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磁直驱风力发电并网逆变器的仿真研究开题报告

合集下载

风力发电变流系统仿真及逆变器的单神经元控制的开题报告

风力发电变流系统仿真及逆变器的单神经元控制的开题报告

风力发电变流系统仿真及逆变器的单神经元控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近年来,随着能源需求的不断增加,研究新能源技术成为了各国政府和工业界的共同关注点。

风能作为具有丰富、清洁和可再生性的能源,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风力发电不仅可以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还可以降低对传统能源的依赖程度,提高能源安全性。

然而,由于风力发电的不稳定性和不可控性,其能量输出的波动性较大,这为风力发电的普及和应用带来了一定的挑战。

为了充分利用风能,提高风力发电的效率和稳定性,需要研究一种有效的变流系统和控制方法。

逆变器是一种常见的风力发电变流系统,其作用是将风能转换为电能,将输出电流的频率、电压和相位调整到与电网一致。

同时,为了保证风力发电系统的安全和可靠性,需要采用一种合理的控制策略。

单神经元控制作为一种新兴的控制方法,具有简单性、易操作性和实时性等优点,能够有效地控制逆变器输出波形,提高风力发电的稳定性和控制性能。

二、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利用仿真技术,对风力发电变流系统进行建模和分析,并研究采用单神经元控制的逆变器控制策略,以提高风力发电的稳定性和有效性。

三、研究内容1. 风力发电变流系统的建模和仿真建立风力发电变流系统的电路模型,进行系统仿真,并探究不同工况下系统的性能和特性,以获取系统的基础数据和原始波形。

对得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为进一步探讨逆变器的控制策略提供参考。

2. 单神经元控制逆变器的设计和仿真针对风力发电变流系统的特点和要求,设计并仿真单神经元控制逆变器,分析不同控制参数对输出波形的影响,并对其控制性能进行评估。

3. 风力发电变流系统仿真与实验验证在仿真的基础上,设计实验方案,搭建实验平台,通过对实验数据的采集和分析,验证仿真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并进一步优化和改进控制策略。

四、研究意义和预期成果本研究的意义在于:1. 为提高风力发电的效率和可靠性提供新思路和方法。

2. 对单神经元控制逆变器的控制策略进行了研究和分析,为探索逆变器的其他控制方法提供了参考。

并网型直驱永磁同步风力发电系统低电压穿越技术的研究的开题报告

并网型直驱永磁同步风力发电系统低电压穿越技术的研究的开题报告

并网型直驱永磁同步风力发电系统低电压穿越技术的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方向与意义随着风力发电技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并网型直驱永磁同步风力发电系统被投入使用。

但是,在某些情况下,由于输电线路的地区性和气象条件的限制,系统的电压可能会降低或波动,这可能会对系统的稳定性、电网的运行等造成不利影响。

因此,本研究旨在通过对并网型直驱永磁同步风力发电系统的低电压穿越技术进行研究,探讨如何提高系统的稳定性和抗干扰能力,保证系统的安全可靠运行,对于深化风力发电技术的研究,提高电网能源的利用效率等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研究内容与方法本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对并网型直驱永磁同步风力发电系统的基本原理、结构和特性进行研究分析。

2.对低电压穿越技术进行研究,包括对系统的稳定性、抗干扰能力和电网的运行等方面进行分析。

3.总结前人在低电压穿越技术方面的研究成果和经验,并结合系统的实际情况,提出可行性方案和建议。

4.通过仿真实验,对系统在低电压穿越时的响应进行分析,包括电压、电流等参数的变化情况。

本研究将采用理论分析、仿真模拟和实验验证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研究。

首先,对系统的基本原理和特性进行分析,确定研究方向和问题。

其次,对系统进行仿真模拟,通过对系统的建模和参数设置,研究系统在低电压穿越时的响应情况。

最后,通过实验验证,进一步确认仿真模拟的准确性和可行性。

三、预期结果通过本研究,预期可以得到以下结果:1.对并网型直驱永磁同步风力发电系统的基本原理、结构和特性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理解。

2.针对系统的低电压穿越问题,提出可行性方案和建议,为系统的稳定性和抗干扰能力提供保障。

3.通过仿真实验,研究系统在低电压穿越时的响应情况,得到相关的参数变化数据。

4.通过实验验证,进一步确认仿真模拟的准确性和可行性,为将来的研究提供参考。

四、研究进度安排本研究预计分为以下几个阶段完成:1.文献调研和理论分析,含系统基本原理、低电压穿越技术等相关内容,预计时间为一个月。

直驱型风力发电系统全功率并网变流技术的研究的开题报告

直驱型风力发电系统全功率并网变流技术的研究的开题报告

直驱型风力发电系统全功率并网变流技术的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及意义风力发电作为一种清洁、可再生的能源形式,在近年来得到了日益广泛的关注和应用。

目前,全球的风力发电装机容量已经接近600GW,并且还在不断增长。

在风力发电中,直驱型风力发电系统具有结构简单、耐久性高、维护成本低等优点,因此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应用。

直驱型风力发电系统需要将其产生的电能通过变流器变成交流电后才能与电网连接。

因此,变流器的性能对于直驱型风力发电系统的运行效率和电网安全性至关重要。

现有的变流器技术大部分是PWM技术,存在效率低、失调控制困难等问题。

而全功率并网变流技术则可以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提高风力发电系统的效率和安全性。

因此,本文拟对全功率并网变流技术进行深入的研究,旨在探索如何通过全功率并网变流技术来提高直驱型风力发电系统的性能和安全性,进一步促进风力发电产业的发展。

二、研究内容及方法本研究将针对直驱型风力发电系统的全功率并网变流技术展开研究。

具体来说,本研究将包括以下内容:1. 直驱型风力发电系统的基本原理及技术介绍。

对直驱型风力发电系统的结构、工作原理、技术特点、发展历程等进行详细介绍。

2. 全功率并网变流技术的原理及特点。

对全功率并网变流技术的基本原理、实现方式、优点和缺点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

3. 基于全功率并网变流技术的直驱型风力发电系统模型建立与仿真。

将利用MATLAB/Simulink软件,建立直驱型风力发电系统模型,并进行仿真分析。

4. 研究直驱型风力发电系统全功率并网变流控制策略。

根据直驱型风力发电系统的特点,提出全功率并网变流控制策略,并进行仿真实现与检验。

三、预期成果本研究将通过对直驱型风力发电系统全功率并网变流技术的研究,探索如何提高直驱型风力发电系统的性能和安全性。

预期成果包括:1. 对直驱型风力发电系统的结构、工作原理、技术特点、发展历程等进行深入的介绍和探讨。

2. 对全功率并网变流技术的基本原理、实现方式、优点和缺点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

永磁同步直线电机驱动系统的仿真研究的开题报告

永磁同步直线电机驱动系统的仿真研究的开题报告

永磁同步直线电机驱动系统的仿真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随着现代传动技术的不断发展,在工业自动化领域,永磁同步直线电机驱动系统已成为一种非常重要的驱动方式。

其具有高空间利用率、高动态特性、高精度定位、快速响应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构成复杂运动系统的各个部分。

针对永磁同步直线电机驱动系统,传统的设计与调试方法主要基于试验和经验,即反复更改设计参数,并进行试验验证,这种方法所需的时间、成本,以及具有不确定性等缺陷限制了驱动系统的优化、高效性快速性等方面的进展。

因此,开展永磁同步直线电机驱动系统的仿真研究是十分必要的。

二、研究内容本研究将以永磁同步直线电机驱动系统为研究对象,重点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深入研究:1.永磁同步直线电机的数学模型建立:在直线电机的设计和仿真中,数学模型构建是关键步骤之一,将建设永磁同步直线电机的电气模型,使其不同的参数值能得到不同的电机特征。

2.永磁同步直线电机驱动系统的控制策略设计:控制应根据具体的驱动应用机器人等来进行编程,从而实现不同的运动特性,我们将开发控制算法以生成不同位置的速度和加速度曲线。

3.开发永磁同步直线电机的驱动系统仿真平台:将永磁同步直线电机的数学模型和控制策略进行仿真,实现不同的驱动过程仿真。

三、研究目标本文献的研究期望达到以下目标:1.建立一个适合永磁同步直线电机的数学模型,准确地模拟驱动过程,从而得到更准确,更准确的仿真结果。

2.设计永磁同步直线电机的驱动系统控制策略,使永磁同步直线电机的性能得到最优化。

3.开发一个实用的仿真平台,通过设置不同的参数调整,使仿真结果与实际应用中表现一致,给出了实际应用中永磁同步直线电机驱动系统的优化方案。

四、预期成果1.针对永磁同步直线电机驱动系统,建立一个适用且准确的数学模型。

2.设计出一种适用于永磁同步直线电机驱动系统的控制策略,以达到最优化的驱动效果。

3.开发出一个适用于永磁同步直线电机的驱动系统仿真平台,以直观呈现各系统参数与应用效果之间的关系,为实际应用中提供驱动系统优化方案。

风力发电并网逆变器的DSP控制系统研究的开题报告

风力发电并网逆变器的DSP控制系统研究的开题报告

风力发电并网逆变器的DSP控制系统研究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及意义风力发电是利用风能直接转换为电能的一种清洁、可再生能源,正受到越来越多国家的关注和重视。

然而,由于风力发电的特性,即受到风速和方向的影响,其电能输出具有波动性和不稳定性,因此需要在风能收集、变换和逆变等方面进行科学和有效的控制。

逆变器是风力发电系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主要负责将风能收集的直流电转换成为交流电并网供电。

因此,逆变器的控制系统设计对于提高风电发电效率、降低运营成本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逆变器控制系统多采用数字信号处理(DSP)技术来实现,逆变器控制系统的高性能、高效率是DSP技术的重要应用之一。

因此,本课题拟针对风力发电并网逆变器的DSP控制系统进行研究,旨在提高逆变器控制系统的性能及效率,不仅有助于促进风力发电技术及并网逆变器的发展,也有助于提高清洁可再生能源的利用效率,从而推动低碳环保社会的建设。

二、研究内容和方法本课题主要研究内容为针对风力发电并网逆变器中DSP控制系统的设计和实现,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具体研究内容:1、逆变器控制理论基础研究。

以逆变器控制理论为基础,讨论逆变器的控制原理和技术指标。

2、DSP控制技术路径研究。

介绍DSP控制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实现方法,分析DSP控制技术在逆变器控制中的应用和差异。

3、逆变器控制系统设计和实现。

基于DSP技术和逆变器控制理论,设计和实现风力发电并网逆变器控制系统,包括系统硬件架构设计和软件设计。

4、系统性能优化和实验验证。

通过对逆变器控制系统的优化和参数调整,形成高性能、高效率、高稳定性的控制系统,并结合实际应用情况进行实验验证。

本课题研究方法主要采用文献调研、理论分析和实验验证相结合的方法。

首先通过文献调研,深入了解逆变器控制技术的发展现状与趋势,分析国内外逆变器控制技术的优势与不足,并对逆变器控制理论做深入研究。

其次,采用理论分析和计算机仿真的方法,进行逆变器控制系统设计和优化,提高逆变器控制系统性能和效率。

风能发电并网系统的研究的开题报告

风能发电并网系统的研究的开题报告

风能发电并网系统的研究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及意义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环保意识的提高,风力发电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

然而,由于风能的不稳定性和天气的变化,风电站在电网中的并网质量和稳定性仍然是研究的热点和难点之一。

风能发电并网系统的研究旨在解决风电并网质量问题、提高电网的能量利用率和环境保护。

二、研究目的本研究的目的主要有以下两点:1.分析风能发电及电网并网系统的工作原理和特征,探究并网系统对风能发电的影响因素和影响机理。

2.提出一种有效的风能发电并网系统及其控制策略,论证其在电网中的可行性和效果。

三、研究内容和方法1.系统研究风能发电及电网并网系统的工作原理和特点,探究并网系统对电网的影响因素和影响机理。

2.分析并比较国内外实际应用中的风能发电并网系统,总结其优缺点和适用范围。

3.设计一种适用于电网的风能发电并网系统,包括控制器、逆变器、储能装置等,论证其在电网中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4.利用MATLAB/Simulink等工具,建立风能发电并网系统的仿真模型,对其进行仿真实验,验证其并网质量和稳定性。

四、预期成果本研究的预期成果主要有以下两方面:1.建立一套完整的风能发电并网系统,并提出相应的控制策略和优化方案,论证其在电网中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2.开展仿真实验,验证并网系统在电网中的并网质量和稳定性,为风能发电在电网中的应用和推广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撑。

五、研究进度安排第一学期:1月-2月:撰写开题报告、文献调研、设计方案讨论3月-4月:系统研究风能发电及电网并网系统的工作原理和特点第二学期:5月-6月:分析比较国内外实际应用中的风能发电并网系统7月-8月:设计并论证一种适用于电网的风能发电并网系统第三学期:9月-11月:建立风能发电并网系统的仿真模型,进行仿真实验12月:撰写毕业论文、准备答辩六、参考文献[1] 周春阳, 李颖东. 风力发电技术和发展态势, 电网技术, 2008(4):7-10.[2] 许勇明, 董建民. 风电并网技术的研究综述, 电工技术学报, 2009(4):87-93.[3] 王恒伟, 秦勇, 韩永生. 风电场电站集中控制系统研究,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2009(6):893-898.[4] Jinguo Li, Jian Li, Xiaofei Jiang, et al.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of a grid-connected wind power generation system with battery energy storage, IET Renewable Power Generation, 2015(6):578-586.[5] Dieter Schröder, Christian Köhler, Andreas Reuter, et al. Benefits of increasing wind power generation in Germany, Renewable Energy, 2010(35):2223-2229.。

风力发电网侧逆变器控制系统的研究的开题报告

风力发电网侧逆变器控制系统的研究的开题报告

风力发电网侧逆变器控制系统的研究的开题报告题目:风力发电网侧逆变器控制系统的研究一、问题的提出风力发电系统中,由风轮带动发电机产生的交流电需要被转换成直流电后再通过逆变器转换为交流电,最终并入电网。

在整个系统中,逆变器控制单元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项目旨在研究风力发电网侧逆变器控制系统,从而提高风力发电系统的运行效率和稳定性。

二、研究内容和方法1. 研究目标:通过研究风力发电网侧逆变器控制系统,了解系统结构、控制原理、控制策略等关键技术,掌握控制系统设计的关键技术要点,进而提升系统效率和稳定性。

2. 研究内容:(1)风力发电系统(2)逆变器控制系统(3)逆变器控制策略(4)逆变器控制单元设计3. 研究方法:(1)文献研究法:通过对相关文献、技术资料的深入研究和分析,了解风力发电网侧逆变器控制系统的基本原理和关键技术。

(2)仿真实验法:在MATLAB软件平台上进行仿真实验,验证逆变器控制策略的有效性和稳定性。

(3)建立实验系统:根据研究目标,设计并建立逆变器控制系统实验平台,通过实验数据的收集和分析,进一步验证逆变器控制系统模型的稳定性和有效性。

三、预期效果通过本项目研究,预期达到以下效果:1.了解风力发电系统的基本原理和工作原理,以及逆变器控制的相关技术。

2.掌握逆变器控制的关键技术,包括控制策略和控制单元的设计等。

3.建立逆变器控制系统模型,验证系统模型的稳定性和有效性。

4.通过实验分析,提高风力发电系统的运行效率和稳定性,实现风力发电系统的可持续发展。

四、关键字风力发电系统、逆变器控制系统、控制策略、控制单元、稳定性、有效性。

永磁同步风力发电系统开题报告

永磁同步风力发电系统开题报告

我国风力发电情况
• 截至2012年6月,我国并网风电达到5258万千瓦, 首次超越美国,达到世界第一。而在5年前,我 国的并网风电还仅仅是200万千瓦。从200万千瓦 到5000万千瓦,我国风电只用了5年就走过了欧 美国家15年走完的历程。2011年风电发电量706 亿千瓦时,年均增速96%。我国已取代美国成为 世界第一风电大国,国家电网成为全球风电规模 最大、发展最快的电网,大电网运行大风电的能 力处于世界领先水平。
风力发电机的结构
图1-1 风力发电机组结构图
永磁同步发电机特点
永磁式同步发电机结构简单、体积小、重量轻、 损耗小、效率高,和直流电机相比,它没有直流 电机的换向器和电刷等缺点。和异步电动机相比 ,它由于不需要无功励磁电流,因而效率高,功 率因数高,力矩惯量比大,定子电流和定子电阻 损耗减小,且转子参数可测、控制性能好;但它 与异步电机相比,也有成本高、起动困难等缺点 。和普通同步电动机相比,它省去了励磁装置, 简化了结构,提高了效率。永磁同步电机矢量控 制系统能够实现高精度、高动态性能、大范围的 调速或定位控制,因此永磁同步发电机矢量控制 系统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
测量设备
永磁同步发电机
研究内容
• • • • PLC的学习与使用 研究永磁同步发电机的结构与工作原理 电动机的选型与运用 测量设备的选型与运用
工作难点
• 利用PLC控制电动机开始,停止,变频以及 正反转工作。 • 电动机与永磁同步发电机的转速同步。
• 测量设备型号的选用,安装方式和安装位 置
预期进度
传统风力发电研究的局限性
风力发电机组一般都架设在70 m 以上。 其工作环境条件多变且恶劣。 机组的各部件情况也非常复杂。 由于风电机组多建于远离城市的偏远地 区或近海区域,交通不便。 上述原因都给传统风力发电研究带来了 不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说明
1.根据南京工程学院《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管理规定》,学生必须撰写《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由指导教师签署意见、教研室审查,系教学主任批准后实施。

2.开题报告是毕业设计(论文)答辩委员会对学生答辩资格审查的依据材料之一。

学生应当在毕业设计(论文)工作前期内完成,开题报告不合格者不得参加答辩。

3.毕业设计开题报告各项内容要实事求是,逐条认真填写。

其中的文字表达要明确、严谨,语言通顺,外来语要同时用原文和中文表达。

第一次出现缩写词,须注出全称。

4.本报告中,由学生本人撰写的对课题和研究工作的分析及描述,应不少于2000字,没有经过整理归纳,缺乏个人见解仅仅从网上下载材料拼凑而成的开题报告按不合格论。

5.开题报告检查原则上在第2~4周完成,各系完成毕业设计开题检查后,应写一份开题情况总结报告。

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文献综述
1.我国的风力发电现状
我国的风力发电始于20世纪50年代后期,在吉林、辽宁、新疆等省建立了单台容量在10kW以下的小型风力发电场,但其后就处于停滞状态。

风力发电从1991年起开始步入了逐步推广阶段,到1995年,全国共建成了5座并网型风电场,装机总容量为36.1MW,最大单机容量为500kW。

1996年后,风力发电进入了扩大建设规模的阶段,其特点是风电场规模和装机容量均较大,最大单机容量为1500kW。

风电包括离网运行的小型风力发电机组和大型并网风力发电机组,技术已基本成熟。

到2006年底,全国已建成约90 个风电场,已经建成并网发电的风场主要分布在新疆、内蒙、广东、浙江、河北、辽宁等16个省区,装机总容量达到约260万千瓦。

2.永磁直驱式风力发电机组建模及仿真研究
2.1永磁直驱式风力发电系统结构
二极三相交流发电机转速约每分钟3000转,四极三相交流发电机转速约每分钟1500转,而风力机转速较低,小型风力机转速约每分钟最多几百转,大中型风力机转速约每分钟几十转甚至十几转,必须通过齿轮箱增速才能带动发电机以额定转速旋转。

不用齿轮箱用风力机浆叶直接带动发电机旋转发电是可行的,这必须采用专用的低转速发电机,称之为直驱式风力发电机。

首先将风能转化为频率变化、幅值变化的交流电,经过整流之后变为直流,然后经过三相逆变器变换为三相恒频交流电连接到电网通过中间电力电子变化环节。

2.2风力发电机组建模及仿真研究
风力发电技术的发展要求我们加深对风力发电机组动态性能的了解程度,而建立模型并对其进行仿真是对一个系统进行研究的有效手段。

介绍了风力发电系统的建模方法,分析比较了各种方法的特点与不足;然后对风力发电系统中风速、传动部分、发电机等各个部分的模型进行了总结,分析了各个模型的特点;最后介绍了目前常用的仿真软件,以及风电机组的仿真模型。

附:与课题内容相关的外文资料翻译不少于2000字,参考文献不少于10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