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掺伪检验技术》课程标准
教案食品掺伪成分的检验

教案-食品掺伪成分的检验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食品掺伪的定义和常见类型。
2. 培养学生掌握食品掺伪成分的检验方法和技巧。
3. 提高学生对食品安全意识和质量控制的重视。
二、教学内容:1. 食品掺伪的定义和常见类型常见类型:掺假、掺杂、伪造、冒充等。
2. 食品掺伪成分的检验方法感官检验:观察、闻味、品尝等。
物理检验:比重、熔点、膨胀率等。
化学检验:滴定、光谱、色谱等。
生物检验:微生物、酶活性等。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解食品掺伪的案例,引发学生对食品安全问题的关注。
2. 新课讲解:介绍食品掺伪的定义、类型和检验方法。
3. 实践操作:学生分组进行食品掺伪成分的检验实验,掌握实验方法和技巧。
4. 讨论与思考:引导学生思考如何预防和控制食品掺伪现象。
四、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提问情况。
2. 学生实验操作技能:评估学生在实验中的操作规范性和准确性。
3. 学生作业和练习:检查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掌握程度。
五、教学资源:1. 教材:提供相关章节的教学教材或阅读材料。
2. 实验室设备:用于进行食品掺伪成分检验的实验设备。
3. 网络资源:查找相关的食品安全信息和案例,用于教学参考。
六、教学活动:1.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如何制定食品安全标准和规范,以防止食品掺伪现象。
2. 小组展示:每个小组选择一种食品,展示其检验过程和结果,分享他们的发现和学习体会。
3. 总结与反思: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次课程的重点和收获,鼓励学生思考如何将所学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七、教学拓展:1. 参观食品工厂:组织学生参观食品生产厂家,了解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和食品安全措施。
2. 邀请专家讲座:邀请食品安全的专家或从业者来校进行讲座,分享他们的经验和见解。
3. 开展食品安全主题活动:举办食品安全知识竞赛、海报设计比赛等活动,提高学生的食品安全意识和参与度。
八、教学反思:1. 教师应反思教学内容是否适合学生的认知水平,是否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
教案食品掺伪成分的检验

教案食品掺伪成分的检验第一章:食品掺伪的概述1.1 食品掺伪的定义解释食品掺伪的含义,让学生了解食品掺伪是指在食品中非法添加非食品成分,以提高其价值或口感,但可能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1.2 食品掺伪的类型与危害介绍常见的食品掺伪类型,如掺假、掺杂、伪造等。
分析不同类型的食品掺伪对人体的危害,如引起过敏反应、中毒、慢性疾病等。
1.3 食品掺伪的防范措施讨论如何预防和打击食品掺伪行为,包括加强监管、提高消费者意识、加强食品安全教育等。
第二章:食品掺伪成分的检测方法2.1 食品掺伪成分的检测意义解释为什么需要检测食品掺伪成分,让学生了解检测的重要性,以保障食品安全和消费者健康。
2.2 常见食品掺伪成分的检测方法介绍常见的食品掺伪成分检测方法,如光谱分析法、色谱分析法、质谱分析法等。
解释每种检测方法的原理和应用范围。
2.3 实验设计与数据分析指导学生如何设计实验,包括选择合适的检测方法、样品处理和数据分析等。
强调实验操作的准确性和严密性,以及数据分析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第三章:食品掺伪成分的案例分析3.1 真实案例介绍提供几个真实的食品掺伪案例,让学生了解食品掺伪的实际发生情况。
分析每个案例的掺伪成分、掺伪方式和检测方法。
3.2 案例分析与讨论引导学生分析每个案例中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讨论如何通过加强监管、提高消费者意识和加强食品安全教育来防止类似事件的发生。
3.3 角色扮演与情景模拟分组让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如监管机构、企业和消费者,模拟处理食品掺伪事件。
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和参与,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四章:食品掺伪成分的检验实验室实践4.1 实验室实践的目的和意义解释进行实验室实践的重要性,以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和加深对食品掺伪成分检测的理解。
4.2 实验室实践操作流程介绍实验室实践的操作流程,包括样品采集、样品处理、检测方法和数据分析等。
强调实验室实践中的安全操作规程和注意事项。
4.3 实验结果与讨论分析实验结果,讨论实验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食品掺伪检测实验课教学大纲

从预习报告,实验过程基本操作、实验全过程合理安排、实验现象和数据的记录、实验报告等方面全面评判学生的实验成绩。
实验项目成绩评定(参考)标准:
学生独立完成实验内容,根据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验结果进行考核。考核方法采用两级评分:通过与不通过。
能按时独立完成实验并验证结果者,通过。有下列情况(1)不能独立完成实验并验证结果者;(2)无故缺席者;(3)违反实验室规定,破坏公物者。不通过。
备注
1
粮谷中掺伪检查
4
综合性
实验内容:真假藕粉鉴别(1)用冲调法鉴别是否真(2)显微镜检查。实验目的:通过产品外观、冲调性、气味等性状、显微镜下淀粉颗粒大小形状的观察,判断藕粉的真假和掺假,学习显微镜观察,了解粮谷类掺假的可能形式和对应的检测方法。
必修
2
食用油脂掺伪检查
6
综合性
实验内容:植物油脂品种鉴别(1)硫酸皂化法(2)荧光法鉴别。实验目的:通过植物油可用硫酸皂化而无荧光反应,含矿物油的有荧光反应来鉴别植物油中是否有矿物油,了解植物油掺矿物油的检测方法。
食品科学与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
实验教学目标(通过开设本实验课程,所要达到的基本目的):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食品品质的要求日渐提高,对食品的安全提出新的要求。而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总有一些不法厂店家对食品掺假掺杂,牟取暴利。规范市场,政府和消费者已经逐渐认识到食品掺伪检测的重要意义。食品掺伪检测实验是《食品掺伪检测》课程学习过程中的非常重要的环节,是食品营养与安全专业本科生的专业基础课程,通过本实验的学习学生应该学会食品中主要掺假掺伪成分的检测方法和原理,为今后的专业学习、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
实验教科书、参考书:
食品掺伪检测讲义 江南大学食品学院编教材
《食品掺伪检验技术》课程标准

《食品掺伪检验技术》课程标准课程代码:适用专业:食品营养与检测学时/学分:56/4 编制人:1.课程概述1.1课程性质本课程是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各类食品掺伪方式,掌握鉴别检验掺伪食品的方法和操作技能,学会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整顿食品市场、发展食品工业、开拓食品贸易培养新型实用人才。
本课程以无机及分析化学、有机化学、食品生物化学、食品感官评价、食品理化检测等课程的学习为基础,也是进一步顶岗、就业实习的基础。
1.2设计思路本课程是依据我国食品掺伪检验技术发展规律而开设的,适用于培养学生在企业生产第一线进行品质控制与产品检验;了解研究食品掺伪检验在食品加工业的地位和实际应用。
学会解决在生产一线中产生的各种问题,为学生顶岗实习奠定良好的基础,为顺利通过国家劳动部组织的食品检验工考试提供必备的条件。
因此,“食品掺伪检验技术”是食品营养与检验专业的核心课程。
本课程的设计思路是以就业为导向,根据食品掺伪检验在食品加工生产企业岗位能力的要求,积极与行业、企业合作,全面理清相应职业岗位的工作任务与工作过程,确定典型工作任务;通过典型工作任务分析,根据能力复杂程度整合典型工作任务形成相对综合能力领域;按照工作岗位对知识、能力、素质的要求,参照食品检验工等职业资格标准,选择教学容;以真实、典型的工作任务为载体,结合实际条件,遵循认知规律和职业成长规律设计学习情境。
整个课程容以够用为度,在校实训、顶岗实习和就业实习中加深对专业知识、技能的理解和应用,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2.课程目标通过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任务驱动型的项目活动培养学生具有良好职业道德、专业技能水平、可持续发展能力,使学生掌握食品掺伪检验的基础知识和掺伪检验的基本技能,初步形成一定的学习能力和课程实践能力,并培养学生诚实、守信、善于沟通和合作的团队意识,提高学生各专门化方面的职业能力,并通过理论、实训、实习相结合的教学方式,边讲边学、边学边做、做中学、学中做,把学生培养成为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具有食品掺伪检验理论和实践能力的、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高素质高技能性食品检验人才,以适应市场对食品检验人才的需求。
食品掺伪鉴别检验课程介绍

课程介绍
食品掺伪鉴别检验是我院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课,是应用物理、化学、仪器分析、微生物等课程的基本理论及各种科学技术,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
课程内容分别介绍了粮品、食用油脂类、肉、禽、蛋、水产类、乳及乳制品、糖、蜜类、调味品、食用菌及农副产品干货等多个门类几十种食品产品质量最新标准和有关掺伪的简便易行的快速检测方法、鉴别检验新技术以及防伪技术,课程总学时为56学时,期中理论部分为42课程,实验为14课程,开设学期为第四学期。
本课程的教材选用遵循的原则有三个:一是教材内容要能充分满足本专业培养目标对职业能力培养的要求。
二是突出高职高专工学结合特色;三要选用近三年出版的高职高专规划教材。
为此,我
们选用了彭珊珊主编的《食品掺伪鉴别
检验》(第二版)教材。
本教材有以上
几个优点:教材内容与本课程面向的工
作岗位直接对接,适用性好,内容按照
不同食品的掺伪检验来安排,便于开展
项目化教学和任务驱动教学,本着“实
践技能为主导,理论知识够用”原则,
突出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
学院
现有馆藏图书中食品、医药、卫生类图
书为一万多册。
精品课程网站,重要数
据库,互联网免费资源等网络资源为本
课程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
食品掺伪鉴别检验实验指导书

食品掺伪鉴别检验实验指导书马荣琨编郑州科技学院食品教研室编二零一一年六月目录实验规则 (1)实验一、馒头中甲醛合次硫酸氢钠的测定 (2)实验二、食用油脂掺伪检查 (4)实验三、肉制品中淀粉含量的测定 (5)实验四、牛乳掺伪检验 (9)实验五、调味品掺假检查 (14)实验六、蜂蜜掺假的快速鉴别 (15)实验七、饮料掺假检查 (19)实验规则1、实验前必须预习实验指导书。
若经提问发现未预习者,须在教师指定的时间内预习完毕,方可参加实验。
2、实验前须认真检查仪器、试剂、用具及实验材料。
如有破损、短缺应立即报告指导教师,经同意后方可调换和补充。
对玻璃器皿须做好清洗工作。
3、实验过程中不得随便挪动外组的仪器、用具和实验材料。
不得随意拨动仪器开关或电源开关,须按实验要求进行。
4、实验材料、辅料、药品等的使用,应在不影响实验结果的前提下注意节约,杜绝浪费,在进行实验过程中,未经教师允许,不得食用原料和加工品。
5、实验室应保持肃静,不得谈笑喧哗,做与本组实验无关的事情,以免影响他人实验。
6、清洗仪器、用具、材料时,须将固形物倒入指定容器内,不得直接倒入水槽,以免造成水管堵塞。
7、实验过程中,须按操作规程仔细操作,注意观察和记录试验结果。
不允许抄写他人的实验实习记录,否则,必须重做。
如有疑问,应向指导教师询问清楚后方可进行。
8、实验完毕后,须将玻璃仪器、用具等清洗干净,按原来的位置摆设放置。
如有破损须报告指导教师,并填写仪器损坏登记簿。
9、实验过程中如使用加工或检测设备,使用后需由使用人填写仪器使用记录。
10、实验结束后,由值日生负责打扫实验室,保持室内整洁,注意关上水、电、窗、门。
实验一馒头中甲醛合次硫酸氢钠的测定一、实验目的使学生了解甲醛合次硫酸氢钠(即吊白块)作为工业用还原剂和漂白剂对人体的危害,掌握馒头等食品中甲醛合次硫酸氢钠的定量测定方法。
二、实验原理根据吊白块在酸性条件下可分解出甲醛以及甲醛沸点很低的特点,对检样进行水蒸汽蒸馏,用水吸收,甲醛馏出后再与乙酰丙酮作用,生成黄色的二乙酰基二氢啶,然后根据颜色的深浅比色定量。
食品掺伪检验课程规范讲授

创新能力
2
熟悉
乳的质量评价标准、常见的掺伪方式
熟悉
乳及乳制品的掺伪检验技术原理及评价原则
掌握
5
第五章
肉类及其制品掺伪检验
肉及其制品的概念
理解能力
创新能力
1.5
熟悉
肉及其制品的质量评价标准、常见的掺伪方式
熟悉
肉及其制品的掺伪检验技术原理及评价原则
掌握
6
第六章
茶叶及其制品的掺伪检验
茶叶及其制品的概念
粮食制品的掺伪检验
粮食的概念与范畴
理解能力
创新能力
1.5
了解
粮食制品的质量评价标准、常见的掺伪方式
熟悉
粮食制品的掺伪检验技术原理及评价原则
掌握
3
第三章
食用油脂掺伪检验
油脂的质量评价标准、常见的掺伪方式
理解能力
创新能力
2
熟悉
油脂的掺伪检验技术原理及评价原则
掌握
4
第四章
乳及乳制品掺伪检验
乳的概念及乳的组成
参考教材:
《食品掺伪鉴别检验(第三版)》彭珊珊,张俊艳,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食品安全检测技术》赵新淮,中国农业出版社
《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方法确认》黄晓蓉,中国标准出版社
备注
第五章
肉类及其制品掺伪检验
教学目的
和要求
熟悉肉及其制品的概念,熟悉肉及其制品的质量评价标准、常见的掺伪方式,掌握肉及其制品的掺伪检验技术原理及评价原则。
教科书:
《食品掺伪检验技术》陈敏王世平,化学工业出版社
参考教材:
《食品掺伪鉴别检验(第三版)》彭珊珊,张俊艳,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食品安全检测技术》赵新淮,中国农业出版社
食品掺伪教学大纲(本)

食品掺伪检验技术课程名称:食品掺伪检验技术英文名称:Food adulteration Testing Technology学分:2学时:36适用专业:食品科学与工程先修课程:食品分析、食品化学、食品工艺学、食品微生物、仪器分析等一、课程的性质、地位与任务食品掺伪是影响食品安全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食品科学与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等专业的选修课。
其任务是对与人民群众密切相关的、且较容易出现掺伪问题的粮、油、肉、奶、茶、酒、调味品等分析方法进行全面的介绍,反映了食品分析技术在掺伪食品检验方面的基本方法和技术进展,保证食品的质量,确保食品的食用安全。
二、教学基本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食品掺伪的方法和规律,掌握食品掺伪检验技术,加强对食品卫生的监督管理,为今后从事食品安全工作奠定基础。
三、教学学时分配表章目教学内容教学时数教学方式或手段备注一绪论 2 讲授式、多媒体二粮品类掺伪鉴别检验7 讲授式、多媒体三食用油脂掺伪鉴别检验7 讲授式、多媒体四肉、禽、蛋及水产类掺伪鉴别检验 4 讲授式、多媒体五乳类及乳制品掺伪鉴别检验 5 讲授式、多媒体六酒、茶、饮料类掺伪鉴别检验 5 讲授式、多媒体七糖、蜜类掺伪鉴别检验 2 讲授式、多媒体八调味品掺伪鉴别检验 2 讲授式、多媒体九干货掺伪鉴别检验 2 讲授式、多媒体四、教学内容与学时安排第一章绪论 2学时本章教学目的和要求了解:食品掺伪的历史、现状,食品掺伪检验的内容理解:掺伪食品鉴别检验的法律依据掌握:食品掺伪的定义、方式、危害,食品掺伪鉴别检验常用的方法重点:食品掺伪的定义、方式、危害,食品掺伪鉴别检验常用的方法难点:掺伪食品鉴别检验的法律依据第一节食品掺伪的定义、方式及危害 1.5学时一、食品掺伪的历史与现状二、食品掺伪的定义三、食品掺伪的方式四、食品掺伪的规律性特点五、食品掺伪的原因六、食品掺伪的危害及处理第二节食品掺伪鉴别检验的内容、方法及法律依据0.5学时一、食品掺伪的内容二、食品掺伪的方法三、食品掺伪的法律依据四、食品掺伪的综合治理第二章粮品类掺伪鉴别检验 7学时本章教学目的和要求了解:粮食的概念、分类、粮谷及其制品中常见的掺伪现象理解:粮食杂质、不完粒、纯粮率、粮食酸度、脂肪酸度的计算掌握:粮谷质量标准及检验;粮食新陈度的检验;陈化粮的检验;掺伪粮制品的检验重点:粮食杂质、不完粒、纯粮率、粮食酸度、脂肪酸度的定义及计算;陈化粮的检验;常见掺伪粮制品的检验难点:粮食杂质、不完粒、纯粮率、粮食酸度、脂肪酸度的计算第一节粮谷的质量标准及质量检验 2.5学时一、粮食的概念二、粮食的分类三、粮谷的质量标准四、粮谷的质量鉴别第二节常见掺伪粮谷的鉴别检验 3.5学时一、粮食新陈度的检验二、霉变粮的检验三、染色小米的检验四、染色黑米的检验五、粮食中掺滑石粉、石膏等的检验六、小麦粉中混入麦角的检验七、小麦粉中混入莜麦的检验八、大豆粉中掺玉米粉的检验九、糯米粉中掺大米粉的检验第三节常见掺伪粮制品的鉴别检验1学时一、米面中掺硼砂的检验二、油条中掺洗衣粉的检验三、化肥豆芽的检验四、大豆豆腐与豆粕豆腐的检验第三章食用油脂掺伪鉴别检验 7学时本章教学目的和要求了解:食用油的分类、种类理解:食用油的理化指标的含义及计算掌握:常见掺伪油的检验重点:食用油的各理化指标的含义、检测方法及计算;芝麻油的感官鉴别检验难点:各项理化指标的计算第一节概述 1学时一、食用油的分类二、食用油的种类第二节食用植物油脂的质量标准及检验 4学时一、食用植物油的感官指标及检验二、食用植物油的理化指标及检验第三节常见掺伪油脂的鉴别检验 2学时一、芝麻油的感官检验二、食用油的定性检验三、食用油中掺非食用油的检验第四章肉、禽、蛋及水产类掺伪鉴别检验 4学时本章教学目的和要求了解:肉和肉制品的定义和分类、肉禽及其制品的质量标准理解:肉新鲜度的理化检验的原理掌握:肉禽及其制品的感官检验、肉新鲜度的理化检验、蛋及制品掺伪鉴别检验重点:母猪肉的鉴别、新鲜肉的感官检验、肉新鲜度的理化检验、鲜蛋的质量鉴别难点:肉新鲜度的理化检验第一节肉、禽及其制品的鉴别检验3学时一、肉和肉制品二、肉禽及其制品的质量标准三、肉禽及其制品的感官检验四、肉新鲜度的理化检验第二节蛋及蛋制品的掺伪鉴别检验0.5学时一、鲜蛋的质量鉴别二、次蛋与劣质蛋的鉴别三、人造蛋的鉴别四、皮蛋好坏的鉴别第三节掺伪水产品的鉴别检验 0.5学时一、鲜鱼质量的鉴别二、毒死鱼的检验三、水产品中甲醛的检验第五章乳类及乳制品掺伪鉴别检验 5学时本章教学目的和要求了解:乳的分类、正常乳、异常乳的定义,分类理解:牛乳中乳糖含量和氯糖数的测定;牛乳中抗生素残留检测的原理掌握:牛乳新鲜度的快速检验方法、抗生素残留检测、真假奶粉的鉴别、酸奶的鉴别重点:牛乳新鲜度的检验、抗生素残留检测、真假奶粉的鉴别、酸奶的鉴别难点:牛乳中抗生素残留的检验第一节概述 0.3学时一、乳的分类二、正常乳三、异常乳第二节牛乳的质量评价0.7学时一、牛乳质量的感官检验二、牛乳新鲜度的快速检验三、牛乳中乳糖含的测定四、牛乳中氯离子含量和氯糖数的测定第三节掺伪牛乳的鉴别检验 3.5学时一、常见的掺伪物质二、抗生素残留检测第四节乳制品的鉴别检验0.5学时一、真假奶粉的鉴别二、酸奶的鉴别第六章酒、茶、饮料类掺伪鉴别检验 5学时本章教学目的和要求了解:各类酒的定义及分类;白酒常见的掺伪现象;各类酒的感官检验;饮料的分类;茶叶和茶饮料的分类理解:品红-亚硫酸法检验白酒中的甲醇掌握:白酒中掺假物质的检验;掺伪饮料的鉴别检验;掺伪茶叶的鉴别检验重点:白酒中掺甲醇的检验;真假果汁的鉴别;新陈茶叶的检验难点:白酒中掺甲醇的检验第一节酒类掺伪鉴别检验 3学时一、酒的分类二、酒的成分三、白酒的定义及分类四、果酒的定义及葡萄酒的分类五、啤酒的定义及分类六、酒类的感官鉴别检验七、掺假白酒的检验八、掺假啤酒的检验九、掺假葡萄酒的检验第二节掺伪饮料的鉴别检验1学时一、饮料的分类二、假果汁的鉴别三、变质果汁的鉴别四、果汁与果露的区别五、矿泉水的鉴别第三节掺伪茶叶的鉴别检验1学时一、茶叶的分类二、茶饮料的分类三、茶叶的感官检验四、新、陈茶叶的检验第七章糖、蜜类掺伪鉴别检验 2学时本章教学目的和要求了解:糖的种类、蜂产品的定义及分类理解:波美度掌握:常见掺伪食糖的鉴别检验、蜂蜜质量的检验重点:真假蜂蜜的鉴别、有毒蜂蜜的鉴别难点:波美计的使用第一节糖类质量的检验 0.5学时一、糖的分类二、糖的感官检验三、掺伪糖的检验第二节蜂产品的检验 1.5学时一、蜂产品的定义及分类二、有毒蜂蜜的鉴别三、真假蜂蜜的鉴别四、蜂蜜掺假的检验第八章调味品掺伪鉴别检验 2学时本章教学目的和要求了解:各类调味品的分类、质量标准理解:甲醛滴定法测氨基酸态氮掌握:食盐质量的鉴别检验、;酱油质量的鉴别检验;味精质量的鉴别检验;食醋质量的鉴别检验重点:氨基酸态氮的测定、4-甲基咪唑的测定难点:氨基酸态氮的测定第九章食用菌及农副产品干货掺伪鉴别检验 2学时了解:食用菌的分类、常见掺伪现象掌握:各类食用菌、干货常见掺伪物质的检验重点:木耳的感官鉴别、银耳中二氧化硫的测定难点:二氧化硫的测定五、考核方法及成绩评定考核方法:开卷考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食品掺伪检验技术》课程标准
课程代码:适用专业:食品营养与检测
学时/学分:56/4编制人:
1.课程概述
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各类食品掺伪方式,掌握鉴别检验掺伪食品的方法和操作技能,学会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整顿食品市场、发展食品工业、开拓食品贸易培养新型实用人才。
本课程以无机及分析化学、有机化学、食品生物化学、食品感官评价、食品理化检测等课程的学习为基础,也是进一步顶岗、就业实习的基础。
设计思路
本课程是依据我国食品掺伪检验技术发展规律而开设的,适用于培养学生在企业生产第一线进行品质控制与产品检验;了解研究食品掺伪检验在食品加工业的地位和实际应用。
学会解决在生产一线中产生的各种问题,为学生顶岗实习奠定良好的基础,为顺利通过国家劳动部组织的食品检验工考试提供必备的条件。
因此,“食品掺伪检验技术”是食品营养与检验专业的核心课程。
本课程的设计思路是以就业为导向,根据食品掺伪检验在食品加工生产企业岗位能力的要求,积极与行业、企业合作,全面理清相应职业岗位的工作任务与工作过程,确定典型工作任务;通过典型工作任务分析,根据能力复杂程度整合典型工作任务形成相对综合能力领域;按照工作岗位对知识、能力、素质的要求,参照食品检验工等职业资格标准,选择教学内容;以真实、典型的工作任务为载体,结合实际条件,遵循认知规律和职业成长规律设计学习情境。
整个课程内容以够用为度,在校内实训、顶岗实习和就业实习中加深对专业知识、技能的理解和应用,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2.课程目标
通过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任务驱动型的项目活动培养学生具有良好职业道德、专业技能水平、可持续发展能力,使学生掌握食品掺伪检验的基础知识和掺伪检验的基本技能,初步形成一定的学习能力和课程实践能力,并培养学生诚实、守信、善于沟通和合作的团队意识,提高学生各专门化
方面的职业能力,并通过理论、实训、实习相结合的教学方式,边讲边学、边学边做、做中学、学中做,把学生培养成为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具有食品掺伪检验理论和实践能力的、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高素质高技能性食品检验人才,以适应市场对食品检验人才的需求。
知识目标
了解食品和食品安全的定义、食品安全的意义、食品问题产生的原因
了解各类食品的发展现状及各类食品的掺伪问题
理解粮食制品的概念及其掺伪方式
掌握粮食制品的掺伪检验技术及评价
理解食用油脂的质量评价及掺伪方式
掌握食用油脂掺伪检验技术及评价
理解乳及乳制品的质量评价与掺伪方式
掌握乳及乳制品的掺伪检验技术及评价
理解肉类及其制品的概念及掺伪方式
掌握肉类及其制品的质量评价与掺伪检验技术
了解茶叶及茶饮料的分类
了解茶饮料的掺伪方式
掌握茶叶的质量评价及掺伪检验技术;
了解蜂产品的概念及主要掺伪方式
掌握蜂产品的掺伪检验技术及评价
了解我国调味品的掺伪问题及主要掺伪方式
掌握调味品的质量评价及掺伪检验技术
了解各种酒的分类以及各种酒的掺伪方式
掌握各类酒的质量评价与掺伪检验技术
技能目标
学会各种食品掺伪检验方式
掌握食品掺伪检验的各种方法和在实际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能准确、快速地鉴别出各种食品的质量并进行评价
素质目标
树立“质量第一”的观念
确立食品安全观念,培养产品质量意识
形成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确立公正客观的工作作风
养成爱岗敬业的职业道德
养成良好的团队合作与沟通的职业素质
具有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树立敬业精神、质量意识、服务意识、公正意识、奉献意识,为良好职业道德行为习惯的养成打下基础
3.课程的主要内容与要求
本课程在内容的选取上,充分考虑了行业发展的需要,实际工作岗位的需要,以“必需、够用”为原则,充分的体现其针对性、实用性和适用性。
本课程的每个模块和所有项目都是与就业岗位、工作任务密切相关的行动化的学习任务。
从检测对象的角度看,它涵盖了食品企业的典型产品;从教学实施的角度看,每个模块中的每个项目都对应一定的工作任务,因此便于将课堂上的学习和工作上的学习结合起来,使学生看到学习的检测理论与实际的检测工作之间的联系。
学生通过完成一个个工作任务的同时掌握相应的知识、技能,实现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的养成。
序号
典型工作
任务知识要求技能要求
参考学时
理论实训
1
食品安全的
意义了解食品安全的意义
理解食品问题产生的原因
理解食品、食品安全、食
品卫生、食品质量的涵义
及其之间的关系
2
2
粮食制品的
掺伪检验了解我国粮食状况及我国
粮食掺伪问题;
理解粮食制品的概念及其
能进行陈化粮的的检
验技术与评价
会粮食中加增白剂的
24
掺伪方式
熟悉粮食制品的掺伪检验技术及评价的检验技术及评价会进行粮食制品的掺伪检验及评价
了解食品油脂的概念及掺伪现象
熟悉油脂类食品的掺伪检验技术能进行食用油掺入廉价油检验技术
会油脂类食品的进行掺伪检验及评价
理解乳及乳制品的质量评价与掺伪方式
掌握乳及乳制品的掺伪检验技术及评价能进行牛乳中掺水检验技术及评价
能进行牛乳中掺食盐的检验技术及评价能进行牛乳中掺碱检验技术及评价
能进行牛乳中掺防腐剂检验技术及评价会对奶粉的进行掺伪检验
了解肉类及其制品的概念理解肉类及其制品的质量评价
熟悉肉及肉制品的掺伪检验技术及评价能进行肉中亚硝酸盐的比色法检验技术能进行肉加盐的硝酸盐滴定法检验技术会对腊肠中掺淀粉进行检验及评价
了解茶叶及茶饮料的分类了解茶饮料的掺伪方式
掌握茶叶的质量评价及掺能进行掺伪茶叶及其制品的检验技术及评价
了解蜂产品的概念及主要
掺伪方式
掌握蜂产品的掺伪检验技术及评价能进行蜂产品的掺伪的检验技术及评价
了解我国调味品的掺伪问
题及主要掺伪方式
掌握调味品的质量评价及掺伪检验技术能进行调味品的掺伪检验及评价
了解各种酒的分类以及各种酒的掺伪方式
掌握各类酒的质量评价与掺伪检验技术能进行白酒的掺伪检验
能进行会啤酒掺伪检验及评价
能进行会葡萄酒掺伪检验及评价
4.实施建议
教材的组织与开发
①依据本课程标准整合开发教材,教材应充分体现任务引领、项目导向课程的设计思路。
②教材内容尽可能融合职业资格技能标准,体现先进性、通用性、实用性,符合本专业的发展和实际需要。
③教材中任务设计的内容要具体,并具有可操作性。
教学建议
①本课程宜采用学做合一的教学模式,使学生扎实掌握食品掺伪鉴别技术,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岗位适应能力。
②本课程宜采用互动式教学组织形式,互动包括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多向交往;合作学习与
独立思考兼容并存,互相帮助与友好竞争兼容并存。
激发学生的思维欲望和交往欲望,促进学生思维活动向广度、深度发展。
③本课程采用各种教学手段,采用对比法、启发讨论法、多媒体演示法、案例法、小组拼图法、旋转木马法、卡片法相结合的方法组织教学,开展市场调研、问卷调查等教学方式,锻炼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培养高素质的技能型专业人才。
④在教学过程中,应立足于加强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采用项目教学,以工作任务引领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成就动机。
⑤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岗位技能的宣贯和培训,为学生提供职业生涯发展的空间,努力培养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创新精神和职业能力。
⑥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提升职业素养,提高职业道德。
课程考核与评价
①改革传统的学生评价手段和方法,采用阶段评价、过程性评价与目标评价相结合的多种评价模式。
②关注评价的多元性,考核标准主要有以下四个:
ⅰ学习态度和学习方式考核(20%),包括:上课出勤情况、学习活动参与情况、交作业情况、课堂违纪情况、自主性学习和独立学习能力、团队学习和集体学习意识等。
ⅱ学习效果考核(60%),包括:作业质量情况、任务项目完成质量、实训操作情况、期末考核等。
ⅲ学习创新考核(20%),包括:市场调研、调查问卷、总结报告、案例分析等方面体现出的理念、思路、观点、方法、行为等创新性。
③应注重学生动手能力和实践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核,对学习和应用上有创新的学生应予特别鼓励,全面综合评价学生能力。
资源开发与利用
①本课程积极开发内容丰富生动的电子课件、建立试题库等教学资源,有效地创设形象生动的
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②积极开发并利用网络资源,充分利用电子书籍、电子期刊,数字图书馆等网上信息资源,促使教学从单一媒体向多媒体转变;教学活动从信号的单向传递向双向交换转变;学生单独学习向合
作学习转变,扩大教学资源的交互空间,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③建立本专业开放式实训中心,使之具备现场教学、实训、职业技能证书考证的功能,实现教学与实训合一、教学与培训合一、教学与考证合一,满足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培养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