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初中文言文重点翻译句子梳理
2017中考苏教版文言重点句翻译

【苏教版文言重点句翻译】【七年级上册】1、何不试之以足?为什么不用脚试一试鞋的大小呢?2、宁信度,无自信也。
我宁可相信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3、是吾剑之所从坠。
这儿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
4、求剑若此,不亦惑乎?像这样找剑,不是很糊涂吗?5、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
看到细小的东西,我一定要仔细观察它的花纹6、故时有物外之趣。
所以我时常有观察物体本身以外的乐趣。
7、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
心中想象的是鹤,那么或者成千或者成百飞舞着的蚊子果真觉得是鹤了。
8、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想像在里面游历的情景,真感到心情舒畅,自得其乐。
9、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蛤蟆)舌头一伸,两只虫子就全被吞进肚里。
10、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重重叠叠的岩峰像屏障一样,遮盖住了蓝天和太阳。
11、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如果不是正午,看不见太阳;如果不是半夜,看不见月亮。
12、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即使是骑着奔驰的骏马,驾着长风,也不如船行得快啊。
13、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白色的急流回旋着清波,碧绿的潭水,映出了(山石林木的)倒影。
14、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江水清澈,两岸山峰高峻,山上草木茂盛,实在是趣味无穷。
15、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空荡的山谷里传来回声,悲哀婉转,很长时间才消失。
【七年级下册】1、太祖常劝以读书。
宋太祖常拿读书这件事劝他。
2、及次日临政,处决如流。
到了第二天,他办理政务时,处理决断很快。
3、虽多忌克,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
虽然对人多忌妒刻薄,但能把天下大事作为自己的责任。
4、普颜色不变,跪而拾之以归。
赵普脸色没有改变,跪在地上把碎奏章拾起来带回了家。
5、太祖乃悟,卒用其人。
太祖这才清醒过来,终于任用了那个人。
6、尝驾黄鹤返憩于此,遂以名楼。
他曾经骑着黄鹤返回到这里休息,于是就用‘黄鹤’命名这座楼。
7、亦荆吴形胜之最也。
这里也是楚地吴地山川胜迹中的最美的地方。
8、卧房槛外,一壑旋下如螺蛳缠,以幽阴深邃奇。
卧房的栏杆外面,有—条山沟盘旋而下,好像螺蛳回旋形贝壳,这里因为阴暗深远而奇特。
苏教版初中文言文重点翻译句子梳理

初三文言文重点翻译句子梳理七年级上册《古代寓言两则》1、宁信度,无自信也。
我宁可相信量好的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
2、何不试之以足?为什么不用你自己的脚试一试鞋子呢?3、是吾剑之所从坠。
这儿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
《幼时记趣》4、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
我回忆幼小的时候,能睁大眼睛对着太阳,眼力足以看得清极细小的东西。
5、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
心中想象的是鹤,那么表现在眼前的或是成千或是上百的蚊子便果真觉得它们是鹤了。
6、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我抬起头观赏这种景象,脖颈都所以僵硬了。
7、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空夏天蚊子的飞鸣声像雷一样,我私下里把它们比作群鹤在空中飞舞。
8、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其冲烟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怡然称快(我)又留几只蚊子在白色的帐子里,慢慢地用烟喷它们,让它们冲着烟雾飞鸣,(我把这个景象)比作“青云白鹤”的景观,果然它们就像白鹤在云端飞鸣,因为这我高兴得拍手叫好。
《三峡》9、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除非正午,看不见太;除非半夜,看不见月亮。
10、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
如有皇帝的命令要紧急传达,有时早上从白帝城出发,傍晚就到了江陵。
11、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春冬时节,白色的急流,回旋着清波,碧绿的石潭映出了山石林木的[倒影。
12、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水清,树茂,山高,草盛,实在是趣味无穷。
13、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zhǔ)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每到秋雨初晴,降霜的早晨,寒冷的树林山涧一片寂静。
经常有站在高处的猿猴拉长声音在叫,叫声连续持续,声调非常凄凉,空荡的山谷里传来回声,悲哀婉转,很长时间才消失。
所以打渔的人唱道:“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梦溪笔谈》二则14、“此易耳,但逐层布板讫,便实钉之,则不动矣。
这很容易啊,只要逐层铺好木板,用钉子钉牢,就不会晃动了。
苏教版初三下册语文文言文翻译及课文解析

苏教版初三下册语文文言文翻译及课文解析曹刿论战(鲁庄公)十年春天,齐国军队攻打我们鲁国。
鲁庄公将要迎战。
曹刿要求庄公会见。
他的同乡说:“吃肉的大官们谋划这件事,你又为必去参与呢?”曹刿说:“吃肉的大官们目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就进宫去见庄公.曹刿问庄公:“你凭什么条件(跟齐国)作战?”庄公说:“衣食这类养生的东西,不敢独自享受,一定要把它分给别人.”曹刿回答说:“小恩小惠不能普遍百姓,老百姓是可不能跟从您的.”鲁庄公说:“祭神用的牲畜﹑玉帛,从来不敢虚报数量,一定对神诚信.”曹刿回答说道:“这只是小信用,未能得到神的充分信任,神可不能保佑你的.”庄公说:“大大小小的案件,我尽管不能一一了解清晰,也一定依照实情来处理.”曹刿回答说:“这是尽了本职的一类情况.能够凭那个条件打一仗.假如作战,请承诺我跟随着您去.”(写战前政治预备的分析)鲁庄公和曹刿共坐一辆战车.在长勺和齐军作战.庄公要击鼓进军.曹刿说:“不能够.”齐国三次击鼓进攻,曹刿说:“能够击鼓进攻了.”齐军大败.鲁庄公就要驱车追击齐军.曹刿说:“不能够.”他下车看了看齐军战车的车轮留下的痕迹,又登上车前的横木眺望齐军败退的情形,说:“能够追击了.”因此就追击齐军. (本段要紧叙述长勺之战的全过程.)打了胜仗以后,鲁庄公询问那样做的缘故.曹刿回答说:“打仗”,是靠勇气的.齐军第一次击鼓进攻时,他们的士兵鼓足了勇气,第二次击鼓进攻,士兵的勇气就减弱了;第三次击鼓进攻,士兵的勇气就耗尽了.他们的士气已尽,我们的士气正旺盛,因此战胜了他们.(像齐国如此的)大国,(它的军事行动)是专门难估量的,我可能在那儿有埋伏.我看到他们的战车的轮迹专门乱,远望到他们的军旗也倒下了,因此下令追逐他们.”(本段写:战后曹刿对取胜缘故的分析)生于担忧,死于安乐舜从田地中被任用,傅说从筑墙的泥水匠中被选拔,胶鬲从鱼盐贩中被举荐,管夷吾从狱官手里被开释录用为相,孙叔敖从隐居的海边被任用,百里奚从买卖奴隶场所被选拔用为大夫.(本段列举了六位历史人物经历艰巨困苦之后,成就不平凡的大事的例子.)因此上天将要下达重大的责任给如此的人,一定要先使他的内心痛楚,使他的筋骨劳累,使他经受饥饿,以致肌肤消瘦,使他身受贫困之苦.在他做事时,使他所做的事颠倒错乱,用这些方法来让他的心打搅,使他的性格坚忍起来,增加他过去所没有的才能.(第二段要紧写:以所举事实为依据,论述人才要在困难逆境中造就.)一个人常常犯了错误,以后才能(注意)改正;内心忧困,思虑堵塞,才能奋起,有所作为;憔悴枯槁,表现在脸色上,吟咏叹息之气发于声音,(看到他的脸色,听到他的声音)然后人们才了解他.(一个国家)国内假如没有法度的世臣和能辅佐君主的贤士,国外假如没有敌对的国家和外国侵犯的危险,常常会灭亡.(本段要紧是从正反两个方面论证经受磨练的益处)如此人们才会明白担忧鼓舞人奋起,使人一辈子存、进展,而安逸享乐使人委靡,必将导致灭亡.(本段:归纳出全文的中心论点)鱼我所欲也鱼是我所喜爱的,熊掌也是我所喜爱的,假如这两种东西不能同时都得到的话,那么我就只好舍弃鱼而选取熊掌了.生命是我所喜爱的,大义也是我所喜爱的,假如这两样东西不能同时都具有的话,那么我就只好牺牲生命而选取大义了.生命是我所喜爱的,但我所喜爱的还有胜过生命的东西,因此我不做只为求利益而不择手段的事;死亡是我所厌恶的,但我所厌恶的还有超过死亡的事,因此有的灾祸我不躲避.假如人们所喜爱的东西没有超过生命的,那么一切能够得到生存的方法,什么手段不用呢?假如人们所厌恶的情况没有超过死亡的,那么一切能够躲避灾祸的坏事,哪一桩不能够干呢?通过某种方法就能够得到生存,但有人不用,通过某种方法就能够躲避祸害,但有不去干这种情况.由此可见,他们所喜爱的有比生命更宝贵的东西,(那确实是“义”),他们所厌恶的有比死亡更严峻的事,(那就不是“义”).不仅仅贤人有这种思想,人人都有这种思想,只只是贤人能够(操守这种品德)使它不致丧失罢了.(提出中心论点,指出“舍生取义”是人的本性.)一筐饭,一碗汤,得到它便能够活下去,失去它就要死亡.然而,假如你(轻视地)呼喝着给他(吃).过路的饥饿的人也可不能同意,假如你用脚踢着(或践踏)给别人吃,乞丐也不情愿同意.(运用举例论证,“舍生取义”是人的本性)万钟的俸禄假如不辨别是否合乎礼仪就同意它,这万钟的俸禄对我有什么益处呢?是为了宫室的华美,妻妾的侍奉,为了我所认识的贫穷困苦的人感激我的恩德吗?原先为了义(羞恶之心)宁愿身死而不受“呼尔”“蹴尔”的一箪食,一豆羹施舍,今天却为了宫室的华美而同意了;原先为了义(羞恶之心)宁愿身死而不受“呼尔”“蹴尔”的一箪食,一豆羹施舍,今天却为了妻妾的侍奉而同意了;原先为了义(羞恶之心)宁愿身死而不同意“呼尔”“蹴尔”的一箪食,一豆羹施舍,今天却为了所认识的贫穷困苦的人感激我的恩德同意了:这种做法不也是能够停止不干了吗?(假如如此做了,)这就叫做丧失了的思想,即“义”即本来就有的羞恶廉耻之心.(第三段从反面论证见利忘义确实是丧失人一辈子本性的行为.)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八月,秋已深了,大风怒吼,把我屋上的几层茅草都卷走了.茅草翻飞,飞过江去,散落在江边上,其中飞得高的茅草,挂在高高的树梢上;飞得低的茅草,飘飘悠悠,落在深塘的水边.(第一段,写秋风破屋的情形)南边村庄上的一群儿童,欺负我年老体弱,竟忍心如此当面作“贼”,公布地抱着散落在地上的茅草,溜进竹林里去;我喊得唇焦口干也没有成效,只好拄着拐杖回来,独自叹息. (第二段写对“群童抱茅”的感叹)一会儿,风停了,云层墨黑,秋天的天空乌云密布,天也慢慢黄昏,黑了下来.盖了多年的布被,又硬又冷,像铁似的,娇惯的亲小孩因为睡相不行,把被子里都登破了.因为屋漏,床头没有一块干燥的地点,可如麻似的密集的雨点仍旧下个不停.我自从通过安史之乱后,一直睡眠不行,这漫长的黑夜,到处都湿漉漉的,如何挨到天亮呢? (第三段,写长夜沾湿的苦痛)]哪里能得到千万间高大的房屋,普遍地遮挡天下贫寒的读书人,让他们都喜笑颜开,而高大的房屋在风雨中岿然不动,安稳如山!啊!什么时候我眼前能高耸如此高大的房屋,我自己即使茅屋独破,受冻至死,也是心中意足的. (第四段,写诗人推己人,忧国忧民的崇高理想.)愚公移山太行﹑王屋两座山,方圆七百里,高七八千丈.(这两座山)本来在冀州的南面,黄河的北面. (介绍太行、王屋二山的面积、高度和地理位置.这是故事的背景.)北山愚公,年纪将近九十岁,棉队山居住.(他)苦于山北交通堵塞,进出要绕远道,就召集全家来商量说:“我要和你们尽全力挖平险峻的大山一直通到豫州的南部,到达汉水的南岸,能够吗?”大伙儿纷纷地表示赞成他的意见.他的妻子提出疑问地说:“凭你的力气,连像魁父那样的小山都不能削减,又能把太行、王屋(两座大山)如何样呢?况且把挖下来的泥土石头放到哪里去呢?”大伙儿纷纷说道:“把它扔到渤海的边上,隐土的北面.”因此带领挑担子的儿孙,敲凿石头,挖掘泥土,箕畚运到渤海的边上.邻居京城氏的寡妇有个孤儿,刚七八岁,也蹦蹦跳跳地去关心他们.寒来暑往,季节交换,才往返一趟.河曲智叟笑着劝阻愚公说:“你太不聪慧了.凭你在世上这最后的几年,剩下的这么点力气,连上山的一棵草都铲不了,又能能把泥土的石头如何样呢?”北山愚公长长地叹息说:“你思想顽固,顽固到了不能通达事理的地步,连孤儿寡妇都不如.即使我死了,还有亲小孩在呀;亲小孩又生孙子,孙子又生亲小孩,亲小孩又有亲小孩,亲小孩又有孙子子子孙孙是没有穷尽的啊.但是山却可不能再增高加大,还愁什么挖不平呢?”河曲智叟没有话来回答.山神听说愚公移山这件事,怕他不停地挖下去,就向天帝报告了这件事.天帝被愚公的诚心所感动,便命令大力神夸娥氏的两个亲小孩背走了两座大山,一座放在朔方的东部,一座放在雍州的南面.从此,冀州的南部,一直到汉水的南面,再没有高山阻隔了.出师表先帝开创的事业没有完成一半,却中途去世了.现在天下分裂成三个国家,蜀汉民力困乏,这实在是危险存亡的确时候啊。
苏教版七年级文言文重点语句翻译

文言文重点句子翻译(重要资料,请妥善保管)七上《郑人买履》1、宁信度,无自信也。
我宁可相信量好的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
《刻舟求剑》1、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
”急忙在船边上刻下记号,说:“这儿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
”《幼时记趣》1、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
心中想象的景观(鹤舞),那么或者成千或者成百(飞舞的蚊子)果真(觉得它们)是鹤了。
2、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仰起头观赏这种景象,脖颈因为这样都僵硬了。
《三峡》1、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重重叠叠的岩峰像屏障一样,遮盖住了天空和太阳。
2、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到了夏天,江水漫上山陵,顺流而下和逆流而上的船只都被阻隔断了。
3、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即使骑着飞奔的马驾着风,也不如它行得快。
4、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春、冬两季时,白色的急流回旋着清波,碧绿的潭水映出了各种景物。
5、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水清,树荣,山高,草茂,实在有很多乐趣。
6、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
每到秋雨初晴,降霜的早晨,林间寒冷,山涧一片寂静。
7、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叫声连续不断,非常凄凉,空荡的山谷里传来回声,悲哀婉转,很长时间才消失。
《以虫治虫》1、其喙有钳,千万蔽地。
它们嘴上长有钳,成千上万,遍地都是。
《梵天寺木塔》1、盖钉板上下弥束,六幕相联如胠箧,人履其板,六幕相持,自不能动。
原来是钉牢了木板,上下更加紧密相束,上、下、左、右、前、后六面互相连接,就像只箱子,人踩在那楼板上,上下及四周板壁互相支撑,(塔)当然不会晃动。
《狼》1、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狼不敢上前,瞪着眼睛对着屠户。
2、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狼也够狡猾了,但是一会儿两只狼都被杀死了,禽兽的欺骗手段有多少呢?只是给人们增加笑料罢了。
七下《赵普》1、每归私第,阖户启箧取书,读之竟日。
每次(退朝后)回到自己的住宅,关上门,打开书箱,拿出书,读书一整天。
2、普性深沉有岸谷,虽多忌克,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
初中语文文言文重点句子翻译

初中语文文言文重点句子翻译第一册1.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温习旧的知识,进而懂得新的知识,这样的人可以做老师了。
2.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光读书学习不知道思考,就迷惑不解;光思考却不去读书学习,就会疑惑而无所得。
3.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默默地记住所学的知识,学习却不感觉满足,教导他人不知疲倦。
4.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几个人在一起行路,一定有可以作为我的教师的人在中间;选择他们的长处来学习,他们的短处,自己如果也有,就要改掉它。
5.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懂得它的人不如喜爱它的人,喜爱它的人又不如以它为乐的人。
6.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消逝的时光像这河水一样呀!日夜不停。
7.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医生喜欢给没有病的人治病,把治好“病”作为自己的功劳。
第二册8.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这里土地平坦开阔,房屋整整齐齐,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塘和桑树竹子之类。
9.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老人和小孩都非常快乐,自由自在。
10.寒暑易节,始一返焉:冬夏换季,才往返一次呢。
11.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青苔碧绿,长到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帘子中。
12.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没有嘈杂的音乐扰乱两耳,没有官府公文劳累身心。
13.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我唯独喜爱莲花,它从污泥中长出来,却不受到污染,在清水里洗涤过但是不显得妖媚。
14.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唉!对于菊花的爱好,陶渊明以后很少听到了。
对于莲花的爱好,像我一样的人还有什么人呢?对于牡丹的爱好,人数当然就很多了。
第三册15.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曰。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羲月:三峡七百里中,两岸山连着山,没有一点中断的地方;重重的悬崖,层层的峭壁,足以遮挡天日。
如果不是正午和半夜,就看不到太阳和月亮。
初中中文言文句子翻译重点(苏教版)

初中中文言文句子翻译重点(苏教版)《桃花源记》2.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问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必说魏晋了。
3.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这个人一一为桃源中的人详细的说出他所听到的。
4.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寻找原来所做的标记,竟然迷了路,再也找不到原来的路。
《与朱元思书》1.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湍急的水流比箭还快,凶猛的巨浪好象奔马。
2.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高山凭依山势争着向上,互相比高远。
争着高耸,笔直的向上,形成千百座山峰。
3.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追求高位的人,望见这里的山峰,追逐名利的心就平静下来了。
办理政务的人,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就会流连忘返。
4.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船随水流飘浮移动,随心所欲任船所至观赏景物。
5. 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百鸟相互和鸣,鸣声和谐动听。
6.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横斜的树枝在上面遮蔽着,在白天还像在黄昏时一样阴暗。
《岳阳楼记》1. 览物之情,得无异乎?——看了自然景物而触发的感情,怎能不有所不同呢?2.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不因为外物的好坏和自己的得失而或喜或悲。
3.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_——在朝做官就担忧他的人民,不在朝做官就担忧他的君主。
4. 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那一定要说“在天下人忧之前先忧,在天下人忧之后才乐”吧。
《醉翁亭记》1.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在心里寄托在喝酒上。
2.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野花开了,有一股清幽的香味,好的树木枝叶繁茂,形成一片浓郁的绿阴,天气高爽,霜色洁白,水位下落,石头露出来,这就是山间的四季。
3.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醉了能同大家一起欢乐,醒来能用文章记述这乐事的人,是太守。
苏教版初中语文文言文原文及翻译(打印版-绝对完整-精心编辑)

苏教版初中语文文言文原文及翻译(打印版,绝对完整,精心编辑)七年级上册81《郑人买履》2《刻舟求剑》3《幼时记趣》4《三峡》5《以虫治虫》6《梵天寺木塔》7《论语八则》8《狼》七年级下册69《赵普》10《黄鹤楼》11《于园》12《黔之驴》13《爱莲说》14《两小儿辩日》八年级上册515《晏子使楚》16《人琴俱亡》17《小石潭记》18《记承天寺夜游》19《治水必躬亲》八年级下册720《马说》21《陋室铭》22《活板》23《核舟记》24《口技》25《送东阳马生序》26《山市》九年级上册727《陈涉世家》28《桃花源记》29《与朱元思书》30《捕蛇者说》31《岳阳楼记》32《醉翁亭记》33《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九年级下册834《曹刿论战》35《邹忌讽齐王纳谏》36《鱼我所欲也》37《生于忧患,死于安乐》38《愚公移山》39《出师表》40《茅屋为秋风所破歌》41《田忌赛马》七年级上册课文1《郑人买履》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至之市而忘操之。
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
”反归取之。
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译文:有个郑国人,想去买鞋子,他事先量了自己的脚,把量好的尺码放在自己的座位上。
到了前往集市的时候,却忘了带尺码。
已经拿到鞋子,(才发现忘了带尺码)就对卖鞋子的人说:“我忘了带尺码。
”就返回家去拿尺码。
等到他又返回集市时,集市已经散了,终于没有买到鞋。
有人问:“为什么不用脚试一试鞋的大小呢?”他回答说:“我宁可相信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2《刻舟求剑》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
”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译文:有个楚国人渡江,他的剑从船中掉到水里,急忙在船边上刻下记号,说:“这儿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
”船停止了,从他刻记号的地方下水找剑。
船已经前进了,但是剑(落在江底)不会随船前进,像这样找剑,不是很糊涂吗?3《幼时记趣》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
苏教版初中语文文言文重点句子翻译讲诉

一、《郑人买履》1.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译:等到他又返回集市时,集市已经散了,终于没有买到鞋。
2.宁信度,无自信也。
译:(我)宁可相信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二、《幼时记趣》1.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
译:看到细小的东西,一定要仔细观察它的花纹。
2. 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
译:心中想像的是鹤,那么呈现在眼前的或是成千、或是上百飞舞着的蚊子便果真(觉得他们)是鹤了。
3. 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译:仰起头来观赏这种景象,脖颈因此都僵硬了。
4. 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惊恐;译:我那时年纪还小,正看得出神,不禁“哎呀”地惊叫一声,感到害怕。
三、《三峡》1.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译:重重叠叠的岩峰像屏障一样,遮住了蓝天和太阳。
2.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译:除非正午,看不见太阳;除非半夜,看不见月亮。
3.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译:即使是骑着奔驰的骏马,驾着长风,也不如船行得快啊4. 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译:白色的急流,回旋着清波;碧绿的深潭,映出了(山石林木的)倒影。
5. 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译:水清,树茂,山高,草盛,实在是趣味无穷。
四、《狼》1.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3译:骨头已经扔完了。
但是两只狼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屠夫。
2.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译:屠夫非常困窘急迫,恐怕前后都受到狼的攻击。
3.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译:(屠夫)才明白前面那只狼假装睡觉,原来是(用这种方式)来诱惑敌方。
五、《论语》八则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译:孔子说:“学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去温习它们,不也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探讨问题),不也很高兴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2、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译:孔子说:“复习旧的知识时,有领悟到新的东西,可以凭(这一点)做老师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教版初中文言文重点翻译句子梳理初三文言文重点翻译句子梳理七年级上册《古代寓言两则》1、宁信度,无自信也。
我宁可相信量好的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
2、何不试之以足,为什么不用你自己的脚试一试鞋子呢,3、是吾剑之所从坠。
这儿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
《幼时记趣》4、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
我回忆幼小的时候,能睁大眼睛对着太阳,眼力足以看得清极细小的东西。
5、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
心中想象的是鹤,那么呈现在眼前的或是成千或是上百的蚊子便果真觉得它们是鹤了。
6、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我抬起头观赏这种景象,脖颈都因此僵硬了。
7、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空夏天蚊子的飞鸣声像雷一样,我私下里把它们比作群鹤在空中飞舞。
8、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其冲烟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怡然称快 (我)又留几只蚊子在白色的帐子里,慢慢地用烟喷它们,让它们冲着烟雾飞鸣,(我把这个景象)比作“青云白鹤”的景观,果然它们就像白鹤在云端飞鸣,因为这我高兴得拍手叫好。
《三峡》9、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除非正午,看不见太;除非半夜,看不见月亮。
10、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
如有皇帝的命令要紧急传达,有时早上从白帝城出发,傍晚就到了江陵。
11、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春冬时节,白色的急流,回旋着清波,碧绿的石潭映出了山石林木的[倒影。
12、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水清,树茂,山高,草盛,实在是趣味无穷。
13、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zhǔ)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每到秋雨初晴,降霜的早晨,寒冷的树林山涧一片寂静。
经常有站在高处的猿猴拉长声音在叫,叫声连续不断,声调非常凄凉,空荡的山谷里传来回声,悲哀婉转,很长时间才消失。
所以打渔的人唱道:“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梦溪笔谈》二则14、“此易耳,但逐层布板讫,便实钉之,则不动矣。
这很容易啊,只要逐层铺好木板,用钉子钉牢,就不会晃动了。
《论语》八则15、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学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去温习它们,不也愉快吗,16、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人家不知道我,我却不怨恨,这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 17、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复习旧的知识,又领悟到新的知识,可以凭借这一点做老师了。
18、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惑而无所得;只是空想却不认真学习,就会精神疲倦而无所得。
19、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他聪敏又努力学习,不以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为羞耻,因此赐给他“文” 的谥号。
20、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三个人一起走路,必定有我能取法的人在里面;我选取他们的优点来学习,他们的缺点,如果自己也有,就改正。
21、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教导学生不到他想弄明白却不能时,不去开导他,不到他想说出来却说不出来的时候,不去启发他。
举出一个方角却不能以此类推出其他三个方角,就不再教他了。
《狼》22、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路上遇见两只狼,紧跟着走了很远23、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骨头已经扔完了。
但是两只狼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屠夫。
、。
,吗、】【 24、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另一只狼正在柴草堆里打洞,想要钻洞进去,来攻击屠夫的后面。
[ 25、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屠夫这才明白前面的那只狼假装睡觉,原来是用这种方式来诱惑敌方。
26、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狼也太狡猾了,可是一会儿两只狼都被杀死了,禽兽的欺骗手段又能有多少呢,七年级下册文言文《赵普》27、普少习吏事,寡学术,及为相,太祖常劝以读书。
赵普年轻时,熟悉官吏事物,他学问不多,等到做了宰相,宋太祖常劝勉他读书。
28、碎裂奏牍掷地,普颜色不变,跪而拾之以归。
宋太祖把他的奏章撕碎了扔在地上,赵普脸色没有改,跪在地上把碎纸片拾起来带回了家。
29、虽多忌克,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
虽然对人忌妒刻薄,但是他能够以天下大事作为自己的责任。
《黄鹤楼》《于园》30、尝驾黄鹤返憩于此,遂以名楼。
曾经骑着黄鹤返回到这里休息,于是就用黄鹤来命名这座楼。
31、瓜洲诸园亭,俱以假山显,至于园可无憾矣。
瓜洲许多的园林亭榭,都是凭借假山而有名声,这些假山安置在于园中就不会使人不满意了。
32坐其中,颓然碧窈。
人们坐在阁子里,这里的境界给人舒坦碧绿幽深之感。
《黔之驴》33、。
蔽林间窥之,稍出近之,慭慭然(9),莫相知于是隐藏在树林中偷偷地窥探它。
老虎渐渐地走出来接近它,很小心谨慎,不知道它究竟是什么东西。
34、他日,驴一鸣,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己也,甚恐。
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
益习其声。
有一天,驴叫了一声,老虎大吃一惊,便逃得远远的;认为驴子将要咬自己,非常害怕。
然而老虎来来往往地观察它,觉得驴子好像没有什么特殊的本领似的。
35、稍近益狎,荡倚冲冒,驴不胜怒,蹄之。
老虎又渐渐靠近驴子一些,态度更为随便,带有玩弄的意味,碰一碰他,靠一靠它,撞一撞它,驴子不禁发怒,就用蹄子踢老虎。
36、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老虎因此很高兴,心里盘算着驴的本领,心想:“它的本领不过如此罢了。
”《爱莲说》37、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我只爱莲花从污泥里长出来却不被沾染,在清水里洗涤过却并不显得妖媚。
38、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荷梗中间贯通,外形挺直,既不生藤蔓,也不生旁枝,香气远播,更显得清芬。
只可以从远处观赏,却不能贴近去玩弄啊。
39、牡丹,花之富贵者也。
牡丹是花中的富贵的花。
《两小儿辩日》40、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太阳刚出来时像个大圆车篷,等到正午就像盘子或盂,这不是远处的小而近处的大吗, 41、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太阳刚出来时清凉寒冷,等到正午时热得就像把手伸向热水里。
这不就是近的热而远得凉吗,42、孰为汝多知乎,谁说你智慧多呢,八年级上册《晏子使楚》43、晏婴,齐之习辞者也,今方来,吾欲辱之,何以也,晏婴,是齐国的善于辞令的人,现在将要来,我想羞辱他,用什么办法呢, 44、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
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
我听说这样的事,橘子长在淮河以南结出的果实就是橘,长在淮河以北就是酸枳,(橘和枳)它们只是叶子的形状相似,果实味道却完全不同。
这是什么原因呢,是水土不同。
45、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圣人不是能同他开玩笑的,我反而是自讨没趣了。
《小石潭记》46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从小丘向西行走一百二十步的样子,隔着竹林,就能听到水声,好象挂在身上的玉佩、玉环相互碰撞的声音,心里很是高兴。
47.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于是砍了竹子,开出一条小路,顺势往下走便可见一个小潭,潭水特别清澈。
48.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青葱的树木,翠绿的藤蔓,覆盖、缠绕、摇动、连接,参差不齐,随风飘荡。
49.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日光下彻底,影布石上,佁(yǐ)然不动;俶(chù)尔远逝,往来翕(xī)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中游鱼约有一百来条,都好象在空中游动,没有什么依靠似的。
阳光直射潭底,把鱼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面上,呆呆地不动鱼影)静止呆呆地一动不动。
忽然向远处游去了。
来来往往轻快敏捷50、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顺着水潭向西南方向望去,溪流象北斗七星那样曲折,又象蛇爬行那样弯曲,或隐或现,都看得清楚。
51、.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溪岸的形势象犬牙般交错参差,无法看到水的源头。
53、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四周有竹子和树林围绕着,静悄悄的没有人迹,使人感到心境凄凉,寒气彻骨,真是太寂静幽深了。
54、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由于这地方过于冷清,不能长时间地停留,于是就把当时的情景记下来便离去了。
《记承天寺夜游》55、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月色洒满庭院,如同积水自上而下充满院落,清澈透明,水中水藻、荇菜交叉错杂,原来那是竹子柏树的影子。
56、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哪个夜晚没有月色,那个地方没有竹子和柏树,只不过少有像我们这样的闲人罢了。
《治水必躬亲》57、治水之法,既不可执一,泥于掌故,亦不可妄意轻信人言。
治理水患的方法,既不能固执不知变通,拘泥于古代的典章制度,也不能随意相信别人的话。
58、非相度不得其情,非咨询不穷其致。
不经过观察和测量就不能了解它的真实情况,不经过访问,征求意见就不能彻底摸清情况。
59、是以必得躬历山川,亲劳胼胝。
因此必须亲自登山涉水,亲自辛劳,不怕吃苦。
60、昔海中介治河,布袍缓带,冒雨冲风从前海瑞治理河流的时候,轻装便服,冒着风雨61、如好逸而恶劳,计利而忘义,远嫌而避怨,则事不举而水利不兴矣。
如果贪图安逸,害怕辛劳,计较私利,忘记公益,只想远远地躲开嫌疑,避免抱怨,那么事情就做不成,水利也就办不好了。
八年级下册《马说》62、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因此即使有很名贵的马,只是辱没在马夫的手里,跟普通的马一起死在马厩里,不把它称为千里马。
63、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日行千里的马,一顿有时要吃下食料一石,喂马的人不知道要根据它日行千里的本领来喂养它。
64、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想要跟普通的马相等尚且都办不到,又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 65、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鞭打它,不按正确的方法,喂养它不足以使它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听它嘶叫却不通晓它的意思,反而拿着鞭子站在它跟前说:"天下没有千里马~"唉~难道果真没有千里马吗,其实是他们真不识得千里马啊!《陋室铭》66、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山不一定要高,有仙人(居住)就有名;水不一定要深,有龙(居住)就有灵气。
67、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这间是简陋的房子,只是我(住屋的人)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
68、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苔痕碧绿,长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帘里。
说说笑笑的有学问渊博的人,来来往往的没有没学问的人。
69、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可以弹奏不加装饰的琴,阅读珍贵的佛经。
没有嘈杂的音乐扰乱耳朵,没有公文使身体劳累。
70、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