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星照耀中国》名著导读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名著导读《红星照耀中国》教案

5.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如对比、排比、设问等,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6.结合课文,讨论新时代背景下如何传承和发扬红军精神。
二、核心素养目标
1.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培养对名著的阅读兴趣,提升文学鉴赏能力;
2.增强学生的历史意识,通过学习红军长征历程,了解中国革命史,培养家国情怀;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红军长征的历史意义和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红军长征精神相关的实际问题。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角色扮演活动,模拟红军长征的场景,体会红军的艰辛与勇气。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名著导读《红星照耀中国》教案
一、教学内容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名著导读《红星照耀中国》教案,教学内容主要包括:
1.《红星照耀中国》名著背景及作者简介;
2.红军长征的历程及意义;
3.课文节选分析,包括:红军长征的艰难困苦、革命领袖的形象、革命根据地的建设、革命精神的力量;
五、教学反思
在本次教学活动中,我尝试将《红星照耀中国》这一章节的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结合,引导他们理解红军长征的精神内涵。从教学过程来看,我觉得有几个方面值得反思和改进。
首先,关于导入新课环节,我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生活中的困难与挑战,但感觉这一环节还可以更加生动有趣。今后可以考虑运用多媒体手段,如播放红军长征相关的视频、图片等,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到红军长征的艰辛。
-在修辞手法的教学中,教师应通过对比句子的改写、排比句式的创作等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技巧。
名著导读《红星照耀中国》教学课件(共26张PPT)

下节课预告
THANKS
感谢您的观看。
教学评估
05
CHAPTER
课堂互动
分组讨论《红星照耀中国》中的主题和人物形象,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作品内涵。
小组讨论
小组讨论后,每组选派一名代表上台发言,分享讨论成果,促进全班交流。
小组代表发言
小组之间互相评价发言内容,引导学生客观评价他人观点,提高批判性思维能力。
小组互评
பைடு நூலகம்
小组讨论
学生回答
鼓励学生积极回答问题,表达自己的见解,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主题探讨
红军与人民群众的关系
革命信仰
纪实文学的写作手法
埃德加·斯诺采用纪实文学的写作手法,深入红军基层,采访了众多红军将领和普通战士。这种写作手法使得作品具有高度的真实性和可信度,为学生提供了一个了解红军和革命历史的独特视角。
生动的叙述和刻画
埃德加·斯诺在《红星照耀中国》中运用生动的叙述和刻画,使得红军战士的形象栩栩如生。这种写作技巧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感受红军的精神风貌。
课程安排
第三章:长征的起点(4学时)
介绍红军长征的起因、过程和重要意义。
讲述红军的起源、发展历程和主要领导人。
课程安排
01
02
04
课程安排
第四章:长征的胜利(4学时)
分析长征胜利的原因、历史意义和影响。
第五章:结语(2学时)
对作品进行总结评价,引导学生思考作品对当今社会的启示。
03
02
CHAPTER
《红星照耀中国》概述
美国著名记者,出生于美国密苏里州,毕业于密苏里大学新闻学院。他于上世纪三十年代来到中国,深入了解中国的社会和政治情况,并写下了多部关于中国的著作。
八年级语文人教部编版(上册)名著导读《《红星照耀中国》课件(共34张PPT)

2024/8/27
自主+合作
示例
• 阅读《造反者》选段46页—53页:
1.圈画梳理周恩来的这段经历。
2.除了让你了解了关于周恩来的事实之 外, 你读到作者对周恩来什么样的态度?
• 周恩来,1898.3.5出生于一个官僚家庭。
• 曾就读于南开中学,南开大学三年都是奖学金维持生计,成 绩优异。
• 1919年在天津参加五四运动,遭逮捕,关了一年监牢。
2024/8/27
6.《红星照耀中国》共( 12)篇,请将篇目说出来
第一篇 探寻红色中国 第三篇 在保安 第五篇 长征 第七篇 去前线的路上 第九篇 同红军在一起 第十一篇 回到保安
第二篇 去红都的路 第四篇 一个共产党员的由来 第六篇 红星在西北 第八篇 同红军在一起 第十篇 战争与和平 第十二篇 又是白色世界
: 职业 驻华记者、通讯员 大学讲师
: 工作经历
曾任欧美几家报社驻华记者、通讯员
北平燕京大学新闻系讲师
又任《每日先驱报》和美国《星期六晚邮报》驻华战 地记者
代表作品: 《红星照耀中国》
2024/8/27
文本讲读之
“红星知识竞赛”
形式 知识竞赛 组队 10大组 竞赛 规则 先举手抢得答题机会,答错不扣分,答对
2024/8/27
七律.长征
毛泽东
•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2024/8/27
讨论与思考
• 4.当代青少年该如何传承长征精神?
长征精神的内涵:乐于吃苦,不惧艰难的革命 乐观主义;勇于战斗,无坚不摧的革命英雄主 义;重于求实,独立自主的创新胆略;善于团 结,顾全大局的集体主义。为了救国救民、不 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牺牲的精神; 长征精神是中华民族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民 族精神的最高表现,是保证我们革命和建设事 业从弱小走向强大的精神力量。
名著导读《红星照耀中国》备课讲稿

第十章 战争与和平 讲述红色中国的少年们耐心、勤劳、聪
明、努力学习,代表着中国的希望,讲述共 产党为建立统一战线所做的努力以及革命领 导人朱德极其杰出的领导才能和个人魅力。
第十一章 回到保安 讲述了在敌人封锁下的保安地区,红军
在延安,斯诺同毛泽东、周恩来等进行了 多次长时间的谈话,搜集了二万五千里长征第 一手资料。此外,他还实地考察,深入红军战 士和老百姓当中,口问手写,对苏区军民生活、 地方政治改革、民情风俗习惯等作了广泛深入 的调查。四个月的采访,他密密麻麻写满了14 个笔记本。当年10月底,斯诺带着他的采访资 料、胶卷和照片,从陕北回到北平,经过几个 月的埋头写作,英文名《红星照耀中国》、中 文译名为《西行漫记》的报告文学终于诞生。
丰富多彩的生活。讲述了俄国对于红色中国 的影响以及德国顾问李德指挥作战时出现的 失误及其原因。
第十二章 又是白色世界 详细记述了“西安事变”的具体经
过、结果,以及对形成抗日民族统一战 线的积极影响。并分析了中国社会革命 运动的复杂社会背景、面临挑战及其终 将取得胜利的原因。
片段赏析
片段一: 从1924年春至1927年国共关系破裂之前,
斯诺用毋庸置疑的事实向世界宣告: 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革命事业犹如一颗 闪亮的红星不仅照耀着中国的西北,而且 必将照耀全中国,照耀全世界。
内容梗概
第一章 探寻红色中国
讲述作者对红色世界的好奇,开 始深入苏维埃红区的冒险,去探究苏 维埃共和国、红军、共产党的秘密。 并且讲述了张学良和杨虎成与共产党 达成一致搞日协议的原因和经过。
士兵们追赶我并且强迫几个农民一同搜寻。 好几次,他们走到很近的地方,有一两次 近得我几乎可以碰到他们,可是不知怎样 地没有发现我,虽然有七八次我抛却希望, 觉得一定再要被捕了。最后,到了日暮的 时候,他们不搜寻了。”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第三单元名著导读《红星照耀中国》名著导读教案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长征精神相关的实际问题,如如何在困难面前保持乐观、团结等。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角色扮演活动。学生们扮演红军战士,模拟长征途中的某个场景,体验长征的艰辛。
五、教学反思
在本次《红星照耀中国》的名著导读教学过程中,我深感学生对长征这段历史的兴趣和好奇心被充分激发。通过导入新课环节的问题,我发现学生们能够迅速投入到对长征精神的探讨中。然而,我也注意到在讲授过程中,对于长征精神的深入理解,部分学生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在教学过程中,我尝试运用案例分析、重点难点解析等方法,帮助学生理解长征的历史意义和长征精神的内涵。从学生的反应来看,这些方法起到了一定的效果,但仍有一部分学生对这部分内容理解不够透彻。为此,我计划在今后的教学中,进一步增加互动环节,让学生更多地参与到课堂讨论中,以提高他们的理解力。
实践活动环节,学生分组讨论和角色扮演活动进行得如火如荼。学生们在讨论中积极发表自己的观点,通过角色扮演活动,他们更能体会到长征的艰辛。但同时,我也发现部分学生在讨论时过于依赖教材,缺乏独立思考。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加强对学生思考能力的培养,引导他们从多角度分析问题。
学生小组讨论环节,我注意到学生们在讨论长征精神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时,能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提出有价值的观点。这表明学生们具备一定的思辨能力和实践意识。但在讨论过程中,我也发现部分学生表达能力有待提高。因此,我计划在接下来的教学中,多组织一些口语表达训练,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识记并理解作品中的重要历史事件、人物形象及象征意义,如长征、毛泽东、周恩来等。
名著导读《红星照耀中国》知识点整理及练习

名著导读《红星照耀中国》知识点整理及练习一、文学常识埃德加·斯诺(1905—1972),美国著名新闻记者、作家。
他出生于美国密苏里州堪萨斯城的一个贫苦家庭,年轻时当过农民、铁路工人和印刷学徒。
大学毕业后,从事新闻工作。
斯诺于1928年到达上海,担任《密勒氏评论报》的助理编辑,之后兼任纽约《太阳报》和伦敦《每日先驱报》的特约通讯员。
1930年以后,他为采集新闻,遍访中国主要城市以及日本、朝鲜等国家。
1936年6月,斯诺访问陕甘宁边区,写了大量通讯报道。
他的一生中,除了为欧美报刊写通讯稿以外,还完成了11本著作,其中绝大部分和中国有关。
他的《红星照耀中国》,又称《西行漫记》,是一部享有盛誉的报告文学作品。
1972年,斯诺因病在瑞士日内瓦逝世,遵照其遗愿,其一部分骨灰葬在中国,地点在北京大学未名湖畔。
《红星照耀中国》(《西行漫记》) 是他的不朽名著,是一部文笔优美、纪实性很强的报道性作品,被誉为“研究中国革命的经典的百科全书”。
书中以毋庸置疑的事实向全世界宣告: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红色革命事业犹如一颗闪亮的红星,不仅照耀着中国的西北,而且必将照耀全中国。
二、内容概要《红星照耀中国》主要讲述了作者斯诺自1936 年 6 月至 10 月在中国西北革命根据地(陕北根据地)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客观地向全世界报道了中国共产党、红军以及许多共产党领袖、红军将领的真实情况。
其中毛泽东和周恩来是斯诺笔下最具代表性的人物。
体裁:纪实性很强的新闻作品。
一条主线:访问“红色中国”。
大概内容:和红军有关的人和事,和中国革命有关的事。
全书共12篇,分别为:“探寻红色中国”“去红都的道路”“在保安”“一个共产党员的由来”“长征”“红星在西北”“去前线的路上”“同红军在一起”“同红军在一起(续)”“战争与和平”“回到保安”和“又是白色世界”。
第一篇探寻红色中国讲述作者对红色世界的好奇,作者开始深入苏维埃红区,去探究苏维埃共和国、红军、共产党的秘密。
名著导读《红星照耀中国》ppt课件

分享个人阅读心得体会
鼓励学生分享自己在阅读《红星 照耀中国》过程中的感悟、收获
和体会。
可以从故事情节、人物形象、语 言风格等方面入手,谈谈自己对
名著的理解和认识。
通过分享交流,拓展学生的视野, 增进其对名著的理解和喜爱。
思考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红星照耀中国》中的历史经验、人物精神等应用到自己的实际生活中。
内涵价值丰富,包括对于历史、 政治、文化等多个领域的深刻 思考和启示。
艺术手法运用及效果分析
采用了生动的叙述和描写手法, 将历史事件和人物形象栩栩如生
地呈现在读者面前。
运用了对比、夸张、讽刺等多种 修辞手法,增强了作品的表现力
和感染力。
通过细腻的心理描写和环境渲染, 深入刻画了人物性格和内心世界,
学者研究者
建议采用批判性阅读的方式,对书中的历史事件 和人物进行深入剖析,挖掘其内在的逻辑和联系, 形成自己的见解和观点。
提高阅读效率和质量建议
制定阅读计划
根据自己的时间和阅读速度,制定合理的阅读计划,确保能够按 时完成阅读任务。
注重阅读笔记
在阅读过程中,及时记录自己的感悟、疑问和重点内容,有助于 加深对书籍的理解和记忆。
名著导读《红星照耀中国》 ppt课件
CATALOGUE
目 录
• 作品背景与作者简介 • 故事情节与人物形象 • 主题思想与艺术特色 • 社会影响与评价观点 • 阅读方法与建议 • 思考题与课堂互动环节
01
CATALOGUE
作品背景与作者简介
时代背景及创作动机
时代背景
20世纪30年代,中国正处于抗日战争时期,国内形势严峻,民族危机深重。
06
2024-2025学年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名著导读名著导读 《红星照耀中国》复习题(含答案)

2024-2025学年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名著导读《红星照耀中国》专题复习《红星照耀中国》作者:埃德加•斯诺(美国记者)《红星照耀中国》为了国民党统治区出版方便,曾易名《西行漫记》它是忠实描绘中国红色区域的第一本著作书中向世界宣告: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红色革命犹如一颗闪亮的红星,不仅照耀着中国的西北,而且必将照耀全中国。
《红星照耀中国》题目中“红星”象征着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红色革命。
《红星照耀中国》特指共产党反帝反封建的社会革命,有明显的赞誉意味。
红星照耀中国主要人物分析姓名出身外貌(原文)性格毛泽东出身农民,父亲原是一个贫农,克勤克俭,后来渐渐富裕起来。
父亲管教严格,母亲是个心地善良的妇女。
为人慷慨厚道,随时愿意接济别人,可怜穷人。
面容瘦削、看上去很像林肯的人物,个子高出一般的中国人,背有些驼,一头浓密的黑发留得很长,双眼炯炯有神,鼻梁很好,颧骨凸出。
一个非常精明的知识分子的面孔。
他是一个生活简朴;刻苦努力,精明博学;勇于反抗,勇敢无畏;质朴纯真,真诚老实,平易近人;自尊心极强的人。
周恩来大官僚家庭。
祖父曾任清朝大官,父亲是个杰出的教书先生,母亲不同凡俗,是个博览群书的妇女。
他个人清瘦,中等身材,骨骼小而结实,尽管胡子又长又黑,外表上仍不脱孩子气,又大又深的眼睛富于热情。
面目英俊,身材苗条,像个姑娘。
他是一个温和文雅;忠心耿耿;吃苦耐劳;不折不挠;头脑冷静,善于分析推理,讲究实际经验的人。
有一口流利的英语朱德出生于1886年四川仪陇县马鞍场村子里,是穷苦的佃农。
他貌不惊人,沉默谦虚,说话轻声,有点饱经沧桑。
眼睛很大,眼光非常和蔼。
身材不高,但很结实,胳膊和双腿都像铁打的一样。
他是一个天性温和、爱护部下、平易近人;爱好广泛;负责,诚实可靠;聪明睿智,经验丰富的人。
贺龙他的父亲是哥老会的一个领袖,把名望传给了贺龙,因此贺龙在年轻时就闻名湖南全省。
(宴会上面对枪声面不改色)大个子,像只老虎一样强壮有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录
第一篇 探寻红色中国 第二篇 去红都的道路
第七篇 去前线的路上 第八篇 同红军在一起 第九篇 同红军在一起(续)
第三篇 在保安
第十篇 战争与和平
第四篇 一个共产党员的由来 第十一篇 回到保安
第五篇 长征
第十二篇 又是白色世界
第六篇 红星在西北
再读目录
还有几十篇和无名的红色战士、农民、工人、 知识分子所作的对话,从这些对话里面,读者 可以约略窥知使他们成为不可征服的那种精神, 那种力量,那种欲望,那种热情。——凡是这 些,断不是一个作家所能创造出来的。这些是 人类历史本身的丰富而灿烂的精华。
——《一九三八年年中译本作者序》
小结
猜读法 速读法 批注法
选读
选读书中报道人物事迹的任意章节
要求:速读,疏理人物的主要经历,标注 最让你感动的故事或细节,摘录作者评 论人物的关键词,写下你的感受。 (写在便利贴上)
示例
人物:周恩来 主要经历:出身官僚家庭……组织大罢工…… 最让我感动的故事或细节:第()页第( )自然段 作者评论:造反者…… 我的感受:周恩来,带给我太多的震撼和感动……
浏览目录,说一说,这本书主 要写了哪几方面的内容?
红星照耀中国
红军?
谜
共产党?
苏维埃?
关于红军
造反者(45) 贺龙二三事(54) 红军旅伴(61) 苏维埃掌权人物(68) 一个共产党员的由来(115)
彭德怀印象(269) 为什么当红军(274) 红色窑工徐海东(304) “红小鬼”(339) 关于朱德(355)
名著导读 《红星照耀中国》
纪实作品的阅读
一个特殊的年代
铜墙铁壁 新闻封锁
未解之谜
红军? 苏维埃? 共产党的政策?
有这样一个人
冲破国民党严密的封锁线 四个多月的实地考察 14本密密麻麻的笔记本 30卷胶卷 第一个向世界报道了红军长征的消息
有这样一本书
中国 万千青年 走上革命之路 加拿大 白求恩 毅然奔赴抗日前线
红 色 中 国 解
谜
之 旅
解题:
1927年8月1日南昌起义,中国工农革命军 成立(翌年改名中国工农红军),其红色军旗 上印有一枚嵌有镰刀锤子的白色五角星,红军 的帽子带有一枚红色的五角星。之后,红星由 红军扩展,逐渐成为共产党的象征。
红星照耀中国,即共产主义之光照耀中国。
猜一猜
内容? 顺序?
读目录
读目录,知思路,明内容阅读全文,继续解谜
红星照耀中国
红军?
谜
共产党?
苏维埃?
阅读规划
阶段
任务
要求
第一阶段(9 月 2 日 -22 日 )
阅读全书
边读边画,寻找谜底。
1.划出红军的长征路线图,
第二阶段(9 月23日-10月 9日)
《长征》专题 阅读
依次写下牺牲人数、重要 事件,了解红军长征的起 因、经过、结果;探讨长 征胜利的根本原因、意义。
我的感受:周恩来,带给我太多的震撼与感动。
为了共产主义的理想,他毫不犹豫地背弃了大
官僚家庭,投身火热的学生运动,身陷牢狱;他怀着坚 定的革命决心,走到素无接触的工人阶级当中,成功组 织了大罢工!他在南方苏区,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 用步枪、机枪、铁锹对抗国民党的轰炸机、坦克装甲车! 他身患重病,九死一生,却从不承认失败,始终不屈不 挠!始终满怀信心!始终冷静谨慎!始终亲切温和!始 终愉快乐观!
分享交流
我喜欢的人物: 主要经历: 最让我感动的故事或细节: 作者评论: 我的感受:
人物:周恩来
示例
主要经历:出身官僚家庭—就读南开中学、大学—领导
学生运动—帮助创建共产党—任职黄埔军校—组织大罢
工—组织“八一”起义—在南方艰苦斗争—长征。
最让我感动的故事或细节:第52页第2自然段
作者评论:纯粹的知识分子、书生出身的造反者
他,既是共产党的主要领导,又是红军普通的一员! 他的身上,闪烁着红军特有的精神!
从字面上讲起来,这一本书是我写的。这 是真的。可是从最实际主义的意义来讲,这些 故事却是中国革命青年们所创造,所写下的。
.
这一本书的一大部分也不是我写的,而是 毛泽东、彭德怀、周恩来、林伯渠、徐海东、 徐特立、林彪这些人——他们的斗争生活就是 本书描写的对象——所口述的。此外还有毛泽 东、彭德怀等人所作的长篇谈话,用春水一般 清澈的言辞,解释中国革命的原因和目的。
2.搜集长征的相关资料。
阅读规划
阶段 任务
要求
第三阶段 ( 10 月 10 日 -10 月 29日)
举行读书 汇报会
1.选择一个主题发言:①我最 喜欢(敬佩)的红军;②我心 中的长征;③我所了解的苏维 埃;④难忘的西北之旅;⑤探 究报告文学的艺术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