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推荐人教版八年级上语文课件 名著导读:《红星照耀中国》 纪实作品阅读

合集下载

八年级语文上册名著导读一红星照耀中国纪实作品的阅读习题名师公开课省级获奖课件新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上册名著导读一红星照耀中国纪实作品的阅读习题名师公开课省级获奖课件新人教版
了解面对逆境,远比如何接受顺境重要得多一般的伟人总是让身边的人感到渺小昨天是张退票的支票积极人格的完善是本,财富的确立是末昨晚多几分钟的准备每一发奋努力的背,必有加倍的赏赐要及时把握梦想,因为梦想一死10、一个人的梦想也许不值钱,但一个人的努力很值钱。11、在真实的生命里,每桩伟业都由信心开始,并由信心跨出第一步。
C
D.书中对毛泽东的描述最为详尽。文中写道,他在生活上是一个很随意、很幽默的人。他甚至当着作者的面抓虱子,让人实在为他的不拘小节而感到惊叹!
【解析】C.有误,斯诺先见到周恩来,后见到毛泽东。
2.在《红星照耀中国》中,有许多令人印象深刻的人物。请写出下列所描述的人物姓名。(1)他是一个大官僚的儿子,祖父曾任清朝大官,父亲是个杰出的教书先生,母亲不同凡俗。他先在南开中学,后在南开大学学会了英语,在战后共产主义运动的影响下,在巴黎帮助组织中国共产党,成了同时在中国成立的这个组织的创建人。他是_______(2)他受审时极其从容,毫不惊慌,身穿灰布棉袍,青布马褂,俨然一共产党领袖之气概。他是_______
谢谢大家
每一个成功者都有一个开始。勇于开始,才能找到成功的路成功源于不懈的努力,人生最大的敌人是自己怯懦每天只看目标,别老想障碍宁愿辛苦一阵子,不要辛苦一辈子积极向上的心态,是成功者的最基本要素生活总会给你另一个机会,人生就像骑单车,想保持平衡就得往前走21:19:48我们必须在失败中寻找胜利10、一个人的梦想也许不值钱,但一个人的努力很值钱。11、在真实的生命里,每桩伟业都由信心开始,并由信心跨出第一步。
毛泽东
贺龙
彭德怀
3.阅读《红星照耀中国》中“别了,红色中国”的片段,回答后面的问题。 然后我转身蹚过溪流,向他们挥手告别,很快骑上马跟着我的小旅队走了。我当时心里想,也许我是看到他们活着的最后一个外国人了。我心里感到很难过。我觉得我不是在回家,而是在离家。 片段中的“我”就是《红星照耀中国》这本书的作者,是____国的__________(填写人名)。请结合整本书阅读,简要分析作为外国记者的作者“我觉得我不是在回家,而是在离家”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教版(部编)八年级上册《《红星照耀中国》:纪实作品的阅读》课件 (共23张PPT)[优秀课件资料]

人教版(部编)八年级上册《《红星照耀中国》:纪实作品的阅读》课件 (共23张PPT)[优秀课件资料]
……
• 他出身于一个怎样的家庭? • 他的童年是怎样度过的? • 他少年时代有着怎样的求学经历? • 他如何从一个知识分子成长为一名共产党人? • 他关于共产党、关于中国革命、关于抗日有哪些著 名的论断?
• 为什么斯诺不自己来整合概述毛泽东的自述? • ......
勇敢无畏、拥有“能叫死人活过来打仗”的极好口才与感召力的贺龙; 50岁放弃家庭、积极投身革命,为苏区教育事业呕心沥血作出突出贡献 的徐特立; 无私无畏,忠于民族的自由解放而放弃个人财富与地位的朱德; 身世不幸、历经坎坷,性格直率、善于驰骋、极富爱心的彭德怀; 英俊和善、忠诚无私,明明有杰出的文学天赋却偏偏投身革命,行动同 知识与信仰完全一致的纯粹知识分子,书生出身的造反者——周恩来; 66个亲人被国民党残忍杀害,被蒋介石称为“文明的一大害”并悬赏10 万的红色窑工、纯无产阶级——徐海东 十来岁的年纪,却能勇敢的与红军并肩作战,敢于和敌人拼刺刀的刚毅 顽强的小英雄——红小鬼 无数自尊自信、爱憎分明、渴望和平与幸福的普通百姓......
每一个人的身上都散发着红星般 耀眼的光芒!
他们是一群团结无畏,为着相同 的目标,怀着坚定的革命信念,力图 挽救国家危亡,甘愿为之付出一切的 国之脊梁。他们的精神像群星一样璀 璨了黑暗的夜空,为祖国和人民带来 了希望与新生!
跟着斯诺去探秘
1、是什么颠覆了作者对红色中国的认知?在这些红色人物身上, 都发生过哪些生动感人的故事?
猜读封面 跳读序言 浏览目录 概知内容
说说你了解到了关于这本书的哪些信息?
阅读提示: 采访的时间?地点?人?事?路线? ……
我们可以多样化呈现阅读成果
作者 采访时间 采访路线 采访对象
采访内容 采访感受
红军战士 2
毛泽东、周恩来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 名著导读 《红星照耀中国》纪实作品的阅读【创新课件】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 名著导读 《红星照耀中国》纪实作品的阅读【创新课件】

拓展探究
《红星照耀中国》纪实作品的阅读
专题一:领袖人物和红军将领的革命之路 示例:朱德 1.外貌形象与言谈举止
“……朱德同志也跟战士们一道去挑粮。他穿着 草鞋,戴着斗笠,挑起满满的一担粮食,跟大家一块 儿爬山。战士们想,朱德同志工作那么忙,还要翻山 越岭去挑粮,累坏了怎么办?大家劝他不要去挑,他 不肯。有个同志就把他那根扁担藏起来。不料,朱德 同志连夜又赶做了一根扁担,并写上了‘朱德记’三 个字……”
拓展探究
《红星照耀中国》纪实作品的阅读
2.出身与家庭 朱德于1886年12月1日出生在一个普通的佃户家
庭,祖籍广东韶关,客家人。其家在“湖广填四川” 时迁移四川仪陇县马鞍场。世代为地主耕种,家境 贫苦。 3.童年的经历
由于家境贫困,朱德自幼便开始劳动,四五岁 时就帮母亲干活儿,八九岁时不但能挑能背,还会 种地,平时除了上私塾,还要挑水、放牛、种地。
纪实作品是记录人与事真实情况的作品,其基本 特点是用事实说话。这类作品,或是记录历史,或是 叙写现实,其内容必须是真实的,不能凭空虚构。阅 读纪实作品,最基本的要求是清楚地把握作品所写的 “事实”。
第一,利用序言、目录等,迅速获得对作品的整 体印象。
第二,边读边注意梳理作品中“事实”的前因后 果、发展线索。不妨追问:作品写了什么人?他们在 什么时间什么地方做些什么?重点突出了什么内容?
1935年1月在遵义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集中全力解 决了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的错误,取消了博古在军 事上的指挥权,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主张,确立了以毛泽 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这次会议挽救了党、挽救 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拓展探究
《红星照耀中国》纪实作品的阅读
专题二:关于长征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名著导读《《红星照耀中国》课件(共34张PPT)可编辑全文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名著导读《《红星照耀中国》课件(共34张PPT)可编辑全文

: 工作经历
曾任欧美几家报社驻华记者、通讯员
北平燕京大学新闻系讲师
又任《每日先驱报》和美国《星期六晚邮报》驻华战 地记者
代表作品: 《红星照耀中国》
2024/11/16
文本讲读之
“红星知识竞赛”
形式 知识竞赛 组队 10大组 竞赛 规则 先举手抢得答题机会,答错不扣分,答对
一题加1分。
• 1.《红星照耀中国》的作者是( 美 )国 记者 ( 埃德加.斯诺 )。《红星照耀中国》 为了在国民党统治区出版方便,曾易名
——
红 星 照纪

耀作 品
中的 阅 读

学习目标
• 1.浏览目录,了解作品的写作顺序和主要内容, • 2.选读书中报道人物的任意章节,了解人物故事
,激发学生阅读整本书的兴趣。 • 3.了解红军长征,初步感受红军的精神。
2024/11/16
作者名片
姓名: 埃德加.斯诺
国籍: 美国
: 职业 驻华记者、通讯员 大学讲师
2024/11/16
• (一)坚定理想信念。理想信念是人们对未来的向往和追 求,是其世界观和政治立场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是 确立人生价值取向的最高准则。理想信念一旦形成,就会 成为支配人们行动持久的精神动力。
• (二)树立集体主义价值观。长征精神就是人民利益、国 家利益、民族利益高于一切,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全 局利益高于局部利益的精神。
2024/11/16
自主+合作
示例
• 阅读《造反者》选段46页—53页:
1.圈画梳理周恩来的这段经历。
2.除了让你了解了关于周恩来的事实之 外, 你读到作者对周恩来什么样的态度?
• 周恩来,1898.3.5出生于一个官僚家庭。

名著导读 《红星照耀中国》纪实作品的阅读——八年级上册语文课件

名著导读 《红星照耀中国》纪实作品的阅读——八年级上册语文课件

评人物形象。
示例一:毛泽东,他的财物只有一卷铺盖,几件随身衣物,
伙食同每个人一样,在退学后到湖南省立图书馆坚持自学,研读
群书,由此可以看出他生活俭朴、勤奋好学等品质。
示例二:周恩来,第一次与作者见面时用英语打招呼,为他
规划采访行程,揽着红小鬼的胳膊在乡间散步,体现出周恩来平
易近人、热心周到的品格。
课堂检测
《红星照耀中国》纪实作品的阅读/
(2021·山西)从经典作品中汲取精神营养可以使你成为拥有信念 的人。以上是小光和小辉同学分享的“读书笔记”,请你从摘录 (一)(二)中任选其一,将表格中画横线处空缺的内容补充完整。
读书笔记
埃德加·斯诺说,这些革命青年们使本书描写的故事活 着。从中我们可以约略窥知,使他们变得不可征服的那种精 摘录(一) 神,那种信念,那种力量,那种热情。
纪实作品是记录人与事真实情况的作品,其基本 特点是用事实说话。这类作品,或是记录历史,或是 叙写现实,其内容必须是真实的,不能凭空虚构。阅 读纪实作品,最基本的要求是清楚地把握作品所写的 “事实”。
第一,利用序言、目录等,迅速获得对作品的整 体印象。
第二,边读边注意梳理作品中“事实”的前因后 果、发展线索。不妨追问:作品写了什么人?他们在 什么时间什么地方做些什么?重点突出了什么内容?
民族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的最高表现,
是保证我们革命和建设事业走向胜利的强大精神力
量。
拓展探究
《红星照耀中国》纪实作品的阅读/
3.当代青少年如何传承长征精神 我们要始终以革命先辈为榜样,更好地继承和弘
扬长征精神,珍惜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坚定报国之 志,扬起理想的风帆。当遇到困难时,我们要勇敢面 对,百折不挠,要学会在失败与挫折中磨炼自己坚强 的意志。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要继续发扬革命先辈 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做到吃苦在前,享 受在后,将长征精神作为我们成长历程中永远的宝贵 财富。我们要把长征精神发扬光大,脚踏实地,遵纪 守法,团结友爱,甘于奉献,奋发图强,开拓进取。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名著导读红星照耀中国:纪实作品的阅读课件新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名著导读红星照耀中国:纪实作品的阅读课件新人教版
名著导读 《红星照耀中国》:纪 实作品的阅读
一、了解这本书 1. 读完《红星照耀中国》,请你向同学们简述这本 书的主要内容。
示例:这是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的不朽名 著,一部文笔优美的纪实性很强的报道性作品。作者 真实记录了自 1936 年 6 月至 10 月在我国西北革命 根据地(以延安为中心的陕甘宁边区)进行实地采访 的所见所闻,向全世界真实报道了中国和中国工农红 军以及许多红军领袖、红军将领的情况。毛泽东和周 恩来是斯诺笔下最具代表性的人物形象。
2.《红星照耀中国》曾经改名为《西行漫记》,这 是为什么?
1937 年 10 月,《红星闪耀中国》一书在伦敦出版。 当时作者正在被日本控制的上海,想要在国内公开出 版是不可能的。但在中共地下组织的帮助下,经过修 改,将书名改为《西行漫记》作为掩护出版。不到几 个月就轰动了国内外华侨并重印发行多次。直到现 在,虽然不再用这个隐晦的名字,但为了保证初版的 本来面目,现在的重印本仍采用这个名字。
二、走近领袖人物 3.请讲述你印象最深的一位领袖人物的革命历程。 示例:周恩来是一个大官僚家庭的儿子,从小就表现 出突出的文学天赋,但他在民族觉醒的时期里受的教 育,使他的兴趣从文学转到了别的地方去了。第一次 革命以后,周恩来便被卷到了社会革命运动中。他在 南开大学学会了英语,受到了“开明的”教育,1919 年学生运动中,他作为学生领袖,遭到逮捕。后来他 去了法国,回国后与孙中山会和,准备发动国民革命。 并于 26 岁被任命为著名黄埔军校的秘书。
作者在选取人物相关的资料上,并没有大段生 硬地引用他们的经历、职务和政治观念,而是更多 地选取了一些非常生活化的细节,使年轻时期的毛 泽东形象更丰满,让人感觉更可信。
三、感受万里长征 5. 请阅读下面几则材料,概括一下什么是“长征 精神”。 材料一:过草地时,一位在战斗中刚刚入党的警卫 员,为了抢救陷入泥沼的文件箱,献出了年仅 18 岁的 生命。当他渐渐沉下去的时候,手里紧紧攥着一块银圆, 这是他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交党费。长征中,这样的事 情几乎天天都有,然而队伍每天都在顽强地向前,向 前……

八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课件-名著导读《红星照耀中国》 纪实作品的阅读

八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课件-名著导读《红星照耀中国》 纪实作品的阅读

4. 他貌不惊人——一个沉默谦虚、说话轻声、 有点饱经沧桑的人,眼睛很大(“眼光非 常和蔼”这是大家常用的话),身材不高, 但很结实,胳膊和双腿都像铁打的一样。 ( 朱德 )
二、斯诺进入红区采访的四个月的时间里, 他对红色中国有了怎样的认识?
预言“红色中国”最后一定会获得胜利。
比赛结束
专题展演分享
传记等多种文体。《红星照耀中国》记录 的是斯诺通过采访、对话和实地考察得来 的“事实”,是当时“红色中国”正在发 生着的“现实”,而在今天读者看来则是 已经成为过去的“历史”。这是一部“用 事实说话”的杰出作品。
把握作品所写事实
阅读纪实作品,最基本的要求是清楚 地把握作品所写的事实。请同学们快速阅 读教材第66—67页内容,然后探讨如何阅 读纪实作品。
3. “有三本书特别深地铭刻在我的心中,建 立起我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我一旦接受 了马克思主义对历史的正确解释以后,我 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就没有动摇过。”这 “三本书”是《_共__产__党__宣__言_》《_阶__级__斗__争_》 《社会主义史》。
4. 初遇毛泽东,床铺上放着毛泽东的随身 衣物和铺盖卷,还有那时算得上奢侈品 的__蚊__帐__。
阅读之后,我们又用了一个周的时间 准备,相信各个小组都已经跃跃欲试,急 于分享你们的阅读成果。下面就开始我们 活动展示课的第二环节,专题展演分享。
内容梳理组分享 【示例】
有人说人生其实就是一场旅行,旅行 就是体味不同的人生。斯诺冲破层层阻碍, 来到陕北采访,实际上就是一场人生的旅 行,他不仅解开了心中的谜团,而且体味 到了不同的人生。我们组负责内容梳理, 现在就由我来为大家展示:
问题清单: 1.作品写了什么人?他们在什么时间、什么地
方做些什么?作品中重点突出了什么内容? 2.中国共产党及红军是如何绝处求生的?其生

人教版八年级上语文精品课件 名著导读_《红星照耀中国》 纪实作品阅读

人教版八年级上语文精品课件 名著导读_《红星照耀中国》 纪实作品阅读

作者
资料收集
1937年10月,《西行漫记》(直译应为《红星照耀中国》) 由戈兰茨公司第一次出版,在世界引起巨大轰动。1938年12月18日 上海复社翻译出版中译本时,由于当时抗日战争已经开始,考虑到 联合统一战线等情况,书名改为《西行漫记》。尽管这样,在国民 党统治下的中国,该书还是成了一部禁书。《红星照耀中国》是一 部文笔优美的纪实性很强的报道性作品。作者真实记录了自1936年 6月至10月在我国西北革命根据地(以延安为中心的陕甘宁边区)进行实
通过这段经历,斯诺对中国的认识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 高度。他发现了一个“活的中国”,对普通中国百姓尤其 是农民即将在历史创造中发挥的重要作用作出了正确的预 言,他发现了隐藏在亿万劳动人民身上的力量,并断言中 国的未来就掌握在他们手中。
主题思想
《红星照耀中国》描绘了中国共产党人和红军战士 坚韧不拔、英勇卓绝的伟大斗争,以及他们的领袖人物 的伟大而平凡的精神风貌。在本书中,斯诺探求了中国 革命发生的背景、发展的原因。他判断由于中国共产党 的宣传和具体行动,使穷人和受压迫者对国家、社会和 个人有了新的理念,有了必须行动起来的新的信念。斯 诺用毋庸置疑的事实向世界宣告: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 的革命事业犹如一颗闪亮的红星不仅照耀着中国的西北, 而且必将照耀全中国,照耀全世界。
(3)我所了解的苏维埃。要求结合原著,说清楚苏区的创建、政治、经济、 教育、文化、外交、生活等,可以综合各方面说,也可以只讲其中一方面。
(4)难忘的西北之旅。要求以斯诺的口吻,讲述在红色苏区采访的主要经 历、感受,要有具体的、最难忘的人、事或场景。
(5)魅力四射的报告文学——以《红星照耀中国》为例。可以从 人物刻画、环境描写、多角度叙事手法、叙议结合等角度出发。
3.举行读书汇报会。选择其中一个主题,作主题发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通过这段经历,斯诺对中国的认识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 高度。他发现了一个“活的中国”,对普通中国百姓尤其 是农民即将在历史创造中发挥的重要作用作出了正确的预 言,他发现了隐藏在亿万劳动人民身上的力量,并断言中 国的未来就掌握在他们手中。
主题思想
《红星照耀中国》描绘了中国共产党人和红军战士 坚韧不拔、英勇卓绝的伟大斗争,以及他们的领袖人物 的伟大而平凡的精神风貌。在本书中,斯诺探求了中国 革命发生的背景、发展的原因。他判断由于中国共产党 的宣传和具体行动,使穷人和受压迫者对国家、社会和 个人有了新的理念,有了必须行动起来的新的信念。斯 诺用毋庸置疑的事实向世界宣告: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 的革命事业犹如一颗闪亮的红星不仅照耀着中国的西北, 而且必将照耀全中国,照耀全世界。
意思即 (
3.《红星照耀中国》真实记录了自1936年6 月至10 月在中国西
北革命根据地 (以延安为中心的陕甘宁边区)进行实地采访的
所见所闻,向全世界真实报道了中国和中国工农红军以及许
多红军领袖、红军将领的情况。(毛泽东)和 周恩来

)是斯诺笔下最具代表性的人物形象。
4.材料阅读理解题 。
材料: 埃德加·斯诺在《红星照耀 中国》一书中写道:“不论我们对这一事 件的动机及政治背景作何评论,都必须承 认这一点,在西安进行的这场军事政变时 机抓得很好,执行得也十分利落。这场军 事政变,使中国最终站到了即将来临的世 界反法西斯斗争一边。
作者
资料收集
1937年10月,《西行漫记》(直译应为《红星照耀中国》) 由戈兰茨公司第一次出版,在世界引起巨大轰动。1938年12月18日 上海复社翻译出版中译本时,由于当时抗日战争已经开始,考虑到 联合统一战线等情况,书名改为《西行漫记》。尽管这样,在国民 党统治下的中国,该书还是成了一部禁书。《红星照耀中国》是一 部文笔优美的纪实性很强的报道性作品。作者真实记录了自1936年 6月至10月在我国西北革命根据地(以延安为中心的陕甘宁边区)进行实
4.读后感写作指导。首先选择自己感受最深的、最有话可说的一个 点,可以是红军中的一个人,一个故事,或者战争与生活的一个场 景,或者共产党的战略、战术,作为读后感的切入口;接着确定读 后感的中心,画出思维导图或者写作提纲;然后当堂写出自己感受 最深的那个片段;课后扩充成篇。
主要内容
《红星照耀中国》(Red Star Over China)是美国著名记 者埃德加•斯诺的不朽名著,一部文笔优美的纪实性很强的报 道性作品。作者真实记录了自1936年6月至10月在中国西北革 命根据地(以延安为中心的陕甘宁边区)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 所闻,向全世界真实报道了中国和中国工农红军以及许多红军 领袖、红军将领的情况。毛泽东和周恩来是斯诺笔下最具代表 性的人物形象。
(1)斯诺所说的“这场军事政变”指的是什么? 发动者是 谁?
西安事变(或双十二事变);张学良、杨 虎城。 (2)这场军事政变的动机是什么?其结果怎 样?
总结
这节课,咱们从序言和目录入手,对《红星照耀中 国》这部书进行了初步探究,了解作者的创作过程,也 学习了读书的基本方法。同学们能回顾一下咱们学到的 读书方法吗? 读题目,猜其内容;读序言,观其大略; 读目录,抓其精要;读正文,探其究竟。 这节课我们对 这部书只是粗知皮毛。课堂上留下的许多疑问,还有待 于课后读书解决。
2.《长征》专题导读。结合原著,划出红军的长征路线图,依次写下红军牺 牲的人数、主要故事,了解红军长征的起因、经过、结果;探讨长征胜利 的根本原因、意义,理解长征精神的内涵,学习 “读长征,探原因,悟 精神”的方法;并在此基础上,结合时代背景,理解整本书的主题思想: 共产党及其领导的红军,宛如一颗颗光华璀璨、熠熠闪亮的“红星”,照 耀在中国的土地上,给中国,给亿万人民以新的希望。
训练
1.《红星照耀中国》又名(《 西行漫记》 )是美(

国著埃名德记加·斯诺
者(
)的不朽经典名著。 作为第
一部向世界介绍
和传播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历程的图书,它在英语世界获得
了轰动性影响,是一部文笔优美、纪实性很强的报道性作品,
被誉为研究中国革命的,经典的百科全书。
2.《红星照中耀国中共国产》党是犹一如部一经颗典闪的亮新的闻红纪星实照作耀品着。中这国本书名的
(3)我所了解的苏维埃。要求结合原著,说清楚苏区的创建、政治、经济、 教育、文化、外交、生活等,可以综合各方面说,也可以只讲其中一方面。
(4)难忘的西北之旅。要求以斯诺的口吻,讲述在红色苏区采访的主要经 历、感受,要有具体的、最难忘的人、事或场景。
(5)魅力四射的报告文学——以《红星照耀中国》为例。可以从 人物刻画、环境描写、多角度叙事手法、叙议结合等角度出发。
3.举行读书汇报会。选择其中一个主题,作主题发言:
(1)我最喜欢(敬佩)的红军。将领或战士皆可,要求 结合原著,说 清楚人物的主要经历、主要性格或品质,并说清楚这个人物带给你的启示、 感受;
(2)我心中的长征。可以从宏观的视角解读,也可以从微观的视角观察; 可以用理性的方式分析我对长征的认识,可以用感性的方式抒发我对长征 的情感……
地采访的所见所闻,该书绝大部分素材来自作者采访的第一手资料,向全 世界真实报道了中国和中国工农红军以及许多红军领袖、红军将领的情况。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阅读
1.阅读目录,了解作品的主要内容及写作思路,激发阅读整本书的兴趣;选 读报道人物事迹的任意章节,了解人物的故事,初步感受红军的精神,学 习 “读故事,知人物,解谜团”的方法。
埃德加·斯诺
• 《红星照耀中国》(Red Star Over China)曾译名《西行漫记》,是美 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的不朽名著 ,一部文笔优美的纪实文学作品。作 者真实记录了自1936年6月至10月在 中国西北革命根据地(以延安为中心 的陕甘宁边区)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 所闻,向全世界真实报道了中国共产 党和中国工农红军以及许多红军领袖 、红军将领的情况,并根据采访梳理 了长征的脉络。毛泽东、周恩来、朱 德、彭德怀等是斯诺笔下最具代表性 的人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