兽医针灸学穴位之马
马体常用穴位介绍

马体常用穴位介绍穴位的背景和作用穴位是中医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它们被认为是人体经络系统中的特定部位,通过在这些部位上施加刺激,可以调节人体的生理和病理状态。
马体的常用穴位是在马的身体上找到的具有特定功能的穴位,这些穴位通常被用于促进马的健康和治疗马医学问题。
常用马体穴位风池(Feng Chi)中医学认为,风池穴位位于马的颈部、手臂前侧的肌肉上方。
刺激风池穴位可以促进血液循环,改善马的头痛和颈部僵硬等问题。
天柱(Tian Zhu)天柱穴位位于马的颈椎第一项椎骨的两侧,刺激这个穴位可以促进马的气血运行,缓解马的腰背疼痛和胯部僵硬。
渊腋(Yuan Ye)渊腋穴位位于马的前肢胸侧,刺激这个穴位可以促进马的气血流通,有助于缓解马的肩关节疼痛和肌肉僵硬。
太乙(Tai Yi)太乙穴位位于马的臀部,刺激这个穴位可以帮助马放松背部和臀部的肌肉,缓解马的背疼和远距离骑行后的疲劳。
曲池(Qu Chi)曲池穴位位于马的腹部两侧,在这个穴位上施加刺激可以促进马的消化功能,缓解马胃肠道问题。
如何使用马体穴位使用马体穴位之前,需要确保了解正确的刺激方法和穴位位置。
最好向专业的兽医或经验丰富的马医师傅咨询并接受培训。
使用针刺和按摩技术时要小心且温和,以避免对马造成伤害。
在使用穴位之前,可以借助天然草药或精油来增强刺激效果。
注意事项- 使用马体穴位时,要确保马处于放松和舒适的状态下。
- 如果马有严重的健康问题,请立即向兽医求助,不要仅依赖穴位刺激来解决问题。
- 请遵循专业人士的指导,尤其是在使用针刺技术时。
使用不正确的方法可能会对马造成伤害。
总之,马体常用穴位是促进马医学的重要工具,但在使用时应慎重并遵循专业人士的指导。
兽医针灸学

• 中医临床认识和治疗疾病,既辨病又辨证,但 主要不是着眼于“病”的异同,而是将重点放在“
证”的区别上,通过辨证而进一步认识疾病。 例如,感冒是一种疾 病,临床可见恶寒、发 热、头身疼痛等症状,但由于引发疾病的原 因和机体反应性有所不同,又表现为风寒感 冒、风热感冒、暑湿感冒等不同的证型。
客》),“人与天地相参也,与日月相应也”(《灵
枢·岁露》)。这种人与自然相统一的特点被中国古
代学者称为“天人合一”。
第十八页,共78页。
季节气候以人体的影响:春温、夏热、长夏湿、 秋燥、冬寒表示一年中气候变化的一般规律。生 物在这种气候变化的影响下,就会有春生、夏长、 长夏化、秋收、冬藏等相应的适应性变化。
第二十二页,共78页。
(二)辨证论治
•
辨证论治是中医认识疾病和治疗疾病的基本原则,
是中医学对疾病的一种特殊的研究和处理方法。
•
证,是机体在疾病发展过程中的某一阶段的病理概
括。由于它包括了病变的部位、原因、性质,以及邪正
关系,反映出疾病发展过程中某一阶段的病理变化的本
质,因而它比症状更全面、更深刻、更正确地揭示了疾
始》)等等,都是在整体观指导下确定的治疗原 则。
第十七页,共78页。
• 2、人与自然界具有统一性
•
人类生活在自然界中,自然界存在着人类赖以生
存的必要条件。同时,自然界的变化又可以直接或间
接地影响人体,而机体则相应地产生反应,属于生理
范围内的,即是生理的适应性;超越了这个范围,即
是病理性反应。故曰:“人与天地相应也”(《灵枢·邪
一般说对于亢进的、兴奋的,痉挛状态的组织 器官有抑制作用,而对于虚弱的、抑制的、弛 缓的组织器官有兴奋作用。
中兽医兽医穴位

二、犬的常用穴位
1. 前肢太阴肺经 LU-02. 颈脉 位置:位于颈静脉沟中上1/3折点处颈静脉上。 针法:以中宽针顺血管刺入1厘米,出血(大犬);或三棱 针点刺(小犬)。 主治:肺风毛燥,肺黄,咳嗽,热性病,中暑,中毒,脑黄,遍 身黄,舌疮等
二、犬的常用穴位
1. 前肢太阴肺经 LU-1. 肺攀 位置:肩胛骨后缘,膊栏与肺攀的距离等于膊尖与肺门的距离。 或肩胛骨后缘上、中1/3交界处。 针法:圆利针、小宽针或火针沿肩胛骨内缘向前下方刺入12cm;毫针刺入2-3cm。 主治:肺气痛、咳嗽、肩膊扭伤、前肢风湿、麻木、跛行等。
二、犬的常用穴位
2. 前肢阳明大肠经(Large Intestine Meridian,LI)
1.商阳 4.合谷 10.前三里 11.曲池 15.肩井 20. 迎香
二、犬的常用穴位
2. 前肢阳明大肠经(Large Intestine Meridian,LI) LI-1. 商阳 位置:第2指桡侧爪甲角后0.1cm处取穴; 针法:血针,三棱针或小宽针直刺0.3-1cm,出血; 主治:咽喉肿痛,咳嗽,气喘,鼻衄,发热,昏厥,癫狂, 前爪挛痛
一、穴位概述
定位取穴
定位法,又称取穴法,由于取穴准确与否,直接影响疗效, 因而深受历代医家的重视。
常用的方法有: 1. 自然标志定位法 2. 体躯连线比例定位法 3. 指量定穴法 4. 同身寸定穴法
一、穴位概述
作用特点
实践证明,腧穴作用有以下几个特性: 1. 近治作用 2. 远治作用 3. 双向作用 4. 相对特异性
二、犬的常用穴位
1. 前肢太阴肺经 LU-9. 太渊 位置:腕背侧桡缘的凹陷中 针法:毫针直刺0.3-1厘米 主治:咳嗽,气喘,咳血,咽喉肿痛,胸痛,腕关节肿痛
董针经典之足驷马穴(配真人穴位图片,治疗肺脏病症候群、呼吸、皮肤疾病要穴)

董针经典之足驷马穴(配真人穴位图片,治疗肺脏病症候群、呼吸、皮肤疾病要穴)1.驷马中穴【定位】直立,两手下垂,中指尖所至之处向前横开三寸。
也可从腘横纹上七寸、髌骨外上缘直上九寸。
2.驷马上穴【定位】驷马中穴直上二寸处是穴。
3.驷马下穴【部位】在驷马中穴直下二寸处是穴。
【穴名】驷马者,良马也。
马者,乾物也,乾属金,驷马穴为治疗肺病最有效穴位,故名。
此穴在中,故名驷马中穴。
【主治】肋痛、背痛、肺机能不够之坐骨神经痛及腰痛、肺弱、肺病、胸部被打击后而引起之胸背痛、肋膜炎、鼻炎、耳聋、耳鸣、耳炎、面部神经麻痹、眼发红、哮喘、半身不遂、牛皮癣、皮肤病。
乳房疼特效,肌萎缩、重听、甲状腺肿、眼球突出、雀斑、青春痘,治下肢扭伤。
【运用】治肋痛、背痛、坐骨神经痛单足取健侧上、中、下三穴,其余各症两脚六针同时取之。
进针的次序,就是一般先针驷马中,然后再针驷马上、下。
【临床应用解析】1.驷马三穴为治疗肺脏病症候群、呼吸系统疾病之特效要穴,此处肌肉较厚,走阳分、表分,治牛皮癣、青春痘、慢性湿疹、雀斑均有特效,对于各类皮肤病效果亦佳。
肺开窍于鼻,治各类鼻炎、鼻子不通,甚效、亦治哮喘。
2.本穴在阳明经,调理气血作用甚佳。
治疗胃经循行之面部神经麻痹、治乳房痛特效。
3.治疗耳病如耳聋、耳鸣、耳炎等皆在益气升阳也。
是治疗耳鸣的重要穴位(作用于肺,透过金生水,肾开窍于耳的原理)4.本穴组为美容要穴,可配下三皇、上三黄等穴。
以能改善面部气血暗淡无光,面微有尘的情况。
5. 肺主胸背,本穴治疗胸痛、胸背痛、肋膜炎、胸肋痛、胸连背痛、肺机能不够之坐骨神经痛及腰痛,皆有效。
6.治疗过敏性鼻炎:足驷马+合谷+四花上+迎香。
配合上星至鼻尖范围以雷火灸灸之,效果好。
7.以肉治肉,“以肉应脾”,故本穴能治肌萎缩,尚能补气。
治结膜炎、甲状腺肿、眼球突出亦有卓效。
8. 驷马上、中、下三针倒马并用,有上中下全身通治之全息意义。
9. 【赖金雄医师经验】针本穴可根治皮肤过敏、慢性湿疹;治胸部跌打损伤具有特效;可治半身麻痹。
针灸穴位 马氏点穴 说明指导书

针灸穴位马氏点穴说明指导书
总述马氏点,经外奇穴名。
出自《内科急症》。
位于右侧下腹部,髂前上棘与脐连线之中、外三分之一点,计1穴。
主治急、慢性阑尾炎等。
直刺0.5-1寸。
1.名称马氏点穴
2.别名暂无资料。
3.出处《内科急症
4.隶属经外奇穴
5.位置位于右侧下腹部,髂前上棘与脐连线之中、外三分之一点,计1穴
6.主治急、慢性阑尾炎
7.功能暂无资料。
8.操作直刺0.5-1寸
9.主要配伍配曲池穴治发热
10.定位位于右侧下腹部,髂前上棘与脐连线之中、外三分之一点,计1穴。
11.解剖暂无资料。
12.名词释义暂无资料。
13.功能作用暂无资料。
14.详细主治急、慢性阑尾炎等。
15.详细操作直刺0.5-1寸,针感局部抽、胀。
16.临床运用现代常用于急、慢性阑尾炎的诊断与治疗。
17.配伍1、配曲池穴治发热。
2、配内关穴治呕吐等。
18.附注暂无资料。
19.相关论述《内科急症》:“急性阑尾炎。
取穴:阑尾穴、马氏点,发热加曲池,呕吐者加内关。
”据陕西省革委会生产组卫生组介绍:急性阑尾炎。
阑尾,马氏点(脐与髂前上棘连线中、外三分之一交界处),发烧配曲池。
穴位注射生理盐水治疗马的慢性腰胯痛

,
将 治疗效果 分 为有 效和
,
胯痛的治疗效 果
材料 和 方 法
,
如 果作者和 其 它 兽 医师检 查时
,
0 1
8 4年 6
9
月
马 匹 没 有 腰 胯 痛 的 症状
予 定的动作
或 跑 跳 正 常能完 成
间 宾州大 学兽 医 学 院 大 家畜 医 院
5 匹马 兽医 师推荐 1
, , ,
,
无任何疼 痛症状 讨论
显效
,
。
进 比赛成绩 下 降
经 物理 检 查
、 、
5 匹 使用该法 治疗 病 马 1
2
有1 3 匹 所 以使
。
坡 行观察
, 。
放 射线诊 断
,
治疗 次数在
,
神经阻 断及 超 声波诊 断 筋键 韧带 关节 病等
:
排除 了 后 肢骨 折
相 应 的 骑乘不 当
,
用穴位 注 射 疗法 时 不 能过早停止 治疗
穴位注射 生理盐水治疗马的慢性腰胯痛
钟秀 会 摘译 蒋呈 燕
校
腰 胯痛是 马 的 常见 病
,
治疗 方 法 有 多
,
插 入 注射针 头 针
7
.
。
肾角
、
关元俞
.
、
脾俞
。 。
、
均进
7
种 如 物理疗 法
,
。
,
外科 疗法
。
局部药 物疗法
,
3
厘米
。
,
会 阳 进针
1
3一 2厘 1
米
百会 进 针 一
,
常用实验动物针灸穴位

常用实验动物针灸穴位实验动物针灸常用实验动物针灸穴位图谱及穴位附表1-1家兔针灸穴位穴名尺泽定位肘关节内侧前部凹陷中局部解剖刺入臂二头肌腱与腕桡侧伸肌之间,有桡侧动脉、静脉、神经和前臂外侧皮神经分布刺灸法直刺0.5~经络序号50.8cm,可灸肺经L 11 少商第1指桡侧,爪根角旁开0.1cm处有指掌侧固有动脉、静脉、神经形成的血管网和末梢神经网直刺0.1cm或点刺出血,可灸1 商阳第2指桡侧,爪根角旁开0.1cm处有第2指伸肌腱,指及掌背侧直刺0.1cm或点动、静脉网,指掌侧固有神经刺出血,可灸刺入骨间肌中,深达指深后肌腱,有桡动脉、神经和正中动脉、静脉、神经分布直刺或稍向后斜刺0.2~0.5cm,可灸直刺0.3~4 合谷掌背侧第1、第2掌骨间,约当第2掌骨中点桡侧10前三里桡骨前缘曲池穴下1.5cm,当前臂上1/6折点处桡骨前刺入腕桡侧伸肌偏尺侧,有桡动脉、神经及前臂背侧皮神经分布刺入腕桡侧伸肌起始部,有桡动脉、神经,头静脉和前臂背侧皮神经分布0.5cm,可灸(手三里)缘肘关节外侧前部凹陷中大肠经LI 11 曲池直刺0.5~1cm,可灸14 臂肩关节外侧稍下方即三角形隆起下方凹陷中刺入三角肌和肱肌交界处有肱动脉、静脉和腋神经、桡神经分布直刺0.3~0.5cm,可灸20 迎香鼻孔外侧上端,有毛与无毛有鼻翼提肌、上层动脉、眶下向内上方斜刺实验动物针灸交界处动脉、静脉及鼻外侧静脉和面神经上颊支分布0.2~0.3cm1 承泣眼眶下缘中点处刺入眼球和眶下缘之间,有眼轮匝肌和眼球下直肌、下斜上推眼球,针沿眶下缘直刺肌,眶下动脉、静脉,眼动脉、0.2~0.5cm 静脉分支和动眼神经、眶下神经、面神经颧支分布胃经(S)25天枢脐旁开3cm处刺入腹直肌,有腹壁后浅动脉、静脉分支和最后肋间神经分支分布直刺0.3~0.5cm,可灸36后三里小腿背外侧上1/5折点处,约当腓骨头下1.2cm,胫骨刺入胫骨前肌与趾长伸肌之间,深层为胫、腓骨间隙,有胫前动脉、静脉和腓神经分布刺入胫骨前肌与趾长伸肌之间,深达胫、腓骨间隙,有胫前动脉、静脉和腓神经分布直刺1.5~2.5cm,可灸(足三里)嵴后1cm小腿背外侧上2/5折点处,约当后三里穴下1.5cm37 上巨虚直刺1~1.5cm,可灸40 丰隆小腿中点处腓骨后缘刺入腓骨长肌与趾长伸肌之间,有胫前动脉、静脉和腓浅神经分布直刺0.4~0.6cm,可灸41追风踝关节背侧中部两筋之间刺入趾长伸肌与胫前肌两腱之间,有胫前动脉、静脉和腓直刺0.2~0.3cm,可灸(解溪)神经分布第2趾腓侧,爪根角旁开0.1cm处有趾背侧动脉、静脉网和腓浅神经的趾背神经分布直刺0.2~45 厉兑0.3cm,或点刺出血,可灸5 商丘内踝高点前下方凹陷中,当内踝与中央跗骨结节之间有跗内侧动脉、静脉,大隐动脉和小腿内侧皮神经、腓神经直刺0.2~0.3cm,可灸实验动物针灸浅支分布脾经Sp6三阴交内踝高点上约3cm,约当小腿下1/5折点处胫骨后缘刺入趾深屈肌前缘与胫骨后缘之间,有胫后动脉、静脉和胫神经分布直刺0.2~0.3cm,可灸21 大包第7肋间中点处刺入肋间肌,有胸背动脉、静脉及第7肋间动脉、静脉、神经和胸长神经分支分布向下斜刺0.5~0.8cm,可灸3 少海肘关节内侧,臂骨内上髁紧前方凹陷中刺入臂肌,有尺侧动脉、静脉和前臂内侧皮神经、正中神经肌支分布直刺0.3~0.5cm,可灸心经H 7 神门腕部掌外侧凹陷中,当尺骨远端与尺腕骨之间刺入腕尺侧屈肌腱与趾浅屈肌腱之间,有尺动脉、静脉及腕掌侧静脉网和尺神经分布直刺0.2~0.3cm,可灸9 少冲小指桡侧,爪根角旁开0.1cm处有指掌侧固有动脉、静脉、神经形成的血管网和末梢神经网向后斜刺0.2~0.3cm或点刺出血,可灸向后斜刺0.2~0.3cm或点刺出血,可灸直刺0.2~1 少泽小指尺侧,爪根角旁开0.1cm处有指掌侧固有动脉、静脉、神经和指背侧动脉、神经形成的血管、神经网5 阳谷桡腕关节背外侧,尺骨远端与尺腕骨之间凹陷中刺入腕尺侧伸肌与腕尺侧屈肌之间,有腕背侧动脉、尺神经分布0.3cm,可灸小肠经SI 11 天宗肩胛冈中点后方冈下窝中刺入冈下窝中,有旋肩胛动脉、静脉分支和肩胛上神经分布直刺0.5~0.8cm,可灸19 听宫耳根部,耳屏切迹正下方开口呈凹处有颞浅动脉、静脉的耳前支、面神经及耳后神经分支分布开口,直刺0.3~0.5cm实验动物针灸1晴灵内眼角、上下眼睑交界处皮下有眼轮匝肌结缔组织,有三叉神经的眼神经和眼角动推开眼球,向内下方斜刺0.2~0.3cm 沿肩胛软骨内侧向下斜刺0.5~1cm,可灸向内下方斜刺0.5~1cm,可灸(晴明)脉、静脉分布第3胸椎下旁开1.5cm处刺入髂肋肌沟,有第3胸神经背支和第3肋间动脉、静脉分布13 肺俞15 心俞第5、第6胸椎棘突间旁开1.5cm处刺入髂肋肌沟中,有第5胸神经背支及第5肋间动脉、静脉背支分布膀胱经B 18 肝俞第9、第10胸椎棘突间旁开1.5cm处刺入髂肋肌沟中,有第9胸神向内下方斜刺经和肋间动脉、静脉背支分布0.5~1cm,可灸刺入髂肋肌沟中,有第11胸神经和肋间动脉、静脉背支分布向内下方斜刺0.5~1cm,可灸20 脾俞第11、第12胸椎棘突间旁开1.5cm处22 三焦俞第1、第2腰椎棘突间旁开1.5cm处刺入髂肋肌沟中,有第1腰动脉、静脉、神经背支分布刺入髂肋肌沟中,有第2腰动脉、静脉、神经背支分布穿过股二头肌与半腱肌之间,深达N肌,有N动脉、静脉和胫神经分布向下斜刺0.5~1cm,可灸向下斜刺0.5~1cm,可灸直刺1~2cm,可灸23 肾俞第2、第3腰椎棘突间旁开1.5cm处40 委中膝关节正后方凹陷中60 昆仑踝关节外侧后方,外踝高点与跟结节之间凹陷中刺入跟腱与趾深屈肌腱之间,有胫前动脉、静脉和胫神经分布直刺0.2~0.3cm,可灸67 至阴第5趾腓侧,爪根角旁开0.1cm处有足背动脉,趾跖侧固有动脉、静脉、神经和足背外侧皮神经分布直刺0.1~0.2cm,可灸实验动物针灸1 涌泉第2、第3跖骨间跖侧,跖骨前1/3折点处刺入趾浅、深层肌腱和跖骨间肌,有足底内侧动脉、静脉、神经分支分布直刺0.3~0.5cm,可灸肾经K 3 太溪内踝与跟结节之间凹陷中有胫后动脉、静脉和胫神经分布直刺0.2~0.3cm,可灸0.2~7 复溜小腿下部内侧,小腿下1/8折点处跟腱前缘有隐动脉、静脉和胫神经分布直刺0.3cm,可灸刺入臂二头肌后缘,有臂动脉、静脉和正中神经分布直刺0.5~1cm,可灸直刺0.5~3 曲泽肘关节内侧近前部凹陷中心包经P 6 内关前臂下1/6折点处内侧,桡、刺入腕桡侧屈肌与指浅屈肌尺骨间隙中腱之间,深达桡、尺骨间,有正中动脉、静脉、神经分布0.8cm,可灸9 中冲第3指掌侧顶端正中,距爪根0.1cm有指掌侧固有动脉、静脉、神经形成的血管神经网直刺0.1~0.2cm,或点刺出血,可灸1 关冲第4指尺侧爪根角旁开0.1cm处有指掌侧固有动脉、静脉、神经形成的血管,神经网直刺0.1~0.2cm或点刺出血,可灸三焦经TE 5 外关前臂下1/6折点处外侧,桡、刺入指总伸肌与第4指固有伸尺骨缝中肌之间,有桡动脉、静脉、神经分布稍向前斜刺0.3~0.5cm,可灸直刺0.5~9 四渎前臂上1/3折点处外侧,桡、刺入指总伸肌与第4指固有伸尺骨缝中肌之间,有骨间背侧动脉、静脉和桡神经分布0.8cm,可灸13抢风肩关节后下方,臂骨三角肌隆起后上方凹陷中刺入三角肌后缘与臂三头肌长头、外侧头交界处,有臂动脉、静脉及桡神经、腋神经分直刺0.5~1cm,可灸(会)实验动物针灸布三焦经SJ23丝竹空眶上突外端处有眼轮匝肌,有颞浅动脉、静脉和面神经颧眶支分布向外上平刺0.5~1cm,不灸向外平刺0.3~0.5cm,不灸向后下方斜刺0.5~0.8cm,可灸直刺1~2cm,可灸1 瞳子s 眼外角旁开0.5cm处有眼轮匝肌,有颞浅动脉、静脉和面神经颧颞支分布20 风池寰椎翼前缘直上方凹陷中刺入头夹肌、头上斜肌,有枕动脉、静脉和第1颈神经分支分布30 环跳股骨大转子与最后荐椎棘突连线后1/3折点处刺入股二头肌、臂浅肌、臂中肌,有臀后动脉、静脉、神经分布胆经G 34 阳陵泉腓骨头下方凹陷中刺入胫前肌与腓骨长肌中,有直刺0.3~胫前动脉、静脉和腓神经分布0.5cm,可灸38 阳辅小腿下1/4折点处腓骨头与外踝连线上刺入趾长伸肌与腓骨长肌之间,有胫前动脉、静脉和腓神经分布直刺0.3~0.5cm,可灸44 足窍阴第4趾腓侧,爪根角旁开0.1cm处有趾背、跖侧动脉、静脉形成的血管网和趾背侧神经分布直刺或向后斜刺0.1~0.3cm,可灸3 太冲第2趾胫侧,跖骨头后方凹陷中有第2趾伸肌腱、骨间背侧肌,直刺跖背侧动脉、静脉、神经和足底神经分布0.2~0.3cm,可灸肝经Liv 8 曲泉股骨内踝后缘凹陷中刺入缝匠肌与半腱肌、半膜肌直刺0.3~的止点之间,有隐动脉、静脉、0.5cm,可灸神经分布14 期门第6肋间肋骨与肋软骨交界处刺入腹内、外斜肌腱膜及腹横斜刺0.2~肌中,有第6肋间动脉、静脉、0.3cm,可灸实验动物针灸神经腹侧支分布1 会阴肛门与阴茎根部(♂)或阴唇上联合(♀)之间刺入坐骨海绵体肌(♂)或阴门外括约肌(♀)与肛门外括约肌之间,有会阴动脉、静脉、神经分布直刺0.3~0.5cm,可灸12 中脘腹中线上,脐与剑状软骨连线中点处刺入腹白线,有第7、第8肋间神经腹支和腹壁前动脉、静脉分支分布直刺0.3~0.5cm,可灸任脉CV 17 膻中胸正中线上,平第4肋间隙处约当胸骨后1/3折点处刺入两侧胸肌交界处,有胸外动脉、静脉、胸肌神经和第4肋间神经腹支分布平刺0.3~0.5cm,可灸24 承浆下唇正中有毛无毛交界处刺入口轮匝肌下缘,有下唇动脉、静脉和下颌神经的颏神经分布斜刺0.2~0.3cm,可灸1后海尾根与肛门之间的凹陷中刺入肛门外括约肌与尾肌之间的疏松结缔组织中,有阴部稍向前上方刺入2~3cm,可施穴位注射或埋线,可灸直刺0.2~(长强)内动脉、静脉及阴部神经、直肠后神经分布督脉GV2尾根背中线上,第4荐椎与第1尾椎棘突间(腰俞)刺入荐尾棘上韧带、棘间肌,有荐尾神经和髂内、荐中动脉、静脉分布背中线上,第4、第5腰椎棘突间(腰阳关)刺入腰背筋膜,腰棘上韧带、棘间韧带,有第4腰神经和腰动脉、静脉背侧支分布背中线上,第2、第3腰椎棘突间刺入腰背筋膜、棘上韧带、棘间韧带,有第2腰神经和腰动脉、静脉背支分布直刺0.2~直刺0.2~0.3cm,可灸3阳关0.3cm,可灸督脉GV 4 命门0.3cm,可灸实验动物针灸8 筋缩背中线上,第9、第10胸椎棘突间刺入腰背筋膜、棘上韧带、棘间韧带,有第9胸神经和肋间动脉、静脉背支分布顺棘突间斜刺0.5~0.8cm,可灸顺棘突方向斜刺0.5~1cm,可灸9 至阳背中线上,第7、第8胸椎棘突间刺入腰背筋膜、棘上韧带、棘间韧带,有第7胸神经和肋间动脉、静脉背支分布12 身柱背中线上,第3、第4胸椎棘突间刺入腰背筋膜、棘上韧带、棘间韧带,有第3胸神经和肋间动脉、静脉背支分布顺棘突方向斜刺0.5~1cm,可灸13 陶道背中线上,第1、第2胸椎棘突间刺入腰背筋膜、棘上韧带、棘间韧带,有第1胸神经和肋间动脉、静脉背支分布顺棘突方向斜刺0.5~1cm,可灸14 大椎背中线上,第7颈椎与第1胸椎棘突间刺入棘上韧带、棘间韧带,有第8颈神经背支和颈上动脉、静脉分布顺棘突方向直刺1~1.5cm,可灸16天门枕骨顶嵴后方,枕寰关节背侧凹陷中刺入项韧带及两侧夹肌、头半棘肌之间,有颈外动脉、静脉和第1颈神经背支分布压头,直刺0.8~1cm不宜深刺,禁灸向上斜刺0.2~0.3cm 或三棱针点刺(风府)26山根鼻下唇裂上端正中处有口轮匝肌,上唇动脉、静脉和眶下神经的分支(水沟)太阳外眼角后上方颞窝中深部有颞深神经和颞浅动脉、静脉直刺0.2~0.3cm头部耳尖顺气*耳尖背侧血管上上腭褶前方,门齿后缘2mm处两侧鼻腭管开口处刺入耳郭后静脉刺入鼻腭管中点刺出血用三棱针或细草茎涂油后插入1~1. 5cm,剪其实验动物针灸外露部分后留置其中经外奇穴百会第7腰椎与第1荐椎棘突间刺入腰背筋膜、棘上韧带、棘间韧带,有腰动脉、静脉、神直刺0.5~1cm,可灸(十七椎)__经背支分布尾末端有尾动脉、静脉、神经分布点刺出血或直刺0.5~1cm尾尖(回气)躯干部催情*髋结节内侧前缘与第6腰椎横突后缘间刺入背最长肌,有第6腰动脉、向后内方刺入静脉、神经背支分布34cm,针尖~达卵巢附近,最好电针乳基每个乳头外侧缘刺入乳腺筋膜,深部为乳腺组向内斜刺0.2~(乳根)__织,有乳动脉、静脉、神经网0.3cm肘俞肘窝中关节外侧鹰嘴前方凹陷中刺入肱三头肌、肘肌,有肱动脉、静脉及尺神经分布刺入指部肌肉达掌骨头之间,有掌背侧总动脉、静脉及指背直刺0.3~0.5cm经外奇穴四肢部指间第15指间缝纹端向掌骨间平刺0.3~0.5cm(八邪)侧神经和尺神经背支分布第25趾间缝纹端刺入趾部肌肉达跖骨头之间,有趾背侧动脉、静脉、神经分向跖骨间平刺0.3~0.5cm趾间(八风)布*兔特有穴位__与人经穴位不同实验动物针灸附图1-1 家兔针灸穴位1.顺气2.山根3.迎香4.承泣5.睛灵6.丝竹空7.瞳子s8.太阳9.听宫10.耳尖11.天门12.风池13.大椎14.陶道15.肺俞16.身柱17.天宗18.心俞19.至阳20.筋缩21.肝俞22.脾俞23.三焦俞24.命门25.肾俞26.阳关27.百会28.催情29.环跳30.尾根31.尾尖32.后海33.会阴34.中脘35.天枢36.大包37.期门38.乳基39.膻中40.承浆41.内关42.神门43.少冲44.中冲45.少商46.商阳47.关冲48.少泽49.指间50.合谷51.阳谷52.外关53.四渎54.前三里55.少海56.曲池57.曲泽58.肘俞59.尺泽60.臂61.抢风62.曲泉63.委中64.阳陵泉65.后三里66.上巨墟67.丰隆68.阳辅69.三阴交70.复溜71.昆仑72.太溪73.商丘74.追风75.趾间76.至阴77.足窍阴78.厉兑79.涌泉80.太冲附表1-2 猫针灸穴位经络序号5穴名尺泽定位肘窝横纹前内侧局部解剖臂二头肌腱与腕桡侧伸肌之间,有臂动脉、静脉分支以及桡神经和前臂外侧刺灸法直刺0.2~0.3cm,可灸实验动物针灸皮神经分支手(前)太阴肺经(L)9太渊腕部桡侧缘的凹陷中有桡动脉、静脉以及前臂直刺0.2~外侧皮神经和桡神经分支0.3cm,可灸11少商第1指桡侧,爪后0.1cm皮下有伸肌腱,有指背侧点刺出血,或斜动脉、静脉及桡神经浅支向上刺0.2~0.3cm,可灸1 商阳第2指桡侧,爪后约0.1cm皮下有伸肌腱,有指背侧点刺出血,或直动脉、静脉及指背侧神经刺0.1~0.2cm,可灸3 三间第2掌骨小头上桡侧缘凹陷处有掌背侧动脉、静脉及指背侧神经桡侧腕长伸肌和指总伸肌直刺0.2~0.3cm,可灸直刺或向后斜刺手(前)阳明大肠经LI10 前三里曲池穴下方约2cm,相当前臂外侧上1/6处间,浅层为桡侧上副动脉、0.2~0.3cm,可灸肱外静脉及桡神经,深层有肱动脉及桡神经深支11 曲池肘横纹外侧尽头至臂桡侧腕长伸肌和指总伸肌直刺或向后斜刺0.2~0.3cm,可灸骨外上髁连线中点处之间,浅层为桡侧上副动脉,肱外静脉及桡神经浅支,深层有肱动脉、静脉及桡神经深支15肩k 肩峰前下方的凹陷中刺入冈上肌中,有肩横动脉、静脉及肩胛上神经直刺0.2~0.3cm,可灸(肩井)35犊鼻髌韧带外侧凹陷处刺入髌韧带外侧的脂肪直刺中,深层为关节囊,有膝0.2~0.3cm,可灸(掠草)关节动脉、静脉网及股外侧皮神经36 后三里腓骨头前下方2cm处刺入胫骨前肌,深层为趾直刺0.2~实验动物针灸的肌沟中长伸肌,有胫前动脉、静脉及腓神经分布0.3cm,可灸足(后)阳明胃经41 解溪踝关节背侧横纹中心,胫骨与跗骨之间凹陷处胫骨前肌腱与趾长伸肌腱之间,有跗背动脉、静脉网和腓神经分布直刺0.2~0.3cm,可灸S45 厉兑第2趾外侧,爪后0.1cm处皮下有伸肌腱,有趾背侧点刺出血或直刺动脉、静脉和趾背侧神经0.1~0.2cm 有跖内侧动脉、静脉以及腓浅神经的分支点刺出血或直刺0.1~0.2cm0.2~3 太白第1跖骨头后下方足(后)太阴脾经5 商丘踝关节横纹内侧端,内踝前方的凹陷处皮下有跗内侧动脉、静脉,直刺小腿内侧皮神经及腓神经浅支0.3cm,可灸SP6 三阴交内踝上方,约相当于胫骨内隆起与内踝连线的下1/5处刺入趾深屈肌和胫骨间,有胫后动脉、静脉和腓神经分布刺入腕尺侧屈肌与趾浅屈肌之间,有尺动脉、静脉及神经分布直刺0.2~0.3cm,可灸7 神门腕部掌侧,尺骨远端与尺腕骨之间直刺0.2~0.3cm,可灸手(前)少阴心经8 少府掌部掌侧面,第4、第5掌骨之间的中点处皮下为屈肌腿,有指掌侧动脉、静脉及骨间神经直刺0.2~0.3cm,可灸H9 少冲小指桡侧,爪后0.1cm 有指掌侧固有动脉、静脉及神经直刺0.1~0.2cm,或点刺出血1 少泽小指尺侧,爪后0.1cm 皮下为伸肌腱,有指背侧点刺出血,或斜动脉、静脉及尺神经分布向上刺入0.1~实验动物针灸0.2cm手(前)太阳小肠经SI3后溪第5掌指关节后缘凹陷4腕骨第5掌骨近端与第4腕骨、副腕骨之间凹陷中有指背侧动脉、静脉和尺神经分布刺入指外侧伸肌腱与腕尺直刺0.2~0.3cm,可灸直刺0.2~侧伸肌腱,有腕背侧动脉、0.3cm,可灸静脉和尺神经分布有眼角动脉、静脉及滑车神经和眼神经分支分布眼粘膜上点刺出血,或在眼内角直刺0.2~0.3cm1 睛明内眼角上、下眼睑交界处13 肺俞第3、第4胸椎棘突间两旁的凹陷处刺入髂肋肌沟内,有第3肋间动脉、静脉和肋间神经分布足(后)太阳膀胱经B15 心俞第5、第6胸椎棘突间两侧凹陷处刺入髂肋肌沟内,有第5肋间动脉、静脉和肋间神经分布向脊椎方向斜刺0.2~.3cm,可灸17 膈俞第7、第8胸椎棘突间两侧凹陷处刺入髂肋肌沟内,有第7肋间动脉、静脉和肋间神经分布向脊椎方向斜刺0.2~0.3cm,可灸18 肝俞第9、第10胸椎棘突间两侧凹陷处刺入髂肋肌沟内,有第9肋间动脉、静脉和肋间神经分布向脊椎方向斜刺0.2~0.3cm,可灸20 脾俞第11、第12胸椎棘突间两侧凹陷处刺入髂肋肌沟内,有第11肋间动脉、静脉和肋间神经分布向脊椎方向斜刺0.2~0.3cm,可灸23 肾俞第2、第3腰椎棘突间两旁凹陷处刺入髂肋肌沟内,有第3肋腰动脉、静脉和腰神经分布实验动物针灸32 次s第2、第3荐椎棘突间两旁,第2背荐孔处刺入臀中肌,有臀前动脉、直刺静脉及荐外侧动脉、静脉分布,并有臀前神经及第1荐神经分布0.2~0.3cm,可灸60昆仑外踝与跟突顶端连线中点的凹陷处刺入跟腱与趾深屈肌腱之间,有腓肠动脉、静脉以及腓肠神经和胫神经分布直刺0.2~0.3cm,可灸(跟端)67 至阴第5趾外侧,爪的上缘有趾固有动脉、静脉及腓神经分支分布直刺0.1~0.2cm,或点刺出血1 涌泉第2、第3跖骨之间,皮下有屈肌腱和骨间肌,上、中1/3交界处有足底内侧动脉、静脉及神经分布直刺0.2~0.3cm,可灸足(后)少阴肾经K3 太溪内踝后缘与跟腱内缘连线的中心内踝后方的凹陷中,有隐直刺0.2~动脉、静脉及胫神经分布0.3cm,可灸内踝后上方、有隐动脉、静脉及胫神经分布直刺0.2~7 复溜太溪直上方约1cm0.3cm,可灸0.2~3 曲泽桡骨内髁前方的凹陷处刺入臂二头肌肌腱稍后直刺方,有臂动脉、静脉和正中神经分布手(前)厥阴心包经P6 内关前臂内侧下1/6处,与外关相对的前臂骨间隙内刺入桡骨与腕桡侧屈肌之间,有桡动脉、静脉和正中神经分布有指掌侧固有动脉、静脉和神经分布直刺0.2~0.3cm,可灸9 中冲中指尖端中央点刺出血,或直刺0.2~0.3cm 点刺出血,或直刺0.1~0.2cm1 关冲第4指外侧,爪后0.1cm处有指背侧动脉、静脉和尺神经末梢分布实验动物针灸3 外关前臂外侧下1/6处,与内关相对的前臂骨间隙内刺入指总伸肌与指外侧伸肌间,有骨间前动脉、静脉和桡神经分布刺入臂三头肌肌腱中,有尺侧上副动脉、静脉及桡神经分支直刺0.2~手(前)少阳三焦经TE10天井尺骨鹰嘴与肱骨外上髁间的凹陷处直刺0.2~0.3cm,可灸(肘俞)13会肩关节后方约3cm处的方形孔窝中三角肌后缘、臂三头肌长头和外头之间的方形孔窝中,有臂动脉、静脉和臂桡神经和腋神经分布直刺0.3~0.5cm,可灸(抢风)17 翳风耳根外侧,乳突与下颌骨之间的凹陷处皮下为耳肌、腮腺,有耳后动脉、静脉和耳大神经分布直刺0.2~0.3cm,可灸3 上关颞下颌关节后上方的凹陷中皮下为颞肌,有颞浅动脉、开口,直刺0.2~静脉和三叉神经分支刺入股二头肌、臀中肌、有臀后动脉、静脉和臀后神经分布刺入腓骨长肌,有胫前动脉、静脉和腓神经分布直刺0.3~0.3cm,可灸直刺0.3~30 环跳最后荐椎棘突与大转子最高处连线的下1/3处0.5cm,可灸足(后)少阳胆经G34 阳陵泉腓骨头下方凹陷处0.5cm,可灸直刺0.2~38 阳辅腓骨头与外踝连线的下1/4处的肌沟内刺入趾长伸肌与腓骨长肌腱之间,有胫前动脉、静脉和腓神经分布0.3cm,可灸44 足窍阴第4趾背外侧,爪后约0.1cm处皮下为伸肌腱,有趾背侧动脉、静脉和趾背神经分支点刺出血,或直刺0.1~0.2cm3 太冲第2跖骨背侧内缘,皮下有伸肌腱,有足背侧直刺0.2~实验动物针灸相当于跖骨下1/3处足(后)厥阴肝经Liv6中都内踝与胫骨内隆起连线中点处动脉、静脉和腓神经分布0.3cm,可灸刺入胫骨与趾深屈肌之直刺间,有隐动脉、静脉及神经分布0.2~0.3cm,可灸13 章门侧腹部,第11肋下端凹陷处有第10肋间动脉及神经分布刺入肛门括约肌、尾腹侧肌间的疏松组织内。
中兽医针灸穴位

中兽医针灸穴位马的针灸穴位一、头颈部穴位大风门(一个穴名,三个穴点。
其中,一个是主穴,两个是副穴)[位置]头顶部,门鬃下缘正中为主穴,由主穴向两侧斜下方各旁开3cm为两副穴。
三穴点成一正三角形[主治]破伤风、脑黄、心热风邪(脑炎、脑膜炎、脑水肿、脑积水等)通天[位置]额部正中,两眼窝(眶上窝)正中连线的中点,一穴[主治]脑黄、脑颡(额窦蓄脓)龙会[位置]两外眼角连线的中点处,一穴[主治]心热风邪、颈部风湿通堂[位置]两内眼角连线的中点处,一穴[主治]同龙会穴外唇阴(唇外)[位置]上唇外面,两鼻孔下缘连线正中点,一穴[主治]上唇肿胀、消化不良等鼻前(降温)[位置]上唇外面,两鼻孔下缘连线上,鼻内翼旁开1cm处,左右侧各一穴[主治]发热、感冒、中暑抽筋[巧治穴位][位置]两鼻孔内下缘连线中点稍上方,一穴[主治]肺把低头难(颈部风湿)分水[位置]上唇外面,旋毛正中,一穴[主治]冷痛(肠痉挛)、中暑、歪嘴风(面神经麻痹)耳尖[位置]耳背侧,耳大静脉的内、中、外支汇合处,左右耳各一穴[主治]冷痛、感冒、中暑睛俞[位置]上眼睑正中,额骨眶上突下缘,左右眼各一穴[主治]肝经风热、肝热传眼、睛生云翳、月盲、夜盲睛明[位置]下眼睑泪骨(眼箱骨)上缘,两眼角连线的内、中1/3交界处,左右眼各一穴[主治]肝经风热、肝热传眼、睛生云翳、月盲、夜盲大眼角[位置]大眼角(内眼角)内,瞬膜基部内侧方的凹陷中,左右眼各一穴[主治]爆发火眼(急性结膜炎、角膜炎)骨眼[巧治穴位][位置]内眼角瞬膜(闪骨)外缘,左右眼各一穴[主治]骨眼症开天[巧治穴位][位置]眼球上,角膜背侧缘,黑白睛(角膜和巩膜)交界处,左右眼各一穴[主治]浑睛虫病三江[位置]内眼角下方3cm处的血管(眼角静脉)上,左右侧各一穴[主治]冷痛、肚胀、月盲、肝热传眼大脉[位置]内眼角下方4.5cm处的血管(眼角静脉)上,左右侧各一穴[主治]冷痛、肚胀、月盲、肝热传眼太阳[位置]外眼角后上方约3cm处的血管(面横静脉上),左右侧各一穴[主治]肝热传眼、中暑、脑黄眼脉[位置]在太阳穴后上方4.5cm(太阳穴后1.5cm)处的血管上[主治]同太阳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马:一、头部穴位分水上唇外面旋毛正中点,一穴。
中暑,冷痛,歪嘴风。
唇内上唇内面,正中线两侧约2厘米的血管上,左右各一穴。
唇肿,口疮,慢草玉堂口内上腭第三棱上,正中线旁开1.5厘米处,左右各一穴。
胃热,舌疮,上腭肿胀通关舌体腹侧面,舌系带两旁的血管上,左右各一穴。
木舌,舌疮,胃热、慢草、黑汗风承浆下唇正中,距下唇边缘3厘米的凹陷中,一穴。
歪嘴风,唇龈肿痛锁口口角后上方约2厘米处,左右侧各一穴。
破伤风,歪嘴风,锁口黄开关口角向后的延长线与咬肌前缘相交处,左右侧各一穴。
破伤风,歪嘴风,面颊肿胀抱腮腮中部,口角向后的延长线与内眼角至下颌骨角联机的交点处,左右侧各一穴。
破伤风,歪嘴风,腮肿胀。
外唇阴两鼻孔下缘联机中点,一穴。
唇肿,脾虚湿邪,少食,胃寒鼻前两鼻孔下缘联机上,鼻内翼内侧1厘米处,左右侧各一穴。
发热,中暑,感冒,过劳鼻管鼻孔内,距鼻孔外侧缘约3厘米的鼻泪管开口处,左右鼻孔各一穴。
异物入睛,肝经风热,睛生翳膜姜牙鼻孔外侧缘下方,鼻翼软骨(姜牙骨)顶端处,左右侧各一穴。
冷痛及其它腹痛。
抽筋两鼻孔内侧之间,外唇阴上方3厘米处一穴。
肺把低头难(颈肌风湿)。
鼻俞鼻梁两侧,距鼻孔上缘3厘米处的鼻颌切迹内,左右侧各一穴。
肺热,感冒,中暑,鼻肿痛。
血堂鼻俞上方3厘米处,左右侧各一穴。
同鼻俞穴,病重用之。
三江内眼角下方约3厘米处的血管(眼角静脉)分叉处,左右侧各一穴。
冷痛,肚胀,月盲,肝热传眼。
睛明下眼眶上缘,两眼角内、中1/3交界处,左右眼各一穴。
肝经风热,肝热传眼,睛生翳膜睛俞上眼眶下缘正中,左右眼各一穴上缘3厘米处的鼻颌切迹内,左右各一穴。
肝经风热,肝热传眼,睛生翳膜骨眼内眼角,瞬膜外缘,左右眼各一穴。
骨眼症。
开天眼球角膜与巩膜交界处,一穴。
浑睛虫病太阳外眼角后方约3厘米处的血管(面横静脉)上,左右侧各一穴。
肝热传眼,肝经风热,中暑,脑黄垂睛眶上突上缘上方3厘米的颞窝中,左右侧各一穴。
肝热传眼,肝经风热,睛生翳膜上关下颌关节后上方的凹陷中,左右侧各一穴。
歪嘴风,破伤风,下颌脱臼下关下颌关节下方,外眼角后上方的凹陷中,左右侧各一穴。
歪嘴风,破伤风大风门头顶部,门鬃下缘、顶骨嵴分叉处为主穴,沿顶骨外脊向两侧旁开3厘米为二副穴,共三穴。
破伤风,脑黄,脾虚湿邪,心热风邪耳尖耳背侧尖端血管上,左右耳各一穴。
冷痛、感冒、中暑天门两耳根联机正中,即枕寰关节背侧的凹陷中,一穴。
脑黄,黑汗风,破伤风,感冒二、躯干部穴位风门耳后3厘米、寰椎翼前缘的凹陷处,左右侧各一穴。
破伤风,颈风湿,风邪证伏兔耳后6厘米、寰椎翼后缘的凹陷处,左右侧各一穴。
破伤风,颈风湿,风邪证九委颈两侧弧形肌沟内,左右侧各九穴。
伏兔穴后下方3厘米、鬃下缘约3.5厘米为上上委,膊尖穴前方4.5厘米、鬃下缘约5厘米为下下委,两穴之间八等分,分点处为其余七穴。
颈风湿,破伤风颈脉颈静脉沟上、中1/3交界处的颈静脉上,左右侧各一穴。
脑黄,中暑,中毒,遍身黄,破伤风迷交感颈侧上、中1/3交界处的颈静脉沟上缘,左右侧各一穴。
腹泻,便秘,少食大椎第七颈椎与第一胸椎棘突间的凹陷中,一穴。
感冒,咳嗽,发热,癫痫,腰背风湿鬐甲鬐甲最高点前方,第三、四胸椎棘突顶端间的凹陷中,一穴。
咳嗽,气喘,肚痛,腰背风湿,鬐甲痈肿。
断血最后胸椎与第一腰椎棘突间的凹陷中,为主穴;向前、后移一脊椎为副穴。
阉割后出血,便血,尿血等各种出血症关元俞最后肋骨后缘,距背中线12厘米的髂肋肌沟中,左右侧各一穴。
结症,肚胀,泄泻,冷痛,腰脊疼痛大肠俞倒数第一肋间,距背中线12厘米的髂肋肌沟中,左右侧各一穴。
结症,肚胀,肠黄,冷肠泄泻,腰脊疼痛气海俞倒数第二肋间,距背中线12厘米的髂肋肌沟中,左右各一穴。
大肚结,气胀,便秘脾俞倒数第三肋间,距背中线12厘米的髂肋肌沟中,左右侧各一穴。
胃冷吐涎,肚胀,结症,泄泻,冷痛三焦俞倒数第四肋间,距背中线12厘米的髂肋肌沟中,左右侧各一穴。
脾胃不和,水草迟细,过劳,腰脊疼痛肝俞倒数第五肋间,距背中线12厘米的髂肋肌沟中,左右侧各一穴。
黄疸,肝经风热,肝热传眼胃俞倒数第六肋间,距背中线12厘米的髂肋肌沟中,左右侧各一穴。
胃寒,胃热,消化不良,肠臌气,大肚结胆俞倒数第七肋间,距背中线12厘米的髂肋肌沟中,左右侧各一穴。
黄疸,脾胃虚弱膈俞倒数第八肋间,距背中线12厘米的髂肋肌沟中,左右侧各一穴。
胸膈痛,跳肷,气喘肺俞倒数第九肋间,距背中线12厘米的髂肋肌沟中,左右侧各一穴。
肺热咳嗽,肺把胸膊痛,劳伤气喘督俞倒数第十肋间,距背中线12厘米的髂肋肌沟中,左右各一穴。
过劳,跳肷,伤水起卧厥阴俞倒数第十一肋间,距背中线12厘米的髂肋肌沟中,左右各一穴。
冷痛,多汗,中暑命门第二、三腰椎棘突间的凹陷中,一穴。
闪伤腰胯,寒伤腰胯,破伤风阳关第四、五腰椎棘突间的凹陷中,一穴。
闪伤腰胯,腰胯风湿,破伤风腰前第一、二腰椎棘突之间旁开6厘米处,左右侧各一穴。
腰胯风湿、闪伤,腰痿腰中第二、三腰椎棘突之间旁开6厘米处,左右侧各一穴。
腰胯风湿、闪伤,腰痿腰后第三、四腰椎棘突之间旁开6厘米处,左右侧各一穴。
腰胯风湿、闪伤,腰痿小肠俞第一、二腰椎横突间,距背中线12厘米的髂肋肌沟中,左右侧各一穴。
结症,肚胀,肠黄,腰痛膀胱俞第二、三腰椎横突间,距背中线12厘米的髂肋肌沟中,左右侧各一穴。
泌尿系统疾病,结症,肚胀,肠黄,泄泻肷俞肷窝中点处,左右侧各一穴。
盲肠臌气,急腹症手术百会腰荐十字部,即最后腰椎与第一荐椎棘突间的凹陷中,一穴。
腰胯闪伤、风湿,破伤风,便秘,肚胀,泄泻,疝痛肾俞百会穴旁开6厘米处,左右侧各一穴。
腰痿,腰胯风湿、闪伤肾棚肾俞穴前方6厘米处,左右侧各一穴。
腰痿,腰胯风湿、闪伤肾角肾俞穴后方6厘米处,左右侧各一穴。
腰痿,腰胯风湿、闪伤雁翅髋结节前缘到背中线所作垂线的中、外1/3交界处,左右侧各一穴。
腰胯痛,腰胯风湿,不孕症丹田髋结节前下方4.5厘米处凹陷中,左右侧各一穴。
腰胯痛,雁翅痛,不孕症尾根尾背侧,第一、二尾椎棘突间,一穴。
腰胯闪伤、风湿,破伤风八窌各荐椎棘突间、正中线旁开4.5厘米,左右侧各四穴。
腰胯风湿,腰挫伤,腰痿,垂缕不收巴山百会穴与股骨大转子联机的中点处,左右各一穴。
腰胯风湿、闪伤,后肢风湿、麻木路股荐结节与股骨大转子联机的中、下1/3交界处,左右侧各一穴。
腰胯风湿、闪伤,后肢麻木穿黄胸前正中线旁开2厘米,左右侧各一穴。
胸黄,胸部浮肿胸堂胸骨两旁,胸外侧沟下部的血管上,左右侧各一穴。
五攒痛,前肢闪伤带脉肘后6厘米的血管上,左右侧各一穴。
肠黄,中暑,冷痛理中胸骨后缘两侧、与第八肋软骨交界处的凹陷中,左右侧各一穴。
胸膈痛黄水胸骨后、包皮前、两侧带脉下方的胸腹下肿胀处。
肚底黄,胸腹部浮肿云门脐前9厘米,腹中线旁开2厘米,任取一穴。
宿水停脐(腹水)阴俞肛门与阴门(♀)或阴囊(♂)中点的中心缝上,一穴(同牛)。
阴道脱,子宫脱,带下(♀);阴肾黄,垂缕不收(♂)阴脱阴唇两侧,阴唇上下联合中点旁开2厘米,左右侧各一穴(同牛)。
阴道脱,子宫脱肛脱肛门两侧旁开2厘米,左右侧各一穴。
直肠脱莲花脱出的直肠黏膜。
脱肛时用此穴。
脱肛后海肛门上、尾根下的凹陷中,一穴。
结症,泄泻,直肠麻痹,不孕症尾本尾腹面正中,距尾基部6厘米处血管上,一穴。
腰胯闪伤、风湿,肠黄,尿闭尾尖尾末端,一穴。
冷痛,感冒,中暑,过劳三、前肢部穴位膊尖肩胛骨前角与肩胛软骨结合处,左右侧各一穴。
前肢风湿,肩膊闪伤、肿痛膊栏肩胛骨后角与肩胛软骨结合处,左右侧各一穴。
前肢风湿,肩膊闪伤、肿痛肺门膊尖穴与膊中穴联机中点,左右肢各一穴。
肺气把膊,寒伤肩膊痛,肩膊麻木肺攀膊栏穴前下方,肩胛骨后缘的上,中1/3交界处,左右侧各一穴。
肺气痛,咳嗽,肩膊风湿弓子肩胛岗后方,肩胛软骨(弓子骨)上缘中点直下方约10厘米处,左右侧各一穴。
肩膊麻木,肩膊部肌肉萎缩膊中肺门穴前下方,膊尖穴与肩井穴联机的中点处,左右侧各一穴。
肺气把膊,寒伤肩膊痛,肩膊麻木,肺气痛肩井肩端,臂骨大结节外上缘的凹陷中,左右侧各一穴。
抢风痛,前肢风湿,肩臂麻木肩颙肩关节前下缘、臂骨大结节下缘的凹陷中,左右各一穴。
肩膊痛,抢风痛,前肢风湿肩外颙肩关节后缘、臂骨大结节后缘的凹陷中,左右各一穴。
肩膊痛,抢风痛,前肢风湿抢风肩关节后下方,三角肌后缘与臂三头肌长头、外侧头形成的凹陷中,左右侧各一穴。
闪伤夹气,前肢风湿,前肢麻木冲天肩胛骨后缘中部,抢风穴后上方6厘米,三角肌后缘的凹陷处,左右侧各一穴。
前肢风湿,前肢麻木,肺气把膊肩贞抢风穴前上方6厘米处,与冲天穴同一水平线上,左右侧各一穴。
肩膊闪伤,抢风痛,肩膊风湿,肩膊麻木天宗抢风穴正上方约12厘米处,与抢风、冲天、肩贞呈菱形排列,左右侧各一穴。
闪伤夹气痛,前肢风湿,前肢麻木夹气腋窝正中,左右侧各一穴。
里夹气肘俞臂骨外上髁与肘突之间的凹陷中,左右肢各一穴。
肘部肿胀、风湿、麻痹掩肘肘突后上方3厘米,前臂筋膜张肌后缘的凹陷中,左右肢各一穴。
肘头肿胀,肘部风湿,肩肘麻木乘蹬肘突内侧稍下方,掩肘穴后下方6厘米的胸后浅肌的肌间隙内,左右肢各一穴。
肘部风湿,肘头肿胀,扭伤乘重桡骨近端外侧韧带结节下部、指总伸肌与指外侧伸肌起始部的肌沟中,左右肢各一穴。
乘重肿痛,前臂麻木前三里前臂外侧上部,桡骨上、中1/3交界处腕桡侧伸肌与指总伸肌之间的肌沟中,左右肢各一穴。
脾胃虚弱,前肢风湿膝眼腕关节背侧面正中,腕前黏液囊肿胀处最低位,左右肢各一穴。
腕前粘液囊肿膝脉腕关节内侧下方约6厘米处的血管上,左右肢各一穴。
腕关节肿痛,屈腱炎缠腕球节上方两侧,掌/跖内、外侧沟末端内的血管上,每肢内外侧各一穴。
球节肿痛,屈腱炎蹄头蹄背面、蹄缘(毛边)上1厘米处,前蹄在正中线外侧旁开2厘米,后蹄在正中在线,每蹄各一穴。
五攒痛,球节痛,蹄头痛,冷痛,结症蹄臼蹄后面正中陷窝中,每蹄各一穴。
蹄臼痛,蹄胎痛,四肢风湿蹄门蹄后面,蹄踵上缘、蹄软骨后端的凹陷中,每蹄左右侧各一穴。
蹄门肿痛,系凹痛,蹄胎痛垂泉蹄底正中间,蹄叉尖部,每蹄一穴。
漏蹄四、后肢部穴位居髎髋结节后下方的凹陷中,左右侧各一穴。
雁翅痛,后肢风湿、麻木环跳髋关节前缘,股骨大转子前方约6厘米的凹陷中,左右侧各一穴。
雁翅肿痛,后肢风湿、麻木大胯髋关节前下缘,股骨大转子前下方约6厘米的凹陷中,左右侧各一穴。
后肢风湿,闪伤腰胯小胯股骨第三转子后下方的凹陷中,左右侧各一穴。
后肢风湿,闪伤腰胯后伏兔小胯穴正前方,股骨前缘的的凹陷中,左右侧各一穴。
掠草痛,后肢风湿、麻木邪气与肛门水平线相交处的股二头肌沟中,左右侧各一穴。
后肢风湿、麻木,股胯闪伤汗沟邪气穴下6厘米处的同一肌沟中,左右侧各一穴。
后肢风湿、麻木,股胯闪伤仰瓦汗沟穴下6厘米处的同一肌沟中,左右侧各一穴。
后肢风湿、麻木,股胯闪伤牵肾仰瓦穴下6厘米处的同一肌沟中,约在膝盖骨上方水平线上,左右侧各一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