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知识点汇总
第五单元《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知识点汇总

第五单元《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知识点汇总一、选择题1.一块肱三头肌附着在骨头上的结构是()A.肌腱B.肌腹C.神经D.血管【答案】A【解析】【分析】骨骼肌包括肌腱和肌腹两部分,骨骼肌的两端是白色的肌腱,由致密结缔组织构成,肌腱分别附着在邻近的两块骨上,中间部分是肌腹,主要由肌细胞组成,肌腹外面包有结缔组织膜,里面有许多血管和神经;骨骼肌具有收缩和舒张的特性。
【详解】骨骼肌的组成如图所示:肱三头肌靠两端的肌腱附着在不同的骨上。
血管对骨骼肌其营养作用,神经支配骨骼肌的活动,肌腹具有受到刺激收缩的作用,A正确。
【点睛】此题考查了骨骼肌的组成与功能,难度一般。
2.下列有关动物行为的叙述正确是()A.小鸟喂金鱼和猴子骑车都是学习行为B.乌贼遇敌时释放墨汁是一种攻击行为C.小动物闻到老虎气味后逃散是动物间的通讯D.社会行为有利于动物群体间的生存和繁殖【答案】D【解析】【分析】动物的行为从获得的途径看可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生来就有的,由遗传物质决定的行为;学习行为是动物在后天的学习和生活经验中获得的行为。
【详解】小鸟喂金鱼是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先天性行为,猴子骑车是通过学习得来的行为,属于学习行为,A错误;乌贼遇敌害释放墨汁是为了掩护自己逃跑,因此属于防御行为,不是攻击行为,B错误;小动物闻到老虎气味纷纷逃跑属于防御行吗而不属于信息交流,C错误;社会行为的动物分工合作,有利于动物的生存和繁殖,D正确。
【点睛】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动物行为获得途径和特点。
3.鸟类在飞行过程中需要消耗大量能量。
下列叙述中,与能量供应无关的是:()A.心脏占体重的百分比大,心跳快B.食量大,消化能力强C.有气囊辅助呼吸,能获得充足的氧气D.胸骨上有龙骨突,胸肌发达【答案】D【解析】【分析】鸟的食量非常大,在飞行过程中需要消耗大量能量;胸肌发达,牵动两翼可完成飞行动作;鸟类的双重呼吸,为飞行提供充足的氧。
人教版八上生物知识点归纳总结

人教版八上生物知识点归纳总结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知识点总结归纳第五单元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第一章:动物的主要类群第一节: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常见的腔肠动物有:海葵、海蜇、水螅、珊瑚虫等1.水螅的生活环境:水螅通常生活在水流缓慢、水草繁茂的清洁淡水中。
2.水螅的体型:水螅的身体呈辐射对称。
3.水螅的消化腔:体壁由内外胚层和中胶层构成,内胚层围成消化腔,消化食物,有口无肛门。
4.水螅的刺细胞是它攻击和防御的利器。
5.腔肠动物的主要特征:身体呈辐射对称,体表有刺细胞,有口无肛门,食物从口入,残渣从口出。
6.腔肠动物与人类的关系:海蜇经过加工可以食用,珊瑚虫分泌的石灰质形成的珊瑚可供参观。
7.涡虫的形态:身体背腹扁平,前端具有眼点8.涡虫的摄食与消化:口中有咽,食物在消化腔内消化,不能消化的食物残渣由口排出。
9.涡虫的体型:涡虫的身体呈两侧对称。
10.扁形动物的主要特征:身体呈两侧对称,背腹扁平,有口无肛门。
第二节: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1.蛔虫的生活性:蛔虫寄生在人的小肠里,靠吸食小肠里半消化的食糜生活。
2.蛔虫的形态:蛔虫身体呈圆柱状,大约长20到35厘米,前端有口,后端有肛门,成体略带粉红或黄色,雄虫尾部常卷曲,比雌虫略小。
3.蛔虫的消化:蛔虫的消化管结构简单,只能吸食小肠内半消化的食糜生活。
4.蛔虫的生殖:蛔虫雌雄异体,雌雄虫在小肠里交配后,雌虫每天可以产下二十多万个虫卵。
5.蛔虫的运动:蛔虫没有专门的运动器官,只能靠身体的弯曲和伸展在小肠内慢慢蠕动。
6.蛔虫感染人的途径:人吃了沾有蛔虫卵的生的蔬菜,或用占有虫卵的手去拿食物。
7.蛔虫病的预防:注意个人饮食卫生,管理好粪便。
8.其他常见的线形动物有:蛔虫、钩虫、丝虫、线虫等。
9.线形动物的主要特征:身体细长,呈圆柱状,体表有角质层,有口有肛门。
10.蚯蚓的生活性:蚯蚓喜欢生活在潮湿、富含腐殖质的土壤中,昼伏夜出,以植物的枯叶、朽根和土壤中的有机物为食。
11.蚯蚓的呼吸:蚯蚓没有专门的呼吸器官,只能靠体壁分泌黏液,使体表保持湿润,蚯蚓的体表密布着毛细血管,氧气可以融入体表的黏液里,然后进入体壁的血管中,体内的二氧化碳也经体壁的毛细血管由体表排出。
《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知识点汇总

《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知识点汇总一、选择题1.我们在动物园游玩时,会发现一些动物的名称其实“名不符实”,从生物分类的角度看娃娃鱼、企鹅、壁虎、蝙蝠分别属于A.两栖类、鸟类、爬行类、哺乳类B.鱼类、哺乳类、鸟类、两栖类C.爬行类、鸟类、两栖类、哺乳类D.鱼类、两栖类、哺乳类、鸟类【答案】A【解析】【分析】动物根据有无脊柱分为无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物,脊椎动物分为鱼类、两栖类、鸟类、爬行类、哺乳类。
【详解】娃娃鱼属于两栖动物;企鹅前肢变成翼,用肺呼吸,有气囊,辅助完成双重呼吸,属于鸟类;壁虎营爬行生活,卵生,属于爬行动物;蝙蝠胎生哺乳,属于哺乳动物。
可见只有A 符合题意。
故选A。
【点睛】考查动物的分类。
2.不属于动物之间进行信息交流的是A.雌蛾分泌性外激素吸引雄蛾B.蜜蜂发现蜜源后跳舞C.乌贼遇到危险时喷出墨汁D.黑长尾猴遇险时发出叫声警示同伴【答案】C【解析】【分析】首先明确动物通讯的概念。
动物通讯是动物间的信息交流,常表现为一个动物借助自身行为或身体标志作用于其他动物(同种或异种)的感觉器官从而改变后者的行为。
【详解】雌蛾分泌性外激素吸引雄蛾,是通过气味进行交流,属于信息交流,A不符合题意。
蜜蜂发现蜜源后跳舞,是通过动作进行交流,B不符合题意。
遇到敌害,乌贼迅速喷出墨汁不属于信息交流,属于防御行为,C符合题意。
黑长尾猴遇险时发出叫声警示同伴,这是通过声音进行信息交流,D不符合题意。
【点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知道动物之间通过动作、声音、气味、性外激素等进行信息交流。
3.下图是对几种动物相同点的归纳(圆圈交叉部分为相同点),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Ⅰ是陆生脊椎动物B.Ⅱ是多细胞动物C.Ⅲ是有辅助呼吸器官的动物D.Ⅳ是变温动物【答案】A【解析】【分析】昆虫是雌雄异体、体内受精、卵生、卵自然孵化,变态发育,分为完全变态发育和不完全变态发育两种。
两栖动物雌雄异体、体外受精(水里),卵生、卵自然孵化,变态发育。
【人教版】生物第五单元《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知识点归纳

【人教版】生物第五单元《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知识点归纳一、选择题1.“美人鱼”的学名叫儒艮,之所以被人们称为“美人鱼”,是因为母兽给幼崽喂奶时常浮出水面,像人类哺乳的情形。
你认为“美人鱼”属于( )A.鱼类B.软体动物C.哺乳动物D.两栖类【答案】C【解析】【分析】哺乳动物的特征有体表被毛,牙齿有门齿、臼齿和犬齿的分化,体腔内有膈,心脏四腔,用肺呼吸,大脑发达,体温恒定,胎生哺乳等。
【详解】A、鱼类终身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用鳍游泳,体表有鳞片,A错误。
B、软体动物的身体柔软,体外有外套膜,B错误。
C、胎生哺乳是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美人鱼”的母兽给幼崽喂奶时常浮出水面,像人类哺乳的情形。
因此“美人鱼”属于哺乳动物,C正确。
D、两栖动物是指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既能生活在水中,也能生活在潮湿的陆地上,主要用肺呼吸,皮肤裸露辅助呼吸,D错误。
故选:C【点睛】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哺乳动物的特征。
2.下列关于节肢动物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体表有坚韧的外骨骼B.身体和附肢都分节C.节肢动物是最大的动物类群D.节肢动物都有三对足,两对翅【答案】D【解析】【分析】节肢动物的身体有许多体节构成的,并且分部,体表有外骨骼,足和触角也分节。
【详解】节肢动物的体表有外骨骼,A正确;节肢动物的身体和附肢都分节,B正确;节肢动物约有120多万种,是动物界中种类最多,分布最广的一门动物,C正确;身体分为头部、胸部、腹部三部分,有三对足,两对翅是昆虫纲的主要特征,不是节肢动物的共同特征,D错误。
【点睛】主要掌握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是关键。
3.表内是探究蚂蚁食性的过程。
属于科学探究过程中作出假设步骤的是()A.A B.B C.C D.D【答案】B【解析】【分析】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
【详解】A、由表内步骤1可知,发现一群蚂蚁正在往洞里搬食物,心想蚂蚁爱吃哪些食物这是探究过程中的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故A不符合题意。
【人教版】生物八年级第五单元《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复习知识要点

【人教版】生物八年级第五单元《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复习知识要点一、选择题1.下表列举了四种生物及其身体的一个明显特征、一项重要影响或价值,匹配错误的是组别生物名称明显特征重要影响或价值①河蚌贝壳海螵蛸入药②沙蚕疣足鱼、虾饵料③珊瑚虫刺细胞珊瑚礁④蛔虫角质层人体内寄生A.①B.②C.③D.④【答案】A【解析】河蚌属于软体动物,海螵鞘是乌贼的内骨骼,乌贼退化的内壳可以入药,临床用名有海螵蛸、乌贼骨,而河蚌身体外面有坚硬的贝壳保护内部柔软的结构,A错误;蚯蚓是环节动物,有明显的环带,在土壤里活动使土壤疏松,能够起到改良土壤的作用,B正确;珊瑚虫属于腔肠动物,体表有刺细胞,分泌的石灰质形成珊瑚礁,C正确;蛔虫寄生在人体小肠内,体表有角质层,抵抗消化液的侵蚀,D正确。
2.下图表示一种简易的食物保存方法,下列叙述不合理的是A.引起食物腐败的原因是微生物的大量繁殖B.对食物加热的目的是杀死食物中的微生物C.加清水主要是为了阻止空气中微生物进入食物D.该保存方法与冰箱贮存食物的原理相同【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该保存方法和冰箱贮存食物的原理不同,该方法是不让微生物进入,而冰箱保存的原理是低温抑制微生物的繁殖。
故A、B、C正确,D错误,选D。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的是食物保存方法,并注重与生活实际相联系,难度中等,属于理解层次要求。
3.下列有关微生物的说法正确的是A.芽孢是处于休眠状态的细菌B.真菌属于单细胞真核生物C.噬菌体无成形的细胞核,属于原核生物D.某些细菌可产生抗生素,如青霉素【答案】A【解析】芽孢不是生殖细胞,只是一个休眠体,形成芽孢只是为了渡过不良的环境,细菌是通过分裂的方式进行繁殖的,A正确;真核生物是由真核细胞构成的生物。
包括原生生物界、真菌界、植物界和动物界。
青霉、蘑菇、酵母菌属于真菌,但青霉属于多细胞真菌,B错误;噬菌体是寄生在细菌细胞内的病毒,噬菌体既不是原核生物也不是真核生物,C错误;青霉素是抗菌素的一种,是从青霉菌培养液中提制的药物,是一种能够治疗人类疾病的抗生素,D错误。
生物《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知识点归纳

生物《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知识点归纳一、选择题1.秃鹫在成长的过程中,学会将骨从空中扔到岩石上摔碎后再吞食,从动物行为获得途径上看,与此类似的行为是:()A.鹦鹉学舌、惊弓之鸟、老马识途B.小狗算数、猫抓老鼠、公鸡报晓C.望梅止渴、蜘蛛结网、孔雀开屏D.小鸟喂鱼、蜜蜂采蜜、蚂蚁搬家【答案】A【解析】【分析】(1)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行为。
(2)学习行为是指动物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
【详解】秃鹰在成长的过程中,学会将骨从空中扔到岩石上摔碎后再吞食。
从行为获得途径上看,属于学习行为。
选项中的鹦鹉学舌、惊弓之鸟、老马识途、小狗算数、望梅止渴都是动物出生后,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建立起来的后天学习行为;猫抓老鼠、公鸡报晓、蜘蛛结网、孔雀开屏、小鸟喂鱼、蜜蜂采蜜、蚂蚁搬家都是生来就有的,由遗传物质决定的先天性行为。
所以,选项A都属于学习行为。
故选A。
【点睛】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动物行为获得途径和特点。
2.骨、关节、骨骼肌在运动中的作用分别是()A.杠杆、支点、动力 B.杠杆、连接、动力 C.保护、支点、动力D.动力、支点、杠杆【答案】A【解析】【分析】人体完成一个运动都要有神经系统的调节,有骨、骨骼肌、关节的共同参与,多组肌肉的协调作用,才能完成。
【详解】骨的位置的变化产生运动,但是骨本身是不能运动的。
骨的运动要靠骨骼肌的牵拉。
骨骼肌有受刺激而收缩的特性。
当骨骼肌受神经传来的刺激收缩时,就会牵动骨绕关节活动,于是躯体就会产生运动。
但骨骼肌只能收缩牵拉骨而不能推开骨,因此与骨相连的肌肉总是由两组肌肉相互配合活动的。
在运动中,神经系统起调节作用,骨起杠杆的作用,关节起支点作用,骨骼肌起动力作用。
【点睛】明确骨、关节和骨骼肌在运动中的协调配合关系即能正确答题。
3.白鳍豚、扬子鳄、娃娃鱼等珍贵保护动物所共有的特征是()A.有脊椎骨组成的脊柱B.体温随环境的变化而变化C.幼体用鳃呼吸,成体用肺呼吸D.体内受精,卵生【答案】A【解析】【分析】根据两栖动物、爬行动物和哺乳类的特点的有关知识点解答。
【人教版】初中生物第五单元《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复习知识点

【人教版】初中生物第五单元《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复习知识点一、选择题1.下表列举了四种生物及其身体的一个明显特征、一项重要影响或价值,匹配错误的是组别生物名称明显特征重要影响或价值①河蚌贝壳海螵蛸入药②沙蚕疣足鱼、虾饵料③珊瑚虫刺细胞珊瑚礁④蛔虫角质层人体内寄生A.①B.②C.③D.④【答案】A【解析】河蚌属于软体动物,海螵鞘是乌贼的内骨骼,乌贼退化的内壳可以入药,临床用名有海螵蛸、乌贼骨,而河蚌身体外面有坚硬的贝壳保护内部柔软的结构,A错误;蚯蚓是环节动物,有明显的环带,在土壤里活动使土壤疏松,能够起到改良土壤的作用,B正确;珊瑚虫属于腔肠动物,体表有刺细胞,分泌的石灰质形成珊瑚礁,C正确;蛔虫寄生在人体小肠内,体表有角质层,抵抗消化液的侵蚀,D正确。
2.下列四种生物,在细胞结构组成上不同于其他几种的是()A.B.C.D.【答案】A【解析】【分析】根据A为细菌,BCD都属于真菌,细菌与真菌在细胞结构上最大的不同是没有成形的细胞核进行分析回答。
【详解】A图中生物为细菌,B图中生物为霉菌,C图中生物为蘑菇,D图中生物为酵母菌,霉菌、蘑菇、酵母菌都属于真菌,细胞内有成形的细胞核,细菌与真菌在细胞结构上的最大不同是细菌没有成形的细胞核。
故选:A。
【点睛】熟记常见微生物的图形是解决本题的关键。
3.在农业生产上,人们利用在田间喷洒一定量的性外激素达到控制蛾蝶类害虫的数量的目的,这种做法实际上干扰了害虫雌雄个体间的()A.产卵B.运动C.摄食D.通讯【答案】D【解析】【分析】动物通过动作、声音、气味、分泌物(性外激素)进行信息交流。
因此把动作、声音、气味、分泌物(性外激素)叫做动物语言。
【详解】性外激素多是由雌虫分泌并释放,引诱雄虫前来交配。
交配后,雌虫即停止分泌。
性外激素具有专一性,即只招来同种的异性个体,不会引来其他种类的生物。
人们常在田间喷洒一定量的性外激素,控制了蛾蝶类害虫数量,这种做法实际上是干扰了害虫雌雄个体间的通讯。
【人教版】生物初二《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复习知识点

【人教版】生物初二《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复习知识点一、选择题1.区分蚯蚓的前后端,最简单明确的依据是()A.体节的形状B.环带的位置C.刚毛的长短D.口和肛门的位置【答案】B【解析】【分析】蚯蚓属于环节动物,由100多个体节组成,在前端有一个分节不明显的环带,分析作答。
【详解】身体呈长圆筒形,褐色稍淡,细长约由100多个体节组成。
前段稍尖,后端稍圆,在前端有一个分节不明显的环带。
前端离环带近约13个体节,后端离环带远,因此蚯蚓身体的前端区别于后端的标志是前端离环带近。
【点睛】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熟知蚯蚓环带的位置。
2.下图是对几种动物相同点的归纳(圆圈交叉部分为相同点),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Ⅰ是陆生脊椎动物B.Ⅱ是多细胞动物C.Ⅲ是有辅助呼吸器官的动物D.Ⅳ是变温动物【答案】A【解析】【分析】昆虫是雌雄异体、体内受精、卵生、卵自然孵化,变态发育,分为完全变态发育和不完全变态发育两种。
两栖动物雌雄异体、体外受精(水里),卵生、卵自然孵化,变态发育。
鸟类雌雄异体,体内受精,卵生,卵靠亲鸟体温孵化,有育雏现象,没有变态发育。
【详解】蝗虫属于无脊椎动物,家鸽属于脊椎动物,A错误;蝗虫、家鸽、青蛙都是多细胞动物,B正确;家鸽用气囊辅助肺完成双重呼吸,青蛙用皮肤辅助肺呼吸,C正确;蝗虫和青蛙都属于变温动物,D正确。
【点睛】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动物的生殖发育特点。
3.下列对蜘蛛织网行为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动物的本能B.由遗传物质控制C.属于先天性行为D.通过学习获得的【答案】D【解析】【分析】先天性行为是指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是动物的一种本能行为,不会丧失。
学习行为是动物出生后在动物在成长过程中,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行为。
【详解】蜘蛛结网是蜘蛛生来就有的,是动物的一种本能,由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先天性行为。
蜘蛛结网不是通过学习获得的。
所以D符合题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7.下列四种动物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 )
A.涡虫——背腹扁平,体表有角质层,有口无肛门
B.蛔虫——身体由相似的体节组成,有口有肛门
C.河蚌——身体表面有外套膜,用气管呼吸,用足运动
D.蚯蚓——身体呈圆筒形,体壁湿润能进行气体交换
【答案】D
【解析】
【分析】
D.身体分部,足和触角均分节,有外骨骼--蜈蚣、梭子蟹
【答案】B
【解析】
【分析】
腔肠动物的特征:生活在水中,身体呈辐射对称,体壁由内胚层、外胚层和没有细胞结构的中胶层构成,有消化腔,有口无肛门。线形动物门的特征:身体通常呈长圆柱形,两端尖细,不分节,由三胚层组成。有原体腔。消化管前端有口,后端有肛门。环节动物的特征:身体由许多彼此相似的环状体节构成,有体腔。软体动物的特征:身体柔软,身体外面包着外套膜,一般具有贝壳,有的贝壳退化。节肢动物的共同特征:身体由许多体节构成,体表有外骨骼,足和触角分节。
爬行动物、鸟类、哺乳动物都是体内受精,生殖和发育摆脱了水的限制,B符合题意;
爬行动物是卵生,鸟类是卵生,哺乳动物是胎生,C不符合题意;
爬行动物是变温动物,鸟类、哺乳类体温恒定,属于恒温动物,D不符合题意。
【点睛】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知道爬行动物、鸟类、哺乳类的特征。
9.对下表探究动物的绕道取食实验结果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详解】
海蜇、珊瑚虫属于腔肠动物,体壁由内外两层细胞构成,有口无肛门,A正确;蛔虫属于线形动物,身体呈圆筒状,有口有肛门;蚯蚓属于环节动物,身体圆筒形,有口有肛门,B错误;软体动物的身体柔软,一般有坚硬外壳,有的退化,如宝贝、乌贼,C正确;蜈蚣、梭子蟹属于节肢动物,身体分部,足和触角均分节,有外骨骼,D正确。
【人教版】《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知识点汇总
一、选择题
1.右图是农田生态系统中两条主要的食物链。如果有人大量捕捉青蛙,短时间内对生态系统造成的影响是
A.有利于生态系统的平衡B.水稻虫害严重
C.蛇的数量迅速增加D.田鼠的数量迅速增加
【答案】B
【解析】
【分析】
两条主要的食物链为:水稻→稻蝗→蛙→蛇;水稻→田鼠→蛇。
8.完全用肺呼吸的动物具有的特征( )
A.体内有脊柱,牙齿有分化
B.生殖和发育摆脱了水的限制
C.受精卵在母体内发育成幼体
D.体温恒定,都是恒温动物
【答案】B
【解析】
【分析】
完全用肺呼吸的动物有爬行动物、鸟类、哺乳类,据此解答。
【详解】
爬行动物、鸟类、哺乳类,体内都有脊柱,爬行动物的牙齿没有分化,鸟类一般无齿、哺乳动物的牙齿有分化,A不符合题意;
C.将少量细菌或真菌放在培养基上的过程叫接种。因此将硬币放在培养基时轻按一下,相当于接种,故C正确。
D.接种后的培养皿和培养基要恒温培养,不可以高温处理,故D错误。
故选D。
【点睛】
掌握培养细菌、真菌菌落的过程中注意事项和目的是解题关键。
13.区别蚯蚓前端和后端的主要依据是( )
A.体节B.环节C.环带D.体带
【分析】
骨骼肌有受刺激而收缩的特性,当骨骼肌受神经传来的刺激收缩时,就会牵动着它所附着的骨,绕着关节活动,于是躯体就产生了运动。分析图可知:①肱二头肌收缩、②肱三头肌舒张。
【详解】
屈肘时,②肱三头肌舒张,①肱二头肌收缩,A错误。①和②跨越关节,由肌腱附着在不同的骨上,B正确。骨骼肌有受刺激而收缩的特性,当骨骼肌受神经传来的刺激收缩时,就会牵动着它所附着的骨,绕着关节活动,于是躯体就产生了运动。屈肘动作是骨骼肌牵动骨围绕关节活动完成的,C正确。人的伸肘和屈肘运动要受神经系统的协调和控制,D正确。
扁形动物的主要特征:身体两侧对称(左右对称)、背腹扁平、体壁具有三胚层、无体腔、循环系统由口、咽、肠组成,无肛门。
线形动物的特征为:身体细长,圆柱形,体表有角质层,有口有肛门,有假体腔。
软体动物的特征:身体柔软,身体外包有外套膜,大多具有坚硬的贝壳,具有各种形状不同的足。
环节动物的特征为:身体呈圆筒形,由许多彼此相似的环状体节构成,靠刚毛和疣足辅助运动。
【点睛】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明确各动物的特征。
12.在“检测不同环境中的细菌和真菌”的探究实验中,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本实验需要设置对照实验
B.培养用的培养皿和培养基,接种前需高温灭菌处理
C.将硬币放在培养基时轻按一下,相当于接种
D.接种后的培养皿和培养基要再进行高温处理
【答案】D
【解析】
【分析】
【点睛】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知道家鸽、蝗虫和青蛙的特征。
3.如图为人的屈肘动作示意图,与此有关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屈肘时,①肱三头肌收缩,②肱二头肌舒张
B.①和②跨越关节,由肌腱附着在不同的骨上
C.屈肘动作是骨骼肌牵动骨围绕关节活动完成的
D.人的伸肘和屈肘运动要受神经系统的协调和控制
【答案】A
【解析】
【点睛】
解题的关键是理解屈肘动作和伸肘动作的产生与骨骼肌在运动中的协作关系。
4.骨能够再生,例如骨折后能够痊愈,主要原因是骨膜内含有
A.血管B.血细胞C.神经D.成骨细胞
【答案】D
【解析】
【分析】
骨的生长主要包括两个方面,既骨的长长与长粗。对骨的生长与再生具有重要作用的是骨膜中的成骨细胞。
【详解】
在骨的结构中与生长有关的结构有骨骺端的软骨层和骨膜中的成骨细胞。人在幼年的时候,骨骺端的软骨层能够不断产生新的骨组织使骨不断长长,但到成年后这些软骨就骨化成骨不再生长了;骨表面的骨膜中有成骨细胞具有再生功能,对骨折后骨的愈合起作用,它还能不断产生新的骨细胞使骨不断长粗。
(2)后天学习行为是动物出生后,在动物的成长过程中,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行为。
【详解】
动物的先天性行为是由遗传物质决定的,A正确;
学习行为必须不断强化,否则会减弱或消退,而不是动物的学习行为一旦形成,就不会改变,B错误;
具有社会行为的动物群体中,往往身体最强壮的是首领而不是年长者是“首领”,C错误;
【详解】
A、生物间有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关系,使各种生物种群的数量趋于平衡。若青蛙被大量捕捉,那么将会影响其他生物的生活,破坏生态系统的平衡,故A错误。
BCD、如果有人大量捕捉青蛙,那么稻蝗会因为缺少天敌,数量增加,则水稻虫害严重,水稻减少;蛇的数量会因为缺少食物(蛙)而减少;田鼠的数量会因为食物(水稻)迅速减少,故B正确,C、D错误。
乌贼越到敌害时喷出“墨汁”属于防御行为而不是攻击行为,D错误。
【点睛】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的特点。
11.下列动物类群的主要特征与代表动物匹配不正确的( )
A.身体由两层细胞构成,有口无肛门--海蜇、珊瑚虫
B.身体细线形或圆筒形,有口无肛门--蚯蚓、蛔虫
C.身体柔软,一般有坚硬外壳--宝贝、乌贼
【详解】
涡虫属于扁形动物,背腹扁平,有口无肛门,但体表没有角质层,A错误。
蛔虫属于线形动物,有口有肛门,但身体不分节,B错误。
河蚌属于软体动物,身体表面有外套膜,用鳃呼吸,用足运动,C错误。
蚯蚓属于环节动物,身体呈圆筒形,体壁湿润能进行气体交换,D正确。
【点睛】
熟悉各类动物的特征和常见动物是解题的关键。
①关节面:相邻两块骨的接触面,凸起的一面叫关节头;凹进的一面叫关节窝。关节面上覆盖着关节软骨,可减少运动时两关节面之间的摩擦和缓冲运动时的震动。
②关节囊:关节囊为附着在相邻关节面周缘及附近骨表面的结缔组织囊,内含血管和神经等。它包绕着整个关节,使相邻两块骨牢固地联系在一起。关节囊的外层称为纤维层,对关节起加固作用;关节囊的内层为滑膜层,可分泌少量透明的滑液,在关节面之间起润滑作用,以减少摩擦。
动物种类
甲
乙
丙
完成取食用的尝试次数
65
6
32
A.动物的绕道取食是一种学习行为
B.乙的学习能力最强
C.动物的行为都受遗传物质控制
D.动物越高等,“尝试与错误”的次数越多
【答案】D
【解析】
【分析】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探究动物的绕道取食
【详解】
动物的学习行为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获得的。不同的动物,学习能力是不同的。动物越高等,学习能力越强。动物的绕道取食是由生活经验获得的,是一种学习行为。乙学会绕道取食所经历的尝试与错误的次数最少,学习能力最强。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受遗传物质控制,动物的学习行为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获得的。动物越高等,“尝试与错误”的次数越少。故选D。
10.下列关于动物行为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动物的学习行为仅由遗传物质决定的
B.动物的学习行为一旦形成,就不会改变
C.具有社会行为的动物群体中,往往年长者是“首领”
D.乌贼遇到敌害时喷出“墨汁”属于防御行为
【答案】D
【解析】
【分析】
(1)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行为,是动物的一种本能,不会丧失。
故选:B。
2.右图是对几种动物的相同点进行比较归纳(圆圈交叉部分为相同点),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Ⅰ是真正的陆生脊椎动物
B.Ⅱ是有性生殖,体内受精,卵生
C.Ⅲ是有辅助呼吸器官的生物
D.Ⅳ是完全变态发育
【答案】C
【解析】
【分析】
昆虫是雌雄异体、体内受精、卵生、卵自然孵化,变态发育,分为完全变态发育和不完全变态发育两种。两栖动物雌雄异体、体外受精(水里),卵生、卵自然孵化,变态发育.鸟类雌雄异体,体内受精,卵生,卵靠亲鸟体温孵化,有育雏现象,没有变态发育。
【详解】
A、家鸽是陆生脊椎动物,蝗虫是无脊椎动物,A错误。B、家鸽和蝗虫的受精方式是体内受精,青蛙的受精方式是体外受精,B错误。C、青蛙幼体用鳃呼吸,成体用肺呼吸,皮肤辅助;家鸽用肺呼吸,气囊辅助呼吸,但是气囊不能进行气体交换,C错误。D、青蛙的发育是变态发育,经过了受精卵→蝌蚪→幼蛙→成蛙四个时期;蝗虫的发育进过了受精卵→幼虫→成虫三个时期,其幼体和成体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差异不大,属于不完全变态发育,D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