正确答案:A7、扁形动物中()是营自由生活的动物?A、蠕虫B、吸虫C、绦虫D、涡虫正确答案:D8、()是追踪一个家族多代中某个特定性状的形象化工具。

A、遗传B、分裂C、遗传学D、谱系图正确答案:D9、污染环境的物质称为()。

A、污染B、污染物C、酸雨D、臭氧层正确答案:B10、细胞核分裂产生两个相同细胞核的过程称为()。

A、细胞分裂B、有丝分裂C、染色分裂D、胞质分裂正确答案:B11、河口的营养成分含量()淡水生态系统或其他咸水生态系统。

A、等于B、高于C、根据地域情况而定D、低于正确答案:B12、细菌几乎无处不在,每平方厘米的皮肤表面有()万个细菌。

A、100B、20C、10D、1正确答案:C13、()是分类系统中最高的类别。

A、属B、门C、界D、种正确答案:C14、化石燃料燃烧的终产物是()。

A、煤灰B、一氧化碳C、二氧化碳D、二样化硫正确答案:C15、海蛇尾利用()代替管足来移动。

A、砂囊B、嗉囊C、刚毛D、可伸缩的腕正确答案:D16、()是身体最大的器官。

A、胃B、皮肤C、肝脏D、肚子正确答案:B17、( )是一种器官,能够收缩,舒张,为身体运动提供力量。

A、肌肉B、嘴C、胃D、肝脏正确答案:A18、动物阻止其他同种个体进入的区域叫做()。

生命科学导论复习题以及答案

生命科学导论复习题以及答案

复习题一.名词解释五界分类系统: 它是由美国生物学家魏泰克(R.H.Whittaker,1924—1980)在1969年提出的。

魏泰克在已区分了植物与动物、原核生物与真核生物的基础上,又根据真菌与植物在营养方式和结构上的差异,把生物界分成了原核生物界、原生生物界、真菌界、植物界和动物界五界基因组:单倍体细胞中包括编码序列和非编码序列在内的全部DNA分子病毒:病毒由核酸芯子和蛋白质衣壳组成,核酸芯子为DNA或RNA分子。

不是真正的生物。

无细胞结构,只能依靠宿主细胞进行复制。

分为细菌病毒和真核细胞病毒两大类类病毒:是一类仅由裸露的RNA组成的颗粒,类病毒与病毒不同的是,类病毒没有蛋白质外壳,为单链环状或线性RNA分子。

遗传漂变:是指当一个族群中的生物个体的数量较少时,下一代的个体容易因为有的个体没有产生后代,或是有的等位基因没有传给后代,而和上一代有不同的等位基因频率。

一个等位基因可能(在经过一个以上的世代后)因此在这个族群中消失,或固定成为唯一的等位基因。

这种现象就叫“遗传漂变”。

协同进化:协同进化是指两个相互作用的物种在进化过程中发展的相互适应的共同进化,是一个物种由于另一种物种影响而发生遗传进化的进化类型。

生物发生律:生物发生律也叫重演律,1866年德国人海克尔(E. Haeckel)在《普通形态学》中提出“生物发展史可以分为两个相互密切联系的部分,即个体发育和系统发展,也就是个体的发育历史和由同一起源所产生的生物群的发展历史,个体发育史是系统发展史的简单而迅速的重演”。

系统树:根据古生物学、比较形态学、分子生物学等知识按亲缘关系将所有的生物门类排列成一个树形图。

HIV病毒: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是一种逆转录病毒,含两个单链RNA分子侵染哺乳动物的T 细胞和其他杀伤细胞,使寄主的免疫能力丧失分子生物学中心法则: 是指遗传信息从DNA传递给RNA,再从RNA传递给蛋白质,即完成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的过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命科学导论》复习题及其参考答案 一、水对生命有何重要意义?
二、维生素对动物有何重要意义?
三、什么是人类基因组计划?请简述其意义。

四、谈谈你对基因工程的认识。

五、胰岛素分泌不足会引起机体什么症状?为什么?
六、什么是主动免疫、被动免疫、自动免疫?
人工免疫是采用人工方法,将疫苗、类毒素或含有某种特异性抗体、细胞免疫制剂等接种于人体,以增强宿主体的抗病能力。

用于人工免疫的疫苗、类毒素、免疫血清、细胞制剂,以及结核菌素、诊断血清、诊断菌液等诊断制剂,我们统称为生物制品。

人工免疫分主动和被动两类。

生物制品有用于自动免疫和被动免疫的两类。

一般来说,自动免疫专用于预防疾病,接种的物质是抗原,免疫作用出现,即形成免疫力的时间较慢,但免疫力维持的时间较长(数月至数年);被动免疫可以用于治疗疾病或应急的预防,接种的物质是抗体,免疫作用可以在接种后立即出现,但免疫力维持时间较短(数周至数月)。

人工主动免疫是将疫苗或类毒素接种于人体,使机体产生获得性免疫力的一种防治微生物感染的措施,主要用于预防,这就是通常所说的“打预防针”。

疫苗有多种类型。

死疫苗是选用能够引起较强免疫反应的病原体,经人工大量培养后,用理化方法杀死而制成。

常用的有伤寒、霍乱、百日咳、流行性脑膜炎、钩端螺旋体病、斑疹伤寒等。

死疫苗的优点是易于保存,在4℃时可以保存1年左右。

缺点是接种剂量大,注射后局部和全身副反应较大,且常需接种多次。

活疫苗是把致病微生物用各种物理或化学方法进行人工处理使其丧失或大幅度降低致病性,或从自然界找来和致病微生物相同种类但没有或很小致病力的微生物制成的疫苗叫活疫苗。

活疫苗的毒力低弱,不会引起人类生病。

例如麻疹、脊髓灰质炎的疫苗。

类毒素疫苗是用甲醛(福尔马林)溶液把细菌毒素的毒性消除,但仍旧保留抗原作用的生物制品。

例如破伤风类毒素和白喉类毒素。

现在已经可以把预防多种疾病的疫苗综合在一起,打一针预防针可以预防多种疾病。

我们把这类疫苗叫做多联疫苗。

近来开发出一些新类型疫苗。

它们是:亚单位疫苗、DNA重组疫苗、核酸疫苗。

如果宿主已受到感染,采用人工主动免疫便为时过晚,此时应该进行人工被动免疫。

人工被动免疫是注射含有特异性抗体的免疫血清或纯化免疫球蛋白抗体,或注射细胞因子等细
胞免疫制剂,使机体即刻获得特异性抗感染免疫能力,及时发挥作用。

但这些免疫物质不是病人自己产生的,所以在体内维持的时间短。

人工被动免疫主要用于治疗或紧急预防。

人工被动免疫的常用生物制品有抗毒素、胎盘球蛋白、丙种球蛋白、免疫调节剂等。

七、什么是生物多样性?生物多样性的价值表现在哪些方面?
八、试就转基因抗虫棉的种植对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利弊发表你的见解。

九、分析器官移植可能引起的伦理学问题。

十、分析克隆羊技术的发展可能引起的伦理学问题。

十一、什么是生命伦理学?有那些基本原则?
1.生命伦理学的概念
生命伦理学是一门新兴学科。

它主要研究生命科学、生物技术、以及医疗保健提出的伦理道德问题,并加以规范,使人们有所遵循。

伦理指人与人之间相互关系的基本道德和原则。

伦理学是研究人们的道德思想,道德行为,道德规范的学问,也称道德哲学。

顾名思义,生命伦理学所研究的是生命科学技术提示或涉及的伦理道德问题,包括道德见解,决定,行为,政策等诸多方面。

因此,它有一个主要特性:即跨界,跨学科。

它既与自然科学技术密切相关,又与人文社会科学密切相关,是两者交叉,汇合的边缘学科,也是沟通两者之间的重要纽带或桥梁。

不仅如此,由于生命伦理学所关注的生老病死中人的尊严和权利问题,是人类共同的问题,但又不能不受到其国家,民族或团体的传统和价值观的影响,也就是文化的影响。

通常把生命伦理学界定为运用伦理学的原理和方法,在跨学科和跨文化的背景下,对生命科学和医疗保健的伦理学,包括道德见解,决定,行为,政策等,进行系统研究。

大致可分为
理论生命伦理学,临床生命伦理学名研究生命伦理学,政策和法制生命伦理学以及文化生命伦理学这样5个密切相关、相辅相成的领域。

2.基本原则
伦理学要规范人们的行为,什么是应当做的,什么是不应当做的,必须依据一定的原则。

原则是规范的指导,没有共用认可的原则,就无法制定规范,评估规范,更谈不上遵守规范。

同样,生命伦理学的框架也是由它的基本原则。

即行善,自主,不伤害和公正的原则所支撑起来的。

(1)行善原则
行善原则又称有益或有利原则,台湾学者译为仁爱原则。

行善,主要指生命科技要为人类造福,增进人类的健康,增长人类的寿命,有利于人。

具体而言,行善要直接或间接地对生命或病人施以有利的德行,以促进他人必须而且重要之利益,并尽可能避免,减少伤害和风险,如认真的治疗,细心的护理,必要的援助等。

(2)自主原则
自主原则主要指导重患者与受试者的人格和尊严,即他们的自主的知情同意或选择而不能欺骗、强迫或利诱他们。

自主原则强调患者和受试者的主体地位和权利,认为施以他们的任何措施和行为,都应作真实全面的说明,由他们自主做出决定。

一旦做出决定,原则上必须尊重。

对于大多数正常的成年人,自主权由他们行使;对于缺乏自主能力的人(如儿童、痴呆症患者等),其自主权受监护人的协助和保护。

(3)不伤害原则
也可称为避害原则。

不伤害,主要指任何治疗和试验都要尽量避免对患者和受试者造成伤害。

一旦造成伤害就要停止;当科学研究与受试者利益发生冲突时,应以受试者的利益为重。

但在实际的医疗活动和科学试验中,又难以完全避免造成这样或那样的伤害,因而又涉及“风险评估”问题。

就是说,要努力防止和避免风险,特别是大的风险,在无法避免的情况下,则“两权相重取其轻”。

(4)公正原则
公正主要指生命伦理要遵循人类社会的正义、公平的信念,包括资源分配、利益分享和风险承担三个层面,都要努力实现公平公正,而不能只向少数人或利益集团倾斜。

公正有所谓“形式公正”和“实质公正”。

形式公正就是对同等者给以同等对待,对不同者给以不同等对待。

如果对于同等者给以不同等对待,或者对于不同等者给以同等对待,均为不公正。

实质公正则要考虑对象的需要、贡献、成就等因素。

公正原则往往还强调对弱者和弱势群体的保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