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管设计流程
气体二次配管工艺流程

气体二次配管工艺流程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各样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如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e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them, they can help you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our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气体二次配管工艺流程是现代工业生产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它涉及到气体的输送、分配和利用,对于保证生产过程的顺利进行具有重要意义。
钢索配管

钢索配管、配线工程本章适用于室内外照明钢索配管、配线工程。
一、材料要求1绝缘导线:导线的规格、型号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并有产品合格证或"CCC"认证。
2钢索:采用钢铰线作为钢索,其截面积应根据实际跨距、荷重及机械强度选择,最小截面不小于10mm;且不得有背扣、松股、断股、抽筋等现象。
如采用镀锌圆钢作钢索,其直径不应小于10mm。
3镀锌圆钢吊钩:圆钢的直径不应小于8mm。
4镀锌圆钢耳环:圆钢的直径不应小于10mm。
耳环孔的直径不应小于30mm,接口处应焊死,尾端应弯成燕尾。
5镀锌铁丝:应顺直无背扣、扭接等现象,并具有规定的机械拉力。
6扁钢吊架:应采用镀锌扁钢,其厚度不应小于1.5mm,宽度不应小于20mm,镀锌层无脱落现象。
7绑线:应采用与导线线芯。
同材质的塑料绝缘绑线。
8塑料护套线:导线的规格、型号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并有产品合格证或"CCC"认证。
9接线端子(接线鼻子):选用时应根据导线的根数和总截面选择相应规格的接线端子。
10铁制盒:安装螺丝孔齐全,扣纹清晰,紧固螺丝的直径应为5mm。
盒子不应劈裂、变形、损坏,镀锌层及防腐油漆完整不脱落。
11塑料明装盒:适用于塑料管明敷配线工程使用,其材质应均匀无劈裂,盒子无变形、变色等损坏现象。
12镀锌材料:花蓝螺栓、钢索卡子、心形环、扁钢、圆钢、角钢、机螺丝、螺母、弹簧垫圈、垫圈、抱箍、方铁垫。
13辅助材料:橡皮绝缘带、粘塑料绝缘带、黑胶布、电焊条、焊锡、焊剂、铝卡子、氧气、乙炔、防锈漆、调合漆、砂布等。
材料应没有过期受潮、变质等现象。
二、主要机具1 铅笔、皮尺、水平尺、线坠、粉线袋、桶、刷子、高凳。
2手锤、錾子、钢锯、锯条、扁挫、圆挫、半圆挫、套丝板、钻头。
3砂轮锯、砂轮锯片、套管机、铣刀;电焊机、煨管器、液压煨管器、气焊工具、压力案子。
4电烙铁、电炉、锡锅、锡勺、大绳、滑轮、倒链、牙管、光欧表、工具袋、工具箱等。
三、作业条件1在配合土建结构施工的同时,做好预埋铁件及预留孔洞。
中国配管设计

中国配管设计新员工教育方案(案)新事业计划室X XX2004.10.20概要1.对于公司a,重视对员工进行亲切,温暖的,长期战略的教育的建立。
好好地照顾员工b,工作虽然要求很严格,但是这个严如果能说成是认真地工作和责任感就更加正确了。
仔细想一想我们就会觉得到更深的体会。
C,我们公司没有平均主义、努力,进步肯定有结果。
不要总是计较眼前的事情。
2.工作历念a,时时在工作中带着责任感b,一定要对客人守约c,经常站在对立面思考问题,比如,在向公司所取得同时,公司需要什么呢?在工作的时候,客人有什么要求等等。
3.工作方针a,在理解的基础上开展工作。
b,在工作中经常思考,不能随便做决定,不懂不能装懂。
c,一个人无法将工作进行下去的时候,要依靠团队的力量,加强沟通。
d,设计也是一种传达最新信息的手段,资料的整理也是大事,要经常获得最新的资料,使用。
e,确认,再度确认,不能依靠记忆。
和别人的一分钟谈话,能100%记住吗?即使记住了,能100%理解吗?g,设计来源于复制商业,要尽快的向长辈,上司学习技巧。
h,(核对用的)清单是技术信息的集合体。
参照新的清单,更新自己的知识。
i,经常反省错误,整理错误,不要犯低级错误。
错误虽然给工作带来了麻烦,但谁也无法避免错误。
j,沿着错误成长。
(但是同一种类型的错误不要犯三次。
)k.完成工作后,对学过的东西进行总结。
这样我们就能不断的进步。
l,右脑思考,左脑记事(手写),发挥大脑的极限。
m,学习也许是从零开始,但工作是从经验开始的。
经验是提高效益的原动力,是利益的源泉。
4.配管概要a,基本知识:1)配管图的构成·背景:建筑物,机器,建筑用设备,电缆桥架,风管,设备配管……·配管:管,管件,特殊部件,弯头·尺寸,各种名称,注释,管线号,注记·详略土:主视图,轴测详细图,局部剖面*侧面图·主题栏,版本,分发表2)配管图的关连图书·建筑土,机器土,电器*电缆桥架,风管图,设备配管图,·机器配置图,流程图,管道规格,管线表,阀门表,部件图3)配管设计的主要图样·配管图(组合图,详略图,支架位置图)·配管制作图(由名:轴测制作图,可拆卸管道制作图)·支架制作图·操作台架·载荷数据,各种信息画面·热应力分析书,其他分析,计算书4)工作内容:完成以上2)3)的图纸和数据5.制图业务培训(请参照后页步骤以:制图业务)6.整体方针:实物,类型,实际的图样相结合,重视实用性,推进教育。
二次配管工艺

二次配管工艺
二次配管工艺是在建筑物或工业设施内进行管道系统的安装和连接的过程。
它包括以下几个主要步骤:
1. 设计和规划:根据建筑物或设备的要求,进行管道系统的设计和规划,确定管道的走向、尺寸和连接方式等。
2. 材料准备:根据设计要求,采购所需的管道材料,如钢管、塑料管等,同时准备所需的管道连接件、阀门和支架等。
3. 管道安装:根据设计方案,在建筑物或设备内进行管道的安装。
首先,根据设计要求,在墙壁或地面上开设相应的孔洞,以便安装管道。
然后,将管道按照设计的走向进行连接,使用连接件和密封材料进行固定和密封。
同时,根据设计要求,安装阀门和支架等。
4. 检测和测试:在安装完成后,进行管道系统的检测和测试,以确保管道的安装质量。
这包括测试管道的密封性、耐压试验和流量测试等。
5. 完工和验收:当管道系统经过检测并达到设计要求时,进行完工和验收。
这包括对管道系统进行清洁和消毒,以确保其符合卫生要求。
同时,进行相关文件的填写和整理,以备验收和使用。
二次配管工艺的具体步骤和方法可能会因为项目的不同而有所区别,但以上步骤是一般常见的流程。
在进行二次配管工艺时,
需要遵守相关的安全规定和建筑标准,确保工作的质量和安全性。
塔的配管设计(培训资料)

塔的配管设计(培训资料)1 范围2 塔的典型布置3 塔的管口方位设计4 塔的管道布置设计5 塔的配管设计步骤6 注意事项1 范围1.1 塔:这里指的是石油化工企业的气-液或液-液间的传质设备。
常见的塔:精馏塔、吸收塔、解吸塔、萃取塔、反应塔、再生塔、干燥塔等。
塔的结构:板式塔和填料塔应用最为广泛,也有板式+填料的混合型塔,还有折流挡板塔、喷淋塔、卧式塔、鼓泡塔、湿壁塔等。
由于板式塔塔内件结构对管口方位的限制最多,设计以板式塔为主。
1.2 目的使管道设计人员了解塔的主要管道布置和塔的管口方位设计原则,掌握塔的典型配管方法,提高设计水平和工作效率。
1.3 相关标准GB 50160 《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规范》(2008)SH 3011 《石油化工工艺装置布置设计规范》(2011)SH 3012 《石油化工金属管道布置设计规范》(2011)2. 塔的典型布置2.1 单排布置:一般情况下较多采用单排布置的方式,管廊或构架的一侧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塔时,一般中心线对齐,如二个或二个以上的塔设置联合平台时,可以中心线对齐,也可以一边切线对齐。
2.2 非单排布置:对于直径较小、本体较高的塔,可以双排布置或成三角形布置,这样,可以利用平台将塔联系在一起提高其稳定性。
但应注意平台生根构件,采用可以滑动的导向节点以适应不同操作温度的热膨胀影响。
2.3 构架式布置:对直径 DN 不大于 1000 mm 的塔还可以布置在构架内或构架的一边,利用构架提高其稳定性。
2.4 塔的布置应考虑以下各方面的要求:塔的典型布置图12.4.1 管道应布置在塔与管廊或构架之间。
在背向管廊或构架的一侧应留出检修场地和通道,作为空冷器检修和塔安装用的吊车通道最小为5.5m。
塔的人孔、手孔朝向检修区一侧。
2.4.2 塔和管廊或构架的间距为:(1) 塔和管廊立柱之间没有布置泵时,塔外壁与管廊立柱之间的距离,一般为 3m~5 m,不宜小于 3 m,一般在此范围内,设置调节阀组和排水管道与排水井等。
冷却塔配管设计流程及注意事项

冷却塔配管设计流程及注意事项冷却塔配管设计是冷却系统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关系到冷却塔的正常运行与效率。
下面是冷却塔配管设计的流程及注意事项。
流程:1.确定冷却塔的工作要求:首先要明确冷却塔的工作要求,包括冷却介质的温度、流量、压力等参数。
这些参数将直接影响到配管的尺寸和材质选择。
2.确定冷却塔的布置位置:冷却塔应尽量靠近冷却设备,以减少管道长度和压力损失。
同时还要考虑到冷却塔的排放口的位置,便于排放废热气体。
3.确定配管的尺寸和材质:根据冷却介质的流量和压力、管道长度等参数,计算出配管的尺寸。
通常情况下,配管要比进出口管道大一级或两级,以减小流阻。
对于高温和腐蚀介质,应选用耐高温和耐腐蚀的材质。
4.设计配管的平衡管:冷却塔系统中常需设置平衡管,以解决冷却塔系统中的压力平衡问题。
平衡管应满足一定的尺寸和布置要求,以达到平衡压力的效果。
5.确定支撑方式:配管的支撑方式应根据管道的材质、尺寸和重量等因素进行合理设计。
通常情况下,支撑件与管道应保持一定的间隔,以便于维修和检查。
6.设计防震和防腐蚀措施:冷却塔配管在使用过程中常常会受到震动和腐蚀的影响。
因此,在设计过程中应考虑防震和防腐蚀的措施,例如设置防震支架和使用耐腐蚀材料等。
7.进行热力计算:通过热力计算,可以确定配管的流阻、温降和压力损失等参数。
根据计算结果,可以进一步优化配管设计,以提高冷却塔的效率。
8.编制配管图纸:最后,根据上述设计结果,完成配管图纸的编制。
图纸应包括配管的尺寸、材质、支撑方式、防震和防腐蚀措施等信息。
注意事项:1.选择合适的材质:冷却塔配管在工作中常常受到高温和腐蚀的影响,因此选用耐高温和耐腐蚀的材质非常重要。
常用的材质有碳钢、不锈钢、玻璃钢等。
2.减小流阻:配管的流阻会影响到冷却塔的流量和效率,因此要尽量减小流阻。
可以通过合理选择管道的尺寸、增设流阻小的弯头、控制管道的长度等措施来减小流阻。
3.平衡管的设置:冷却塔系统中通常需要设置平衡管以平衡压力,平衡管的尺寸和布置要满足一定的要求,以确保平衡效果。
设计管道及配管规范

设计管道及配管规范引言在工程设计中,设计管道及配管是一个重要的环节。
合理的管道及配管设计能够确保系统正常运行,提高工作效率,减少故障发生。
本文将介绍设计管道及配管的规范,包括管道选材、管道安装、配管布局等方面的内容。
一、管道选材管道选材是管道设计的基础工作,选材合理与否直接影响到管道系统的使用寿命和安全性。
在进行管道选材时,需考虑以下因素:1.介质性质根据介质的特性(如温度、压力、酸碱性等)来选择耐腐蚀、耐高温、耐压的管道材料。
2.环境因素考虑管道所处环境的湿度、温度、腐蚀性等因素,选择适合环境的管道材料。
3.管道尺寸根据管道的流量、压力损失以及管道的结构尺寸来选择适当的管道尺寸。
4.经济性在满足使用要求的前提下,选择成本较低的管道材料。
二、管道安装管道安装是管道工程的重要环节,合理的管道安装能够确保系统的正常运行和安全性。
1.管道布局合理的管道布局能够提高系统的运行效率,并便于管道的维修和检修。
在进行管道布局时,需要考虑以下因素:•管道之间的距离:管道之间应保持一定的间距,以便于安装、维修和检修。
•管道的支撑与固定:管道应采用适当的支撑和固定方式,以确保管道的稳固性。
•管道的坡度:管道应设置适当的坡度,以确保介质能够顺利流动。
2.管道连接管道连接是管道安装的重要环节,合理的管道连接能够确保连接的密封性和强度。
•焊接:对于高压、高温或高要求的管道系统,采用焊接连接方式。
•螺纹连接:对于小口径、低压的管道系统,采用螺纹连接方式。
•弹性连接:对于需要吸收振动和位移的管道系统,采用弹性连接方式。
三、配管规范配管是指将管道与设备、容器等连接起来的工作,合理的配管规范能够提高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1.配管布局配管布局需要充分考虑设备、容器的位置和管道的连接方式,保证流程的合理和紧凑。
2.管道支承管道支承是配管工程的关键环节,合理的支承能够保证管道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支吊架的安装:根据管道的尺寸、重量和材质,选择合适的支吊架,并确保其安全可靠。
配管设计与施工配置分析

进 出 口适 宜的位置加装可拆卸短 管 , 但在 开启部位 , 表前 面 , 仪 机 与设备连接段 , 由设备的振动 引起 的共 振等极 易造成管 口开裂 现
器设备解体检 查时与解体 区无关 的配 管不拆就 不能解 体的 , 不拆 象 , 至造 成设备破坏 , 甚 这就 要求 在支架设 置时要 以最小 的距离 ,
修 。配管 高度 要按检查通道和检修通 道分别设 置 , 妨碍 操作人 架的设置安装要考 虑不 使设 备外壳受力 , 温差 变化 的输配 管不 不 有
员 的 自由行动 , 即使在配 管高 度很 难满 足的条 件下 , 要采 取必 因热胀冷缩而 引起设 备位 移 ; 次对 于一 定管径 , 自重 或介 质 也 其 有
接, 以便于清理 , 是生产允许 的情 况下 , 但 在设 计安装 时除要考虑
1 应 优先 考虑设备从 停止 状态 经过启 动达 到正 常运 行状 态 到接头的处理 , ) 除法兰、 阀门 、 仪表控 制部件 , 有特殊 要求 的配 管如 下, 物料 突然输送 而导致的设备及连接管 道振动 而造成破 坏及采 料浆管螺纹接头 、 快速接头等均应在设计施工时全部焊接连接。 取 的措施 。2 要考 虑上述过程 中的作业 性能 , ) 维护保养 以及在异
只要受外 界 一些振 动 、 水锤 等影 响 要 的辅助措施 , 以防操作 、 检修人员绊 倒等造 成人身 事故 。再 次 , 的重量而下垂或倒 悬 的配 管 ,
为设备检修方便 , 减少与 设备 相连 的不必 要 的管道 拆除 , 在设 备 便引起较大谐振 , 对于成排管道振 动频率叠 加 , 成共振 等 , 其 形 尤
Vo. 7 NO 2 13 . 5 S p. 201 e 1
文章编号 :0 9 6 2 ( 0 ) 50 9 — 2 10 — 8 5 2 1 2 -0 6 0 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配管设计流程新产品立项 ------ ► 接受任务 ------ ►确定初步的基本参数+・方案设计(三维) --------- ►I --- ►性能评审 _________ No_ _____________标准样机制作 ---- ---- *配管设计方案确认 —Y L S■确定基本参数 _____ 配管设计 ________I _ 振动、噪音评审 --------外购件的确认 ------ 试产 -------- ►测试(参照其它相关企业标准执行) No ----------- 计更改 批产[注]:基本参数主要包括:压缩机型号及其附件,充氟量,毛细管,两器参数,单向阀,过滤 器,四通阀,高、低压阀,压力开关控制器,感温套筒,贮液罐等零件规格。
配管设计要求一、配管总体方案设计(1) 全新开发的空调器,在钣金、塑料件结构方案设计的同时,进行配管结构设计 ,充分考虑整体空间的合理分配,以避免配管设计在其它结构方案确定之后,只局限在有限的空间内进行。
(2) 制冷系统以外的结构件已定型的产品,在进行配管设计时,一般不考虑更改其它结构件 ;如果空间不够,配管设计无法实现,再更改其它结构件。
(3) 在满足设计要求的前提下,充分考虑部件的装配工艺和零件的加工工艺要求,而且,首先考虑部件 的装配工艺,其次是零件的加工工艺。
(4) 在原有开发机型基础上设计的配管,在进行配管零部件设计时应考虑其通用性。
】、配管零部件设计:压缩机输出激励的能量主要通过: 压缩机动能、橡胶底脚变形能,配管的动能和变形能四种形式耗试制版本技术文件下发及外协、外购件送样No Lk 完善设计■>试制产品1测试(参照其它相关企业标准执行)Yes・控制版本技术文件下发及外协、Yes散。
为减少配管发生断裂的概率,应尽可能降低配管的刚度,特别是周向和径向刚度,以保证压缩机输出激励的能量主要通过压缩机本体的动能和橡胶底脚变形能的形式耗散掉。
排气管、回气管设计(1) 压缩机排气口,回气口配管直线段因为弯曲存在残余应力,同时因为靠近烧焊部位,材料力学 性能受到影响,所以很容易疲劳断裂。
为削弱上述因素的影响,压缩机排气口,回气口配管弯曲半径尽 可能大一些,以减少此部位残余应力; 同时保证一定直线段, 以减少烧焊给材料力学性能带来的不利影响,长度尽量控制在 35〜80mm 。
(2) 为了减小配管的振动, 一般设计U 形管来达到减小振动的目的。
为了达到良好的减振效果,可能的情况下,使 U 形管的两臂长度尽可能的长一些,也就是使图 1中L1 , L3都尽可能的长一些,并尽可能增大弯曲半径。
如果两臂间跨距一定,即 L2长度一定,且L2长度不是很长的情况下,采用有较大弯曲半径的图 2方式比图1方式要好。
平面内的自由度。
当长 U 形采用图3所示形式两臂跨距较大时换用图 长U 形采用图3结构而在其他位置的水平段上增加弯位以保证水平面内的自由度。
图3 图4(4)配管弯曲半径在小于 30〜40mm 时对其动态响应指标影响较大,弯曲半径越大,响应越好。
另 从加工工艺方面考虑,使用大的弯曲半径,铜管在弯曲半径中的变形减少, 可以减少加工后配管的残余应力,建议在空间允许的前提下,尽可能选用较大的弯曲半径。
⑸ 设计排气管、回气管一般采用壁厚为0.7~1.0mm 的铜管。
欢迎下载(3)保证水平面内有自由度, 特别是只设计一个长 U 形的时候,尽量在水平面内增加弯位以保证该 4所示结构;两臂跨距较小时, 图1 图2(6)为减少冷凝器入口处振幅,在单排冷凝器(主要指流路为一进一出的冷凝器 )输入管设计中,建议设计成“厂”形状的配管,同时与冷凝器杯形口相连的配管直线段不宜过长,建议比半圆管高出》 20mm 。
如图6所示冷凝器输入管结构可以获得比图5所示结构更好的抗振性能。
毛细管作为制冷系统的节流元件, 选用规格及其相应长度(或流量)由性能匹配决定。
弯制毛细管 时,用毛细管绕圆柱模形成圆环状,以达到预定的尺寸。
圆柱模的直径从022到$ 80 (①120),模直径差1mm 变化。
由于弯制工装的特点,设计毛细管的圆环一般设计成左旋结构,并用束紧带或塑包铁丝扎紧,如图7所示。
图7对于冷暖机的辅助毛细管, 如果其两端与单向阀连接, 为了弯制方便,其总长度应不得短于 250mm 。
弯制成型后两端距离为 70mm ,如图8所示。
(7)毛细管设计艺简单、生产效率高,建议使用压口工艺,缩口率较小(<(10)典型的几种配管结构(a)压缩机排气管由于排气管侧的高压气体的冲击容易使排气管产生振动,图8在毛细管结构设计中,考虑到焊接工艺的需要,防止焊接过程将毛细管焊堵,在距离毛细管端部 10~15mm 处增加一圆环墩口,如图 9所示。
毛细管规格© 4 X 3 © 3.6 X 2.4© 3.6 X 2.1© 3.2 X 1.9© 3.2 X 1.7© 2.5 X 1.5© 2.5 X 1.3© 2.2 X 0.9参数D4.54.14.13.73.7332.7在进行蒸发器输入输出管的设计时, 考虑到安装工艺的需要,建议在接头部位的配管直线段输入管 比输出管长100m m ,商用空调除外。
蒸发器输出管组件设计时,考虑到加工工艺的需要,建议按图10的结构设计。
图11中结构不便于 焊接(冷凝器输出管组件也可参考) 如必须使用图11中结构,要保证封口端到最近的焊点距离》30mm(如图11所示)。
图10(9)毛细管过渡管、分液管接管的设计图11在进行毛细管过渡管、 分液管接管的设计时,与毛细管或分液管连接端,考虑到压口工艺较缩口工15% )的可以使用缩口工艺。
所以排气管弯位不应太多,弯位角度不要具体毛细管规格对应的墩口外径如下表:(8)蒸发器输入输出管的设计太大,不提倡使用超过 90。
的钝角弯位,建议只设计一个 U 形管,如图12所示。
A 向展开图图12(b )压缩机回气管由于压缩机回气管口处切向振动较大, 回气管应尽量先向压缩机中心迂回然后再沿周向走管, 13、图14、图15、图16所示。
目前分析结果显示我们传统的形式(图 13所示)并不一定会比 图15、图16所示形式更安全。
图示给出的四种典型结构形式尚无可靠结论孰优孰劣,因此不作推荐优 先选用何种形式。
如图图图1314图15 图16为了保证铜管加工后在弯曲处的壁厚不至于太薄,有足够的强度,压缩机排气管,回气管等振动较大的配管(毛细管除外),弯曲变形较大的配管,一律选用壁厚为0.75mm的铜管。
三、间距设计(1) —般配管与钣金件、塑料件等其它零部件的最小间隙为10 mm (因翅片模具原因,冷凝器输入管与底盘之间距离允许为》 1.5mm);(2) 配管与风叶的最小间隙为20mm;(3) 配管与配管之间最小间隙为10mm。
如果小于10mm时,则应在配管之间加上橡胶或橡胶发泡之类的间隔材料,必要时用束紧带绑牢。
四、配重的设计如果增加了U形管和调整形状仍达不到所需要的较小的固有频率3,在刚度K无法改变的情况下,只有增加质量M来达到减小3的目的。
由于配管本身是一个分布质量振动系统,所以配重的位置与重量都会影响减振效果。
一般建议在U 形管的底部位置配重块(或加防振胶),如图17所示,但真正的配重位置和重量都要靠连机运行实验来确定。
切莫随意确定!否则会适得其反。
在加防振胶时要注意粘贴方向保证其不易脱落。
图17五、通用件设计(1) 设计时,尽量选用现有的制冷系统通用件,通用件可在《企业技术标准》中查找或在三维库中选用。
(2) 在进行分流分配器设计时,为了保证分配器分流比较均匀和稳定,必须要有的垫片。
配管工艺要求1、弯曲半径。
配管的焊接间隙为配管的连接应考虑通过扩口,缩口或打定位点来保证配管连接的一致性配管整改在实验中如果发现压缩机排气管,回气管振动过大,按照下述步骤进行整改:(1)测定排气管和回气管的固有频率,看是否处在共振区。
(2)如果处在共振区,则以降低固有频率为优选措施,具体的可以通过增加长U形,增加长U形的长度,辅之以加装阻尼块来实现。
另外可以考虑用阻尼材料设计一定形状的柔性支撑,例如图18所示形式,并将其固定于底盘等刚性好的部件上。
图18(3) 如果不在共振区,尝试增加质量(配重)来实现减振。
(4) 如以上措施不能奏效,则需以降低管路刚度为指导思想重新设计管路。
配管图纸标准化因为其结构的特殊性,为更好地表达清楚,针对其特点作以下规定: 1 一个弯位用一个视图来表达。
如图 19所示。
图19 图202二个弯位以上呈一个平面,用一个视图就能表达清楚。
如图20所示。
二个弯位以上呈空间状态采用一个主视图加多个向视图的方法来表达,依照以下规定:(1) 各向视图可以省略向视图的名称。
(2) 用粗实线表示管路。
(3) 向视图的方向用细双点划线连接。
相连的管路之间用“ S ”符号来表示断开。
如图 21所示。
配管的制图除符合国家标准外,图213、尺寸及粗糙度符号的标注⑴两端和中间段标注直线段的长度。
⑵标注出实际的弯曲角度,当弯曲角度为⑶标注出空间旋转的角度,当旋转角度为90°或180°时在不引起误会的情况下允许不标注。
90°或180°时在不引起误会的情况下允许不标(4)弯曲半径应在视图或在技术要求上注明。
⑸管端用粗糙度符号“”表示。
如图22所示。
如图23所示。
(6)对于两管口有距离要求时,必须标注出。
其中间段的尺寸用参考尺寸标注。
4、对于特殊的结构,在采用一个主视图加多个向视图来表达不够清楚时,必须按图24的方法逐个表明每两个弯位的平面夹角一一即将公共直线投影成点后表明两线的夹角。
(1) 对于冷暖机上的四通阀部件,在整机装配时阀冷凝器接管要和冷凝器输入管焊接,为防止焊接时的高温沿阀冷凝器接管传导至四通阀,要求阀冷凝器接管的展开总长度不小于150mm.。
(2) 冷暖分体机整机装配时,焊接冷凝器输入管时其焊口与四通阀的位置较近时,为避免四通阀被火焰烧到,设计时保证焊口在垂直高度上与四通阀的中心距离不小于50mm。
(3) 当管端不加工而采用管件的内径与其他管连接时,如$ 9.53 X 0.6与$ 8管之间的连接,必须在管口标注内径尺寸。
(4) 外径为$ 3.2、长度低于300mm的辅助毛细管,为了便于装配,毛细管材料状态应为软态。
(5) 因低压阀接管长短直接影响四通阀的高低、压缩机回气管与压缩机回气口的配合、压缩机排气管压缩机排气口的配合以及阀冷凝器接管与冷凝器输入管的配合,所以设计低压阀接管时,必须标注总高,便于弯管加工时控制总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