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性大气环流
全球性的大气环流

(三)教学内容分析:
1、教 学目 标:依据教学大纲的要求,结合教材确定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理解和掌握 三圈环流、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 的影响及季风环流的形成。特别是气压带,风带的分布 规律。
(2)能力目标:引导学生绘制三圈环流及气压带和风带 示意图,培养和提高学生绘制原理形成示意图的地理技 能;通过海平面气压分布和季风形成等直观图的阅读, 培养学生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能力的同时,又把两者结 合起来,初步形成地理空间思维.
பைடு நூலகம்
(3)德育目标:培养学生辨证唯物主义的思想;了 解全球大气运动的规律;介绍气候形成的重要原 因之一,并使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至用.
2、重点、难点
重点 :三圈环流与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海陆分布对大
气环流的影响,冬夏季节大气活动中心的名称;季风环 流的形成。
难点:三圈环流的形成;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规 律;季风的形成。
; 德国退税 https:///knowledge/ 德国退税
;
回答出“心理变化”1分,回答出“突出主旨”2分)24.当现实看上去不那么完美的时候,你是否依然有颗玩味与欣赏的心,化劣势为优势,尽情活出自己的生趣。(2分。没按文中原句回答,意思相同亦可。)25.示例:古典文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与精深。现今 ,世界各地都掀起了“汉语热”的狂潮,甚至《中国诗词大会》都有不少外国人参加。作为一名中学生,我们更应该学好中国古典文学,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3分。围绕“古典文学”“传统文化”回答,表述清楚即可。) (2017江苏盐城)(四)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7-21题。(19分) 丁香花 杨明 ①初识丁香花,是在废品站里。少年时代的我和家长去废品站卖废品,在废纸堆
全球性大气环流

而形成的。 极地高压带:是因为近地面 受冷 产生下沉 气流
而形成的。
• 2、动力原因: 副热带高压带:是由于气流的 运动 产生下沉 气
流而形成的。 副极地低压带:是由于气流的 运动 产生上升 气
流而形成的。
七个气压带的对比
气压带
分布
成因 特征 气流
极地高气压 带(2个)
南、北纬 90°附近
热力原因
高压
下沉
副极地低气 压带(2个)
南、北纬 60°附近
动力原因 低压
上升
影响气 候
干冷
暖湿
副热带高气 南、北纬 压带(2个) 30°附近
动力原因 高压 下沉
干热
赤道低气压 带(1个) 0°附近 热力原因 低压 上升 湿热
请再思考一个问题:
全球性大气环流
• 大气环流的概念: 具有全球性的有规律的大气运动,通常
称为大气环流。
• 大气环流的意义:
大气环流把热量和水汽从一个地区输 送到另一地区,调整全球的水热分布。
• 大气环流的类型:
最典型的大气环流有三圈环流和季风 环流。
知识点回顾:近地面空气受热或冷却,引起气流的上
升或下沉;空气的上升或下沉导致同一水平面上气压的差异; 气压差异形成大气的水平运动--风。
• 1、太阳直射哪个半球,气压带和风带就会向哪个 方向移动。
• 2、就北半球而言,大致是夏季时气压带和风带向 北移,冬季时气压带和风带向南移。
• 3、在气压带和风带的中心地区,常年只受一种气 压带和风带的控制;在气压带和风带的过渡性地 区,就会受到气压带和风带的交替控制。
• 4、由于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东北信风和东 南信风有可能越过赤道发生偏转。
《全球性大气环流》

形成气候
带来好处:
1.我国长江以南地区所以成为“鱼米之 乡”,主要是受惠于湿热的夏季风。 2.受季风气候的影响,我国东部地区夏 季高温多雨,对农作物、森林、牧草的生长 都十分有利。
带来好处:
1.我国长江以南地区所以成为“鱼米之 乡”,主要是受惠于湿热的夏季风。 2.受季风气候的影响,我国东部地区夏 季高温多雨,对农作物、森林、牧草的生长 都十分有利。
南半球:呈带状分布
七月份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
亚洲低压
亚速尔高压 夏威夷高压
30º N附近
30º S附近
南半球:呈带状分布
七月份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
三、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
1. 北半球 ——气压带由带状断裂呈块状分布 2. 南半球
二、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
1. 北半球 ——气压带由带状断裂呈块状分布 2. 南半球 ——海洋面积广,气压带基本呈带 状分布
一月份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
七月份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
30º N附近
30º S附近
七月份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
30º N附近
30º S附近
南半球:呈带状分布
七月份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
亚洲低压
30º N附近
30º S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
亚洲低压
夏威夷高压
30º N附近
30º S附近
三、季风环流
概念:季风是风向在一年内随季节变化而有 规律地向相反或接近相反的方向变化的风。 季风 环流也是大气环流的一个组成部分。
季风环流
概念:季风是风向在一年内随季节变化而有 规律地向相反或接近相反的方向变化的风。 季风 环流也是大气环流的一个组成部分。
东亚处于世界最大的大洋——太平洋 最大的大陆——亚欧大陆之间,所以 季风最典型
高一地理全球性大气环流

D
G G
90°N
极地高气压带
D
副极地低气压带
60°N
D
G
副热带高气压带
30°N
G
D
赤道低气压带
0°
课堂活动:
你能否根据前面的讲 述,将南半球的三圈环流 画出来?
南半球的三圈环流
0°
赤道低压带
东南信风
副热带高压带
30°S
盛行西风
副极地低压带
60°S
极地东风
极地高压带
90°S
(3)考虑高低纬间热量不均;地转偏向力;太 阳直射点位置的移动 ----气压带、风带的南北移动
(1)假如地表均一、地球不自转、太阳直射在 赤道上 ---单圈环流
D G 90N
极地高压带
60N
30N
G
D
赤道低压带
0
赤道温度高,极地温度低
单圈环流
想一想:
现实中,赤道和极地之间的热力环流 是否存在?
(2)考虑地表均一、地球自转、太阳直射点在 赤道上 ----三圈环流
高纬环流
10 6
5
热力环流原理下:
北极
赤道
赤道
间 存 在 的 热 力 环 流
南极
在 理 想 状 态 下 , 地 球 赤 道 和 两 极
一、大气环流的概念和作用
1. 概念:全球性的有规律的大气运动 2. 作用:使高低纬度之间、海陆之间 的热量和水汽得到交换,调整全球水 热分布,对全球的热量平衡和水量平 衡有重要作用,也是各地天气变化和 气候形成的重要因素。
3、形成三圈环流的因素有(双选) A.太阳辐射对各纬度加热的不均匀 B.地球自转偏向力 C.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D.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
2.3-3全球性大气环流13解读

例1:三圈环流的形成因素有( ) A、高低纬度之间受热不均 B、地形的障碍 C、地转偏向力 D、摩擦力
例2.下图为北半球中高纬环流示意图,分析下列说法 正确的是( ) A.甲点位于30°N附近 B.乙点位于30°N C.①是冷性气流 D.②盛行西南风 4、我国南极中山站的五星红旗常年是 A.向东飘扬 B.向西北飘扬 C.向南飘扬 D.向东南飘扬 (
副极地低压带与副热带 高压带之间
副极地低压带与极地高 压带之间
东北风
东南风
冷干
二、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
移动原因: 由于太阳直射点随季节变化而南北移动 移动规律: 就北半球来说,大致是:夏季北移,冬季南移。幅度:5°-10°
66°34´N 30°N以北 30°N以南 30°N 23°26´N 全部移到 赤道以北 全部移到 0° 赤道以南 23°26´S
成因
热力原因
动力原因 动力原因 热力原因
特征
冷高压
冷低压 热高压 热低压
气流
下沉
上升 下沉 上升
影响气候
冷干
温湿 干热 湿热
赤道低压带 (1个)
风带
东北信风带 (2个)
分布
赤道低压带与副热带高 压带之间
风向 北半球
东北风 西南风
南半球
东南风 西北风
影响气候
热干 温湿
中纬西风带 (2个)
极地东风带 (2个)
西
风
高气压带近地 面气温总是比 低气压带低?
副 极 地 低 压 带 极 地 东 风 极 地 高 压 带
风带:6 2个信风 2个西风 2个东风
1.下面四幅图中表示南半球信风带的是(
)
2、在南北纬30°附近形成副热带高气压带的原因是(
全球性大气环流

夏威 夷高 压
北 大 西 洋
阿留 申低 压
亚 速 尔 高 压 冰 岛 低 压
五、季风环流 1、东亚季风是海
陆热力差异造成的; 夏季吹东南风,冬 请思考总结: 季吹西北风。 1、东亚季风的成因 2、南亚冬季风吹 是什么?夏季和冬季 东北风,是海陆热 力性质差异形成的。 分别吹什么风? 夏季的西南风是来 2、南亚季风的成因 源于印度洋上北移 是什么?夏季和冬季 的东南信风;是气 分别吹什么风? 压带风带的季节移 动形成的
C
A
B
图10
19
例8:读“亚洲季风图”(图10),回答下列问题。
⑶季风环流使我国秦岭_淮河以南地区夏季 (气候特 征,冬季 (气候特征),从而形成了典型的 季风气候。 ⑷季风环流形成的主要成因是 。而南亚地区 季风的成因是 。 ⑸与C纬度相当的大陆西海岸形成 气 候。试从大气环流、洋流等因素分析其成因。 高温多雨 低温少雨 亚热带 C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A 和气压带、风带的季 节移动 B 温带海洋性气候 位于温带大陆西岸,常年受来自海洋的暖 湿西风影响,沿岸有北大西洋暖流流过,增温增湿
低纬 下
大陆急剧增温 夏 西南
东南信风 地转偏向力
18
例8:读“亚洲季风图”(图10),回答下列问题。
⑴此时是北半球的 季,亚欧大陆上形成 (高、 低)气压,它割断了 气压带, 使其只能保留在海洋里。 ⑵半年后,A处刮 季风(风向),性质是 。B处刮 夏 低 副热带高 季风。(风向) 西北 寒冷干燥 东北
第二篇
自然地理
大气环境---全球大气环流
一、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
二、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
(一)、单圈环流
条件:
1、地表性质均一 2、地球不自转不 公转
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和移动

A (1)乙地降水少的原因是( ) A.常年受副热带高压控制 B.地处背风侧 C.位于大陆东岸 D.受西风影响 C (2)丙地气候类型是( ) A.温带季风气候 B.温带海洋性气候 C.地中海气候 D.亚热带季风气候 (3)丁地气候的成因是( A) A.海陆热力差异 B西风影响 C.信风影响 D.风带季节移动
D
▲ ▲ ▲AE温带源自洋性气候热带雨林气候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图
E 热带沙漠气候 C B D G
回归沙漠带上 的“绿洲”?
A
理想地球表面
世界轮廓简图
季风环流(冬季风)
东北季风
西北季风
1月南移
亚洲高压
(蒙古、西伯利亚高压)
特征:
寒冷干燥
阿留申低压
1 月份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
季风环流(夏季风)
7月北移 东南季风 西南季风
副高
亚洲低压
(印度低压)
特征:
高温多雨 东南信风
夏威夷高压
7 月份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A 甲 乙 1 2
赤道
B
3 4
1. 2. 3. 4.
图中A、B分别代表的月份是:A 月,B 月(1月或7月)。 图中甲、乙分别代表的气压中心名称 : 。 图中①~④数字代表的季风名称分别为 。 图中①③的成因是什么?
(2)东非高原的热带草原气候
地处赤道附近,却形成了热带草原气候,这是
因为这里地势较高,改变了气温和降水状况,形成 了气候凉爽、降水较少的热带草原气候。
(3)巴塔哥尼亚的温带大陆性气候
巴塔哥尼亚高原位于南美洲南部安第斯山脉的 东侧,这里东西距海均较近,且处于西风带范围内, 却形成了温带大陆性气候,这是因为该地处于山脉 东侧的背风坡地带,受山地的阻挡,这里雨水稀少, 因而形成了温带大陆性气候。
山东版202地理复习四第二讲大气环流与气候精练含解析

第二讲大气环流与气候【考情探究】课标解读考情分析备考指导内容解读全球性大气环流在示意图中,指出主要的气压带、风带,并说明其分布特点;结合气压带、风带分布图和太阳直射点的移动示意图,说出气压带、风带的移动规律;运用相关示意图,结合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和移动规律,分析其对气候形成的作用考查形式:选择题、综合题均会出现考查内容:全球性大气环流、气候(气温、降水)、全球气候变化都是常考内容考查频率:考查频率较高,往往会与人类活动结合考查考查能力: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考查素养:侧重考查区域认知与综合思维素养本部分知识是大气环境内容,是自然地理部分的核心知识,无论是在知识体系中还是在高考命题中,都占有重要地位,是学好地理的关键。
在备考过程中,要重视“六风七带"“季风环流”的形成过程及各个气压带、风带的性质,同时也要注重理论联系实际,解气候结合实例,分析气候对自然地理景观形成的影响全球气候变化结合资料,说明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释常见的自然现象【真题探秘】基础篇固本夯基【基础集训】知识1全球性大气环流下图为某月份海平面平均气压沿两条纬线的变化图。
据此回答下面两题.1。
该月份最可能是()A.1月B。
4月C。
7月D。
10月答案C2.③地以南到赤道以北地区,该季节的盛行风为()A.西北风B.西南风C.东北风D.东南风答案B知识2气候下图示意地球上五个不同地区(都位于沿海)受气压带和风带影响的状况。
读图,完成下面三题。
1.若不考虑其他因素影响,图中五地最有可能分属于()A。
两种气候类型 B.三种气候类型C。
四种气候类型 D。
五种气候类型答案B2.图中五地所属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是()①主要分布在大陆东岸②主要分布在大陆西岸③主要分布在中低纬度④主要分布在中高纬度A.①③B.②③C。
①④D。
②④答案B3.下列地点与图中代号对应可能性最大的是()A.惠灵顿—②B。
巴黎-③C。
威尼斯—④ D.开普敦-⑤答案C知识3全球气候变化下图示意1972—2011年我国西北地区某流域不同朝向冰川面积的变化(单位:km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陆西岸地区的 气候有何影响?
解说 导航
热力环流 海陆影响
水平运动 季风环流
理想环流 课堂练习
三圈环流 影响气候
风带移动 主页
海平面气压图.swf
解说
1、东亚季风是海 陆热力差异造成的; 请思考总结: 2、南亚冬季风是 源于蒙古高原,夏 1、东亚季风的成 季的西南风是来源 因是什么? 于印度洋上北移的 2、南亚季风的成 东南信风; 3、季风的主要成 因与东亚相比 因是海陆热力差异, 有何异同? 气压带风带移动也 3、请总结季风环 是重要原因。
地球不停公转和自转)
实际气压带风带的分布
南北半球的副极地低气压带的分布有何不同特点
南北半球的副热带高气压带的分布有何不同特点?
气压带断裂成单个的高低气压中心
冰岛 低压 冬
阿留申 低压
一月
副 蒙古--西伯利亚高压 带 极 地 低 气 压
60N
太 平 洋
七月 亚速尔
高压
大
亚欧大陆
夏
西 洋
夏威夷 高压
副 亚洲(印度)低压 带 热 带 高 气 压
冬
30°N
夏
1、大气环流的概念
全球性的有规律的大气运动
2、大气环流的形成
A B C
D
高低纬间 热量差异
单圈环流
地转 偏向力
太阳直射点 的南北移动
海陆热力 性质差异
三圈环流
气压带和风带
气压带、风带南北移动 气压带断裂成块状,形成季风
请观察分析:
冷热不均会形成 热力环流,赤道 和极地之间冷热 不均,会形成类 似的热力环流吗?
大气环流是全球性有规 律的大气运动。如果只 考虑赤道和极地之间的 冷热不均,不考虑地转 理想环流.swf 偏向力作用,则全球的 大气运动就是一个赤道 和极地之间的热力环流。 完成高低纬度之间的热 量交换。
解说
季风环流2.swf
流的成因有哪 些。
解说 航
水平运动 季风环流 理想环流 课堂练习 三圈环流 影响气候 风带移动 主页 热力环流 海陆影响
大气环流
概念
全球性有规律的大气运动 称为大气环流
作用
假设地球是均质的且无自转和公转 假设地球是均质的但有自转无公转 假设地球是均质既有自转也有公转 实际情况(考虑海陆和地形分布、
导航
热力环流 海陆影响
水平运动 季风环流
理想环流 课堂练习
三圈环流 影响气候
风带移动 主页
请观察分析:
1. 与闭合的环流 相比,三圈环 流的成因新增 了什么因素? 2. 各气压带的成 因是什么? 3. 各气压带之间 形成什么风带?
解说 导航 热力环流 海陆影响 水平运动 季风环流 理想环流 课堂练习 三圈环流 影响气候 风带移动 主页 三圈环流.swf
1、全球的气压带 风带随太阳直射点 移动; 请观察分析: 2、由于气压带风 的移动,使30°~ 1. 气压带风带的 40°大陆西岸地区 位置随什么而 冬季受西风影响而 移动? 温和湿润,夏季受 2. 气压带风带移 副高控制,炎热干 动对 燥,形成独特的地 30°~40°大 中海气候。
风带移动.swf