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式 四十二式杨氏太极拳培训教材
四十二式太极拳拳谱及动作分解教学

四十二式太极拳拳谱及动作分解教学
四十二式太极拳拳谱及动作分解教学
第一段
1、起势
2、右揽雀尾
3、左单鞭
4、提手
5、白鹤亮翅
6、搂膝拗步
7、撇身捶
8、捋挤势
9、进步搬拦捶10、如封似闭
第二段
11、开合手12、右单鞭13、肘底捶14、转身推掌15、玉女穿梭16、右左蹬脚17、掩手肱捶18、野马分鬃
第三段
19、云手20、独立打虎21、右分脚22、双风贯耳23、左分脚24、转身拍脚25、进步栽捶26、斜飞势27、单鞭下势28、金鸡独立29、退步穿掌
第四段
30、虚步压掌31、独立托掌32、马步靠33、转身大捋34、歇步擒打35、穿掌下势36、上步七星37、退步跨虎38、转身摆莲39、弯弓射虎40、左揽雀尾41、十字手42、收势。
24、42、48式太极拳动作分解

二十四式简化太极拳1.起势两脚开立前平举臂屈蹲按掌2.左右野马分鬃收脚抱掌弓步分掌身体后移收脚抱掌弓步分掌身体后移收脚抱掌弓步分掌3.白鹤亮翅跟步抱掌虚步分掌4.左右搂漆拗步转体绕臂收脚举臂搂漆推掌身体后移收脚举臂搂漆推掌身体后移收脚举臂搂漆推掌5.手挥琵琶提膝划弧虚步合臂6.左右倒卷肱转体撤手提膝屈肘退步推掌转体撤手提膝屈肘退步推掌转体撤手提膝屈肘退步推掌转体撤手提膝屈肘退步推掌7.左揽雀尾转体抱掌弓步朋臂转体回捋弓步前挤后坐收掌弓步前按8.右揽雀尾转身分举收脚抱掌弓步朋臂转体回捋弓步前挤后坐收掌弓步前按9.单鞭转身扣脚收脚勾手弓步推掌10.云手转身扣脚云手并步云手开步云手并步云手开步云手并步11.单鞭虚步勾手弓步推掌12.高探马跟步翻掌虚步探掌13.右蹬脚上步划弧收脚合抱提膝分掌蹬脚撑掌14.双峰贯耳屈膝合臂弓步贯拳15.转身左蹬脚转身扣脚收脚合抱提膝分掌蹬脚撑掌16.左下式独立屈膝勾手仆步穿掌弓步立掌提膝挑掌17.右下式独立转身勾手仆步穿掌弓步立掌提膝挑掌18.左右穿梭收脚抱掌弓步架推收脚抱掌弓步架推19.海底针跟步提手虚步插掌20.闪通臂提膝扬手弓步推掌21.转身搬拦锤转身翘脚摆脚搬拳上步拦掌弓步打拳22.如封似闭穿掌分手弓步推掌23.十字手转身平举收脚合抱24.收势翻掌分手落手垂臂收脚还原四十二式太极拳1.起势2.右揽雀尾收脚抱掌弓步朋臂收脚抱掌弓步朋臂坐身后捋弓步朋挤3.左单鞭坐身圆掌丁步立掌转身迈步弓步推掌4.提手转体摆掌虚步合臂5.白鹤亮翅转体抱掌后坐合臂虚步分掌6.搂膝拗步2转身收脚搂膝推掌收脚划弧搂膝推掌7.撇身捶收脚落拳弓步撇拳8.捋挤式2坐身划弧弓步抹掌收脚后捋迈步朋臂弓步朋挤坐身划弧弓步抹掌收脚后捋迈步朋臂弓步朋挤9.进步搬拦捶转体伸臂收脚握拳上步搬拳进步拦掌弓步打拳10.如封似闭弓步变掌坐身收掌跟步按掌11.开合手转身开掌丁步合掌12.右单鞭弓步分掌13.肘底捶丁步抱掌摆脚分掌跟步摆掌虚步握拳14.转身推掌2撤步举臂转身屈肘丁步推掌转身屈肘丁步推掌15.玉女穿梭2丁步后捋进步圆掌弓步架按弓步抹掌收脚后捋跟步转掌弓步架按16.右左蹬脚转身划弧收脚搭腕蹬脚撑掌落脚抹掌弓步划弧收脚搭腕蹬脚撑掌17.掩手肱捶落脚合臂马步压掌马步分掌拧腰握拳弓步撩拳18.野马分鬃弓步摆掌转身搭腕马步侧击提膝托掌弓步穿掌坐身翻掌提膝托掌弓步穿掌19.云手3转身扣脚转体云手收脚翻掌转体云手开步翻掌转体云手收脚翻掌转体云手开步翻掌转体云手收脚翻掌20.独立打虎弓步穿掌提膝架拳21.右分脚提膝抱掌分脚撑掌22.双峰贯耳提膝合臂落步收掌弓步贯拳23.左分脚坐身分掌收脚抱掌分脚撑掌24.转身拍脚转身划弧举臂拍脚25.进步栽捶落脚划弧进步举拳弓步栽拳26.斜飞式丁步抱掌弓步分掌27.单鞭下式弓步勾手仆步穿掌28.金鸡独立2弓步挑掌提膝立掌独立挑掌29.退步穿掌30.虚步压掌转身举掌虚步压掌31.独立托掌32.马步靠落脚旋臂转身收脚马步靠臂33.转身大捋坐身旋臂上步旋臂弓步平捋横步压肘34.歇步擒打横步架肘转体拦掌歇步擒打35.穿掌下式弓步摆莲仆步穿掌36.上步七星弓步挑掌虚步架拳37.退步跨虎撤步划弧丁步压掌独立挑掌38.转身摆莲转身平带虚步穿掌摆腿拍脚39.弯弓射虎独立摆掌落脚摆掌弓步打拳40.左揽雀尾转身伸掌收脚抱掌弓步朋臂转身后捋弓步前挤坐身收掌弓步按掌41.十字手弓步举臂收脚抱掌42.收势四十八式太极拳分解动作:起势:垂手立正,向左开步,两手平提,曲膝下按.第一段〈一〉白鹤亮翅(正南):(左旋腰)丁步左抱,撤步提手(稍向右旋腰),虚步亮掌(向左旋腰,面向正南).〈二〉左搂膝拗步:右落左拨,丁步反提,弯肘开步,搂膝推掌.〈三〉左单鞭(东偏北15度):後坐扣脚,右转平带,收脚穿掌(左坐),弓步右掤,後坐屈肘,弓步斜按(西南),丁步勾手,转体开步,弓步左推(东偏北约15度).〈四〉左琵琶势(正东):跟步平摆(右摆左釆),虚步合掌.〈五〉捋挤势(三式)(东南-东北-东南):提膝落步,弓步平抹,丁步左捋,上步提手,右弓步挤,後坐扣脚,弓步平抹,丁步右捋,上步提手,左弓步挤,後坐扣脚,弓步平抹,丁步左捋,上步提手,右弓步挤.〈六〉左搬拦捶(正东):後坐撇脚,右转伸掌,丁步抱拳,摆步搬拳,拦掌上步,弓步冲拳.〈七〉左掤捋挤按(正东):後坐撇脚,右转伸掌,丁步右抱,左前上步,弓步左掤,反掌抱拈,後坐右捋,转腰搭手,弓步前挤,两手平抹,後坐拖掌,弓步前按.第二段〈八〉斜身靠(步向西北,面向西南):後坐扣脚,右转开掌,左坐沉肘,丁步叉抱,上步握拳,弓步斜靠.〈九〉肘底捶(正东):後坐扣脚,左转托掌,丁步右抱(面偏西南),摆步左分,跟步右摆,後坐翘脚穿掌.〈十〉倒卷肱(四式正东):右後划弧,弯肘提腿,退步推掌,左後划弧,弯肘提腿,退步推掌,右後划弧,弯肘提腿,退步推掌,左後划弧,弯肘提腿,退步推掌.〈十一〉转身推掌(四式四隅角):撤步反提(东南),左转弯肘上步,跟步推掌(西北),转体反提,弯肘上步,跟步推掌(东南),转体反提,弯肘上步,跟步推掌(东北),转体反提,弯肘上步,跟步推掌(西南).〈十二〉右琵琶势(正西):撤步左拈,翘脚挑掌.〈十三〉搂膝栽捶(正西):丁步左捋,上步搭手,跟步前掤(後坐),丁步反提,弯肘上步,弓步栽捶.第三段〈十四〉白蛇吐信(二式正东):後坐托掌,扣脚转体(右),歇步推掌,左後划弧,弯肘盖步,歇步推掌.〈十五〉拍脚伏虎(二式正东):上步举掌,踢腿拍脚,盖步摆掌,转身握拳,右拿左贯(正北),後坐扣脚,换重平抹,上步举掌,踢腿拍脚,盖步摆掌,转身握拳,左拿右贯(正南).〈十六〉左撇身捶:後坐扣脚,换重平抹,丁步握拳,弓步撇拳.〈十七〉穿拳下势:後坐分掌,合拳收脚,樽身穿拳,仆步举拳.〈十八〉独立撑掌(二式正东):弓步挑拳,提膝穿掌,独立撑掌(左),盖步下压,提膝穿掌,独立撑掌(右).〈十九〉右单鞭(西偏北约15度):撤步抱拈,後坐右捋,弓步左掤,後坐屈肘,弓步斜按(东南),丁步勾手,转体开步,弓步右推.第四段〈二十〉右云手(三式,正南):後坐扣脚,左转按捋,勾手变掌,右云换重,反掌并步,左云换重,反掌开步,右云换重,反掌并步,左云换重,反掌开步,右云换重,反掌并步(扣步45度).〈二一〉右左分鬃(正西):左云换重,丁步左抱,转体出步,弓步右分,後坐撇脚,丁步右抱,转体出步,弓步左分.〈二二〉高探马(正西):跟步仰掌,虚步探掌.〈二三〉右蹬脚(西偏北30度):转身带掌,上步穿掌,弓步分掌,丁步叉抱,提膝反掌,开掌蹬脚.〈二四〉双峰贯耳(西偏北30度):收腿并掌,落步垂手,弓步贯拳.〈二五〉左蹬脚(西偏南30度):後坐开掌,丁步叉抱,提膝反掌,开掌蹬脚.〈二六〉掩手撩拳(弓步偏西南,撩拳朝正西):丁步合臂,抱拳上步,弓步撩拳.〈二七〉海底针(正西):跟步盘手,後坐抽掌,虚步插掌.〈二八〉闪通背(正西):上步提手,右架左推.第五段〈二九}(正东偏南):後坐扣脚,右转开掌,左坐沉肘,丁步叉抱,提膝反掌,开掌分脚,落步穿掌,弓步平抹,丁步绞臂,提膝反掌,开掌分脚.〈三十〉搂膝拗步(二式,正东):丁步反提,弯肘上步,搂膝推掌,後坐撇脚,丁步反提,弯肘上步,搂膝推掌.〈三一〉上步擒打:後坐穿掌,弓步平抹,上步左拿,弓步冲拳.〈三二〉如封似闭:跟步开掌,上步拖掌,弓步前按.〈三三〉左云手(三式,面向正南):後坐扣脚,右转按捋,左云换重,反掌并步,右云换重,反掌开步,左云换重,反掌并步,右云换重,反掌开步,左云换重,反掌并步(扣步45度).〈三四〉右撇身捶(东偏南30度):撤步探掌,收脚落拳,弓步撇拳.〈三五〉左右穿梭:後坐扣脚,弓步平抹,收脚右捋,出步搭手,弓步左掤,跟步反掤,换重出步,左架右推,右转扣脚,弓步平抹,收脚左捋,出步搭手,弓步右掤,跟步反掤,换重出步,右架左推.〈三六〉退步穿掌(正东):後坐翘脚,左转平摆,退步穿掌.第六段〈三七〉虚步压掌(正西):後坐转体举掌,虚步压(左)掌.〈三八〉独立托掌(正西):提膝托掌.〈三九〉马步靠:摆步左拨,丁步握拳,上步搭臂,半马步靠.〈四十〉转身大捋:後坐摆掌,并步平托,左转平捋,撇步左捋,裆步压肘.〈四一〉撩掌下势:换重右转,右掤左穿,左转撇脚,跟步撩掌,换重右提,丁步勾手,仆步穿掌.〈四二〉上步七星(正西):弓步挑掌,虚步叉拳.〈四三〉独立跨虎:撤步右搂,左落右格,提膝挑掌.〈四四〉转身摆莲:右转落步,转体穿掌,虚步伸掌,摆腿拍脚.〈四五〉弯弓射虎(西南):收腿落步,右转按捋,弓步打拳.〈四六〉右搬拦捶:後坐扣脚,左转穿掌,丁步抱拳,摆步搬拳,拦掌上步,弓步冲拳.〈四七〉右掤捋挤按(正西):後坐撇脚,左转伸掌,丁步左抱,右前上步,弓步右掤,右转抱拈,後坐左捋,转腰搭手,弓步前挤,两手平抹,後坐拖掌,弓步前按.〈四八〉十字手(正南):後坐扣脚,左转开掌,换重叉抱(左掌在外),并步起立.收势:掌下按,立正还原.杨氏太极拳传统套路拳势名称顺序(85式)1. 杨式太极拳85式动作名称第一段(共14式)第一式预备势第二式起势第三式揽雀尾第四式单鞭第五式提手上势第六式白鹤亮翅第七式左搂膝拗步第八式手挥琵琶第九式左右搂膝拗步第十式手挥琵琶第十一式左搂膝拗步第十二式进步搬拦捶第十三式如封似闭第十四式十字手第二段(共15式)第十五式抱虎归山第十六式肘底看捶第十七式左右倒撵猴第十八式斜飞式第十九式提手上式第二十式白鹤亮翅第二十一式左搂膝拗步第二十二式海底针第二十三式扇通背第二十四式转身撇身捶第二十五式进步搬拦捶第二十六式上步揽雀尾第二十七式单鞭第二十八式云手第二十九式单鞭第三段(共17式)第三十式高探马第三十一式左右分脚第三十二式转身左蹬脚第三十三式左右搂膝拗步第三十四式进步栽捶第三十五式翻身撇身捶第三十六式进步搬拦捶第三十七式右蹬脚第三十八式左打虎势第三十九式右打虎势第四十式回身右蹬脚第四十一式双峰贯耳第四十二式左蹬脚第四十三式转身右蹬脚第四十四式进步搬拦捶第四十五式如封似闭第四十六式十字手第四段(共10式)第四十七式抱虎归山第四十八式斜单边第四十九式野马分鬃第五十式揽雀尾第五十一式单鞭第五十二式玉女穿梭第五十三式揽雀尾第五十四式单鞭第五十五式云手第五十六式单鞭第五段(共15式)第五十七式下势第五十八式金鸡独立第五十九式左右倒撵猴第六十式斜飞势第六十一式提手上势第六十二式白鹤亮翅第六十三式左搂膝拗步第六十四式海底针第六十五式扇通背第六十六式转身白蛇吐芯第六十七式进步搬拦捶第六十八式上步揽雀尾第六十九式单鞭第七十式云手第七十一式单鞭第六段(共14式)第七十二式高探马带穿掌第七十三式十字腿第七十四式进步指裆捶第七十五式上步揽雀尾第七十六式单鞭第七十七式下势第七十八式上步七星第七十九式退步跨虎第八十式转身摆莲第八十一式弯弓射虎第八十二式进步搬拦捶第八十三式如封似闭第八十四式十字手第八十五式收势杨式太极拳85式的讲解第一段(共14式)第一式预备势两脚脚尖正向前方(南方为正前方),左右平行开立,与肩同宽;两臂自然放松,下垂于身体左右两侧,双手手指自然微屈成掌;头正项直,舌抵上颌,目视前方,全身松静自然。
(完整版)杨式二十四式太极拳基本知识

杨式二十四式太极拳基本知识一、手型: 拳掌勾二、手法:棚捋挤按抱分靠搂推云转托架挑穿三、拳法肘法: 单拳双拳四、步型: 弓步仆步独立虚步下势侧行步五、步法: 上步退步进步跟步碾脚<跟碾尖碾>六、腿法: 分脚蹬脚踢脚七、身型:1、头: 向上虚虚领起,下颌微内收,不可偏歪或摇摆.2、颈: 自然竖直,肌肉不可紧张。
3、肩:保持松沉,不可耸起,也不可后张或前扣。
4、肘:自然下坠,不可僵直、外翻或扬起。
5、胸:舒松自然,不要外挺,也不故意内缩6、背:自然放松,舒展拔伸,不可弓背。
7、腰:自然放松,不可后弓前挺,运转灵活,以腰为轴,带动手足。
8、脊:保持正直,不可左歪右斜,前挺后弓。
9、臀胯:臀要敛收,不可向后突出或摇摆。
胯要松、缩、正,不可左右突出外扭。
10、膝:伸屈要柔和自然,不可跪膝。
八、身法:总要求是端正自然,不偏不倚,舒展大方,旋转松活,不可僵滞浮软,忽起忽落,动作要以腰为轴,带动上下,完整贯穿。
九、眼法:定势时,眼平视前方或注视前手;换势时,眼与手法、步法、身法协调配合,势动神随,神态自然,精神关注,思想集中。
十、运动特点:1、体松心静,呼吸自然;2、动作弧形,虚实分明;3、均匀连贯,衔接和顺;4、上下相随,圆活完整;5、轻灵沉着,发劲适当;6、刚柔相济,攻防合理。
十一、练拳须知:1、择地:空气新鲜,环境幽雅,水边、林间、公园、庭室、空间旷达。
2、防太阳暴晒、风天、雾天、雨天忌避。
3、面南而练或面水、面阳、背墙、背山。
4、宜早7——9时、午15——17时。
5、过饱、酒后、过饥不宜,忌憋两便。
6、练前热身,练后忌吹风、冷浴。
衣应宽松,放松身心,愉悦心情,适可而止。
杨式二十四式太极拳动作名称第一组1、起势2、左右野马分鬃3、白鹤亮翅第二组4、左右搂膝坳步5、手挥琵琶6、左右倒卷肱第三组7、左揽雀尾8、右揽雀尾第四组9、单鞭10、云手11、单鞭第五组12、高探马13、右蹬脚14、双峰贯耳15、转身左蹬脚第六组16、左下势独立17、右下势独立第七组18、左右穿梭19、海底针20、闪通臂第八组21、转身搬拦锤22、如封似闭23、十字手24 、收势〈完整习练一遍需5——7分钟〉注:1、24动作分八组,每天一组。
42式太极拳教学

42式太极拳教学42式太极拳竞赛套路是以杨式太极拳为基调,吸收了陈、吴、孙式太极拳的动作,继承了传统太极拳连绵不断,轻松柔和,圆活自然的动作特点,充分突出了太极拳意领身随,刚柔相济的技术要求,有一定难度、强度和运动量。
世界太极冠军邱慧芳央视健身动起来42式太极拳教学42式太极拳拳谱第一段1、起势2、右揽雀尾(身体自然直立,两脚并拢,头颈端正,下颏内收,胸腹舒松,肩臂松垂,两手轻贴大腿侧;精神集中,呼吸自然,目平视前方。
)3、左单鞭(左脚向左轻轻开步,相距与肩同宽,脚尖向前。
)4、提手(两手慢慢向前平举,与肩同高,手心向下,两臂相距同肩宽,肘微下垂。
)5、白鹤亮翅(上体保持正直,两腿缓缓屈膝半蹲;两掌轻轻下按,落于腹前,掌与膝相对。
)6、搂膝拗步(右脚尖稍外撇,同时身体微向右转;右臂上抬屈于胸前,手心向下,左手翻转向右划弧至右腹前,手心向下,与右手相对如抱球状,重心移至右腿,左脚收于右脚内侧;目视右手。
)7、撇身捶(上体微左转,左脚向左前方上一步,脚跟轻轻落地。
)8、捋挤势(上体继续左转,重心前移成左弓步;同时左臂向前掤出,左手高与肩平,手心向内,指尖向左,右手向下落于右胯旁,手心向下,指尖向前,两臂微屈;目视左前臂。
)9、进步搬拦捶10、如封似闭(上体微左转,右脚收至左脚内侧;左臂内旋屈于左胸前,左手翻转向下,与胸同高,指尖向右,右臂外旋,右掌向左划弧至左腹前,掌心向上,指尖向左,两掌相对如抱球状;目视左掌。
)第二段11、开合手(上体微右转,右脚向右前方轻轻迈出一步,脚跟着地。
)12、右单鞭 (上体继续右转,重心前移成右弓步;同时右臂向前掤出,臂微屈,掌心向内,高与肩平,左掌向左、向下落于左胯旁,掌心向下,目视右前臂。
)13、肘底捶 (上体微右转,右掌前伸,掌心翻转向下;左掌同时翻转向上,伸至右腕下方,目视右掌。
)14、转身推掌(重心后移,上体微左转;双掌向下后捋至腹前;目随右掌。
)15、玉女穿梭(右臂外旋屈肘横于胸前,右掌心向内,指尖向左,左臂内旋,左掌心转向外,掌指附于右腕内侧。
四十二式太极拳图文..

项目三四十二式太极拳太极拳竞赛套路(四十二式)随着太极拳运动的发展和普及,各种形式的太极拳竞赛活动日益频繁,迫切需要有一个规范、统一的竞赛套路,为此,中国武术研究院于1989年组织了国内著名教练员、太极拳名家和部分优秀运动员,在原有的四十八式太极拳基础上,创编了四十二式太极拳竞赛套路。
该套路1990年定为亚运会武术比赛的规定内容,随后不仅成为国家正式比赛项目,而且在国外迅速得到推广,目前已经在世界范围内广为流传,受到许多太极拳爱好者欢迎。
四十二式太极拳吸收了陈、杨、吴、孙式太极拳动作,以杨式太极拳为主,动作外形严格规范,气势舒展大方,劲力刚柔相济,速度匀速有变,形成了综合性的特点。
四十二式太极拳在动作布局上各式太极拳动作有所穿插,第一段以杨式动作为主,外形舒展大方,柔和缓慢;第二段突出了吴式太极拳的手法、孙式太极拳的步法以及陈式太极拳的发力动作特点;第三段以杨式云手为主,兼有吴式提膝攀收勾脚尖的动作;第四段以四十八式太极拳中的第四段为主体,表现杨式特点。
四十二式太极拳布局合理,动作数量、内容组别符合规则要求,在编排动作上也表现出一定难度;特别是近年来,又对难度动作提出了具体要求,大大增强了竞赛的可操作性。
练四十二式太极拳应该注意:练习风格应以杨式为主,对于其他式的动作这里也按杨式化处理,但是仍要保留原动作的基本造型及基本特点。
如“掩手肱捶”还要发力,但与陈式中的发力在动作的手型、步型上有所变化;再如“玉女穿梭”虽然吸收吴式的平云手法,但是身型上以中正为主,不做吴式的“斜中寓正”等等。
一、四十二式太极拳拳谱第一段1.起势2.右揽雀尾3.左单鞭4.提手5.白鹤亮翅6.搂膝拗步㈡7.撇身锤8.捋挤势㈡9.进步搬拦锤10.如封似闭第二段11.开合手12.右单鞭13.肘底锤14.转身推掌㈡15.玉女穿梭㈡16.左右蹬脚17.掩手肱锤18.野马分鬃㈡第三段19.云手㈢20.独立打虎21.右分脚22.双峰灌耳23.左分脚24.转身拍脚25.进步栽锤26.斜飞势27.单鞭下势28.金鸡独立㈡29.退步穿掌第四段30.虚步压掌31.独立托掌32.马步靠33.转身大捋34.歇步擒打35.穿掌下势36.上步七星37.退步跨虚38.转身摆莲39.弯弓射虎40.左揽雀尾41.十字手42.收势二、动作说明第一段一、起势1.并脚站立:身体保持自然直立,两脚并拢;两手轻贴大腿侧,头颈端正,胸腹舒松,精神集中,呼吸自然,眼视前方(图 5-3-1)。
杨氏42式太极拳分解教学

杨氏42式太极拳分解教学杨氏42式太极拳分解教学42式太极拳是在传统太极拳套路上演变而来,下面的是杨氏42式太极拳分解教学,希望能帮助到你!杨氏42式太极拳分解教学要领1、心静心静,就是心里宁静,心思专一,专心致志。
42式太极拳推手练功,首先要求心静。
只有心静,才能专心一意地体察对方动静、虚实变化。
推手练功务必随人所动,随曲就伸,不丢不顶,不可自我伸缩。
如果心不静,意不专,主动妄动,则会自我被动。
推手只有心静,才能做到他有力,咱也有力,咱力在他先;他无力,咱也无力,咱意仍在他先。
所以说在42式太极拳推手的学习中,我们需要让自己保持心静,不要为俗世所干扰。
要领2、身灵身灵,就是说形体要灵动,活泼,不可呆滞。
呆滞,则进退不能自如,如此绝对不可以。
必须满身轻利,灵动活泼,“形如搏兔之鹘,神如捕鼠之猫”。
达到推手练功时,对方的力挨我皮毛,我的意已人对方骨里。
要想身灵,必须体如雷达,侦察试探,凭借感应,反馈信息。
为此,全身关节须节节松开,且一气贯穿,轻松灵活。
对方左来我左虚,而右去之。
这就是左为“阴”来右为“阳”,“阴阳相济”;左为“走”来右为“粘粘走相随”。
右与左相同理。
推手练功需“气遍身躯”,如轮旋转;周身上下,相随相通;内外一体,不可散乱。
如果感到形体散乱不整,需研究、体悟腰的运行和步法的应用。
学习42式太极拳,步法也是我们要重点学习的。
推手练功,须“以心运气,以气运身”,舍弃自我,随从对方。
只有如此,才能得心应手,身能从心。
虽是由我所为,仍是随人所动。
要领3、气敛先说“敛”字,敛,是收敛的意思,可以引申为集中、聚合之意。
气不可散漫、散乱。
气务必收敛于脊骨之内,聚合于周身骨髓之中。
气要流行遍布于周身,无处不有;气要贯注于体内骨髓,无微不至。
吸气,为合为蓄,蓄势待发,“泉清水静”;呼气,为开为发,汹涌澎湃,“倒海翻江”。
吸气,可将人提得起,拿得起;呼气,可将人按下去,发出去。
务必明白这都是“以意运气”,都是在内里运功夫,不是“用力使气”,不是在外面做动作。
24式杨氏太极拳拳谱及动作要领

24式杨氏太极拳拳谱及动作要领1、起势左脚开步、两臂前举、屈膝按掌2、左右野马分鬃(1)左野马分鬃:抱球收脚、转体迈步、弓步分手(2)右野马分鬃:后坐翘脚、抱球跟脚、转体迈步、弓步分手(3)左野马分鬃:后坐翘脚、抱球跟脚、转体迈步、弓步分手3、白鹤亮翅跟步抱球、后坐转体、虚步分手4、左右搂膝拗步(1)左搂膝拗步:转体落手、转体收脚、迈步屈肘、弓步搂推(2)右搂膝拗步:后坐翘脚、转体跟脚、迈步屈肘、弓步搂推(3)左搂膝拗步:后坐翘脚、转体跟脚、迈步屈肘、弓步搂推5、手挥琵琶跟步松手、后坐挑掌、虚步合臂6、左右倒卷肱(1)右倒卷肱:转体撤手、提膝屈肘、退步错手、虚步推掌(2)左倒卷肱:转体撤手、提膝屈肘、退步错手、虚步推掌(3)右倒卷肱:转体撤手、提膝屈肘、退步错手、虚步推掌(4)左倒卷肱:转体撤手、提膝屈肘、退步错手、虚步推掌7、左揽雀尾转体撤手、抱球收脚、迈步分手、弓步棚臂、转体伸臂、转体后捋、转体搭手、弓步前挤、后坐收掌、弓步按掌8、右揽雀尾转体扣脚、抱球收脚、迈步分手、弓步棚臂、转体伸臂、转体后捋、转体搭手、弓步前挤、后坐收掌、弓步按掌9、单鞭转体扣脚云手、勾手收脚、转体迈步、弓步推掌10、云手(1)云手:转体扣脚、转体撑掌、转体云手、撑掌收步(2)云手:转体云手、撑掌出步、转体云手、撑掌收步(3)云手:转体云手、撑掌出步、转体云手、撑掌收步11、单鞭转体勾手、转体迈步、弓步推掌12、高探马跟步松手、后坐翻掌、虚步推掌13、右蹬脚穿掌提脚、弓步分手、跟步合抱、提膝分手、蹬脚撑臂14、双峰贯耳收腿落手、迈步分手、弓步贯拳15、转身左蹬脚后坐翘脚松手、转体扣脚分手、收脚合抱、提膝分手、蹬脚撑臂16、左下势独立收脚勾手、蹲身仆步、转体穿掌、弓腿起身、提膝挑掌17、右下势独立落脚勾手、蹲身仆步、转体穿掌、弓腿起身、提膝挑掌18、右左穿梭(1)右穿梭:落脚坐盘、抱球跟脚、迈步滚球、弓步推架(2)左穿梭:后坐翘脚、抱球跟脚、迈步滚球、弓步推架19、海底针跟步松手、后坐提手、虚步插掌20、闪通臂提手收脚、迈步分手、弓步推掌21、转身搬拦捶转体扣脚、坐身握拳、踩脚搬拳、转体旋臂、上步拦掌、弓步打拳22、如封似闭穿掌翻手、后坐收掌、弓步按掌23、十字手转体扣脚、弓步分手、坐腿扣脚、收脚合抱24、收势翻掌前撑、分手下落、收脚还原。
24式杨氏太极拳

第七式:左揽雀尾
(1)身体继续向右 转,左手自然下落逐 渐翻掌经腹前划弧至 左肋前,手心向上; 左臂屈肘,手心转向 下,收至右胸前,两 手相对成抱球状;同 时身体重心落在右腿 上,左脚收到右脚内 侧,脚尖点地;眼看 右手。
(2)上体微向左转,左脚向 (3)身体微向左转,左手随即前 左前方迈出,上体继续向左转,伸翻掌向下,右手翻掌向上, 右腿自然蹬直,左腿屈膝,成 经腹前向上,向前伸至左前臂 左弓步;同时左臂向左前方掤 下方;然后两手下捋,即上体 出(即左臂平屈成弓形,用前 向右转,两手经腹前向右后上 臂外侧和手背向前方推出), 方划弧,直至右手手心向上, 高与肩平,手心向后;右手向 高与肩齐,左臂平屈于胸前, 右下落于右胯旁,手心向下, 手心向后;同时身体重心移至 右腿;眼看右手。 指尖向前;眼看左前臂。 要点:掤出时,两臂前后均保 要点:下捋时,上体不可前倾, 持弧形。分手、松腰、弓腿三 臀部不要凸出。两臂下捋须随 者必须协调一致。揽雀尾弓步 腰旋转,仍走弧线。左脚全掌 时,两脚跟横向距离上超过10 着地。 厘米。
左揽雀尾(2)
(4)上体微向左转,右 臂屈肘折回,右手附于 左手腕里侧(相距约5厘 米),上体继续向左转, 双手同时向前慢慢挤出, 左手心向右,右手心向 前,左前臂保持半圆; 同时身体重心逐渐前移 变成弓步;眼看左手腕 部。
要点:向前挤时,上体要正直。
(5)左手翻掌,手心向下, 右手经左腕上方向前、向右 伸出,高与左手齐,手心向 下 ,两手左右分开,宽与肩 同;然后右腿屈膝,上体慢 慢后坐,身体重心移至右腿 上,左脚尖翘起;同时两手 屈肘回收至腹前,手心均向 前下方;眼向前平看。
要点:上体自然正直,双肩要下沉,右肘微下垂。跟步移 换重心时,身体不要有起伏。
第十三式:右蹬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十四式太极拳四十二式太极拳培训教材目录太极拳教材 (3)二十四式太极拳形象学拳法 (6)简化太极拳动作分解教学口令 (7)二十四式太极拳图谱 (16)四十二式太极拳图谱 (25)24式太极拳推广50周年怀感 (37)太极拳教材第一讲太极拳的生理保健基础太极拳是我国民族形式体育中一个特有的健身运动,所以在民间从事该项活动的实践中有这样的赞语“太极拳是治疗慢性病的良药”“太极拳是老年人的健身宝”,这样说是有一定根据的,通过多年的实践总结太极拳具有以下几方面强身健体、延年益寿的明显作用。
第一,太极拳和其它项目的运动的方式不同,除全身肌肉、关节活动外,它还要求配合均匀的深呼吸和横膈运动,而更重要的是要求“心静”“精神贯注”。
这样就对中枢神经系统起到良好的影响,从而给其它系统器官机能的活动与改善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经过科学家对中枢神经系统的研究,使我们更进一步的认识了中枢神经系统对人体的重要作用,我们知道神经系统,尤其是它的高级部分是调节与支配新有系统与器官活动的枢纽。
人类依靠神经系统的活:动(通过条件反射与非条件反射)以适应于外界环境并改造外界环境,人依靠神经系统的活动,使身体各个系统与器官的机能活动按照需要统一起来。
因此任何一种方法如果能加强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对全身来说就有很好的调整保健意义,因为我们人们平常有很多慢性疾病是由于中枢神经系统紊乱所引起的,太极拳的优越之点就在于此,长期的练习对中枢神经系统起着良好的刺激影响。
果就会增加,也就是说更好的加速了血液与淋巴的循环。
我们经常见到有人胸部、肩部、肘部肌肉紧张用力时,由于胸廓固定,吸气受到限制,这样结果血液循环发生障碍,练者产生面红耳赤,颈部血管怒张的现象。
我们练太极拳要求呼吸运动要求做唆式深呼吸是一种横隔式呼吸,它在医疗与保健上的作用都很大,膈式与腹肌的收缩与舒张,使腹压不断改变、腹压增高时,腹腔的静脉受到压力的作用,把血液输入右心,相反当腹腔压减低时,血液则向腹腔输入。
这样由于呼吸运动就可以改善血液循环的:吠况。
另外:横膈的运动又可以给予肝脏以按摩的作用,对消除肝脏瘀血、改善肝脏功能起到良好的作用。
更重要的是通过练太极拳由于肌肉运动,体力的负担,可以使心脏冠:庆动脉反射性的扩张,使毛细血管加多,氧化与还原作用加强、这样就加强了心肌的营养,为预防心血管疾病及动脉硬化建立了良好条件。
巴甫罗夫曾经说过“适当的肌肉活动能使心脏的工作得到更好的调节。
而在只有精神活动,缺乏肌肉活动的情况下,心脏的调节作用就不好,这就是为什么从事轻度劳动,但有极度精神负担的人员容易发生心脏疾病有原因。
因此对于从事脑力劳动或终日忧郁无事的老同志,如能经常练习太极拳既能增加体力,增加脑力劳动强度,提高兴趣改变情绪,必定起到延长寿命的效果。
第二讲练太极拳有助于保持骨关节系统健康,通过练习恢复弹性韧性可以起到作用,可以预防骨质变性疏松、关节僵硬。
我们经过调查、经常练习太极-拳的老人脊椎发生老年性变型者较少(25.8%)脊椎活动较好占大多数人(S5。
7%),,很多人弯腰手指能触到地,出现骨质疏松、骨突情;兄亦较少、而普通老人发生脊椎老年性变形者较多(47.2%)脊柱僵硬活动性较差只有(20。
6%)的弯腰时能勉强触到地,同时绝大部分人由于肌能晚化,上楼时胯膝关节酸软乏力而经常练太极拳的老人上下楼就觉着轻便灵活。
练习太极拳能改善老年人的新陈代谢,这是促进老年。
人重要的健康因素。
老年人的很多疾病是与新陈代谢的降低分不开的,例如老年的动脉硬化就是因为氧化过程及胆固醇的代谢障碍而造成。
而动脉硬化又是促进老年死亡的原因之一,通过柔和太极拳的练习使肌肉放松,全身感到轻松舒畅,可以使大脑皮层得到“安静”“休息”因此太极拳的练习有助于治疗神经衰弱。
同时,肌肉的放松又能反射性地引起血管放松,促使血压下降,因此练太极拳也是治疗高血压的灵丹妙药。
二十四式太极拳形象学拳法一、平举手似肩宽,座板登,腰不弯。
二、腰要转,手抱球,弓步蹦腿再分手。
三、跟半步,胸前抱,后坐转腰再亮手。
四、左右转,两掌换,搂膝推掌并不难。
五、上半步,脚手翘,胸前好比琵笆抱。
六、倒卷肱,两手错,提脚再把月牙绕。
七、捋挤按,要规范,弓步绷腿身不偏。
八、(同上,相反方向)九、云手前,是单鞭,勾手推掌也不难。
十、云手三,是平线,腰带两掌上下翻。
十一、(同九)十二、高探马,右掌翻,跟步推掌东方前。
十三:穿掌分手再来搂,蹬右脚来肩挑手。
十四、脚落地,掌变拳,两拳相对,向东难。
十五、重心后坐左转身,蹬好左脚要站稳。
十六、右腿蹲,左脚伸,勾手穿掌再起身、十七,两边动作一个样,提膝举掌莫宴忘。
十八,落脚抱球护额角,左右推掌象穿梭。
十九、跟步旋臂向下蹲,两岸海底去捞针。
二十、起身上步两分手,左手在前右手后;二十一、(同上相反)二十二、身要转,掌要变,上步手旋再冲拳。
二十三,掌举交叉变仰掌,拉回胸前再推掌。
二十四,右转身,十字手,收势不要凸屁股。
简化太极拳动作分解教学口令24式太极拳预备:面向前方,身体自然直立,两腿自然伸直,两脚脚尖向前,胸部放松,不要故意挺胸或收腹,两臂自然下垂,两手放在两脚外侧,手指微屈,头颈正直,下颏微回收,口微闭,上齿轻叩下齿,舌抵上腭,面部表情自然,眼平视,精神集中,全身放松。
一、起势:1、两脚开立2、两臂前举3、屈膝按掌二、左右野马分鬃1、(1)收脚抱球(2)左转上步(3)弓步分掌2、(1)后坐翘脚(2)跟步抱球(3)右转上步(4)弓步分手3、(1)后坐翘脚(2)跟步抱球(3)左转上步(4)弓步分掌三、白鹤亮翅l、跟步抱球2、后坐右转3、虚步分手四、左右搂膝拗步l、(1)左转落手(2)右转收脚(3)屈肘上步(4)弓步推搂2、(1)后坐翘脚(2)左转跟步(3)屈肘上步(4)弓步推搂3、(1)后坐翘脚(2)右转跟脚(3)屈肘上步(4)弓步推搂五、手挥琵琶1、跟步松手2、后坐带挑3、虚步合臂六、左右倒肱1、(1)右转撤手(2)提膝屈肘(3)退步错掌(4)虚步推掌2、(1)左转撤手(2)提膝屈肘(])退步错掌(4)虚步推掌3、(1)右转撤手(2)提膝屈肘(3)退步错掌(4)虚步推掌4、(1)左转撤手(2)提膝屈肘(3)退步错掌(4)虚步推掌七、左揽雀尾(棚)l、右转撤手2、收脚抱球3、上步分手4、弓步拥臂(捋)5、左转伸臂6、右转后捋(挤)7、左转搭手8、弓腿前挤(按)9、后坐收掌10、弓步按掌八、右揽雀尾(棚)l、右转扣脚2、收脚抱球3、上步分手4、弓腿拥臂(捋)5、右转伸臂6、左转后捋(挤)7、右转搭手8、弓腿前挤(按)9、后坐收掌10、弓步按掌九、单鞭l、左转扣脚2、勾手收脚3、左转上步4、弓步推掌十、云手1、(1)右转扣脚(2)右转撑掌(3)左转云手(4)撑掌收脚2、(1)右转云手(2)撑掌开步(3)左转云手(4)撑掌收脚3、(1)右转云手(2)撑掌开步(3)左转云手(4)撑掌收脚十一、单鞭l、右转勾手2、左转上步3、弓步推掌十二、高探马1、上步松手2、后坐翻掌3、虚步推掌十三、右蹬脚1、收脚穿掌2、上步分掌]、弓步抱手4、跟步合抱5、提膝分手6、蹬脚撑掌十四、双峰贯耳l、收腿落手2、上步分手3、弓步贯拳十五、转身左蹬脚l、左转扣脚2、收脚合抱3、提膝分手4、蹬脚撑掌十六、左下势独立1、收腿勾手2、蹲身仆步3、左转穿掌4、弓腿起身5、提膝挑掌十七、右下势独立1、落脚勾手2、蹲身仆步3、右转穿掌4、弓腿起身5、提膝挑掌十八、左右穿梭(左)l、落脚坐盘2、跟步抱球3、上步滚球4、弓步推架(右)l、后坐翘脚2、跟步抱球3、上步滚球4、弓步推架十九、海底针l、跟步松手2、后坐提手3、虚步插掌二十、闪通臂1、提手收脚2、上步分手3、弓步推掌二十一、转身搬拦捶1、右转扣脚2、后坐拦掌3、垫步搬拳4、右转旋臂5、上步拦掌6、弓步按掌二十二、如封似闭1、穿掌翻手2、后坐收掌3、弓步按掌二十三、十字手1、右转扣脚2、弓步分手3、坐腿扣脚4、收脚合抱二十四、收势l、翻掌前撑2、分手下落3、收脚还原42式太极拳分解动作讲解第一段:1—101、起势:①左脚分开②两臂前平举③曲腿向下按掌2、右揽雀尾:①转身抱手,提脚向前上步(正前方)②弓步棚手(正前方)(棚手轻轻承架对方捋顺式千引挤)③抱手收脚④右转身向前上步⑤弓步棚手⑥挥臂前摆⑦坐腿后捋胸前搭手⑧弓步前挤⑨坐腿摆臂平云⑩转身丁步收腿按掌左手手指轻按在腕部3、左单鞭:①勾手、转身上步②弓步推掌4、提手:①坐腿转腰摆臂,(勾手到坐腿挥臂变掌)②坐腿挥臂虚步合手(上手到眉)脚跟右前方30°5、白鹤亮翅:①转腰抱手撤脚②坐腿转腰挥手③虚步亮掌(脚尖)6、搂膝拗步:①摆手转腰,挥臂②交叉摆手上步向前③弓步搂手推掌(骑在中心线上)。
第二搂膝拗步:①撇脚转腰②摆臂收脚上步③曲臂弓步搂手推掌7、撇身锤:①转腰撇脚②收脚挥臂握拳③斜前方上步④弓步搬拳(方向左前方45°)8、捋挤势:①扣脚穿掌②弓步磨掌③收脚后捋④搭手出脚上步⑤弓步前挤(斜前方45°)第二捋挤势:①扣脚摆手②穿手磨掌③弓腿捋手④收脚上步搭手⑤弓步前挤(斜前方45°)9、进步搬拦锤:①撇脚转身分手②收脚握拳③摆脚搬拳④转腰挥臂⑤上步拦掌⑥弓步打拳(正前方)10、如封似闭:①叉手翻掌②坐腿引手到胸前③弓步向前推按④后脚跟步成丁步。
第二段:11—1811、开合手:①转身开手②提脚合手(右脚跟内转,左脚尖内扣双手大开,合手右脚跟提起)12、右单鞭:①开脚侧弓步分手(眼看左前方)13、肘底锤:①坐腿摆掌②提脚抱手③上步调掌④跟步撩手⑤虚步劈掌14、转身推掌:①退步转身②上步曲臂③跟步推掌(迈步向西北,推掌向正北)第二节转身推掌(迈步向西南,推掌向正南)15玉女穿梭:①转身退步探掌②撤步云手③上步平云④上步架推掌(方向斜前方)⑤扣脚穿磨掌,捋手收脚,跟步平云⑥弓步架推掌(左斜前方45°)16、左右蹬脚:①穿手、分手、抱手、右蹬脚②曲收下落③穿手、分手、抱手、提脚④左蹬脚(斜前方)17、掩手肱锤:①并手落脚叉步按掌(脚不点地、两手合臂叉脚上步,两手翻手交叉按裆前,中心在右腿,马步分合掩手,中心略偏右腿成偏马步)②虚步分手③弓步冲拳(弓步方向左斜前方,冲拳右歇前方)重点提示:①落脚不点地,两手合臂,叉脚上步脚跟内侧叉地而出。
两手翻转交叉按在裆前(左手在上,右手在下)重心在右腿然后变成马步分合掩手。
分两手展开,两手并肩,掩手:并肩时慢慢变掩手;掩手:两个手掌心、拳心都向上,腰微微向右转,弓步方向与左蹬脚方向一致,冲拳方向与右蹬脚方向一致(脚尖)18、野马分鬃:①带手缠绕②马步劣掌③折叠左摆掌④收脚上步、穿靠⑤撇脚撤掌、上步、穿靠。
重点提示:悬臂转腰缠绕①悬臂取拳②转腰③劣手④折叠左提掌⑤弓步穿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