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自然资源学原理期末考试复习资料
自然资源学概论复习题

《自然资源学概论》复习题绪论一、名词解释自然资源学自然资源综合考察自然资源综合评价二、问答题1、自然资源学的特点2、自然资源的研究内容3、试述世界和中国自然资源学的发展阶段及其特点三、填空题1、自然资源学的特点有综合性和区域性。
2、自然资源学的发展历程可以划分为、、、。
第一章自然资源学的特性一、名词解释自然资源二、问答题1、试论自然资源的概念2、试述自然资源的特点3、试论自然资源按循环周期长短的分类问题4、试论自然资源按构成要素的分类问题三、填空题1、自然资源研究有三大方向,即、和。
对自然资源概念的认识,地理学方向强调自然资源是,生态学方向强调自然资源是,经济学方向强调自然资源具有。
2、按照赋存条件可以将自然资源分为资源和资源2类;按照构成要素可以分为资源、资源、资源、资源和资源5类;按照在自然环境中的循环周期长段可以分为资源和资源2类。
第二章矿产资源一、名词解释矿产资源矿产资源评价储量表内储量表外储量品位工业品位边界品位剥离系数(剥采比)夹石剔除厚度二、问答题1、试述矿产资源的特点2、试述矿产资源按评价内容的分类3、试述矿产资源按地质工作的阶段的分类4、矿产资源评价的一般程序5、矿产资源的保护的主要内容三、填空题1、衡量矿产资源数量的指标是,储量按照工业上的可开采利用程度可分为和2类。
2、衡量矿产资源质量的指标是品位,其中划分矿石和围岩的称为,划分具有工业利用价值矿石和暂不具有工业利用价值矿石的称为。
3、矿产资源保护的主要内容有和2项,其中前者的主要途径有和2个;后者有、、寻找代用品、和5个。
第三章气候资源一、名词解释气候资源光电转换光化转换光能利用率(光化转换效率)临界温度积温学说光合生产潜力光温生产潜力光温水(气候)生产潜力二、问答题1、气候资源的特点2、气候资源的作用3、图示并说明“热箱式”平板集热器的基本组成4、太阳能电池的特点5、提高光能利用率的途径6、≥0℃、≥10℃及其以上持续期的农业意义7、≥10℃活动积温的意义8、积温的用途三、填空题1、为提高太阳能的利用率,人们通常通过一定途径将太阳光能转换为其他能量形式,常用的有转换、转换和转换3种转换类型。
自然资源学复习重点

1、自然资源的概念。
是指人类可以利用的、自然生成的物质和能量,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物质基础。
主要包括土地、水、矿产、生物、气候和海洋六大资源。
3、试述自然资源的基本属性及其意义。
①稀缺性(指其相对于人类的需要在数量上的不足)意义:迫使人们不断发掘新资源,寻求替代资源,人类在开发利用资源时必须从长计议,绝不能只顾眼前利益,掠夺式卡发资源,要珍惜一切自然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资源②整体性(对资源的开发利用要充分利用其整体性特点,做到资源综合开发利用和综合科学管理)③地域性④多用性(任何一种资源都有多种功能、多用途、多效益特性)⑤动态性(指自然资源的质量和数量特征)⑥社会性意义:不断发展科学技术,发展经济,提高资源利用率,发现新能源替代资源)4、解释概念:光能生产潜力:在热、水、CO2等外界环境条件和作物的群体结构、长势、以及农业技术措施等都处于最适宜状态时,由作物的光合效应所形成的群体最高产量。
光温生产潜力:在农业生产条件得到充分保障,水分、CO2供应充足,其他环境条件最适宜情况下,农作物在当地光温条件下所能达到的最高产量。
气候生产潜力:在当地实际光、温、水作用下,在其他条件均处于最适宜时,单位面积内农作物的最高产量。
5、干热风的概念:是指春末夏初出现的一种高温、低湿并常伴有一定风力的天气。
类型:高温低湿型、雨后热枯型。
防御措施:1、营造农田防护林网和林带是防御干热风的战略性措施,他可降低田间风速和温度、增加农田空气相对湿度。
2、适时灌溉可天界农田水热状况,有利于小麦生理机能的正常进行,增强灌浆速度,减轻干热风的危害。
3、配置抗干热风的优良品种,进行作物布局调整。
4、化学防御措施5、运用综合农林技术措施,如改革种植制度、调整播期、合理施肥。
6、我国气候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的措施。
合理利用:1、东部季风地区已建成优质高产的粮棉油果林等商品基地;2、西北干旱区水资源的有限性与农牧业发展方向 3、西南部低纬高原地形地貌的复杂性,因地制宜的发展农林牧业生产。
自然资源学复习资料

自然资源学复习资料导言自然资源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对于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自然资源学作为研究自然资源的学科,涉及广泛的学科领域,包括地质学、生物学、气象学等。
本文将对自然资源学的基本概念、分类和管理等内容进行综述,以供自然资源学的复习资料。
一、自然资源的概念自然资源是指自然界中人类所需的各种物质和能源,包括土地、水源、矿产资源、能源资源等。
自然资源的特点是其存在于自然界中,具有一定的稀缺性和非再生性。
人类通过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满足自身的生产和生活需要。
二、自然资源的分类1. 土地资源:土地是人类最基本的生存空间,包括农田、林地、草地等。
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对于农业、工业和城市建设都至关重要。
2. 水资源:水是生命之源,人类的生产和生活都离不开水。
水资源包括地下水和地表水,其中地表水又包括河流、湖泊和水库等。
3. 矿产资源:矿产资源是地壳中储量丰富的矿石和地下资源,包括金属矿产和非金属矿产。
矿产资源对于工业、建筑和能源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4. 能源资源:能源资源是指能够提供能源的物质,包括化石能源(煤炭、石油、天然气)、核能和可再生能源(太阳能、风能、水能等)。
能源资源的利用对于人类的发展至关重要。
三、自然资源的管理自然资源的合理管理是确保其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以下是几个重要的管理原则:1. 可持续利用:自然资源的利用应以可持续发展为原则,即在满足当前需求的同时,不破坏未来世代的利用权。
2. 保护与恢复:对于易受破坏的自然资源,应加强保护措施,如林木保护、水资源保护等。
对于已遭受破坏的自然资源,应采取适当的恢复措施。
3. 法律和政策:通过制定相关的法律和政策,明确自然资源的管理权责,加强对违法行为的打击,保障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
4. 国际合作:自然资源的管理是全球性的挑战,各国应加强合作,分享经验与技术,共同应对自然资源管理的问题。
结论自然资源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其合理利用和管理对于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自然资源学期末复习提纲

《自然资源学》期末考试复习题1、关于自然资源问题的论争(代表人物、代表作、观点…)p12悲观派(马尔萨斯主义者):代表人物:罗马俱乐部代表作:《增长的极限》观点:如果目前这种趋势继续下去,世界将变得更加拥挤,污染会变得更加严重,更多资源将耗竭或退化;由于富者愈富,贫者愈穷,这将引起严重的政治和经济骚乱;战争的威胁亦会增加乐观派(丰饶论者):代表人物:西蒙代表作:《没有极限的增长》观点:如果目前这种趋势继续下去,经济增长和技术进步将造成一个并不拥挤,污染较少,资源更加富有的世界;在这个世界中,大部分人都会更加健康,寿命更长,物质财富也更多2、我国自然资源的基本特点ppta)自然资源总量大,类型齐全b)人均资源量少c)资源空间分布不均衡,资源组合结构不匹配d)资源质量不一3、我国面临哪些自然资源稀缺方面的挑战ppt(粮食安全、矿产资源危机、生物多样性减少、资源承载力、资源开发的环境影响)1)粮食生产有四个特点:i.一是粮食单产稳定略增,2005年我国粮食单产为309.4公斤/亩,比上年提高1.4公斤/亩,提高0.5%,粮食单产水平再创历史新高;ii.二是粮食播种面积继续扩大,2005年全国粮食播种面积15.6亿亩,比上年扩大4002万亩,增长2.6%,因面积扩大增产粮食247亿斤,对粮食增产总量的贡献率为85%;iii.三是粮食增产主要增在主产区,从粮食增产区域看,13个粮食主产区增产幅度较大,占全国增加量的91%。
iv.四是夏粮、秋粮增产,早稻减产。
2)矿产资源危机i.我国矿产资源的人均占有量不到世界人均水平的一半,居世界第80位ii.由于矿产资源紧缺,导致能源、钢铁、有色金属、化工等原材料供给紧张,许多工厂开不足,使四分之一的生产能力得不到发挥,损失的潜在工业产值4000亿元iii.我国生产1美元产值所消耗的能源是印度的2.3倍,韩国的2.1倍,日本的5倍,法国的4.74倍;每生产1美元产值所消耗的钢材是韩国的3.4倍,日本的2.32倍,法国的3.71倍,美国的2.5倍。
自然资源学基本原理第二版期末考试

自然资源学基本原理第二版期末考试一、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28分)1、自然资源:2、报酬递减原理:3、均等边际原则:4、探明储量:5、人口数量过剩:6、最大资源潜力:7、土壤侵蚀:二、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
每题2分,共20分)1、探明储量、条件储量、远景储量和理论储量的总和统称为最终可开采资源。
⒉、嫡越大,系统越混乱;嫡越小,系统越是有序。
3、一般说来,由生态系统外部力量所引发的演替过程叫自发演替。
4、自然资源供需平衡的核心问题是有价或有偿使用。
5、矿区条件主要指矿体产状、形态及大小、矿层厚度、埋藏深度,以及矿区的水文地质、地貌、气候条件等。
6、从自然资源可持续利用的观点看,自然资源开发利用行为是由报酬最大化的愿望所推动的。
要获得最大报酬,开发利用者总是力图将其各种生产要素作最有利的组合。
7、在自然资源的自然供给范围内,某用途的资源供给随该用途收益的增加而增加的现象称自然资源的经济供给。
8、地球共同体观点认为道德义务和道德立场是从作为生物圈一分子获得的,对整个自然系统的义务是道德义务的一方面。
9、资源问题=人口数量×人均资源消费×单位资源利用的环境后果。
10、矿床开采条件主要指矿体产状、形态及大小、矿层厚度、埋藏深度、矿石顶底板围岩的机械强度和稳定性,以及矿区的水文地质、地貌、气候条件等。
三、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2分)1、著名地理学家卡尔、苏尔(Carl Suaer)认为人类最宝贵的适应能力是()A、人类有学习知识的能力B、消化能力C、自我约束能力D、利用工具能力2 、采矿活动对土壤的影响主要是()A、引起地层变形B、地表塌陷C、堆积大量的废弃物D、土壤侵蚀3、联合国发展署设计的人类发展指数,采用了三个能综合反映经济福利和社会公平状况的指标,下面那个不是反映经济福利和社会公平状况的指标()A、人均期望寿命B、婴儿死亡率C、识字率D、人均国内生产总值4 、下面哪一个是影响自然资源有效需求的因素()A、自然资源利用的集约度B、自然资源本身的品位C、产业发展D、交通条件的改善5、自然资源供需平衡的核心问题是()A、充分合理地利用资源B、理顺资源产品价格C、强化自然资源利用的社会控制D、有偿使用6、“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符合的理论是()A、人类中心论B、环境影响论C、文化决定论D、环境整体主义四、多项选择题(多选、少选、错选或不选均不能得分;每题3分,共30分)1、全球粮食和农业当前的主要趋势有()A、全球谷物产量持续增加,但从1983年开始,增长速度已经放慢;B、就人均产量而言,亚洲和发达国家较高,而其他地区人均产量较低;C、世界谷物的库存水平是1930年以来最高的;D、在大多数地区,营养不良人口的相对百分数和绝对数量将增加。
大学自然资源学原理期末考试复习资料

大学自然资源学原理期末考试复习资料《自然资源学原理》复习要点第一章自然资源的性质一、名词解释1、资源基础:矿产资源的潜在最大数量。
2、探明储量:是指已经查明,并已知在当前的需求、价格和技术条件下具有经济开采价值的矿产资源的储藏量。
3、条件储量:指已查明的藏量,但在当前价格水平上,以现有的采掘技术和生产技术开采是不经济的。
4、远景资源:是目前仅做了少量勘察和试探性开发而尚未查明的储量,但可望将来有大的发现。
5、理论资源:指那些被认为具有充分有利的地质条件,但迄今尚未勘察或极少勘察的地区可能会发现的矿藏。
6、最终可采资源:是探明储量、条件储量、远景资源和理论资源的总和。
7、最大资源潜力:是指在其他条件都很理想的情况下,流动性自然资源能够提供有用产品或服务的最大理论潜力。
8、持续能力:是可更新资源实际上能长期提供有用产品或服务的最大能力,既不损害其充分更新的能力。
9、承载能力:是指一定范围内的生境(或土地)可持续供养的最大种群(或人口)数量。
10、吸收能力:即媒介吸收废物而又不导致环境退化的能力。
二、简答题1、自然资源的概念及其含义参考答案:(1)自然资源是人类能够从自然界获取以满足其需要的任何天然生成物及作用于其上的人类活动结果。
(自然资源是能够为人类开发利用,满足当前或未来需要的自然界中的空间、空间内天然存在的各种物质、物质存在形式及运动形式所含的能量以及物质运动变化所提供的各种服务功能。
)(2)自然资源的概念包括以下含义:自然资源是自然过程所产生的天然生成物(自然资源属于天然生成物);自然资源不是由自然而是由人来界定的(自然资源是有人来界定的);自然资源不仅是自然科学概念,也是人文科学概念(是文化的函数)。
2、简述自然资源的分类及其可更新性的相对性参考答案:(1)分类:分类依据不同分类方案也不同:如根据在地球圈层的分布,分为矿产资源、气候资源、水利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五大类;根据用途分为工业资源、农业资源、服务业资源;根据更新的速度分为不可更新资源与可更新资源(可更新资源又分为恒定性资源和临界性资源)。
自然资源学复习资料

自然资源学复习资料第一次作业1、什么叫资源,资源有哪些类型,简述资源科学的学科体系。
答:(1)资源: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社会得以发展所必不可少的客观基础。
广义的资源指人类生存发展和享受所需要的一切物质的和非物质的要素。
狭义的资源仅指自然资源。
(2)经济学认为资源无外乎三种:自然资源、资本资源、人力资源;或者说土地、资本、劳动。
(3)资源科学的学科体系资源科学把资源分为三大类:一是社会资源(学),包括人力资源,资本资源,科技资源和教育资源等。
二是综合资源学科,从地理学、生态学、经济学、信息学和法学等角度来研究资源,形成交叉学科。
三是部门自然资源学,包括气候资源学、生物资源学、水资源学、土地资源学、矿产资源学、能源资源学、药物资源学等部门资源学科。
2、什么是自然资源,简述自然资源的分类体系。
答:(1)自然资源是指存在与自然界的、天赋的、自存的、先人类而存在以及能为人类利用的资源,如土地资源、气候资源、水资源、矿产资源、海洋资源以及生物资源等。
广义地讲,自然资源是指人类可以直接用于生产和生活的自然物质。
狭义地讲,仅指具有价格属性的自然资源。
(2)自然资源的分类体系为:一是社会资源(学),包括人力资源,资本资源,科技资源和教育资源等。
二是综合资源学科,从地理学、生态学、经济学、信息学和法学等角度来研究资源,形成交叉学科。
三是部门自然资源学,包括气候资源学、生物资源学、水资源学、土地资源学、矿产资源学、能源资源学、药物资源学等部门资源学科。
3、简述自然资源的特点。
答:自然资源的特点:(1)有限性或稀缺性。
自然资源的有限性是指自然资源的数量供应与人类不断增长的需求存在矛盾,即用经济学的观点看自然资源存在稀缺性。
(2)区域性。
任何一种资源在地球上的分布都是不均衡的,无论在数量上或质量上都有显著的地域差异。
(3)整体性。
每一个区域的各种自然资源要素彼此有生态上的联系,形成一个整体,即自然资源生态系统。
(4)多用性。
自然资源复习

自然资源复习第一章1、自然资源(P1):是在一定社会、经济和技术条件下,能被人类获取和利用,满足生产生活需要的自然物质、能量和空间。
2、自然资源定义具体包括以下含义(P4):(1)自然资源是自然过程所产生的天然成物,地球表面、土壤肥力、地壳矿藏、野生动植物等,都是自然生成物。
(2)自然资源的范畴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一个动态概念,它的内涵是随着人类社会和科学技术的发展而不断扩大和加深的。
(3)自然资源和自然环境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但从具体的对象来说又往往是同一种物质。
自然环境是指人类周围所有外界的客观存在物;自然资源则是人类需要的角度来认识和理解这些要素存在的价值(4)人的需要与文化背景有关,因此自然物是否看作自然资源,常常取决于信仰、宗教、风俗习惯等文化因素。
3、自然资源的分类体系:(1)自然资源的综合分类:a、自然资源的二元多级分类。
b、自然资源的相对性二元分类。
(2)自然资源的部门分类。
4、自然资源的基本属性(详见作业P7):(1)自然资源的有限性和稀缺性(2)自然资源的整体性(3)自然资源分布的不均匀性(4)自然资源的多用性(5)自然资源的社会性和国际性5、自然资源学(P9):研究自然资源形成演化时空分布、数量、质量评价,开发利用与保护管理科学。
6、自然资源学的研究内容(P12):(1)自然资源的基本理论(2)自然资源的形成和分布规律(3)自然资源调查(4)自然资源评价(5)自然资源配置和开发利用规划(6)自然资源管理7、自然资源学的研究任务(P14):(1)阐明自然资源的发生、演化、分布规律及人为干预下变化过程(2)探索自然资源系统各要素间的相互作用机制与平衡机理(3)揭示自然资源特征与人类发展的关系(4)探索人类活动对自然资源系统的影响(5)研究区域自然资源开发与区域经济发展之间的相互关系(6)探讨新技术、新方法在自然资源科学研究和自然资源开发利用中的应用8、自然资源学的理论基础(P17):(1)自然资源学从自然地理学中汲取的基本理论是自然地理环境的综合性、整体性与地域差异性结构及其发生、发展的分异规律,自然地理环境发展演化的节律性、趋向性与不可逆性理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然资源学原理》复习要点第一章自然资源得性质一、名词解释1、资源基础:矿产资源得潜在最大数量。
2、探明储量:就是指已经查明,并已知在当前得需求、价格与技术条件下具有经济开采价值得矿产资源得储藏量。
3、条件储量:指已查明得藏量,但在当前价格水平上,以现有得采掘技术与生产技术开采就是不经济得。
4、远景资源:就是目前仅做了少量勘察与试探性开发而尚未查明得储量,但可望将来有大得发现。
5、理论资源:指那些被认为具有充分有利得地质条件,但迄今尚未勘察或极少勘察得地区可能会发现得矿藏。
6、最终可采资源:就是探明储量、条件储量、远景资源与理论资源得总与。
7、最大资源潜力:就是指在其她条件都很理想得情况下,流动性自然资源能够提供有用产品或服务得最大理论潜力。
8GB6H。
8、持续能力:就是可更新资源实际上能长期提供有用产品或服务得最大能力,既不损害其充分更新得能力。
9、承载能力:就是指一定范围内得生境(或土地)可持续供养得最大种群(或人口)数量。
10、吸收能力:即媒介吸收废物而又不导致环境退化得能力。
二、简答题1、自然资源得概念及其含义参考答案:(1)自然资源就是人类能够从自然界获取以满足其需要得任何天然生成物及作用于其上得人类活动结果。
(自然资源就是能够为人类开发利用,满足当前或未来需要得自然界中得空间、空间内天然存在得各种物质、物质存在形式及运动形式所含得能量以及物质运动变化所提供得各种服务功能。
)IwgbU。
(2)自然资源得概念包括以下含义:自然资源就是自然过程所产生得天然生成物(自然资源属于天然生成物); 自然资源不就是由自然而就是由人来界定得(自然资源就是有人来界定得);HY7JD。
自然资源得范畴随着人类社会与科学技术得发展而不断变化(范围就是不断扩大); 自然资源与人得文化背景、经济地位等决定(自然资源与文化背景有关); 自然资源与自然环境及相互联系又有区别(就是自然环境得一个方面);MprX5。
自然资源不仅就是自然科学概念,也就是人文科学概念(就是文化得函数)。
2、简述自然资源得分类及其可更新性得相对性参考答案:(1)分类:分类依据不同分类方案也不同:如根据在地球圈层得分布,分为矿产资源、气候资源、水利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五大类;根据用途分为工业资源、农业资源、服务业资源;根据更新得速度分为不可更新资源与可更新资源(可更新资源又分为恒定性资源与临界性资源)。
fe6ZQ。
(2)自然资源得可更新与不可更新就是相对而言得,从地球化学循环得角度瞧,所有得资源都就是可更新得,相对于人类利用强度,有些可更新资源被耗竭而成为不可更新资源,有些被误用、被污染而不可更新。
bL4Ii。
3、简述自然资源得基本属性参考答案:(1)稀缺性:自然资源相对于人类得需要在数量上得不足。
(2)整体性:各种自然资源就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而构成一个整体得。
(3)地域性:自然资源得形成服从一定得地域分异规律,其空间分布就是不均衡。
(4)多用性:大部分自然资源都具有多种功能与用途。
(5)动态性:资源概念、资源利用得广度与深度都就是在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不断演变得。
(6)社会性:资源就是文化得函数,文化在相当程度上决定着对自然资源得需求与开发能力,这说明自然资源具有社会性。
NFnuE。
4、自然资源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得作用:(一)自然资源就是社会发展得必要条件。
(1)自然资源在维持身体健康中得作用(2)自然资源在物质文明中得作用(3)自然资源在精神文明中得作用(二)自然资源禀赋能深刻影响社会经济发展。
(1)影响生产力布局 (2)影响经济结构(3)影响经济效益与劳动生产率(4)影响产品质量(三)自然资源对经济社会发展得影响具有阶段性。
发展阶段不同得国家与地区,自然资源所起得作用不尽相同。
第二章自然资源得稀缺与冲突一、名词解释1、储量寿命指数:即当前探明储量与年产量之比,显示储量可供开采得年限,可用以表征资源保障程度。
二、简答题1、简述中国自然资源得基本特点参考答案:(1)总量大、类型(2)人均资源量少(3)空间分布不均(4)资源禀赋欠佳(5)资源潜力可观2、中国自然资源稀缺得挑战(一)(1)人均资源量少(2)空间分布不均(3)资源禀赋欠佳(二)矿产资源:(1)供给保障程度不足 (2)需求压力持续增大(三)耕地资源:(1)中国耕地总面积不断减少(2)人均耕地面积少(四)水资源: (1)淡水资源少 (2)严重短缺、严重浪费三、论述题1、论述中国与世界自然资源面临得挑战参考答案:(1)总量上得不足、地区分布得不均以及资源争端与冲突(2)资源开发利用得不利生态影响(环境污染、土地退化、生物多样性减少)第三章从极限之争到可持续发展一、名词解释1、太空船地球:地球实际上就是一个封闭系统,无异于一艘太空船,其物质储备并非无限;处理废弃物得能力也就是有限得。
因此,在“太空船”地球中,人口与经济活动应该有一个适度规模。
BBsuk。
2、世界模型3:将世界系统用一个计算机模型(世界模型3)来模拟未来。
这个模型包括耕地资源得数量就是有极限得、单位面积产量就是有极限得、不可再生资源得数量就是有极限得,环境消纳废弃物得能力就是有极限得。
通过模拟,得出结论就是人类得增长就是有极限得,实现可持续发展需要全球得共同努力并且行动越早成功得机会越大。
JZ2Rg。
3、技术丰饶论:强调科技进步对于克服自然资源稀缺与经济增长极限得作用,认为人类得资源没有尽头,生态环境日益好转,恶化只就是工业化过程中得暂时现象,未来得食物不成问题,人口将会自然达到平衡。
ua7u8。
4、耗散结构:一个远离均衡态得开放系统,在外界条件变化达到某一特定阈值时,量变可以引起质变;系统通过与外界不断交换物质能量,可以从原来得无序状态变化为一种时间、空间或功能上得有序状态,这种非均衡状态下得新得有序结构,就叫做耗散结构。
sG58q。
5、可持续发展:既满足当代人得需要,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要得能力得发展。
二、论述题1、自然资源悲观派得主要观点及其评价2、自然资源乐观派得主要观点及其评价3、自然资源可持续利用及其限制因素(一)可持续利用:(1)理想得人类生存条件(2)持久得生态系统状况(3)公平性第五章自然资源生态过程一、名词解释1、生态系统:就是指在一个特定环境内,其间得所有生物与此一环境得统称。
2、熵:简单地说,熵就是表示物质系统状态得一种度量,用它来描述系统得无序程度。
熵越大,系统越无序,意味着系统结构与运动得不确定与无规则;反之,熵越小,系统越有序,意味着具有确定、整齐得结构与有规则得运动状态。
二、简答题1、从生态系统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得角度论述自然资源得极限(1)自然界中得各种无机物都就是有限得,在天然状态下(不考虑人为干扰,例如收获取走物质,不合理土地利用引起得水土流失、人工施肥等),营养物质流大部分保存在生态系统内,少部分由径流带出系统外。
与系统内得循环相比,系统外得输入与输出一般就是较少得,陆地生态系统尤其如此。
(2)地球生态系统得主要能量来源就是太阳辐射,很少部分来自地球内能。
到达地球表面得太阳辐射能就是有限得,能被植物固定得太阳辐射能只占很小一部分(例如美国东部落叶阔叶林,初始入射能量中仅有0、91%变成植物得物质成分), 因为某些光谱对光合作用就是无效得,部分能量被叶面反射,植物自身得呼吸也要消耗部分能量。
另外,在食物链中得能量流动,流动效率只有大约10%,即每一营养级上都有大量得能量损失(作为热能)。
第六章自然资源与人类生态名词解释:自然资源得再开发:对已开发得资源进行追加开发与替代开发三、论述题1、简述人类与自然资源生态过程中得相互作用参考答案:(1)对自然资源生态过程得干预①人类得能动性及在生态系统中得优势地位②人类对生态系统能量转换得干预③人类对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得干预④人类对生态系统物种组成得干预(2)对自然资源生态过程得调控①不同资源利用中得调控②生态系统变化对人类福利得影响2、简述不同社会发展阶段人类对自然资源得适应(1)精耕农业前社会对自然资源得适应(2)精耕农业对自然资源得适应(3)工业化社会对自然资源得适应(4)当代得适应策略与生态系统管理3、自然资源开发中可能产生得问题:(一)造成资源闲置与资源得低效利用(二)引发土地投机活动(三)导致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冲突4、自然资源得自然消耗(1)生物性消耗 (2)流动性消耗(无自然储存能力—风能、潮汐能)(3)内驱动消耗 (4)外驱动消耗第七章自然资源利用得生态影响1、论述采矿得生态影响(1)对地形得影响(对土地资源得破坏与占用)(2)对水文得影响(3)对土壤质量得影响(造成土壤污染、土壤结构破坏等)(4)对生物(生物量损失、生物多样性降低、生物栖息地丧失等)(5)对人体与社区(损害人体健康,影响社区安宁,改变社区文化等)2、论述自然资源利用与气候变化(1)矿产资源、水资源、土地资源利用对气候得影响(2)气候变化对农业发展得影响3、生物资源利用得生态影响生物多样性减少外来物种入侵4、论述水资源开发利用得生态影响(1)影响区域水平衡 (2)影响地下水循环第八章自然资源利用生态影响评价方法一、名词解释1、生态足迹:也称生态占用,就是指人类消耗自然资源或消纳废物说咱用得具有生态生产力得地域面积(包括陆地与水域),其实质就是将人类对自然资源(包括生态服务功能)得消耗与生态影响联系起来。
1pms8。
2、真实储蓄:真实储蓄为经济净储蓄与资源净产值、环境净产值之与。
即传统得经济经储蓄扣除经济增长得资源与环境代价。
5QEbg。
第九章自然资源与经济社会得关联一、名词解释1、基线稀缺:基本流动性资源得供给不足以使人们在生命得“基线”标准上生存,可称为基线稀缺。
2、经济稀缺:当现行价格上得需求数量超过供给数量时,就产生了经济稀缺。
如果价格上升,需求量将会减少,供给量将会增加,直到再次取得均衡,经济稀缺将会被消除。
GsANY。
3、一次能源:自然界中现成存在得资源。
4、二次能源:一次能源经过加工、转换成另一种形态得能源。
二、简答题1、简述自然资源在经济发展中得作用(重复)(1)经济发展得必要条件(无此必不然,有此未必然)(2)对经济发展产生重要影响:影响生产力布局、影响经济结构、影响经济效益与劳动生产率、影响产品质量(3)自然资源得开发利用具有发展得阶段性,对经济发展得影响也具有明显得阶段性。
发展阶段不同得国家与地区,自然资源所起得作用不尽相同。
RxF9Y。
2、简述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得主要论点当经济发展处于低水平时,环境退化得数量与程度受生存活动对基础资源及有限得生物降解废弃物数量得影响。
当经济发展加速,伴随着农业与其她资源开发得加强与工业化得崛起,自愿消耗速率开始超过资源得再生速率,所产生废弃物得数量与毒性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