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星照耀中国》名著阅读

合集下载

13 专题十三 名著阅读《红星照耀中国》

13 专题十三 名著阅读《红星照耀中国》

1.有人说:“生活之所以前进,是因为有希望在,没了希望,绝望就会把生 命毁掉。”请结合下面任意一部名著的情节,谈谈你对这句话的认识。
A.《骆驼祥子》 B.《红星照耀中国》 C.《朝花夕拾》
示例:希望能让人勇敢地活下去,即使面对恶劣环境的挑战,也勇往 直前,绝不退缩。《红星照耀中国》中,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开 始了艰苦卓绝的长征。过草地的过程中,红军要面对陷入沼泽泥潭失去 生命的危险,要忍饥挨饿,吃青稞面、野草根,甚至用树皮、皮带充饥。 在这种艰难的条件下,红军战士克服困难,不怕牺牲,团结互助。因为 战士们心中有革命的信念,充满希望。
2.下列语句是作者在《红星照耀中国》中对不同人物的描述与评价,依次填入横线上
的人物,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D )
是个大个子,像只老虎一样强壮有力。他已年过半百,但仍很健康。据说,地
主士绅听到他的名字都要闻风逃跑,哪怕有南京军队重兵驻守的地方也是如此,因为
他以行军神出鬼没著称。
大公无私,唯一的个人衣服,就是一件用缴获的降落伞做成的背心。他为这
件战利品而孩子气地得意,可见其率真豁达。
是大官僚家庭的儿子,曾就读南开中学、南开大学,并在法国、英国、德国
学习,并组织了上海罢工、八一起义等革命活动。
A.朱 德 贺 龙 彭德怀
B.毛泽东 贺 龙 周恩来
C.毛泽东 朱 德 张学良
D.贺 龙 彭德怀 周恩来
【解析】此题属于基础能力训练,考查对名著人物性格特点、身份背景及经历的熟 悉程度。根据第三段表述可知是周恩来,排除A和C;第一段表述很明显是带兵打仗 的将领,排除B项,所以选D项。
【解析】此题属于高阶思维训练的发现运用类,在“探索”主题学习 活动中考查名著内容并总结探索方法。首先要熟悉三部名著内容及了 解作者,再在三个环节基础上总结探索方法。分析作者的探究方法, 结合具体作品内容,探究方法所达到的效果。

《红星照耀中国》名著阅读题

《红星照耀中国》名著阅读题

以下是《红星照耀中国》名著阅读题:1.《红星照耀中国》的作者是_______,题目中的“红星”指的是_______。

2.请简要概述《红星照耀中国》中的一段情节或事件,并分析其意义或影响。

3.在《红星照耀中国》中,作者采访了多位红军将领,请列举其中两位,并简述他们的特点或事迹。

4.请分析《红星照耀中国》中作者斯诺如何通过细节描写刻画人物形象。

5.请探究《红星照耀中国》在当代的启示和意义。

参考答案:1.埃德加·斯诺;中国共产党和红军2.红军长征:在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红军被迫进行长征。

长征过程中,红军克服了重重困难,如跨越了人迹罕至的草地、征服了巍峨险峻的大山等。

最终,红军胜利完成了二万五千里长征,为中国革命保存了有生力量,开创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3.徐海东:他是一位英勇善战的红军将领,曾率领红军取得了多次战斗胜利。

他对自己要求严格,对部下却十分关心,是一位有情有义的将领。

毛泽东:他是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和领导人之一,具有卓越的领导才能和深邃的思想。

他善于总结经验,提出了许多具有战略意义的理论,对中国革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4.作者通过细节描写刻画人物形象,如描写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等,使人物形象更加生动具体。

例如,在描写毛泽东时,作者通过描写他的外貌、语言和行动,展现了他平易近人、生活朴素的特点。

5.《红星照耀中国》在当代的启示和意义在于:一方面,它让我们了解了中国革命的历史和艰辛,让我们更加珍惜当下的幸福生活;另一方面,它也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和启示,让我们更加坚定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同时,《红星照耀中国》中所展现出的红军将士的英勇无畏和顽强奋斗精神也激励着我们在面对各种困难和挑战时,要不忘初心、坚定信念、勇往直前。

《红星照耀中国》名著阅读训练题(含答案)

《红星照耀中国》名著阅读训练题(含答案)

《红星照耀中国》名著阅读训练题(含答案)一、填空题1、“这时,突然出现了一个清瘦的青年军官,长着一脸黑色大胡子的他走上前来,用温文尔雅的口气向我打招呼:‘哈喽,你想找什么人吗?’”他是用英语讲的,这个人物是。

2. 埃德加·斯诺于1936年6 月到苏区临时首都 (今陕西志丹县)采访了毛泽东并搜集到有关红军长征的第一手资料后约20天后斯诺一行到达红军西方野战军司令部所在地——(今宁夏同心县)受到红军的热烈欢迎。

、聂荣臻、左权等人在一个场院上为他们举行了欢迎大会。

3.《西行漫记》的作者于1905年出生在美国密苏里州堪萨斯市,是家中三个孩子中最小的一个。

他于1928年来华,曾任欧美几家报社驻华记者、通讯员。

1933年4月到1935 年61936年6月斯诺访问陕甘宁边区,4.“蒋介石悬赏八万元要的首级,可是在他的司令部门前,只有一个哨兵。

我到屋子里以后看到里面很干净,陈设非常简单。

土炕上挂的一顶,是唯一可以看到的奢侈品。

炕头放着两只铁制的文件箱,一张木制的小炕桌当作。

哨兵向他报告我到来的时候,他正伏案在看电报。

”5. 《红星照耀中国》作为第一部向世界介绍和传播和的图书,它在英语世界获得了轰动性影响,是一部文笔优美、纪实性很强的报道性作品,被誉为研究中国革命的经典的百科全书。

6.1937年10月英国伦敦维克多·戈兰茨公司第一次出版该书书名为《》在世界引起巨大轰动。

1938年2月在上海出版中译本时由于当时抗日战争已经开始考虑到联合统一战线等情况书名改为《》。

7. 埃德加·斯诺于抗日战争爆发后又任《》和美国《》驻华战地记者。

1942年离开中国。

新中国成立后曾三次来华访1972年2月15日因病在日内瓦逝世。

遵照其遗愿其一部分骨灰葬在中国地点在未名湖畔。

8.书中对的描写最为详尽,文中写到他是一个很有幽默感的人,也是一个很不讲究外在的一个人。

让人实在为他不拘小节的程度感到惊叹。

9、“我家分成两‘党’。

名著阅读《红星照耀中国》

名著阅读《红星照耀中国》

经纬 交织
2
红军长征——不朽的战斗史诗
无论你对红军战士和他们的政治立场 有什么看法,但是不能不承认,他们的长 征是世界军事史上伟大的业绩之一。
在某种意义上来说,这次大规模的转 移是历史上最盛大的武装寻回宣传。
经纬 交织
不畏艰难、勇于冒险的精神,勇往直前 的英雄气概和坚定不移的共产主义信仰。
2
红军长征——不朽的战斗史诗
贺龙
揭秘 红色中 国人物
他是个大个子,像 只老虎一样强壮有 力。
威望高、口才好,英 勇善战,有极高的军 事才能,急躁而又谦 虚。
1、传说贺龙用一把菜刀在湖南建立了一个 苏区 。 2、不止一次把一个地方的哥老会全部兄 弟收编进红军 。 3、他参加共产党后,一直忠于党,从来 没有违反过党的纪律。他总希望别人提出 批评,留心听取意见。 4、行军神出鬼没 。
3 细腻描写,塑造理想的朝圣者
我记得有一、二次当他讲到已死的同志或回忆到少 年时代湖南由于饥荒引起的大米暴动中发生死人事件的 时候,他的眼睛是润湿的。
我的妻子和我的妹妹,还有我的兄弟毛泽民、毛泽 覃两个人的妻子和我自己的儿子,都被何键逮捕。我的 妻子和妹妹被杀害了。
2 对比突出,塑造正气的革命家
在陕北,毛泽东住的是窑洞,陈设极其简单。还穿 着打补丁的衣服,吃的是小米饭,辣椒土豆丝,生活十 分简朴。蚊帐可谓是唯一的奢侈品。毛泽东做了十年的 红军领袖,无数次的没收了地主官僚和贪官的财产,但 他自己所有的财务仅仅是一卷铺盖和几件随身衣物。
揭秘 红色中 国人物
2 对比突出,塑造正气的革命家
主要人物 杨虎城
周恩来 贺龙 林彪 毛泽东 刘志丹 徐特立 彭德怀 徐海东 朱德
蒋介石、张学良
5 说一说:对序言的理解

2020年中考语文专项复习——名著阅读《红星照耀中国》

2020年中考语文专项复习——名著阅读《红星照耀中国》

2020年中考语文专项复习——名著阅读《红星照耀中国》【作者简介】埃德加·斯诺,于1905年出生在美国密苏里州堪萨斯市,于1928年来华,曾任欧美几家报社驻华记者、通讯员。

1933年4月到1935年6月,斯诺同时兼任北平燕京大学新闻系讲师。

1936年6月斯诺访问陕甘宁边区,写了大量通讯报道,成为第一个采访红区的西方记者。

【作品导读】《红星照耀中国》,原名《西行漫记》,是一部文笔优美的纪实性很强的报道性作品。

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真实记录了自1936年6月至10月在我国西北革命根据地( 以延安为中心的陕甘宁边区)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

作者通过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徐海东、贺龙、彭德怀等以及广大红军战士、农民、工人、知识分子的接触交往,了解了革命根据地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生活各方面的真实情况,准确、鲜明、生动地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和工农红军的斗争业绩。

毛泽东和周恩来是作者埃德加·斯诺笔下最具代表性的人物形象。

1.采取“实录对话”的方式,写出各种各样个性不同的人物形象。

2.真实生动的场景再现。

3.叙述里随处都穿插着精辟的议论,揭示了事物的本质和意义。

4.以客观报道形式,融自传和传记于一体。

5.叙述主线和时断时续的副线纵横曲折交错进行。

6.擅长于从叙述事实中流露自己的观点,表明自己的爱憎。

【主题透视】《红星照耀中国》是一部血的历史图册,它可以让我们知道,中共及其军队所经受的苦难、牺牲。

《红星照耀中国》的另一魅力,在于描绘了中国共产党人和红军战士坚韧不拔、英勇卓绝的无产阶级革命精神,以及他们的领袖人物的伟大而平凡的精神风貌。

作者从多个方面展示了中国共产党为民族解放而艰苦奋斗和牺牲奉献的崇高精神,瓦解了种种歪曲、丑化共产党的谣言。

书中以毋庸置疑的事实向全世界宣告: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红色革命犹如一颗闪亮的红星,不仅照耀着中国的西北,而且必将照耀着全中国。

【阅读感悟】读完《红星照耀中国》,我了解了“中国共产党”这五个字在“建设”时的艰巨,中国共产党在决策上的精明与谨慎,中国共产党在每次战斗中的艰苦与战术上的精湛。

【附答案】《红星照耀中国》名著知识点与巩固练习

【附答案】《红星照耀中国》名著知识点与巩固练习

《红星照耀中国》名著阅读练习学校:姓名:班级:学号:1.(11分)根据你对《红星照耀中国》的阅读理解,回答下列问题。

(1)《红星照耀中国》又名《》,作者是____________,题目中“红星”象征着。

(9分)(2)他惊奇地发现,在贫瘠的中国西北部,竟聚集了中华民族的精华。

作为美国的新闻记者,他在华采访的主要地点应是( )(2分)A、西安B、吴起镇C、瑞金D、延安2.(16分)阅读下列内容,按要求回答问题。

这时我发现戴着厚玻璃近视眼镜的交通处长李克农在笑我。

他扯扯我的袖子,对我说:“你可以叫他‘小鬼’,或者可以叫他‘同志’,可是,你不能叫他‘喂’。

这里什么人都是同志。

这些孩子是少年先锋队员,他们是革命者,所以自愿到这里来帮忙。

他们不是佣仆。

他们是未来的红军战士。

”(1)选文细节反映出红军内部的什么特点?请写出作品中能表现出这一特点的其他两个情节。

(8分)(2)请写出一个与上一题两个情节不相关联的其他人物,并结合作品中有关此人物的情节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

(8分)3.(8分)阅读下面的语句,按要求作答。

(1)上面语句中的“他们”被埃德加·斯诺亲切地称为“”。

(3分)(2)孔子云:“勇者无惧。

”请结合你对书中“他们”事迹的阅读体会,谈谈对“勇者”的理解。

(5分)4.(15分)结合《红星照耀中国》的阅读,完成下列两项任务。

任务一:赏析选文,体会特点。

(7分)(1)任选一项作答。

A.结合“内容呈现”中加点部分,简析纪实作品的特点。

B.结合“内容呈现”的第①段,写出作者隐含的立场或态度。

任务二:表达观点,感受精神。

(2)《红星照耀中国》中写到:“四川军队大概从来没有见过这样的战士——这些人当兵不只是为了有个饭碗,这些青年为了胜利而甘于送命。

他们是人,是疯子,还是神?迷信的四川军队这样嘀咕。

”你认为红军是人,是疯子,还是神?请结合整本书阅读,阐述你的观点与理由。

(8分)《红星照耀中国》名著阅读答案1.(11分)(1)《西行漫记》埃德加·斯诺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红色革命(2) D(填空题每题3分,选择题2分)2.(16分)(1)(8分)这一细节展现红军内部人与人之间的平等关系。

2024年九年级语文中考名著阅读突破第5部 《红星照耀中国》(课件)

2024年九年级语文中考名著阅读突破第5部  《红星照耀中国》(课件)

建议重温本书中的重点篇目和精彩片段,整体掌握《红星照耀中国》 主题思想、人物形象和艺术特色。
带着问题阅读 14.斯诺不仅采访红军领袖、红军战士,也采访了普通民众,结合原 著,分析斯诺为什么想要和苏区的村民交谈?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①了解红军受到百姓支持的原因;②通过对比,侧面体现出红军对于 百姓的关爱。采用了“口述实录”的新闻叙事方法,避免自己在选择和解 释上可能出现的失实,使作品更具客观性;③通过与苏区农民交谈可从多 角度了解红军真实情况,避免以偏概全,使作品更具真实性。
12.当时的人们为什么欢迎红军甚至参加红军?(第十篇 第一章)
①红军对待人们好,不打骂人; ②红军代表贫苦人们的利益; ③红军反抗剥削、解放穷人; ④红军是革命的军队,打地主和反抗帝国主义。
建议阅读《红星照耀中国》的第十一篇。这是本书最后一篇,可采用 默读的方式阅读,结合所学的历史知识感受西安事变的过程和影响,理解 斯诺关于中国革命的论述和判断。
专题一:领袖人物和红军将领的革命之路 1.有学者评价说:在斯诺的笔下,这些中国革命家“有理想有情怀, 有非凡的魅力,但又有人间的味道”。请结合原著内容举例分析他们的 “非凡的魅力”体现在哪。 示例:毛泽东“非凡的魅力”:①他质朴纯真,说话平易,生活简 朴,身体素质佳,博览群书,涉猎广泛,一丝不苟,不知疲倦;②果决有 魄力,是位天才的军事和政治战略家;③同时他又是一个感情深邃,爱军 爱民的共产党人领导。
15.用一种标点符号来比喻《红星照耀中国》,并简要说明这样比喻 的理由。(100字左右)
示例:《红星照耀中国》是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写的纪实作品。这 本书仿佛是一个红色的感叹号,向全世界揭开了中国共产党不怕牺牲、信 念坚定、自强不息的精神面貌。书中描写的红军战士冒着生命危险飞夺泸 定桥的情景,就像是在铁索桥上写下的感叹号;还有,爬雪山时,战士们 克服物资缺乏和天气恶劣的困难,取得最后胜利的英勇行为,更是在川藏 边界写下了惊人的感叹号。

名著阅读《红星照耀中国》练习(含答案)

名著阅读《红星照耀中国》练习(含答案)

名著阅读《红星照耀中国》练习一一、选择题1.斯诺惊奇地发现,在贫瘠的中国西北部,竟聚集了中华民族的精华。

作为美国的新闻记者,他在华采访的主要地点应是( )A.西安B.吴起镇C.瑞金D.延安2.美国人埃德加·斯诺是较早向世界报道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的外国记者。

1937年10月,其西北革命根据地采访录《红星照耀中国》在英国出版,引起世界轰动。

1938年2月,该书在上海发行的中文版却更名为《西行漫记》,其改名原因最有可能是( )A.凸显延安的抗战中心地位B.准确界定采访活动的区域C.便于该书在中国顺利发行D.遵循新闻采访的中立原则3.下列对《红星照耀中国》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本书是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的不朽名著,他于1936年6月至10月对中国西北革命根据地进行了实地考察,根据考察所掌握的第一手材料完成了写作。

B.作品实际写了两个层面的事实:一是作者采访“红色中国”的过程,二是“红色中国”的历史、现状和未来。

C.这部作品的意义,在于书中不仅记录了考察所得的第一手资料,而且深入分析和探究了“红色中国”产生、发展的原因,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做了客观的评价。

D.为了在国民党统治区出版方便,作品曾易名为《长征》,它通过一个外国人的所见所闻,客观地向全世界报道了共产党和红军的真实情况,使西方人第一次了解到中国共产党人的真实生活。

4.下列对《红星照耀中国》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红星照耀中国》,又名《西行漫记》,是一部文笔优美、纪实性强的作品,作者是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

B.《红星照耀中国》描绘了中国共产党人和红军战士坚忍不拔、英勇卓绝的伟大斗争画卷,展示了他们伟大而平凡的精神风貌。

C.《红星照耀中国》不仅在政治意义上取得了极大的成功,而且在报告文学创作的艺术手法上也成为同类作品的典范。

D.埃德加·斯诺在《红星照耀中国》中唯独对长征表达了鄙夷之意,断言长征实际上是一场决策上的失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红星照耀中国》名著阅读练习题
一、选择题1. 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在《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写道:“在某种意义上讲,这次大迁移是历史上最大的一次流动的武装宣传。

”文中的“大迁移”是指( D )
A、国民革命军北伐
B、朱、毛红军会师井冈山
C、北方少数民族南迁
D、中国工农红军万里长征
2. 美国记者斯诺在《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写道:“在某种意义上讲,这次大迁移是历史上最大的一次流动的武装宣传。

”文中的“武装宣传”是指(C )
A、国民革命军出师北伐,扩大了革命影响东征
B、太平天国北伐、,打
击了中外反动势力
C、工农红军的万里长征,成为“革命的播种机”
D、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开辟了革命根据地
3. 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的《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以纪实性手法向西方国家大量介绍了红色中国以及红军长征的事迹,一度风靡全世界。

2017 年是红军长征胜利( D )
A、51 周年1936
B、61 周年
C、71 周年
D、81 周年
4. 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在《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写道:“冒险、
探索、发现、勇气和胆怯、胜利和狂喜、艰难困苦、英勇牺牲、忠心耿耿,这些千千万万青年人的经久不衰的热情,始终如一的希望,令人惊诧的革命乐观情绪,像一把火焰,贯穿着这一切,他们无论在人力面前,
或者在大自然面前,上帝面前,死亡面前,都绝不承认失败。

” 这是斯诺对以下哪一事件的评价(B )
A、五四运动
B、红军长征
C、北伐战争
D、抗日战争
5. 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在《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写道:“在某种意义上
讲,这次大迁移是历史上最大的一次流动的武装宣传。

”文中的“大迁移”是指( D )
A、国民革命军北伐
B、朱、毛红军会师井冈山
C、北方少数民族南迁
D、中国工农红军万里长征
二、填空题
1. 《红星照耀中国》又名《》是国著名记者
的不朽名著,是一部文笔优美的纪实性很强的报道性作品。

作者真实记录了在中国西北革命根据地(以延安为中心的陕甘宁边区)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向全世界真实报道了中国和中国工农红军以及许多红军领袖、红军将领的情况,先后被译为二十多种文字,几乎传遍了全世界。

2.红军给战士规定了三条简明的纪律是:行动听指挥;;打土豪要归公。

3.在《苏维埃的掌权人物》《一个共产党员的由来》中,我读到了年届不惑
的。

他的童年、在长沙的日子、革命的前奏、国民革命时期、苏维埃运动、红军的成长,不仅呈现了他,而且呈现了红军的成长历史。

我还读到了书生出身的“造反者”
,他是大官僚家庭的儿子,先后就读南开中学、南开大学;先后
在法国、英国、德国学习,先后组织了上海罢工、,是党的创建人,是著名的革命组织者……无私地忠于一种思想,从不承认失败的不屈不挠的精神,都包含在这个红军创建者的故事之中。

4.在《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还有很多令人印象深刻的人物。

一家被灭
口66人、让斯诺懂得“阶级斗争”的红色窑工;人生五十始的教育委员,还有平均年龄在25岁以下的强渡大渡河的英雄们,觉得别人整天唱歌花费太多时间的电气专家,参加了二万五千里长征的16岁的江西老表,已经64岁自称是年纪最大的红军战
1、毛泽东认为中国人民能够消耗和打败日本军队的三个条件是什么?
答:一,中国结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第二,全世界结成反日统一战线;第三,目前在日本帝国主义势力下受苦的被压迫的各国人民采取革命行动。

2、简要叙述红军长征的经过。

答:红军一共爬过18 座山脉,渡过24 条河流,经过12 个省份,占领过62 座大小城市,突破10 个地方军阀军队的包围,开进和顺利穿过6 个不同的少数民族地区。

3、简述《西行漫记》一书的主要内容。

答:是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的不朽名著,一部文笔优美的纪实性很强的报道性作品。

作者真实记录了自1936 年6 月至10 月在我国西
北革命根据地(以延安为中心的陕甘宁边区)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向全世界真实报道了中国和中国工农红军以及许多红军领袖、红军将领的情况。

毛泽东和周恩来是斯诺笔下最具代表性的人物形象。

4、简述斯诺从李长林口中得到的贺龙印象。

答案要点:①贺龙是个大个子,像只老虎一样强壮有力。

他已年过半百,但仍很健康。

他不知疲倦。

②贺龙对有钱人的仇视,据说,如果贺龙还在二百里外的地方,地主士绅都要闻风逃跑,哪怕有南京军队重兵驻守的地方也是如此,因为他以行军神出鬼没著称。

5、简述《西行漫记》一书中斯诺的彭德怀印象?
答:①乐观、豁达、勇敢的精神品质。

②彭德怀大公无私,他唯一的个人衣服,就是这件用缴获的降落伞做成的背心。

他为这件战利品而孩子气地得意,表现了他率真的个性,作者是很欣赏的。

③“兔子一般窜
了出去” ,抢先到达山顶,不仅表现彭德怀身体健康、动作敏捷,还
体现了他作为一名统率大军的指挥员不失活泼、天真的个性。

6、朱德妻子康克清眼中的丈夫的性格是什么?
答:一、天性极端温和;二、对一切大小事情都十分负责;三、喜欢跟一般战斗员生活打成一片,经常和他们谈话。

7、朱德的特殊战术。

答:1)能跟战士共同生活,密切接触,因而获得他们的信任;2)作战不管大小,事前要查勘地形,精密计划一切;3)细心处理一切,亲自领导部队;4)坚持要从一切角度对敌人的阵地有清楚的了解。

8、红军的11 项纪律有哪些?
答:1.行动听指挥;2 不拿贫民一点东西;3 打土豪要归公;4 上门板;
5 捆铺草;
6 对老百姓要和气,要随时帮助他们;
7 借东西要还;
8 损坏东西要赔;
9 和农民买卖要公平;10 买东西要付钱;11 要讲卫生,盖厕所离住家要远。

9、简述一下周恩来走上革命的历程?
答:“周恩来是一个大官僚家庭的儿子,从小就表现出突出的文学天赋。

但他在民族觉醒的时期里受的教育,使他的兴趣从文学转到了别的地方去了。

第一次革命以后,周恩来便被卷到了社会革命运动中去。

他在南
开大学学会了英语,受到了“开明的”教育,1919 年学生运动中,他作
为学生领袖,遭到逮捕。

后来他去了法国,回国后与孙中山会和,准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