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纤分布传统室分比较分析T
传统光纤布线与吹光纤之对比

传统光纤布线与吹光纤之对比从传统意义讲,结构化综合布线系统的灵活性及可变性主要体现在配线架上,可以通过灵活的跳线将不同物理位置的信息点与数据或话音网络设备相连。
但是,布线系统铺设安装到位后,就无法再进行路由及线缆类别的变更或进行扩容,那么,难道综合布线系统就没有一种更加灵活、更加简便快捷的解决方法来满足真正意义上的扩展性与升级性的需求吗?吹光纤与传统光纤布线相比,具有更好的灵活性。
吹光纤系统与传统光纤系统的区别主要在于其铺设方式,光纤本身的衰减特性与普通光纤完全相同,同样采用ST/SC接头端接,在初期造价上吹光纤系统与传统光纤系统相差不大,其主要优点如下:分散投资成本目前,许多用户在考虑光纤系统设计时出于对光纤系统成本的考虑(包括相关的光缆、端接、配线架、光电转换设备以及布放难度等),不能全面采用光纤布线。
在很多布线工程中只有极少数信息点采用光纤到桌面方案,这样当后期需要增加光纤时用户又为没有合适的敷设路由苦恼。
在吹光纤系统中,由于微管成本极低(不及光纤的十分之一),所以设计时可以尽可能地敷设光纤微管,在以后的应用中用户可根据实际需要吹入光纤,从而分散投资成本,减轻用户负担。
安装安全整个布线系统因初期施工时只安装空管,不安装光纤本身,因此避免了安装过程中对光纤的损害,充分保证了光纤的安全。
配置灵活和先进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计算机网络对于光纤数量和种类的需求也在不断变化。
例如,在采用光纤支持最新的千兆以太网时,可支持100Mbps以太网达两公里的多模光缆此时最远只能支持传输275米(采用占市场分额90%的1000Base-SX接口); 采用吹光纤技术以后,根据用户网络系统的要求,系统可以随时将所需数量和种类(多模、单模、增强型多模)的光纤吹入空管内。
同时,现有的5毫米微管最多可同时吹入8芯光纤,将来还可以升级至每管可吹入更多芯数的光纤。
从上面分析对比我们可以看到,吹光纤的出现必然是适应了行业技术发展趋势,有很多优点是非常突出的,比如灵活性。
光纤几种分类区别和性能差异(必读)

光纤几种分类区别和性能差异(必读)目前光纤的分类方法大致有四种,即按套塑类型分类,按传播模式分类、按工作波长分类和光纤剖面折射率分布分类等。
此外按光纤的组成成份分类,除目前最常应用的石英光纤之外,还有塑料光纤与含氟光纤等。
一、按套塑类型分类──紧套光纤与松套光纤(一)紧套光纤所谓紧套光纤是指二次、三次涂敷层与予涂敷层及光纤的纤芯,包层等紧密地结合在一起的光纤。
目前此类光纤居多。
未经套塑的光纤,其衰耗──温度特性本是十分优良的,但经过套塑之后其温度特性下降。
这是因为套塑材料的膨胀系数比石英高得多,在低温时收缩较厉害,压迫光纤发生微弯曲,增加了光纤的衰耗。
(二)松套光纤所谓松套光纤是指,经过予涂敷后的光纤松散地放置在一塑料管之内,不再进行二次、三次涂敷。
松套光纤的制造工艺简单,其衰耗──温度特性与机械性能也比紧套光纤好,因此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二、按传播模式分类──多模光纤与单模光纤传播模式概念:我们知道,光是一种频率极高(3×1014赫兹)的电磁波,当它在波导──光纤中传播时,根据波动光学理论和电磁场理论,需要用麦克斯韦式方程组来解9决其传播方面的问题。
而通过繁琐地求解麦氏方程组之后就会发现,当光纤纤芯的几何尺寸远大于光波波长时,光在光纤中会以几十种乃至几百种传播模式进行传播,如TMmn 模、TEmn 模、HEmn 模等等(其中m、n=0、1、2、3、……)。
其中HE11模被称为基模,其余的皆称为高次模。
(一)多模光纤当光纤的几何尺寸(主要是纤芯直径d1)远远大于光波波长时(约1 微米),光纤中会存在着几十种乃至几百种传播模式。
不同的传播模式会具有不同的传播速度与相位,因此经过长距离的传输之后会产生时延,导致光脉冲变宽。
这种现象叫做光纤的模式色散(又叫模间色散)。
计算多模光纤中传播模式数量的经典公式为NV=142,其中 V 为归一化频率。
例如当 V=38 时,多模光纤中会存在三百多种传播模式。
光纤的分类和特点

光纤的分类和特点
光纤是一种利用光的传输介质,通过光的全反射来传输数据和信息。
根据不同的标准和用途,光纤可以分为单模光纤和多模光纤。
下面将分别介绍这两种光纤的分类和特点。
单模光纤是一种通过单一传输模式来传输光信号的光纤。
它的直径通常在8-10微米左右,光信号在光纤中传输时只沿着光纤的中心轴传播,因此传输距离更远,传输损耗更小。
单模光纤适用于需要高速、长距离传输的场景,如长距离通信、数据中心互联等。
单模光纤的特点主要有传输距离远、传输速度快、传输带宽大、传输损耗小等。
多模光纤是一种通过多种传输模式来传输光信号的光纤。
它的直径通常在50-62.5微米左右,光信号在光纤中传输时会沿着多个路径传播,因此传输距离相对较短,传输损耗较大。
多模光纤适用于短距离、低速传输的场景,如局域网、数据中心内部互联等。
多模光纤的特点主要有成本较低、安装维护方便、适用于短距离传输等。
在实际应用中,根据不同的需求和场景,可以选择使用单模光纤或多模光纤。
单模光纤适用于高速、长距离传输,而多模光纤适用于短距离、低速传输。
在选择光纤时,需要综合考虑传输距离、传输速度、成本、安装维护等因素,选择最适合的光纤类型。
总的来说,光纤作为一种高效、稳定的传输介质,在现代通信和网
络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
通过了解单模光纤和多模光纤的分类和特点,可以更好地选择和应用光纤,提高数据传输的效率和可靠性。
希望本文对读者对光纤有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
室内覆盖技术的优劣分析与场景选择

问题,但同时带来底噪抬升,影响网络质量;也可以通过合理设计分布系统结构并接入足够信源解决馈损问题,特别是不同系统共享的时候,不同频段损耗不一,高频系统需要额外的信源接入,但这样同时加大了信源投资,系统整体结构也变得复杂,对于信源布置及供电、设计、施工、盖场景,并优先适用于与场馆同步规划建设的大中型建筑使用场景包括机场、客运站等交通枢纽
中心、会展中心、会议中心等大型场馆
等公共场所,以及宾馆酒店
楼、机关单位、地铁站台展厅等各类覆盖场景
图1
图2
光纤分布系统代替了无源器件和射频电缆的拓扑分
布,减少了无源器件及馈线的损耗,容易保证分布系统信分析,其优点很好地弥补了传统馈线分布系统的不足
图3
和中兴的Qcell产品,两种产品均支持800M到2.6G的多种频段,支持LTE TDD/LTE FDD/UMTS/GSM等多个馆、宾馆酒店、客运站等,并可以针对现有覆盖的建筑进行局部热点补充,对于一些容量要求不高但需要快速部署
围的覆盖。
结合泄漏电缆系统的优缺点,该技术特别适合狭长型覆盖环境,例如溶洞景区、电梯、室内长廊以及各图4
点,典型发射功率在100 mW到5 W之间,普遍重量在
2 kg到10 kg之间,支持DSL/光纤/WLAN及蜂窝技术。
传统室分和新型室分简介

1、传统室分(1)、概述:即分布式天线系统,也简称DAS(Distributed Antenna System)。
如下图1所示:使用无源天线作为末端(L6),利用馈线传输模拟信号,期间经过合路器、功分器、耦合器等无源器件。
是一种传统的室分建设方式,其中可监控只能到RRU(L2),其余无源室分属于“哑巴式设备”。
图1:传统室分(DAS)根据末端天线的形态,又可将传统室分分为:室内分布式天线室分,将诸多小功率天线布放于室内场景,一般一个全向天线覆盖半径约为20m;室外射灯对打室分,一般将高增益的定向天线装置于楼顶,各栋楼宇间形成对打的模式,是传统室分中建设成本最低的方案,存在典型的室分外泄现象;室外美化伪装天线室分,将定向天线伪装美化为广告牌、灯杆放置于楼定或地面,进行楼宇覆盖。
室内分布天线室外射灯天线室外广告伪装天线(2)、场景应用原则:现有室分系统合路建设单通道,快速实现LTE信号覆盖场景;要求覆盖均匀,隔断较多场景;如:常规室内覆盖场景。
2、新型室分(1)、概述:即室内数字化系统。
也简称DIS(Digital Indoor System)。
如下图2所示:DIS使用有源模块pRRU作为末端,pRRU即覆盖点位,利用光纤或以太网线传输数字信号,是一种新型的室分建设方式。
是未来室分的主要建设方案。
图2:新型室分(DIS)(2)、场景应用原则:高业务量需求场景;无隔断或少隔断的空旷场景;合路建设有困难场景;传统室分进场困难场景。
如:大型购物中心、大型场馆、交通枢纽、高档写字楼等。
3、传统室分和有源室分比对传统室分具备低成本、低功耗的优势,监管难、容量低的劣势;新型室分则具备可管控、高容量的优势,高成本、高功耗的劣势。
具体说明如下表1:表1:传统室分和有源室分比对性能差异单室分峰值速率减半,双室分接近或持平天然支持MIMO,峰值速率高进场能力传统室分谈点模式更灵活,可宽带入场、WIFI建设等模式建设成本利旧原单路投资较少,双室分投资偏大与双室分新建投资略大。
传统室分方案

传统室分方案1. 引言传统室内分布系统(传统室分)是一种常见的解决方案,用于提供室内区域内的无线信号覆盖。
它通过在建筑物内部安装一系列的信号分配装置(如分配器、天线和线缆等)来增强无线信号的传输和接收能力。
本文将介绍传统室分方案的工作原理、优势和局限性,以及一些部署注意事项。
2. 传统室分的工作原理传统室分方案的工作原理基于信号的放大和分配。
首先,室外信号被接收设备(如基站天线)接收到,并经过滤波、放大等处理。
然后,信号被送入室内分配器,分配器将信号分配给不同的室内天线。
室内天线负责将信号分配到室内各个区域,使每个区域都能够获得良好的信号覆盖。
3. 传统室分的优势传统室分方案具有以下几个显著的优势:3.1 提供稳定的室内信号覆盖传统室分方案可以确保室内各个区域都能够获得稳定而高质量的信号覆盖。
室内分配器将信号分配到各个天线,使得信号能够覆盖整个室内区域,包括楼层、楼道和办公室等。
3.2 支持大容量的数据传输传统室分方案可以支持大容量的数据传输,适用于现代室内无线通信的需求。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普及和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人们对于高速数据传输的需求越来越高。
传统室分方案可以满足这些需求,提供稳定而快速的数据传输速度。
3.3 可扩展性强传统室分方案的硬件设备相对独立,可以根据需要进行灵活的扩展和调整。
当室内区域发生变化或者增加用户数量时,可以通过增加室内分配器和天线等设备来增强信号覆盖和容量。
4. 传统室分方案的局限性尽管传统室分方案有诸多优势,但也存在一些局限性,包括:4.1 覆盖范围受限传统室分方案的覆盖范围受限于室内天线的数量和分布,以及建筑物的结构和材料等因素。
在一些复杂结构或者特殊材料的建筑物中,信号覆盖可能存在一定的盲区或者死角。
4.2 信号干扰由于无线信号的频段有限,室内多个信号的同时传输可能会造成信号干扰。
尤其在高密度的室内区域,如办公大楼或购物中心等,可能存在信号干扰的问题。
4.3 部署时间和成本较高传统室分方案的部署需要大量的物理设备和工程施工,因此需要较长时间和较高的成本。
光纤的分类 特性 优缺点 详解

光纤的分类特性优缺点详解单模光纤:中心玻璃芯较细(芯径一般为9或10μm),只能传一种模式的光。
因此,其模间色散很小,适用于远程通讯,但其色度色散起主要作用,这样单模光纤对光源的谱宽和稳定性有较高的要求,即谱宽要窄,稳定性要好。
多模光纤:中心玻璃芯较粗(50或μm),可传多种模式的光。
但其模间色散较大,这就限制了传输数字信号的频率,而且随距离的增加会更加严重。
传输距离较近,最多几公里。
我只是知道有单模和多模的,单模就是波长在1310NM上,多模就是850NM的,还有就是接口也不同,分LC ,SC ,FC,因本人专业知识有限,其他的是我在网上查找的!请参考!一,光纤的分类些特种光纤如晶体光纤并未列出光纤是光导纤维(OF:Optical Fiber)的简称。
但光通信系统中常常将Optical Fibe(光纤)又简化为Fiber,例如:光纤放大器(Fiber Amplifier)或光纤干线(Fiber Backbone)等等。
有人忽略了Fiber虽有纤维的含义,但在光系统中却是指光纤而言的。
因此,有些光产品的说明中,把fiber直译成“纤维”,显然是不可取的。
光纤实际是指由透明材料作成的纤芯和在它周围采用比纤芯的折射率稍低的材料作成的包层所被覆,并将射入纤芯的光信号,经包层界面反射,使光信号在纤芯中传播前进的媒体。
光纤的种类很多,根据用途不同,所需要的功能和性能也有所差异。
但对于有线电视和通信用的光纤,其设计和制造的原则基本相同,诸如:①损耗小;②有一定带宽且色散小;③接线容易;④易于成统;⑤可靠性高;⑥制造比较简单;⑦价廉等。
光纤的分类主要是从工作波长、折射率分布、传输模式、原材料和制造方法上作一归纳的,兹将各种分类举例如下。
(1)工作波长:紫外光纤、可观光纤、近红外光纤、红外光纤(、、)。
(2)折射率分布:阶跃(SI)型、近阶跃型、渐变(GI)型、其它(如三角型、W型、凹陷型等)。
(3)传输模式:单模光纤(含偏振保持光纤、非偏振保持光纤)、多模光纤。
光纤中的模式及分类方法

光纤中的模式及分类方法光纤是一种传输光信号的介质,它具有高带宽、低损耗、抗电磁干扰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通信和数据传输领域。
在光纤中,光信号的传输方式可以通过模式来描述,而光纤的模式又可以通过不同的分类方法进行划分和研究。
一、光纤中的模式光纤中的模式是指光信号在光纤中传输时所遵循的光场分布形态。
根据光信号的传输方式不同,光纤中的模式可以分为多模式和单模式。
1.多模式多模式光纤是指光信号在光纤中可以同时传输多个传输模式的光信号。
多模式光纤的光信号可以沿不同的路径传输,因此光纤中的光场分布形态比较复杂。
多模式光纤通常用于短距离通信和局域网等场景。
2.单模式单模式光纤是指光信号在光纤中只能传输一个传输模式的光信号。
单模式光纤的光信号只能沿着一条特定的路径传输,因此光纤中的光场分布形态比较简单。
单模式光纤通常用于长距离通信和光纤传感等场景。
二、光纤中模式的分类方法光纤中的模式可以通过不同的分类方法进行划分和研究,常见的分类方法包括横向模式、纵向模式和偏振模式等。
1.横向模式横向模式是指光信号在光纤中的横向光场分布形态。
根据光场分布的对称性,横向模式可以分为基模和高阶模。
基模是光信号在光纤中的最低阶模式,也是光纤中传输距离最远的模式。
基模的光场分布形态呈现出中心亮、边缘暗的特点,适用于长距离通信。
高阶模是光信号在光纤中的其他模式,它们的光场分布形态比较复杂,通常在短距离通信和光纤传感等应用中使用。
2.纵向模式纵向模式是指光信号在光纤中的纵向光场分布形态。
根据光场分布的周期性,纵向模式可以分为连续模式和分散模式。
连续模式是光信号在光纤中的光场分布形态具有周期性的特点,通常用于光纤光栅和光纤激光器等应用。
分散模式是光信号在光纤中的光场分布形态不具有周期性的特点,通常用于光纤传感和光纤放大器等应用。
3.偏振模式偏振模式是指光信号在光纤中的偏振状态。
根据光信号的偏振方向不同,偏振模式可以分为水平偏振模式、垂直偏振模式和斜向偏振模式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MDAS与传统室分成本比较
1.写字楼
前提:
楼高10层,每层大小长50米,宽20米,共8个房间,如图1所示:
图1
1.1传统室分建设
按照传统室分建设方式,写字楼场景中单天线覆盖半径为6m,每层楼需要4面天线,5个耦合器,4米7/8馈线、50米1/2馈线、1米跳线4根以及接头若干,如图2所示:
图2
预计材料清单(设2G信源为数字光纤直放站,3G信源为RRU):
1.2M DAS纯室分型建设
按照MDAS室分型建设方式,写字楼场景中单天线覆盖半径为6m,每层楼需要4面天线,4个耦合器以及50米1/2馈线、1米跳线4根以及接头若干,如图3所示:
图3
预计材料清单(信源从别处引取):
1.3M DAS纯入户型建设
按照MDAS入户型建设方式,写字楼场景中每个房间装一台入户型MRU,如图4所示:
图4
预计材料清单(信源从别处引取):
如采用隔房间交叉对打的方式,如下图5:
图5
预计材料清单(信源从别处引取):
1.4小结
采用纯室分型远端建设,由于省去信源投入,因此比传统室分建设方式成本略低,采用入户型远端其信号可兼顾走廊,但纯入户型方式成本约是传统建设方式的4.4倍,如交叉覆盖方式约为传统的2.2倍。
2.酒店
酒店场景与写字楼类似,视酒店规模而定,但总对比比例相似。
3.住宅小区
前提:
楼高10层,每层二梯四户,如图6所示:
图6
3.1传统室分建设
按照传统室分建设方式,每户门前安装定向板状天线往室内打,每层需4面板状天线,馈线约20米,二功分3个,如图7所示:
图7
预计材料清单(设2G信源为数字光纤直放站,3G信源为RRU):
3.2M DAS纯室分型建设
按照MDAS室分型建设方式,省去主干馈线、接头与耦合器,如图3所示:
图8 预计材料清单(信源从别处引取):
3.3M DAS纯入户型建设
按照MDAS入户型建设方式,如图9所示:
图9
预计材料清单(信源从别处引取):
3.4小结
采用纯室分型远端建设,省去信源投入,比传统室分建设方式成本略高,采用入户型远端成本约为传统的2.2倍。
住宅小区不考虑入户型交叉覆盖方式。
4.有效投资面积
以3G为例,对于写字楼场景,按照传统室分建设方式,天线输出功率为10dBm,离最远墙边约6米,由于入射角大,加上写字楼墙体一般为双砖墙或承重墙,衰减25dB后进入室内墙边信号强度已变成-75dBm以下,纵深较大时仅能覆盖离墙3~5米,实际全层覆盖面积不到60%,假设高层窗边信号-55dBm,实际室分系统有效覆盖面积更小。
如每层楼1000m2,投资7670元每层,实际有效覆盖区域按60%算,即实际有效投资为每平方米造价12.78元;纯室分型远端每层投资7080元,覆盖效果与传统室分一致,每平方米造价11.8元;纯入户型密集放置可达到100%有效覆盖,每层投资33600元,有效投资为每平方米造价33.6元,纯入户型交叉放置可达到100%有效覆盖,每层投资17100元,有效投资为每平方米造价17.1元。
但由于传统室分即使采取任何方式剩余40%也无法解决,因此纯入户交叉性覆盖为写字楼场景性价比最高的一种,单从成本方面考虑与传统室分对比为1:1.3。
酒店场景与写字楼类似,但由于酒店墙体衰减更大,且房间内部都配有洗手间,增加至少一道墙,传统室分实际有效覆盖率只能达到50%,因此各种方式建设成本对比如下:
住宅小区场景由于房间结构复杂,外墙损耗大,采用传统方案实际有效覆盖只能达到10%~20%,以20%来计,各种方式建设成本对比如下:
5.总结
从成本方面来看,单论投资单价,MDAS解决方案要比传统室分方案造价要高,但从实际有效投资来看,写字楼场景采用纯入户交叉覆盖的方式,与传统对比只有1:1.3,酒店场
景与传统对比对比只有1:1.1,MDAS造价略高,但采用传统室分建设方式对于无效覆盖区域无论采用什么方法都不能将其解决。
而对于住宅小区来说,纯入户MDAS造价与传统对比为1.6:1,MDAS在完成最优覆盖的同时有效投资造价只有传统方式的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