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杯邀明月

合集下载

古诗《月下独酌四首-其一》(作者李白)原文全文、诗意赏析及意思翻译

古诗《月下独酌四首-其一》(作者李白)原文全文、诗意赏析及意思翻译

月下独酌四首·其一李白[唐代]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同交欢一作:相交欢)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标签抒情、饮酒、孤独、唐诗三百首、初中古诗、月下译文提一壶美酒摆在花丛间,自斟自酌无友无亲。

举杯邀请明月,对着身影成为三人。

明月当然不会喝酒,身影也只是随着我身。

我只好和他们暂时结成酒伴,要行乐就必须把美好的春光抓紧。

我唱歌明月徘徊,我起舞身影零乱。

醒时一起欢乐,醉后各自分散。

我愿与他们永远结下忘掉伤情的友谊,相约在缥缈的银河边。

注释间:一作“下”,一作“前”。

酌:饮酒。

独酌:一个人饮酒。

无相亲:没有亲近的人。

“举杯”二句:我举起酒杯招引明月共饮,明月和我以及我的影子恰恰合成三人。

一说月下人影、酒中人影和我为三人。

既:已经。

不解:不懂,不理解。

徒:徒然,白白的。

徒:空。

将:和,共。

及春:趁着春光明媚之时。

月徘徊:明月随我来回移动。

影零乱:因起舞而身影纷乱。

同交欢:一起欢乐。

一作“相交欢”。

无情游:月、影没有知觉,不懂感情,李白与之结交,故称“无情游”。

相期邈云汉:约定在天上相见。

期:约会。

邈:遥远。

云汉:银河。

这里指遥天仙境。

“邈云汉”一作“碧岩畔”。

赏析佛教中有所谓“立一义”,随即“破一义”,“破”后又“立”,“立”后又“破”,最后得到辨析方法。

用现代话来说,就是先讲一番道理,经驳斥后又建立新的理论,再驳再建,最后得到正确的结论。

关于这样的论证,一般总有双方,相互“破”、“立”。

可是李白这首诗,就只一个人,以独白的形式,自立自破,自破自立,诗情波澜起伏而又近似于天籁,所以一直为后人传诵。

诗人上场时,背景是花间,道具是一壶酒,登场角色只是他一个人,动作是独酌,加上“无相亲”三个字,场面单调得很。

于是诗人忽发奇想,把天边的明月,和月光下他的影子,拉了过来,连他自己在内,化成了三个人,举杯共酌,冷清清的场面,就热闹起来了。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的赏析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的赏析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的赏析举杯邀明月月,对影成三人。

——出自唐代李白的《月下独酌·其一》解释:举杯向天,邀请明月与我共饮,月影与我的影子相对,便映照出三人。

赏析:诗人月下独酌,面对明月与影子,似乎在幻觉中形成了三人共饮的画面,表现出一种孤寂忧愁的情怀。

原文李白《月下独酌·其一》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同交欢一作:相交欢)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译文在花丛中摆上一壶美酒,我自斟自饮,身边没有一个亲友。

举杯向天,邀请明月,与我的影子相对,便成了三人。

明月既不能理解开怀畅饮之乐,影子也只能默默地跟随在我的左右。

暂且以明月影子相伴,趁此春宵要及时行乐。

我吟诵诗篇,月亮伴随我徘徊,我手舞足蹈,影子便随我蹁跹。

清醒时我与你一同分享欢乐,酒醉以后各奔东西。

我愿与他们永远结下忘掉伤情的友谊,相约在缥缈的银河边。

注释酌:饮酒。

独酌:一个人饮酒。

间:一作“下”,一作“前”。

无相亲:没有亲近的人。

“举杯”二句:我举起酒杯招引明月共饮,明月和我以及我的影子恰恰合成三人。

一说月下人影、酒中人影和我为三人。

既:已经。

不解:不懂,不理解。

三国魏嵇康《琴赋》:“推其所由,似元不解音声。

”徒:徒然,白白的。

徒:空。

将:和,共。

及春:趁着春光明媚之时。

月徘徊:明月随我来回移动。

影零乱:因起舞而身影纷乱。

同交欢:一起欢乐。

一作“相交欢”。

无情游:月、影没有知觉,不懂感情,李白与之结交,故称“无情游”。

相期邈(miǎo)云汉:约定在天上相见。

期:约会。

邈:遥远。

云汉:银河。

这里指遥天仙境。

“邈云汉”一作“碧岩畔”。

▲赏析一这首诗写诗人由政治失意而产生的一种孤寂忧愁的情怀。

佛教中有所谓“立一义”,随即“破一义”,“破”后又“立”,“立”后又“破”,最后得到辨析方法。

用现代话来说,就是先讲一番道理,经驳斥后又建立新的理论,再驳再建,最后得到正确的结论。

初中语文 文言文 李白《月下独酌》原文与译文(含赏析)

初中语文 文言文 李白《月下独酌》原文与译文(含赏析)

李白《月下独酌》原文与译文(含赏析)《月下独酌》作者:李白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注解】1、将:偕,和。

2、相期:相约。

3、云汉:天河。

【韵译】准备一壶美酒,摆在花丛之间,自斟自酌无亲无友,孤独一人。

我举起酒杯邀请媚人的明月,低头窥见身影,共饮已有三人。

月儿,你那里晓得畅饮的乐趣?影儿,你徒然随偎我这个孤身!暂且伴随玉兔,这无情瘦影吧,我应及时行乐,趁着春宵良辰。

月听我唱歌,在九天徘徊不进,影伴我舞步,在地上蹦跳翻滚。

清醒之时,咱们尽管作乐寻欢,醉了之后,免不了要各自离散。

月呀,愿和您永结为忘情之友,相约在高远的银河岸边,再见!【评析】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原诗共四首,此为第一首。

抒发了壮志难酬、宏图难展、无人可与共语的极度的寂寞孤独之情。

李白爱饮酒作诗。

月下独酌本是极孤独苦闷极寂寞无聊的事,作者却又歌又舞又醉饮,煞是热闹!月、影本是无知无情之物,作者偏把它拟人化,视为知己,引为同调,与卑鄙龌龊的尘世相比,真可谓是无情胜有情了。

诗人上场时,背景是花间,手中一壶酒,只能是“独酌无相亲”,于是他举杯,邀约自己毕生最喜欢的明月,再加上月光下自己的影子,化成了三个人,举杯共酌,于是冷冷清清的场面热闹起来了。

可是明月毕竟只是天边的皎洁一片,它不能解善饮的诗人之意,而影子也不过是随身而伴,不通人情。

此时,渐入醉乡的诗人酒兴发起,于是且歌且舞。

月色徘徊,依依不去,仿佛静聆佳音;地下静默的影子也转动着仿佛与诗人共舞。

醒时月影交欢,直到酩酊大醉才相互分散,仿佛月、影都与诗人一往情深,于是又深情地许诺:“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举杯邀明月全诗_诗词完整版

举杯邀明月全诗_诗词完整版

《举杯邀明月全诗》举杯邀明月是出自《月下独酌四首其一》的名句。

【全诗如下】《月下独酌四首其一》作者:李白(唐代)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相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译文】准备一壶美酒摆在花丛之间,自斟自酌无亲无友孤独一人。

我举起酒杯邀请媚人的明月,低头窥见身影,共饮已有三人。

月儿,你哪里晓得畅饮的乐趣?影儿,你徒然随偎我这个孤身。

暂且伴随月亮和身影,我应及时行乐,趁着完美的春光。

月听我唱歌,在九天徘徊不进。

影伴我舞步,在地上蹦跳翻滚。

清醒之时咱们尽管作乐寻欢,醉了之后免不了要各自离散。

月呀,愿和您结为忘年之友,相约在高远的银河岸边再见。

【诗意】在花丛中摆上一壶美酒,我自斟自饮,身边没有一个亲友。

举杯向天,邀请明月,与我的影子相对,便成了三人。

明月既不能理解开怀畅饮之乐,影子也只能默默地跟随在我的左右。

我只得暂时伴着明月、清影,趁此美景良辰,及时欢娱。

我吟诵诗篇,月亮伴随我徘徊,我手足舞蹈,影子便随我蹁跹。

清醒时我与你一同分享欢乐,沉醉便再也找不到你们的踪影。

让我们结成永恒的友谊,来日相聚在浩邈的云天。

【注释】⑴酌:饮酒。

独酌:一个人饮酒。

⑵间:一作下,一作前。

⑶无相亲:没有亲近的人。

⑷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我举起酒杯招引明月共饮,明月和我以及我的影子恰恰合成三人。

一说月下人影、酒中人影和我为三人。

⑸既:且。

不解饮:不会喝酒。

⑹徒:徒然,白白的。

徒:空。

⑺将:和。

⑻及春:趁着春光明媚之时。

⑼月徘徊:明月随我来回移动。

⑽影零乱:因起舞而身影纷乱。

⑾交欢:一齐欢乐。

⑿无情游:忘却世情的交游。

⒀相期邈(miǎo)云汉:约定在天上相见期:约定。

邈:远。

云汉:银河,泛指天空。

【赏析】佛教中有所谓立一义,随即破一义,破后又立,立后又破,最后得到辨析方法。

用现代话来说,就是先讲一番道理,经驳斥后又建立新的理论,再驳再建,最后得到正确的结论。

《月下独酌·其一》李白唐诗注释翻译赏析

《月下独酌·其一》李白唐诗注释翻译赏析

《月下独酌·其一》李白唐诗注释翻译赏析全诗内容如下: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这首诗的大致意思是:在花丛中摆上一壶美酒,我自斟自饮,身边没有一个亲友。

举杯向天,邀请明月,与我的影子相对,便成了三人。

明月当然不会喝酒,身影也只是随着我身。

我只好暂时伴着明月、清影,趁此美景良辰及时行乐。

我吟诗时,明月徘徊,我起舞时,影子零乱。

清醒时我与你一同分享欢乐,酒醉后便各奔东西。

我愿与明月永远结下忘情之游,相约在那遥远的银河岸边,再见!在这首诗中,诗人以“独酌”为主题,描绘了自己在月光下独自饮酒的情景。

诗的前四句“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生动地表现了诗人的孤独和寂寞。

他在花丛中独自饮酒,没有亲人或朋友相伴,只能邀请明月和自己的影子一起喝酒,营造出一种清冷、孤寂的氛围。

接下来的四句“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进一步描写了诗人与明月和影子的相伴。

明月不会喝酒,影子也只是虚幻的存在,但诗人还是选择与它们为伴,享受这短暂的欢乐时光。

他认为,趁着春天的美好时光,应该及时行乐,不要辜负了这美好的月光。

诗的后半部分“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描写了诗人在饮酒过程中的歌舞和欢乐。

他一边唱歌,一边跳舞,与明月和影子一起尽情欢乐。

然而,当他清醒时,他意识到这种欢乐是短暂的,醉酒后大家就会各奔东西,这种分离的痛苦更加凸显了他的孤独。

最后两句“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表达了诗人对永恒友谊和超脱尘世的向往。

他希望与明月和影子永远结为朋友,在高远的银河中相会,摆脱尘世的烦恼和忧愁。

这两句诗表现了诗人对自由和超脱的追求,也反映了他对现实世界的不满和对理想境界的向往。

这首诗以孤独、寂寞为基调,通过对诗人与明月、影子的互动描写,表达了诗人对自由、超脱和永恒友谊的追求,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现实世界的不满和对理想境界的向往。

李白的《月下独酌其一》原文、译文及赏析

李白的《月下独酌其一》原文、译文及赏析

李白的《月下独酌其一》原文、译文及赏析原文: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译文:花间一壶酒,独自一个人喝酒,感无友人相伴酌。

举起酒杯邀请媚月的娇姿,还有自己身影三人在月光中。

然月儿既然不能饮酒,影儿徒然随我陪伴。

暂且伴月将身影,人生行乐须及春光好。

我唱歌月儿伴随身影轻盈舞,我跳舞影子零乱散落四处。

清醒时我们共同欢乐交杯酒,酒醉以后便分散了。

我们永远结下忘情之游伴,约定相会于浩瀚云汉。

赏析:《月下独酌其一》是一首非常抒情的诗,诗人以月为伴,以影为友,以歌为乐,把对理想的追求、对现实的愤懑、对自由的向往和对孤独的无奈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

诗中描绘了花间一壶酒,独自一个人喝酒的场景,表现出诗人孤独无助的心情。

然而诗人并不满足于此,他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将孤独转化为与自然和影子的交流,表现出诗人的豪放和浪漫。

在诗的最后两句中,诗人与月亮和影子结下了忘情之游伴,约定相会于浩瀚云汉,表现了诗人对自由和理想的向往。

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语言优美,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全诗翻译赏析及作者出处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全诗翻译赏析及作者出处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全诗翻译赏析及作者出处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这句话是什幺意思?出自哪首诗?作者是谁?下面小编为同学们整理出这首古诗词的全文全文翻译及全文赏析,提供给同学们。

希望能对同学的古诗词的学习与提高有所帮助。

1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出自唐代李白的《月下独酌四首·其一》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同交欢一作:相交欢)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1全文赏析原共四首,此是第一首。

诗写诗人在月夜花下独酌,无人亲近
的冷落情景。

诗人运用丰富的想象,表现出由孤独到不孤独,再由不孤独到孤独的一种复杂感情。

李白仙才旷达,物我之间无所容心。

此诗充分表达了他的胸襟。

诗首四句为第一段,写花、酒、人、月影。

诗旨表现孤独,却举杯邀月,幻出月、影、人三者;然而月不解饮,影徒随身,仍归孤独。

因而自第五句至第八句,从月影上发议论,点出“行乐及春”的题意。

最后六句为
第三段,写诗人执意与月光和身影永结无情之游,并相约在邈远的天上仙境重见。

全诗表现了诗人怀才不遇的寂寞和孤傲,也表现了他放浪形骸、狂荡不羁的性格。

邀月对影,千古绝句,正面看似乎真能自得其乐,背面看,却极度凄凉。

举杯邀明月全诗意思

举杯邀明月全诗意思

举杯邀明月全诗意思
《举杯邀明月》是唐代诗人李白所作的一首诗,其意思是邀请明月一同共饮美酒,畅谈人生。

诗中表达了诗人对自由自在、豁达洒脱的向往和追求,同时也透露出一种对逝去时光的感伤和思考。

全诗如下: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整首诗可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诗人举杯邀请月亮和自己的影子一同共饮,形成了三人的景象。

第二部分,月亮不能共饮,只能留下影子陪伴诗人,诗人则表示暂时与月亮和影子共度春光美景,畅谈人生。

第三部分,诗人在醒酒和醉酒时分别与月亮和影子交欢,但最终离别,彼此相约在天涯海角永远相伴。

整首诗以举杯邀明月为开端,以相期邈云汉为结尾,表达了诗人对自由、豁达、游荡的向往,同时也寓意着对时光流转、逝去与离别的感慨和思考。

- 1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山际见来烟,竹中窥落日。

出处:山中杂诗
来自古诗文网|报错
山中杂诗_古诗文网
[作者] 吴均
[全文] 山际见来烟,竹中窥落日。

鸟向檐上飞,云从窗里出。

草长莺飞二月天,出处:村居
来自古诗文网|报错
村居_古诗文网
[作者] 高鼎
[全文]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蓦山溪(和人冬至韵)
(评分人数不足)
朝代:宋代
作者:朱敦儒
原文:
西江东去,总是伤时泪。

北陆日初长,对芳尊、多悲少喜。

美人去后,花落几春风,杯漫洗。

人难醉。

愁见飞灰细。

梅边雪外。

风味犹相似。

迤逦暖乾坤,仗君王、雄风英气。

吾曹老矣,端是有心人、追剑履。

辞黄绮。

珍重萧生意。


宋辽金赵恒的《劝学诗》原文如下
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

安居不用架高堂,书中自有黄金屋。

出门无车毋须恨,书中有马多如簇。

娶妻无媒毋须恨,书中有女颜如玉。

男儿欲遂平生志,勤向窗前读六经。

宋辽金司马光的《送张寺丞觐知富顺监》原文如下
汉家五尺道,置吏抚南夷。

欲使文翁教,兼令孟获知。

盘馐蒟酱实,歌杂竹枝辞。

取酒须勤醉,乡关不可思。

热心问友
咏白海棠 史湘云 两首 第三十七回 秋爽斋偶结海棠社 蘅芜苑夜拟菊花题 其一 神仙昨日降都门,种得蓝田玉一盆。

自是霜娥偏爱冷,非关情女亦离魂。

秋阴捧出何方雪,雨渍添来隔宿痕。

却喜诗人吟不倦,肯令寂寞度朝昏。

其二 蘅芷价通萝薛门,也宜墙角也宜盆。

花因喜洁难寻偶,人为悲秋易断魂。

玉烛滴干风里泪,晶帘隔破月中痕。

幽情欲向嫦娥诉,无奈虚廊夜色昏。

湘云是十二钗中的重要人物之一,除了黛玉,宝钗就要数到她。

她像宝钗一样健美,像黛玉一样聪明,是一个介于薛、林之间的人物
o坼[chè]
释义:裂开:干坼。

坼裂。

天旱地坼。

这是陆游咏白梅盛开的一首七绝。

闻道梅花坼晓风,雪堆遍满四山中。

胭脂桃颊梨花粉,共作寒梅一面妆。

有梅无雪不精神,有雪无诗俗了人。

出处:
雪梅·其二
来自古诗文网|报错
雪梅·其二_古诗文网
[作者] 卢梅坡
[全文] 有梅无雪不精神,有雪无诗俗了人。

日暮诗成天又雪,与梅并作十分春。

常忆烟波水上居,寂寥正是小寒初。

山高还积千重雪,雁去难捎万里书。

何处西风吹瘦影,谁人玉指动帘珠。

又看日近乡关处,两鬓霜丝无计除。

孤鹤舞春秋
淡淡冬阳岁又初,酌深闹令透寒庐。

骚人笔泄疏狂态,草字龙飞锦意涂。

和雪飘君千里念,融风送吾万言书。

虽非侠义含金诺,季冷情浓罢碳炉。

山水横拖千里外
山水横拖千里外,楼台高起五云中。

是四小姐惜春的诗,那个独卧青灯古佛旁的侯门女子。

世界在这一瞬间失去色彩,世界在这一秒种淹没音符。

当光阴撒落了一地的花瓣,只有你,跨越了时间与空间的距离,飞过了现实与梦想的差距。

没有了国界,没有了季节,你,让世界插上羽翼 这就是读书的境界。

一年 天,天天都是读书日;一年春夏秋冬季,四季都是读书时。

春天来了,坐在临窗的书桌前,听着窗外淅淅沥沥的雨声,静静地捧读飘着墨香的新书,心情宁静而超然。

读到精彩之处,或大声朗诵、或提笔记录,别有一番情趣在心头。

读书,在绚烂的春天。

没有人会否认春天的温暖和浪漫。

读你,就像读一个五彩的春天,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当百花齐放,百鸟争鸣,在书的海洋里,我寻找甜美的神秘,当一本秦文君的《男生贾里》握在手里,我想没有人会拒绝它的甜蜜,没有跌宕起伏的情节,没有波澜万丈的人生,但它却让你情不自禁地和书中的人物一起笑,一起哭、一起走过甜蜜的青春年华。

读一本书,就像读一个温暖的春天,让温暖照亮你的心灵。

有春作伴好读书。

一年之计在于春,一个人的花季,也在春天。

春暖花开的时节,风和日丽,万物拔节,生命萌动,催人奋进。

一卷在手,与春同行,与春相依,与春同读,是何等的赏心乐事!记得清代学者张潮在其名作《幽梦影》中开笔即言: 读经宜冬,其神专也;读史宜夏,其时久也;读诸子宜秋,其别致也;读诸集宜春,其机畅也。

很显然,对于春天的阅读,张潮的见解是能够让人认同的。

他的 读诸集宜春,其机畅也 一语的大意是: 在春天里阅读诸家文集,更使人心旷神怡,胸襟坦荡。

所以, 春读 之乐,在于最能情景交融。

在明媚的春光里读书,仿佛书卷也着上了绿色,心就像一枚坚硬果壳包裹的种子,随着万物一起萌芽,开始生长、开花。

读一本好书,让生命的孤独,如初春的冰雪,渐融渐消,让生命的快乐,似初春的野花,清香四溢;读一篇华章,让尘世的庸俗,像夕阳中的炊烟,随风飘散,让心灵的风雅,像深谷中的幽兰,迎风而歌;读一个故事,让人抑制内心的物欲而感受灵魂的富足、美丽;读一首好诗,让人克服狭隘的思想,而使心胸日益通达、博大;读一句名言,可以抚平人生的伤痛,而去感受人生的无限恬淡、无比幸福。

春读 之乐,亦宛若品尝好茶,越品越有味,品出了人生淡淡的苦涩,品出了人生浓浓的回甜;品出了农民致富奔小康的欢歌,品出了新农村建设如火如荼的笑语;也品出了社会繁荣如春花怒放的美景,品出了国家富强似春光流泻的辉煌
春季无疑是生机盎然的,那破冰而出的希望犹如绿意,是春季最鲜亮的色彩。

你会不会看到那远大前程就在阳光交织成彩虹的大道尽头?或是克里斯朵夫举着的孩子: 我是即将到来的日子 ?或是达达尼安身下雄健的马蹄?亦或是奥利弗 退斯特最终幸福快乐地生活在雾都,以一个非孤儿的身份?
春读书,兴味长,磨其砚,笔花香。

读书求学不宜懒,天地日月比人忙。

燕语莺歌希顿悟,桃红李白写文章。

寸阳分阴须爱惜,休负春色与时光
朱熹也在《四时读书乐》中的《春》里描绘了春天读书的适意蹉跎莫遣韶光老,人生唯有读书
好。

读书之乐乐何如?绿满窗前草不除。

众香国里人来去,花信风中鸟倒悬。

更喜水光相映发,横斜疏影托波来。

游山西村
《游山西村》
作者:陆游【宋代】赏析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寒夜
(62人评分) 8.1
朝代:宋代
作者:杜耒
原文:
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汤沸火初红。

寻常一样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

对 雪
高 骈
六出飞花入户时,
坐看青竹变琼枝。

如今好上高楼望,
盖尽人间恶路歧。

北风行
李白
烛龙栖寒门,光耀犹旦开。

日月照之何不及此,唯有北风号怒天上来。

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

幽州思妇十二月,停歌罢笑双蛾摧。

倚门望行人,念君长城苦寒良可哀。

别时提剑救边去,遗此虎文金鞞靫。

中有一又白羽箭,蜘蛛结网生尘埃。

箭空在,人今战死不复回。

不忍见此物,焚之已成灰。

黄河捧土尚可塞,北风雨雪恨难裁。

黄落雪
华幼武
剩喜满天飞玉蝶,不嫌幽谷阻黄莺。

木兰诗_古诗文网
作者:郭茂倩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

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

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

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

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

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

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

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雄免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